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日志

  • 诗词歌赋
    五一勞動節獻歌(文/高德光)

    . 從來勞動最光榮, 擊壤而歌自在生。 幸福全憑多奮鬥, 五千歲月鑄文明。 . 书法 一〉茂松 二〉梅放 三〉周永騰 四〉黃偉華 五〉白善華 六〉岑建平 七〉馬瑞麟 八〉尤肖松 九〉阮偉生 十〉李錦帆...

  • 华文文苑
    文化传承一枝花(谭炳辉)

    表演太极双飞扇 健康日和南友队友合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武术和书法(国画)、中医、京剧、汉服、茶道、瓷器、围棋、剪纸、刺绣,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十大国粹。武术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通过观摩各类飞禽走兽,相互打斗,结合五行八卦而揣摩出来的格斗术。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出有少林、武当、峨嵋、崆峒……等武林派系。其中少林又分河南北少林和福建南少林,四川峨嵋又分峨嵋、青城。各门派除了刀、剑、棍、枪、鞭、扇……等十八般武艺外。各门派又发展出各自的独门绝技,气功有童子功、一禅指、铁布衣、金钟罩。拳术有太极拳、咏春拳、醉拳、猴拳、鹰爪功……等等。而太极拳、太极剑是由湖北武当派的开山鼻祖张三丰道长创发的,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太极拳发展到如今已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和孙式等各式太极拳。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強人民体质,综合各式太极拳,进行简化成二十四式太极拳法,以普罗大众及外籍朋友更加易于学习。 帶领百人太极拳表演      美国南加州南友联谊会(缅甸南洋中学校友会),自1994年创会以来,至今已有三十年,并在2010年增设了每周一次的健身班活动。初始由黃蔚民老先生教大家学习简易二十四式太极拳。而后于2012年經由陈秀梅学姐热情推荐雷倩美老师,来健身班教我们学习养生太极拳。雷老师的到来,使健身班增添不少活力。雷老师博学多才,性情温和,蔼然可亲,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我们不仅从她那儿学到了中华武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学到她的高尚人品和涵养。她不厌其烦的谆谆教导我们,并纠正了原先学的二十四式太极拳的错误打法,包括每招每式的正确口令、手势、步伐、体位方向等都一一给予正确指导。无论天寒暑热,刮风下雨,她都风雨无阻的来健身班义务传授太极拳功夫。而且无保留的传授了八式、十六式、四十八式太极拳,八法五步以及八段锦。又教会我们五十二式太极扇和四十二式莲花太极扇,教学认真,十数年如一日,和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和健身班成员合照      雷老师出生在有武术之乡美称的广东省,佛山市,在上诲市长大,自小就热爱中华武术,师从大师习得一身好武艺。雷老师不但功夫好,学业成绩也很优秀。来美留学,大学毕业后,成家立业。有着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热心公益,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不遗余力,积极传扬武术、武德,让更多中外人士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美展开有意义,美好的新生活。      凭借其与众不同的高智商,雷老师在美国武坛上渐渐崭露头角,扬名四方。自2009年开始,在美国就参加了迪士利武术节,圣地亚哥国际武术锦标赛,2010年第十八届伯克利加大,中国武术锦标赛,2010年第二届南加州长青盃,太极拳锦标賽,进入《冠军卫冕赛》,2011年圣地亚哥国际中国武术锦标赛,2011年加州(圣何塞)国际武术锦标赛,2012年第三届南加州长青盃太极拳锦标赛,2013年拉斯维加斯国际中国武术锦标赛,2013年首届北美少林文化节(洛杉矶会展中心)。从2009年至2013年5年间,参加项目中有太极拳竞赛套路:有杨式、传统杨式、陈式一路、二路、陈式竞赛套路。所用兵器有刀、剑、扇、拂尘……等等。共获得了32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战功累累,是武术界的奇才,精英。 大刀神功      传承中华国粹不遗余力,雷老师于2010年协同洛杉矶的中华武术精英,创办了一年一度的”洛杉矶健康日”大型群体活动。广邀洛杉矶各门派的武术精英进行武术表演和各社团的民族舞蹈表演,促进中外人士的文化交流。自2015年开始,在雷老师的鼓励下,南加南友联谊会的健身班成员也每年都参加这项有意义的大型侑活动,同时也吸引了各商业行号摆摊参展,参访者络绎不绝。活动主轴是由雷老师亲自帶领各社团代表队,齐聚广场,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百人太极拳表演。场面壮观亮眼,赞叹声、掌声不绝于耳。 健康日和南友部分队友     ...

  • 诗词歌赋
    其實陽光從未跟我偏離(蘇麗蓉)

    日光之下 总有第三者徘徊 因為光明不怕影歪 偏離的不是陽光而是自己 甩掉軌跡,偷生今世 . 愛情本無所謂對錯 只是感觸差異 愛,似水柔腸 恨,怒火焚身 日光之下,萬物皆平 . 其實陽光从未跟我偏離。 2024年4月28日。...

  • 洪士连老师(苏顺路  洛杉矶  9-10-2019)

    洪士连老师      我们读初中三上时,方永明老师当任班主任兼文史教师,他原籍云南,讲课乡音浓重,中文水平极高,口才特好,授课生动有趣,我们非常爱听他讲课,受益匪浅。 我们升读初三毕业班时,方老师已离开渺名,到缅北任教。从毛淡棉培植中小学校转来洪士连老师。洪老师1935年出生。原藉福建省南安县。他的到任,使我校同时拥有三位华中第二届高中毕业生。洪老师资格最老。当任教务主任兼我们毕业班班主任。 华中钟楼      记得洪老师风尘僕僕,到任渺名中华中学,立即找我谈话,他决定让我继续担任学生会主席和毕业班班长。从此彼此建立了长达六十多年,至今保持不断的师生浓情。 洪老师担任我们毕业班班主任,时常教导我们热爱祖国,团结互助。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将来为广大侨胞服务。他提倡科学,反对迷信。他处处以身作则。同学们非常敬爱他。 华中复办高中第二届毕业班(1954) 洪老师专长数理化。负责教初中物理。他对授课内容胸有成竹,不用看课本,因为口才好,数理化知识丰富,讲课简介明了,理论结合实际,一点都不枯燥,我们很喜欢听他讲课,收穫许多物理知识。 有一次,下午上代数课时,我当堂打起瞌睡来。谭锦昌老师,轻轻过来推醒我,并无多加责备,但不解班长为何瞌睡。下课后反映给洪老师。为此,洪老师找我了解情况。那时,我们家炸油条卖。二哥和三哥负责。四周邻居怕油臭,每天清晨两点,他们就要起身,到郊区去工作,每天四点半我就要起床,用单车运油条,天亮前赶送到市中心各茶店和码头。那天清晨,三哥身体不舒服,二哥怎麽叫都不起来。没办法,二哥只好叫我跟去。 左:接力赛第三名(1956),右:200米冠军(1956)      洪老师听了深受感动,深表同情。他一定把来龙去脉告诉了谭老师。两位老师对我特别好。洪老师抽空到访我家,见到母亲和大哥。问寒问暖。还特地出钱买了一条新棉被送我抵寒,我感激不尽。我们班有好多同学家裡做生意,住两三层洋楼。有的家在乡下,送来学校寄宿的同学家庭都宽裕,只有我家境贫寒。班友们处处关照我。 我一向各科成绩最好,热爱文体活动,是班上不可或缺的体育运动员和文艺演员,运动会上得奖,舞台上登演。 左:首都仰光广东大街,右:专区首府毛淡棉风光     ...

  • 爱国敬业  不忘初心《为纪念建国70周年而作》(广东省缅甸归侨联谊会副会长 张新民)

