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日志

  • 华文文苑
    文化传承一枝花(谭炳辉)

    表演太极双飞扇 健康日和南友队友合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武术和书法(国画)、中医、京剧、汉服、茶道、瓷器、围棋、剪纸、刺绣,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十大国粹。武术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通过观摩各类飞禽走兽,相互打斗,结合五行八卦而揣摩出来的格斗术。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出有少林、武当、峨嵋、崆峒……等武林派系。其中少林又分河南北少林和福建南少林,四川峨嵋又分峨嵋、青城。各门派除了刀、剑、棍、枪、鞭、扇……等十八般武艺外。各门派又发展出各自的独门绝技,气功有童子功、一禅指、铁布衣、金钟罩。拳术有太极拳、咏春拳、醉拳、猴拳、鹰爪功……等等。而太极拳、太极剑是由湖北武当派的开山鼻祖张三丰道长创发的,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太极拳发展到如今已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和孙式等各式太极拳。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強人民体质,综合各式太极拳,进行简化成二十四式太极拳法,以普罗大众及外籍朋友更加易于学习。 帶领百人太极拳表演      美国南加州南友联谊会(缅甸南洋中学校友会),自1994年创会以来,至今已有三十年,并在2010年增设了每周一次的健身班活动。初始由黃蔚民老先生教大家学习简易二十四式太极拳。而后于2012年經由陈秀梅学姐热情推荐雷倩美老师,来健身班教我们学习养生太极拳。雷老师的到来,使健身班增添不少活力。雷老师博学多才,性情温和,蔼然可亲,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我们不仅从她那儿学到了中华武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学到她的高尚人品和涵养。她不厌其烦的谆谆教导我们,并纠正了原先学的二十四式太极拳的错误打法,包括每招每式的正确口令、手势、步伐、体位方向等都一一给予正确指导。无论天寒暑热,刮风下雨,她都风雨无阻的来健身班义务传授太极拳功夫。而且无保留的传授了八式、十六式、四十八式太极拳,八法五步以及八段锦。又教会我们五十二式太极扇和四十二式莲花太极扇,教学认真,十数年如一日,和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和健身班成员合照      雷老师出生在有武术之乡美称的广东省,佛山市,在上诲市长大,自小就热爱中华武术,师从大师习得一身好武艺。雷老师不但功夫好,学业成绩也很优秀。来美留学,大学毕业后,成家立业。有着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热心公益,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不遗余力,积极传扬武术、武德,让更多中外人士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美展开有意义,美好的新生活。      凭借其与众不同的高智商,雷老师在美国武坛上渐渐崭露头角,扬名四方。自2009年开始,在美国就参加了迪士利武术节,圣地亚哥国际武术锦标赛,2010年第十八届伯克利加大,中国武术锦标赛,2010年第二届南加州长青盃,太极拳锦标賽,进入《冠军卫冕赛》,2011年圣地亚哥国际中国武术锦标赛,2011年加州(圣何塞)国际武术锦标赛,2012年第三届南加州长青盃太极拳锦标赛,2013年拉斯维加斯国际中国武术锦标赛,2013年首届北美少林文化节(洛杉矶会展中心)。从2009年至2013年5年间,参加项目中有太极拳竞赛套路:有杨式、传统杨式、陈式一路、二路、陈式竞赛套路。所用兵器有刀、剑、扇、拂尘……等等。共获得了32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战功累累,是武术界的奇才,精英。 大刀神功      传承中华国粹不遗余力,雷老师于2010年协同洛杉矶的中华武术精英,创办了一年一度的”洛杉矶健康日”大型群体活动。广邀洛杉矶各门派的武术精英进行武术表演和各社团的民族舞蹈表演,促进中外人士的文化交流。自2015年开始,在雷老师的鼓励下,南加南友联谊会的健身班成员也每年都参加这项有意义的大型侑活动,同时也吸引了各商业行号摆摊参展,参访者络绎不绝。活动主轴是由雷老师亲自帶领各社团代表队,齐聚广场,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百人太极拳表演。场面壮观亮眼,赞叹声、掌声不绝于耳。 健康日和南友部分队友     ...

  • 诗词歌赋
    其實陽光從未跟我偏離(蘇麗蓉)

    日光之下 总有第三者徘徊 因為光明不怕影歪 偏離的不是陽光而是自己 甩掉軌跡,偷生今世 . 愛情本無所謂對錯 只是感觸差異 愛,似水柔腸 恨,怒火焚身 日光之下,萬物皆平 . 其實陽光从未跟我偏離。 2024年4月28日。...

  • 综合新闻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文/澳门高德光)(文/香港駱遠洪)

    . . . . 一道銀光耀太空, 神舟怒吼刺蒼穹。 爭鋒碧漢超群志, 問鼎瑤天絕代功。 星海揚帆雲作浪, 宇航探秘氣如虹。 他年買棹遊仙境, 築夢重霄唱大風。 . 书法 一〉劉澤蒲 二〉茂松 三〉周永騰...

  • 侨友动态
    叶乐(卓叶)

    周星辰小朋友这几天心里乐开了花,做梦也会笑醒。他的幼儿园老师同学,还有回家路上见到的叔叔阿姨带着惊奇的眼神看着他,竖起拇指夸他。因为他采了一片树叶放在嘴唇上,竟然能吹出声音,虽然没曲没调,但是,光是那一阵阵的“呼呼”声,就让许多人惊奇,这五岁大的小男孩竟然能对非遗树叶吹奏感兴趣,而且还情不自禁地为众人展示。要知道,许多成年人要学会这门发声点“看不见摸不着”的非遗技艺,没有几天的功夫是难于吹响的。了解内情的人更知道,他高兴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吹响树叶的年龄比师傅吹响时还小5岁,说明一代更比一代强。如果加以培养,他也许也能成才。 哦,想起来了,几年前发表在国内外网络上的一张图片里,他还是一个不足一岁扶墙走路的孩童,拿着一张叶片,好奇地打量着,心里似乎在嘀咕:长大了我也要吹树叶。唉,真是跟着猴子满山走,跟着师傅学吹奏。但愿中国非遗事业后继有人。                                                卓叶 写于2024-4-26...

  • 感悟–读东瑞小小说《爱在瘟疫蔓延時》(阿凯)

