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23财政年度期间,实皆省的11个专区及那加(Naga)民族自治区属下的各县区共种植了25,968英亩的香蕉树。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6月21日出版的《苗瓦底》日报报导,在2022—23财政年度期间,实皆省的11个专区及那加(Naga)民族自治区属下的各县区共种植了25,968英亩的香蕉树,这是由实皆省农业局处获知的讯息。 “在我们省内种植的香蕉树,有的是普通的国内常见的品种,诸如芭蕉、若开香蕉等。也有近年来流行的Tissue Banana,后期种植这Tissue香蕉者日益增多。香蕉是一种短期就能结果的果树,而且也不需要多少水源,所以对种植者来说负担不重,故种植者越来越多。所生产出来的香蕉产品就送往仰光、曼德勒等大都市出售,那儿的消费量也相当大。”省农业局局长U Win Hlaing Oo如是说道。 香蕉是短期内就能结果的果树,在电力提水区及渠堰供水区的农地里,农夫们在1月间至5月间会种植这香蕉,一英亩田地就可种植800棵香蕉树,在树龄12个月时就能采收果实了。 实皆省各专区所种植的香蕉面积如下表: 按:香蕉是热带地区最常见的一种水果,缅甸全国各地大部分都是处于热带、亚热带地区(除了极北地区属于冰山地区之外),所以全国各地都能广泛种植香蕉。前几年克钦邦还有中国企业家进入种植Tissue香蕉后出口中国,当时对这一事件还曾引起广泛的争论。现在缅甸官方报纸都公开打出这Tissue香蕉广告,一棵Tissue香蕉树苗售价400缅元。随着香蕉种植的进一步普及,香蕉有可能成为缅甸的另一水果出口产品了。...
此文的确写得有水平一一这是一篇很难得的好文,强烈推荐各位认真地读完。这篇文章是吉安县人戴木才所写,在中央宣传部工作,是曾给中央领导授课的人,昨晚深夜发在大学同学群的一篇文章,今早拜读了,确实很好,可以看看。 【从容地老去】 人生步入老年,该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气。 这个福,是自然自在的衰老过程和形式,所谓仁者之寿。 当你郑重其事,以至孜孜以求地关注起长寿的时候,十有八九为时已晚。 长寿,被向往;养生,被推崇;百岁,被期望。 一生被名利所折磨、奔波的人们,又开始忙于琢磨如何长寿?于是,又开始折腾起自身来了! ...
碩大無朋凜凜然, 深藍馳騁浪滔天。 海疆萬里驅強寇, 鐵甲三軍藐霸權。 科技精尖鲸鰐遁, 電磁彈射艦船堅。 國之重器如山屹, 橫槊中流濟巨川。...
诗词结友话苍天, 各显神通胜八仙。 美韵雅文讴不尽, 飘风送雨百花妍。 (二) 墨海香风美韵飘, 青山绿水孕诗谣。 和声流逸天云醉, 叶翠林深尽玉娆。 2022年6月19日...
站在泰国大城卧佛前照相,仿佛回到了仰光的喬達基臥佛。异国他乡之佛系,不同地方,经历相似。 上图卧佛和下图佛头是在泰国故都大城。 大城,泰国的故都,是1350年兴起的阿瑜陀耶王朝的都城,自1767年被缅军纵火彻底破坏后,只留下300多座断垣残壁的寺庙。寺庙里的大部分佛像没有头颅,有人偷偷地把这尊佛头藏在榕树里,榕树保护着佛头。久之成了世界奇观。这里的每一段断壁残垣都透着神秘。宁静与神秘、荒凉的美吸引着众多游客前往朝拜。 乔达基臥佛。据闻臥佛建于1907 年,经历各天灾后,才於 1960 年代正式成為仰光现有大型臥佛像,也是世界上十大卧佛之一。 世界上十大卧佛之一,乔达基卧佛约65米长,17米高,甚为巨型。佛像为白色实心。眼睛由玻璃鑲嵌而成,栩栩如生。其中臥佛右手轻倚頭部,彷彿正慈悲注視视身下的人们。更特別的是臥佛脚底有 108 個 佛足图案,表示佛家三界的「欲界」、「色界」與「無色界」,除能象征人类轮迴的次数外,亦表示天地万物皆於佛脚下。 佛教的信徒滿布天下,因此不少地方皆可見到臥佛。世界十大卧佛,七座在中国。我叩訪过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天然“卧佛”——广东平远南台山天然卧佛,横跨两省,身在广东,足入江西寻乌,佛首南台山;世界上山与佛浑然一体的福建三明淘金山定光卧佛,长38米、宽10米、高11米,为目前中国最大的石雕卧佛,卧佛后面的山群有一尊约4公里长的山体绿色大卧佛,山与佛浑然一体;曼谷历史最悠久和最大的寺庙,曼谷卧佛寺卧佛;还有北京香山卧佛寺。...
柴米油盐一担挑, 酸甜苦辣百滋撩。 忧伤病痛身堪惫, 曲折沉浮意未消。. 早出晨曦苔藓滑, 晚归月影暗灯摇。 缘何兀自经风雨, 只为妻儿度暖宵。 . 2018年父亲节于旧金山...
封金掛印志昂藏, 義薄雲天膽氣張。 赤兎追風隨蜀主, 青龍偃月斬顏良。 功垂百世聲威遠, 勇冠三軍姓字香, 崇祀千秋人感念, 精忠偉烈勵炎黃。 詠關羽(文/德光,书法/阮伟生,尤肖松) 赤面丹心輔漢臣, 匡扶社稷廟廊珍。 五千華夏煌煌史, 義勇精忠第一人。...
五月二十九日是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去世一周年的日子。含辛茹苦養育我們偉大的母親離開我們己經整整一年了。 去年的今天,媽媽走得那麼突然,那麼寧靜,那麼安祥。沒有給儿女們留下一句臨終叮嘱。那一刻,我們肝腸寸斷,悲痛欲絕。媽媽帶走了她對我們滿腹的牽腸掛肚,留下了我們對媽媽的無限悲痛和深切的懷念。多少次回憶,多少次在夢中驚醒,無情的現實,只能化為我們對媽媽的永久追憶。 人生最悲傷的莫過於親人的生離死別,從此我們再也聽不見媽媽的叨叨的關心和叮嚀的聲音。媽媽走了,我們的人生覺得孤獨、寂寞、心里好悲傷。但是媽媽的音容笑貌在我們心中留下了深刻、難以磨滅的清晰印象。 媽媽生前和我們及孫子、曾孫子歡聚一堂 在志良弟弟家的院子裏拍合家歡 和媽媽在一起的幸福時光 前排左起:謝志良、謝志超、媽媽、謝志文、謝志仁 后排左起:謝玉涓、謝玉清 2013年雙親節媽媽上台給志超和巧宏加油 回憶往昔和媽媽朝夕相處、促膝談心的日子,媽媽每天陪伴着我們走過的一段難以忘懷的酸甜苦辣歲月,媽媽給我們無法沫去的溫暖和愛,我們深感到是最幸福的一家。每當深夜人靜的時候,想起了您,您的音容笑貌就會出現。每當疲憊時,您的關愛叮囑就會在耳邊回蕩,無法忘懷。每次我們去看望您,當我們要回家時,媽媽總是走到門口用依依不捨的目光目送我們回家。每當想起了這些點點滴滴,就會不自禁的淚盈眼眶,至今無法釋懷。偉大的媽媽對我們濃濃的愛,將陪伴著我們一生一世。我們將永遠活在您的母愛之下。我哭不回曾經美好的一切,揮不散親情離去的痛楚,改變不了無法接受的殘酷現實。 在宴會的現場 2012年的跨年晚會 2014年的跨年晚會...