    1952年,我怀着一片爱党爱国之心,从缅甸回到祖国,从中学到大学,受到党和祖国的教育和培养,让我茁壮成长。1965年,我被征调参加解放军,从此在军队从事国防教育33年。我不忘党和祖国的恩情,一辈子热爱祖国,一辈子热爱共产党,在事业上敬业爱岗,奋斗不息。   海外赤子之心,幼年向往新中国 1937年9月,我出生在缅甸北部山区抹谷的一个华侨革命家庭。上世纪20年代,父亲张培道和叔父在家乡江门新会一带从事革命活动,他们都是共产党员。1927年江会地区党组织响应广州起义失败后,叔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在广州红花岗(在今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内)壮烈牺牲,父亲被迫经香港逃亡到缅甸抹谷。在那里,他不忘共产党员的使命,继续搞革命活动,从事缅甸华侨爱国民主进步教育,40年代积极参与组织爱国华侨的抗日团体和出版进步爱国报纸。 我哥哥在解放战争期间从缅甸抹谷回昆明读书后参加革命运动,参加共产党,参加解放军,为解放云南而战斗。母亲虽然是婢女出身,丁字不识,只是一个家庭妇女,但一辈子跟随和支持父亲从事正义的革命事业。 我出生在这样一个革命家庭,从小受到父母的教育,要我继承叔父的革命遗志,教我唱《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小小的心灵里热爱共产党,憎恨国民党反动派,向往新中国。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消息传到缅甸时,和广大爱国侨胞一样,我也感到兴奋。在父亲创办的抹谷复兴学校,我以“百万雄师下江南”为题参加演讲比赛,获得第一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复兴学校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我也跟广大华侨和缅甸友人一样,感到十分高兴。第二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年仅13岁的我,就出力帮忙,骑着自行车到抹谷各处的华侨家庭售卖由长辈们制作的五星红旗。10月1日那天,宝石山城抹谷到处五星红旗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海外华侨从此可以扬眉吐气了。 抹谷虽然是世界闻名的宝石城,我家在那里却十分贫困,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没有社会地位,受人歧视,受人欺负。我热爱共产党,心向解放了的社会主义的祖国。我在仰光进步华侨学府缅甸南洋中学只读了半年,就于1952年5月乘船离开仰光,在大洋中航行13个昼夜,经香港回到可爱的祖国。在深圳罗湖桥头,当我第一次见到持枪站岗的解放军、见到五星红旗在海关高高飘扬、听到大喇叭播放着“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时,我激动得热泪盈眶。   牢记初心,为建设祖国而勤奋学习 我回祖国升学,目的是明确的,就是为建设祖国而学习。我在仰光的同学送我照片留念,都会在照片背面写上“为祖国而学习”、“为建设祖国而学习吧”的题词来激励我。为建设祖国而学习,是我的初心,从中学到大学,一点不动摇,不为名,不为利,没有私心。1952年9月,我考入广东华侨中学,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经常教育学生,要为建设祖国而学习,使我学习目的跟明确,思想更坚定。 为了将来能更好为祖国服务,我一直勤奋学习,尊敬老师,遵守校规,做到各学科平均发展,成绩优秀,品学兼优。我思想积极向上,参加了共青团,乐于参加许多社会工作。关心国内外大事,积极读报,当学校报刊发行站站長,当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出版墙报。 我的表现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重视和培养。1957年毛主席发表解放台湾宣言,广东省侨联举行座谈会,学校派我代表归侨学生出席,我发言表示坚决拥护毛主席的号召,一定要解放台湾。印度尼西亚青年代表团路经广州去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会,学校老师让我一人带领我校学生去广九火车站迎接印尼青年代表团。老师那样信任我,锻炼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使我很感激。 我最初的志向是将来当桥梁工程师,为祖国建设桥梁。后来受到父亲的一位老战友的启发,说中缅友好关系日益发展,国家一定需要缅语翻译人才,说我应该利用懂缅语的长处,从事缅语翻译工作。于是,我把志向转到外语方面来。我认识到,为了将来能更好地用外语为祖国服务,我必须学好几门外语。我利用课余时间,如饥似渴地自学缅语,无师自通。当时初中学的是英语,我的英语成绩很好。我又利用寒暑假,到校外的私人俄语补习班去学俄语。因此,到了高中阶段学校转教俄语时,我因先走了一步,俄语学习得很轻松,俄语成绩全校拔尖,1958年高考时,我也就能用俄语考入名牌大学中山大学外语系学习。 我在广东华侨中学读书六年,是学文化知识、培养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六年,是接受各年级各学科的老师耐心教导、培养和关怀的六年。这六年,我不用交学费,还一度领过助学金。在学校寄宿,吃住无忧,生活得很安宁,很愉快。这六年,实际上是我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教育,让我逐渐成长的六年,使我终生难忘。我感恩老师,感恩党和国家,让我更热爱党,更热爱社会主义的伟大祖国。 在中山大学外语系,我不忘为祖国而学习的初心,完成五年的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学习,又选修法语两年。大学三年级时,研究东南亚历史的权威、中大副校长陈序经指示我,要我准备大学毕业后从事缅甸历史研究工作,要我既要学好英语,也要抓时间学好缅甸语。我本来对历史没有兴趣,但我认识到,这是祖国的需要,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缅文书报刊,上至天文地理和时事政论,下至文学历史和歌曲,凡能买到订到的,我都阅读。我还自己订阅英语版《北京周报》、《莫斯科新闻》,课余阅读,掌握了大量政治时事词汇。积极收听国内外的英语、缅语电台广播,主动训练英缅口语,为大学毕业后在解放军从事国防教育33年和在地方搞缅语翻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3年大学毕业后,我服从分配,到中山大学东南亚历史研究室研究缅甸历史。但连续两年,我又服从学校指派,参加省委工作队,分别到高州县和花县参加“四清运动”。因此,尽管通过我的关系,请缅甸爱国侨胞购赠中山大学很多缅甸历史书刊,我却没时间开展缅甸历史的研究工作,不能不感到遗憾。  ...

  • 怀念杨允忠老师(苏顺路  洛杉矶  9-14-2019)

    杨允忠老师      我们初中二年级时,由华中复办第二届高中毕业生杨允忠老师担任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杨老师生于1934年5月20日。祖籍福建省海澄县。他和林抱治老师,同班同届毕业,1954年5月,同时到任渺名中华中学。属于新中国诞生不久,新思想,新教育武装起来的第一批人民教师。虽然初出茅庐,没有教龄。然而,他们身上闪耀著旧社会教师无法相比的进步思想,工作作风,教学水平,服务态度,斩新的精神面貌。是当时不可多得的有资格初中教师。 华中钟楼      杨老师教语文,最大的特点是,他特别注意普通话发音,教我们北京腔,咬文嚼字捲舌尖。我们最初不习惯,久而久之,慢慢学会北京腔。这在当时是很即时很重要。我无论在缅甸,在国内,来美国,经常得到许多人称讚,说我普通话讲得好。我会每每想起杨允忠老师,没有他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坚持纠正我们的发音,我们的普通话不会讲的如此准确流利。 杨允忠老师是文艺奇才,是我们读初中时的舞蹈老师。我们五十年代初中时期,最流行的莫过于跳集体舞。所有集体舞由杨老师负责教授。集体舞始终伴随著我们初中生活。到现在我们一听到歌声,还能手舞足蹈。 华中复办高中第二届毕业班(1954)      听说杨老师在华中读书时,新中国的流行舞蹈,迅速不断地传到仰光文艺界和各进步学校。杨老师是当时华中的舞蹈高手。腰鼓舞和红绸舞跳得特别漂亮。此话一点都不假。为了渺名中学春节文艺晚会。他花了不少心血,给各班排练精彩节目。 做为我们班的登台节目,他挑选我和江才玉同学跳红绸舞。从基本挥动又长又宽的红绸带,到整个表演过程,一一教授,重複示范。我和江才玉努力跟著学。杨老师跳起红绸舞,精彩绝顶。在他的双臂挥动下,宽长的红绸带,一会儿波状,一会儿球形,环绕著他健壮的身体,飞来飘去,美轮美奂。我们怎麽也学不到如此高超的水平。 左:指顶滚球表演,右:红绸舞表演      除了大型的晚会,学校裡经常举行小型晚会,师生联欢。杨老师手拿一粒篮球,抛空一转,食指接顶,绕圈行走,十分精彩,掌声不绝。他说大家不要以为他是篮球选手,运动健将,只是读高中时,班上放著一粒篮球,閒空时拿来玩一玩,学会顶球。可我们怎麽也学不会。 每次联欢晚会,杨老师的顶球表演,总有创新,从食指一次顶球,到手拍球体,让球长时间旋空。从一隻食指,接到另一隻食指。从食指传到雨伞尖顶,打开雨伞,伞顶篮球,手舞足蹈,精彩纷呈。观众眼花缭乱,鼓掌喝彩。 杨允忠老师许翠雪老师结婚照(1960)      杨老师有一颗善良的心,温和的性格,平时和同学们在一起,有说有笑,平易近人,从来没有发脾气。无论授课,还是教舞,细緻入微,耐心卖力。同学们都喜欢亲近和敬爱他。 我们升读中三时,他还教语文。我们去仰光升读高中,他还在渺名教书。约1959年,杨老师回仰光,在华中母校任职。负责校内贩卖部,初中课任老师兼舞蹈老师。我太太黄月琴,是华中高中第十七届朝霞班毕业生(1959-1962)。她回忆,杨老师教她们班"抢新娘"歌舞,参加校内国庆节汇演。教校选队跳腰鼓舞和扭秧舞,参加缅甸独立节游行。我还听说他编导现代话剧。 前排:杨钦钦,中排:杨母,杨妹,后排:杨金金,许翠雪,杨允忠      杨老师家居甘马育,1960年与甘马育许翠雪女士结婚。许女士生于1936年5月25日,祖籍福建省厦门市金门。许翠雪也是华校老师。曾在南中和市中心中国华校任教。婚后先后育有长女杨钦钦,次女杨金金,儿子杨昇华和小女杨英英。 1962年我从山巴回仰光,在甘马育群英小学任教。校舍紧挨永盛大道,他家就在该道,离学校近在咫尺。我每每路过他家门前,转头展望,隐约见他伏案工作。但不知为何,始终没入门拜访过他。 华中高中第十七届朝霞毕业班(二排左二黄月琴)      我的亲密班友庄江龙,一直家居甘马育永盛大道边。六十年代初,我和他一起在甘马育群英小学任教。在他家开伙,亲如兄弟。他家离杨老师家不远。他认识杨老师,彼此常有交往。此次笔者写文,他帮助联繫杨老师的儿女,提供许多珍贵照片。根据他的回忆,学校被封以后,生活所逼,杨老师开始从商。那时,商店收归国有不几年,不能明目张胆地公开挂牌做生意,只能悄悄地家裡放置一点小煤油炉出售。入不敷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十分拮据。 华中腰鼓舞队参加独立节游行      生活开销上,首都仰光与山巴各地,差别天壤,生活在仰光,样样要用钱。 1960年,我去山巴教书,月工资缅币200元。每月邮寄150元给母亲用,她总是储存备用。 1962年,我回仰光教书,月收入缅币170元,月月用光,丝毫不能寄钱给母亲。好在我在家排行小,上有多位哥哥姐姐,母亲的生活费,不用我操心。 当时,仰光缅华社会,有开办免费传授谋生技能培训班。理髮,裁缝,木工,烹饪,中医学等。杨老师去学中医针灸。杨老师天生就是聪明,学一样会一样,会一样精一样。没几年,教书郎,小商贩,摇身一变,成了行医郎。   仰光旅缅中医协会(1986),后排左9杨允忠      杨老师走街串巷,给手脚,颈椎,腰椎,肩膀风显关节病患针灸治疗。同时也在家给人看病。甚至痔疮等疑难杂症病人也找他求医,在甘马育地区小有名气。 在洛杉矶的南友学长王程耀告诉我,他在仰光时,因腰伤,曾请他治疗。可见他行医范围广,伸延到仰光市中心。后来,王程耀的小儿子,取了杨允忠的姪女,两家人成了亲戚。 针灸医师谢玉清,蔡煜群,杨允忠,吕年逊(院长),郑春华      在洛杉矶的南友学妹谢玉清,和她的先生蔡煜群,是杨老师学中医针灸时的同学和行医时的同事,彼此关係密切。此次写文,她提供旅缅中医协会珍贵旧照。 ...