    盼望巳久的东瑞小小说《爱在瘟疫蔓延時》 的著作終於在今年一日二十一日出版了。我很荣幸,东湍老师特意赠送给我兩本書,另一本是長篇小说《快乐的金子》。借此表示衷心感谢! 香港的新病毒於二零二零年年初爆发,农历新年前夕开始发难,政府要求市民戴口罩、 禁足、宅家……顿时间,香江市民驚慌失措,风声鹤唳。从抢购口罩到日常生活用的厕纸荒;再到每日确诊人数的不断增加,市民们被吓坏了。 东瑞老师对他的太太瑞芬说,他想写一系列疫情小小说,反映新冠病毒疫境中香江小市民的生活状况,於是他用敏锐的眼光洞察疫情的蔓延和脈络,爭分夺秒的工作……破纪录地写下了疫情小小说系列逾五十篇,还有散文、杂文、小品、散文诗、新诗、评论、長篇等共三十余万字。因第五波疫情严峻的原故,推迟到今年一月二十一日才出版。 东瑞老师的小小说《爱在瘟疫蔓延時》 是以写实、幽默、诙谐的笔凋描绘2019至2022年新冠病毒疫境中香港小市民的生活视角与题材也輻射境外,既有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是一部笑中有淚,哭笑悲喜的街巷猎影,深情地反吷了香港低层小人物面对病毒和死亡;同時地表扬香港市民齐心协力抗疫的信心,爱心,互助和意志,人情味流溢,煙火气浓浓,整册共收集六十三篇小小说,銜接起来足以窥探整整三年瘟疫大肆虐的蔓延和脈络,创意丰盈,别具一格,值得一读,从而感悟生命的珍贵。 疫情期间感人的人事何其多:小小说《爱在瘟疫蔓延時》佳作中所描写的王家八十岁的爺爺,尽管多次婉辞儿女孙辈的好意,儿孙们还是决定为他在酒楼搞八十大寿小庆,却遇到瘟疫肆虐,原订三桌,有两桌是請朋友,最后在酒楼经理的苦苦哀求,保留自家一桌十二人,当時口罩特别紧张,只有十個,如何分配,大家爭论了一番……从故事里反映出家庭的温馨;小小说《情深何须見朝暮》故事中所介绍的一缐医護人员更令人欽佩,那对新婚的医生夫妇本來想度蜜月,因为疫情需要加班,推迟了航班,互以「情深何须見朝暮」勉慰对方;小小说《食咗飯未,纸皮婆婆》 中描述撿拾纸皮的婆婆依然自食其力,不願意领取太多的免费飯更让我们敬佩;小小说《天堂的戏院》封城令汻多母子如同隔世,新冠疫情让母亲每天都夢见排队到天堂戏院报到,焦急等她回来的老儿子与她最后再见相融,喜极而泣。 东瑞老师在他的自序中写道:近乎两年的時间内,我与我小说的人物在疫情中尝遍酸甜苦辣,共患难,同哭笑,爱将我们人类结成共同体,岁月和文字会銘記我们的共同記忆。他的文学作品、文字,深深感动渎者的心灵! 兩年多,全人类都在与疫魔抗爭,疫情清零是共同目标,我们相信会有那一天的到來,用齐心协力抗疫的爱心、信心、互助和毅力,迎接光明的明天的到来! 2022.05.28於香港...

  • 我的华中情 《忆高中毕业一甲子(下)》 (黄月琴)

    洛杉矶华友各民族大团结舞 黄月琴  洛杉矶华友15周年和25周年特刊 我们全家于1995年10月份移民到美国洛杉矶。同年11月我姐姐黄月梅和姐夫方月光(他俩都是华友),带我去参加洛杉矶华友会在蒙市巴恩斯公园举行的庆祝洛杉矶华友会成立五周年的聚餐活动。那天我有幸遇见从昆明来洛杉矶探亲的李佩校友和在洛杉矶的校友郭丽琴,朱雪璋,也结识了校友朱雪雪和朱徐佳。后来又先后遇到洛杉矶的班友龚彗丽和姐姐班的校友黄兆豪。后来有机会去三藩市去时见到班友黄娇英、黄玉蓉、朱根绵及李玉霞等。     为了庆祝2000年千禧年,洛杉矶华友于10月7日在星海酒家举行了二百多人参加的大型的庆祝联欢晚会。(当时华友会主席是黄娟娟同学)。那天晚上我姐姐和姐夫也带我们夫妇前往参加。在这次活动中我遇到了分别将近40年的校友劳月姬夫妻俩(她是高11届的同学)。 华友周年晚会(瓦城的花朶)华友15周年晚会(缅甸花伞舞)      2001年7月开始洛杉矶华友在朱雪雪校友的妈妈家每周六下午7:00到晚上10:00请来了会跳午的华友邱国壤荘玉娇夫妇做我们的指导,练习跳Line Dance(排排舞),2003年初转到华埠一处可以跳舞的场所,那时我们夫妇俩虽然是住在较远的橙县,但仍然坚持每周都去参加练拉丁舞。     2002年9月21日恰逢中秋节,洛杉矶华友在侨报会所举办一年一度的联欢晚会。在会上我参加了华友以各种方言(我是在台山话组)朗颂"月光光"庆中秋的表演,还有参加女声小组唱"衷心赞美"表演。 上:华友化妆晚会2004 下:华友参观九寨沟畄影      2003年9月27日洛杉矶华友(当时华友会主席已是张少战)在柔似密社区举行年度联欢晚会。在晚会上我参加了由黄娟娟同学编导,由罗彩萍、伍秀美、黄月琴、朱雪璇、邱丽琴、梁瑛金、黄娟娟表演的缅甸舞"瓦城的花朶"。     2004年1月3日洛杉矶华友举行庆祝新年元旦化妆舞会。在这次舞会上我的先生苏顺路扮演阿拉伯油王,他一身地道的阿拉伯服装,那是我的大儿子苏超群到伊拉克打战回来时从伊拉克买回来的纪念品,正好给父亲在化妆舞会派上用场並获得"最神似"奖,而我却是扮演满头、满身是五彩鲜花的夏威夷女郎 。 广州同侨大会班友畄影...

  • 黑色幽默传奇《叶国治遗作 5/22/2007》(马越民提供 5/10/2022)

    一 马维忠先生的一生极具传奇性 。他从小立志追求孙中山,两次参加国民党,想在中国实现三民主义,可他的理想在现实中屡次碰壁。他从一个老国民党员的立场出发,想用改良的方式挽救国民党,却有着唐吉珂德似的悲剧结局。他想在腐败的黑暗的官场上树立新风,却演出了具有讽刺性的黑色幽默剧——“清官坐牢”。他从祖国的东海岸漂泊到遥远的西南边陲,做过教师,当过记者、编辑,做过县太爷,仍回归到原点——两袖清风的穷教书匠。 二 马维忠先生的世界观彻底转变是在40岁以后。他流浪到海外,有机会读到毛泽东的哲学著作,毛泽东思想给了他一把解剖刀,他认真地解剖了自己。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怀念陶行知》这两篇文章中,他回顾和总结了自己二十多年的教学理念,批判了陶行知的理论缺陷,从而也批判了自己。 三      马维忠先生敬佩陶行知,实践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一言一行,都照陶行知的样子去做,他是忠诚的陶行知的私淑弟子。 无巧不成书,他的先师陶行知活到55岁,马的生命也终于55岁。是巧合,是造化?他在纪念陶行知逝世七周年的文章中指出:陶行知“处在这样的革命时代,摆在他们的面前,有三条路:革命、改良或反革命。而他走的恰是由改良到革命的道路”。马维忠生在满清覆灭,辛亥革命后的军伐混战年代 ,经历抗日战争、国共内战的风云变幻。动荡的时代,也是他由改良走向革命的时代。      他用马列主义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评论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基础,归结为十个字“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马先生认为陶的“行”仅仅是一种个别的、孤立的,偶然的行为或行动,虽然在“行”中可以得到一些感性知识,但这些知识是片面的,虔诚的,尚不能称为真“知”,如果停留在此阶段,只能流入经验主义,或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义。 关于“知”,马先生认为:陶行知以为“行”就开始得到了“知”,这个“知”就自然地得到了“成”,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僵化的。人的认识是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人们在感性活动中得到了“知”,这个“知”是否正在确?是否对头?还必须回到实践中,再到“行”中体验、修正和提升。马先生指出:陶的缺点就在于他“根本没有懂得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过程至飞跃”。      马先生的世界观改变之后:他在缅华教育活动中,在爱国民主活动中显得朝气蓬勃,向着反动派,向着黑暗举起了投枪,像鲁迅一样。 四...