内比都委员会属下的8个县区今年规划种植雨季稻168,270英亩,这是由内比都农业局处获知的讯息。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 6月9日出版的《苗瓦底》日报报导,内比都委员会属下的8个县区今年规划种植雨季稻168,270英亩,这是由内比都农业局处获知的讯息。 内比都委员会属下的8个县区规划种植的雨季稻如下表所示: 2021—22年度雨季时,内比都联邦特别地区共种植了 171,376英亩雨季稻,最后收割时有171,340英亩,平均每英亩产量为84.81英亩,所以共收获14,531,085缅箩稻谷。今年这雨季稻种植时期,为提高单位产量,采用稻谷下种机种植模范田80英亩,用撒播方法种植模范田380英亩,用机器下种的模范田200英亩,生产稻谷种籽的稻田240英亩,这些模范田与种籽田都将一并进行栽种。 (按:正如一些人士所指出的那样,内比都地区今天是缅甸的行政中心,不是农业生产基地或中心。但由于组成今天内比都地区的一些县镇区,在之前都是从事农耕工作为主的地区, 所以今天的内比都地区还是拥有一定的农业基础。在现在雨季稻种植的季节,这内比都地区也必然会种植一定的稻谷,去年就收获到1,450多万缅箩的稻谷,对解决内比都地区民众的口粮问题想必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据教育局的消息,2022学年远程教育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已开始招收学生。 缅华网 小玉报导 据教育局的消息,2022学年远程教育大学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已开始招收学生。 教育部高等教育局所属的各大学和学院,2022学年远程教育课程一年级(2019年大学入学考试及格学生);二年级和三年级还未报名的学生;以及一年级(2020年大学入学考试及格学生)将于6月13日开始招生。 远程教育大学生必须在6月报名,将在7月至10月期间分为三批开学。 2022年5月12日起重新开放了高等教育部所属的全日制大学课程。 来源:缅甸平台...
据伊洛瓦底省灾害管理部的消息,为了伊洛瓦底省发生自然灾害时能够避难,已建造了100多个避难所。 缅华网 小玉报导 据伊洛瓦底省灾害管理部的消息,为了伊洛瓦底省发生自然灾害时能够避难,已建造了100多个避难所。目前已建成117个避难所,部分避难所还在建设中。 伊洛瓦底省灾害管理部主任吴斯威弗兰克表示:“在伊洛瓦底地区已经建造了 117 个避难所。在兴实达(Hinthada),通过招标方式中标的公司不久就会开始动工建设一个避难所。代达耶(Dedaye)那边也开始招标。加上还未完工的避难所有12个,伊洛瓦底省总共将有134个避难所。比先前更加方便了。自特强飓风纳尔吉斯以来,历届政府一直在努力。也有慈善家及其他国家捐赠的避难所。即使是上次飓风,也有超过 20,000 人被安置在避难所中。” 他还表示:“避难所大多建设在海岸。额不道(Ngapudaw);纳不打(Labutta);毛淡棉遵(Mawlamyaingkyun);壁磅(Pyapon)的避难所均用于风暴及地震导致海平面上升时使用。达榜(Thabaung);耶吉(Yegyi)则主要用于水灾。所有避难所都使用钢筋混泥土建筑。屋顶由混凝土制成,而不是波纹铁,因此不会发生屋顶掀翻等情况。” 据悉,伊洛瓦底省需修复和维修的避难所名单已上交至相关部门,维护需求不大,建筑状况良好。 来源:十一新闻周刊...
今年实皆省果林(Kawlin)专区内从6月初就开始种植起雨季作物了,这是由果林专区农业局局长U Win Thein处获知的讯息。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 6月8日出版的《苗瓦底》日报报导,今年实皆省果林(Kawlin)专区内从6月初就开始种植起雨季作物了,这是由果林专区农业局局长U Win Thein处获知的讯息。 2022—23年度雨季作物种植季节,果林专区规划种植雨季稻199,816疫苗,玉米46英亩,玉蜀黍1,751英亩,各种豆类448英亩,包括油料作物在内准备种植的雨季作物共有222,936英亩,这是由果林专区农业局处获知的讯息。 “今年果林专区规划种植的雨季作物有20多万英亩,从现在6月初开始就已展开了有关种植工作。专区内种植的各种农作物中,以雨季稻种植面积为最多。”果林专区农业局局长U Win Thein这样介绍道。 今年雨季果林专区内规划种植的雨季作物222,936英亩中,果林县区将种植109,591英亩,平梨埔(Pinlebu)县区将种植66,865英亩,温托(Wuntho)县区将种植46,480英亩,这是由专区农业局处获知的数据。 在2021—22年度雨季时,果林专区内的这3个县区种植的雨季作物达到223,000多英亩。 今年果林专区属下的各县农业局为本地区准备种植雨季作物的农民们做好了有关宣导工作,鼓励他们选择良种纯种来种植。农夫之间也互通信息,换取良种来栽种。农业局的职工员工们也动员大家不误农时进行耕种,挑选经济利润高的品种来栽种,尽全力协助农民们进行耕种工作。 按:果林专区是实皆省13个专区(原本只有11个专区,现在又增设了2个专区)之一,位于实皆省中部。其的农业耕种工作,虽不如瑞帽(Shwebo)、甘布鲁(Kanbalu)及蒙育瓦(Mopnywa)等地区那么发达,但也有一定规模。其实实皆省现在作为上缅甸的一农业大省,属下的各专区、县区,只要不是处于偏远地区,农业种植都有一定的规模。果林专区所属的果林、温托及平梨铺三县区,就是这样的县区。该地区的农业都有一定的水平,相信也会在这雨季作物种植期间取得一定的成果。...