  • 大鈔票作廢了(伍全禮)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緬甸通行的貨幣,也叫錢,有价值。那時生活水準不高,一、二拾分錢的小吃都能小飽,口袋里有幾塊錢就可買到好些物品。一般人的工資幾拾元已算不錯,百多元可以說是好工資了。市面上基本流動的貨幣為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很少用到百元鈔。那年頭多數家庭中人口都不少,用於房租、基本生活用品等開消后,所剩無幾,一般只能做到收支平衡而已,並無多少儲蓄,是不容易見到和存有百元大鈔的。 六十年代初,緬甸的貨幣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小城居民小劉,某日工作至黃昏,下班後在走去飯店晚餐的路段中遇見熟人,說是听到中央電台向全國人民廣播,自即日下午五時起,百元、伍拾元兩款大鈔作廢,二十元面鈔以下繼續通用。小劉問了幾個人,有人說家里沒收音機听不到,也有人說沒有多少大鈔並不在意。 次日到茶店早餐,眾人在听電台廣播作廢大鈔的文告,說昨日下午五時起五十元、百元鈔票禁用,把存有的二款鈔票上交國家銀行,每人無論有多少大鈔交到銀行,先換取五百元小鈔,餘下的數目以后再補算。又說如不把所存有的大鈔交出被查到,須坐十年大牢,嚴重者死刑。 听到消息后有人說辛苦多年存下的大鈔準備開小店,給子女上學,婚嫁等等,現在都泡湯了。也有的人幸災樂禍說這是有錢人的事,與我無關。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些人就想出了辦法;大鈔存有超過五百的,就分給自己的成年子女,每人五百大鈔換回五百小鈔,以化整為零的方法盡量能換多少就換多少。 小劉本人靠打工也存有七張百元大鈔,他姐姐給了他五張總共十二張。到銀行填表交錢,誰知職員說銀行沒錢了,無法換了,后來者只有抱歉了。 很多人眼見銀行沒錢給了,既然拿不到錢,也都不去交了。大鈔多的人不想白交也不敢存放在家怕查到受重罰。幾日后在公共拉圾堆、水溝中可見到丟棄的大鈔票,也有人乾脆燒掉……。有門路的人得到外國銀行、使館人員的幫助沒什么損失,但一般小老百姓卻無辜無助,無可奈何,政府自以為聰明反被聰明誤。 之后大鈔事件沒有了下文,就這樣不了了之。後來有一陣子出現有人收購己作廢的大鈔,朋友介紹某人來向小劉收購,如把舊鈔賣給他,百元舊鈔出价二十元,五十元舊鈔出价十元,數量多還可加价。小劉因此事不明就理怕有危險,所以就沒跟隨起舞。 那人把所知廢大鈔的來由講出;以前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獨立後是大英帝國的成員國,所流通的貨幣是在英國央行有保証押金限額發行的。緬甸政府退出大英帝國成員國後,要求英國退還押金,自己印鈔票發行。但英政府有條件,就是要求該國把作廢的大鈔交回,押金就會歸還。於是神通廣大的生意人得知消息,到各處收購政府的作廢大鈔,準備向英國央行換回押金款項。 但這麼多年過去了,誰還敢存有這些已作廢的舊鈔呢?大多數人都已把它丟棄了。只是腦海裡偶爾會想起,付出無數勞力曾經擁有過,卻又平白無故失去的那些東西罷了。  ...

  • 怀念林抱治老师(苏顺路 洛杉矶 9-2-2019)

    林抱治老师      1954年5月,华校春季开学,我升读渺名中华中学初中一年级。以前,渺名中华中学,每学期招收新生。每学期都有初中毕业生,但人数很少。后来改成每年招收一次新生,每年只有一届初中毕业班。我们读中一时,上面有中二班和中三班,每班人数也较前多一些。我们班有20个同学。其中有16个读到初中毕业。11个男生,5个女生。 14个到仰光升读高中,华中6个南中8个。从缅属各地到仰光入读高中的学生人数比较,我们渺名名列前茅。 华中钟楼      1954年4月,华中复办第二届高中毕业班12个学生毕业。校方大公无私,一个都不畄校,全部贡献给缅属各中学,特别是急需有资格老师的重点地区。曼德勒,毛淡棉,勃生各专区。卑谬,渺名等各重要县城。其中,我们渺名县城中华中学最幸运,先分配到林抱治,杨允忠两位老师。第三年再来一位洪士连老师。人数佔该班高中毕业生,当华校老师的三分之一。 华中复办第二届高中毕业班(一人缺照)      华中第二届高中毕业生,是新中国诞生后,新教育建设中,培养出来的第二批高才生。新教育提倡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毕业生个个热爱祖国,思想进步,知识丰富,多才多艺,爱好运动,身体强健。广受学生尊敬与爱戴。 我们初中一上时,一个姓叶的男老师和林抱治老师担任班主任。林老师教语文。初中一下时,叶老师走了,林老师担任班主任。林老师原籍福建安溪。1935年,出生于渺名县瓦溪码市。林老师教语文口才特别好,讲解特别细緻,批改学生作业很认真,时刻著重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渺名中华中学      记得当时,初中三个班,每学期出一次壁报。在林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班同学写文章,画图画,一起设计,一起完成彩色图文,按时出版本班壁报。林老师给我的笔名是"坚",我至今记得清清楚楚。 我们班人数较多,有优秀的男女篮球队,文体活动很活跃。学期考试后,喜欢选择到郊外游玩。有一次考试后,我们决定去郊外野餐。星期六下午,我们几个年龄较大的学生,购买鸡隻和作料,去学校过夜,把鸡肉煮熟,配料洗净切好。星期天一早,男生去借三轮拖车,女生煮好马铃薯咖哩鸡,邀请男女老师,步行到郊外植物园野餐。 渺名中华中学老师小乐队:前排左起(忘了名)黎锦镳,苏承旭,曾冠英,后排左起林抱治,方永明,施淑贤      场地是一片乔木林,高大密集,全是白糖果树,结有白糖果(像奇异果),绿叶遮阳。地上全是白沙平地。我们高兴地跳集体舞,四人一组玩"开火车";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每人选一站,好玩极了。 午餐时间到,做为班主席,我宣佈开始进餐。大家围绕到香喷喷令人流涎的大咖哩鸡锅边,江才玉拿碗准备给林抱治老师拣肥腿,给林老师谢绝了。只见她接碗挟起鸡翅膀和鸡脚,我们十分过意不去。她见我们脸色不好,微笑而言,同学们爱吃大腿,狼吞虎咽。老师爱吃鸡翅,细啃慢嚼。这叫各取所需,并无谦让,我们心服口服。我至今印象深刻。 林抱治老师订婚照      我们到初中三年级时,林老师仍然担任初中一年级班主任,在中学生演讲比赛中,她培养的中一班学生李美香,力压群雄,夺得第一名,林老师功不可没,我至今记忆犹新。 学校裡每年举行春节文艺晚会,几次师生联欢晚会。各班排练歌舞,需要乐队伴奏。老师们组织小乐队,手风琴,小提琴,吉他,长柄月琴(丙久),短柄月琴(每德仁),应有尽有,满足学生演出伴奏需求。林老师拉小提琴。 新思想,新教育,培养出来的老师,个个一人多技。能教文史地,也能教数理化,中英缅文。音乐,美术,体育,舞蹈,乐器吹奏。像师范学校,专科技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一样,旧时代无法相比。 林抱治老师全家福照片      林老师的部分班友们回国,都能入读大学,成为工程师,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有用人才。大部分畄下来当老师,收取微薄的工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把青春大公无私地献给缅华教育事业,可歌可泣。 我们到仰光读高中时,林老师到仰光甘白华校担任教务主任。1958年,林老师和同班同学陈天祝老师结婚。陈天祝老师1932年出生于缅甸伊江三角洲䜿榜县吉叻市,原籍福建省同安县。据同班同学王石狮学长告诉我,他自小丧失父母,三个哥哥扶养长大,供他读书。他自觉自强,初中毕业后,开始工作,自寻谋生,人品非常好。 林抱治老师夫妇农场留影      我高中毕业,到山巴教书,暑假回仰光,在缅属老师教学观模会上,又一次听了林老师给学生授课的示范语文课。受益匪浅。 她先后育有爱女陈珍珍,爱儿陈林。1965年,华校被封时她已有11年教龄,桃李满天下。1968年全家回国,被分配到福建省武夷华侨农场担任农场书记工作。她一面积极工作,一面和夫君一起,培养两个孩子成才。女儿大学化学工程本科毕业。儿子厦门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因成积优异,被畄校担任英语系教师,成为国家有用人才。 林抱治老师姐弟与作者夫妇福州畄影(2009)      1986年,我们全家从云南陆良华侨农场,到福建省福州市探亲。愉快地见到久别的林抱治老师。2000年,陈天祝老师因病在福州去世,享年六十五岁。2009年,我们夫妇第二次去福州短暂探亲,幸运地又见到林老师。她已经离休在福州安康养老。 2018年3月,她因病在福州逝世,享年83岁,畄下一对儿女。等不到2021年华中母校百年大庆。 林抱治老师收存作者赠照(1955)      为了响应仰光华中百年校庆特刊编委之号召,歌颂华中早期学生爱国爱侨先进事蹟。我决定撰写班主任林抱治老师,在收集有关资料过程中,联繫到福州林老师爱女陈珍珍,香港林老师爱子陈林。得到许多林老师珍藏的早期黑白照片,其中惊见1955年我赠给林老师的照片。我自己早已流失,毫无印象。期间老师一家地点变换不断,时间跨越无限,她始终随身携带,没有遣失。充分表现了一个老师,初出茅庐,对所带班级班长学生的无比爱戴,师生浓情令我涕泪齐流,感入肺腑。也许她早已预识到她离世一年后,我会书写怀念她的文章,林老师在天之灵会得到安慰吧。  ...

