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日志

  • 华文文苑
    思佳客……《金鱗升輝歡樂春節》澳門花車匯演觀感(文/德光)

    . . . 正月初三旖旎春,花車滙演醉遊人。小城特色繽紛彩,異國風情歌吹殷。 文塑旅,旅彰文。金蛇獻瑞福來臻。煙花璀璨濠江夜,掌上明珠美絕倫。 书法 一〉陳啟江二〉茂松三〉周永騰四〉劉北照五〉羅耀祖六〉李錦帆七〉黃玉靈八〉阮偉生九〉尤肖松十〉莫敬釗十一〉林德盛 . . . . . . . . . ....

  • 华文文苑
    乙巳蛇年春节芒宽行两首(林郁文/云南)

    其一七律  忆当年下乡芒宽朝闻上示达南天,急赴滇西路八千。峻岭崇山惊绝壑,躬耕陇畝铸华年。椰风蕉雨林深处,竹影波光漱玉泉。我慕陶公归赋意,荷锄带月垦关边。 . 其二浣溪沙 芒宽行 黛岭清溪入画看,恍如一梦到芒宽。但闻街店卖声喧。 榕树逸姿迎贵客,银滩妙曲漾春澜。弦歌新唱百花园。 2025-2-4作于云南...

  • 华文文苑
    八声甘州·澳头春晚咏(晨阳)

    业翔民安乙巳蛇年,侨乡澳头村。 盛举春晚闹,纷呈精彩,享视听魂。 锣鼓歌声蹈舞,赛马二胡奔。 骠国舞姿跳,轸念犹存。 鹭岛胞波参与,廿四翁青媪,逾古稀人。 矫健身躯在,灵动有精神。 忆往昔,时光倒转,岂奈何、岁月不饶人。 争朝夕、余生短暂,报效诸恩。...

  • 华文文苑
    澳头视听盛宴  欢度乙巳新春——厦门缅联会澳头侨乡春晚参演记(文)曾素琼/晨阳  (图)蒋永泰

    由厦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翔安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澳头华侨联谊会承办的“侨连五洲·2025第四届厦门澳头侨乡春晚”在乙巳蛇年正月初一晚八点开播了,它以侨乡文化为纽带,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为观众呈现一场以“侨”为特色的文艺视听盛宴。 在欢度灵蛇迎春的新年里,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文艺队,献上独具缅甸特色的歌舞,与全球侨胞及港澳台同胞欢度新年,共贺新春。当欢快的缅甸歌曲传来,缅甸象脚鼓及乐器的响声,伴随五彩缤纷闪烁的背景屏及灯光,胞波们踏着婀娜的舞步缓缓而来……银钵里的圣水泼淋着,每一个转身、每一个翻腕、每一次回眸……淋漓尽致展现了缅甸舞蹈的独特魅力。 缅联会文艺队春晚参演人员,有年长78岁的老归侨,除了归侨、侨眷,还有侨二代、侨三代,他们共同演绎别具一格的缅甸特色歌舞。老归侨们的舞姿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他们的每个动作都渗透出对缅甸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缅甸歌舞的钟情。他们的参与不仅是对年轻一代的传承与鼓励,也是对缅甸历史文化的一种坚守。让观众感受不一样缅甸文化内涵的魅力,更是一种爱国爱乡精神的传承。 此次我们参加澳头侨乡春晚表演,离不开永远会长陈汀阳和副会长杨锦强的不懈努力,胞波们都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通过演出把我们的快乐和祝福传递给全世界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参演人员来自厦门六个区共24人,其中男归侨6人,女归侨7人,侨眷、侨二代、三代9人,为历史之最。每次排练时大家都会面临工作、事务缠身,难于全员到齐。还要面临参演人员因各种原因的缺位替补练习和磨合。经过监事长陈婉映的总编导,所有参演人员全力以赴,克服困难、积极协调配合,团结合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彰显了缅联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1月11日录制节目,演员们早早到“归侨之家”进行演出前最后的排练;下午到达翔安澳头超旷美术馆小剧场参加彩排、化妆;晚上进行节目的正式录制。录制夜间温度只有6-7℃,整整一天没有一人退缩,依然保持着最佳的状态,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团队合作精神,为侨乡春晚节目的成功录制,为观众呈现最完美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网络直播中的高度评价。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厦门缅联会文艺队坚持每周四、日上午唱缅甸歌曲、排练缅甸舞蹈,为每年举办的泼水节嘉年华活动准备节目,力争把泼水节嘉年华活动办成品牌特色活动,让缅联会胞波们感受缅甸文化的魅力。这不仅仅是对老归侨长辈们的崇敬,抚慰他们对第二故乡的眷念之情,也是对中缅友好关系的接力传承。缅联会积极参加厦门市、区侨联举办的侨界文艺活动,展示原汁原味缅甸歌舞的风采,让侨界同胞目睹缅甸归侨侨眷共筑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和传承归侨爱国爱乡的精神,成为中缅文化交流的使者。 澳头侨乡春晚不仅是文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侨乡文化的魅力,见证了华侨华人的坚韧与拼搏,我们共同期待着侨乡的明天更加美好!...

  • 树叶吹奏与诗经花叶汉服的艳歌(作者:卓叶 节目策划:毛玲 韩婧 陈小妹)

    图为 节目一景 “树叶吹奏诗经花艺汉服走秀”节目中的老师和同学们 2020年12月29日晚,含有传统文化创意的“树叶吹奏诗经花艺汉服走秀”节目在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迎新舞台上展现,引起师生们和各界人士的兴趣和关注。      树叶吹奏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时代,祖先们用其模仿动物的鸣叫声狩猎。唐朝皇室      宫廷乐队正式采用“叶二歌二”。诗人白居易写道: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剥条盘作银环状,卷叶吹为玉笛声。    树叶吹奏声音嘹亮,音域宽广,独具风格,深受国内外民众喜爱,广为流传,已被列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卓忠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树叶吹奏的代表性传承人。除了积 极挖掘传承发展这门传统技艺外,如何按照习近平主席指导“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 绿色、开发、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 心比天高(王子瑜)

    小飞不仅天资聪慧,而且自幼就表现出胸有大志,无论是熟识他的邻里长辈还是那些曾教过他的小学老师,全都一致认为:“孺子可教,将来必非池中之物,定能有一番大作为。”因为小飞的志向高大得连师长们都自形惭愧,所以大家都或多或少对他有点暗自钦佩。 小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么就不做,一做就要做到世界级的顶尖水平。”他的豪言壮语,常令听者由衷折服,并自愧不如。 虽然出生在农村,但读过书的小飞拥有很敏锐的现代化意识,他常向村里人说教:“务农和从事体力劳动,绝难成为大器,也永远不会有什么光明前途。在他认为,种田干农活这种事只不过是那些走投无路又没有脑子的人干的活路。” 十五岁初中没毕业,小飞就主动退了学,他的理由是:“读太多的书等于浪费时间;多读书、那只是对某些没有主见、脑袋瓜不够灵活的人需要干的事,自己头脑灵活,又有雄心壮志,要趁年轻快点去将理想付诸实现,不能在学校浪费时间。”所以小飞初中三年没读完就只身离开家乡闯天下去了。 十年仿佛弹指一挥间一晃就过去了,话说,小飞离家已经十多个寒暑,这期间家里毫无他的音讯,小飞简直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似的,没有人遇见过他,听到过关于他的消息。直到有一天,小飞和老同学阿华在城里偶然相遇。他乡遇故交,当然要聊聊彼此这些年来的境遇。阿华看得出此时的小飞从外表看起来,显然并不得志。然而,交谈中,阿华听小飞神吹海聊,就像小麻雀看大鹏飞舞于九天之上,煞是潇洒、甚是壮观!从谈话中可听得出小飞的壮志依然不减当年,而且讲出来的理想比当年更雄伟,大有君临天下之气概。一般工作在他眼里,都是小菜一碟,不值得耗精费神去做。可是只有初中文化的小飞,许多大企业是不会轻易破格录用的。虽然白手起家的传奇故事在报上屡见不鲜,可是对于眼睛里从不关注小事的“飞哥”来说,一步一步从小做起是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因为他始终秉承“要么不做,一做就要做大;要么不飞,一飞就要冲天”的精神。 阿华心想:“这一生下来就有智慧的,五千多年来就只听说过老子一人,而这一出世就能跑会飞的,也仅仅听说哪吒三太子一人而已。况且那都是些神话传说,八九成不可信。小飞的志气高,固然难得,但这似乎有点脱离实际”。阿华因为只是路经该地,第二天就离开了。阿华将在某地遇见小飞的消息捎回家乡,小飞的家人开始托人寻找小飞。 光阴似箭,一转眼三年很快又过去了,高中毕业的侄子仇大富奉爷爷之命前来寻访这位二十多年不曾归家的二叔。大富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飞叔叔。此时年近而立之年的小飞仍旧只身一人,尚未成家也未立业。言谈之中,小飞仍不时以姜太公、齐白石、林肯等大器晚成的先贤自比。初次见面仇大富就对这位胸怀大志,志向不凡,语出惊人的飞叔非常敬佩,他也很赞同飞叔“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论调。 在一次闲聊中,小飞问侄子有什么理想,大富仰首望着天花板充满向往地说:“等工作几年存了点钱之后,我打算回到家乡开个大超市。” “老家市场太小了,要开就在城里开,城里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进货也方便,资金运转快……”小飞分析得头头是道,向侄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大富听完也频频点头觉得飞叔说得极为有理。 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仇大富发现这位飞叔叔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用来寻找机会,并不曾见他在做任何积极的准备。 一天,仇大富忍不住好奇地问:“二叔,我这几天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如果天不下雨,就算我们的谷种再好,耕地再肥沃,那也是没辙的。就像你,这么聪明、这么有志气,却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虽然我不知道在其他领域想要获得成功需要什么条件,但我认为就算是最好的田地,也需要有人去耕耘和播种才会长出庄稼的吧?二叔你虽然天资高,志气大,但是你好像什么也不没有在做准备呀?假如真的机会来了的话,光凭天赋而无任何技术积累和知识储备,能取得成功吗?”小飞听完侄子的话一时哑口无言,陷入了沉思之中,呆呆地仿佛刚从梦中被人唤醒。 志大于才的小飞就像一个去领取救济食品的穷孩子,以为只要手中拿着的碗越大,领到的食物就会越多。他似乎不清楚,这分配食物的人乃是按合理的份额来进行分配的。虽然“心有多大,天就有多高”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也很有诗意。但是,所有在空中翱翔的鸟儿,都是从地面起飞的。正如所有鲜美的果实,都是从肮脏的黑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然而,志向远大的小飞却一直不屑于在起飞之前,把双脚踏踏实实地站在现实主义的大地之上,他整颗心全都飘浮在理想主义的云端里。小飞就像一只厌恶黑土地的大鸟,为了不让双脚沾染黑土而废弃双足不用。他以为有了天空就可以不要土地,有了翅膀就可以不要双腿,这个拒绝脚踏大地的小飞,注定永远无法腾空起飞。 。...