居民總數超過32萬人的爾灣市,亞裔比率已增至45%,市政府4日與南海岸中華文化中心合辦《爾灣華裔紀實》新書發表會,作為慶祝亞太裔傳統月的正式活動,並表彰50年來華裔對促進爾灣及周邊社區蓬勃發展的貢獻。 由南海岸中華文化中心以中、英文發行的《爾灣華裔紀實1971-2021》,紀錄大爾灣地區華人移居美國成家立業及回饋社區的事蹟,全書分六個章節,共收錄30個社團及70多位慈善家、社區領袖及藝術文化人的故事。新書發表會在市政大廳舉行,吸引了300餘位中外人士到場祝賀。 爾灣市副市長郭正明在開場致詞時指出,50年前爾灣建市時,沒有人想到亞裔居民會成為爾灣市主流,今天五名市議員中有三位是亞裔,市經理祁志豪也是華裔,學區委員會中也有一位華裔教委余凱澤,南海岸中華文化中心為慶祝建市50週年而出版《爾灣華裔紀實》一書,更彰顯出華裔移民在美國社會所留下的軌跡。 南海岸中華文化協會理事長郭俊良說,這本書只是一個開始,他邀請作者們到南海岸中華文化中心,向學生們講述更多的故事,激勵下一代發揮創意,傳承華裔在美國的紀錄。 《爾灣華裔紀實》編輯委員會共同主席方光梅表示,自從新冠疫情引發仇亞情緒以來,許多華裔心理上免不了戰戰兢兢,出門時還得擔心因亞裔身分而遭受莫名其妙攻襲。此次在爾灣市政府舉辦新書發表會,鼓勵亞裔移民為自己發聲,預期這本書的影響力將會與日俱增。 曾任教爾灣加大的John Liu博士,應邀自北加州來參加新書發表會,他表示,《爾灣華裔紀實》不僅是華人的故事,也是美國歷史的一部分。這本書裡收集了許多個人與社團的故事,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反映出整個社區多元化的樣貌。他以前在爾灣加大教授亞美研究課程時,總會讓學生訪問家中的長輩,因為華裔要從家庭開始,記錄自己的故事,否則就如同放棄了敘事主導權,讓旁人給華裔下定義。《爾灣華裔紀實》是個創舉,他希望今後有更多類似的出版品,繼續講述美國華人的故事。 爾灣加大歷史系教授陳勇也致詞說,記憶維繫著身分認同,現在美國華裔約有540萬人,他們來自不同地區及文化,生活圈也早已跨出華埠,華裔歷史紀錄不僅是為下一代維持共同的記憶,也有助於在仇亞裔風潮下,展開跨族裔合作的契機。 自緬甸移民來美50年的慈善家郭宗信表示,美國是移民組成的國家,這本書中也有許多移民的故事,講述他們在新世界中如何求生存、接納新思想、並融合不同文化的經歷。他在1980年搬到爾灣,跟著三個子女學習美國文化,不但熟記加州21座修道院的名字,還學習擔任少年足球賽裁判,參與本地公立學校的PTA。 以《落葉歸根》聞名全球的醫師作家馬嚴君玲說,由於從小在家受到繼母的歧視,她來美國留學,才體驗到何謂公平待遇,雖然她是外國人,仍然在橙縣取得醫師資格。原以為專業成就已得到父母的認可,卻在繼母的喪禮上,面對令她震憾的事實,為了走出低潮而寫出《落葉歸根》,她用這本書帶來了的意外版稅收入,成立落葉歸根基金會,並於去年捐款3000萬給爾灣加大,因為她相信回饋社區之舉「永遠不嫌晚」! 橙郡尔湾市建市50周年,一起出版了一本书 “ 尔湾华裔纪实”,里面有一章专门介绍了郭先生。上个月在尔湾市政厅举办了新书发布会,华中校友郭忠信先生应邀做了主题演讲。下面是 1. 世界日报的新闻报道: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59/6292792?from=wj_catelistnews 2. 郭先生的个人演说英文文稿 https://www.sccca.org/about-us/event-recap/ 3. 郭先生的个人演说影片连结...
左起:杜美华,卢文洲老师,莊金莲,杨桂芸 卢文洲老师在校友联欢会中发言(9-9-2013) 由于疫情爆发、局世动荡,将近两年了,我们没法和卢文洲班导师会面。他老人家已经九十三岁高龄。同学们时常怀念着这位恩重如山,和蔼可亲的老师。今天由莊金莲、杜美华与笔者買了些适宜老年人的营养礼物,代表华中高中第十一届钢链班的同学们前往拜訪我们的班主任 – 卢文洲老师。当我们见到卢老师猶如昔往;神彩奕奕、身体健壯,心中感到非常高兴与快慰!卢老师慈祥的容颜上带着温和的微笑。他老人家很关心的问起我们班海内外同学们的近况。之后娓娓而谈,讲了好多关于敝班同学们难忘的一切。同时也述叙了母校华中的光荣事迹。他老人家智力超棒!六十年代的史迹,如今还记得清清楚楚。我们靜听着卢老师慢慢的述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是在昨天。之后,卢老师沉重的边说边问我们,关于被瘟神夺走的几位我们钢链班同学、华友及一些老师们的不幸事故。我们听得泪水盈盈,深感悲痛!沉默了片刻,卢老师说:“世事难料,今生与明天不知那个会先到。珍惜当下,你们各自保重……。 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卢老师。汽车慢慢的驶动了,我们转过头去,见到老师高而亭亭笔直的身躯仍然静静地站在大门口,真是情意浓浓,恩重如山!怎能遗忘啊! 此刻,窗外细雨绵绵 ,心中回忆连连,悠然提起笔桿 ,释放心怀: 部分钢链班同学与班导师卢文洲老师(9-9-2013) 珍惜当下 疫情风浪逐我回到伊江畔 有幸与老同学们聚集会见 不亦乐乎!...
《百年华中情》纪念特刊甫一面世,便迎来了各地师生、读者的热烈回响,倍加追捧。之所以大家津津乐道,是特刊的内容触动了大家的心弦。远逝的岁月,大金塔下伊江之滨,校园生活带给我们美好幸福的情景历历在目,师生情谊、青葱岁月,恍如昨日。故事是那么真切,那么动人。 是以,大家纷纷著文赋诗,抒发感言,情怀。最早是美国洛杉矶校友发起,接龙游戏,倾吐对母校的深情挚爱,有喜有忧,虽天涯咫尺,时过半百,情真意切,淋漓尽致。真没想到特刊如此炙手可热 ,如此走红,一时间洛阳纸贵。 她还冲破了国界,走出异国图书馆、博物馆和报社,也不乏有评论加以赞许。《百年华中情》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硕果。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还有能文善著的师长、学弟学妹的佳作未能收录在《特刊》,成了遗珠之憾。 再者,在《特刊》〈编后语〉提到“要把创建时期与战前悠悠走远的时光从新拉回眼前,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也许这句话触及到读者的心怀,华友青年社的曾勤博从哈佛大学图书馆找到《陈又新先生小传》(朱建著)的文章。陈又新先生(1913—1968)是华中建校第一届毕业生(1928年6月)。回国后成为著名的小提琴家、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教育奠基人。我们又收集到《复办第四届初中毕业纪念刊》、《复办高中第一届、初中第五届毕业纪念刊》的珍贵资料和照片,还有,《新中国成立前后缅甸华侨的政治立场考察》(姜帆著),这些史料凸显了缅甸华侨中学在人文教育的塑造和社会动态。 忆往事,怀远人,学风建设,校园生活等投射到特刊上,《百年华中情续编》应能再现当年风华,将是一本洋洋洒洒、林林总总的精美版特刊! 期待! 征文通知: 稿件请于2022年9月30日前电邮至 huayouyouthclub2021@gmail.com 。 联系人: 黄焰光 微信号:wykwyk07 杨胜富 微信号:anthonyhyang...
6月10日,中国驻缅甸使馆郑志宏公参赴缅甸科技部研究创新司(DRI),同缅方就缅甸在澜湄合作基金支持下开展的科技领域项目合作进行实地考察交流,听取缅方介绍项目进展,就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交换意见。…… 来源:中国驻缅甸大使馆 6月10日,中国驻缅甸使馆郑志宏公参赴缅甸科技部研究创新司(DRI),同缅方就缅甸在澜湄合作基金支持下开展的科技领域项目合作进行实地考察交流,听取缅方介绍项目进展,就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交换意见。使馆新公处主任冯丽萍、DRI司长漂漂温博士等人员参加。 郑志宏公参表示,2018年至今,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支持缅方开展92个项目,在湄公河国家中居首,项目领域从水稻育种到咖啡种植,从技术减贫到青年交流,从人才培养到遗产保护,契合缅甸需求,有效促进了缅甸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发挥了明显作用。DRI执行了竹产品、水果深加工、信息通信研究中心等多个项目,取得良好效果。中方愿同缅方共同努力,继续用好澜湄基金,促进两国科技等多领域交流合作,为中缅和澜湄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力量。希望缅方再接再厉,执行好澜湄项目。 漂漂温博士祝贺缅中建交72周年,感谢中方在抗疫和科技在内诸多领域向缅方提供有力支持和帮扶,表示缅中澜湄合作势头强劲,澜湄基金项目为缅甸经济社会民生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DRI从2018年至今承担了10个澜湄项目,其中3个已完成,4个正在实施,3个即将启动。缅方将一如既往执行好有关项目,在技术咨询、人力资源培训等方面加强同中方合作,推动项目取得更多成果,造福缅甸人民。 随后,缅方介绍了建立缅甸信息通信研究中心、竹创新产品培训、水果深加工、澜湄流域湿热环境光伏组件研究、建立澜湄技术转移加速中心等10个项目情况。缅方并展示了同中方双边科技合作项目进展,如雷达、卫星、微电子平台联合实验室等。使馆同缅方人员共同参观了澜湄基金支持建设的食品创新中心、竹创新产品示范点等项目。...