  • 生活随笔(九十)团结的窩,欢乐的家(了因)

    周日(公元二0一九年九月十五日)满怀欢愉的心情,乘着公车来到629,Garvey Ave #B Monterey Park, CA 91755,许牙科诊所后座南加州缅华联谊会会所礼堂,参加南加州中国女中校友会的双庆活动。正所谓『室雅无须大』,联谊会礼堂虽不如那些宏丽的,昂贵的出租礼堂,但布置优雅,通明畅亮,设备齐全,可容四,五百人聚会欢宴,如果清空停车场搭上临时塑料棚,容客量更多。 中国女中校友会双庆活动,热腾收场,曲终人散,了因度步迈出礼堂大门,正默默享受那『清风吹歌入云去,歌曲自绕行云飞。』悠扬悦耳的袅袅余音,发现宾客中有几位大姐,身穿运动服,帅气昂然地从了因面前走过,经调查原来今天周日晨八时半,在这礼堂本就有经常的南友联谊会的晨操,太极,健身活动,参加者多时五十余,少时卅多。 这引起了了因的兴趣,查询之下,原来这礼堂是座非常活跃的场所;今天周日晨操活动,接下的就是中国女中校友会的活动,午后二时是本会的『汉语学习班』,汉语班现有卅多位各个年龄段的学员,今年本会将在十月间举行的敬老会,还会派学员表演节目,向族群父老汇报学习成织。四时以后到傍晚,是缅甸会的经常周末乒乓球活动,缅华礼堂可以摆四张乒乓桌,同时八人对打,可想大约能有二,三十位胞波同时活动。 据说除了一般族群社团的年节喜庆活动之外,尚有会员的私人活动,本周六晚黄光明会友己申订为他的太座举行生日音乐晚会,邀请的对像是亲朋好友,缅族音乐界人士,寻问详情得知,唱的歌曲以缅甸歌为主,真是别开生面,久違了的缅甸时代曲调,又将响澈南加州夜空,而且会有现代缅甸歌星奉场,盛况可期。南加州缅华联谊会是非牟利团体,了因想电费,水费,清洁费,借用者应有自觉,缅华联谊会欢迎各界人士莅临活动。 华人继承了祖先的优良传统,虽出外移居各地,到天涯海角,天南地北,那种族群的凝聚力,集群而居的习惯,互助互帮的习俗,从来就没有遗失过。了因们的仰光有唐人街,广东大街,纳达区就是,瓦城有”达佑坦”,了因们的洛杉矶虽非大城市也有唐人区,世界各地凡有华人之地必有繁华的华人区,唐人街。了因非常感谢缅华联谊会为洛杉矶缅华族群,缅族胞波的团聚活动大公无私地设置这样一处场所,方便了族群的活动,为弘扬本族文化,促进族群团结,联系族群,互相关怀提供了平台,所以了因称之『团结的窩,欢乐的家』。 了因现下就是站在这个平台的门前,眺望远处对面的青山,让秋的爽凉风儿吹拂,放飞思绪,捡起一片随秋风吹落的红叶,题一首思国怀乡念友的诗,然后让它回到萧萧的秋风里。  ...

  • 70年,伟大!壯丽!传奇!(草蝶)

    搜集所有讚美词,难以述说您的伟大。 聚合所有形容词,难以描绘您的壮丽。 集拢最捧的写手,难以写出您的傳奇。 中国,您70年的光辉历程,百姓欢呼,世界触目! 一、 中国,一百多年來被人欺侮,被人瞧不起的国家,在70年的一瞬间,变成了一个受人敬仰、被第三世界群起学习、让西方世界妒忌強国。 中国,一个曾经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国,在70年的一瞬间,变成了一个世界经济第二強国,世界第一大外汇儲备国。 中国,一个曾经“一穷二白“连火柴肥皂都依赖洋货的落后国家,在70年的一瞬间,变成了一个世界上有完整体系的工業大国。 中国,曾经在汔车上背着一个包袱,走一步抖两斗的国家,在70年的一瞬间,变成了一个有多种品牌款式新颖汔车滿地跑的大国。 新中国成立初年,经济总量不到500亿空。到2008年生产总值超过9万亿。 中国扬帆70年,迈向了世界经济強国。中国经济成为推动世界发展最重要动力。 二、 封鎖吧!禁运吧!中国人不怕打压! 中国人有志气,有信心,有智慧。70年,他们努力拼搏。 冒着严寒,把大庆油田打出來了。 挥着鋤头,把北大荒垦出來了。 揚錘掄釬,把红旗河鑿出來了。 啃着窩头,把两弾一星射出來了。 拔着算盘,把核潛艇潛下水了。 只争朝夕,中国航母试水成功了。 长征火箭射出去了!载人飞船上太空了。 中国人走的每一步都标示着一个新的高度。 我们有了超级计算机。我们有了世界上最大的望遠鏡。 壯丽的70年,中国铁路增长了5倍。中国公路增长了60倍。中国的70年超过了西方200年。 中国高铁从零起步到现在“八纵八橫“。 一个小小的渔村,只用了40年,就飞速发展成一个将近千万人口工業发达、科技前沿的大城市。 伟大的70年,中国人從此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正在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梦。  ...

  • 生活随笔(八十九)天上月儿圆,地上人团圆 《记南加州中国女中校友会庆祝成立周年暨欢渡中秋佳节》(了因)

    八月十五中秋,诗一样的节日,诗一样的季节,诗一样的日子,二0一九年九月十五日中午十时,了因怀着盛节欢愉的心情,奔赴蒙特利区南加州缅华联谊会礼堂举行的,南加州中国女中校友会庆祝成立周年暨欢渡中秋佳节的活动。 迈进礼堂眼晴一亮,发觉礼堂布置焕然一新,天花板掛满彩带和无数小红灯笼,小舞台红褐色背景,台前两盞大红吉祥灯笼高高掛,一场节日喜气,滿堂欢庆氛围,已使节庆跃然。携老带少接踵而至的校友及应邀佳宾,载欢载笑,语笑喧阗,洋洋喜气直冲云宵。藉着南加州中国女中校友会的这场庆生渡节活动,南加州缅华族群蒙赐得到了一场中秋团聚的机会,请听听陈永联会长致词鸣谢的话;《承蒙,南加缅华各兄弟单位,南加缅华联谊会,客家会,洛城华中校友会,南中校友联谊会,洛城华夏中学校友会,南加华英校友会代表们莅临,同聚一堂,对他们我表示衷心的敬意,在这招待会中,若有招待不周之处,还请各位多多包含原谅。》,可见南加州缅华族群的代表今日中秋己尽聚於此,应了天上月儿圆,地上人团圆的佳话。 庆祝仪式开始,司仪楊灿云医师简单阐述了中秋节的由来:大意是中秋佳节定于唐初(618)年,秋天是农业社会丰收的季节。祭天祭祖拜月,民俗流行吃月饼,并且讲了元朝末年,朱元璋为驱虏起义,月饼夾纸条传密讯的典故。中秋民间习俗『共赏明月互祝团圆幸福,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点明了民间在中秋燃灯,猜灯谜,相传至今的活动。他朗诵了最有代表性的一首千古流传的宋朝大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绝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楊灿云医师最后介绍了南加州中国女中校友会现任干事名单,兹錄於下; 该会常务顾问:王锦伦,楊灿云,王珍珍。 正会长:陈永联。副会长:黄娟娟,陈清联。 秘书:江丽春,黃宝珍。 财政:白宗榮,垄诗环。 总务:楊秀鳳,黄小燕。 福利:龚诗环,黄凤琼,洪丽玲。 接着付会长黄娟娟女士向陈金笑老师,黃景象老师,叶锦华老师,黄英福老师奉送了节日礼物,行感恩载德,尊师重道之民族礼仪。 今年盛会的福膳菜肴,虽非山珍海味,瑶池玉液,但也丰盛多元,缅式的甜品,中式的应景月饼,应有尽有,最合乎民俗的要看那用之不尽的拜月必备的月饼,西瓜,葡萄,苹果。这是授之千年的民俗礼节的承传。 更有那充满民族文化色彩的余兴节目表演,全场有;一,男女小组喝:1,让我们荡起双桨。2,哎哟,妈妈。二,舞蹈:青论梦:(陈幼群,张经黔)。三,女声独唱:月园花好。四,舞蹈:一颗红豆。五,独唱:等你等得那么久。(楊灿云)。六,舞蹈:月亮船(南友联谊会)。七,独唱:(朱国盛)。八,舞蹈:蒙古舞;酒歌(陈幼群,张经黔)。舞蹈轻盈飘飏,霞姿月韵。歌唱声动梁尘,嘹亮绕樑,声情并茂,掌声隆隆,赞声阵阵,亮点多多。南加州中国女中校友会人才齐齐,朝气勃勃,是秋天里盛开的一朵艳丽的花,今年才满周岁,前途无量。 <人到佳节倍思亲>,还是用陈会长的话做为本文的收尾,他说:《我们在此过周年的生日,想起再过几天,祖国就将迎来建国七十周年华诞,让我们籍此机会祝咱们的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幸福美满,早日实现我国的百年梦!》。      ...

