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正月初三旖旎春,花車滙演醉遊人。小城特色繽紛彩,異國風情歌吹殷。 文塑旅,旅彰文。金蛇獻瑞福來臻。煙花璀璨濠江夜,掌上明珠美絕倫。 书法 一〉陳啟江二〉茂松三〉周永騰四〉劉北照五〉羅耀祖六〉李錦帆七〉黃玉靈八〉阮偉生九〉尤肖松十〉莫敬釗十一〉林德盛 . . . . . . . . . ....
其一七律 忆当年下乡芒宽朝闻上示达南天,急赴滇西路八千。峻岭崇山惊绝壑,躬耕陇畝铸华年。椰风蕉雨林深处,竹影波光漱玉泉。我慕陶公归赋意,荷锄带月垦关边。 . 其二浣溪沙 芒宽行 黛岭清溪入画看,恍如一梦到芒宽。但闻街店卖声喧。 榕树逸姿迎贵客,银滩妙曲漾春澜。弦歌新唱百花园。 2025-2-4作于云南...
业翔民安乙巳蛇年,侨乡澳头村。 盛举春晚闹,纷呈精彩,享视听魂。 锣鼓歌声蹈舞,赛马二胡奔。 骠国舞姿跳,轸念犹存。 鹭岛胞波参与,廿四翁青媪,逾古稀人。 矫健身躯在,灵动有精神。 忆往昔,时光倒转,岂奈何、岁月不饶人。 争朝夕、余生短暂,报效诸恩。...
由厦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翔安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澳头华侨联谊会承办的“侨连五洲·2025第四届厦门澳头侨乡春晚”在乙巳蛇年正月初一晚八点开播了,它以侨乡文化为纽带,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为观众呈现一场以“侨”为特色的文艺视听盛宴。 在欢度灵蛇迎春的新年里,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文艺队,献上独具缅甸特色的歌舞,与全球侨胞及港澳台同胞欢度新年,共贺新春。当欢快的缅甸歌曲传来,缅甸象脚鼓及乐器的响声,伴随五彩缤纷闪烁的背景屏及灯光,胞波们踏着婀娜的舞步缓缓而来……银钵里的圣水泼淋着,每一个转身、每一个翻腕、每一次回眸……淋漓尽致展现了缅甸舞蹈的独特魅力。 缅联会文艺队春晚参演人员,有年长78岁的老归侨,除了归侨、侨眷,还有侨二代、侨三代,他们共同演绎别具一格的缅甸特色歌舞。老归侨们的舞姿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他们的每个动作都渗透出对缅甸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缅甸歌舞的钟情。他们的参与不仅是对年轻一代的传承与鼓励,也是对缅甸历史文化的一种坚守。让观众感受不一样缅甸文化内涵的魅力,更是一种爱国爱乡精神的传承。 此次我们参加澳头侨乡春晚表演,离不开永远会长陈汀阳和副会长杨锦强的不懈努力,胞波们都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通过演出把我们的快乐和祝福传递给全世界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参演人员来自厦门六个区共24人,其中男归侨6人,女归侨7人,侨眷、侨二代、三代9人,为历史之最。每次排练时大家都会面临工作、事务缠身,难于全员到齐。还要面临参演人员因各种原因的缺位替补练习和磨合。经过监事长陈婉映的总编导,所有参演人员全力以赴,克服困难、积极协调配合,团结合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彰显了缅联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1月11日录制节目,演员们早早到“归侨之家”进行演出前最后的排练;下午到达翔安澳头超旷美术馆小剧场参加彩排、化妆;晚上进行节目的正式录制。录制夜间温度只有6-7℃,整整一天没有一人退缩,依然保持着最佳的状态,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团队合作精神,为侨乡春晚节目的成功录制,为观众呈现最完美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网络直播中的高度评价。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厦门缅联会文艺队坚持每周四、日上午唱缅甸歌曲、排练缅甸舞蹈,为每年举办的泼水节嘉年华活动准备节目,力争把泼水节嘉年华活动办成品牌特色活动,让缅联会胞波们感受缅甸文化的魅力。这不仅仅是对老归侨长辈们的崇敬,抚慰他们对第二故乡的眷念之情,也是对中缅友好关系的接力传承。缅联会积极参加厦门市、区侨联举办的侨界文艺活动,展示原汁原味缅甸歌舞的风采,让侨界同胞目睹缅甸归侨侨眷共筑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和传承归侨爱国爱乡的精神,成为中缅文化交流的使者。 澳头侨乡春晚不仅是文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侨乡文化的魅力,见证了华侨华人的坚韧与拼搏,我们共同期待着侨乡的明天更加美好!...
东城因其果敢老街而出名,故又称老街东城,是以老街本地为中心的一个集商业、博彩业、娱乐业和服务业为主的新兴发展园区。得到了我国联邦政府和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与政策支持,为当地及邻近地区,甚至国内其他地区解决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为我国和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东城位于我国掸邦果敢自治区治所老街,是果敢通往滚龙、腊戌、眉苗和曼德勒的必经之处。与中国镇康县接壤。目前东城的发展越来越好,境内外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认识到缅甸果敢老街的开放,东城的包容远超日本、韩国、泰国、荷兰、香港等,是打工族的天堂。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很多缅外游客、商家来东城游玩、考察,寻找商机,谋求人生和事业的发展。东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果敢自治区青年创造了就业机会,为地区的和平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带动了老街乃至周边地区的发展,影响、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向前迈进,使大家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和提高。 东城有丰富的生活资源和发展前景,大家纷纷向往这种开放、包容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不惜万里迢迢来到老街东城,打工、创业。开始新的人生规划,构筑人生新梦,而老街东城就是热门的最佳选择。 东城的包容度是有目共睹的,对外来打工族十分欢迎,大家来到东城能够感觉到它的繁华和热情,同时也会发现它的开放与包容。这怎么说呢?其中东城人们的思想都比较活跃,它是年轻人拼搏的地方和舞台。高楼大厦,车流不息,充满生机和活力,前卫而浪漫。因为大家都在适应、追赶这里的工作方式和现代生活节奏。在此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在梦想的道路上快速走向成功。所以说老街很开放,东城能接纳、包容缅内外各地来的每个努力打拼、奋斗的人。 东城是名副其实的打工族的天堂,在这里大家都有机会实现自我价值,与周围的同行者、参与者,实践者一起发光发热,展示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在东城还有一些游览景点,比如东城湖、果敢禁毒展览馆、富有地方特色的超市等,故此,每年都有很多缅内外游客会慕名而来。 一个人不管你身处什么城镇,或离开了什么城镇,又或是你在其他什么城镇,那么你选择留在当下的城镇,是因为什么呢?总有一个理由,它牵绊着你,使你留恋不舍。而老街东城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一个开放包容的地方;一个有着自己独特魅力的地方。...
