业翔民安乙巳蛇年,侨乡澳头村。 盛举春晚闹,纷呈精彩,享视听魂。 锣鼓歌声蹈舞,赛马二胡奔。 骠国舞姿跳,轸念犹存。 鹭岛胞波参与,廿四翁青媪,逾古稀人。 矫健身躯在,灵动有精神。 忆往昔,时光倒转,岂奈何、岁月不饶人。 争朝夕、余生短暂,报效诸恩。...
由厦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翔安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澳头华侨联谊会承办的“侨连五洲·2025第四届厦门澳头侨乡春晚”在乙巳蛇年正月初一晚八点开播了,它以侨乡文化为纽带,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为观众呈现一场以“侨”为特色的文艺视听盛宴。 在欢度灵蛇迎春的新年里,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文艺队,献上独具缅甸特色的歌舞,与全球侨胞及港澳台同胞欢度新年,共贺新春。当欢快的缅甸歌曲传来,缅甸象脚鼓及乐器的响声,伴随五彩缤纷闪烁的背景屏及灯光,胞波们踏着婀娜的舞步缓缓而来……银钵里的圣水泼淋着,每一个转身、每一个翻腕、每一次回眸……淋漓尽致展现了缅甸舞蹈的独特魅力。 缅联会文艺队春晚参演人员,有年长78岁的老归侨,除了归侨、侨眷,还有侨二代、侨三代,他们共同演绎别具一格的缅甸特色歌舞。老归侨们的舞姿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他们的每个动作都渗透出对缅甸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缅甸歌舞的钟情。他们的参与不仅是对年轻一代的传承与鼓励,也是对缅甸历史文化的一种坚守。让观众感受不一样缅甸文化内涵的魅力,更是一种爱国爱乡精神的传承。 此次我们参加澳头侨乡春晚表演,离不开永远会长陈汀阳和副会长杨锦强的不懈努力,胞波们都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通过演出把我们的快乐和祝福传递给全世界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参演人员来自厦门六个区共24人,其中男归侨6人,女归侨7人,侨眷、侨二代、三代9人,为历史之最。每次排练时大家都会面临工作、事务缠身,难于全员到齐。还要面临参演人员因各种原因的缺位替补练习和磨合。经过监事长陈婉映的总编导,所有参演人员全力以赴,克服困难、积极协调配合,团结合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彰显了缅联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1月11日录制节目,演员们早早到“归侨之家”进行演出前最后的排练;下午到达翔安澳头超旷美术馆小剧场参加彩排、化妆;晚上进行节目的正式录制。录制夜间温度只有6-7℃,整整一天没有一人退缩,依然保持着最佳的状态,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团队合作精神,为侨乡春晚节目的成功录制,为观众呈现最完美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网络直播中的高度评价。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厦门缅联会文艺队坚持每周四、日上午唱缅甸歌曲、排练缅甸舞蹈,为每年举办的泼水节嘉年华活动准备节目,力争把泼水节嘉年华活动办成品牌特色活动,让缅联会胞波们感受缅甸文化的魅力。这不仅仅是对老归侨长辈们的崇敬,抚慰他们对第二故乡的眷念之情,也是对中缅友好关系的接力传承。缅联会积极参加厦门市、区侨联举办的侨界文艺活动,展示原汁原味缅甸歌舞的风采,让侨界同胞目睹缅甸归侨侨眷共筑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和传承归侨爱国爱乡的精神,成为中缅文化交流的使者。 澳头侨乡春晚不仅是文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侨乡文化的魅力,见证了华侨华人的坚韧与拼搏,我们共同期待着侨乡的明天更加美好!...
. 年宵花市燈如晝,信步芳叢今勝舊。玉蘭搖曳水仙妍,銀柳嬌柔霜菊瘦。 迎春鴛侶雙牽手,人面桃花相競秀。伴遊繾綣有山妻,不懼風寒欺老叟。 书法 一〉劉北照二〉茂松三〉黃玉靈四〉阮偉生五〉吳錦蓮六〉尤肖松七〉岑建平 . . . . . ....
(作者:了因) 了因和辛老师得有亲近的机会,是在母校演毕“屈原”,高中毕业前,被介绍到当时缅华社会,唯一的话剧团体「缅华业余剧社」。是时「剧社」正在筹备排演“日出”,辛老师是业余剧社的主干,导演,演员兼工作人员。同时是缅华社会话剧运动的倡导者和推动者,贡献至伟。 缅华业余剧社是「缅华文化艺术工作者协会」,简称(文协)的附屬组织,(文协)成立于一九四九年,它的前身为8O年代的(厉学会),根据时代的变迁,后来改称(缅华文化艺术协会),现任会长:苏一新先生。据了因所知, (文协)为了筹备活动基金,每年都演出一齣话剧进行募款,这个任务就交给了由辛老师,潘钧(已故),叶鲁(已故),黄逸凡(己故),邱航举(已故),黄景象,林宝泉(已故)……的笫一代会员组成的缅华业余剧社执行。是时缅甸是东南亚国家,华人社会话剧运动最为活跃,演出话剧最多的国家。那是缅华社会华文教育最辉煌灿烂时期。 方雄普先生在他的「朱波散记」里,有这样一段记述:「一九五二年十月,仰光华侨中学演出的歌剧《赤叶河》,有演员2O余人,戏中民歌约2OO首,这是反映中国山西省土地改革的歌剧。由此可见,近代的缅华戏剧运动,从一开始就受到中国很深的影响。」,如果没记错的话,辛老师在《赤叶河》中饰演“程疯子”。方先生写道:「曹禺四部名剧《雷雨》,《日出》,《北京人》,《家》缅华剧团都上演过。此外,像《桃花扇》,《卧薪尝胆》,《刘三姐》等推陈出新的成果,在缅华社会也能找到它们的影子。这说明,缅华社会的戏剧与新中国的发展是同步的。」,了因在此刊物上搜集到的尚有:一九四八年二月南洋中学演出《仰光风雨》,《逼上梁山》。一九五九年十月缅华文协演出的《爱国一家》。一九六三年一月业余剧社演出《樑上君子》。一九六二年九月文协演出的《孟丽君》。一九六二年华侨中学演出的《红霞》。一九六二年九月南洋中学演出的《刘三姐》。一九六三年十月文协的《桃花扇》。一九六四年十月南洋中学的《望夫云》。缅甸局势变迁之后,了因记得为购置会所,在林宝泉会长领异下,业余剧社公演了两次《刘三妞》,每次三晚共六场,那真是一段艰辛的历程。了因们可以这么说:「在缅华社会戏剧运动中都能找到辛老师的影子。」 现在据了因接触到的旅居加州的业余剧社会员计有:(恕不称呼)辛维庚老师,黄景象,邱月警,叶英华,邱伟文,赖倩娥,江丽春……。困难时期加入本社的有:谢志超,谢志文,谢志良,蔡小柏,陈丽园,陈露茜,黄华山,张翠玲,陈孙荣,楊灿云……。如果按照这名单,有意愿的话,在南加排上一台《刘三姐》是不成问题的,这里有两位刘三姐:江丽春,张翠玲。有媒婆叶英华。有舟妹陈丽园。群众演员蔡小柏,陈露茜,可惜男主角阿牛哥黄仰山在新加坡。三位秀才在仰光,财主黄世顺在台湾逝世。后台乐队有谢志超,谢志文。 辛老师期顾宴活劲,引起了因甜蜜畅心,美好愉快的回忆,可惜未能参加南加华友祝寿团赴北加拜寿,唯此遥祝奉寄几句诚表心意: 吾师百岁期颐宴, 「华友」喜聚旧金山。 惋惜无缘侍师侧, 遥祷延年寿绵绵。 (註:有关”剧社”资料,如有遗漏错误,敬请补充修正。) ...