  • 生活隨筆(八十八)《弘揚傳統美德,樹立敬老新風》 (了因)

    緬華聯誼會的會訊通知,今年緬華聯誼會的敬老活動,訂在陽曆十月六日舉行。陽曆十月六日即陰曆九月八日,隔天為陰曆九月九,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重陽節。是中華民族一年中必須慶祝的”除夕”,”清明”,”七月半”,”重陽”四個重要的民俗節日之一。南加州緬華聯誼會把今年的敬老活動,排在這個民族節日,意義深長,別具匠心,有特殊的意涵。 《弘揚傳統美德,樹立敬老新風》,我們每年舉行敬老活動,並非圖一時之熱鬧快樂,而是在履行做為一個中華民族旅外華人的民族承擔和義務,克盡宣揚中華文化,傳承民族優良傳統,保根,保族,愛國,愛鄉,認同祖籍的歷史責任。所以說緬華聯誼會的領導們把敬老活動日期選在九九重陽節,意義深長,別具匠心。值得眾人讚許。了因贊成這樣一句話,現借來用用《更主要的是我們弘揚了祖國的優秀品質,讓祖國的精神文明得到更高,更遠的傳承和發展》。 前面提了<重陽節>是中華民族古己有之的傳統節日,了因上網查了查,現錄幾段有關<重陽節>的段子和大家分享: 《重陽節是每年農曆九月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兩陽數相重,故稱”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享宴聚會,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今重陽節日活動的重要主題。 》 又云;《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揉各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 《一九八九年,農曆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议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二00六年五月廿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節日亦有《登高節,曬秋節,重九節,九九重九節。》的節名。 和九九有關的,了因最喜歡的,就是那首電影插曲『九九艷陽天』,是首民調愛情曲子。另一首也是民歌,可充滿了遊子思鄉的悲緒,使了因久久難忘,最最深刻心扉的那最後一句詞兒;『親人和朋友舉起杯倒滿酒,飲盡那鄉愁醉倒在家門口,噢嘿……』。善哉!    ...

  • 萬物沐秋風,祈壽過重九《祝緬華各界同僑幸福九九,長壽無疆》(倩兮)

    中秋月餅甜心頭, 歡歌聲浪蕩長空, 轉眼又要過重九, 慶豐收 禱神佛, 祈求族群人人均長壽。   嫣紅落葉漾蒼穹, 疑是紅潮漫宇宙。 遙聞復興歌兒震天響, 齊奮力 奔小康, 紅日冉冉升東方。   秋季豐收喜訊傳, 豐收歌兒凌雲端, 隨著肅肅秋風飄四洋, 談合作 爭共贏 造福世界合力驅戰魔。   萬物沐秋呈生機, 鶯啼樹梢菊滿畦, 勃勃生機譜昇平, 踏青山 游太虛, 碧空萬里澄澈又湛清。    ...

  • 光头警察流泪了(草蝶)

    我在<秋天的魅力在哪里?>一文中,“在香港光头警察的畫面里“。 这个光头警察在执行止暴任务时,心里有奌軟,“只恨他们亦是中国人,打不是,不打也不是,真的很痛心!“ 你心軟,暴徒们却手狠。他们塗国徽,打行人,阻交通,冲击立法会,用激光射警察,用砖头砸警察,咬断警察手指……哪有一奌人性? 光头警察受伤了。香港人民愤怒!举行了撑警止暴万人大会,严厉谴责暴徒的滔天罪行。 中秋节到了。中秋节是个传统的团圆节日。香港警察为了祖国的统一和团圆,无法和家人一起过节。国内的网友们开始了一场爱心大接力活动。给香港阿sir送过节礼物,希望他们能够平安、健康。 送些什么呢? 江西小朋友想送桂花糕,雨花条,给阿sir补充能量把案查。 福建网友:泡鴨爪,牛肉丸…… 湖南网友:湘西米粉,湘橘,湘蓮…… 河北网友:我们有金絲小棗,雪花梨,板粟,扒鸡…… 新彊网友:我们的葡萄,哈蜜瓜,石榴,无花果…… 內蒙古网友:把我们好吃的炒米和奶茶,羊肉送给你们…… 四川网友:燈影牛肉,张飞牛肉,覌音豆腐干,绵竹大粙,老干媽羊肉粉…… 有些网友说,阿sir们吃不得辣的东西。阿sir刚受过伤…… 东北网友說,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烏拉草…… 热心的网友後來知道,由于口岸不允许大量食品帶岀带入,有许多网友的礼物被海关退了回來。 但是,这也难不倒聪明的网友们。深圳,福建,上海、浙江的网友们雷历风行,连夜找货源,包货车,赶往香港采购爱国爱港企业的美心月餅。 11日,650盒美心月餅送往香港警署。指挥官分发给阿sir和madam,总花费是149822元。 香港警察们非常感动,你们的月餅己经不再是月餅那么简单,它是一种鼓励。 光头刘sir正好在现场。他和网友交流时说:这是我们中国人血浓于水的表现,希望通过你们告诉內地同胞,我们大部份香港人是正常的,不是现在传媒所说的个个都失常。说完,他的眼眶泛红。 这不就是最感动的人性场面么!这不就是最有魅力的秋天风景么?...

  • 中秋佳节,话学习!(王旭山)

    传统的中秋佳节到来之际,谨向旅美的全体缅甸侨胞致以节日的问候与祝福! 一转眼六月底开班的由南加州缅华联谊会举办的汉语会话班已历时近三个月。看到学员们已经能看着拼音字母熟练的念出中文句子时,让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 这一期的学员能坚持上课的大概有35人,年纪最小的只有6岁,年纪最长的已经八十有余。老中青各个年龄层都有。有的有一定的汉语基础,有的只会说英语,有的只会说缅语的。他们来自社会的四面八方。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希望能更多的掌握一些拼音知识和汉语的会话。因此上课都非常的认真努力。 开班三个月以来,这个班的学员团结,坚持,温馨的一幕幕,让我们感到深受鼓舞和非常感动! 年仅6岁和8岁的两位小朋友黄嘉怡、黄邵怡,以稚嫩的声音朗读拼音时,常常搏得全体学员一阵阵的鼓励掌声。年俞八十的邱国君老先生好学,睿智,幽默,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激励大家学习的信心。值得一提的是,黄玉爱老人,每次上课都要从家里坐轮椅,倒两趟公交车,才能到达会所,还能坚持上课。非常值得令人钦佩!林锦沛夫妇,FRANK夫妇和其他一些学员家住很远,仍克服困难,坚持来会所参加学习。 还有古月云为了赶上学习进度,几乎每天都坚持学习到深夜一两点。刻苦学习的精神,令人感动!还有Susan Cho和FRANK Cho学习也是非常的刻苦,用功。认真的预习和复习。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且经常带来食品供大家休息时享用。 会话班的这个群体,虽然来自社会四面八方,却是一个团结温馨的集体。课前和课后,不分老少大家都主动地摆放桌椅和收拾桌椅,打扫课堂。李祖荫学员提前到准备和调试好话筒。谭炳辉,林惠吟夫妇每次都提前到会所开门。为大家创建舒适的上课环境。谭炳辉还积极写文章投到缅华网介绍会话班的情况。 三个月来会话班取得了一些进步,除了老师和全体学员的努力,坚持外,还和联谊会领导的支持关心分不开。他们都亲自带头参加学习。董事长许秉正,千里迢迢亲自从北京带来三十多本教材。还为教学准备了各种器材和教学用具。为提高学习效果,吕良奇会长每次都默默为大家复印教材。邱国政校长也是尽心尽力的履行校长的职责。提出不少建议。有学员的坚持,还有领导的支持,还有热心的人士的关心和鼓励。我们相信会话班一定能够越办越好。 有时候我在想,是什么力量,支持着这些学员努力坚持学习汉语?是因为中华历史文化的魅力,是祖国的强大,是祖国世界地位的提高,是做为中国人的骄傲,这些可能都是力量的源泉吧!大家都希望在社会日益增长的汉语需求,和以后自己的生活方便,多掌握一些汉语。 最后,敬老节即将举办,得知会话班还准备了节目,准备在敬老节的时候向大家展示学习汉语会话的成果。邱国君老先生还自告奋勇要在敬老节时表演节目。我们期待着。 在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再一次祝福大家学习进步,身体健康,节日快乐,家庭幸福!    ...