因世界性的新冠疫情缘故,缅甸无法出口活牲畜,致使从事养牛业的人士们遭到严重损失,内比都地区一位从事饲养业的企业家如是说道。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6月7日出版的《缅甸之光》报报导,因世界性的新冠疫情缘故,缅甸无法出口活牲畜,致使从事养牛业的人士们遭到严重损失,内比都地区一位从事饲养业的企业家如是说道。 “活牛无法出口国外大约有3年了,不能出口国外只有在国内屠宰后称重卖了。以前一头耕牛可卖到100万缅元以上,现在只有60万缅元的价钱了。”在内比都联邦地区扎耶底律(Zeyathiri)县区从事养牛业工作的U Soe Win对《缅甸之光》报记者这样介绍道。 U Soe Win本身从事这养牛业工作已有30多年的时间了,目前饲养有215头牛,主要是以饲养奶牛为主。 缅甸国内的活牛主要是出口中国市场,由掸邦北部木姐边贸口岸出口中国。之后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这活牛出口贸易工作停止了。 “现在我们国内采用耕牛从事农业种植工作的人逐渐减少了,有了拖拉机这些农业机械产品,人们不再使唤牛了,都用拖拉机来进行耕种工作了。农业机械化越发展,使用耕牛耕地的人也就越少。”U Soe Win这样继续介绍道。 内比都联邦地区就气候条件来说是适宜发展养牛业的,但牧场场地却越来越少,饲养羊、绵羊时也经常发生疫情导致这些家畜死亡。现在养牛行业方面,奶牛及肉牛饲养工作获得了一定的发展,U Soe Win这样说道。现在国家层次方面,由于养牛时,放牧的牧场方面要安排有困难,所以正在提倡改放牧方式为圈养方式,养牛专业户们这样说道。...
在5月份内缅甸向国外出口大米及碎米15多万吨,在整个财政年度内,期望能出口200万吨,这是由缅甸稻谷商会总部处获知的讯息。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6月7日出版的《苗瓦底》日报报导,在5月份内缅甸向国外出口大米及碎米15多万吨,在整个财政年度内,期望能出口200万吨,这是由缅甸稻谷商会总部处获知的讯息。 在这出口中,国内36家公司向包括马达加斯加国家在内的16个国家出口大米94,691吨,向包括阿尔及利亚在内的9个国家出口碎米58,815.5吨,故现在平均一个月可出口大米及碎米15万吨到20万元左右。 国内出产的大米及碎米,由仰光市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利用边贸路线及海洋路线出口。目前仰光市场上,出口国外的大米价钱买卖交易热络,价钱也走俏。 “目前出口国外的大米品种价钱上扬,这是需求量大造成价钱上扬的现象。”缅甸稻谷商会(瓦坦经纪所)的副秘书U Zaw Khine这么说道。 由于出口国外的大米品种购买力强劲,所以一个月内一包大米(国内价钱)上涨了约2,000缅元。目前复种大米1包价钱在31,000缅元至32,000缅元之间,90天大米价1包在35,000缅元左右。 又:另据6月8日《苗瓦底》报英文版报导,缅甸在4月份及5月份两个月内向国外出口了404,453公吨的大米及碎米,这是由缅甸大米协会(Myanmar Rice Federation, MRF)处获知的讯息。 在过去的2个月,共35家出口公司通过海路贸易出口了391,580公吨米,而通过边境贸易路线向邻国出口了12,873公吨。缅甸大米出口国家为中国、地区国家、非洲国家及欧盟国家等。 缅甸向约20个国家出口大米,主要买家是中国(35,121公吨),喀麦隆(34,000公吨),菲律宾(28,400公吨),波兰(24,155公吨)及马达加斯加(22,000公吨)。 碎米出口方面,缅甸向中国出口碎米47,100公吨,向比利时出口37,204公吨,向西班牙出口25,000公吨,向波兰出口19,100公吨,向荷兰出口14,790公吨,向其他4个国外市场出口700多吨。...
据妙乌遗产保护委员会称,妙乌市(Nyaung-U)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UNESCO),因此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ICOMOS) 将于 9 月前来妙乌考察。 缅华网 小玉报导 据妙乌遗产保护委员会称,妙乌市(Nyaung-U)申请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UNESCO),因此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ICOMOS) 将于 9 月前来妙乌考察。 据悉,为了妙乌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最终草案已于2021 年 12 月提交至法国巴黎的世界遗产组织。 国际古迹和地区委员会...
前生应该和你有过一段缘, 晨钟暮鼓依稀敲响了几百年。 今生注定和你会有一段缘, 高山平地叩访了你千百遍。 夕阳下你静静留下一个梦, 梦回仰光庆福宫(注:)。 伊江岸边, 你我相对而忘言。 你是不是我许下的那个愿, 飘飘渺渺总缠绕在我心间。 注: 庆福宫:庆福宫位于仰光18条和只荷坦之间。仰光华小小学就在附近。 *古刹庆福宫它建造于1861年,在1897年的时候又重新修建,改造成砖石结构,缅甸古刹庆福宫是以福建海澄霞阳社的庵庙为建造样本的,雕梁画栋,石刻陶塑,有着很浓厚的闽南特色,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庆福宫所使用的所有建材都是从福建用帆船运来的。壮观的庆福宫俨然是唐人街的一个坐标建筑,这里香火不断,佛音远扬。...