光阴似箭,时节如流。幸福的母亲节又来临了。美丽的康乃馨再次盛开怒放。芬芳四溢。母亲们的脸上充满了喜悦。恰似一朵朵嬌妍的康乃馨展开笑顏。母亲啊,孩儿祝福您。恭贺母亲节快乐。祝天下母亲们幸福安康,延年益寿。 母亲啊,当您用削弱的双手撩开满头的银丝白发舜间,孩儿的心碎了,哭了,心疼您—我的母亲。岁月不待人。您变老了。被时光侵蚀的面頰布满深深的纹勾。孩儿愧疚啊。让您操心了一辈子。孩儿不孝。刺穿了您的一片苦心。 然而,您坚定的目光闪耀着智慧与经验。告诉孩儿做人要坚强,要勇敢。堂堂正正,以礼待人接物,学习尊老惜幼的功课。”自强不息”是您留给后辈的座右铭。无价之宝。敦促子女为人要有君子风范。争当好市民。 母亲啊,您把爱全给了我,给了这个家。纵然您保持着沉默寡言,并非软弱。这是一种缄默的美。是经验与明哲的人生。来者的楷模。 您微驼不高的躯身承受了多少风雨的摧残。为了养育子女,给我一个家,您忍辱负重,甘心情願承担生活的艰辛与无奈。把一切的好,一切的幸福全给了我。用自己的生命化解人生的苦难。把重担托起,无怨无悔,哺育新人。教我怎能不感叹,不歌颂呢。 在这美好的节日里,请卸下捆身的架锁,放下一切劳苦。歇一歇,倾听孩儿内心的声音。敬请您老安享晚年,抛开一切烦恼,享尽天伦之乐。让晚辈们来承担生活的责任。 母爱真诚动青天,赤诚丹心化春雨。儿献一束康乃馨,慰籍母亲养育恩。高歌一曲表爱心,祝福天下众慈母。珍惜人间天伦乐,祈望子女尽孝道。 2013年5月...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Z市的一間手袋加工廠。四十餘歲戴著一幅金邊近視眼鏡的總裁兼總經理梁來瓊在工廠門口停下來,他想起兩年前工廠開張的儀式。 那時工廠大門緊閉,來自微威國的梁來瓊在江湖術士的陪同下到了加工廠,工廠外是一群管理人員和工人,在江湖術士的指導下,梁來瓊取出口袋里的所有鈔票,右手拿著鈔票角,走近大門,用鈔票輕敲門上的大鎖,三下,之後將鈔票收起,再取出鎖匙開門。大門打開了,梁來瓊第一個進工廠,江湖術士跟著,一間工廠開業了。管理層的人員及工人一批批走進工廠,各自回到工作崗位。 大門口有一神龕,敬供關帝等三人的神相,江湖術士取出三支香,交給梁來瓊,此時一個不到三十歲,戴一副400度的近視黑邊眼鏡,有學者的風度的男子走近梁來瓊,非常有禮貌地打開了打火機,為梁來瓊點香。他就是工廠秘書嚴敬瓊,拜神儀式很快結束了,梁來瓊請管理層的人員品嚐供品。 “敬瓊!以後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上香。” 梁來瓊以老闆的口氣指示。凡總經理興請年青女秘書,梁來瓊反其道而行之,聘用一位男秘書兼私人助理,他的「為人正派」美名一下子傳遍加工廠的每一位員工的耳中。 “每天第一件事就是上香,我一定做到。”嚴敬瓊謙卑地回答。 “我不知道你們家里有沒有拜神,我現在還是介紹一下,中間這位紅臉是關羽,右邊白臉的是劉備,左邊黑臉的是張飛,都記住了。梁來瓊一副博學的姿態向下屬解說。之後和江湖術士走入辦公室。 “梁生!你以後的生意一定會風生水起,你還得到一位得力的秘書,從名字上看,他一定對你忠心。他的長相可靠,是可用之才。” 江湖術士以專業、獨特的眼光觀察嚴敬瓊後對梁來瓊說。 兩年的歲月一晃而失,梁來瓊的生意亮紅燈了,先是物料被一批批挪走,訂單莫名其妙流失,維持一個百餘工人的廠運作,本非易事,加工的產品是銷往歐美市場,主要是出售給中低層的消費者,利潤不高。因訂單少,工廠常停工,工人也就流失,他最後只好結束工廠的生意。 此時神龕上飄著有一絲絲香煙,冷清的車間只有幾名工人在清點各類雜物。辦公室里只有秘書嚴敬瓊,坐著發呆,他已在等待老闆的出現,工廠停產了,他也失業了,梁來瓊見此景象百感交集。 “梁生!早晨!”見老板走進辦公室,嚴敬瓊謙卑地跟梁來瓊打招呼,還點了幾次頭,之後嚴敬瓊把原先開著的門關了。 “他在A區開了一間工廠,已有一年了,我今天才知道。你天天跟難道一點都不知道嗎?” 梁來瓊兩眼直視嚴敬瓊,想看透他的心,梁來瓊說的“他”就是原工廠的廠長。 ““他”的交際廣,認識你的朋友也都認識他,而我是您的秘書,大家都提防我,他在A區開了一間工廠這種事他一定瞞住我。”嚴敬瓊委屈地回答。 “你說的也是。你有何打算?何時走?” 梁來瓊關心地問。...
点击以下链接阅读全文 https://mp.weixin.qq.com/s/Dx_h95QwfGPSkyWBtsAxQw …………………………………………………… 评论 叶国治(5-3-2021)很高兴看到这些史料。很高兴知道楊章熹老師的后代的一些消息。向作者楊缅燕等问好。我是当年仰光华中、南中的学生。楊章熹是我敬重和喜愛的老師,他对缅华的民主运动、对传揚中华文化、对中缅文化教育交流都有许多贡贡献。向楊章熹老師默哀!纪念!...