参加笫九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会曼德勒联欢大会后,有位同学顺道回祖籍故乡,在一次友人攴叙上,他讲述了此次回乡的感受。 祖籍的迅速崛起,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强盛,人民生话的提高,各种法制的完善,影响力的扩大,在日常报刊杂志,电子媒体都有详尽的报导,这位朋友说: 「这些我就不说了,现在广州吃喝住行都非常方便,旅舘(有人称饭店。)从六星级到摩铁,民居到处都是,任君择寓而安。攴饮小食店比比皆是,随时随地裏腹,童叟无欺。的士招手即来,地铁三分钟一列,交通四通八达。 你要去广州,首先在网上搞定机票,找好要住的旅馆,买好机票,到了广州机场,旅馆会派车接机,到旅馆说明自已的旅程目的,就会从租车到异游,一条龙安排服务,参加旅游团会为你提出建议。一切都有保障,安全稳妥。」 席间一位杨姓朋友,广东台山籍华人,高龄八十五,退休和老伴一起生活,住自家的屋,他已有五十多年没回家乡,听这位朋友一说,勾起他的乡思,兴致勃勃地: 「哎!可惜我行要柱拐杖,老伴也双脚乏力,不然是要回去看看家乡的荣景。」 「杨兄,该回去,买机票时说明坐轮椅,那么进检查后他们就会用轮椅送上飞机,到机场用轮机送你上旅店的车,而且什么都优先。」 「好!回去动员动员老伴,有生之年争取回乡看看。」 「该呀!人人都有那么一点永铭的乡愁。」 再次攴敘的时候,杨老先生感叹: 「哎!老太婆不愿去,说她行动有点不便,不肯远行!」 「叫你千金陪你回乡呀。」 杨老先生大兒是医院主任医生,大女儿嫁在圣荷西市,小女儿是政府公务员,住在华区政府公寓,一周回家一次,均是白领阶级,他说:「大兒没假期,二女儿照顾两小骇,小女儿单身,答应请假陪我回乡,可我不能把老伴单独留在家,要送她到大儿子或二女家暂住,她又不肯,奈何!」 「那么……把小女留在家陪妈,你老自已回!语言通,除了行动慢,健康不成问题。」 「这……他们又不放心。」 「回乡的路漫漫……呀!」其间有位朋友感叹。...
经过三次英缅战争,一八八五年英帝国佔领了缅甸,缅甸沦为殖民地。 殖民时期英国资本家垄断了缅甸经济。掠取缅甸一切自然资源。尽力抑止缅甸民族工业的萌芽和发展。造成缅甸工业落后,人民生活困苦。 西欧殖民国家殖民他国的目的是为了掠夺资源。先进的西欧经济体系,优於尚未摆脱原始状态的落后的被殖民地区的经济。他们也不会让殖民地经济有所发展。 生活在这样社会的华侨,在经济体系中成了双方经济活动的纽带,比如:华侨收购缅甸各地农民生产的殼物、木材在自己的米厂、木厂加工,卖给英国出口商人。当时有一位专代理英国在缅甸生产的石油的华裔商人——林振宗。他代理的石油推销全缅各地。若是华人中介商需要周转金,可向英国艮行贷欸,英国殖民者利用华侨和当地人民的关系,谋取厚利。在缅甸当时华人华侨成了民间货物运转的推手,活络了经济,对缅甸的经济不无贡献。 缅甸被殖民后期,被划归为印度的一个省,沦为次殖民地,经济实力雄厚的英印资本掌控了缅甸货贸,进出口,批发,零售市场。华侨华人成为英人,印人之后的笫三等族群。 印人族群资本家带着雄厚的资金,靠着英人政治傘的庇护,尽可能地捜购缅甸农民的土地,然后高价出租给当地农民,同时在农村放高利贷,盘剝农民。当农民无法付租金或赏还高利贷,就通告警察抓人坐牢,按殖民法庭审判,让自己的女儿到地主家做傭,自己沦为奴工。所以,战后在缅甸近代史课本上,记戴着关于印度“戚低”恶劣的事蹟。 早期汉族祖先移民东南亚,是因为祖国积弱落后,难于生活,飘洋过海,远离家园,寻求生存。他们不是有组织地来到东南亚,没依靠武力掠城佔地的行为。华侨华人的财富是靠克儉克勤,艰苦奋斗,储蓄得来的。他们经营的是售卖日常用品的小生意,没有依靠权执欺压盘剝当地人民。一九三六年印度地主佔有缅甸全部可耕地的38.8%。二战前夕,下缅甸主要产米区的土地,至少有75%掌握在印人地主和高利贷者的手中。二战期间,英国面临与德国对抗,無睱顾及亚洲殖民地。同时惊慌地撤出亚洲战场。这时中国远征军在孙立人的指挥下进入缅甸和日本军进行英勇战斗,在仁安羗解救了被日本包围的七千英军。当英军撤离缅甸,日军进佔缅甸时失去靠山的印度人为了生命安全,抛弃一切紧急返回印度。一九四八年缅甸独立,颁布土地国有化,印度“戚低”所佔的230多万畝土地回归国家。 印度族群撤出缅甸的一些经贸空间,比如零售商地盘及其他行业,被华侨华人逐步替代。因此,华侨华人在战后最初几年扩大了在缅的商业活动范围。50年代初期,华商在缅的国內贸易已有本国的三份之一。缅甸独立后所实行的民族主义政策是为了振兴本国经济,保护本民族利益。 战前战后华侨在缅甸以经济为主,在全缅各地的零售商铺,日以继夜,随时随地可以方便地获得所需日用品。而且还可赊账,等夏季彀物收成变卖之后,赏还欠账。这种以诚实为基础的交往,广大农村人民与华侨建立了亲宻友谊胞波情谊。 缅甸宪法笫220条明文规定,联邦公民以外,任何人禁止开发利用耕地。所以华侨从事农业的人极少,经营商业流动性比较大,所以华侨散居缅甸各地。独立后缅族人掌握了政权。自给自足封闭的自然经济,造成与世隔绝,心理,情神被囿固传统之中,自由同盟执政时期,缅甸当局实行商贸缅人优先政策,鼓励华侨投资工业。由缺少资本,没有商业经验的缅甸人去经商,表明执政者的经济政策的失误,对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缺乏战略性的认识。而缅甸商人在政府的支援下,垄断了国内进出口业。商贸利润较高,相比之下投资工业需要资本多,运转周期长,所以,缅甸商人对投资工业缺乏信心。缅甸政府和商人对工业所持的态度,恰好给华侨留下了发展工业的一片天。 印人承受了比华侨大得多的缅民族主义的压力,经济实力大幅衰落,減少了华商发展的竞争力。所以,50年代中后期成为华商由商转工的转型点。 华商在工业领域拥有发展机遇,与自由同盟政府确立的经济政策,对外侨较为宽容分不开,和他们实行资本主义,扶持私人资本,利用外资振兴工业的国策分不开。 一九四八/一九六二年,缅甸国內的经济形势为华侨投资工业创造了机会,缅甸是一个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非常落后,基础薄。 中国政府支持当地华侨由商转工,一九五六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对华侨说,华侨要在缅甸长久居畄,要有长远打算,从事商业有很多不稳定和风险,投资工业前途远大,工业的利润当然来的慢一些,可是稳一些,华侨和缅甸人合作或獲得缅甸政府的批准,投资工业对自身是一个长远的打算,对缅甸国家的建设尽一份力量,周恩来总理的讲话,为缅甸华侨指引了发展的道路和希望。...