报恩寺 近日南加州缅华网发表了谭炳辉同学的新文"颂经祈祷交谊会"。笔者从头到尾一连读了好几遍,可谓脍炙人口,越看越有味,爱不释手。总结起来,具有不少看点,特此提笔与广大读者分享分享。一,从文体结构而言,作者一反常态,创造性地布局新式龙门阵,分上下两部分,上一部分先后写尘世间,人际间,弹指间。下一部分前后写谢师母,报恩寺,聚餐会。初视上下並无多少牵连,细看发现相互呼应,结构合理。二,全文大量釆用四字一词,有机参插多字句子前后,形成诗歌与散文融为一体,像一首诗歌,亦像一篇散文,十分奥妙。 前排左四谢陈德华 右四叶国治 右二邱伟文 三,选用许多古书经典词彙,彰显文章作者年轻时曾熟读古文,牢记在心,因此,写起文章,胸有成竹,随心所欲,运用自如,实属当今学习华文,书写文章的华人青年们的楷模,令人佩服。四,相较而言,文章的中心内容,主要描述于下面部分,体现于颂经祈祷与交谊相会,手法是从远到近,从外到内,从内到外,先写报恩寺美丽外景,再写佛堂内设。先写寺堂聆听法师颂经,再写帐蓬聚友欢餐。令人觉得有条不紊。 后排左二 谭炳辉 五,作者利用短短的一段话,精华的四字词句,成功地描述了文章的主人翁,德高望重的谢陈德华老人的平易近人,慈善心怀,爱国爱乡,热衷于行善的生平事迹,让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了莫大的教育。六,短文也穿插了许多精美的与会校友群照,增添了文章的丰富内容,使读者颇有图文并茂之感。 作者描写谢陈德华师母 众所周知,今年四月,华中和南中老校友叶国治同学命终就寝,享年八十九岁。我们失去了爱国先锋,缅华文化界著名的诗人作家。当祖国的三位太空人凯旋归来,再也看不到叶学长的歌颂诗文了。今年五月,南中老校友邱伟文同学与世长辞,享年八十六岁。我们失去了爱国旗手,缅华文化界有名的诗人作家,翻译高手。当祖国的第二批三位太空人成功升空,入住太空仓,再也看不到邱学长的歌颂诗文。仰光缅华网和南加州缅华网失去了两位优秀的诗人和作家。 与会校友报恩寺院留影 失去了两位德高望重的诗文先锋旗手叶国治和邱伟文,无限痛惜和怀念之余,我们也注意到,我们南加州缅华网其实仍然拥有许多优秀的诗文高手,如朱雪雪、朱徐佳、谭炳辉,黄兆豪,谢玉清等。他们年轻时多读古文,中文底子丰厚,脑海里装满了深奥的中文词彙,写诗作文时能够熟练运用。他们始终满腔热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不断地收集祖国和第二故乡缅甸的信息,经常挥笔,发表杰作。南加州缅华网也经常得到苏金安,汤琼秀等高水平作者的高质量作品。同时得到祖国内地和港澳台,第二故乡缅甸许多作者投稿支持。 美国南加州缅华网 叶国治学长和邱伟文学长走了,我们悲痛不已,最好的怀念莫过于继承,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他们不停地挥笔撰写歌颂祖国,赞美第二故乡缅甸的诗歌和散文。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空前普及,海内外缅甸华侨,要与时俱进,乘风破浪,用笔杆子歌颂中华民族悠久而光辉的传统文化,伟大复兴。 6-10-2022 ……………………………………………………...
壬寅年端午节假期最后一天(6月5日),适値世界环境日,在厦门疫情防控稳定的情况下,见缝插针,厦门缅联会青少年委员会成立以来精心策划组织前往翔安自费一日游。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要求,人数控制在50人内。参加活动的年长者有83岁老者(由两位妹妹陪同)与两位小胞波及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缅甸华裔留学生。 端午节期间阴雨绵绵,或许是胞波们的热情感动了老天爷,天公作美,旭日和风。胞波们怀着感恩的心,8:30准时从厦门团结大厦开车启程。缅联会青委会杨锦强会长作为“导游”当即走马上任。一路欢歌笑语,在缅联会陈汀阳会长的带领下齐声高歌《鹭岛胞波》会歌。洪铁树胞波唱最近缅联会正在教唱的缅甸歌曲。华裔留学生马顺宇也给大家带来歌声。胞波们踊跃献唱,带来阵阵掌声、欢笑,增进浓浓的胞波情谊。 城市绿肺——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是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项目,通过在下潭尾种植红树林的方式实现大型国际会议“零碳排放”,这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史上是首次,在厦门也是首次。它是向世界传递中国生态环保理念的窗口。今天的行程颇具意义,让胞波们一起来体验厦门的生态之美,让我们成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行动者。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将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第一个红树林主题公园、全省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 我们到达景色宜人的“城市绿肺”时,成片的红树林一览无余。正值退潮,大家漫步在栈道上,远远可见红树林间滩塗鱼虾欢快跳跃,小螃蟹肆意爬行,白鹭在树丛游走觅食,一阵海风吹来,伴着海水的腥咸,送来夏日里的阵阵凉意,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成为厦门市民休闲渡假的好去处,倍增满满幸福感! 聆听侨史——翔安区澳头侨村 临近午时,全体团员乘车抵达翔安区澳头侨村,品尝独具闽南渔村特色的海鲜盛宴后,参观古厝民居,聆听侨史。 古厝闽侨文史馆创始人、澳头村华侨联谊会会长蒋永泰先生,用自家百年古厝自己出资修缮改建而成。闽南古厝红砖石墙,走进庭院,植物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古厝的外观及其内里的家具、摆件都极具闽南历史年代感。馆内展示着蒋会长从海内外收集整理的展品,包括侨批、器具、照片和书籍等等。 座落于古厝小院里,蒋会长为胞波们介绍澳头村的古往今来,澳头村悠久绵长的华侨历史以及新时代下的侨乡文化发展。胞波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澳头侨胞在异国他乡艰辛打拼的历程,感受老一辈华侨华人历经战火洗礼、悲欢离合、爱恋祖国、对祖国不遗余力地资助并代代相传的深情,由衷敬佩海外华侨华人爱国爱乡情怀。 蒋会长告诉我们,大年初一,澳头还在怀远湖畔举办云上侨乡春节联欢晚会“鳌江梦想秀”新媒体直播,通过网络平台向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播出,到今年已举办五届。通过云上春晚,以视频方式,广大归侨侨眷与海外侨胞,在新春佳节互致问候、拜年祝福!蒋会长作为澳头春晚节目组总策划、总导演,热情地邀请我们缅联会明年能给澳头的春晚带来节目。 我们走出闽侨文史馆,穿过怀远湖上的双清桥,来到厦门北欧当代艺术中心。接着来到澳头村海边的超旷艺术馆,它取自澳头清代名臣苏廷玉于1843年所提“超旷”二字,寓意如大海般包罗万象,高远旷达。快乐的时光总是飞快,漫步在这个渔港小村,古厝、老树、村舍、青烟、小桥、碧波……相映成趣,给人温暖祥和的氛围。流连于古老闽南建筑、艺术火花碰撞、山海秀美画卷中,令人不舍离开。感受新时代的侨乡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满满的幸福感,相信我们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祖国会越来越强大。我们侨青人要倾听侨声音,讲好侨故事,传播侨文化,让情联四海、共筑家园的侨界力量薪火相传。 各位胞波归来后,分享出游照片的同时,纷纷抒发感想: 郭丽惠胞波表示:在厦门疫情稳定的情况下,这次参加缅联会青委会的活动,深深体会陈会长的热心、用心和细心,精心策划老少同乐一日游,自始至终,一个行程紧跟一个行程一项都没落下,开开心心旅游,平平安安归来。其次,感谢青委会的会长和骨干们,陈会长哨子一吹,各就各位,协调一致,是一个有战斗力的青年团队。在世界环境日组织胞波参观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澳头侨乡等活动,亲眼目睹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观侨乡,忆前辈,继承嘉庚精神代代相传! 洪明志胞波是本次行程中最年长者,表示:年纪大了,顾忌到健康怕劳累,很少出游,这次参加一日游,新农村太美,胞波们个个满面春风笑开颜,她心里很是高兴,也感觉自己年轻了。 许志玲胞波表示:有爱侨、奉献服务侨工作的人,我们的侨务工作就会越来越好。我们归侨侨眷就有一个值得依赖的娘家。 王锦秀胞波表示:第一次参加胞波户外活动,发现这是一支卧虎藏龙的团体,个个能唱会跳的团体,点赞!...
您走了! 哀伤、悲痛、惋惜 永不陨落的 缅华文坛巨星 生命在于 笔耕不辍 毕生的精力和辛勤的汗水 留下 洋洋洒洒、林林总总的篇章 丰厚的精神财富以及 不尽的思念 流星短暂 曾经灿烂辉煌 莱江夜歌化悲歌 惊天地、泣鬼神 离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远还生...