今年3月27日,是缅甸76周年建军节,翁山将军为国家的独立运动坚苦奋斗的岁月里,有关救过他一命的玛莉腊斗夫人的报导,曾在1971年出版的孔雀周报上刋登过。他的战友德肯丁貌也写过如下一篇报导,现在回味一下作为对独立运动的纪念吧。 最近,在孔雀周报上,有关人员把他们亲身参加的为国家独立斗争史报导出来,是使人感到很宽慰的事。这些回忆文章对未来编写缅甸独立运动斗争史时是很宝贵的证据。虽然有些文章与实际情况有些出入,但不管如何,这些文章都是宝贵的。 我们在反对帝国主义的独立运动中,从想不到的场所和人物中得到过值得警喜的帮助,另一方面我们在奋斗时,欺压过我们的当权者的亲信和告密者,在国家独立后摇身一变又成了得权得势者,獲得荣誉称号和一级、二级的国家勖衍。其实,这些现象並不是奇怪的事,但有些同志们看到这种情形后感到不平而发了好多牢骚,感到对革命的悔悟。 其实,我们参加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独立,如果是为了个人那是会使人失望的事。在年轻时期,我在”山帝尼克坦”艺术学院学习时,印度诗人泰果尔先生在课堂上说过:能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机会是使人感到光荣的一种奖励。我的朋友邬纽米亚(U Nyo Mya)在二战期间人不在缅甸,所以尝不到法西斯制度的苦处,他没参加过反法西斯运动,所以也得不到参加斗争的机会。在这方面他认为他亏待了国家和人民,没有机会为国家参加一份工作,他什么奖励也享受不到了,这对他的信仰是莫大的损失。 在这里,我想趁机说一说我参与的一件事。在”我缅人党”时期担任秘书长的德肯昂山被当局以5元缅币奖金的通缉令发了通告。原因是他在1940年6月,在兴士塔县泽伦镇(Za Lun Myo)作了反政府言论的演讲。所以据刑事条例124(甲)款发的通告说:如有人能把翁山拘捕或告知翁山的下落者,将发给缅币5元奖金。这个通告在7月12号的报纸上公布出来后,在全缅甸起了相当大的影响,在人民群众中和政治界发生了巨大的震动。 因为德肯昂山不当是”我缅人党”的秘书长,又是仰大大学委员会委员和仰大学联的前任主席,对于这样知名度高的人物,由一个只有县行政主任级的一个当差Zay Via先生,好无顾忌地发出通缉令的事,大家都感到厌恶,大家认为这个县行政主任真是标准的帝国主义者的走狗,完全没有文化修养,连那些政府行政圈子里的人也对他都感到不满。由于这些影响,政府在8月2日那一天不得不公布:取消以刑事法第(124)条例控告的命令。这事件到此还没完结,在8月29号下议院开会时,也被提出来讨论过。后来,政府代表回答时只好说,翁山的案件並不是在仰光发生的,为了大家的利益,认为不应在兴士塔控告而取消了该案件。 在这里,也应说明一下Zay Via先生当时的处境。在1971年7月17日,在杜肯芝家为翁山将军举行对僧人敬斋布施会上,到来的客人谈论起当年的问题时,知道事件过程的邬腊多先生向各位作了解释。当时他把通缉的命令报告给Zay Via先生如何处理时,Zay Via说,这个通告令还不能公布,怕引起很大影响。他也只好照指示没公布。但过了不久,政府行政部门从仰光发来电报命会责问说,为什么不公布通缉令通告,而且要他们为此上交申辩书来。虽然仰光方面已作了解释,但行政秘书长亲自下命令说一定要公布通告。当时Zay Via先生也变了脸色,只好回到兴士塔后公布了通告命令。过后,他每天上班时不与人说话了,又过了不久,他旧病高血压症复发,只好向工作单位请了假修养去了。 起初,我们都认为Zay...
微威國,也叫賭國。微威國的大小賭場、各類酒店、飮食店、手信店、典當店、車、船運輸公司等等無不與賭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全國百分之二十的從業人員為賭業職員。微威國的不少家庭不是直接參與也是間接參與賭業,賭博與全國國民有千絲萬縷的牽連。 微威國傍海街有一國民,人稱杜媽,年過七十,一生不賭,因丈夫好賭,有好事者戲稱她為賭媽。 久而久之,杜媽眞的成了賭媽。 有“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傳統思想的杜媽,沒有因為常揭不開鍋而節育,她有三個兒子,工作之外還要兼做家務。丈夫是沒指望了,可杜媽一想到有三個兒子,兒子長大了,只要不沾賭,就有希望,杜媽這樣想。 “常言說:好酒一杯,好仔一個。我有三個兒子,有一個好就足夠。”杜媽常對街坊鄰里說。 丈夫好賭已不可救藥,賭媽忍氣呑聲過了大半輩子。杜爸因數十年賭場失意,加上多年的酒精中毒,一個夜晩,杜爸喝得酩酊大醉,在夢中腦溢血而去世了。杜媽那年五十歲。 杜媽沒有哭,她感到是一種解脫。 她對三個兒子說:“你們長大,如果選擇賭博,就不要結婚,不要連累別人的女兒跟你們受苦。你們記住:禁止進入離賭場五十米的任何地方,你遠離賭場你就不會賭。如果你進入賭場,就不要回家。” 杜媽三個兒子果眞沒有沾上賭博的惡習,學業完成後出來工作,各自成家立業,杜媽果然有“好仔三個”。 杜媽終於有了撥雲見日的日子,三個兒子也都各置物業,另立門戶了。 她沒跟兒子們住,獨自一個人住在原來的唐樓,她習慣了這個家。 世紀交替,微威國的賭業一日千里,百賭爭姸。杜媽的“三個好仔”因社會轉型,更換工作,都進入賭場服務,杜媽對孩子的“禁止進入賭場”的警吿完全失效了。 “為了工作進入賭場,我沒話說。你們千萬不能賭博,賭博,死路一條。”十年前母親對三個兒子們說。三個兒子也答應母親:一定不賭。 賭媽此時坐在家中一張通了電的椅子上,旁邊有一個電位治療器,微量的電流貫穿全身的血管,她希望電流促進血液中的鈉和鈣質離子化,將酸性體質轉換為弱鹼性,治療慢性便秘、肩膀僵硬,最好能驅趕她守寡前的可怕夢魘。 房子的角落有一推紙箱,各種雜物。此時有開門聲,是三兒子,他也像那死鬼老公一樣過早禿頭,杜媽瞇眼看看兒子,沒出聲,她閉上眼睛繼續享受電流貫穿血管的樂趣。 “媽,你眞是,樓下的公司不是有免費的電位坐嗎?你花幾萬元去買這個東西,眞是浪費!”三兒子說。...