  • 鲍姑娘(许均铨)

    房子不算大,也不算豪华,不算整洁,但也不会很乱,又要上班,又要理家务,虽然只是一个人住,还是挺忙的。鲍姑娘(港澳地区称女管工为姑娘)感到有点不适,这已是多年的老毛病了。五十余岁的她,临睡前将电话移到床旁边,并把手机打开,家中只有一个人,万一感到身体支持不住,打“999”求救也方便一些,她估计打电话这点力气还会有。     自从女儿出嫁后,这个家就变得冷清,白天去上班,打发时间还容易,晚上回家一个人,常感到孤独。多年来的冥思苦想,朋友的开导,她从苦恼中得到解脱。     鲍姑娘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长得不差,有一对儿女。二十世纪末,真是世风日下,丈夫又有另一个家,她盛怒之下,与丈夫分手,这个家出现危机。又要上班兼照顾一对儿女,对鲍姑娘是沉重的压力,而精神上的打击常使她失眠。对她的打击是一波接一波,上小学的儿子在路边玩,被倒退的车子碾成重伤,不治夭折。鲍姑娘把这一切全列入丈夫的罪过。     这个家只有女儿和她相依为命,她不能失去女儿。当她发现上中学的女儿早恋时,便不顾一切把女儿送到大洋彼岸姐姐家中,去那边读书,从此鲍姑娘就一个人生活。    工作使她有收入,尤其是工厂升她任“姑娘”一职,长时间的加班,使她暂时忘记自己的烦恼,工厂的人称她为鲍姑娘。她开始吃斋拜佛,晚上则以看书消磨时间。「大丈夫难免妻不贤子不孝」,她从书中看到古今中外不少圣人的亲人、后代,人格之差,使她吃惊。圣人尚且如此,何况自己只是一个小女子。    铃声把鲍姑娘从梦中带回到现实世界,她昨晚没有长眠。只有身体好才是真正的财富,她明白人生中最有价值的真理。    每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向前看! 。...

  • 元旦绽放的朱顶紅(朱徐佳)

    朱顶紅每枝开四朵花      宅家期间,孩子们千叮万嘱没事别出门,需要什么告诉她们就会買了寄来。因此,虽是闭门家中坐,但物资送上门,吃用都没问题。      她们有时也会寄来一些让人想不到的东西令人惊喜,比如在十一月就收到了小女儿寄来的包裹,打开一看,是三个不同颜色圆不溜秋的东西,也不知是啥玩意。 邮寄包装好的朱顶红球根      看看说明书才知道是三个花球根。是一种如百合花一样的花卉,每一技开四朵花。但特别的是这些花是不用浇水的,估计包装时已経在容器中放入了特别的營养物。也就是说,养花者什么也不用管,只待花儿自长自开,等着欣赏便行。咦!这不就是懒人的最佳礼物么?      上网查了查,才知这花叫朱顶红,又名朱顶蘭,学名Amaryllis。      于是把三个球放在客厅当眼处,每天看一眼,一天一个样,变化虽不大,但它们却在没有水的环境中努力的生长。 枝杆笔直向上飙长      眼见花苗漸漸冒出来,有如尖尖的劍鋒,又像一支支大毛筆,争先恐后向上直飙,每天早晨打太极运动时面对着它们,看着它们越长越高,真是不亦乐乎。原来赏花並不是一定要在盛开时,等待花开也是一种期盼和乐趣。 花蕾含苞半放   ...

  • 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华中(叶国治)

         1948年华中复办。当时有一首代校歌:重建旧华中,揚我新校风,整肃而能动,致实更持公。作曲是音乐老師傅明基。作词我猜想是楊章熹老師(因为楊在缅时间长,比其余老師更了解华中,而且他有文艺素养。)     1948年华中被国民党势力脅迫下,欲开除的進步老師有:李行健、楊章熹、陈白澄、徐曰琮、陈振华……他们都转入新創办的南洋中学。他们都是倾向解放区的民主進步势力。华中复学后由政治倾向不很明显的李国华主持。不过,后來华中又聘请了一些進步人士。如姚黎明老師,他是广东南方日报的编輯,1949年仰光暑期,他是给学生们介绍讲释<蝦球传>报告。当时重建的华中,教职员工总共不到60人。当时还有从国內被白色恐怖迫走海外的音乐老師徐守廉,他在昆明搞民主运动,在闻一多被暗杀前逃亡缅甸的。     华中,在传播中华文化,促進中缅文化交流方面,起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历史上,中国国民党对华中有过鼓励和支持,但是,在內战失败后,龟缩台湾,却把华中拋弃了,不提华中了,不是我瞎说,有書为证。     这本书,就是台湾省中华民国侨务委员会出版的一套丛书中的一本<缅甸>单行本中。这套丛書是讲国民党在海外各国的华文教肓,以国为単位出单行本,分:印尼、泰国、马來亚、印度、缅甸、越南、美国……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      <缅甸>这本书我看过。作者是芦伟林。他曽经在缅甸仰光国民党報纸<国民日報>当过记者和编輯。也是这个芦偉林,1950年他帶领一帮崇德学校不明事理的学生去沖击南洋中学,企图挑起纠纷。在<缅甸>这本书中,他说缅甸有华文学校一百多间。在仰光才有中学,他只讲到親蒋的中正中学和崇德中学。而仰光两所赫赫有名的最高华文学府华侨中学和南洋中学,他一字不提。华文小学,他只提到21条街的国民小学。国民小学原校长是陈孝奇。他参加了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他在学校的课本教材选择上与校董内的国民党顽固派有过争吵和分歧,所以芦伟林在書中拼击陈孝奇。     <缅甸>一书不提华侨中学,是不是就抛弃了親新中国的华侨中学呢?想到当今在台湾省的中国国民党想搞独台,连“中国“两字都想刪掉,一点也不奇怪。     华中,是历史的产物。百年历史的华中,也是在历史的潮流中成长、壮大、变革的。看待百年的华中,也要用历史的眼光。华中的变,是在1948年的学潮中。这种变,不是学生们不听话,不是学生们受盎惑,是学生们追隨着祖籍国人民的腳步在前進。时代变了,祖国在那里?祖国就是新中国。祖国首都就是北京,就是天安门。所以,新中国一成立,海外学子就涌起一股回国潮。1948年入读华中的学生就很多,施振财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缅文系教授缅文,王子宗回国後在云南军巴教授缅文,郭煥珍回国后在北京新成立的北京午蹈学校当教師,陈瑋瑛当钢琴伴奏。在社会主义建设各行各业都有缅华学子。     在北京有华中的老校友告诉我,王辉(48年华中学最恨的国民党仰光支部书记)的儿子从台湾到大陸参观旅游,北京侨委人员一视同仁親切接待。说明两岸一家親。同文、同种、同脉。中国应统一、该统一、必统一。 。...