2022.6.5厦门缅联会青委会组织一行50人老少同乐一日游翔安,有感赋之。 胞波青少媪翁群。游绿肺①欢欣。翔安澳头侨村,忆古厝风云。 听史迹,故知新。聚情亲。与时俱进,砥砺前行,圆梦龙人。 注:①绿肺:翔安下潭尾湿地红树林公园,有城市绿肺之美誉。...
据 5月31日出版的《苗瓦底》日报报导,掸邦南部在今年牛油果种植季节中,将扩大种植2,000英亩牛油果,这是由缅甸牛油果生产销售者协会秘书长U Kyaw Soe Min的谈话中获知的讯息。 在牛油果种植季节时,像HASS这样的在国外市场获得一定名声的品种,将在首府东枝县区及附近的县区扩大种植。每年都是在初雨季节时开始种植这牛油果,今年在5月份就开始种植。牛油果树种了3年之后,就可以采收果实了。 “今年由于初雨来得早,所以在五月份就开始种植这牛油果了。牛油果树是在雨季期间才能开始种植的。有些年份西南季风进来得迟,到7月份雨水才充足,所以要到这时候才能开始种植这牛油果。”U Kyaw Soe Min这样介绍道。 掸邦南部,一直到去年,牛油果种植面积已达到10,000英亩了,现在再扩大种植2,000英亩,这牛油果种植面积就达到12,000英亩了。在国外市场上有良好发展势头的这牛油果,不仅在掸南地区扩大种植,在曼德勒省彬乌伦(Pyin-Oo-Lwin)县区内也广泛地在种植了。 牛油果属多年生果树,栽种时一棵与一棵要间隔30英尺(约为9公尺),种植3年后就会开始结果实了。 牛油果在掸邦南部的东枝、和棒(Hopong)、良瑞(Nyaungshwe)、昔胜(Hsihseng)、格劳(Kalaw)、彬德雅(Pindaya)、伊瓦岸(Ywangan)、雅绍(Lawksawk)、宾朗(Pinlaung)、佩孔(Pekhon)、垒林(Loilem)等县区,在掸邦北部的腊戌(Lashio)、贵概(Kutkai)、皎脉(Kyaukme)、昔卜(Hsipaw)、瑙秋(Nawnghkio)等县区,曼德勒省区的彬乌伦、摩谷(Mogok)等县区内广泛种植。现在在其他省邦地区也开始有人试着栽种这牛油果了。...
接!接!接好运!哈喽,我是小帅(化名)。我于5月24日,离开仰光,入境了中国香港,隔离7天。5月30日结束隔离,离开酒店…… 接!接!接好运! 哈喽,我是小帅(化名)。 我于5月24日,离开仰光,入境了中国香港,隔离7天。5月30日结束隔离,离开酒店,上午做的核酸,下午1点半到达深圳湾口岸,排队做各项检查,下午5.30进入深圳坐大巴去隔离。今天已经在深圳酒店隔离中。 在这里感谢SI速诚旅游公司帮助我回国,感谢。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下回国流程。 转机香港流程大概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1、预定隔离酒店:登陆香港政府一站通https://www.gov.hk/tc/nonresidents/,可以选择隔离酒店;以下链接是国泰航空整理的香港检疫酒店推荐,其中包含高中低不同档次的检疫酒店: 2、订直飞机票:仰光飞香港有直飞和中转其他国家的航班,可以看个人情况订购机票;7.15日 仰光直飞香港 缅甸国际航空 航班:8M7002 07:00—11:45 直飞航班无需泰国转机,无需办泰国落地签,不担心航班熔断,不必担心语言不通。 3、48小时核酸检测报告:做核酸的地方会告诉什么时间做,或者自己根据航班时间确定; 4、登机前申请健康码:申请香港入境健康申报 www.chp.gov.hk/hdf/(具体操作联系小编)...
今年雨季,曼德勒省内的25个县区将种植雨季花生、雨季芝麻及雨季向日葵等油料作物136万多英亩,这是由曼德勒省农业局处获知的讯息。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 5月29日出版的《苗瓦底》日报报导,今年雨季,曼德勒省内的25个县区将种植雨季花生、雨季芝麻及雨季向日葵等油料作物136万多英亩,这是由曼德勒省农业局处获知的讯息。 为了满足国内的食用油能自给自足,减少从国外进口棕榈油,同时增进本地农民们的收入,曼德勒省各县区才广泛规划扩大种植这油料作物。 “今年曼德勒省内的7个专区属下的25个县区,将种植雨季花生414,994英亩,雨季芝麻896,358英亩,雨季向日葵49,745英亩,共准备种植油料作物1,361,097英亩。”曼德勒省农业局负责人Daw Toe Toe Win如是说道。 准备种植雨季油料作物的一些农田在这个月(5月)中旬就已开始进行犁地工作了,但大部分农田要到6月初才会开始有关种植工作。曼德勒省除了种植这些雨季油料作物,在冬作物种植季节及夏作物种植季节期间,也会种植这些油料作物。 据悉,曼德勒省内栽种的这些油料作物,在收割后由当地的油厂碾制成各食用油后,除了在曼德勒本省销售之外,也向其他省、邦地区进行销售。 按:曼德勒省传统上并不是一个农业大省,但现在却要种植136万英亩雨季油料作物,这还只是雨季期间,在冬作物及夏作物种植期间,还是会再种植这些油料作物的。传统上,人们称马奎省为缅甸的“油缸”,现在曼德勒是否要迎头赶上,成为缅甸的“新油缸”?对此,人们是有所期望的,只是不知能实现否。...
据仰光电力公司(YESC)的消息,计划从 6 月中旬开始为仰光省镇区恢复24 小时供电。 仰光电力公司(YESC)一位负责人称:“在仰光从下午 5 时到隔天上午早上 8 时向社区供电,而工业区从上午 9 时到下午 5 时提供电力。此外,拥有大量劳动力并需不得不运营的工厂提供额外3小时。到 6 月中旬,将向社区提供全天 24 小时的电力。...
(一) 登山 山径通幽, 林境见佛, 经声阵阵, 烦恼去去, 智慧长长, 菩提增增。 。 山顶远望, 云雾轻飘, 离离地狱, 出出火坑, 願愿成佛, 众生普渡。 (二)登天梯(1)...