  • 校务委员会主任马维忠(抱朴子)

    1955年春,仰光华侨中学校长李国华要求回国, 董事会与中国驻缅使馆领事部商量,决定组织校务委员会,以集体力量领导校务,并以杨老清、陈占梅、陈福顺三位为代表,邀约维忠等五人前往,当场宣布马维忠为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导主任,萧维梅副之,辛维庚为校委兼副教导主任,阮丹萍为校委兼生活管理组组长,郭光华副之。 马是一位新移民,他是怎样来到华中的?在闽粤华侨眼目中,他是外江人,缺少社会资源, 凭什么当上 缅华侨校最高学府一把手? 董事会与领事部是这样考虑的: 马维忠先生手无缚鸡之力、脑无晋商之才。身无一技之长,却有吃粉笔灰的经历。抗日时期有过交情的陈孝奇先生,答应帮他找工作,江浙同乡会里 ,也有人给他介绍中正中学的校长夏言。 新中国成立后,缅甸的华侨学校明显地分成两派:一派挂青天白日旗,使用中华民国国定课本;一派挂五星红旗,改用新加坡现代版的课本或新华书店版新教科书。孝奇先生是民革成员,对蒋介石的腐朽统治深痛恶绝,囿于马先生有过任伪县长的经历,不愿贸然推荐。中正中学的校长夏言,坚定地站在国民党统治政权这一边,学校使用旧课本。由于她对马维忠的教学能力不了解,迟迟不作决定。 孝奇先生详细地向李国华 介绍了马维忠在保山师范及保山华侨中学任教经历。李、陈二位,同是缅华社会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同是从国民党阵营中分离出来的革命志士,相互信任。在谈话的当晚就去江浙同乡会与马面谈,同意到华中执教。第二天,中正中学的校长夏言先生也到江浙同乡会聘请,此时的马维忠已有挑选余地。 他曽经在1949年元月,策动了西双版纳首府——车里起义,游击队顺利解放西双版纳地区。他用自己的行动,说明早已脱离了国民党,当然不会主动返回那个阵营,对夏言的聘任,只能是婉言谢绝。 马老师1950年进入华中,行政方面,历任班主任、教导主任、教务主任、校务委员会主任。教学方面,任高年级文史地教师。除执教华中外,马维忠先生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兼任缅华教师联合会常委等职务。 马维忠先生是1925年的老国民党党员,到仰光后,他彻底脱离国民党,毅然投入缅华民主教育事业。1951年,由肖维梅、周禾书介绍,在仰光加入民主同盟。 马维忠老师的乡音太重,学生大多听不懂。 他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一是加强备课; 二是注意板书;除了把纲领性的文字写在黑板上以外,还把...

  • 胞波薪火相传的盛会——厦门缅联会青少年委员会成立大会手记(陈柏延/晨阳)

    壬寅年适値五四青年节及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年华诞之际,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青少年委员会(以下简称青委会)正式成立了。 青委会成立大会假厦门华侨大酒店举行。根据卫健委疫情防控要求人数控制在50人内,厦门市侨联林中英副主席、基层工作部二级调研员朱长虎;各区侨联主席(除因身体欠安外)陈群英(集美区)、林一亭(同安区)、黄秋霞(海沧区)、朱延望(翔安区)、魏剑(思明区侨联青委会会长)、缅联会部分常务理事及青少年委员会会员共40人与会会前合影留念。 大会在肃立齐唱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声中开幕。首先由青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伯延宣读《青委会章程》并提交大会与会人员审议、表决通过;由缅联会副会长陈婉映宣布青委会常委会9人候选人名单介绍,经事前线上投票及大会审议通过,选举杨锦强任青委会会长;胡纵横任副会长;陈伯延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华杰任副秘书长;郑伟鹏任文体部长、杜翠丽任文体部副部长;曾素琼任联络部长;黄蔚任财务部长;李立云任网络部长。 接着由市侨联林中英副主席与缅联会陈汀阳会长授《胞波薪火》会旗并与常委会成员合影;新当选的青委会会长杨锦强及副会长胡纵横分别致辞表示,青委会将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助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贡献微薄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要把青委会建设成为学习型的队伍,把厦门缅联会青少年委员会办成厦门缅甸归侨侨眷、侨属之“家”,同时要发扬缅甸华侨华人、归侨老一辈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传统,发挥缅联会青委会的人才与智力优势,代代薪火相传下去。 缅联会会长陈汀阳致辞说,作为缅甸归侨侨眷、侨属的年青一代,传承、薪火相传纯洁的胞波情,广泛联络缅甸华侨华人及社团,激发爱国爱乡的热忱,促进和发展中缅人民友谊,责无旁贷。年青的胞波们要积极行动起来,组织起来,活跃起来,凝聚侨心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而后,思明区侨联青委会会长魏剑与侨青、书法作者吴毅飞向缅联会青委会赠送了《薪火相传 接续奋进》的祝贺书法作品。 市侨联林中英副主席讲话,对新当选的各位成员表示祝贺,对缅联会理事会在青委会成立中给予关心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青委会站在新起点上,面对当前新侨情、新形势。一方面要更多地团结和联系好广大侨友,另一方面要继续搭建好缅华同侨友谊桥梁,加强与海内外缅甸“胞波”交流联络互动和在厦缅甸留学生的联系。更要发挥好成员相对年轻的优势,继续做好发展吸纳年轻会员的工作。   大会在男声小组唱《爱拼才会赢》、《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中圆满落幕。...

  • 環保和半導體回憶二十多年前,將半導體內的有毒原材料停止使用後,用別的原材料代替過程。(作者:朱池山)

    1970后期當時全球各界開始關注環保意識,全球先进国家都考慮將鉛(有毒)金属材料從各种原料或者其他产品内排除掉(用其他材料代替鉛)。在1974年新款汽车就开始使用無鉛汽油。 由于醫療團隊和環保團體的研究,發現半导体產業,生产半导体所需的元素和化学材料中,有一部份元素和材料,對半导體生產的員工健康會產生危害的。雖然,在生产过程中暴露于健康危害的表现通常发生在低水平,毒素的影响可能需要几十年才能显现出来。但是,大家都認為這是對人類的健康危害是非常嚴重的。2002 年歐洲國家開始要求在電子產業上實現無鉛家用電器產品。跟隨日本和世界各國都認為,要將所有有毒的元素和化學物質在半導體和電子產品中排除掉。 國際環保要求禁止使用下面這些元素和化學物質在電子和電子產品 内(包括半導體)共有10種。 (RoHS =“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以下是:鉛,汞,鎘,CrVI, PBB, PBDE, DEHP, BBP,...