  • 喜迎中秋佳節 (謝玉清  洛杉矶)

    中秋佳節的月亮又圓又亮 中秋節是中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 起源於中國。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中秋時節,氣溫己涼未寒,月朗中天。所以中国农曆八月十五称为中秋佳节。是中国非常重视的传统节日。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加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中秋佳節的月亮 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很多古老的传说,其中“嫦娥奔月”流传最广。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故事,(神話傳說是民間傳說中不可思議或超自然的統称)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位為民除害的英雄。有一天,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天氣炎熱,大地冒煙,晒得莊稼枯死,連地上的沙石好像是快要熔化了。老百姓的生活十分艱辛,實在無法生存下去。這時有位力大無窮的射箭能手,名字叫后羿,他決心去懲治這些太陽,為老百姓解除這個苦難。他立刻登上昆侖山頂,運足氣力,拉開神弓,搭上神箭,一口氣射下了九個太陽,只留下一個。並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為老百姓除了害,所以老百姓都很尊重他。 后羿射日 后羿射九日 在昆侖山頂上的西王母傳聞后羿为民除害,射掉了九个太阳。她赐给后羿一枚仙药,据说服了这枚仙药,可以长生不老,升天成仙。可是,这仙药只有一枚,后羿不願意离开嫦娥,他捨不得嫦娥自己在凡间,就让她把这枚仙药收藏在家里的百宝匣里。 昆侖山頂上的西王母 送仙药給后羿的西王母 后羿娶的妻子嫦娥是一位美貌非凡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贫穷的乡親,帮助乡亲们解决种种难题,乡亲们都很喜欢她、尊敬她 。他们的生活過得幸福美满。后羿除了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很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思愛夫妻。 八月十五曰这一天,后羿要带弟子逢蒙外出打猎,逢蒙装生病畄下来,到了晚上,他提着宝剑,要挟嫦娥交出仙药,嫦娥被逼得无奈,只好將仙药一口吞下,结果嫦娥立刻身轻如烟,身子即時飄離地,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越飞越高,飛上了天。碧蓝的天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的方向飞去,因为她牽掛着后羿,飛進了離地球最近的月宮。从此,成了長住月宫的仙女,与后羿各一方。 嫦娥朝著月亮的方向飛去 嫦娥在月宮里深情的凝視着后羿 后羿外出回来,不见妻子嫦娥,知道了此事,他即驚又怒,抽剑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他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边深情地望着自己。为了遥祭月宫里的妻子,他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鲜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着自己的嫦娥,以及他对嫦娥的思念。乡亲父老们敬重后羿与嫦娥的感情,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也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他们也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也摆上了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共同為嫦娥祈求。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盼望的中秋佳节。每到这一天,中国人都会共赏明月,互祝团圆与平安幸福。 嫦娥成為長住月宮的仙女 共賞明月祝福团圆与幸福美满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是赏月和吃月饼,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佳节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活动,在唐代也十分流行。到了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行。中国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有咏月的詩句: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抒發的 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妻離別之情,字里行間表現出時代的特徵,離亂之痛和內心之憂,對月惆悵,憂嘆愁思。而希望則是寄托于不知“何时”未来。此詩写於战乱之际,表现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希望战争早曰结束,和平生活到来的美好憧憬。杜甫生平几乎不写情诗,不过仅有这首《月夜》为大唐绝詩,並无遗憾。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的《月夜》詩 李白是唐代著名浪漫主义的大詩人。被后人誉为"詩仙。”他的古詩,句句都是千古绝唱。他留下的詩篇很多,都具有非凡意义的意境并能产生強烈的感人效果。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五言古诗,語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真切动人。一个作客他乡的人,最容易在明月当空照的夜晚触景生情,难以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短短的四句诗,内容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会不尽的。这首詩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历来广为传誦。 李白的 《 静夜思 》 中秋節寄托了中國人間的一個深厚的情节,中國人講究合家團聚,把圓月視作團圓的象徵。此日,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互祝合家團圓、健康、幸福、美滿。中秋節日益在人民的生活中占着重要的位置,在賞月吃月餅活動基礎上,各地还逐渐展出“舞火龙、“走月亮、“树中秋”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使中秋节传统节日气氛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迷人。 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方法更加精细,还有各种不同的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美好的願望。而今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五仁月饼 双蛋黄月饼...

  • 开在秋天的野兰花(钟纯芳)

    如果把秋天比擬做肌理细腻骨肉匀的秋姑娘,我其实是很爱秋天的。去年的秋天,香港的朱惠琦首先勾起了秋天的情怀,她轻叹秋天的到来,却又瞬间的就消逝在时光的隙缝里。 秋愁,真的是一种心结。今年的秋天,妻也叹了口气,说:一年就要过完了,再过一些时,也该退休了吧!多愁善感是女人的天性。也难怪我那被称为老板娘的美国的朱雪璇饱腻腻的胸襟也塞满了满满的秋天的情绪。我想让她来看看我家开放在细细秋雨下的兰花,有几株还是含苞待放的呢! 细细秋雨的日子里,难免会有絲絲的心愁。看到自家花园里秋雨细洒之下的兰花,心愁又化为淡淡的喜悦,那是几朵最没名气的缅甸兰。我总爱种些无人喜爱的小花小草,如今这些无名气的兰花,朴实的绽放了她们的雅致,只有我知道,这些野兰,是难得开花的。 生命在生活中每天渡过,我也只把生命的路程分作了昨天,今天,明天。人,就是这样,在春天里,我们竟会厌腻春的翠绿。到了夏天,我们又烦恼那无法入眠的夏夜。秋天来了,却又惆怅时光的飞逝。 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普天下的情人,几乎都是在天蒼蒼,野茫茫的大自然里,在静谧的秋夜,在碧空里掛着的一轮明月的气氛中,相互坦述了爱的誓言,沐浴在溶溶的秋夜的月光下。 騎着思想的野馬驰骋在秋天的旷野,虽然这是遐想。但在秋天,我会忆起那些在异地,在故乡的自己的亲人。在秋天里,我让枯竭了的心灵浸润在秋雨的薄薄的蓝天。 秋天里有个中秋节。在故乡山城,八月十五的月亮,有时被秋雨遮掩,有时也被烏云笼罩,冉冉的升在掸邦高原的山脉上。说感受,这中秋的月亮真还没有点灯节的月亮明呢! 中秋佳节,是中国人很讲究的一个传统节气。节气的隆重,还表现在送月饼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到中秋即成了昂贵的节气礼饼。上缅甸的夠咸,夠腻,夠味的云式风味的月饼,早已占据了全缅的月饼市场,广味,闽味的月饼也应了兵法所云的不可以退而谓之退,退出了热销的市场。 我对月饼没有独钟的情怀。一个贫穷人家的孩子,我们兄弟姐妹的童年,少年以及部份的青年时光都是在贫困的日子里渡过的。每逢中秋,看着别人家吃月饼,看着有的路人手提月饼礼盒,心里也不会羡慕,家穷,贵的东西是吃不起的。记忆里的我的学生时代,就没吃过月饼。但父亲也年年让孩子们过上了中秋。一到秋的季节,客家人总爱吃柚子,父亲就依照客家人的习俗,买了几个下缅甸的柚子,听父亲说,下缅甸的柚子比家乡梅县的沙田柚还好吃,又买了几筒熟花生,剥开了摊在草蓆上吃。我们的童年,少年就这样快快乐乐的渡过了中秋。 但我终究还是与中秋月饼结上了情缘。当我还在打工的最后一段日子,一个秋天,我的住在南渡小镇的东风班的老同学刘仕华捎来了一封信,告诉我们他已经接下了他父亲的饼店行业,问问钟老大,钟老二和老肖想不想吃他家他亲手做的中秋月饼,他亲手烹制的手艺,我们欣然的接受了他的美意,还说多多益善。 於是,中秋节的那天,我们吃到了仕华亲手制做的南渡月饼,纯正云式腾冲口味,制做的主人是很讲究的年轻人。那月饼,做到了不腻,不咸,不燥的口感,金黄的面皮能看到清秀的光泽。我和我的家人都吃到了仕华的南渡月饼。以后,我和老肖年年都吃到了这位老同学亲制的月饼。一直吃到仕华他本人改了行,另谋发达高就为止。 妻是云南人,中秋节一定要吃月饼的。嫁给我之后才发觉这个家中秋节不怎么热衷吃月饼,妻买回了月饼摆在桌上,我轻轻的吃了一块,说:没什么口感。 妻诧异的对我说:这是全市最好最贵的一家了。我笑着对她说:不是说这家月饼不好,是做得很好的。但仕华的月饼给我的印象太深,那滋味是忘也忘不了的。 一次,也是一个中秋,妻也在仰光家里,大家吃着月饼,早已是企业家的几个弟弟妹妹,笑指着桌上摆着的各种各类的昂贵的月饼,说:这些月饼,贵是贵,但感觉还是小时吃仕华哥的月饼好吃! 妻问我:这仕华的月饼到底是多好的滋味?我也只会笑笑的对妻说:说不出来,但那已不是月饼,那是友情。 漫长的生命旅程中,仕华,老肖,钟老大,钟老二这几个东风班的乡下佬,结下了长远深厚的友谊。他们有着共同的爱国情怀,却又有着不同人生观念,不同的职业选择,不同的处世风态,不同的生话情趣。那老肖不幸早逝,钟老大和仕华也离别了山镇移居到了大都市。我却儍傻的呆在生长我的这块山城,这是一种令人费解的心结。我生於斯,长於斯的这片国土,总是病夫般的难于翻身。而我,却总是憨憨的对它充满寄望。 去年秋天,我和仕华又见到了面,谈到了他的生活,谈到了我的生活,谈到了去世的老肖,最后,谈到了他曾经亲手制做的月饼。秋天里我们喝着崩龙山茶,咀里论着吃过的各种风味的月饼,那是风雅舒适的情趣。 我笑着对他说:前年中秋我去香港,让妻买了二盒本市最好最贵的月饼,要送给香港的二个老同学梅雪耻和朱惠琦,让这二个女同学尝尝久违了几十年的故乡的又油腻,又盐重,馅又多的故乡月饼,让她们重温故乡情,最主要的是让她俩吃个油腻的苦头。 仕华大笑,指着我说:你呀,怎么还这么坏,像个美国佬! 我也大笑的反驳了他:钟老二坏是他自己的事,与美国佬根本就沾不上边呀,他俩根本就不认识呢! 天高云淡的秋天里,有些烦恼,让息息的秋风吹散,秋天,是多么美丽的秋姑娘。  ...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顺路)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我出生在伊江三角洲渺名县新乡大佛坡村。四十年代初,移居至渺名县城对岸龟雷村。 村里沿渺名河,只有一条街。每当太阳西落,夜幕降临。大地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抬头望天空,繁星眨眼,却不能给大地多少光亮。阿姨手指星星告诉我,别看天上的星星只有芝麻大,其实,它们的体积个个像筛子那麽大。我信以为真。农曆每月初三夜晚,羞月终于开始露脸。眉月当空,预示著大地不几天就要获得光亮。我们孩童们个个屈指计算,急切盼望。 到了初七初八入夜,大地已有足够光亮。村里的孩童们,纷纷走出家门,三五成群,集结街上,玩跳绳,跳盘格,捉迷藏,满头大汗,足足玩了七八个夜晚。好不快乐。 初十五月圆之夜,和伙伴们玩够了,我顺著村街蹓躂。边走边抬头仰望明月。我走到哪裡,圆月也跟到哪裡。月亮没有脚,怎麽会走路呢?我百思不觧。 时光荏苒,一转眼七十多年过去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回味无穷,幸福人间。 8-28-2019    ...