尘世间,有日出日落,月有阴晴圆缺,有高山大海,有春夏秋冬,有寒暑温凉,花开花落,相辅相成,互为矛盾。 人际间,有亲情、友情、爱情,人情,人情冷暖,迎来(新生命的诞生),送往(与往生者的告别),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七情六欲,有好坏善恶,有虚假真诚,有留芳百世(为国为民,如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林則徐、戚继光、郑成功……等)。有遗臭万年(卖国求荣,被钉在历史耻辱架上的民族罪人如:秦桧、吴三桂、汪精卫等),此乃人性百态。 弹指间,自世纪大疫(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到如今已三年有余,因疫情而导致全球將近六百万的鲜活生命,随着缕缕青烟而灰飞烟灭。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种源自非洲的猴痘病毒接踵而来。继续肆虐人类。战火烽烟四起,生灵涂炭,难民流离失所。人们尝尽了生离死别,哀伤悲痛、烦躁不安,此乃人生最大之怵惕径历。 天晴气爽的五月天,正是春夏两季交接时,乍暖还凉,繁花盛开,百花丛中,唯独康乃馨艳压群芳,最为娇媚。母亲节的到来,人们纷纷感恩追思,母亲恩情的偉大。五月二十九日以谢玉清、谢志超同学等谢府的孝子贤孙,在阿苏莎的报恩寺,举行一场为远赴西方极乐一周年的慈母,谢陈德华太夫人的颂径、祈祷法会。广邀居住在洛杉矶,原缅甸仰光南洋中学校友及家属和兄弟的华友会朋友前来参加法会。 谢陈德华老人,是我校资深老师谢奕輝老师的如夫人,杏坛执教数十戴,桃李满天下。也是一位贤妻良母,她培育的子女,个个都出人头地,学术有成,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大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心有莲花,慈悲为怀。多行善事,必有后福。积善厚德,福泽子孙。老人家性情温和,活泼开朗。对待后辈学子和蔼可亲,每逢节庆,校友聚会,必有她老人家的身影,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人缘非常和善,各校友都亲昵称老人家为谢妈妈。有人溺己溺的精神。每逢天灾,老人家必定会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参与赈灾救灾的活动。老人家的和善身影,一颦一笑,我们后辈学子,確实难忘。 座落在阿苏莎山脚下的报恩寺,規模恢弘壯观。环境幽雅恬静,花草繁茂,微风徐徐,鸟语花香,好一处佛门清静之地。佔地广阔,所供奉佛像,特从缅甸拜请而来。整座庙宇建筑耗资巨大,由洛杉矶缅甸华侨、华人和缅甸胞波以及各慈善机构、虔诚的佛教信众,共襄盛举集资建成,以供信众禅修、洗滌心灵的聖地。 五月二十九日,天气晴朗,微风徐徐。由于是星期日早晨,道路通畅无阻,我们怀着敬重之心应邀赴会。虽然当下,一疫(新冠)未平,一疫(猴痘)又起,寺庙内的停車位和路边停车位都已爆满,一位难求,可見校友们对谢奕辉老师和谢陈德华老师,两位老师的敬重和爱戴。 上午十时良辰吉时已到,宾客们井然有序,魚贯而入。来自千佛之国的大多数人都信奉(佛教小乘教),进得大堂,大堂之大,可容纳一百多号人众,基本已坐满。大家双手虔诚合什,双腿盘膝,席地而坐。恭请大法師上座颂经祈祷,瞬间大堂鸦雀无声。大家时而恭听大師颂经说法,时而跟着大师喃喃颂经祈祷。一时梵音绕樑,祥和之音宁神安心,滌瑕蕩垢,去除杂念,洁洁心灵。 ...
初识丘偉文,知道他是文人,会写文章,但对他的了解並不多。 2014年 “南加州缅华网”成立了,随即组织了一个编辑小组,由王旭山把电脑的部份设置好,我担任总编辑,丘偉文負責提供各地新闻,以及稿件的審查。 美国南加州缅华网 在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慢慢的了解到,丘偉文对世界局势的看法眼光独到而且敏锐,在缅甸新闻方面也常常抓到重点……特别是他秉承了他父亲,缅华文化界杰出人士巴宁先生 (1903~1951)的好文才,写得一手好文章…… 丘偉文(1936~2022)原籍海澄县新垵乡(今属廈門市),是缅甸知名華文作家,和他的父親巴宁前輩一樣,終其一生对缅华社会的文化有着重大的貢獻。 巴宁先生和丘伟文夫妇 “南加州缅华网” 成立后,作为编輯成员的他開始源源不断的供稿,他的缅甸小说译文一本又一本,一集又一集:《德斑貌瓦小说散文新集》,《卿卿啊我曾等待》《碧蓝色甘馬育》《瑪瑪支大姐》《夢册里的只言片语》《翁山將軍》……等等,不胜枚举。 丘伟文部分翻译和著作 他写的系列散文:《似蜜随笔》《回乡日记》《小小说》《生活随笔》《莱江夜歌》《缅华各团体活动記实》《笔友文章读后感》《诗词歌赋》……等等,林林总总多不胜数。 丘伟文的部分翻译和著作...
南下愛國精英群, 乃是愛國播種機。 引領緬華愛國行, 巧避歪理來襲擊。 * * * 伊江源北南流水, 华緬共飲誼相隨。 難忘精英向導史, 緬華愛國心永垂! 注: 杨嘵东著 徐盛兴主编《伊江歲月》2021年12月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 2022.05.03...
电力暨能源部联邦部长U Thaung Han与曼德勒省政府资源部长U Myo Aung,于5月28日上午抵达耶育瓦(Yeywa)水力发电厂,视察了该发电厂及曼德勒省电力公司的运作情况。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 5月29日出版的缅文《镜报》报导,电力暨能源部联邦部长U Thaung Han与曼德勒省政府资源部长U Myo Aung,于5月28日上午抵达耶育瓦(Yeywa)水力发电厂,视察了该发电厂及曼德勒省电力公司的运作情况。 联邦部长一行先行到达耶育瓦水电厂,在工厂的会议厅里听取了各单位的工作报告。之后联邦部长致辞,指出耶育瓦水电厂是本国最大的生产电能的水电厂,也是最值得倚仗的一个大水坝。为了能充分地供应电能给广大民众们,要充分地合理地应用所蓄存的水资源,要全力开动有关机器,不间断地输出电能。为了工厂能长久运转,发电厂可以不间断运转发电,要对有关机器设备进行正常的维修工作。接着部长视察了电力控制室及涡轮机(Turbine)机房内发电机的运转情况。同时也巡视了水坝内的进水情况、储备的水源情况、提水建筑物及分水渠等的工作情况。 接着联邦部长一行人与曼德勒专区级的电力工程师、电力公司经理等讨论了在曼德勒省内增加电能供应、保证电力供应系统能稳定地供应电能、减少电能损失等课题。联邦部长指出了为能全面地收取民众们已用过的电能的费用,专区/县区级的财政单位负责人有必要下到基层去督促了解情况,查阅电表、分发电费通知单的工作也要确保有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期望大家能团结一致完成本部门的工作。最后联邦部长给职工员工们颁发了有关补助金。 按:最近一个时期缅甸电力供应不足,民间对此多有评论。现在部长视察最大的水力发电厂,了解电力生产及运作情况,是有必要的。期望缅甸有关电力部门的职工员工们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完成有关电力生产的任务。 (又:有关缅甸的这最大水电厂的一些情况,可参阅《缅华网》2019年1月2日“观点时评”栏目中的“缅甸境内最大水电站究竟是哪一座水电站”这一报导及2019年1月3日“观点时评”栏目中的“缅甸最大水电站的一些数据资料”这一报导。)...