  • 少小离家,老大回(下)—偕老父缅甸行(陈榕)

    竖磅(PYAPON)――魂飞梦绕千百回,父辈生活且奋斗过的地方 在表姐和表哥们的帮助下,实现了我爸的梦想。他回到了出生地,回到了留有父辈们深深生活印迹的地方,回到祖母的长眠之地。 尽管竖磅离仰光只有120多公里,但路况颠簸,这120多公里的路程竟走了近四个小时 竖磅,写有“华侨之家”字样的观音庙。守庙的是一对七十多岁的姐弟俩。简单交流后,老人家就说出我们以前的家在二街(以前用爷爷的名字命名为“藤仔街”),且很准确地说出我奶奶墓地所在的位置。又碰到好心人给当向导,首先来到二街。近百年的集市依旧存在,只是更热闹了许多。整条街尽管有些脏乱差,但还是感觉很亲切。找到以前房子的所在地,老人说已被一缅甸人购买。老房子已于1958年被一场火烧了,现在是仿照以前的房屋结构重新盖起来的。经与房主人沟通,进入房间找寻以前的印迹。老爸抚摸着门板,说就是它就是它。物是人非,只留下满满的记忆。上到二楼,楼梯依然是那么的熟悉。透过阳台往外看去,近百年的集市依然完好,对面的店铺原是爷爷开的肉铺,旁边的碾米房已不复存在。往海边走去,爷爷以前修建的码头依旧在使用,只是没有了以前的整洁。 看看以前的学校,现已变了模样。 拜谒慈母之墓。 爸爸三岁时,其母因生产而死, 埋于竖磅。据说当时办丧事时,规模很大。墓建得豪华,四周有孔雀图案。三十余年前二伯父回竖磅修过墓。此次回到竖磅,我们也要去找寻奶奶的墓地。在观音庙里,守庙人说,以前听他的妈妈说过一个有钱人家的老婆,三十多岁时因生孩子而死掉了,墓园里最大的一个墓里埋的就是她。遂搭上我们的车,带我们去墓园。在这里我们才听老人说:此墓园叫“乌藤仔”华侨墓园(乌是缅语习惯尊称,藤仔则是我爷爷的幼名。是爷爷买下的,此墓园华侨均可埋于此),这是我们先前所不知的。到了墓园,守墓人打开墓园大门,车直接开了进去。因亚热带气候,雨水充沛,墓地被茂密树木遮盖。老人找来两孩子拿来砍刀,清理树木杂草。仔细看来墓四周的孔雀图案依然色彩鲜艳,只是因年久失修墓碑已有破损。心里难受呀,眼泪不知不觉就滚落下来。  好人一生平安,向热心人学习,帮助别人 缅甸这个全民信仰佛教的国家,是一个微笑的国度,人们友善,在电梯里相见会用着各自的方式互相问好,使人如沐春风,感到温暖。尤其是酒店的侍应生,一看到我爸回来就马上跑过来搀扶上电梯,很是令人感动。 在此我们遇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都用相机一一记住了他们的模样,帮不到他们什么,只能是内心里祈祷,好人一生平安!  亲人相见 我姑姑家的表姐、表哥们分别住在不同的城市,因姑姑去世的早,我们彼此也没有联系,更谈不上见面。这次有幸在缅甸相聚,父亲见到了从未谋面的外甥儿、外甥女、外甥女婿、侄孙们,很是高兴,亲人相见,分外亲热,此次出行也得到了他们很大的帮助,帮我爸了了心愿。  旅游观光篇,看美景,观不同 1.大金塔 大金塔是缅甸国家的象征,仰光大金塔金碧辉煌,巍峨多姿,坐落在一座山岳上的巨大寺庙之中,其高度为112米,在市区的天际线中独占鳌头。塔内,随处可看到虔诚的信徒席地而坐,诵经祷告。 2.乔达基卧佛寺...

  • 少小离家,老大回(上)—偕老父缅甸行(陈榕)

    1952年,爸爸从缅甸回国读书,当时17岁,掐指算来,离开出生地缅甸已有66年的光景。年少时的记忆已模糊,只依稀记得他的父亲陈水藤,在缅甸竖磅有一定的知名度,建了码头、建了市场、办了学校还有自己的碾米厂,他住的街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藤仔街”。但是由于他组建了一支抗日自卫队,遭到日本人的围追堵截,无奈只得带着年幼的儿女们开着汽车,长途跋涉,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祖籍—厦门。三年后因疾病而辞世,年幼的儿女们,受尽了艰难。我的祖母也因生孩子,在父亲三岁时就长眠于竖磅的墓园里。 爸爸读了三年小学,返回仰光,在这里度过小学。初中就读于仰光的南洋中学,吃住在学校两年半,初三时没钱了不能住校,就去了十九条大伯家和姑姑一起住了三个多月。南中规定校内只说华语,不允许说外语,一旦说了外语,一个字罚一分钱,学生们自觉地将罚款放入墙上悬挂的箱内,作建校基金。 近日,听说西安开通仰光直飞航线,急迫、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到了咸阳机场,老父高兴地逢人就,真没想到还能回缅甸看看,高兴的想唱歌呀!听到这话,我不禁泪湿了双眼,能帮他老人家完成此夙愿,我甚感欣慰。 朝着梦想的地方飞呀飞:飞机起飞,担心老爸的 身体是否能适应高空。四个小时后安全抵达仰光机场,心情也随着厚重棉衣的脱去,而变得轻快起来。  寻找儿时的记忆: 第一站去了南洋中学,学校已变为缅语学校,可能是因为星期六的原因,并未在校园里见到什么人。老爸兴奋地指着高处的房子,告诉我们那是当时的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顺坡而上,看到二层楼房,记忆里那是用学生们违反校规说了外语被罚款而盖成的.仰望高高的椰子树,唱着南洋中学校歌,老爸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中。 (南中校园) (与老爸在南中合个影) 无忧无虑的少年时光是美好的,以前课余时与小伙伴们游泳的茵雅湖(离南中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现已成了市民休闲、旅游之地。正是:“少年聚餐筃雅湖 轻歌曼舞忘归途.咖喱土豆炖鸡块,清风白云漫天路。” (如今的茵雅湖畔) (小时游泳嬉戏的地方已全然没了先前的模样) 寻找记忆里的人和物成了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语言不通怎么办? 在百度上查过,二十条有广东观音古庙,在这里一定会有说中国话的华侨.出了酒店拿出手机,一番指手划脚跟司机指明了要去的地方,也讲好了打车的价钱,一路到了观音古庙,正如我们所想,三人中有两人会说中国话,她们是几十年前来自广东的中国人。进了香,求菩萨保佑我们心想事成,一切遂愿。出观音古庙,到了百尺路口,跟着一位老人过了马路,我爸爸问老人:“你是中国人吗?”老人答曰:是。我爸又问你认识苏天宝吗?你知道颖川公司吗?他说我带你去颖川公司,再帮你问苏天宝.这下可是出门遇贵人了,我们来到了颖川公司。这可是二伯父当年在工余时间给人讲课的地方。故人已去,只留下满满的回忆。 热心老人又带我们去见了一位在街边喝茶聊天的老人,问到苏天宝,那老人还真知道,回答说住十八条.这位热心老人继续当起向导,从百尺路走过隔了两条街的十八条,不愧为名人,十八条街里很快找到了我爸的老同学苏天宝。老伙伴相见,手拉着手,久久放不开,述说着小时候的趣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知心的话儿说不完,只希望时间过得慢些,慢些,再慢些。...