  • 月圆花好(朱徐佳)

    浮云散 明月照人来 团圆美满 今朝最 清浅池塘 鸳鸯戏水 红裳翠盖 并蒂莲开 双双对对 恩恩爱爱 这软风儿向着 好花吹 柔情蜜意 满人间   在朋友的婚礼上,吟唱着這首歌,为一对新人送上祝福,也祝天下有情人相親相爱携手白头。 《月圆花好》这首歌创作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古风歌曲的经典之作,曲调柔美,歌词缠绵,幾十年来被人们傳唱经久不衰。 对於月亮,各种各样的说法真是太多了,有人写:月是故乡明,有人唱:月儿弯弯照九州,有人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大……。 其实在異乡見到的月亮,並没感到不比故乡明,也不觉得比故乡的大,想来皆是文人们对月亮的描写形容吧。 不管怎么说,以老祖宗曆法來算,每个月的初一是新月,十五是满月,這是不会错的。 幼年时在家郷每逢中秋都会以月饼、柚子、芋頭糕等来拜月。然后抬头仰望天上的明月,总会在明月中寻找嫦娥和桂树玉兔的身影,觉得嫦娥奔月的故事非常浪漫凄美。 年岁稍長,读到 “月有陰晴圓缺 人有悲歡離合……” 时,就会不知不觉的感叹一番,那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 虽然在天文课中見到月球的真实面貌,也目睹人类登上月球的壯举。但是对月亮,更愿意相信居住着的是嫦娥玉兔和吴刚。 中秋是我国的傳统節日,且不管月球的真实面貌如何,也不必理会什么人登上了月球,在这秋日普天同庆的大節日里,还是快快乐乐的來赏月吃月饼过我们的中秋節吧!  ...

  • 又到中秋月圆时(更生)

    “今人不见故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家乡月。孩提时光。 皓月当空。我走在路上,头上的月亮老跟着我。在窥视,虎视眈眈,不即不离,我深感忐忑不安。试图躲开它,让高物遮住。一探头,又是罩在头上。我慌了,头也不回,一口气跑回家才得安息。 我怕月夜独自的路上。 入学了,小小年纪上的是“唱游课”。 “排排坐,吃果果……“  边唱边游。懵懵懂懂,跟着老师比比画画,手舞足蹈,不经意的东张西望。 稍大了点,常听到学兄学姐们唱《可怜的秋香》,还有“月亮在哪里,月亮在那厢,它照上我的房,它照上我的床……”。喜爱音乐的我,也不由得跟着哼起来。 自此,月亮入了我的歌喉。儿时的情景,似梦般依稀。 少年的家乡过不过“中秋”,已不在我的记忆里。我们闽南人,唯注重“春节”和“中元节”,还有什么“六月半”(?),做汤圆,红龟粿祭天拜祖。 到了初中,开始接触中国电影,尤是“长城”影片。其中的《中秋月》,由韩非主演。记述一个白领青年一家,生活拮据。“中秋“,带给他们的是愁眉不展的“节令”。为了讨好老板,须得送上贺礼。勉强糊口度日的他们,哪有什么不时之需,落得四处借贷又无门。然而,说什么也得凑上这份礼盒。于是翻箱倒柜,东凑西纳,终算有了”像样“的贺礼。可与他人职员一比,微不足道,不屑一顾。 市井小民过“中秋“,有如片中的插曲:“中秋月,照半山,人家过节我过关……”  。中秋“ 意味着几家欢乐几家愁。个中的艰辛,酸楚,苦辣已在不言中。 尔后,涉足社会。闯南漂北的支教,依旧嚼不出中秋的滋味。 人到中年,早已落户仰光。“中秋“有了较浓厚的节日气氛。亲朋好友彼此你赠我馈月饼,蔚然成了风气。唐人街也热闹起来了,各家饼店争相摆出各色品类的月饼,一派节日的景象。家门前,不乏有整条横切半的黄瓜插上香柱烧拜。合家团圆尝月饼的美丽佳节。 移居美国,又是一番景象。各个超市早在一两个月就摆放了各色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女儿也提前买来月饼给家人朵颐。 过的是自扫门前雪的“中秋”。你兴许还没意识到哪一天是“中秋节”,月饼经已果了你的腹。 自小受西洋教育的两个孙孩,即便不知“中秋节”,也能领略、体尝一年一度吃月饼的时候。 自己站在大洋的这一边,遥望天际的故家山—我寄愁心与明月,明月何时照我还!   2019年中秋前夕于美国北加州    ...

  • 田家炳 一个感天动地的大慈善家(草蝶)

    一、 他是一個香港实业家。他又是一個响當當的中国人。 2010年,他获得香港特区政府颁授最高大紫荆勋章。 2006年,他获得北京中华慈善总会颁授“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 2004年,他获得北京中华慈善总会评选最具影响的百位慈善人物當中的一個。 他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捐资教育事业,获得的奖章、奖状太多太多了。 他的光辉事蹟就体现在他获得的栄誉称号里。 二、 他是一個有“百校之父“称号的大教育家。 他的名字,或冠于教學樓,或冠于实验室,或冠于圖書館。 田家炳中学、田家炳小学、以田家炳命名的学校或学院遍及所有省级行政区…… 广东、青海、福建、云南、湖北、海南、黑龙江等各地政府都頒授给他榮誉奖章,国内八十余市县都有他捐助的学校,都对他授予栄誉市民称号。 他在国内资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4所小学,專业学校及幼儿园有20所,乡村学校圖書室有1800余间。 三、 他是一個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 他一生致力于支持国家教育发展。哪里急切需要,他就把钱捐到那里。 他卖樓捐校的故事很感动人。1997年,亚洲刮起金融风暴,田氏企业和田氏基金会收入受到很大影响。为了兌现捐款承诺,他把住了将近40年的花園別墅贱价卖了。这间豪宅当地价值1.2亿港元,为了早日脫手,他把价格降到5300万港元,買家知道他卖房捐校的行为受到感动,主动加增了300万港元。他把5600万港元全部投向內地的幾十所学校。 他呢。自己租了小小的房子。央视记者来采訪时,他说把銭送去建中学大学,产生的效力更加好,我非常满意。 2003年时,田家炳基金会已经超支,但他还是向银行贷款600万港元资助香港理正大学和城市大学。 2009年,他将仅剩的4座工贸大樓捐赠基金会,拨捐慈善。 他把全部资产的80%捐给了教育事业。 四、 他是一個很“摳门“的大富豪。 他很有銭,但他生活很简扑。一双鞋子穿了10年。袜子补了又补。一个电子表戴了很多年,款式早已过时,又不換新,怕人看见,只好装在口袋里。他很节省,经常在全国各地出差,隨身帶的东西有三様:一只闹钟,一瓶清水,一块香皂。他用的矿泉水瓶,喝完了不丟,装入冷开水,帶在身上。出席宴会,只喝冷开水,不喝汔水。他党得喝汽水还要开罐,不环保。 他吝嗇,但他做公益很慷概。他赚钱要用在有用的地方。 五、 好人有高寿。2018年7月10日,他以高齢99岁逝世。 全国各省市區他捐助的学校師生都开纪念会祝他走好,香港特区政府开祭奠会纪念他。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以田老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叶劍英元帥的长子叶选平还专门为他题词: “名标星命,淨蔭神州“  ...