  • 辭舊迎新(謝玉清)洛杉磯

    元旦節快樂      時間就像一條記憶的長河,匆匆地、悄悄地流過,時光的車輪又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跡。歲月匆匆又一年,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每一個元旦的來臨,也意味着新的一年開始。當我們滿懷豪情邁入不平凡的2O21的時候,一個偉大的節曰元旦節,閃耀在嶄新日歷的第一頁。 每年1月1日為元旦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公歷紀年法,將公歷1月1日為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元是开始,旦是早晨天亮的時候,旦的下面一橫代表着波濤洶湧的海面,一輪紅日正從海上噴薄而出,生動地反映了旭日東升的形象。把元旦合在一起,就是要人們以蓬勃的朝氣和奮發的斗志來迎接新的一年。      我們懷着激動的喜悅、幸福的心情,以更新的姿態,邁着自信从容的步伐,在新的一年如痴如歌的波濤中泛起陣陣漣漪。2021年是一個新的轉折點,更是一條嶄新的起跑线,我們沐浴着春風,迎來了和煦的陽光,微笑着面對人生。 2O21年我們再創輝煌      再見,2O2O年告別所有的煩惱與憂傷。過去的一年,新冠病毒一次又一次的浸襲,讓全世界各地陷入了黑暗中,難以逃脫⋯⋯。使整個社會動盪不安,人心惶惶。新冠病毒肆虐一年后,并沒有停下腳步,反而無孔不入,每天有很多人莫名其妙的被感染了,直到確診成為陽性,都還不知道是從那里傳染到的病毒。直到今天,有關新冠疫情的信息愈發鋪天蓋地而來。周圍的氣氛也更加緊張起來。疫情至今,有許多人已經麻木了,不再像剛開始發生疫情的時候那樣小心提防,失去原有的警惕性。當人們疏於防範的時候,正是病毒趁虛而入的機會。現在正逢假日,由於民眾在假日里肆意出行,疫情正在加速蔓延。有些國家的疫情又變得更加嚴重了。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的情況下,變異新冠病毒来勢汹汹,最近,英國、南非、尼日利亞、意大利、丹麥、澳洲、德國、荷蘭、加拿大十二月以來陸續報告發現變異新冠病毒。新冠病毒變異,最讓人擔心的是新冠疫苗失效的問題。全球多國迅速採取應對措施。有些國家開始禁止來自英國和南非的航班入境。     新冠病毒奪走了許多人的寶貴生命,原本溫馨、幸福美滿的家庭就這樣遭遇到不幸而支離破碎了。這些傷痛,如同在腳上划了一道口,每走一步都是撕心裂肺的痛。     2O2O年,有太多太多的煩惱和不幸,疫情的發生,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態度,擾亂了人的心態。看到了生命的脆弱,看到了人生的無常和難料的世事。看到了罹患病毒的痛苦,那是一出出深刻且悲愤的人間慘劇。也看到了那些不顧自身生命安危,奮戰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他們厚得精醫丶救死扶傷的醫者仁心,他們夜以繼日、連續奮戰、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他們付出了無私大愛和奉獻。     疫苗雖然給人帶來希望,但是距離普通人群尚有時日,疫苗己來,希望掙扎在新冠病毒苦海的人們,都能迎来曙光。 迎元旦     ...

  • 伴随我成长的经典老影片(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画册展)(明正)

    点击链接查看全部:https://www.meipian5.cn/3acwrnqa?first_share_to=singlemessage&first_share_uid=796305&from=singlemessage&share_depth=1&share_from=self&share_to=group_singlemessage&share_user_mpuuid=50bf3e9f147340280863e44e2ac00dcd&user_id=796305&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utm_source=singlemessage&uuid=db4f65ada23d2ba37ca1dd98b85fe321 作者:杨民政 …………………………………………………… 评论 谢玉请(12-13-2020) 明正學兄,分享了您精心設計編輯的《大众电影》图片展,太激動人心。您舉辦得很成功、很出色丶效果也很好。真佩服您那勤奮工作的毅力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大众电影》展装禎精美,琳琅滿目。每個展廳展示了不同年代的電影。讓人目不暇接,五彩繽紛,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读者面前。真感人肺腑,回味無窮。那是甜蜜与辛酸的歲月。也成為了我心中永恆的记忆。...

  • 一颗璀璨耀眼的新星——我认识的杨胜富(苏金安)

    “华友青年社主席杨胜富“的字眼赫然跳进我的双眸,是他!我再熟悉不过的孩子!随之,不由得启开了记忆之门….. 还依稀记得那是破晓时分的白塔公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你一群我一簇的在晨运。眼前出现校友陈玉芳手牵着两三岁大的外孙子也徜徉于公园。 记得是1999年,玉芳同学带着这个外孙—杨善财,要求我妻子简瑞贞给他教中文。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中文启蒙。六年后,又多了妹妹“杨善虹”。 印象中的善财(即“胜富”)并不显眼,不蹦蹦跳跳,缄默寡言。 上课由外婆或母亲送来,自己爬上我家四楼。下课,才上来接他们回去。 因玉芳同学和我在华中校友会共事多年,交往频繁,她们一家人和我们也就亲近多了,不时得到她们的照拂。 2008年元月我们移民美国,也就终止了他在我家长达近乎十年的中文补习,却给他打下来较为坚实的基础。由于对中文产生浓厚兴趣,奋发自学,中文得到长足的进步。 即便我们各自一方,却远而不疏,保持联系。 胜富的父亲从事旅游业。2004年我两夫妇随他的团游玩东南亚的“新马泰”;2005年去欧洲八国,都由父亲带队。 2007年,我们几个班友相约随他们的团游玩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北京,带队的是杨善财,才十三岁,没有我肩膀高。导游忒惊讶,以为开她的玩笑。这是他独当一面的伊始。 我们玩得很开心,很愉快,又是班友同行。回返的路上,班友们还扬言相约再随此团出游。可惜,次年我们移民美国而未能成行。 2018年,胜富带着百多人(分成三批)的团队来到美国,我两夫妇闻讯亦从旧金山飞到纽约和他们汇合游历美国东西部,沿路少不了得到他悉心的照顾。 他们带的团队人数有时高达数百人,分批出发。他已涉足32国。 可以说他们的宝号“Smart Way”旅游业很成功,风生水起,很“善财”;事业蒸蒸日上,臻于富甲,谓“胜富”。 他勤工好学,白天上课,晚上即要复习功课又得给客户安排旅游行程,为申签整理文件。 知道他在仰光先后读过:Network...

  • 接种疫苗( 阿凯 )

    近期,全球的热门话题围绕新冠肺炎疫苗和接种疫苗以及疫苗的安全性问题的报道。       尤其是这个星期疫情在英国发现传染速度惊人的变种病毒株,一时之间,全世界都禁止英航入境。 香港特区政府在广大市民的议论压力下也跟随形势,禁止英航入境。各國政府都在想方设法抢购疫苗,有的国家政府准许提前接种疫苗!      我居住的屋邨有一位姓单的长者,带着上海口音,毎天都会拿着报纸,在公园向着在晒太阳的几位长者,主动报道当日的《头条新闻》……在座的各位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他边读边说:“特区政府已经向外界公布,订购了三种疫苗共两千多万剂供市民免费接种。”接着他按照报纸上刊登的三种疫苗的资料念给在座的长者听: (1)辉瑞mRNA疫苗(美国,据说有效率达90%);(2)复星BioNTech疫苗(德国,有效率达 94.5%,据专家介绍,临床保护效果较佳、相对安全);(3)中国科兴疫苗CoronaVac,(有效率达86%,已在巴西完成第三期试验。)      话音未落,有位带着台山口音的老阿姨就抢着问单先生: 那你会选哪一种疫苗接种?      单先生回答说:“政府最初是说,市民的没得拣,按地区配置,这两天又改口说市民市民有得拣。“   那位长者接着问:“那你会接种疫苗吗?会拣那一种?“ “中国科兴疫苗,在巴西完成第三期试验,据说巴西的科研人员预期其实际有效率可达95%,堪比辉瑞疫苗。这是科兴在首个国家完成的所有试验。”单先生解释说“    “土耳其卫生部门也传来好消息,指科兴疫苗有效率可达91.25%,初步显示疫苗安全、没有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单先生说着拿报纸指出那段报道给大家看。 特区政府宣称,最快下月有100万剤新疫苗抵港,将为高危群组优先接种,可惜原本应该先抵港的国产科兴疫苗,因延迟公布第三期临床数据无法如期抵港。  香港有一大群带着政治偏见的医护人员早已扬言不信任国产疫苗,自己不会注射、亦不鼓励市民注射。然而,被那些医护人员视为偶像的港大微生物学系的专家袁教授「一反常态」对国产疫苗却投下信心的一票,他联同其它学者撰文指出,港府采购的三款疫苗之中,似乎科兴疫苗最安全、副作用少、适宜长者和长期患者接种;科兴疫苗可在温度介乎36-46度华氏度的普通冰箱中保存,使得该疫苗更易于在欠发达地区运输并存储。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由于新冠疫情在中国基本上得到控制、中国的疫苗开发商不得不在国外进行临床试验。”我也在場补充一句。      “ 2020庚子年即将过去,全人类遭受新冠疫魔肆虐整整一年,2021年恐怕仍愁云惨雾,在旷日持久的疫情折腾下,严控疫情扩散将会是香港人的头等大事!政府要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政府抗疫的决心不应优柔寡断!例如:封関、全民检测等措施,要视形势的的发展作出决定!香港市民人心恐惶,只因第四波未走,第五波已至!”单先生念给大家一位专欄作家的这一段话。      “大家尽市民的责任,支持政府的号召,接种疫苗!要相信专家的推荐,相信自己国家的疫苗,又安全又少副作用!我会带头接种中国疫苗!”单先生向在座的长者呼吁。 2020年12月28日於香江...