  • 春游横琴星乐度(许均铨)澳门 2022/4/17-18

    星乐度,是一个露营小镇,座落在珠海市的横琴岛上。      适逢澳门复活节假期,我们亲友团共计12人到了横琴岛的星乐度露营小镇,住入5503,5505两间阁楼木屋。在澳门濠江中学幼儿园读书的外孙,外孙女及他们的同学共5位参加了这一次度假活动。 女儿许云(左二)与濠江中学幼儿园的学童在星奇塔留影 我从年轻时就喜欢一句别人说过的话:“人失去自信,就开始信教。”我没宗教信仰,对所有宗教都有敬畏之心。我喜欢假期,喜欢所有的宗教假期,另一类的爱屋及乌。 我们住的5505屋前有种植一棵莲雾,已长出小小的果实,还有多种花草,屋后有种芭蕉,大红花及其他花木。(我们之前有住过家庭房车,家庭集装箱等。住宿单元还有:酋长木屋、水边人家、木屋别墅、探险木屋等等。) 阁楼木屋的阳台      清晨的风带有微微的寒意,晨鸟用语音在星乐度小镇上演鸟鸣交响乐,斑鸠、麻雀、啄木鸟等等不下十种,充满音乐感。我坐阳台上,正在做作业,那是香港冬梦文友和菲律宾弄潮儿文友的同题诗《上帝在不在?》。 上帝在不在? (同题诗)  ★冬梦(香港) . 天堂有路 只是 梯级难上 ....

  • 消失的村庄(马越民)

    打听去秀才坪有无公交车,电话里却传来“秀才坪搬走了!”的信息。  1977年中共三中全会以后,各单位抽调人员下乡,名称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宣传队。临时性任务,工作一年。 从西宁出发,两个小时以后在民和前面的一个小车站—— 胡拉海下车,我沿着山脊,五个小时走到秀才坪,秀才坪是青海民和的一个山村。山村马姓祖先原在陕西,300多年前,关中战乱不止,被逼逃到甘肃,辗转来到青海。 为了自由地生活,他们找了一块人迹罕至,官家不来的山腰安居下来。此处在数百年前森林茂盛,当然有泉水了。杜家先祖稍迟也辗转来到此地聚居。两批逃亡者对耕地和燃料的需求,使村子周围90%的森林变成农用地。世代人的野蛮开发,树没了,水存不住了。暴雨促使山体滑坡。某年,马姓家族被泥石流淹埋死绝。马/杜两个家族,剩下杜姓一族。 毁林—山体滑坡坡恶性循环,使得耕地的主要土壤 粘化和弱腐殖质积累仅在5%左右,肥力低,产量也低,地方荒凉、耕地分散、群众过着柴火做饭、油灯照明的艰苦的生活。交通不便,出行山路,到乡政府上学看病要走17公里。生活之艰辛,首先表现在吃水上。我入住后第一关是挑水。给房东挑两担水是每天必修课,在崎岖的小路上担水走一个小时,对我的体力毅力都是个考验。 退耕还林建新村 作为队员,吃住都在房东家,每天按一斤粮票+现金一元计算付费。他们日子过得那么苦呀,每天吃馍馍 +茯茶+洋芋(土豆)。我们每月放假两天,回西宁去才可能 改善生活。 艰苦的生活环境下村民们渴望下山,个别有条件的农户率先迁出秀才坪。 2015年在松树乡倡导下,有一部分村民到川水地区插花式搬迁,得到了危房改造补助。 2016年5月,松树乡在川水地公路边,开工建设农村新居,新居占地42.9亩。秀才坪属松树乡管理,2017年国庆节前新居落成后,松树乡把杜家村、牙合、秀才坪、集体搬迁合并成牙合新村,秀才坪不存在了。 全村187户565人都住进了新房。每户新房105M2(院子面积除外)造价13万,国家补助一半。评议后,困难户仅仅出资1.3万元。2017年10月国庆节,农户已陆续开始搬迁入住。 异地搬迁后,农民不再种地,大部分外出打工;一部分自己搞副业(如养殖、经商等);另一部分被聘为护林员。生产方式的改变,完全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上学、看病就在2KM半径内。水通 ,打开水龙头就用,不需挑水,自来水直通房顶的太阳能热水器可以洗澡,根本地改变了农民卫生习惯;电通,不用油灯看书学习,极大方便了生活;太阳能路灯照明也为社交往来,文体活动提供方便;气通,煤气罐进家门,清洁能源使得厨房不再是乌黑的。 ...

  • 女儿的7-ELEVEN(陈榕)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一年,2021年10月28日女儿的7-ELEVEN终于开业了。 开张后,不忍看女儿那么忙碌、操劳,自己尽管做不了什么,但每天都去店里看看。     见到她心里就踏实多了。顺便带上在家做好的饭菜。瞧她匆匆吃饭的样子,十分的心疼。我深深感到了年轻人的不易。店里的小伙伴们同心协力,做好份内事,使便利店得以正常的经营着。不到百平方米的小店,顾客熙熙攘攘,我也为女儿事业的起步暗自高兴。 天有不测风云,新冠肺炎疫情在西安又一次席卷而来……。每天下班后,人们得先找地方做核酸检测,不做检测,没有检测结果寸步难行。更何况服务行业的经营者更要认真对待,这样也耗费了大量的精力。 为了上班方便,做核酸检测方便,女儿决定住在我这。带了简单的换洗衣物回到了娘家。女婿仍留自己的小家。冬至那天晚上,下班后女婿来家里吃饺子,随后回到曲江。     22日一大早,被告知临近小区里有确诊病例。整个小区的人都呆在家里不能出小区。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最需要人手的时候,人却困在封控区出不来了! 核酸检测点被安排在7-ELEVEN店门外。那几天,检测的人们排起了长龙般的队伍,做一次核酸检测需要排上4,5小个时。看的都叫人心惊胆战,焦虑!     12月22日下午三四点,店里也没什么顾客,我站在店门口沐浴着灿烂的阳光,尚十分惬意,接听着远在深圳朋友的电话。 货架上货物琳琅满目 一会儿,店里突然变得热闹起来。接收外卖的声音此起彼伏,配货、结账、打包,我们三人忙的团团转。不知出了啥情况,忽然间店内涌入许多人,让人措手不及。女儿急忙关掉了外卖平台,应付着店里的生意。购物筐不够用,顾客们只得手捧着、抱着商品。我边忙着上货,边问怎么会事儿?顾客回答,听说明天(23号)凌晨要封城了。我不敢相信。不知是官方消息,还是网传?一会儿工夫面包、三明治、汉堡包、方便面、零食、饮料几乎售罄。 这时,女儿又从总部那边得知,封城后,员工上班需要商店开具用工证明。只有保供单位的员工才可以从封控小区出来上班。又是一阵忙乱,给明天要上班的员工开好了证明。忙忙碌碌,下班时一身的疲惫,仍不敢相信这封城的消息是真的,疫情严重了?     下班的路上遇见国务院督导组的车,心里顿感安稳多了。专家来了指导工作,但愿这一波疫情赶快过去! 由于一些员工出不了小区,一些员工的辞工,女儿只得只身一人在店里扛着。收货、验货,上夜班也只能勉强躺在货物流转箱上歇歇。...