近期网上总有谈论学习分析古诗词的文章,均是上上之作,给了了因宝贵的学习机会,当然了因可能会被一些朋友讽说“附庸风雅”,“鹦鹉学舌”。毁誉由他吧。做事总不能样样希望得到满誉,这就是从诗词中那句“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魏然不动”学得的“气质”。不如说是一种“赖质” 。 两年前在庭院一角种了一棵芭進树,说是为释乡愁,了因们的家乡,出门就可见到芭蕉树。可是这样雅緻的解说,了因並非雅人韵士,未免自我抬举。其实,这只是为煮家乡鱼汤米粉,不可缺的笆蕉心,此地颇难买到,故而随意种了。实在,缺少芭蕉心的味,就不是家乡魚汤米粉。 上周雨天,了因依窗眺望,那芭蕉树己长高过墙,在这冬春交替,寒风习习中尚葱碧晶莹,生机勃勃,抽出了一根直指蒼穹,嫩绿臂粗的新芽,心有所动,想着学学风流儒雅之士伊呀几句: 叶宽干粗笆蕉树, 今已长过围墙头。 严冬叶黄干昂立, 不畏春寒萌新芽。 不吐不快,然而不知他人“可快”?见谅!见谅! ...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梦,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在努力奋斗。我选摘了三位巾帼英雄的事蹟,向三八节献礼。 中国激光女神:侯靜 侯靜从小就梦想成为一名颯爽英姿的女兵。你看!穿上了军装的她,高挑的个头,齐耳的短发,和靄的脸庞上洋溢着自发的微笑。 她是中国“超连续谱光源”研究领域的著名專家。人们称她为“激光女神”。 她的一生与光紧紧地联糸在一起。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似乎成就了她生活的全部。 1993年,她如愿以偿地考入国防科大应用物理专业学习,畢业后被保送為硕博连续研究生,从事自適应光学研究生。 在一次学术交流中,她听到了激光技术專家提到“超连续谱光源”能覆盖光电传感设备的整个工作波段,无法進行防护,堪称未未光电对抗的“完美光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侯靜下定决心,开展“超迅续谱光源”研究。 她从零开始,壁灯孤影 ,坚定信念,清苦相伴,执着前行。像一只不知疲倦的蜜蜂,拼命地採集知识的花蜜,勤奋地创新研究短短几年時间,她领导的研究小组,先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跃入了国际先進行列。 据媒体报导称:侯静旳能力比核弾的爆发力还历害,研发的武器让X国短时间内追赶不上。她的人生就如同“超连续谱光源” 是一束绚丽的多彩的光源,不断发光发热,為祖国贡献。 侯靜是強军之路一道強光,照亮未来。敬礼! 中国女航天员:刘洋 当她被入选为航天员后,禁不住热泪盈眶:心中不由引騰出“欲上青天揽明月,一睹嫦娥舒广袖”的梦想。 刘洋在郑州市第三中学畢业后,以高分考入空军长春飞行学院,成为一名女飞行员。 2001年分配到航空兵某師。飞行十年后,從15名侯选人中脫穎而出,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航天员,并开始接受基础理論、航天环境适应性、航天专业技业、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等8大類几十个科目的航天员训练。...
参加世界缅华同侨大会,包括会前会后旅游参观,一路走来,品尝到无数美味佳肴,至今记忆犹新,回味无穷,其乐融融。 八十年代,作者在云南华侨农场,每天的早歺,只有曼头花卷,偶有素菜包,没有别样,更不用说咖啡面包之类西歺。 图一 琳瑯满目的张家界宾馆中西结合早歺 2004年,作者参加南加州缅华团,前往广州参加第三届世界缅华同侨大会,会前前往湖南张家界,四川九寨沟,两个景区游玩。在张家界风景区旅馆,清早起来,进歺厅用早歺,作者儍呆了眼。一排排各色中歺点心,琳琅满目,与农场早点,天壤之别。更有甚者,旁边摆满各式西歺糕点,任君挑选。即使在美国,各地旅馆少有,心想就凭品尝到如此丰盛美味,已值张家界一游。 回到广州,入住著名东方賓馆,俗话说吃在广州,是享誉世界的粤菜故乡,第三届同侨大会吃住活动于一地,千名代表一日三歺,饱尝正宗粤菜美味佳肴,增添了许多乐趣。 图二 广州粤菜大歺 2007年,前往香港,参加第四届缅华同侨大会,会前前往山东,东北三省游,首次到达中国最北黑龙江,东北的西式早歺,特别美味可口。旅途吃到满汉大歺,别有风味,流连忘返。 回到香港,香港是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会,金融中心,旅游胜地,美食天堂。也是作者工作生活过11年的老地方,各国美食应有尽有。大会期间,品尝到世界闻名的港式粤菜美歺,精美绝伦的西式糕点,令人难忘。 2009年,前往澳门,参加第五届世界缅华同侨大会,会前前往北京,山西,陕西,河南中原认祖寻根精华游,同样品尝到丰富的中西结合早歺,喝到独特的小米浓粥,吃到歺馆的水饺大歺,别有一番风味。 图三 东北满汉大歺 经珠海回到澳门,第五届同侨大会期间,同样品尝到香港一样的粤菜美歺,各地代表大饱口福,心满意足。...