  • 缅甸历史最悠久的华文中学——华中(杨胜富)12-28-2020

    今年(2020年),疫情未能浇熄人们的热情,仰光大学和缅甸电影界用各自的方式庆祝属于自己的一百周年。大金塔下,伊江之滨;海鸥翱翔,星火灿烂,缅甸华侨中学(以下简称“华中”)校友们也迎来明年的一百周年校庆,有的为母校一百周年纪念特刊《百年华中情》投稿,有的已经开始编排文艺节目了。 华中曾经是缅甸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华文中学。从1921年创办至1965年停办,华中培养了一批批的知名运动员、政治家、企业家、外交官等人才,其中最知名的校友是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汉斌。 1939 年,华中师生在校舍前合影留念。此图展览于厦门华侨博物馆。 小时候,白天我常在外婆家,看见外婆常常有客人、朋友,来访问,有的来排练节目,有的来喝茶聊天,我看着他们为一年一度的新春联欢晚会做些准备。因我还小,我没完全了解他们的谈话。但是,我感受到他们对培养他们的母校、他们成长的校园的感情有多深。 我外婆出生于1948年,是在缅南有机会上华文中学的最后一代的。1960年,她入读“缅华最高学府”——华中,认识了来自仰光、景栋、棉城(毛淡棉)、渺名、丹老、勃生、南渡、竖榜等地的朋友。 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和华友接触,由于我在唐人坡长大,身边的阿公、阿嬷辈的不是华中校友,就是南中(全称“缅甸南洋中学”)校友。他们不时地告诉我童年的经历和华侨华人史。听多了,就发现华中在缅华社会与中缅关系的发展中的角色地位不可磨灭。 20世纪初,缅甸华侨人数已达30万,华文学校陆续兴起,但仅限于小学,中学尚无一所。为给华侨子弟升学,当地华侨在知名侨领和教育界人士的领导下在著名侨领曾广庇捐赠的九文台一座洋房,园地11.07英亩创办了一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华侨中学。 那时,缅甸华侨和中国的关系日益频繁。华中后来也有很多校友回国参加抗日战争,校园内还建了座远征军纪念亭。因为当地华侨在抗战做出巨大贡献,孙科(孙中山长子)、蒋宋美龄、林森、李宗仁等十多名民国政要还为华中1939年度毕业特刊亲笔题词。 孙科(孙中山长子)、蒋宋美龄、林森、李宗仁等十多名民国政要为华中1939年度毕业特刊亲笔题词。 1942年,日本入侵缅甸,学校不愿为日所制,决定停办。驻缅英军将华中校舍用作屯粮库。英军撤离时,因形势危急,放火烧毁校内建筑。校园满目疮痍,仅留钟楼未能焚毁。 1945年,日军投降,但因战时破坏严重,学校1947年才能复办开课。 1948年,因多种历史原因, 60余名进步教师遭到解聘,华中校董会决定不举行期考提前放假,师生遂组织护校委员会发起护校运动。由于复课一时无望,护校委员会解散,部分进步教师筹建新校——南中。 不久,校董会聘请战前就在华中执教的李国华女士出面主持校务。她一上任就立刻聘回大部分旧老师,复校开课,并不失时机巧妙地把华中师生分派在本校和新创办的南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前夜,即1949年9月30日晚上,华中师生连夜赶制五星红旗,第二天早上升起五星红旗。全校师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国歌,站在热爱新中国的最前沿。从那时候开始,华中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进入了新时代。 1942年英军撤离时,因形势危急,放火烧毁校内建筑。校园满目疮痍,仅留钟楼未能焚毁。 华中校园曾是缅华社会最理想举办大型活动的场地——校园面积广,校内设施完善,在社会上影响力大,师生志愿服务者众多。就在这儿,缅甸华侨华人欢迎诺贝尔奖得主印度诗圣泰戈尔,追悼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 缅华主要侨团一年一度举办的“春节文娱广场”包含大型文化、体育、商业活动,真像极了近几年来在仰光举行的“锦绣唐人街”春节活动。 1960年10月4日,周恩来总理接见缅甸文化代表团,其中22名为华中代表。 华中学生不但在学业方面优秀,而且在课外活动也表现的很好。为缅甸国家队培养了很多运动员:校友徐季英、徐小英、徐新英、康宁英很荣幸有机会与中国第一位女子世界乒乓球冠军邱钟惠比赛。 钢链班同学在广庇楼(学校办公楼)前合影。身后露出的三角顶是中国远征军纪念亭,可惜已改造成喷水池,甚憾! 华中学生在文艺表演艺术方面也很出色。1962年,华中腰鼓队参加缅甸独立节游行,获得了时任总统吴温貌授予的第一名奖杯。 1962年,华中腰鼓队参加缅甸独立节游行,获得了总理吴温貌授予的第一名奖杯。 因为学生们的能力很强,他们常被邀请参与中缅友好活动项目。1960年,为庆祝签订缅中边界友好条约,缅甸政府派出大型文化代表团,其中22名为华中代表,他们与缅甸著名艺术家、电影明星同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演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领导亲临观看。那时,杜美玲同学还得到了周总理口授送她的“剑舞”服装道具。 杜美玲身着周总理送的“剑舞”服装道具。2015年,她把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服装捐赠给北京华侨历史博物院。 1962年6月,华中学生参加泼水节“瑞苗胞抱”花车队。 几个月后,周总理又带着400名代表访缅,华中学生又被邀请参与翻译工作。 1965年,时任缅甸政府宣布将全缅私立学校收归国有,华中也被宣告结束华文教育,之后成了仰光大学分校,但是,“华中精神”不灭,校友们至今还积极参与侨社、中缅友好工作。 如今,校友们在各自领域回报社会。2008年,缅甸遭到“纳尔吉斯”飓风入侵,华中校友会马上向缅甸的人力资源部捐款,有很多校友还亲自到灾区实地进行救援。同年,祖籍国四川省汶川发生八级强烈大地震时,他们也向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捐款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世界各地的华友们都积极捐款支持缅甸和中国的抗疫工作。 风雨百年,不坠凌云之志,校友们已遍及四海五洲。虽然离校已有几十年,他们的“华中情”还很深。无论去到哪里,当地校友都会争取时间欢迎自己的校友。校友会不仅在仰光,美国北加州、洛杉矶和中国香港也各成立了校友会,桑榆未晚,不忘家国,不忘母校,守望相助。 校友们在2020年度华友新春联欢晚会演唱《我的祖国》,此歌曲是我会在70周年国庆的缅华各侨团合唱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华中虽然在1965年停办,但繁星点点,生生不息,华友为自己的子孙后代及华人子弟成立了“华友青年社”,冀望我们能通过青年社发扬“华中精神”,毋忘校训,弘扬文化,励学自强,爱侨爱乡,贡献社会。 作者:华友青年社主席 杨胜富(第三代华中后裔) 华友青年社首届全体理监事,后排中间为作者。 …………………………………………………… 评论: 叶国治(12-30-2020)  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华中     华中,在传播中华文化,促進中缅文化交流方面,起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历史上,中国国民党对华中有过鼓励和支持,但是,在內战失败后,龟缩台湾,却把华中拋弃了,不提华中了,不是我瞎说,有書为证。     ...

  • 除旧迎新祈新愿(丛中草)

         星辰闪耀,白云追月。炊烟又起,暮色降临。百鸟归巢,悠怨笛声。冬日寒夜,秉烛沉思。又度过了恐慌无聊的—天,庆幸自己平安无事又度过—天实是不幸中之大幸。      自今年年初,全球性爆发新冠肺炎以来,屈指—算至今已快届满—年。然而我们却还在天天数日子,日复—日宅在家中,不敢外出。疫情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组组确诊数据和死亡数据,还在不断往上攀升,更甚者,有些地区还呈几何级数般往上窜升。      恐怖的数据令人头皮发麻,还不知何月何日疫情才有所好转,真是苦海无边,何处是岸?人非草木,需要群体生活。—场疫情宅在家中不敢外出,失去了人际交往,没了友谊,没了亲情,宅在家中顾影自怜。经济萧条,行业倒闭,失去工作的劳工大众,人海浮沉,苦苦挣扎。      同是—场疫情,各国防控方式,中、外有很大差别。政府的作为,人民的配合,资源的调配,人文价值观,综合国力的强、弱,制度的优劣,世人看得—清二楚。远在东方—隅的龙乡,当发现疫情作孽,第—时间向各国政府和世卫组织作了疫情通告。党、政、军、白衣天使、人民大众,立即配合国家雷厉风行,壮士断腕,全国封城、封路、停工、停产、停学、停止—切社交活动,对疫情进行围堵,追踪、隔离、排查,调动—切资源,人命关天,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短短六十天内,基本控制住疫情的蔓延扩散,国家经济付出很大代价,但我们挽救了很多生命,我们的联防联控方式,获得世卫组织总干事的赞扬。在政府的积极作为下,人民的自律性高,汉家儿女的争气,我们恢复了经济生产和社交活动,经济迅速止跌回升,稳步向好。中华医药有着五千年的宝贵经验,结合现进的科学技术,在极短时间内,成功开发出五款新冠疫苖,并获得世卫组织的认可,开始批量生产,支援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协助他们加强防控疫情的能力。现时我国是全球唯一一个稳稳控制住疫情的国家。迅速的经济增长力度,帶动各国的经济复苏,成了世界唯—的安全島和避风港。      反观各国的应对疫情不力,疫情还在节节升高。圣诞、新年两大节庆已近,节假期间,本应回家团圆,欢聚—堂。由于疫情的影响煎熬,有家归不得,无法和亲朋好友欢聚,共度欢乐时光。我们同是居住在—个星球的地球村人,新冠病毒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全球人民的喜乐哀荣,息息相关,个人无法独善其事。新年的钟声已敲响,为了全人类着想,各国应携手合作,摒弃歧见,少作政治化,污名化,甩锅卸责,面向科学,尊重科学,团结一致,共同应对疫情,早日战胜疫情,让全人类重获健康、自由平等、平安和谐的新天地。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山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送走瘟鼠迎神牛,春暖花开福满園。 新年新事新祈望,五谷丰登好收成。 魑魅魍魉难作怪,天灾人祸—扫光。 天增岁月人添寿,健康幸福和乐年。  2020-12-26      岁末年终于洛杉矶。...