  • 牙合村秀才坪的 蜕变(杜文珍口述)

    編委: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山区扶贫的新闻,但是 缅华同侨,鲜有亲身目睹者,特别是西北地区,更为罕见。从此篇深入山区的调研报告,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脱贫致富并非吹牛,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 牙合村秀才坪的  蜕变 青海民和县秀才坪牙合村土地贫瘠、地方荒凉、耕地分散、交通不便,山大沟深,居住着40多户160多人(1976年20户136人),过着二牛抬杠、柴火做饭、煤油灯照明的十分艰苦的生活。到乡政府17公里,前辈们出行靠步行,学生们上学很不方便,生活艰辛,有些家庭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学生上学交不上学费。 我的学生时代正处在打倒四人帮,人民喜庆农村变革的年代。1977年西宁盐湖研究所马越民随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进驻到我们秀才坪社,我的六叔是生产队队长。马越民住在我七叔家。当时我们队有两匹马,4~5匹骡子,8~6头驴,松土的耙子是木头的,也不是家家有。刚买一辆手扶拖拉机,社里的人不会修,寒天地冻时,马越民在杜永珠爷爷的大门前教青年人如何修手扶拖拉机。 他是相当朴素的人,冬天不穿袜子,光着脚,穿着破鞋子,也不穿棉衣。经常叫我和杜兰秀到他跟前认字,谁学得好,奖励一本小书,他奖励的书到现在我还保留着,我有时还翻着看。他奖我的第一本书是毛主席语录,第二本是学习毛主席著作辅导读物。他有时隔三差五到我家吃饭,也就锅盔就茯茶或者洋芋。那时吃饭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他每月休息的时间去西宁,回来时给我们带学习报刊、青盐(村民缺盐)、农用耙子。农用耙子是他亲手做的,每户给了一个,实物我还保存做纪念。这个时期,正是华国锋主席“抓纲治国”的“左”倾倾向时期,缺粮户还有20%。到了1982年,集体土地承包到户个人种田,慢慢地温饱问题解决了。 1983年我当了社长。每天忙着叫社里男青年到处修路,到了六月份,我当了村主任更忙了。到了秋季,修梯田,收两税,搞计划生育。1990年拉通了电,1991年拉通松树峡门灌水工程,自来水拉到社,拉到了户。1996年修建了牙合小学,有了新学校,我们教育就上去了。到目前为止我们乡本科、大专以上的有20多人。1995年我担任牙合村支部书记。2010年7月份,青海省委书记赵乐际到松树乡百姓村活动室调研时召开座谈会。我提出了牙合村困难的基本情况,还提出了异地搬迁想法,赵乐际书记当时说,我听了“牙合”这两个字,就不是个好地方。2012年年初,青海省省长罗会宁到松树乡调研,陪同的有县委书记赵雄、县长沙德林,我和崔湾村主任马成俊接待罗省长。罗省长问我们有啥困难时,我当时说,我们到牙合的公路有困难,罗省长当时和县委书记、县长商量把路修通。到2013年年底,崔湾到新民雪村 的公路全部硬化,宽3米的路修好通车。2015年在松树乡党委书记张松萍、乡长辛爱恩的倡导下,有一部分群众纷纷到川水地区插花式搬迁,都得到了危房改造补助。2016年5月,在乡党委书记张松萍、乡长辛爱恩同志的领导下,跑项目,跑资金,该项目于2016年5月开工建设,占地42.9亩。牙合新村异地搬迁农户60户215人,并同步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2017年10月国庆节农户开始搬迁入住。国家投资80万元,建筑面积37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中心,完成村道边沟1500米,修建村道花园4600平方,农户围墙改造1800米, 实施了墙面粉刷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种植景观树木和桃树3000余株;投资160万元修建健身广场和小公园,治理拦洪坝470米,以 “仁、义、孝、礼、义、信”为主题制作文化长廊600平方米,同时,将住户按八横巷分为创业巷、明德巷、感恩巷、诚信巷、崇善巷、励志巷、明礼巷、怡人巷,切实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 牙合村秀才坪公社 支部书记杜文珍口述 青海民和县松树乡政府李秘书录 2019年7月  ...

  • 千里迢迢拜祭周总理——家乡人民怀念领袖恩情(卓叶)

     周恩来总理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和爱戴,联合国曾为他的逝世下半旗。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同志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      周恩来总理家乡的亲人周建林听闻罗时宪先生介绍了海南省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各级政府和人民保护修缮周恩来总理曾经视察过的咖啡园纪念碑,万分感激,千里迢迢从深圳驱车前来于4月25日拜祭和观摩。 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的亲人周建林等老少三人前来拜祭先人 周建林老少三人在“莲姐山庄”细心听取兴隆华侨农场侨办负责人黄日平先生(中)的介绍 ​     来车停留在纪念碑旁的油棕园里                  ...

  • 挖掘大自然宝藏-阳光下响起的叶声(卓叶)

    体验课学员们收到的通知书 一批家长领着孩子,带着口罩,兴致勃勃地参加自然研学第25-26期“自然之声”体验活动,一起认真听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树叶吹奏代表性传承人卓忠明老师关于“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遗保护16字方针,以及“有关非遗”、“非遗之路”、“社会效应”、“非遗创新”等问题的讲述,欣赏了从未听过的用树叶-花瓣-金叶笛–迷你笛吹奏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们的田野》、《康定情歌》、《深深的海洋》、《我和我的祖国》等名曲的展示,对老师的吹奏技艺报以阵阵掌声和开心的笑声。 老师用树叶-花瓣-金叶笛-迷你笛展示大自然的魅力 因为树叶吹奏的发声是依靠单簧片气鸣原理,不同于笛子和钢琴等乐器,没点没音没调,全靠嘴皮子和意念掌控。而且,发声点在看不见模不着的嘴唇“盲区”,1-4毫米的小范围内不同的运气法见功夫,因此,学起来有较大的困难。但是,学员们表现了很高的兴趣和热情。                          ...

  • 感悟(阿凯)