  • 忆当年周總理在臘戍和僑胞們茶叙(伍全礼)

    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日,周縂理國事訪問緬甸仰光,在十二日赴上缅甸访问,到达北撣邦首府臘戍时,短暫的接見慰問了臘戍市的華僑僑領和一些學生代表。 當時由於環境復雜以及各方面的顧忌,參與者不多,座談中周縂理希望了解和关心華僑們的生活經濟狀况。 有人提到大家都是中国人,在同區求生活常見面,但各派之间相互對立的情况,常給人们带来不小的壓力,這樣的情況要如何解決? 周縂理説:建國初始國內問題千頭萬緒,百廢待興。加以在國際環境中爭取與多國邦交等等……各種问题不少。他提倡國和國之間要和平共處,並簽訂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他說僑胞们既然已定居它國,而且入藉並在當地發展事業,就應該尊守當地的法律、本土文化、宗教信仰。要入鄉隨俗,妥善處理族裔間的人際關係。 許多僑胞在喬居國落地生根已有数代之久,並不抗拒與當地人婚嫁,與當地人在語言、文化、生活習慣上早已經融入在一起,許多已沒有返回祖籍國的打算了。 我們都知道海外僑胞是愛國的,但愛國可以有各種方式,應該理性地來表達愛國熱情,沒有必要用太激烈的言語口號,以免造成更大的衝突。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敵人。遇到與邦交國之间關係緊張時,加上政客在間中煽動的民族主義、反華情緒……,难免火上浇油。如果發起衝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受到生命和錢財的傷害損失,祖國再強但遠水救不了近火,對已宣誓入藉成為喬居國國民者更是愛莫能助(互不干涉內政的條文)。所以侨胞们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的以理性的方式來表达自己愛國的熱情。 距當时見到周縂理至今已過去半個多世紀,憶當年他教導喬居海外的僑胞們與居住地族群之間相處之道,语重心长,如今尚铭记在心。但一些海外華人并沒注重,多年後有些國家發生排華動亂事件,在嚴重衝擊中失去生命財產,實在是非常遺憾的事。 周恩來總理一代偉人,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離世,無子女,終生為國,鞠躬盡瘁。遗體火化,不保留骨灰,撒到北京密雲水庫後流入東海。      ...

  • 回忆华中喜迎百庆(苏顺路  洛杉矶  8-9-2019)

    华中钟楼      1921年2月,缅甸华侨先辈,高瞻远瞩,在首都仰光九文台地区,曾广庇先贤捐献的宽扩用地,兴建一所华侨学校,美名华侨中学,简称华中。校园正门入内,漂亮的校舍正中,耸立著高大的红砖钟楼,宏伟壮观,这在当时,不但在各地华校中绝无仅有,政府及其他族裔侨校中,也无处可寻,独佔鳌头。 华中复办第一届艺海班高中毕业照(1951) 左至右 第一排:郭金枝,陈惠英,林秀珍,陈水宝,黄如娣,杨柳青,朱励嫦,杨云 第二排:郑文金,丘航举,胡艳钦,黄文殿,施振财,李现龙,刘福春 第三排:郭缅生,刘炳彰,丘国壤,班主任朱仲玉老师,彭华汉,郑南星,杨振隆 自1921年华中开办,至1965年华中被封,除日本侵佔缅甸,被迫停办几年,华中历经40多年,培养造就了成千上万优秀学生。许多学生参加抗战。参加解放战争。 1949年新中国诞生,许多学生毅然回国,积极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充分体现了爱国革命精神。 华中学校领导,老师,毕业生集体照(1951) 缅甸华侨,一贯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文化,重视华文教育。中国解放后,新思想,新教育制度,迅速遍及东南亚各国,遍及缅甸。全缅各地,城镇乡村,甚至穷乡僻壤,边远地区,凡有华侨之地,华校兴起,如雨后春笋。首都仰光,华侨中学与南洋中学,开办高中。各专区首府与县城,开办初中,广大的乡村开办小学。短短几年,学生人数激增。许多高中毕业生,响应祖国号召,热爱祖国,发展侨教,加入教师队伍,积极投入到新教育工作中。 华中复办第二届新力班高中毕业照(1954) 左至右第一排:卓碧锟,罗梅英,林抱治,戴伯瑞,锺联生 第二排:陈素娥,黄柏濂,杨允忠,洪士连,陈锡岑,王石狮(陈恆昇缺照) 1951年,华中复办高中第一届毕业生21人。洛杉矶有丘国壤学长,加拿大多伦多有陈惠英学姐。由于年代久远,目前只联繫到以上两位。大部分毕业生现状不明。 1954年,高中第二届新力班毕业生只有12人,可谓廖廖无几。当时各地华校急需有资格的教师,根据王石狮学长口述,各地向华中抢著要人。洪士连(毛淡棉)。杨允忠,林抱治(渺名)。王石狮(卑謬)。黄柏濂(瓦溪码)。陈素娥(曼德勒)。戴伯瑞(中国女中)。罗梅英(仰光)。卓碧锟应聘后因重病,无法赴任。陈锡岑,锺联生,陈恆昇三人回国。因此,几乎都投入缅华侨教事业。...

  • 老同志,请大家学习时髦词语;补补现代课吧!

    你懂“圈粉”、“打酱油”、“虐狗”、“撒狗粮”吗?请大家补补现代课吧! 退休多年的教师老张,被孙女批评太落伍了,患上了现代语言表达障碍综合症。老爷爷不服气,孙女当场给他出了三道题,让他试着回答,说是要看看他有没有现代语言表达障碍。这位老爷子信心十足说,我有35年的教龄,应该没问题,请讲。 第一道题:现在“开会”怎么讲?老人回答:我活了六十多年,开会就叫开会。孙女说:错!应该叫论坛。 第二道题:现在“瘦弱”怎么讲?老人回答:瘦弱就是身体瘦、体质弱。孙女说:错!应该叫骨感。 第三道题:现在“包工头”怎么讲?老人回答:包工头就是承包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孙女说:错!应该叫项目经理。 然后,孙女用非常严肃的口吻说:按照上面的测试,说明你已经有很严重的现代语言表达障碍了!说话词不达意,已经是接近思想僵化、知识退化、脏器老化了!我现在先出一些练习题给你做做,可能对你有点好处。 听完孙女的话,老教师心里想:唉,想不到活了六十多岁,我居然还没有学会讲话?可我桃李满天下,却怎么落下个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错呢?可见退休后“痴呆”程度之严重啊!   以下就是孙女给爷爷布置的相关练习题,也请老人朋友们,自行测试一下:   1、单位现在怎么讲?叫机构。 2、集体现在怎么讲?叫团队。 3、目录现在怎么讲?叫菜单。 4、计划现在怎么讲?叫路线图。 5、领导现在怎么讲?叫老板。 6、秘书现在怎么讲?叫小秘。 7、胜出者现在怎么讲?叫大赢家。 8、资本家现在怎么讲?叫企业家。 9、暴发户现在怎么讲?叫土豪。 10、农民工现在怎么讲?叫外来建设者。 11、半老徐娘现在怎么讲?叫资深美女。 12、嫁不出去现在怎么讲?叫剩女。 13、八卦新闻现在怎么讲?叫秘闻。 14、桃色新闻现在怎么讲?叫绯闻。 15、移情别恋现在怎么讲?叫劈腿。 16、结伴出游的人现在怎么讲?叫驴友。 17、做人之道现在怎么讲?叫心灵鸡汤。 18、争论现在怎么讲?叫对话。 19、辞职现在怎么讲?叫跳槽。 20、贪官污吏现在怎么讲?叫老虎苍蝇。 21、减肥现在怎么讲?叫塑身。 22、滋补现在怎么讲?叫养身。 23、用餐现在怎么讲?叫饭局。 24、九牛二虎之力现在怎么讲?叫洪荒之力。 25、痛快现在怎么讲?叫爽歪歪。 26、发疯现在怎么讲?叫非理性亢奋。 27、关系密切现在怎么讲?叫零距离接触。 28、互通有无现在怎么讲?叫资源共享。 29、意见统一现在怎么讲?叫共识。 30、你我受益现在怎么讲?叫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