  • 送旧迎新盼平安(春水)

         全球在紧张抗疫行动中送走了2020年,送走了被病毒夺走一百多万无辜生命的悲惨一年。     我们都盼望新的一年会带來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安全,新的自由。     中国人民在抗疫中为世界作出了成绩,社会生活步入常態,全面达到脫贫進入小康,正在建成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     欧美国家却在悽悽惨惨切切的气氛下渡过了聖诞节。生活在富裕发达的国家,我们当然希望政府早日控制住痠情,努力恢复生产。     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中美紧张关係得到缓和,两国团结携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我希望:美国这个多元化社会,各族裔平等和平,不要分裂。政府严格控制槍枝管理。社会穩定,才能有安全有秩序生产。     三亿多人口的美国人的希望和要求各种各樣,最基本的一点是安全、安全、安全。平头百姓只要活着,有工作做,就是万幸。...

  • 《似蜜随笔》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了因)

    白云苍狗,曾几何时,冬至,又近过年了!以往不要说孩提时代,就是到了成年,都会有欢欣的心情,那种过节的喜悦是笔墨难以形容的,中国人,华人,凡有华人血统的,过年过节,阁家团圆,互祝互贺,走亲访友,这是中华民族在世上最崇伟的的亲情传统。在过去冬至之后,离乡背井的,远适他乡的,都会开始准备回乡礼物,敬奉父母的珍品。争先恐后地购买回乡机票,车票……唉,现如今……不说了。     在网络报导上,肆虐将近一年的新冠疫情,近又三波迴荡,使世界各国为了防疫抗疫,又开始了封城锁国,航空陸路交通尽绝,回乡之梦更是渺茫了。还好,如今科学发达,不论天涯海角,天南地北,凭一线之便,随时可以在线上互道祝贺,前一天了因就在微信上收一位执友十二月十九日送来的如下节日祝语; 「祝福你;三天后,冬至快乐!五天后,平安夜平平安农!六天后,聖诞节快快乐乐!十三天后,元旦快乐!三十六天后,除夕夜快乐!三十七天后,农历新年快乐!五十七天后,情人节快乐!」      这是一副别出心栽的祝语语,了因当然感激不尽。全了,此后携手而至,离不开的所有的节日,增添了了因心中那个思亲,乡愁的深沉和无奈。     有人说<冬至大如年,日渐长>,吃汤丸,远适他乡的了因,似乎没任何感觉。只是那<十三天后,元旦快乐!>,引起了一次极为快乐的聚会的回忆。二零一七年吧,了因参加了本市各缅华会联合举办的跨年晚会。人潮汹湧,气氛热烈,载歌载舞,喜气盈门。     了因颇受感动,听一众侨友歌唱欢舞,清脆悦耳,绕樑不息,夜来辗转难眠,曾拟就一首歌,做为记思; 倚窗遥眺远山景,枫叶如蝶飞梭。去岁跨年聆天簌,今年尚待莺燕鸣。 疑是彩虹耀天边,艳装丽姿翩跹。柳腰婀娜行云步。瑶池伎仙下凡间。 “往事只能回味”,如今想再聚,现实已无可能!只能做为一项愉快的回忆,让此篇随笔有点《似蜜》的甜味……。再怎么说还是要回到<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现实中,阿弥陀佛! 。...

  • 怀念林容福好友(苏顺路)

    左起: 作者夫妇与林容福夫妇于林府畄影(2004年)      1960年3月,我在首都仰光南洋中学高中毕业。5月离开仰光,路经德那沙林专区首府毛淡棉,前往土瓦县甘保镇中山小学,担任中文教师。      该年10月,由于自己非常想念母校,我利用学校寒假时间,途经土瓦县城,在一位校董的协助下,登上了由丹老途经土瓦,回返仰光的国家五星海运公司"国安"号远洋巨轮。第二天下午,我顺利回到首都仰光,回到了母校。 华中第九届高中毕业班,华中第十五届高中毕业班      在仰光期间,我抽空拜访了初中毕业班班主任洪士连老师。闲谈中他向我介绍一位在华中任教的,年龄与我相仿的林容福。      因为我在仰光逗畄的时间不长,所以第二天就到九文台华侨中学,在校园内广庇楼二楼见到了林容福和洪士连老师的班友黄柏濂。      林容福1958年春季在华中高中毕业,由于成绩优秀,特别是缅文水平高,毕业后被校方畄用,对于高中第九届海燕班而言,班友被母校聘用,是全班的光荣,因为不是每个毕业班同学都有资格被校方畄用。 左起:苏顺路,洪士连老师,林容福,吳传中(澳门)      因为是洪士连老师推荐,我们初见如故,谈话投机。我自幼在缅甸和尚庙学佛文,缅语运用自如,我们的谈话,自始至终使用缅语,临走时他向我介绍几本当时缅甸左派各位作家的著作,我都购买阅读了。我在土瓦甘保教书两年,每次回仰光,总要去拜访林容福。      1962年,我离开甘保,回到仰光,在甘马育群英小学找到工作。因此,更多时间与林容福相处聊天,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情。华中与南中对调老师时,林容福曾被调到南中初中部任教。光荣地成为两校老师。林容福身材高大,性情温和,知识丰富,教学认真,对工作兢兢业业,深受学生们的爱戴。他在缅华进步教育工作中,七年如一日,对缅华侨教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前排左起:吳传中,魏木土老师,林容福,苏顺路于吳府畄影      1964年他在缅甸结束了长期教师生活,回到了想往已久的祖国。被分配到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缅语部工作,光荣地成为国家新闻广播战线上的一名战士。同年11月,我也离开仰光甘马育,前往北掸邦腊戍县中缅边界重镇棒赛侨新小学任教。从此中断了与林容福的来往。      时间过得飞快,弹指之间,过去了20年,林容福义无反顾,始终坚持在北京电台缅语部的工作,把祖国每日的新闻,用缅语宣传到缅甸,把青春无私的奉献给了心爱的社会主义祖国。在电台任职期间,1970年,林容福与华中1961年春季,第十五届高中毕业生卢丽丽,结下良缘,两人生有一子。 左起: 吳传中,林容福,曾福才老师,苏顺路于屯门海滩畄影      1985年,祖国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国家放宽出国申请政策,林容福携带爱子,与提前几年移居香港的妻子会合,结束了在北京的工作。      1987年初,我们合家从云南省华侨农场,途经昆明,广州,移居香港。当时的香港工业发达,工厂林立,经济势力强盛,到处都能见到招收工友招牌。初时我家落脚港岛成安村,休息七天后,我在九龙观塘一家牛仔裤厂找到工作。一年后转到照相机零件厂上夜班。1989年,转到港岛中环"苏浙"餐厅打杂工。同年我们的山顶旧居被拆,政府安排我家迁居香港新界屯门兴田临时安置区。 图六 左起: 卢丽丽,黄月琴,林容福,苏顺路,张元兴于屯门沙滩畄影      迁居不久即打听到林容福一家已经移居香港,现居屯门,我迫不及待,利用休假,找到了林容福,彼此25年不见,感觉格外亲切,共叙别后各情,他在屯门一家小超市做理货工,我特地到他工作超市打转。一个原是北京广播电台缅语部干部。一个原是云南华侨农场中学先进老师(干部)。现在自愿申请移居香港,工作上均牛头不对马咀。每天要工作十小时,工资待遇倒是很高,月薪五、六千元,后来我的月薪提高到上万。吃的方面,香港飲食世界一流,价廉物美,蔬肉新鲜,素荤百千,营养丰富,吃在香港,胜过天堂。两家人心态还好。我们缅甸华侨著称勤劳忠实,适应环境能力强,应该不是危言耸听。 深圳华侨城锦绣中华巨型娱乐中心      在谋生忙碌之余,林容福和我,还有吳佩美的弟弟吳传中经常在一起。有一次我们三人相约,过海到澳门玩,特地到洪士连老师家拜访,洪老师夫妇热情接待,陪我们游玩澳门各景点,赌场,拱北口岸。临别时洪老师亲临码头相送,彼此依依不舍。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在粤港澳先后轮流召开。大会领导德高望重的缅华爱国旗帜,粟秀玉老师,奔忙于北京,粤港澳之间,我们有机会经常接触到她,1997年趁粟老师在港之际,我们特地请她到林容福家聚会,谈笑风生,令人难忘,我们感到非常荣耀。      ...