    2021年秋由许均铨先生主编的《缅华文学作品选》第七期已经出版了。 从2015年开始, 每年我有撰寫一篇拙文被选入《缅华文学作品选》。这是一群志同道合的缅华笔友,利用自己的业馀时间, 抱着赤子之心,写出自己纯朴真实, 又生动的故事。内容丰富,作品散发出中华文化和缅甸民族风情,使得除缅甸之外, 分散居住在世界各地的缅华侨友, 为振兴中华,与时俱进, 起作桥梁的作用。可喜可贺的是:我们看到这几年来,缅华文学的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增加了许多年轻的缅甸本土的华侨、华人的作者,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 这本选集的第二期,有几篇回忆录,追诉抗日战争时期,缅甸华侨所遭受的苦难和抗日斗争的英勇事迹,用笔杆子描写缅甸这块土地上的感人故事、许多优美的诗篇, 感人肺腑。 从上世纪30年代起至60年代, 是缅甸华侨的辉煌时代。华侨的爱国活动, 前辈们的事迹和无私的奉献, 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她们的事迹应记在缅甸华侨的历史史册。新中国成立后,由50年代至60年代,中缅两国的各方面的来往,包括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军事交流,华侨的参与,都起了促进的作用。然而, 就在67年6.26 的一场反华事件中,所有华人的活动和文教事业都被禁止,所有缅华文教资料和报纸都被破坏或毁掉。如何追溯已失去的历史和人物, 唤醒人们记住教训, 抚平历史伤口, 珍惜当今的大好时局, 当好中缅两国"胞波”的友谊推手(缅甸语”胞波”指亲如同胞兄弟)。这是《缅华笔友会》笔友们要思考的课题。 1965年起, 缅甸政局突变, 华文学校将收归国有化。从1966年至1998年,缅甸政府奉行“缅甸式社会主义” 时期,除缅文和英文外,其他外文报刋、书籍不得出版,华文也属于外文了。这将近60年的光阴,华文报刋、书籍,文学作品只得在少数人手中传阅。这段时期的华文文学作品,只有靠大批移民到世界各地的缅华侨胞,在客地开花结果。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缅甸华侨华人子弟, 因没有机会受到华文教育, 看不懂中文, 在家里只会讲缅语或家乡话, 对于30至60年代,缅甸华侨的爱国活动, 不了解, 这是一件可悲痛的事。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中缅两国的关系也逐步改善,1980年代末,缅甸政府也放宽了限制,缅华教育的环境相对放寛了。现在缅甸各地各类华文补习,华人社团以补习班名义开办华文学校有上百学生。近年来,中缅边境贸易的发展,缅北地区对华文教育需求较为迫切,华文学校也获得地方学校政府的许可,纷纷办起来,这些学习华文的青年人,将为缅华文学创作播下火苗。 回顾历史, 将记忆写入文学记录。21世纪,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缅华文学作品也可以在网上发表。目前缅甸的华文网站也有好几家。虽然我的写作水本有限,我也鼓起勇气,收集资料,向老一辈的老师了解情况,整理,借助这些平台,将我所知道的事件, 和前辈的故事登载在缅甸华文《缅华网》、南加州缅华网,供大家分享…..从2016年3月份开始,先后撰寫了十几篇文章。 历史会永远记得, 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那段岁月里,缅甸华侨和缅甸人民的友谊,例如缅甸华侨体育总会每年举办的各類球赛,以及体育运动盛事,对緬华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我深信,还需要更多人士去收集, 挖掘,编写她的事迹, 誏这一代的年轻人得到启发。也可以引起已年老的缅甸华侨同胞们有个美好的回忆 ! 近几年来,《缅华文学作品选》的营养, 浇灌我的心田。在秘书长许均铨先生的关爱和指导下, 积极参与写作,先后刋登在〝缅华网〞,南加州缅华网, 印度尼西亚印华日报的《东盟园地》,以及缅华笔友会主編的《缅华文学作品选》,为緬华的海外游子,追回童年在緬甸成長的依稀記忆;用亲身的經历,真實的故事, 同大家分享。 光阴荏苒, 如今已迈入耄耋之年,希望在有生之年,以恬淡的文字氛围,对生活的热情,积极写作,领悟文字的精神和韵律与缅华文友们一道, 憧憬美好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人生旅途, 变幻莫测, 迎着困难而上,与时俱进, 勇敢追梦, 生活才有动力。  最後, 就让我以下面这首诗“跟著你走”与大家共勉励! 跟著你走 缅华笔友会 你凝聚海内外缅华文友志士 重燃缅华文苑的火苗...

  • 老佛爷缅怀老酋长 (朱雪雪)

    葉国治学长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人士,我敬重他为人坦荡,刚正不阿。他1947年就读仰光华侨中学,我来到洛杉矶通过校友会的活动才和他认识。 2003年,爱好写作的葉学长参加洛杉矶华中校友会举行的年度联欢会,为了鼓励学弟学妹们,会后作了如下的报道和诗句: (1)报道: 華中校友會在週年慶會上演出了“瓦城的花朵”,“阿细跳月“,”拉丁舞“等幾個歌舞節目,新鮮,活潑,有趣,得到了三百多位觀眾的鼓掌歡迎。華中,是緬華教育的最高學府,一向人材濟濟,他們的歌舞尖子曾經入選緬甸文化代表團,到國外演出。 ………使人大開眼界的是,這些都是媽媽級,婆婆級的人哪,童心未泯,青春永在。………             以往聯歡,人們都是老一套,卡拉 OK ,或者小合唱,老嘴老臉,日久生膩。現在他們出奇標新,自編自演,使緬華同僑業餘藝苑有了新突破,呈現了新氣象,即恢復了華中的光榮傳統,也提升了中華文化的生命氣質。 (2)“幽微的長短句”(華友周年晚會即興三則):                                     瓦城的花朵             如夢中的仙子飄然降臨,一群如花似玉緬甸少女。             婀娜的舞步踏著秋光,美麗的花朵在柔指間紛紛撒落。            ...

  • 回顧過去三十年,緬北密支那廣東會館對僑胞的貢獻(1992-2022)作者:朱素山,許錦常,李應群

    從十九世紀初,中國沿海地區的人民,就開始逐漸向東南亞地區移民去定居和通商,加上當時英國,法國和歐洲其他國家擴張埴民地,需要很多勞工,所以很多廣東,福建僑胞就開始到南洋工作。現今,全球海外華人 總數約三千萬人,當中八成在東南亞地區生活。華人移居當地的高峯期為十九世紀中期以後至二十世紀初,大部份皆是以華工身份,飄洋過海到南洋各國工作。華工經歷了許多辛酸故事,才能生存下來。 海外華人會館,廟宇的功能: 海外华人试图通过宗亲会、会馆以及庙宇等组织建立其在移居地的“小生境”,并以此维持与家乡文化、社会以及经济上的通道。海外华人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必然受到所在国社会政治和本土化的影响,所以,會館或廟宇都會尊重當地文化和宗教,做好華人和當地政府的關係。 海外华人社团组织功能时十分盛行。社团组织具有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认同功能。海外华人社团的功能划分为协调海外族群的内部关系、协调华人族群与居住国的社会关系以及协调华人族和主流社會的發展。社团为华侨华人抵抗来自主流社会的族裔歧视、拓展经济,社团不仅能够加强华人族群内部的联系和整合,协调华人族群与居住国社会的联系 緬北密支那,廣東會館: 宗旨: 照顧僑胞,傳承文化,尊重法律,扶持老幼 十九世紀末,英國人在緬甸各地相繼開發市鎮,從仰光招募一批廣東木匠到密支那來為他們做各種類型的建築項目去開發緬甸北部重鎭密支那。這些先輩們即在密支那成立廣東會館,延續至已有一百多年歷史。密支那廣東會館成立後,也收到仰光廣東公司送來的匾和騰衝歸國華僑联合會送來的匾。 廣東會館曾三易其名: 廣東公司 廣東同鄉會 廣東會館 因為當時英國人認為海外各僑團組織都被視為反清復明的非常組織,所以開始名為廣東公司(商業性的)。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滿清王朝,就改成廣東同鄉會。二次大戰後,才改為:廣東會館。 原址是在密支那珊素北區,後來一位廣東木匠司徒年返回廣東家鄉,就此音訊全無,他的妻子杜翁之,就將他們在敏雅區三號的住宅(目前廣東會館的地址)轉讓給廣東木匠們成立魯班行,珊素北區原址就賣給同鄕李順,後來魯班行改建,二樓成為魯班行,樓下做廣東會館。 廣東會館曾經有五次重建: 第一次買下重建(二戰前) 第二次重建(二戰結束後) 第三次對面市場火災怏發生後重建...

