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 年,育成中學,初中畢業和小學畢業同校長,全體老師合影留念
二戰後,很多老華僑和一部份中國遠征軍都集中定居在緬甸北部,克欽邦首府密支那市,大家對華文教育非常重視,所以,華文學校都是全日班的教學方式。課程主要以中文為主,全部學生都用華語交談。老師來自各省籍,(廣東,云南,山東,福建,河北等)有几位是遠征軍老兵,聽說有一位杜老師是前朝晚清時代的秀才。老師們都為了下一代子女的華文教育,供獻他們的知識。
因為是全日班,早上七時全體學生都要參加做早操。很多學生住在郊區的,淩晨五點半起床,(養成良好的早起的習慣,后來進入社會,得到上司的稱讚)吃完早餐後,揹著書包,走一公里才到學校,很多學生在半路上買很簡單的緬甸早餐(糯米飯和油煎洋蔥)吃。緬北地區的冬季比較泠,學生們都冒著寒風準時到校上課。做早操時學生們都按照班級列隊進入操場,整齊的排列好,由一位老師或者高班的學長在前面做早操示範,連同喊口號,學生們都照樣做早操,早操完後,大家列隊回到教室,八點開始上課,開始一天的學習。通常第一堂是自習課,跟著都是班導師的課程,如果當日學校公佈任何事情,都由班導師告訴大家。每堂課45分鐘,有15分鐘休息,中午休息吃午餐,又繼續上課,三點半放學回家。放學時學生排好隊,整齊的離開學校。當時因為很多緬北地區小镇的華人子弟都到密支那來學中文,所以學校就安排寄宿生,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每日提供三餐,早餐,午餐和晚餐。午餐和晚餐都有三菜一湯。早餐是稀飯和小菜。當時密支那僑領,校董和商界人士都大力支持,所以一般的學生的學費和寄宿費都比別的私立學校少。另外貧窮家庭學生可以免費就讀。
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的的科目是:國語(國文),算術(數學)珠算,英文,緬文,常識,書法(練習毛筆字),美術,音樂(學唱歌)和體育(列隊和籃球訓練)等。
到五,六年級時,科目增加很多,國語(包括文言文,古代詩詞),算術,英文,緬文,尺牘,公民,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中國歷史,世界歷史,書法,自然等。
到初中時,學生開始接受物理化和高深的數學: 國文,數學(代數,幾何),英文,緬文,物理,化學,也提供緬甸歷史和地理,音樂(開始學習樂譜和樂器演奏),體育(有籃球,雙環,雙槓等)也培養出緬甸籃球國手,省級籃球隊員)為華人爭光。後來的華人學生轉學入緬政府學校,成功地在醫學,半導體,玉石,黃金,珠寶首飾,當鋪,餐飲,電子,運輸,汽車,教育,建築,裝修,旅遊等不同領域上,都發揚光大。
小學時,用來寫毛筆書法的格式
華文教育對人生的幫助和重要性。
一般學生,對國文比較注重,所以對華語的讀,寫,聽都有深厚的基礎,後來,學生到中國或是中國台灣去升學或者工作,文字和語言方面都不是問題。也趕上當地的教育水平,在國際上同別的國家華人中文水平不相上下,值得欣慰。因為學生對國文(國語)(包括,文言文,白話文,寓言,詩詞)尺牘(書信寫作和中文書寫,毛筆字練習)算術(加減乘除,珠算數學,乘法口訣,)都學到,踏入社會後,學生進入百貨商店,當鋪,制酒公司,還是自己開商店,修車廠,飲食店和修理單車,都會用算盤結賬,得到店主的加獎(那個年代,沒有電子計算機),也可以用毛筆記賬等,學而用之。對工作有幫助。如果學生畢業後,到外地謀生,也用中文書信向父母報平安,父母親都感到十分滿意, 增加親情,國文課本很多內容包括孝順父母,尊重長輩,照顧弱勢,家庭和睦,過年過節的儀式,清明掃墓記念先人等,所以華人子弟都保持著這些優良的傳統美德。有的學生毛筆書法出眾,中國新年,或是結婚喜慶,都在華人社會中幫大家寫春聯,對聯或是喜帖等。這都是念過華文學校的好處。
華文教育的科目和運用。
珠算:
目前的電腦半導體都是用逢二進一,(二進制數)binary number 數字數據,Digital Data, 這同珠算的運用方式是一樣的。所以,接受過華文教育,懂珠算的人,很快就可以了解電腦的原理。珠算口訣,就等於現代的電腦系統內的軟體。學生們背熟口訣后,算盤結賬非常快,準確。目前有一位女校友(當鋪經理)還在用算盤結賬。佩服。
歷史和地理:
學生念過中國歷史和地理,所以,當先輩們談到古時的朝代,(周朝到清朝)都有耳聞,對北京故宮,瀋陽(前清時代皇宮)西安(長安)(秦始皇陵,兵馬俑等)洛陽,南京,等古都,長城,山海關,雁門關,嘉谷關和絲綢之路,都了解歷史的真相,另外中國的名山,(五台山,武當山,峨眉山,黃山等)長江三峽,黃河流域,壺口,珠江流域,漢江和楊州運河等都在地理課學到,所以去中國旅遊,很多歷史和地區古蹟,名勝,都會在腦海中浮現,並不陌生。對導遊的解說都聽得津津有味,達到旅遊的目的。