世界著名景区云南陆南石林 朋友,你曾经回祖国定居过吗?你曾经在华侨农场生活过吗?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曾经回到祖国,到云南省陆良华侨农场生活过,畄下了难忘的美好记忆。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诞生东方,随着国家各方面恢复发展,海外华侨纷纷回国,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为了安排归国华侨,中国政府在沿海边界福建省,广东省,云南省纷纷开辟华侨农场。上世纪六十年代,印度,印尼,缅甸先后暴发排华动乱,归侨数量猛增,正好安置在各个华侨农场。在云南省就有遮相农场,宾居农场,陆良农场。云南省虽然位居云贵高原,同时没有靠海,然而东南方向靠近太平洋,西南方向靠近印度洋,每年夏季,东南风与西南风,飞越高山峻嶺,带来了温暖潮湿的雨水,平地上适合栽种水稻甘蔗等农作物。适合安排南方来的归侨劳动生活。根据有关资料,陆良华侨农场始建于1954年10月,位于云南省曲靖地区陆良县东南城郊,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拥有水稻良田,水土资源丰足,也适合栽种果树,挖池养鱼等。 陆良华侨农场地理位置图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农场员工中,印度,印尼,缅甸归侨里,缅甸归侨人数最多,到了七十年代末,来了许多越南归侨,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国家开始改革开放,放宽出国申请,许多缅甸归侨移居港澳台,移民美加澳欧。虽然农场里少了许多缅甸归侨。然而无论在总场还是各分队里,仍有不少缅甸归侨,场委书记邓小波,副书记许汉平,中学校长王东白,教务主任邹作元均为缅甸归侨,总校和各队分校里也有不少缅甸归侨老师和职工。 1983年5月,我们全家由云南南部迁居云南东北陆良华侨农场。我们初到农场时,场领导把我们暂时安排在总部学校老师宿舍区一幢住屋角落里,安排我到六队分校担任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我太太黄月琴安排在总校小学部。不久我们被调到中学工作。场里分发安置费,优先到总场商店购买缝衣机和红旗牌单车。还分发布票给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 左:华侨农场水稻田 右:华侨农场养鱼塘 过去农场里的员工工资很低,生活比较困难。然而我们到任之时,工资已大大提高,我们每人月薪得人民币120元,而当时的人民币币值很高,物价低廉稳定。农场以种植水稻为主,完全能够自给自足。记得每个月初,我到场部粮仓挑一担谷子,去小碾米厂碾米,挑回家来煮饭吃,我们夫妇当教师,脑力劳动,两个儿子还小,口粮充足。每天早晨六点,场部宣传组的喇叭一响,食堂开门,我就去买免票早点,馒头,花卷,有时还供应肉包子吃。唯一不足的是场里每人每月只供应二两黑色菜籽油,但也没有问题,星期日我骑单车到三公里外的陆良县城,街市上免票出售猪肉,我购买五,六公斤肥瘦参半的回来炒菜炸油,解决食油不足。单车后面绑着竹编高箩,盛有猪肉,各种蔬果,足够吃一个星期,然后去早餐店吃热气腾腾,香喷喷的云南米线,免餐票二角五分一大碗。 农场附近分布着几个农村,每星期日,农民一早经过农场去县城赶集,随身携带鸡鸭蛋类和土豆等农产品,我们站在场部门口向农民购买,十粒鸡蛋一元,七公斤土豆一元,有一次我还买一只下蛋黑毛母鸡养在院子里,下了十多粒蛋,孵出十几只小鸡,全部身披乌黑绒毛,乐坏了两个孩子,可惜一个月后,鸡瘟传来,全数死光。 左:陈荣春吳金焕全家福(前排右二吳金焕后排右二陈鸣爱)右:作者合家农场畄影 我们有家庭的家家户户都在家自己煮饭烧菜,用的是移动式蜂窝煤炉灶。昆明好友吳传明,他的太太陈鸣爱在农场六队,她母亲吳金焕是生产队干部,母女俩拖着煤粉来我们家,教我做蜂窝煤,解决燃眉之急。第一次使用蜂窝煤炉煮饭做菜,火力特别強,晚上加一块蜂窝煤盖上铁盖,第二天火不熄,日夜不断火,非常方便,总而言之,生活中的一切,对我们十分新鲜有趣。后来我去县城订煤粉自己做,再后来我去县城订蜂窝煤来烧,一切都变化飞快。公用水龙头就在门前,方便提水用水。唯一不习惯的是公用厕所,一坑六个拉屎洞,相互没有隔墙,每次上厕,我打开雨伞,遮住自己,否则解不出便来。使我想起在南中读高中时,有一个星期日早上,我去上厕所,打开其中一个木门,骇然见到周禾书校长蹲厕,赶紧关门,虽然周校长並不理会我,自己却忐忑不安,以为免不了受处分,然而之后並没有事。现在才明白,周校长生长在国内,早已习惯上无遮厕所。 陆良农民田种蚕豆丰收...
爸爸謝奕輝和媽媽陳德華 每個人都有一個七彩斑斕、柔情似水的童年,金色的童年匣子裏藏着許多華麗的夢,里面珍藏着許多精彩的故事。有高興的、有滑稽的、有難忘的、有悲傷的、有喜劇的、酸甜苦辣咸、樣樣俱全。也有一些往事,就像沙中的金子,閃閃發光,讓人終身難忘。美麗的童年,跳躍着無數歡樂的音符,那些跳動的旋律,點綴了我精彩的童年。將作為我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頁。 李軍先生和夫人夏惠美(李小菱提供) 我的童年是美滿的、溫馨和幸福。我們家有位偉大、家教嚴格而威嚴的的爸爸,他愛我們,是我們兄妹姐妹生命里永遠的太陽,照亮了我們的心田。讓我們永遠陽光燦爛。父親的愛,無處不在。雖然爸爸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留下的只有我們 對他的思念和一份永遠的回憶。我們的媽媽是一位和藹慈祥、勤儉持家的媽媽,任勞任怨地為我們付出一切。她仿佛是個機器人,不知道疲倦日夜為全家操勞,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我們全家生活在一起,其樂融融。讓我感到無比的幸福。童年像一個五彩斑斕的夢,使人畄念,使人向往。童年生活中發生的一件件趣事,常常把我帶入美好的回憶里。我們六個兄弟姐妹的童年是在南中高中部度過的。我們的爸爸謝奕輝是在高中部教書,我們家就住在高中部的附近,所以,每當假日,我和弟弟妺妹會來到校园里和這些住在高中部教師的子女們一起玩。校園裏雖然沒有千秋、滑板、蹺蹺板。但是我們也一樣能玩得很開心。我們能比賽跑,你跑我追、玩捉迷藏或是跑到池塘旁邊看小魚。我們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們玩着、跳着、鬧著、開心快樂的在人生舞台上跳躍着美妙的音符,盡情歡樂的旋轉着,自我陶醉在這春色校園中,我們沐浴着陽光,享受着這金色童年的美好時光。 黃副校長溫馨、美满幸福的一家 前排左至右:黃乾乾、黃誠誠 后排左至右:黃幼幼、黃重遠副校長及夫人甄美修(黃幼幼提供) 時光一去不復返,往事只能回味 甄美修女士和黃乾、黃誠、曹國俊(曹元璋老師的大兒子) (黃乾乾提供) 李軍先生的和黃副校長的子女們 李小菱、李小园、李小芳、李小紅和黃誠誠、黃乾乾在緬甸仰光南中家門前 (李小菱提供) 天真爛漫、充滿溫馨的童年 鐘光老師合家歡照(鐘婉香提供) 母校南中的歷史是一首美麗動人的詩篇,是一道永駐心田的風景。是一所優良的師資和無私奉獻僑界賢能的搖籃。清晨,同學們迎着初升的太陽,從四面八方來到學校。風景美如畫的高中部,一進校門,陣陣淸香迎面樸來。校園裏到處都是綠樹成陰,花草鮮美。春意盎然的校園給同學們创造了優美的學習環境。漫步到寬大的雨蓋操場,充滿着同學們的談話聲和歡笑聲。這是全體同學開周會和看電影的地方以及舉辦各種活動的地方。每逢佳節,在學校里舉辦重大的節日慶典活動,校內燈火輝煌,張燈結彩,五彩繽紛。洋溢着節日的氣氛。舞台上動人的歌聲在空中回蕩,大家熱情高漲,紛紛登台獻藝,施展着自己的藝術才華。...