她靜靜的站在櫥窗裡,望著來來往往的人群,提著各種裝得滿滿的的購物袋,匆匆從她前面經過,沒人停下腳步望她一眼。心裡暗暗嘆了一口氣:“唉!又是一天,今天大慨也是不會有人來把我領走了。”想著想著不禁有些落寞起來。 想起幾個月前,設計師為了把她做到盡善盡美,不知花了多少的精神,從筆下的草圖到完成這嘔心嚦血的作品,所歷經的種種辛苦和忙碌,仍舊歷歷在目 …… 記得當時設計師為了設計這件完美的作品,曾參考了許多畫報雜誌。幾個晚上把草圖畫了又撕,撕了又畫,每晚稿到三更半夜。草圖畫好後,選布料:顏色、質料,必须要配合當季所流行的趨向。然後找配料、裝飾品,製版、剪裁、縫紉、試穿、展示 …… 最後她才以完美的形象站在這櫥窗內。她自問長得美、性感。低胸的設計,一流的剪裁,胸前的縐褶,修長的腰身是目前最流行的款式。香檳色的生絲面料,凸顯出一種容雍華貴氣質。點綴了無數小小的珍珠使整件禮服更增添一種柔美的姿態,不浮躁不張揚……她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件晚礼服,简直就是一件无暇的藝术品。 矇矓間,她不知不覺又回到了100多年前的那個晚上,站在十六歲美麗小姐的閨房內。那時候她是多麼的苗條呀,窄窄的腰,腰下是層層的紗質大蓬裙,裙內的支架使裙子永遠保持蓬蓬不會塌下,紗質大泡袖,那是十九世紀最流行的款式。 小姐正由女僕幫忙穿一件束腰緊身馬甲,只見她兩手抱著柱子,把肚腹吸入,由女僕從後面把馬甲上的細帶子,像繫鞋帶一樣盡量用力拉緊,直到把腰綁成細細窄窄的,好把她穿上。 19世纪欧洲女子服装的束腰内衣和襯裙支架 在女僕的協助下,小心翼翼的終於把她穿上了。那時還未發明拉鏈,女僕耐心的把她衣服後面那二三十個小小的鈕扣一一扣上。頭髮早已弄好,是用大鐵鉗在火炭上燒熱,然後把頭髮卷成一圈圈的波浪,配上許多小巧的蝴蝶結。臉部也經過精細的化妝,手指甲和腳趾甲在幾天前已用胭脂花汁染成桃紅色。 小姐妝扮完畢後站在鏡前,手拿同色的蕾絲小巧手袋,以及一把摺扇,對鏡顾盼生姿。使她覺得小姐和她真是搭配得完美無缺。她感到她能被小姐穿在身上,去參加小姐的16歲成年禮晚會,實在是很大的榮幸,心中感到欣喜無比。 当天在晚會中,穿着这件独一无二华贵晚礼服的小姐,高贵美丽,舞姿优雅,引来了全场驚艳的目光,年轻的绅士们争相来和她共舞。使得穿在小姐身上的她也出尽了風头,心中感到無限满足,成就感油然而生……。 正陶醉在100多年前那个晚会中的她,忽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顿时把她拉回了20世纪的现实中。 只见两位十七八岁少女,正指手划脚吱吱喳喳的对她评头评足,发表她们的意见: “下星期就是我们的毕业舞会,真不知道要穿什么才好。” “咦!妳看,这里有一件晚礼服。” “我不喜欢这颜色,太单调,在晚会中无法突显,不能引人注目。”...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到來了。过节,吃湯园,表示團團圆圆,大吉大利,这是中国人的習惯,中国人的传统。 今年,是我的第85个要过的元宵节。我过过的元宵节,有在中国,有在缅甸,有在美国。我从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所过的元宵节,有的欢乐,有的热闹,有的伤感,有的寂寞。因为时代不同,地方不同,环境不同,过节的气氛也不—樣。 少年时在仰光,家里过着平民的小康生活。过元宵节,热热闹闹,欢欢乐乐,兄妹幾个每人手捧一碗媽媽煮的湯园,热乎乎,香喷喷,爸爸也停下他踩缝衣机的活计,接过妈妈端來的碗筷,全家人都在天倫之乐中。 日本鬼子淪陷缅甸,我们逃难回到祖国昆明,过元宵节时我们还穿着棉衣棉褲,媽媽还煮湯圆,不过,往年那种纯洁天真的情绪少多了。日军飞机常來轰炸,人们心头时时罩着陰影。常常听到大人们谈到市场物价的飞涨时流露的愁情影响到小的一辈。我们嘴里嚼着的湯圆,甜味里似乎泛着微微的酸澀味。 在逃难的日子里,许许多多的同胞过着飢不飽腹的生活,有的妻离子散天各一方,哪能团圆?哪有心情?哪有能力去搞什么元宵节呢?在我们家(车衣鋪)门口,有一个卖湯圆的摊子。他的湯圆里面包餡,每一粒有鸽蛋大,顾客都是下层劳动市民,挑夫,黄包车夫,收破烂的,打竹板乞讨的,散兵游勇的,在寒冬腊月的夜里,一面吹一面呼嚕吃。老板每晚都掏一大碗给我们,作为報酬。我们哥妹几个吃得不亦乐乎。这些湯圆虽然好吃,但没有什么节日的气氛和意义,只是吃吃而巳。 青年时期,我回到新生的祖国,投笔從戎,就过着没有湯圆的无宵节。不过无所谓,幾个老憨兵在夜里都有点乡愁,冲壳子时有人讲古代女子在元宵节时,一排排坐在家门口,伸出三寸金莲,让那些色男评头论足。我们都興興然。部队的老兵大都是东北的農民,他们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统治下,飢不飽腹,吃的是捧子麵,哪能过什么无宵节? 而现在,我们兵营里每夫都是千篇一律的大鍋飯,过的是津贴制供给制生活。过元宵节,幾个人就凑个—毛两毛的,買—包带壳的花生,打二两白酒回來,互相轮流喝—口酒,剝幾颗花生,等到熄灯号响,大家才把花生壳收拾干净,上床睡觉。没有元宵的元宵节,自自然然。 祖国开展第—个五年计划建设後,我被转业到工厂,吃的也是大鍋飯,到元宵节,食堂里多弄点荤菜而已。要想吃湯圆,自家开小灶,或者上飯館。祖国刚觧放,国穷民穷,组织上号召过革命化节日,不奢侈浪费,勤儉过日子,群众都响应。老百姓以劳动为光栄,相信未来的日子会大大的好。 中年以后,飘洋过海,來到北美洛杉矶市,中国人不很多,美国人不兴,中国的元宵节,就中国人自己过。慢慢地,中国移民多起來,还有东南亚地区华人移民多起來,元宵节的活动就多起來,音乐会,聚餐会,都搞的轰轰 烈烈。超级市场趁机张灯结彩,推广推銷货品,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中国文化起到宣传作用。超市里湯圆的品种包装精美,有大湯圆有小湯圆,有的湯圆有餡,而馅又有豆沙,有花生,又有芙蓉等。我喜欢的是思乡牌的黑芝蔴餡的湯圆。我煮鍋开水,放幾勺甜酒镶,放半包買來的湯圆,再放两枚生鸡蛋,嗬吔。吃的不是元宵节的元宵。 说起來,我的85个元宵节里,真正过的傳统元宵节不多,大都过的是没有元宵的元宵节。 ...