  • 【隆重推荐】一位缅甸华人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的日记 – 缅华网

    (编按:如果不幸被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特别是有基础病老年人,如何战胜疾病?作者希望通过日记的形式,与大家分享与新冠肺炎抗争的经验。)   作者:重生,70岁,男基础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慢性肾衰第三期。   宅家两个多月,其中外出购物5次,每回到家都会将物品认真消毒,甚至鞋子也会喷上消毒液,一直小心翼翼,不敢马虎。   2020.11.16戴口罩外出到家具店买了两个L型铁架,回家后将铁架消毒,换了衣服,在墙上装了个架子,以便放置物品。劳作时大汗淋漓,休息一会儿冲凉,并清理了水池。总算满足了原本无聊的一天。  2020.11.17出现发烧,轻微咳嗽现象,自认为是一般感冒,但觉得大意不得,服用连花清瘟胶囊,按说明书一日三次,每次四粒。血氧保持在98。  2020.11.18继续服用连花清瘟胶囊,体温保持在华氏99-100度左右,血氧96-98左右。  2020.11.19发烧第三天,忽然嗅觉和味觉全无,体温升到华氏103-104,继续服用连花清瘟胶囊,但感到头疼,血压升高等症状,本人年轻时对中医药非常兴趣,对中医药有些了解,知道这是连花清瘟胶囊里的炙麻黄的副作用,(编按:炙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退肿等作用,但麻黄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副作用。)因此,将连花清瘟胶囊减半,主要用清肺排毒汤治疗。  2020.11.20清肺排毒汤为主,连花清瘟胶囊减半,自我感觉好一些,但头疼并没有减轻,后来认真重新对照了药方,因为连花清瘟胶囊的麻黄和清肺排毒汤里的麻黄加在一起,反而麻黄的量更大了,副作用更强,甚至闭上眼睛就会产生幻觉。而且,因为大黄的作用,开始拉肚子(编按:新冠肺炎也会拉肚子)。马上停止服用连花清瘟胶囊,继续以清肺排毒汤治疗。  2020.11.21继续服用清肺排毒汤,自觉得呼吸状态还可以,血氧保持至少95-96左右。但高烧服用西药,儿媳妇和女儿都是医生,她们给我西药的扑热息痛片,但高温持续不降,后来用Paracetamol 500mg Suppository 扑热息痛栓剂,有所改善。  2020.11.22同上,继续服用清肺排毒汤和西医治疗。  2020.11.23继续服用清肺排毒汤和西医治疗,但感觉病情处在一个瓶颈阶段,自我感觉呼吸并没有恶化,但体温一直在华氏100度至103度不定,似乎处以一场“拉锯战”之中。  2020.11.24继续服用清肺排毒汤,家里的医生们给我打了一针退热药diclofenac双氯芬酸针剂,体温较快下降,但大汗淋漓如涌泉,几分钟衣服全湿,特别难受。 仰光大医院门诊部 2020.11.25继续服用清肺排毒汤。家里的医生们决定,为了家人的健康和对街区负责任,应该到仰光大医院报到。而且医院是一个系统完善的检测和医疗机构。晚上在儿子和儿媳的陪同下到仰光大医院门诊部报到。到了医院排队做了新冠肺炎病毒快速检测,照胸肺部X光。快速检测结果呈阴性,但肺部X光显示有雾状,因此,把我安置到二人病房后,准备第二天再重新做常规核酸检测(咽试和鼻试两种)。据悉,凡是服用中药后,在恢复时期,用快速检测一般都会呈阴性。只有用常规核酸检测才能检测出正确结果(缅甸需要48小时才出结果)。在病房里,医生开始让我吸氧。如果没有吸氧,血氧在90左右,甚至更低。因为体温较高,睡觉会说胡话。用Paracetamol500mg扑热息痛栓剂。  2020.11.26继续服用清肺排毒汤。体温在解热药物作用下时而下降时而升高。医生给我打了一针(Dexamethasone)地塞米松,(编按: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简称DXMS)于1957年首次合成,并列名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为基础公卫体系必备药物之一。2020年6月16日,世卫组织表示,英国初步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地塞米松可挽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生命,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可将其死亡率降低约三分之一,对于仅吸氧的患者,可将其死亡率降低约五分之一。2020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对涉及新冠肺炎药物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瑞德西韦等在防止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或缩短住院时间上几乎没有效果,地塞米松仍是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唯一有效药物。)据悉,在病毒感染过程中,会诱发出人体一定的炎症反应,一般来说炎症反应对病人是有一定的帮助的,但是过强的炎症反应又会损伤到其他器官,如损伤肾脏、肝脏、心脏、凝血、胃肠道等。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制止过强的炎症反应,可用一些药物,如激素来抑制炎症反应等。(Dexamethasone)地塞米松是缅甸仰光医院治疗重度和中度新冠肺炎的主要药物之一,它能抑制过度炎症,本人打了地塞米松之后,体温逐渐平稳降下来了,感觉已经突破“瓶颈”状态(即在恢复状态,但又某种原因受到阻扰)。但是,打了地塞米松针剂后血糖增高,原本我血糖在正常范围,一下升到265mg/dL,每餐前都要打降糖针。今天开始可以闻到一点味道。  2020.11.27继续服用清肺排毒汤。上午进行常规核酸检测(鼻咽两种),继续打地塞米松、抗凝血剂Enoxaparin Sodium mg/o.4 ml依诺肝素钠注射液(预防静脉内血栓形成)、抗生素Cefoperazone and sulbactam 2 G头孢哌酮舒巴坦2G 针剂。孝顺的儿媳妇将儿子买来的坐便器按上,让我不用卸下吸氧管,在病床旁如厕。因为医院的吸氧设备是固定的,上厕所需取下,会大口喘气,比较辛苦。由于嗅觉部分恢复,以及体温下降至华氏98度左右。开始有点胃口。失去嗅觉时吃东西就是嚼纸张的感觉。为了补充营养还是勉强吃一些鸡蛋布丁,鸡汤等。并适当做一点呼吸训练。儿媳妇一直提醒我,放下所有工作,让脑子休息,大概她从我睡梦中说胡话时感觉到我有放不下的工作。确实晚上睡得很少,不踏实,闭上眼睛做梦都是工作的事。  2020.11.28继续服用中药。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呈阳性,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继续西医的医疗程序,地塞米松,依诺肝素钠注射液,头孢哌酮舒巴坦2G 针剂,口服阿司匹林,胃药等。不时做呼吸练习。继续吸氧。南奥加拉巴人民医院 2020.11.29上午10点左右,医院用小救护车将我们转到仰光南奥加拉巴人民医院。一个房间6个病人,与服侍病人的家属共12人。继续“中西医”治疗。三餐后医生会通过对讲系统询问病人的血压、血氧、血糖、体温情况,实时调整药物。每天做呼吸训练15分钟,2-3次,必须戴氧气训练,保证血氧不少于94左右。再次照X光。自我感觉在康复当中。据悉,南奥加拉巴人民医院属于比较卫生的单位,但与本人想象中的卫生条件有很大的差距。  2020.11.30继续以上疗程。儿媳妇为了照顾我,可能也感染了!因为她失去嗅觉和味觉。今天我不吸氧,血氧可以保持在95左右。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作为医生的儿媳妇开始指导我如何测量血糖和打降糖针,主要根据血糖高低,掌握好注射量。儿媳妇自从陪我上医院照顾我时,每天都有服用连花清瘟胶囊两次两粒。我的X光结果判断为中度肺炎。  2020.12.1继续以上疗程。儿媳妇因有咳嗽和咽喉痛现象,除连花清瘟胶囊以外加服六神丸一日两瓶。  2020.12.2儿媳妇接受常规核酸检测(鼻试)48小时出结果。  2020.12.3儿媳妇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确诊感染新冠肺炎。她为了照顾我不幸感染。我让她停服连花清瘟胶囊,改服清肺排毒汤。我已经不用吸氧,血氧能保持在98左右。每天早晚做五禽戏,以及医院规定的呼吸训练,基本不会气喘或感到累。清肺排毒汤已经服用了五个疗程(三副一个疗程),不再服用清肺排毒汤了!体温一直保持在华氏97.5度左右。西医的治疗程序一直没有中断。  ...

  • 銘记在心《難忘德裔经理的提携》(伍全礼)