  • 守护圣地的人们(卓叶)

       有些故事如果不保留,可能永远消失了。 看着你们——三年来日夜守护着"周恩来总理视察过的咖啡园"纪念碑的老少义工们,我们为你们高喊一声:"乌啦"! 1951年建立的国营兴隆华侨农场,是一个革命者聚集,爱国者奋斗,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的有战斗力,有朝气,有贡献的光荣单位。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你们为海南的国防,国家的战略经济物资生产,党的统战工作,科学教育,体育旅游等建设做出了诸多的贡献。 请奶奶喝一口水 多年来,按照邓小平搞改革开放"两手"都要硬的教导,以及习主席的关于“要把兴隆咖啡搞快一点,搞大一点”的悉心嘱托,农场建设取得了不少进步。 你们退休了,人退心不退。你们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们站稳第一步,走好人生的路。 爷爷辛苦了 兴隆是个花香飘百里,咖啡润心田的侨乡名镇。这里浇灌着广大职工的辛劳汗水,传说着特林兵的动人故事,体现着各级政府的良好布局,铭记着标树起兴隆咖啡名牌的国家领导人、开国元勋们的悉心教导。我们忘不了曾经为世界和平英勇杀敌的勇士们,为保卫建设农场的先烈们,和先进楷模们,更忘不了广大归侨、职工们的初心和良好愿望。 我和咖啡苗一起成长 许多兴隆人,为了农场的前途,归侨的红色历史,国家的利益,为了传承保护修缮党和国家的历史文物,三年来,带着孩子们冒寒风顶烈日,前来瞻仰,除草浇水,经受各种磨难,积极努力地奉献着,队伍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 把领袖的光辉名字纪下来 你们树起的横幅写着:跟随伟人足跡,传承红色文化!这是兴隆当代最强烈的口号,代表着国内外几千万爱国华侨华人,以及全体爱国者们的呼声! 我们期盼兴隆的正义事业蒸蒸日上。胜利的红旗永远飘扬。 为您们——守护圣地的人们欢呼一声“乌啦”! 2022年4月18日...

  • 我的华中情《忆高中毕业一甲子(上)》(黄月琴)

    黄月琴      2021年10月份收到我们缅甸华侨中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特刊(百年华中情)。翻开精美版的书本,我如饥似渴地翻看标题和图片,后来再选择一些急先想阅读的文章读后,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和感到非常亲切,也激起我的思绪和回忆。     我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都是在仰光华夏中学就读。但从在华夏上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就和华中结下了感情。因从小学五年级到初中毕业我一直都在学生会里当干事,特别是在初中毕业那学期我还当上学生会的主席。那时每年的春节仰光的华侨团体都在华中举办春节文娱广场,而且每年我都有代表华夏去参加当服务队员。初中毕业后,我就约了龚慧丽等几位同学到华中去报考读高中。在读高中三年里我一直都被班上同学推选去当学生会干事,因此在这三年的春节文娱广场期间我都有参加我们学生会摆的卖冷饮和点心的摊位里服务,主要是当收银员。 左:华中建校九十周年特刊,右:华中建校百周年特刊      在搞学生会工作这三年里,第一年我被分配在学习股里工作。后来一直被分配在整洁股里当股长。每天由我们整洁组的组员在规定的休息时间里去各班检查教室的清洁和桌椅板凳的整齐並打分。毎星期六统计一次,评出分数最高的班,在周一的周会上当校长或教导主任和生活指导讲完话后由我这个整洁组的组长上台将一面写有"整洁冠军"的流动红旗颁发给得分最高的班。     在高中三年参加学生会工作里我认识了不少其他班的同学如杜美玲、郭丽琴、康宁英、李佩、黄明秀、林淑金、李如彩、许汉民、李发新、林华明、陈宝琛和洪敦福等。     我们班是由华中初中第21届甲流星班和乙飞轮班毕业后还畄下来继续读高中的同学及像我这样在其他学校初中毕业后转来华中就读高中的同学组成的一个班,我们这个班是高中第十七届,取名为朝霞班。我们班原来共有四十几个人,但高一和高二有退学回国就读的孙秀贤和黄国良同学,有转校或退学的周丹娓和胡鸿瑞等十几个同学,到高中毕业时只剩下34人。 左:华中学生会仰光市区景点游,右:华中朝霞班(高一)仰光市区景点游      高中第一年是郑工千老师负责教我们班的语文並当我们的班主任。郑老师是山东人,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语速又快(同学们给他一个绰号叫"机关枪"),所以我刚上他的课时经常都不知他说什么,但后来慢慢地听多了也就习惯了。因为郑老师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昆明西南联大毕业出来的才华横溢、知识渊博的资深老师,因此当年我受益不少。     高中第一年是我在华中过国庆的第一年,因这年是1959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头个十周年的国庆,因此我们学校决定在国庆节十月一日的晚上全校每班都要表演一个节目来隆重的庆祝国庆。为此我们班就由杨允忠老师来指导练习,成功地表演了"抢新娘"舞,主要演员有黄娇英、郭秀梅、黄杰章和苏友华。 华中高十七届朝霞班荣获校运会亚军畄影      在这年的国庆节那天,我们班的同学在下午五点钟前就来到班上,先排好桌椅板凳,将教室佈置了有庆祝国庆气分的标语和图画,然后就摆出在餐馆订来的晚餐,先由班主任和班主席讲话,然后就开始用晚餐。用完餐,收拾好餐具和打扫完后我们就开始自由活动,聊天的聊天,在校园内散步的散步。晚上到全校的庆祝十周年的文娱节目开始时,我们就搬凳子到礼堂去坐着看各班表演的文娱节目。文娱节目结束后不久,喇叭声响起了跳集体舞的音乐,我们有兴趣的同学就下去雨盖操场去跳集体舞,直到结束我们才回到教室休息,直到天亮我们才回家去。     高中三年级是吳子帆老师当我们的班主任並负责教我们语文。吳老师出生于福建省。他毕业于上海大学,诗歌、音乐、戏剧样样都精通。他不但学识渊博,还能写出一手钢劲工整而漂亮的黑板字和钢笔及毛笔字。他给学生讲课时不但声音宏亮而且字正腔圆。吳老师在学校主要是负责当总务主任,工作很是繁杂,並且在1961年这一年学校为公演"红霞"歌剧来庆祝国庆,因此他有时下午放学后,还要为排练当导演,即使这样,但並不影响他的教学,每次上我们的语文课之前,他总是事先认真的备课和认真批改作业。他还经常当着我们的面批改我们的作文,及时指出和改正我们写的不对的地方,因此高三这年是我受益最深的一年。...

  • 绝笔绝响语学长(更生)

    ​     尊敬的叶国治学长走了!这位不曾照面,没有交谈过却熟悉不过的学长悄然离开了我们,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忧伤情绪弥漫起来。我痛感惋惜应该至少要有握手相对的时候。我曾多次到过洛杉矶参加华中校友会、缅华联谊会等聚会,却不曾冒昧前去谒见,如今留下终生的遗憾。 ​     《新年钟声响了!曾经的我……》文章见于12/31/2021南加州缅华网,成了他的绝笔。 ​     叶学长不愧是尖兵、先锋。从他的回忆录真切的知道了早年华中为争取与新中国同时新生,奋力和反动势力抗争的历史;回到祖国,哪里需要到哪里去。经历的多彩人生,可圈可点,以拳拳赤子心报效国家;来到美国,笔耕不辍,更多的回忆陈年往事以及新人新事,增添我的见识从而充实自己。 ​     最是《百年华中情》特刊内《驾着歌声的翅膀》文章后注提到的《USA赞》,从新唤起我儿时的记忆—同住的堂哥唱这首歌的情景历历在目。 ​     往事已矣,斯人已去,叶学长,您不绝的《钟声》永远回荡在我们的心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