1980年春天某日,当时我住在云南省大理州某一个华侨农场,正在家里读金庸的武侠小说《碧血剑》上集,当时的中国大陆是没出版过金庸的任何小说,而我则是刚从广州探亲回到家,一位澳门的亲戚带了这套《碧血剑》到广州送给我,是我一个月前写信向他说明要这套书。 当时我是一名农业工人,结交的当然是农业工人,可农场工人不是普通的农民,他们比农场周边村子的农民有文化,朋友之中有缅甸、印尼等国的归国华侨,有下放干部、一批右派 (当时右派有脱帽和不脱帽两种,脱帽的基本已不是敌对阵营的了)、有医生、有教师等等。他们都是平时交往的好朋友,我有一套武侠小说《碧血剑》的消息马上在好朋友间传开了,朋友们照先后得到消息的秩序排名,登记阅读《碧血剑》。这一群朋友有好几个月在见面时,谈话内容都是关于《碧血剑》的人物、情节。 当我一口气看完《碧血剑》上集后,把书交给另一位朋友,我接着读下集,两天之内。我把两本书都看完了,我感到完成一个长达15年心愿。 我出生于缅甸仰光市,1964年我在仰光市郊的一间侨校上小学六年级,香港出版的连环画(中国称小人书)历来是同学们的最爱,而武侠连环画更受欢迎,当时武侠连环画在学校是禁书。在我上小学六年级时,看过《碧血剑》的连环画的其中几本,同年,我离开缅甸回到云南省定居,《碧血剑》的故事、情节留在心中。 金蛇郎君藏匿在华山的那个山洞,袁承志的那把碧血剑,都成了没有答案的记忆。出生在仰光市的我,离开仰光之前从没见过山,武侠小说中的山,留给我无限的联想。到了云南定居之后,我终于认识什么是山,我定居的农场是在一个埧子中间,埧子简单解释就是一个小盆地,周围都是山,我后来上过农场东、南、西三面的山,唯有北面的山没上,因为远又没朋友陪我上。周围的山都平凡无奇,山上有洞穴,都是没神秘色彩的洞穴,是山民挖煤后废弃的矿坑。 离开缅甸近十年后的1973年,我到云南省瑞丽市会亲,那是中缅边境的一个小县城,我在旅社见到从缅甸木姐市过来的一位中年华人,他手上有一本《碧血剑》,我惊讶之际,冒昧地用缅语跟这位先生搭讪,然后向他借书,那册书是上、中、下三本,他说是书店借来的,要付租金,我说愿出租金给他,他借了上,中两本,这不是当年我看的连环画。我回到旅社的房间,关好门,此时的我,完全融入到一个武侠世界,少年时期连环画的片段在此时得到完整的还原,我除了吃饭,就是看书,突然房间漆黑一片,旅社晚上12点就关闭电源,真扫兴,我点上腊烛,看到半夜两点,终于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心愿,一个新的情节出现了,五毒教!那是在云南大理的武林教派,正是我当时生活的地方。 第二天我把书装入一个纸袋,还给那位缅甸华人,他沮丧的表情让我吃惊,原来他看在的那本下册时给旅社的保安没收,因为保安看是从境外带来的禁书,他也列入黑名单上,他告诉我,回到缅甸木姐市要赔这本书。我回想起文化大革命期间烧书的场面,在同情这名缅甸华人之际,我也留下遗憾,因为那三分之一的故事又成了下回分解。 我喜欢阅读,阅读过中国的部份名著,国外翻译的名著也读过一批,没有那一本着作让我牵挂了15年( 从1964年至1979年),也因此我对《碧血剑》的故事印象深刻。我有一套《碧血剑》之后,我仍然是一名农业工人,下班后空闲时就翻《碧血剑》,有的精彩的章节看过数十次,我在反覆思考,袁承志与金蛇郎君的武功,谁高一筹? 在第113页第4行中“…这一插未使尽全力又非顺石缝而入,剑身尚有尺许露在石外…” 金蛇郎君在藏匿山洞时,武功已失,他把碧血剑插入石壁,完全是因为剑的锋利,石壁虽是有缝,绝不是剑鞘。当袁承志在洞内舞剑完毕,将剑插入石壁,没将整把剑插入。当时的袁承志已是一位武林高手,飞剑插回石壁时,虽没用尽全力,那也不会弱到只插入半截。这是我想了多年的情节。 在第712页第8行中“…一会儿又低低地唱歌,唱的是摆夷小曲,青青一句不懂。”(1987.2.1.初版,2010.5.1.四版八刷) 何红药在唱摆夷小调,摆夷泛指傣族,在缅称为掸族,傣族居住在云南的德宏州、西双版纳为多,大理州以白族为多。何红药应该唱的是白族小调。 1983年我从云南的某农场迁移到澳门定居,我数年后翻阅资料,知道金庸的创作是因1954年在澳门观看香港吴家太极社掌门、有“黄埔教官”之称的吴公仪与澳门白鹤拳家、有“武林闪电手”美誉的陈克夫比武开始,我参观了当年“吴陈比武”的旧址,后来还看了网上比武。了解到当年金庸在澳门观看比武后,开始写武侠小说,当年我在缅甸,后到云南生活,与作者金庸都很遥远,到澳门后我感到金庸离我已不远。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乘船赴港采购公司的货物,在香港上环码头见到金庸,我不由自主地叫了一声“金大侠!”,他有一位随身女秘书,他望着我友好地一笑,大约是2003年的事,原来金大侠做为主礼嘉宾出席澳门举办的书香文化节活动。...
图一 A1 旅馆夜景 缅甸曼德勒第九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11-17-2017至11-19-2017顺利召开,圆满结束,给国内外上千代表畄下深刻记忆。值得大家赞美的地方甚多,包括主办单位的接待服务,可谓接待十分有序,服务非常周到。无论交通接送,维持现场秩序,帮助解决问题,众多歺饮招待,非常出色,令人感动,给广大与会代表畄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有幸曾先后参加过广州,香港,澳门,仰光,曼德勒五届同侨大会。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各主办单位在接待服务方面的出色表现。特别是广州大会主办单位主要领导,亲到机场相迎,到东方旅馆看望。澳门大会主要领导亲临旅馆依依送别,给各地代表团留下深刻印象。而此次九届同侨大会,在接待服务方面的表现,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达到呕心沥血的程度,令与会代表拍案叫绝。 图二 樱花公主旅馆全景 我们南加州缅华团,出发前议论最多的是交通问题,因为根据主办单位发来的资料,我们要下塌的A1旅馆,前去报到的樱花公主旅馆,大会举办地金多堰,国家大剧院分散四地,各居一方,每天需要驱车来往。所有外地代表团都一样分散,都面临交通问题。 迎接各地代表团的是曼德勒主办单位,全面周到的交通布局。他们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组织强悍的红衣接待组负责人团队,率领精敏机动的青衣青年突击大队,充足的车辆,布下天罗地网。所有代表团住地,全收入接待团鱼网,接送期间,不允许一个代表漏网。 图三 金多堰入口 11月18日是九届同侨大会隆重开幕之日,接送车队准时把世界各地同侨代表接送到国家大剧院。青衣自愿队知道,散会后各路代表将一窝蜂拥出来,回金多堰用午歺,继续下午各项活动。下车时他们在代表胸前入场证背后写上自己的车号,叮嘱大家对号上车,其实他们已认定自己车上的各位代表。 昨晚在金多堰,要下许多台阶,才到雨盖大堂。今早在国家大剧院,要上许多台阶,才进宽阔大堂。年轻的青衣服务人员们热情相迎,伸手相扶,令代表们感到格外温馨。 图四 国家大剧院会场 庄严隆重的第九届世界缅华同侨大会,在播放高唱缅甸国歌中开幕了,大厅上下挤满了贵宾代表,两旁各站一对男女青衣服务员,他们胸前双手提起"请肃静","请关机"提醒纸牌,不失礼貌,时刻提醒大家保持安静,格外醒目。 果然,会议一结束,代表们蜂拥而出,在各路青衣们引领下,我们很快找到自己的车,人多不乱,秩序井然,一个不漏,准时来到金多堰共进自助午歺。此时,青衣队加入厨房招待员搬菜加饭,代表们各取所爱,吃得津津有味。我注意到红衣接待组负责人们在旁围坐一圈,交头接耳,想必是在讨论下一步工作吧。他们全心全力为大会服务,为主办单位争光。...