         移民美國居住洛杉磯後,孩子们在學校上課的同時,也學到本國社會的年度盛事。每年十一月底的感恩節是美國人的傳統节日,居住外地工作的親人學子,如條件允許,大多数都會预先安排,回去和父母家人親朋好友團聚在一起,以火雞大餐慶祝懷念这一个传统节日。感恩節也提醒人们,不要忘記自己曾经得到他人的善助心懷感激、感恩、感謝……。適時伸出援手善意助人是一項美德,樂于助人不是为了要回報,受助之人要銘記在心,不要以为得到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      回想四十多年前移民美国纽约,單枪匹馬人生地不熟,初到陌生地朋友没有几个,首先是要找一份工作。      先在紐約東區華人餐館打工,过了四個月,因對氣候不适应就轉來洛杉磯。同樣的工作,一星期六天上午十時至下午十時。坐車來回共十四個鐘頭很累人。因此想找一份本行修理汽車的工作。      在華埠服務中心,报名學習了三個月的基本英語會話和生活常識。结业后,在职業介紹所寻找,看看有否适合自己的工作。见到一则市中心意大利汽車菲亚特(FIAT)銷售代理商招募一名维修汽车技工的广告,就决定去试试。 德国汽车VW公司的进口新车销售部      到了该新車行,向前台表示我是來應徵维修汽车技工的,接待人員向後边一指说,那間廠房才是修车部门。于是走到厂房見到德裔經理說明來意,他和氣的对我解释说,修理意大利汽車的技工位置已满,但需要一名修理德國福斯汽車(VW)的技工,如果我愿意便可來上班。      我其實在緬甸修理的汽車都是美國老式車,意大利菲亚特和德國福斯這兩種車都沒修理過。心想汽车大概都是大同小异,应该不會有什么問題,便說可以。      經理說工作時間早上八時至下午五时,一週五天加週六半天,週日休息。如果接受就盡快來上班。我回答一星期後我來,經理說好。并交代上班那天把證件帶來填表,也把工具一起帶來。这就是说已经接受我为该公司员工了。      一星期后开始上班,心想在緬甸修理汽车多是用工廠的工具,自已不用理会。不过经理吩咐带工具去上班,所以就去工具店買了個手提小鐵箱和幾樣基本工具,開始上班了。      一早提着小小的工具鐵箱走進經理室,廠房的多名員工都用異樣眼光看着我,不知我提的小鐵箱是做什麼用的。我向厂房内一望,看到别人的工具箱有如一个个大衣柜般层层分明工具齐全,比起来我这小铁箱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經理叫工頭幫我填寫表格,給了我一张小卡片,上面寫有我工作自用號碼,帶我去更衣室。每位工友都有自己的柜子,备有已经洗干净的6天工作服,浅蓝色工作服上绣有公司的标志(VW),还有我的姓名及工作自用號碼。所有工友必须每天更換干净的工作服。 宽敞的修车间千斤顶      再到寬闊的工作室,內有二十來座千斤頂,能把整輛車昇起的升降台,可以站着修車检查車底内的情况,不像在缅甸修车是要仰躺在車底下。当下分配给我一座千斤頂作为我的修車间,然后再帶我去接待修車客人室內,把有自己號碼的小卡片依順序排掛在牆板上。      順序號輪到我时,负责人给了我車鑰匙和所修汽车號碼,一份寫有車主所要檢查事項的單子。我接了单子和鑰匙,也不知下一步要做什么,站在旁邊工作人員告诉我,需要修的車都停在那邊的停車場,車頂上的號码及鑰匙和你手上的号码相同就開到你的修車间开始工作。 走到有幾十輌车的停車場,花了一些時間才找到我要修的那辆车开到我的修車间,一切都陌生英文又不大好,站在修車间不知所措,其它工友各忙各的没人理我。     修車间邻位是個不會說中文的泰國華人姓馬,見我神情有異,向我手上的單子看一看説,需要检查的问题是:車子在路上行驶时喇叭有時自動響起,叫我駕車試試。我就在不熟悉的路段上小心翼翼的轉了一圈,喇叭并沒響過,回到修理台把車昇高查看各線路都正常。馬兄説檢查過喇叭沒問題就把車停回車場,鑰匙交給登記寫單子的員工,他會通知車主來取車,并告訴他们喇叭沒事那就成了。战战兢兢的总算完成了第一件工作了。      再次給我修的是輛小型轎車,回到修車间看著單子不知如何下手。馬兄走來看了單子說汽油錶不正常,他指示我可能是油箱內浮標敏感度不好,油箱的位置在後座,移開後座便看到油箱敏感器的電路缐。先不動它,到賣零件部査看有沒有現貨和價格,如有先借用一下。借得零件按照馬兄的指示果然是敏感器失効,我把單子交回寫單的員工,也把所需零件的價錢告訴他,让他先連絡車主答應买才能換上新的。馬兄并介紹一位從香港來的華人老余,說你俩可用中文溝通,有問題可問他。 正在更换新的汽车点火器      正在等候回話时聽到擴播叫我去經理室,说我刚刚修的車主正在發怒。經理不高興的指責我说是怎麼修的?怎么毛病還是一樣?我尷尬無助,工頭過來叫我再把車開回修理台帮我査看。他手指著車前底部,方向盤有一電線插頭露出,車轉彎遇到地不平时,車子顛起就碰到電缐,喇叭就會響。只需把突出的插頭壓回原位就沒問題了。我照他的指示做好了。      修第一輛車就状况百出,真不知怎样支持下去。看到工友们每人的大工具箱高大層數多,氣動電動各類的工具齊備,价钱可想是非常昂贵的。心里盘算了一下,假如花钱买了这样高价的工具箱而工作并不长久,豈不是白花钱?      第二輌要修的車主回話批準後換上新零件,油錶正常運作了,把車停好,第二件工作也算完成了。      手忙脚乱的修了两辆车并不得心应手,思想开始鬥爭,看样子這份工作可能沒法做下去了。 ...

  • 阿海的遗憾(作者:阿凯)

    2014年8月初,天气仍然酷热,使人心情焦闷,久久无法入睡。巳是深夜12点了,突然间,电话响了,看看电话机显示屏上的号码,是长途电话:95-9-xxxxxxx,原来是从西南远方缅甸仰光打过来的。 阿海拿起电话筒,听到对方很微弱的气喘声,带着哭泣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阿海,我是碧珍姐,你有空吗?能够来仰光一趟?我⋯⋯” 她哽咽了,说不下去,接着一个年轻的声音说:“舅舅,妈妈的病情比较严重了,她希望与你见一面……舅舅你能来吗?我是小红。” 阿海顿时估计到,他的姐姐病情不妙、危怠! 他立即回答道:“我明天就去办理签证和定机票,再告知你们何时可以启程。” 香港的缅甸领事馆,当天的上午申请下午两三点左右就能拿到签证;在网上通过永安旅行社很快就能定到机票,他订到国泰航空的航班,日期是8月8日的晚班机。 国泰航空直飞缅甸仰光的航班是晚上九点半以后,经常延误才能起飞。那天晚上的航班也照常延误到晚上11点半才起飞,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是凌晨三点左右(香港与仰光的时间相差一个半小时),因为是半夜三更,阿海的表姊主动帮忙,叫她的女儿琳琳来机场接他。 因飞机延误,阿海心情焦急,从机场出来后,马上打电话给姐姐的大女儿:“我是否需要马上到医院去?”也许是半夜三更,病人的病情不是很危怠,电话里回答说:“不要紧,明天早上来还可以!” 第二天早上,表姊的女儿琳琳一大早驾车到酒店接他,又请他吃喜欢的“鱼汤粉”,吃完早餐后才到医院。       不料,一推开门进病房时,阿海看到几位女儿都围着病床,边哭边喊着:“妈妈,妈妈,你要坚持住,舅舅快到了,他来看望你了!”阿海这时才感悟到:自己太大意了,来迟了!他看着姐姐已经不醒人事,但她还有微弱的呼吸……他在姐姐的耳旁大声呼唤她的名字:碧珍姐!碧珍姐!我是阿海,我来看你了,你醒醒……。阿海握着她的手,感觉还有点暖暖的,仿佛觉得姐姐知道他来了,她在等着他⋯⋯ 可惜,她已不醒人事,无法醒来了! 这时候,几位护士陪着大医生进来查房,看了看后,对大家说:“你们不要再要求打強心針急救了,让病人舒舒服服的走吧!这是給病人一种解脫!”      经过大家的商量,觉得医生说得有道理,姐夫也就同意医生的提议,因为这是一家私家医院,对病人和她的家属都要负责! 阿海这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太没有危机意识,失去了和他姐姐見最後一面的机会,令他后悔不已! 第二天,先人的遗体由医院送去火葬场火化,請了几位缅甸高僧唸经超渡。阿海心裡頭只有默默無言,安慰自己:“告別姐姐,送姐姐最後一程,安息吧! 碧珍姐,你一路走好!” 阿海在2010年春节期间,乘着与朋友去缅甸旅遊,在仰光順道看望姐姐的时候,得知她的肺部有问题,肺膜泡有破损,呼吸困难,要插管呼吸新鲜氧气来维持生命。她被病魔折磨至2014年四年之久,女儿们为了照顾她,特地在另一条街楼上另租一层让她居住,由大女儿专心地照顾着⋯⋯ 可是好景不长,有一次她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滑倒,腰部受伤了,不能走动,医生说:她年事已大加上有病,不易动手术,就这様开始起身不了,全靠大女儿照顾着……阿海将他身上剩余的几百美元交給姐夫,以表心意。她的病給家庭带来很沉重的负担! 阿海的姐姐共有五位千金,年轻的时候和丈夫一起在夜市场摆摊位打拼,做熟食排当,大女也一起帮忙,维持一家生计;二女儿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嫁了人,有着自己的家庭;其它三位女儿也是大学毕业,一位当家庭补习老师;另外二位和父亲一起,在住家楼下开士多店维持生活。 光陰荏苒,几年流逝了,但每年阿海到了姐姐的忌辰,都会想起那年发生的事……无法忘却而感到遗憾! 2020.12.15 於香江 。...

  • 脫不下的戒指(許均銓)

         「這是我老公生前買給我的戒指,我每天都戴著,已有十多年了。」六十多歲略胖的楊老太自豪地對坐在公園長木椅上的兩名退休老太婆說。      「脫下來給我看看。」其中一位老太婆說。      「戴得太久,很難脫。每次都是用肥皂……」      楊老太把手伸到說話的老太婆面前,她有多種疾病:高血壓、心臟病、哮喘病……加上牙齒掉得所剩無幾,連吃水果也是用金屬湯匙刮下,再慢慢咽。      丈夫因車禍先去一步,孩子大了就成家,之後又生孩子,他們已夠忙的,沒時間陪媽媽。楊老太想起老伴時,就看手上的戒指,有時會望著戒指發呆。      公園是她餘生最佳的去處,她認識公園內做各種運動的多名老人,其中有部份獨居老人。哮喘又發了,已有很多次發病經驗,楊老太心想一會就好,可這回不輕,她在迷糊中見到有多名老人圍在身邊……      「快去打電話,叫救護車!」其中一個老太婆說。有一個老頭掏出一元硬幣往公園內的電話亭走去。      昏迷不醒的楊老太在熱心人的協助下,很快被擡上救護車。公園內的老人們目送遠去的楊老太,「她能不能過這一關?」有一個老太婆憂心忡忡地說。「大吉利是!」有人截住她的話。一團陰影籠罩著這一群老人家。      楊老太在救護車上蘇醒過來,並非藥物的效力,也不是救護車的震動,而是感到有人在用力脫她左手上的戒指,左手的無名指是她身體中神經最密聚的地方。她的戒指脫不下來。      「多謝你救返我!」楊老太用粵語對著面有愧色的車廂內唯一的男子說。「份內之事,應該做的。」車廂內的男子對感激之情畢露無餘的楊老太說了一句客氣話。      救護車很快到了醫院,楊老太被擡下車時,再次對車廂內的男子說:「非常感謝你救返我條命!」在場的所有人聽到楊老太的話都對車廂內的男子産生好感,他們的眼中流露出: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