5月30日出版的《缅甸之光》报刊登了一篇社论:“让高质量的缅甸咖啡进入世界市场”,介绍了有关咖啡行业的发展情况。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5月30日出版的《缅甸之光》报刊登了一篇社论:“让高质量的缅甸咖啡进入世界市场”,介绍了有关咖啡行业的发展情况。 由缅甸咖啡协会负责举办的第七届咖啡品质评比大会,授奖典礼于5月28日上午在曼德勒省彬乌伦(Pyin-Oo-Lwin)市举行。这一次竞赛有26位企业家推出49种咖啡来进行评比。由国外的两名获得执照(licence)的专家学者,国内的三名获得执照的专家学者,共同对这些咖啡的品质进行品尝评比。最后最高的咖啡奖由宾朗(Pinlaung)、伊瓦岸(Ywangan)、和榜(Hopong)、彬乌伦及瑙秋(Nawnghkio)等县区的咖啡企业家获得。这次评比获奖的咖啡品种,是由国内外的咖啡专家亲自品尝后挑选出来的,他们推选出来的咖啡, 其品质在世界上肯定也是属于第一流品质的咖啡,这是不用质疑的了。 在全球贸易界上,石油是买卖交易量最多的一货品,而买卖交易位居第二的就是咖啡了。全球范围内约有70个国家生产并出口咖啡,包括亚洲的印尼、越南、菲律宾、泰国及印度等国家。在世界上咖啡品种虽然很多,但主要种植的只有Arabica及Robusta这两个品种。这两种品种中,Arabica品种又以其的香味及柔软的品质享誉全球。在缅甸也好,在全球范围内也好,咖啡种植面积的70%就是种植这Arabica品种的了。 依据各地区的水土、气候及地理条件的不同,种植的咖啡,味道品质等也是千差万别的。在这种情况下,缅甸咖啡在世界咖啡市场上已获得了好名声。国家方面也把这咖啡当作重要的增值产品,鼓励扩大种植。为了使高质量的缅甸咖啡能在世界市场上获得更广泛的认同,缅甸咖啡生产者与有关组织也在努力之中。缅甸咖啡的特殊点就是保留有与众不同的原汁原味,这一点要让广大消费者及世界市场所知晓,要有一整套 的市场发展战略规划,这可能要面对比自己更强大,比自己更有力量的竞争对手,只有团结一致,同心协力合作才能取得成功的果实。 据悉,世界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直接饮用由咖啡豆碾制而成的纯咖啡饮料,而这消费者人口数量还会继续增加。所以高质量的咖啡在世界市场上不愁找不到其地位的。历史上咖啡文化起源于15世纪的东非及阿拉伯半岛地区,17世纪时扩展到欧洲地区,20世纪时发展到美国、美洲地区。现在进入21世纪了,这咖啡文化仍旧是方兴未艾,现在已发展到亚洲地区来了。期望,在世界咖啡市场上,缅甸咖啡也能堂堂皇皇地占有一席之地! 以上是缅甸官方报纸《缅甸之光》报5月30日所发布的社论内容,同日该报也在其的第4版上介绍了第七届咖啡品尝评比大会活动情况。缅甸国内咖啡目前主要种植的地区就是掸邦地区及彬乌伦地区,其他有条件种植的地区也正在起步之中。在未来的年月中,咖啡行业将是缅甸最有发展前途的一个行业,不少人这样看好缅甸咖啡的前景,也希望缅甸咖啡能给缅甸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勃固省皎彬高(Gyobingauk)县区农民们已经开始种植2022年度的雨季稻了,农民们期望在稻谷收割时能获得更好的价钱。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5月28日出版的《苗瓦底》日报报导,勃固省皎彬高(Gyobingauk)县区农民们已经开始种植2022年度的雨季稻了,农民们期望在稻谷收割时能获得更好的价钱。 2022年度皎彬高县区规划种植85,378英亩雨季稻,直到今天已种植的各稻谷品种有:Sinthuka品种稻谷1,287英亩,Yathanatoe品种稻谷5,544英亩,当地品种Kayinma Hteit Saung 9,555英亩,共有16,386英亩的稻田已采用撒播的方法栽种完毕。剩下的准备采用育秧法及用机器下种法的农民们也正在准备之中。目前要栽种雨季稻时间似乎还早一些,所以只有一些农夫先行进行种植工作,县农业局局长U Maung Maung Htay如是说道。 皎彬高县区一乡村农夫U Sein Win说他已种植了12英亩的中稻稻谷,期望每英亩的单位 产量能有所提高。他认为只有稻谷价钱每百缅箩达到60万缅元后才能够获得薄利,所以大家都希望到稻谷收割时能获得好价钱。 按:勃固省也可以说是下缅甸的农业大省,其稻谷生产量仅次于伊洛瓦底省,也算是缅甸的“米仓”之一。现在该省内的皎彬高县区内有的农民已开始种植雨季稻了,这可能是在5月初期间获得雨水而开始种植的。但还未全面正式种植就期望稻谷能获得高价,有人可能会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也是缅甸农民们的悲哀之处,他们已承受过太多的痛苦与负担,“种田负债”的悲剧在过去常见不鲜。现在官方虽规定了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但种田的各种费用也水涨船高,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有时就是赶不上物价的变化。农夫们期望稻谷最低收购价能够到达每百缅箩60万缅元的价钱,现在在一些地方已经实现了,但到今年雨季稻收割时期是否还会有变化谁都无法预料。...
泰国达府宣传部发布声明表示,政府正计划允许持有落地签证的缅甸公民从妙瓦底-湄索2号友谊大桥入境。 缅华网 星辰报导 泰国达府宣传部发布声明表示,政府正计划允许持有落地签证的缅甸公民从妙瓦底-湄索2号友谊大桥入境。 声明中表示,于5月30日在泰国达府发展与边境贸易经济发展协调会议上讨论了关于允许持有落地签证的缅甸公民,通过航班从湄索机场入境至泰国,以及陆路的人们通过湄索-妙瓦底2号友谊大桥入境事宜。 此次会议中,还讨论了为两国贸易提供便利,允许缅甸货车将货物运入湄索县,并重新安排湄索-妙瓦底友谊大桥开通的时间。 来源:缅甸平台...
宁化泉上华侨农场第七生产队(布尾)农业工人住宅 阔别近五十载的那个春节,我和几位港澳定居的胞波相约回宁化泉上华侨农场省亲,租了一辆车从第一生产队、第二、第三、第五生产队一路走来,看到农场的变化非常惊喜,昔日尘土飞扬的马路变成了混凝土马路;一座座崭新的三层楼别墅代替了土瓦平房,房内有沙发、冰箱、洗衣机、电视、电饭煲等现代家电,家俱不比城里人差;电杆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电线,这些变化令我们一行人赞叹不止,令我们羡慕不己!据说三层楼的洋房只需三十万元,在城里特别是在港澳买不到如此质好价廉的别墅。大城市的别墅价格比这里相差上百倍呀! 可是,当车驶进第七生产队布尾,看着冷冷清清的场面,之前一路欢歌笑语不知飞到哪里了,笼罩在我们心头的阴影重重。难道我们这一代人挥舞银锄开劈的农场果园就成了历史?昔日的繁华的景象如梦幻一般,烟消云散。想找人问问,街上无行人。站在空空荡荡街上,思绪万千,往事历历在目: 1968年冬天,宁化华侨农场第七生产队布尾迎来了一批缅甸归侨。远离泉上农场总部的第七生产队布尾座落在群山怀抱的泉上镇豪亨村布尾。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曾经是人口繁盛,百业兴旺,老幼皆乐。虽然物质生活还是很艰苦,但因刚刚组建,宣传得当,人们都满怀希望,展望未来。人是活在希望中,希望使人精神焕发,干起活来,劲头十足,挥舞银锄修大地,战天斗地换乾坤。很快山上种上了果树,有梨树、柑橘树。归属生产建设兵团七连后,种上了玉米,当丰收的时候仓库都装不了。真是喜看玉米金灿灿,遍地侨农下夕烟,归侨职工乐开花。 因为心中充满希望,也能激发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归侨嘛总惦记着第二故乡的椰奶面,没有椰子也能创造出新花样,将炼乳代替椰汁,张冠李戴,反正都是“奶”,做起另一番风味特色的“缅甸椰奶面”,味道如何只有那些当年的快乐单身汉才知道。……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