「春日宴,一杯缘酒一遍歌。」这是古诗人冯延已的诗句。公元二0一八年二月十七日下午六时在海珍大洒家举行的,美国南加州缅华联谊会欢度戊戌狗年,华人重要传统节日春节盛会。当然,由於法律约束,这「一杯綠酒」是没有的。可那「一遍歌」,一道舞,令你目不暇给,悦耳沁心。欢歌阵阵,艳舞翩翩,歌出一个盛世,舞出翻腾岁月。酣歌恒舞,盛况空前,却是现场的实况写照。 轰隆隆春鼓擂响,“和”“瑞”双狮乘春风跃进礼堂,向着五十八席缅华同侨,朋友,贵宾拜年贺春。礼堂翻腾热滾,欢呼啸叫贯耳,红色包包满堂,接不完的贺岁钱,送不尽的贺春意。双狮到得贺春台前,向横幅「南加州缅华联谊会,春节联联晚会2018」,上联「家和万事兴」,下联「新联皆如意」。的舞台三拜如仪,上台热舞掀开了贺春宴的仪式。 司仪许宏发先生和曹丽莉小姐宣布春宴仪式开始,介绍了今年出席春宴的贵宾,有联邦参议员:趙美心女士。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洛杉磯領事汤长安先生,吳先生。缅甸驻洛城领馆总领事:宇旺苏温夫妇。本会荣誉会长:曾子川先生及夫人。本会荣誉会长:陈桂美女士。北加州缅华联谊会青年会长:丘春光先生夫人。南加州缅华七个同侨团社代表共十四位。南加州缅甸协会,缅甸美国医生协会,缅甸美国牙医协会,缅甸美国理工协会,南加州缅文吉实报。本会理监事会全体成员,会员,家属,会友,工作人员约六百余人。 该会会长:黃国胜先生首位上台,他一口流利英语,向到会各位来宾致贺道喜,谢谢大家莅临助兴,增添春意。仅此向大家道了声:「新春快乐!」。接着该会董事長:许秉正先生致贺词:他说:「大家晚上好!」(一阵热烈掌声。),「我代表南加州缅华联谊会 董事会 热烈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的春节联欢晚会,」(经久不息的掌声回应),「今年我会将举行每两年一次的董事选举,我们欢迎有意参选的会友们前来登记参加选举。我们特别欢迎年轻的会员们来参加我们的活动和加入我们的领导团队。我在这里祝大家身体健康,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狗年吉祥。谢谢大家!」,欢呼声和雷动的掌声,震耳欲聋。董事长用中,缅,英三种语言向贵宾们广播祝福。副会长:栗伟民先生也问大家表达了年轻一代的祝贺。随后,财政:曹雪清女士作了详尽的财政报告。 金鸡舞瑞犬唱,戊戍新春旺旺旺,台上贺语频频,台下掌声连绵,红红火火,洋洋喜气氛围里,赵美心议员,总领宇旺苏温,祖籍亲人汤领事……等贵宾对南加州缅华族群,全美华侨华人,世界华人致以亲切的问候和新春节日的祝贺。 今年春宴循例发放了陈祖才教育基金奖学金,获奖学生共十位,首名一位獎金1000元。第二名两位每位700元,笫三名三位每位500元。鼓励奖四位各300元。另外特别颁发对社区服务有貢献的荣誉会长奖二位,每位500元。审议组特为优秀学生家长设宴一席。续有乒乓球比赛颁奖仪式。颁奖仪式及幸运奖抽奖均在余兴节目间隔中进行。 今晚余兴节目参演单位及节目有:本会瑞狮组的“狮舞”,本会文娱组的“恭喜发财”,“辣妹子”,“江南之恋”,“拉丁舞”。武术指导雷倩美的“太极双扇”。本会青年组的“迈克杰森之舞”。钻石吧长青民族舞蹈班的“大地飞歌”。南加州南友联谊会“24式太极拳”,缅甸人协会的“歌伴缅族舞”。皆是精挑细选,粒粒晶莹。舞蹈;轻歌曼舞,婀娜多姿,酣畅淋漓。舞者;袅袅婷婷,衣袂飘飘,美不胜收。在这满堂殷红,莺歌燕舞,喜气洋溢的春宴,人们享受到了和平的红利,安定的幸福,生活的美满。 春宴在晚九时左右在腾腾欢笑和相互祝福声中宣告完满结束。随着人流走出礼堂,深深地享受了一场春的盛宴,想文题「春日宴,一杯綠酒一遍歌」,真正是今晚春宴盛况的写照。不过笔者还擅自续上了几句做为本文的结束,也是笔者对大家的祝愿;“再拜陈三愿;一愿祖籍強盛,二愿人民安康,三愿和平永续,岁岁笑靥常在”。...