原来已经七年了,光阴如箭一点没错!前天在微信收到《南加州缅华网》总编辑朱徐佳大姐的这样的使命: <我网成立于2014年3月,已有7年多,请写点什么吧!>,才恍然于《南加州缅华网》开播了七年有余。 当年缅华联谊会领异们的睿智,认为缅华旅美族群虽少,也须要有自已的<耳目>,互相联系,增进情感,也便于联系第二故乡的族亲,了解第二故乡的发展,能为第二故乡前程负一丝绵力。更重要的是宏扬中华传统文化,承传爱国爱乡,团结族群的精神。担负起教育后裔学习汉语,接受汉文化的责任。 经过几次商议,得到创立缅华网的共识。那时,首位倡议创立网页的粟福祥名誉会长却担心,网页能否坚持可久可长,因为他听说南加州能以华文写作的人很少,但了因认为南加州聚居缅甸两大汉文学府,『华侨中学』和『南洋中学』的学生,又有众多的在祖籍经受深造者,应该是藏龙卧虎,才俊云集的地方。当时的这番妄测,坚定了他及领导们的意志。 栗老首先为《南加州缅华网》找到一位网络行家,缅文报主编哥凱协助,申请奠定了网址,但在页面更新上,哥凱因为没学过汉文,又忙于业务,停顿了一段时间,后吴兆庆先生搬来南加暂住得到他的力挺,接着如今的《南加州缅华网》技术总栽王旭山老师夫妇移民到南加,由吴兆庆先生介绍,领导们礼聘接手了网站工作。直到缅华联谊会名誉会长朱徐佳女士接任总编辑工作,《南加州缅华网》才进入正轨,生气勃勃起来。 七年了,没有坚定的爱国爱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难于坚持这么长远烦重的义务工作的。总编辑朱徐佳女士就是这么一位少有难得的领异。在她的努力下,《南加州缅毕网》读者遍布缅甸全境,祖籍各地,港澳台,本国各州,北美。在她手下组有了強壮的本州文友队伍,叶国治(草蝶,春水),伍全礼,朱雪雪(阿朱),苏顺路,谢玉清,杨灿云,丛中草,梅彩蝶(谢蒂),卢家昌,葛光豫,苏金安(更生),杨明三,王旭山,丘文(倩兮,了因),林锦沛(编辑助理),林鸿沛(摄影),高泰山(摄影),蔡煜群(视频),以及她本人朱徐佳(阿九)。还有其他地区的有,汤琼秀(纽约),苏焕光(纽约),苏丽蓉(杨蓉-加拿大),阿凯(黄庭凯-香港),朱云(舒云-香港),刘贤敬(香港-已故),卓忠明(卓叶-深圳),许均铨(伊江客-澳门),高德光(澳门),尤肖松(澳门),张平(澳门),张新民(广州),林郁文(林枫-昆明),肖介达(昆明),马越民(西安),戴光明(南宁),曹润盛(闰月生-仰光),杨胜富(仰光),寸守康(曼德勒),钟纯芳(腊戍),王子瑜(缅北),纪晓红(蒲公英,南涯-果敢)……等等,浩浩荡荡,不胜枚举。 点入《南加缅州毕网》,犹如进入了<大观园>,琳瑯满目,百花齐放,五光十彩,美不胜收,其中有<综合新闻>,<国际新闻>,<缅乡动态>,<祖籍建设>,<侨社动态>,<诗词歌赋>,<华文园地>,<小说翻译>,<侨社互动>……。麻雀虽小,五脏皆全,七年的努力,成织裴然,这一切与领导,文友,与读者们的鼓励全力支持分不开。更重要的是长期不懈坚持这毫无报酬工作的,《南加州缅华网》技术总栽王旭山先生和总编辑朱徐佳女士他们精神可嘉,居功至伟。没有他们,我们走不了多远! 了因行笔至此,不禁想起一首旧歌,为表赞这个团队,改了歌词几个字,独自高歌: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中缅边界畹町桥 1964年11月,我应聘离开仰光,途经曼德勒与腊戍,前往中缅边界重镇九谷棒赛侨新小学,担任中文教师。从腊戍到棒赛,每天都有小客车运载旅客,一辆上去,另一辆下来。途中经过登尼,贵概,南柏卡,105哩关口等乡镇,到关口这一站,棒赛客车往东北方向前行,而木姐,南坎客车往西北方向分行,关口设有政府检查站,检查旅客身份证及携带物品。进棒赛或木姐,南坎三个边界城镇,反而没有检查。因为是闻名的抗战时期滇缅柏油公路,不太颠簸,只是一路上坡下坡,左拐右弯,首次经历的旅客,未免提心掉胆。另外偶有山军,强盗出没,旅客总是忐忑不安。 我到腊戍后,借宿中山学校,第二天早上,陈万宝老师和郑福志老师送我到汽车站,乘坐何基良先生的小客车,在贵概吃午饭,约下午四点,客车左弯右拐,在山坡上前行,终于见到了坡底的棒赛镇,何司机一直把我送到华人学校,我提着行李,爬上小陡坡,在学校门口见到了叶志明老师。叶老师带我去谢大师饭店吃晚饭,到弹棉被师傅处订棉被,到裁缝师傅那儿量制厚夹克,冬季将至,寒霜将临,备齐棉被厚衣刻不容缓。晚上,在小煤油灯前,叶老师简单介绍侨新小学师生情况,介绍近在咫尺的祖国边界重镇畹町。 滇缅公路位置图 腊戍来的汽车,从东向西进入棒赛镇,有一条柏油路向北延伸直达畹町桥,属中缅国际邮件通道。直走至十字路口和中心广场,横道右行,就与邮车通道会合,经过荒废的九谷老城区到畹町桥。横道左行经过中心广场,直至郊外,直走经过中心广场直至畹町河边界。华校位在通畹町桥两条公路之间,背后山顶上是边防缅军营地。通畹町桥两条公路交会处右边坡上是警察局,对面是政府学校,老九谷野花丛中建有两幢木屋,住有警探官,移民官,海关官各一人,均不带家眷。 畹町桥缅方桥头,有左右两个水泥小岗哨,没有缅军放哨对往返畹町的市民,警察,警探,移民,海关官员视若无睹,从不盘查,可能是他们自己人身安全没有保障吧。 棒赛侨新小学 开学那天,上课鐘声敲响,全校师生在操场集合,叶老师把我介绍给全体同学。学校里有五位老师,约七十个学生,从一年级到高小六年级。本地张炤达老师教六年级,外地叶志明老师教五年级,我教三,四年级,本地瞿天義老师教一,二年级,从下缅甸来棒赛与父母暂住的刘震云老师教英缅文(义务老师)。 各位老师各带自已的班,有什么事个别讨论,没有开老师会,有时候星期六开学生周会,学生们都很听话,他们尊师爱友,少有吵架,教中文一点都不吃力,但不会讲缅甸话,不喜欢学缅文。在校学习进步教材,去畹町观看爱国电影,思想认识较高,好多学生小学毕业后,去腊戍读初中或回国进华侨补校深造。 左:傣族高脚竹屋,右:景颇族矮脚木屋 冬季很快到来,晚间我蒙头卷缩在棉被里,天亮了,见到草皮屋顶上撒满白霜,像肥皂粉一样,同学们穿着厚衣服来上学,有的还套着手套,一年级的小学生们雪白的脸面上,透露出红块,像树上的红桃,太可爱了。我手抓粉笔授课,转身在黑板上要写字,才发现粉笔已经落到地上,十分好笑。 市民以傣族最多,大多是瑞丽地区水傣,其次是汉族,多为云南腾冲华侨,有少数几家福建人和广东人,还有几家景颇族。没有缅族家庭,只有几个外来缅族政府商店员工。街上通用傣语和云南话,孩童不分族别,从小就会讲傣语和云南话,华人学校里,学生讲国语普通话。 左:傣族姑娘赶集,右:景颇族妇女赶集 中缅边界棒赛,木姐,南坎三个城镇五天一次轮流集市。华校集市日和星期日放假。