  • 《似蜜随笔》领导睿智,百姓之福(了因)

         又要过年了,今年过得特别长。今年过得特别乱!世界格局在改组,人民生活起了巨大的变化。祖籍国在崛起,就在这风火中稳步向前,扬帆击浪,奋抗疫情,极力民族复兴,祖国统一。了因《似蜜随笔》,可说找到苦涩中甜蜜的题材。祖籍疫苗就将问世,经济已见复苏,民主改革,融入世界,贡献世界,救世疫苗,都有喜人的广受称赞的成就。真是苦难中璀璨的花朵,甜入人心的消息。      又一则喜讯,那是日昨收到曹润盛兄从仰光传来的微信,才恍然於仰光大学竟已有百年的创校史,仰光大学是缅甸唯一的综合学府,百年来为缅甸培养了众多的科学,医学,经济,政治精英,高端人才。现旅美的缅甸华人,缅族人士中就有众多该学府的校友,而且是一群社会上层支柱,族群的骄骄。在百周年的庆典大会上,缅甸民盟主席,国家国务资政杜翁山素季讲了话,曹兄传文如下: 「国务资政昂山素季说,只能依靠充满智慧的人力资源建立一个庄重的国家,而不能单只依靠自然资源。」      「她解释说,对教育部门的投资,是为建立气量大,胸怀社会的优先事项。」 「国务资政说,为了使我们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并向前发展;并能与地区国家并驾齐驱,为了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个庄重的国家,我们不能单只依靠自然资源,并需具有智慧,思想和远见,只有拥有明智的人力资源,我们才能兴旺发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昨天,国务资政在仰光大学一百周年庆典上发表了上述讲话。」      了因们的第二故乡,曾是东南亚最富裕,最发达的国家。了因这话相信不会有反驳的人。但是几经风霜,社会动荡,经济崩溃,生产力下降,人民生活困苦,学运不断,就此了因们第二故乡沉沦为世界最贫穷国家之一。      军政府为应对学运,折散仰光大学,把一些科系分散到缅属各大城市,教育工作也不如往昔,人才外流,年青人意志沉迷,失去了为国为民的崇高精神。像本网译载的长篇小说《碧蓝色甘马育》中的年青人阿加,出国不是求深造,寻求救国之道,而是为打工赚钱买汽车的卑微的目的。这就是教育的失败,下一代人没有了宏大的理想,为国的精神。      现如今做为缅甸了因们第二故乡的执政党领袖,国家国务资政有了这高瞻远瞩,大撤大悟,提倡教育,重视年青人的思想政造,提高国民的智慧,注重国家人力资源的培养,自力更生,争取国家的持续发展。      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消息,这和了因们祖籍在自強不息中所取得成就,可以说是两道似蜜甜心的大好消息!但愿在这正确的认知领导下,第二故乡能有光辉的前程。      阿弥陀佛!领导睿智,百姓之福,国之兴旺! 。...

  • 深秋(梅彩蝶)

    落葉掉滿地我不悲傷,反而有煥然一新的感覺。 落葉中漫步,聽著腳底落葉沙沙作响的聲音如此美妙,情不自禁想睡在落葉上。 光禿禿的樹枝上,如果細看會看到樹枝上長著嫩牙,我看到樹枝上的嫩牙有一種喜悅的感覺。 我好羨慕它可以在每個季節風雨無阻努力的展現自己的面貌,每年還可以重生。 。...

  • 北京电台缅语广播(苏顺路)

    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如果有一件自己非常喜欢做的事情,却遗忘了半个世纪,那就是收听"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缅语广播"了。      我每天忙于查阅微信讯息,收看北京中文国际电视,缅甸仰光中文网,南加州缅华网。少有时间收听和收看缅甸电台和电视。今年以来,美国遭受新冠肺炎严重肆疟。所有团体活动叫停,闭门在家,有了一些空闲时间。有时也抽空看缅甸仰光缅语电视,看到国际新闻报道,大部分讲英美欧洲消息,少有中国新闻,对缅甸电视台而言,似乎国际新闻即西方国家消息,亚洲特别是中国不属于国际。当然,这种情况近期有些改变。 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缅语广播      缅甸人民缺少了解中国,例如,在缅甸,中国早就运送各种预防新冠肺炎医疗物资,选派有关专家组帮助,然而,受美国不断疫情甩锅中国影响,至今仍有人称新冠肺炎为中国肺炎。中缅边界几千公里,中国疫情严重时,並没有从陆上传入缅甸。缅甸首例新冠肺炎是从美国航空传入的。      事实上,根据国际多方议论,新冠肺炎疫情早在去年在英国,在意大利,在美国洛杉矶传染。比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在武汉,提前好几个月,世界现在不应该有此疫源头在中国之错误言论。中国必要加强对缅甸的宣传,特别是中国的缅语电台和电视台,必须加大对缅甸的宣传力度。 北京缅语广播电台缅语新闻网络      说到缅语电台我的脑海里突然想起北京电台缅语广播。那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在渺名中华中学读初中时,那时家里已有收音机。我们能夠收听的只有首都仰光中央政府"缅甸之声"电台广播。后来收听到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缅语广播,兴奋无比。当时並没有收听到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文广播。幸亏我们懂缅文,每天能听到祖国来的音讯。      记得有一年的春节前,我曾写祝贺信到北京电台缅语部,不久我收到北京来的信件,打开一看,是一幅精美的剪纸艺术品,鸡血红花鸟图,我欣喜若狂,爱不释手,多年珍藏,至今印象深刻。后来我到仰光升读高中,毕业后积极投入缅华教师工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缅语广播始终伴随着我的生活,也伴随着我们那一代进步青年们的生活。 收听北京电台缅语广播方法         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不知道什么时候,北京缅语广播电台从我的生活中悄然消失,八十年代在云南,彩色电视步入我们的生活。九十年代在香港,粤语电视走进我们的生活。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头二十年我们在美国,高清彩色英语电视,北京中央电视台华语电视占据了我们的生活,直至今日。      2020年11月,我如同久梦初醒,相隔半个世纪,突然想起北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缅语广播。我以为北京缅语广播早已停播,心想现在能听到北京缅语广播该多好。 北京中央人民电视台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南中和华中同学回国后,缅文水平高的同学被分配到北京缅语广播电台工作,我的华中好友林容福是其中一个,没想到1987年我移居香港后,我们在香港久别重逢,而且同住在新界屯门,彼此常有来往,促膝长谈。1995年我们移民美国。每次回港探亲,也有拜访。林容福去世后,也保持与其夫人卢丽丽联系。因此,我打电话问及北京缅语广播电台一事。她说已经很久没有收听,虽然一批一批老手退休离台,同时也有一组一组新手接棒,她相信至今不会中断。这与我原先推断迥然有异。      我联系了不少国内的、港澳台的、美国的校友和朋友,谈及北京缅语广播电台一事,都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收听过,后来没有听了,直至今日。天那,这不与我不谋而合吗。 精美的中国剪纸艺术品      平时我们缅华同侨生活中经常遇到中翻缅,缅翻中出现困难,词不达意。你可能中文程度高,缅文水平同样高,但翻译不来。毕竟翻译工作是另外一个学问。如果经常收听北京缅语广播,就能提高翻译水平。例如改革开放,互利共赢,太阳系,火星等日常用语,缅语怎么讲。希望缅华同侨每天保持收听北京缅语广播,与时俱进。      接着我联系香港的密友吳传中,他与国内归侨交际广,寻找网络网站办法多,虽然他也长久没有收听,他答应设法寻找。没想到,第二天他用微信把收听北京缅语广播电台的资料传给我,我颇有失而复得之感,立刻打开网站,亲切地听到了年轻女播音员的缅语广播,声音那么清晰,我一口气听完近一个小时的新闻及所有内容,心情激动万分,似乎回到了从前,回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不只是缅语广播,同时见到缅语网络,内容丰富,出乎意料,大饱眼福。 作者合家与曾福才老师林容福合家吳传中合家香港新界屯门海滩聚餐畄影      我们这里随时可以收看到缅甸电视。也可以收看到英国BBC缅语电视。唯独没有北京缅语电视。      在全世界范围内,在现代生活中,各国人民,收看电视的比例远远高过收听电台语音广播。在缅甸也一样,无论在城镇,或者是广大乡村,甚至在边缘地区,人民普遍拥有手机,拥有电脑的人也不计其数,他们随时随地无不收看电视。因此,开播北京缅语电视台,每天向缅甸人民介绍中国,刻不容缓,非常必要。有了北京缅语广播,设了北京缅语网站,每日一小时的北京缅语电视,人员和技术上不会存在困难。      在东盟国家中,中缅边界最长,历史交往最早,彼此"胞波"情谊独有,地理位置特别重要,建立利益共同体极其必要,与美英帝国主义竞争民心最激烈。在与世界各国交往中,中国特别重视民心所向,要使广大的五千万缅甸人民真正认识到,中国才是值得永久信赖的好朋友,看清楚帝国主义每时每刻企图破坏中缅关系。 缅甸仰光国家电视台国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