2-9-2018 小姑丘曼菲与夫婿 Teddy Francis Press 住在加州中部 Merced 附近,房子周围种有4000多棵杏仁树 ,环境幽静,空气清新。家婆黄影熙2012年6月自印度尼西亚移民来美国,跟随女儿住在这里。今年2月5日是家婆的95岁寿辰,我们后辈子孙数月前就商定,于2月3日周末一同前往果园为寿星婆祝寿。 2-3-2018这天,天气晴朗,春光明媚,丘富荣遗孀黄影熙旅美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儿,孙媳,外孙女,外孙婿以及曾孙共22位欢聚一堂。大家一起进餐,一起唱生日歌,一起照相,一起驾驶多功能四轮车在果园里飞驰,更难能可贵的是大家兴致来潮,一起讲起了往年的故事。 (1)家婆黄影熙说: “2018年是我们在梅县的丘氏祖屋“棣华居”建成100周年。“棣华居”是典型的客家围屋,2002年被评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丘家子孙计划今年年底为“棣华居”举办百年庆典,这是我们家族的盛事,可惜我年事已高,不便亲临参加。想起上世纪40年代,我从梅县西阳黄坊村嫁到梅县白宫富良美村的“棣华居”,祖屋前有鱼塘和晒谷场,周边都是稻田,我们公婆,叔伯,妯娌,儿女几十号人分别住在有50个房间的祖屋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家生活。祖屋有8间厨房,各妯娌同一屋檐下各自弄炊。当年我煮菜时,常听到其他妯娌誇赞闻到我的饭菜香。我还记得当年在屋旁种的番薯又大又好。那时没有化肥,祖屋旁蓋有8间厕所,我们都是用粪便作肥料的“。说到这里,自小在印尼椰加达长大的女儿曼菲惊奇地问道:“妈妈,你是怎样去取粪便的?”阿妈回说:“就是用挖泥的铲子挖的啦!这是很普通的农家肥,种菜也是用它的。” 听到这里,所有的60后都觉得不可思议。 (2)我接着说: “你们生活在大城市,自然不了解农村的生活环境,我虽然是在缅甸的一个小康家庭长大,回国念书时也体验过一些难忘的经历。记得60年代下乡搞四清,跟着农民一起下田插秧,水田里有许多蚂蟥,脚一踏进水田里蚂蟥就游过来吸血,农民也怕蚂蟥,但为了生产粮食,必须和蚂蟥抗争。开始时我也怕得要死,但总不能因害怕而不干活吧,插了一会秧,拔脚一看就有数条蚂蟥吸附在小腿上,赶紧把它们拔掉之后又继续干活。70年代我们到部队锻炼,什么活都干,割禾时会遇到许多水蛇;开荒挖坟地会接触到腐烂的棺材板和人骨;接到特殊任务时要跳进齐腰的粪池里干活;农忙季节在田里挑灯夜战到午夜,清晨4点又爬起来开工;晚上三更半夜在酣睡中还得爬起来轮班站岗……。那时是靠不怕苦,不怕髒,不怕累的精神一路走过来的。” 听了这些,所有70后都惊呆了。 (3)儿子丘威说: “我们小时候很顽皮,那时的成绩报告单是邮寄给家长的,考试考不好,我就趁爸妈还未下班时,从邮箱里取下成绩单偷偷藏起来”。 “小时候爸妈周末送我们去 Glendale 的一所中文学校补习中文,我不喜欢学中文,有时从学校前门下了车,转头我就从后门溜出学校跑到马路对面的大商场里玩。老师知道我顽皮,学期结束时特别钦点我和另一位顽皮学生表演相声,我们只好照着拼音练习,记得爸妈来参加学期结业典礼时还誇我的相声说得不错,发音标准,其实说些是什么内容我都不知道。” “16岁考到驾照后,爸妈给我买了一辆二手车上学用,有一天趁他们不在家,我把车子当成玩具,将车头里所有机器拆出来,只剩下一个车壳,然后又逐个按装回去。没人教我,也幸好没事,我觉得这样才可以学到东西”。 哇!原来我们这些40后已被这些70后蒙蔽了几十年呀! (4)孙子告状地说: “大人们不让我们经常玩I Pad 或手机,有一天,Kaiya趁她爸爸午睡时,拉着爸爸的手指按在手机上解码,然后就可开心地玩Game了”。 说完,所有00后都会心地笑了。 这些小家伙,人小鬼大,不知他/她们还有多少天才鬼计瞒着我们呢! 四代同堂谈天说地不亦乐乎,感觉是一代比一代勇敢,一代比一代精明,一代比一代幸福。然而最能吃苦耐劳的一代已经老矣! ...
摄影:迅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我的春节不度故家山已有年了。 爆竹声中旧岁除,也惊醒了我的春梦——春节的仰光! 拿起手机看视频,仰光的春节,空前的年味!...
奶奶有一点发燒 测温计又摔坏了 媽媽带小涛去超市買新的 小傢伙高兴地一个劲往前跑 超市里糖果东西多又多 大包小包裝滿车 顺便吃了个漢堡和薯条 他長長地打了个飽嗝 回到家里喘唏唏 “奶奶!我给你買了个蛋糕!” 他又拿出温度计 “吃完蛋糕,量一量还发不发燒。”...
(一) 要是没养成理发时不择店家,遇到的都可進店的话,就不会有这一场噩梦。但是……他是一个不管头上的毛发成不成型,合不合式,美不美观,只要求短时间內完成理发的人。所以,进入随遇的一家店理发时,就遇见了一件稍微奇怪,且非常恐怖可疑的事。 「疑虑……是不必浇水,不必喂肥,不用人培植而欣欣向荣的野草。起先就不要让它们生长。生长了就再也难以剷除。」 耳熟能详,俗语悔训,明知疑虑的可怕,却让一椿疑虑轻易地进入他的心里,以后成了怪異的事。但是……当他注意到的时侯已经相当迟了。 他的疑虑的原头,是城郊一间破烂不起眼的理发店。那天,他因为一件事来到泥泞处处,小孩和狗多的城郊一处小区。完成了工作之后,对渗和着汗水,凝固一起长而厚的头上的发丝,产生了強烈清除的意念。 就这样他走进一间迎头看见的简陋理发店。 (二) 理发师父是位年迈体瘦,口腔里含着囫囵一团槟榔包。不是一位健谈的人,但是不多时就证明他的估计错了。憋着气上去就发出吱吱嘎嘎声音的古董级旋转椅坐下,理发师父一边在他身上披上一条沾满污渍的布巾,一边…… 「要怎么理?剪短还是畄长。」 「剪短吧,头发长了心烦。」 之后,以他理发时常说的,如果没有一次用刀片,就用理发剪机削齐就行,理发师父轻易地同意了。然后把褪了色的剪刀弄得呷呷响,像一位艺术家寻找灵感,专心地凝视着他头上的头发开始了工作,发丝掉落披巾四,五陣,理发师父急步跑到门口,咇吱一声吐了一口槟榔液…… 「你的头发已经很老了。」 「什么?」 「请不要生气,先生。我有估计发丝年龄的习惯,有些人年纪虽然大,发丝却很年轻。有些人年龄虽小,发丝却现老化损坏,就如先生你的头发。」 对有条不紊地讲述着发丝的故事的理发师父,他凝神地注视着。理发师父又把剪子弄得呷呷作响,开始工作并详细地为他解说。 「洗澡时常洗头,洗头的时候随意用肥皀,会使头发很快衰老。」 「嗯……你说的有可能,我有天天洗头的习惯。」...