棒赛镇附近平地,分布着傣族村寨,竹编高脚茅屋,周围喜欢种竹子,以种水稻为生。山坡上有景颇族矮脚木屋,以刀耕火种为生。山上有小汉族,土墙茅屋,种鸦片和蔬菜。每当棒赛集市日,木姐,南坎商贩车载商品来摆摊。傣族女子穿着纱龙,肩挑扁担竹箩带着白米来赶集。景颇族女子身着裙子,头顶背掛藤编高箩带着茶叶来换米。小汉族身着染制蓝黑粗布衣裤,拉着骡子下山来赶集,骡背上拖着肥大的青菜,棕包,还有鸦片。 自缅甸独立,中国解放以来,中缅边境地区,各族边民友好往来,通过畹町桥,两国邮件畅通,边贸往来有增无减,中方计划经济,缅方开放经济,华侨经商自由,生活过得较为宽裕,听说华侨青年手里个个有钱。可是1963年,军政府商店收归国有1964年,作废百元,五十元大钞,全国人民遭受双重打击,全国经济面临崩溃,华侨在缅甸,生活面临重重困难。我到棒赛的时候,侨胞们如同惊弓之鸟,不知所措,不知今后要如何生活。可是大家咬紧牙关,筹资继续开办华侨学校。 左:小汉人下山赶集,右:小汉人种的棕包树 在首都仰光,有名的市场上,政府商店缺乏货源,全国各地政府商店也一样,在棒赛,全镇只有一个政府商店,三个店员,更糟糕的是店里只有货架,没有货物。商人们走头无路,只好铤而走险,全国范围内出现暗地交易,遍地黑市,广大的边界地区也一样流行起来。起初人们觉得做黑市生意不光彩,久而久之,也就习以为常了。 在棒赛的商人设法把中国需要的缅甸土特产,其他物资运送过去,平民百姓则三天两头过去畹町买东西,过中国海关时,不能说带人民币,否则会被没收,有一次李曰德先生的太太寸树玉(老五嫂),带着三岁大的儿子过海关,海关问她有没有带人民币,她说没有,此时孩子说有人民币,从口袋里掏出三元钱,弄得阿嫂十分尴尬,还好海关说孩子老实,把钱塞回口袋里。百姓到国营商店购得一点碗碟日用品回来,由傣族妇女设法带到腊戍出售。棒赛市面上流通少量人民币,可和缅币兑换,人民币的币值比缅币高,那个时候两种货币价值都很高。我的月薪缅币170元,伙食费70元,剩余100元,能够维持一个人生活。 左:董事长张德汉妇协会长刘玉英全家福,右:棒赛妇女(前排右二孙德仁) 我到畹町后第三天,叶老师就带我过去畹町玩,当我见到畹町桥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哨所里解放军挺胸握枪站岗,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先到检查站登记,后到海关检查,出来以后去逛街,进国营商店购买日用品,国营商店货源充足齐全,国内百姓必须用购物证,国外来的则严格限制种类和数量,只能购买一两种少量货物。市民对我们外来客人态度严肃,不多说话,他们之间则有说有笑,返回棒赛过畹町桥前,我还在路边树栏上,特地摘下一片小树叶,带回来做为第一次步入国门纪念品珍藏起来。 本来以为离开仰光就再没有机会看到中国电影,没想到几乎每个礼拜晚上畹町都放电影,我们都可以过去看,这真是天大的喜事,有时还有机会看到音乐歌舞表演。有一次,我们看到傣族舞蹈家刀美兰表演印度舞,十分精彩。除了可以去畹町看电影,也可以去畹町小理发店理发,我差不多每个月去理发,记得理一次才五角钱。 左:校友蔡眉兰拜访寸树玉嬸嬸,右:刘振德夫妇与作者 棒赛有男女青年篮球队,男队有客车主李忠发,董事长的儿子张森达,刘振德,杨世虎等主力队员,副董事长王水浅的弟弟王静温,他从福建出来不几年,文武双全,吹笛拉二胡好手,主力篮球运动员,弹跳力特佳,林明贤,最年轻,还在腊戍读中学,女队队长瞿天義老师,队员有当地女青年和高班女学生。我到棒赛后,由我带男队训练和出外比赛。平时男队保持练球,女队很少练球,男队练球时间定在晚饭后,起初我很不习惯,但为了团结青年,只好入乡随俗,我和当地青年的感情越来越深。我们曾几次去木姐比赛,交流球技,增进友情。 学校的老师常有变动,第二学期我从仰光带华友胡鸿瑞老师上来,胡老师是篮球运动员,投篮准,弹跳高,是我们球队不可多得的右前锋取分手。刘老师离任回仰光。第三学期南渡的南友李佳美老师到任,李老师是歌手,舞蹈老师,李老师的到来,弥补了学校缺少音乐舞蹈老师空白。 左:刘振云老师,右:李佳美老师 参加腊戍缅北杯球赛 前排右四瞿天義老师 后排右一胡鸿瑞老师 这个时期,我们侨新小学的外地老师四个,教学质量最高,学生受益最大,1965年,为了隆重庆祝祖国国庆,学校决定举行国庆文艺晚会,李佳美老师挑选学生演员,积极排练歌舞,我教缅甸舞蹈"瓦城的花朵"。王静温先生邀请胡育文先生组织乐队。我和胡老师负责黑板报,叶老师招集青年布置舞台。 1965年10月1日是祖国国庆节,棒赛驻军营长,应畹町解放军驻军邀请,在副董事长钏嘉崑先生陪同下到畹町过节,下午棒赛侨领宴请棒赛军政官员,晚上在我校篮球场上隆重举行歌舞晚会,张德汉董亊长陪同营长出席观看,刘玉超先生翻译。前台有叶老师,李老师指挥,王先生和胡先生音乐伴奏。后台有胡先生的太太李瑞仁女士和瞿老师负责化妆,我和胡老师摧场。李老师教的"花伞舞",女青年双人舞"共饮一江水",我教的缅甸舞"瓦城的花朵",王静温的二胡独奏等,演出非常成功,得到校董会表扬,家长好评。 ...
20世紀80年代,緬甸仰光(Burma Rangoon,現改為Myanmar Yangon)內河碼頭。 公曆三月上旬至中旬(緬甸12月初一至十五),是緬甸佛教徒朝拜摩定菩薩(Mawtin pagoda )的月份。 某年三月中,仰光碼頭有一艘內河客輪上的高音喇叭正在播放著輕鬆的緬甸歌曲,碼頭上站著五位德高望重的男性長者,都已五、六十歲,身穿傳統短領男式白襯衣,外套一件緬式棕黃色無領外衣,下身擊著各不相同的深色的籠基(緬語:男性紗籠),腳穿絨布質料的人字形拖鞋,胸前戴著一束有鮮花、絲帶製成的襟花,正在歡迎香客、遊客上船。這是一艘由佛教團體承包,專程到摩定菩薩上香、拜佛的不定期客船,這一批有300多位香客、遊客。 譚德才,一個年約25歲的青年男子,身高一米七二,長得英俊瀟洒,穿一件白色襯衣,下身擊一條黑、棕、白三色間隔的籠基,腳穿一雙絨布質料的人字形拖鞋,手提一個略大的黑色旅行袋,左手無名指上戴有一枚鑲嵌紅寶石的戒指,走在他身旁的是一位22歲的阮惠瓊,高約一米六,上身穿一件帶碎花淡黃色的短袖上衣,下身擊一條淡藍色特敏 (緬甸:女性紗籠、也叫筒裙),腳上穿一雙絨布質料的人字形拖鞋,手裡提一個略小的深棕色旅行袋,她左手戴了一枚藍寶石的戒指,雙雙走入仰光內河碼頭,登上這艘去摩定菩薩上香、拜神的內河輪船。 下午五點,船很快離開仰光碼頭,譚德才和阮惠瓊站在船頭,看著碼頭的風景。樓房不高也不多的仰光市,在合歡樹、椰樹、木棉等樹木的點綴下,如一幅巨大的圖畫,而金光閃閃的瑞德貢大金塔(Shwe Dagon pagoda...