文言文:
文言文是華文的傳承文化的精髓,因為組合靈活與字義變動極小的特性,
例如:
哀=悲痛,傷心,憐憫,
安=安定,安逸,安适,安慰
按= 压抑,止住,用手壓,追究
所以學生學過文言文後,可以上接古典文學的開門鑰匙,如果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有興趣,可以繼續研究,理解古代文學之美,並啟迪其如何有助於深化情意,提昇寫作能力等。
例如:
育成中學,(50年-60年代)五年級教過的《為學》(文言文)張文正老師教的
原文如下: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文中以四川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讓學生了解,事在人为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奋发学习。
《為學》这个故事告诉學生,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文中“吾一瓶一钵足矣”的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要求极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表现了贫者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成功到行动,坚持到立志 。说明求学的结果如何不在于天赋条件,而是决定于本人是否有求学的恒心和毅力。
這就是華文教育的重要性,使海外華人子弟,學習到,在困難面前,堅持信心去實踐自己的人生目標。
詩詞文學:
華文教育內課程也包括,古代的詩詞文學
下面是:慈烏夜啼(白居易,唐朝)50和60年代,育成中學五年級的教材,(張文正老師教)
慈烏夜啼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畫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夜夜伶半啼,聞者爲沾襟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
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
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
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上图为:慈烏夜啼(白居易,唐朝)50和60年代,育成中學五年級的文言文教材,(張文正老師教)學生們念完這詩詞后,感受母恩深重,孝順父母就從內心發出的情感。所以華文教育對學生產生孝順父母的心情。
這詩詞告訴學生,慈烏失去了它的母親,哀傷的一直啞啞啼哭,早晚守着舊樹林,整年都不肯飛離。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聽到的人也忍不住淚溼衣襟,慈烏的啼哭聲彷彿在哀訴着自己未能及時盡到反哺孝養之心。其他各種烏類雞道沒有母親,爲什麼只有慈烏你特別哀怨?想心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以前有位名叫吳起的人,母親去世竞不奔喪:哀嘆這類的人,他們的心真是禽獸不如。
學生們念完這詩詞后,感受母恩深重,孝順父母就從內心發出的情感。所以華文教育使學生產生孝順父母的心。
現代華文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各界的大公司,都是跨國企業,需要很多的雙語人才,如果懂華文和另外一種語言文字,在國際事務上都占很大的優勢。加上中國人遍佈全球,懂華文的員工在和客戶溝通協調上就很容易。很多華人公司都需要當地的雙語人才,高薪聘請翻譯人員,這些都顯出華文教育的重要性。
一位校友為了華人下一代的教育,辦理華文補習班,得到非凡的成就,她的學生參加中國北京的初級、中級華文考試,每次考試都全部考上。她本人也考上北京的華文高級考試,欣慰。
結論:
華文教育是對海外華人,無論是在溝通,事業,文化,家庭,品德操守上都有非常正面的意義,希望海外華人的子女繼續學習華文。使華文教育,發揚光大。
華文教育數學科目內,在電子計算機沒有出現前,算盤是華人計算賬目的必須工具。
转载请注明:《華文教育的重要性《緬北華文教育的回憶(1950-1965)》《密支那,育成中學校友提供有關資料》(朱素山/朱池山)尹安信整理。》 复制链接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