在中国,有许许多多青年人隱姓埋名从事极其重要工作,贡献了自巳的青春或生命。他们是无名英雄,他们是值得崇敬和赞仰的。 黃旭华是其中一个。人们称他是中国核潛艇之父。他的故事吸引了我,他的事蹟感动了我。我向他致敬! 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及反动势力不甘心失败,修正主义势力企圖用核武器威脅。伟大领袖一声令下:中国一万年也要造出核潛艇。 爱国青年黃旭华响应号召,加入了研究制造核潛艇队伍。从此,他失蹤了。 他隱姓埋名了三十年。三十年呵三十年,他的母親從黒发盼到了白发。直到93岁,才知道兒子的消息。 中国觧放初期,一穷二白,工业基础都不具畚。许多人没有見过潛水艇。又没有圖纸,又没有资料,就靠国外的相导报导來分析,在許許多多的真真假假的资料里找线索,仔细看,來甄别。他们找來儿童玩具模型,拆开看,看了装;装了又拆,认真观察,仔细研究。 那时候还没有计箕机,他们就用箕盘,算尺,一筆一筆地演算,用八年时间就攻克了反应堆技朮。 三十多年里,他们坚守岗位,坚守机密,不透露工作岗位,不透露工作性质。 三十多年里,他们不受高薪职位的诱惑,不为名利诱惑,吃苦耐労,淡薄名利,做好自巳的本份。 核潛艇制造成功了。但是性能如何?在深水下運作如何?需要試驗。 己经62岁的他坚持親自下水試驗。下水前,有人唱起了<血染的风采>,黃旭华说这歌太悲情了,我们要唱雄纠纠,气昂昂,…… 他们唱着雄壮的战歌隨着核潛艇下水了,一米……二米……一直下到300米……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呵! 我向这些隱姓埋名,呕心沥血,淡薄名利,为国防事业奉献终生无名英雄致敬! 有人问他们如何评价这一生?黃旭华老先生说:此生无悔。 向黃旭华老先生致敬!向无名英雄们致敬!向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贡献的英雄们致敬!...
(图一)南加州缅华"友谊地久天长"合唱团部分演员畄影 第九届世界缅华同侨大会舞台节目表演,由主办单位各侨团,世界各地侨团,中国扬州艺术团,缅甸曼德勒艺术团共同献演,共计四场。参演单位历届之最,参演场次历届翻倍,前所未有,精彩夺目。 我们南加州缅华团积极支持第九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在世界各地同侨代表中,处处名列前矛,代表51人,代表谢陈德华90岁,飞机航程18小时,外加一夜巴士行程,42人歌詠合唱团。 当明确了代表人数,缅华会长黄国胜提议组织42人大合唱团,向大会献演脍炙人口的著名歌曲"友谊地久天长"。不是每届大会都有大合唱,即使有,也都由人力资源丰富的主办单位组织献演,如第三届广州同侨大会大合唱与第四届香港同侨大会百人大合唱。因此,我们外地团要参演大合唱,无疑是一次大胆尝试,前无先例可举。 (图二) 朱徐佳带领团员们练歌 南加州缅华会前任第十七届会长,现任名誉会长朱徐隹,她一向热衷于缅华会工作,记得年初春宴活动,黄会长不在家,几个缅华会领导紧急筹划,朱徐佳负责舞台演出总责,集印发节目单,催场,培养年轻女主持,亲自登台主持,参演节目于一身,5小时废饮忘食,出色地领导完成整个演出任务。 朱徐佳同时热爱同侨大会,她是我们南加州极少数前往参加二届到八届,从不缺席的代表之一,此次仍毅然决定前往出席九届同侨大会。此刻,她主动肩负起合唱团一切准备重任。 (图三) 朱徐佳给女团友们量身林碧华在旁协助 朱徐佳得到南友会长林碧华,缅华会文娱组莊玉娇老师配合,全体代表团成员的积极支持与参与,马上开始准备;选择歌曲、印发歌纸、录制光碟,设计缝制服装、召集全体团友排练……。她亲自购买布料,给20几位女团员量身裁剪,并动员几个姐妹一起缝制,给男生缝领结,以她满腔的热情,高超的技巧,乾净利落,轻松自如,迅速完成设计制作任务。临出发前,朱徐佳还给每位队员配备歌纸夹携带往,凡夫妻队员,交代妻子带好老公的歌纸夹,领结,细緻入微。当她身着金黄靓丽上装,下配乌黑长裙,胸别大朵粉红花,稳立指挥位置,面对42位歌詠队员,女生一律鸡血红靓丽上装,下配乌黑长裙,胸别金银两朵花,男生白衬衫掛鸡血红领结,下穿黑裤,指挥大家高唱"友谊地久天长",全体合唱团员充满了信心。 (图四)朱徐佳伍全礼夫妇 二人表演太极扇(上海滩) ...
周末,有幸随两个孙孩聆听他们上的中文课。 一开始,老师把准备好的各式各样纸片摆放在白板下的桌子上。 一块约十五六尺长,四五尺宽的白板,横显在学子面前。老师由手中抽出一个印有字或词的卡片教孩子们认读。只见一个个小手举起来,要抢答。老师随即叫一名学生,答对了,大家齐声跟着读一遍。 老师又要求大家把 这个字或词造成句子,又见各个伸出小手,句子造的很完美。 老师逐个把卡片举起来如法炮制。 紧接着,是量词和动作词的练习,如同上述。 接下来,依据时令节庆,把相关的讲解给孩子们。 春节临近,十二生肖由鼠至猪顺序念出来。老师还随手打开手机,放出编成的歌儿唱起来。甜美的歌声荡漾在课室里。着不着调不重要,十二生肖已记印在孩子们的心中。 更上一层楼了。 是填空。老师依生数把整句的纸片贴在板上,进行比赛。由前排到后排依次分批走出来,选出相关的字或词贴在空格里。 第一轮做得很完满。 第二轮层级提高了。已出现填错的,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 只要有一个走出来贴对了,报以热烈 的掌声。 也有老师亲自出马讲解该贴上什么的时候。 三个小时的中文课就这么轻轻松松的度过了。...
人人都有—双手 各人的手不相同 有人伸手 跪地求荣 有人伸手 毫宅百幢 有人挥手 千军万馬 有人挥手 山摇地动 我也有两隻手 啥也不会啥也不懂 想学高尔基在海边 向着勇敢的海燕吼 —个大浪冲过來 把我打个弄的東 回家睡觉吧! 做你的南柯美梦……!...
哥给小弟画只錶 小弟乐得蹦蹦跳 —跳,二跳,三跳…… 小裤衩差点掉下了 哥画的錶不会动 小弟举手让人瞧 手錶,手錶,手錶 哥在—旁偷着笑 姐问小弟幾点了? 小弟摇头不知道 大家哈哈掩嘴笑 小弟躲進媽怀抱...
瑞古都 瑞大会 瑞代表 (九届缅华同侨大会系列二)苏顺路 苏顺路 洛杉矶 1-17-2018 按照缅甸人民的惯俗,著名地点重要会议等均喜欢冠于金字,金曼德勒,金同侨大会,金贵宾代表。(瑞曼苗多 瑞义拉感 瑞哥色拉多)。听起来非常尊贵吉祥。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