「嗨……丁健跃窦妹!」 一位在缅甸就知交的缅族朋友,今天在路上相遇,他很热情地用缅语和我打招呼,译成华语是,新年泼水节快到了。了因也高兴地用缅语回答; 「哈啰……尼底敏加拉巴!」 意即哈罗,新年吉祥!两人保持社交距离,对视欢笑,然后共同走向<麦当劳>去,各自买了一杯老人咖啡,找了一处附近比较安静鲜有人过的地方,站着就聊起了故乡的不愉快的变局,后来两人都感到郁气,就又回到<泼水节快到了>的话题。 多条银色的小水龙,从高高的泼水棚台,向着整车子来承受泼水的年青人逶迤倾射,他们的欢腾狂舞,滑稽丑态,不认输的<夷达波>使台上的白美<龙玛>笑逐颜开,笑声袅袅。 受了新年净水洗礼之后,把车开到前边旷地一个草棚前,你可看到棚中众多的少女围着许多小园矮桌,搓着雪白的糯米汤丸,一小片雪白的糯米以一小粒黄糖为馅,丢入开着的沸水锅,不久就浮上了水面,捞上就可嚮客。这就叫<蒙弄艺勃>。可是有些调皮天真好嬉弄人的<弄玛>会把朝天辣椒代替黄糖,当运气不佳的<哥哥>入套喊辣,一众<弄玛>就会哄场,玲珑的笑声,可掬的笑容,真可迷倒众生。 这是了因年轻时参加狂欢的过年泼水活动,至今难忘。了因对他说。他沉思了一会呷了一口咖啡道: 「嗯……好事不堪回首,如今局变,疫情,示威,死人,泼水节恐怕不能如愿举行了。」 泼水是缅族一年中的大节日,狂欢的如火如荼的节日,是除旧布新的节日,是歼悔省思的节日。对节日的历史,缅华已故著名报人,作家阿黄名名有如下的记载: 『今年泼水节笫一天下午四时,「达加敏」下降的时辰,轮船,工厂鳴放汽笛迎接,缅人家家户户把门囗供奉的土甕倾水祷祝:「滌清罪恶,有地为证,皆大欢喜! 「达加敏」,又名「隘芏底瓦」即印佛教的「因陀罗」Indra,中国佛典作「释桓因陀罗」,简作「释提桓因」,又译为「能天主」,「能天帝」即佛经所说的怀利天的首长,即「坏利天主」。略作「释帝」,及「帝释」。又名「执金刚杵者」Vijra.....
中新社北京3月30日电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亚裔群体受到的语言暴力和人身攻击明显增多,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连环枪击案更是将种族歧视问题推至风口浪尖。连日来,全球多地掀起反歧视抗议热潮,不愿再保持沉默的亚裔民众走上街头,呼吁自由与平等。 中新社北京3月30日电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亚裔群体受到的语言暴力和人身攻击明显增多,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连环枪击案更是将种族歧视问题推至风口浪尖。连日来,全球多地掀起反歧视抗议热潮,不愿再保持沉默的亚裔民众走上街头,呼吁自由与平等。 美国:向种族歧视说“不” 在亚特兰大,20日有数百人在佐治亚州议会大厦前示威,呼吁停止对亚裔的歧视和不公。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20日和21日两天连续举行了至少4场示威游行。在纽约,抗议人群27日手持“停止仇恨亚裔人”“向种族歧视说不”等标语在当地主要街道游行示威…… 不少其他族裔民众也自发加入抗议活动,公开谴责疫情暴发以来美国国内针对亚裔歧视和仇恨犯罪的急剧攀升。在“非裔和亚裔团结一致”的集会主题下,千余名肤色不同的纽约民众于21日齐聚曼哈顿联合广场,大声疾呼终结针对美国亚裔群体的歧视和仇恨犯罪。 据悉,美东地区的亚裔团体宣布,将于4月4日在纽约市举行“停止仇恨犯罪、反对种族歧视、捍卫亚裔权益”大型集会示威游行,届时将向各级政府和执法机构表达诉求。 德国、新西兰:停止仇视亚裔 歧视亚裔绝非美国独有的问题。在新西兰,超千人参加的集会游行活动于当地时间27日在最大城市奥克兰举行。组织者与参与者高举“停止仇恨亚裔”等标语,谴责发生在美国的枪击事件,声援全球亚裔的反歧视活动,并表示反对新西兰国内出现的针对亚裔的歧视和仇恨行为。 活动发起人斯特芙·陈在集会上说,看到美国的亚裔被仇恨对待,在新西兰的亚裔感同身受。她表示,新西兰社会同样存在针对亚裔的仇恨和歧视行为,人们需要正视并解决这个问题。 在德国柏林28日举行的集会是欧洲国家中最早出现的反对歧视亚裔示威活动之一。参与集会的既有居住在柏林的亚裔人士,也有众多欧洲裔人士和非裔前来声援。他们打出了“与亚特兰大团结在一起”“停止针对亚裔的种族主义”“我们不是病毒”等标语。 加拿大:“仇恨病毒”更可怕 当地时间3月28日,加拿大多个城市举行反对歧视亚裔的游行、集会示威活动,谴责和反对种族歧视。 在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加拿大华人同乡会联合总会和加拿大海峡文化交流基金会组织当地华人驾驶数百辆汽车在安大略省省议会大厦外围绕行,以展示标语、鸣笛等方式进行驾车游行,呼吁加拿大全社会立即行动起来,采取坚决措施,反对歧视,杜绝仇恨行为,推动建立多族裔和谐共处的社会。 同时,数千人在多伦多市政厅前广场集会示威,高举写有“仇外才是病毒”“我祖母是下一个(受害者)吗”等标语牌。有华裔发言者呼吁同胞面对歧视时,不应再沉默隐忍。 在温哥华市中心,亚裔社团组织的集会吸引了不同族裔的上千人到场参加。示威者们呼吁加拿大联邦、省、市三级政府尽快完善反种族主义立法。有艺术创作者特意为此次集会谱写了主题歌曲《仇恨是病毒》。 加拿大华人社团联席会和温哥华中华会馆则于27日傍晚在大温哥华地区不同地点举行烛光静默示威。参加活动的华人社区代表表示,加拿大和美国都存在系统性种族主义、歧视以及殖民主义所产生的不平等后果。亚裔不能一味忍让,而要团结一致发出声音,抗议不公。(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人类是高级动物,是有思想、有追求、有志向的;人的一生应该是美丽多姿,丰丽多彩的;天天都应该是日新又新、进步有意义的。唯有如此,当人到一定的时候,积累到一定程度,你才能取得成绩,获得成功。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已成江海。”我们面对的每一时刻都是一个新奇的未来,诱惑的现实环境,充满挑战的世界。而年轻人应该如何去面对这个崭新的、现实的环境?跨越这个陷阱?答案就是多读书,多读些好书。 读一本好书,读一本对人生有教育和启迪意义的好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户。因此,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足以增智。可现在的年轻人却不以为然,多数年轻人都不喜欢读书。甚至一些在校求学的青年学生,都认为读好了教科书就行了,不想去多读课外书,至于其他方面的书籍更懒于猎取,与己无关。他们来学校只是混混时光,交点钱买所谓的文凭。与考试和文凭无关的书,谁也不想问津,如此,知识面狭窄也就可想而知了。一些学生简直就是虚拟的少爷小姐,白天玩耍是重点,秉烛夜游再补课,上网海聊玩游戏还嫌不够,哪有什么时间读课外书?何况根本就对读书没有丝毫兴趣。 “可爱”的是缅华学校的学生。许多中学生连家喻户晓的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都不知道,被认为中文成绩好的学生,绝大多数对文学两个字没有任何概念,不知道何为文学?什么艾青的诗?舒婷的诗?余光中的诗?巴金的“激流”文学?柏杨的“酱缸”文学?从维熙的“伤痕”文学?蒋子龙的“改革”文学?那是《天方夜谭》。对此,我苦笑之余,更愿意对学生们说,真诚地希望你们今后在嘻戏玩耍之余,多读些书吧!因为今后你们要走入社会生活。多读些书可以使你进步,可以改变你的现状,可以丰富你的人生,可以使你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习近平先生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时说:“读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雨果、大仲马、乔治·桑、福楼拜、小仲马、莫泊桑、罗曼·罗兰等人的著作,让我增加了对人类生活中悲欢离合的感触。冉阿让、卡西莫多、羊脂球等艺术形象至今仍栩栩如生地存在于我的脑海之中。欣赏米勒、马奈、德加、塞尚、莫内、罗丹等人的艺术作品,以及赵无极中西合璧的画作,让我提升了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还有,读凡尔纳的科幻小说,让我的头脑充满了无尽的想象。”他说:“读法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史的书籍,让我丰富了对人类社会政治演进规律的思考。读孟德斯鸠、伏尔泰、鲁索、狄德罗、圣西门、傅立叶、萨特等人的著作,让我加深了对思想进步,对人类社会进步作用的认识。” 正因为他年轻时,读了不少中国古人和今人的名篇佳作,又读了不少外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建筑、体育等书籍,才使他能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应用中华文化,更好地领略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从中获取滋养和智慧,并把其运用到治理国家,改善民生,建立和谐社会,创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的伟大实践中。 而我小时候,外公总对我说:趁年轻时,要尽力去多读些书。可我却把他的话当作耳边风,没把它当一回事。由于读书不多,才疏学浅,文低智愚,所以今天凡事成蹉跎。人生走了不少弯路,而且走得十分辛苦、艰难,处处充满着坎坷、无奈。现在回想起家人的教诲和规劝,已于事无补,悔之晚矣。 作为年轻人,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千万不可堕落于今天。而应该与时俱进,积极进取。应该充分利用时间去多读书;应该积极主动去读好书;应该勤奋去读群书;应该努力去读励志书。因为读书可以使你聪颖,读书可以使你积聚能量,读书可以使你拥有未来…… 若你是学生,绝不能仅仅依靠老师在上课时讲的那点文化知识,而应该靠自己的主动学习,因为老师在课堂讲授的毕竟有限。万万不可整日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甘于堕落。青春难得不再来,不能轻易地浪费,要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要为自己的前途而奋斗,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梦。安于现状等于给自己判了死刑。节约时间就是延长生命,浪费时间就是慢性自杀。 从古至今,凡有成就的人,无不爱惜读书,无不好读书,因为阅读是一项高尚的心智锻炼。通过大量的阅读,就能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就能不断地增加更多新的知识。人有多少知识,就有多大力量,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是相等的。年轻时,记忆力好,精力充沛,没有家庭琐事的烦恼,没有工作压力的重负,是读书学习的最佳时期。 故此,希望你们趁年轻时,趁此大好年华,醒悟过来,抓住今天,努力现在。不要让浮华掩饰了青春的激情;不要认为自己很聪明,不读书出去照样能赚大钱;不要在安逸的生活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丧失了自己的意志。 趁年轻时,多读些书,没有坏处,只有益处。只有在年轻时,多阅读一些书籍,懂得读书的意义和重要,理解书中的真谛,明白读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你就会知道,书是“香甜”的。只要你读书时肯把“勤”和“苦”用上,那么,到时你自然就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尝到知识的甘甜。这样,你就能以崭新的姿态,旺盛的精力,迎接明日的朝霞,创造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实现属于自己的美好理想。 …………………………………………………… 评论 叶国治(4/2/2021)呼吁年青人多读些书,很好。希望再進一步,告诉他们读些什么书,更加重要。现代书市,种類繁多,淫书坏书,混杂其多,害人不浅。读什么书,会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所以选读什么书,培养什么樣的接班人很重要。读中国史,知道五千年文明的辉煌伟大。读现代中国史,知道贫穷的中国人怎樣受人侮辱,通过抗争站起來,強起來,富起來。少年强,中国强。大家共同努力,把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共勉。...
缅甸仰光燕子湖风光 1962年5月春季,我在仰光甘马育群英小学开始任教,学校里有7位老师,150多个学生,分幼儿园到高小六年级。10月放寒假,11月开第二学期的时候,发现林发财老师转到山巴教书,学校里来了个新老师,他叫王东白,刚从南中高中毕业,可谓初出茅庐,走马上任。 王东白老师也像我一样,从山巴到仰光求学,家在九彬告,他到任后,和我一起在校住宿,我们两个在学生家长开的饭店开伙食,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互敬互爱,互谦互让,彼此之间,同学情加同事情,日子过得十分愉快。 王东白老师高中毕业照(后排右四) 不久我发现王老师不像新手,授课很熟炼,他好像读高中时就去教过夜校,交谈中得知他读书时就爱读报纸,课外书,写文章在华人报纸上投稿,文学底蕴深厚,他教小学语文有点大才小用,完全有资格教好初中语文。 课余时间,他喜爱磨墨练习毛笔书法,我经常在旁观看他书写毛笔字,他的毛笔字很漂亮,特别是大楷草体字遒劲有力,令我即欣赏又佩服。当时,在我们年轻老师当中,像他这样爱好书法而卓有成就的青年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左:举重 右:标枪 每天放学之后,我喜欢在一楼和高班学生打乒乓球。王老师则喜欢在二楼卧室里,对着掛镜握哑铃,仰躺板凳举重。他不像举重运动员,拼命抓举,不断加码,大运动量。而是适度重量与适量次数,定量有恆。原来他是一位南中有名的标枪运动员,多次参赛获奖,他的举重,主要为了增强手臂力量以抛投标枪。 其时是秋冬,雨水少而晴天多,适合室外活动,每逢星期天,我们两个一早起来,手提换装纱龙,越过永盛大道,穿过唐人村沼泽地,爬上燕子湖大堤,来到湖水边,湖面上离岸不远处,两个球门似的小木框露出水面,相距约30米,我们做了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双双入水,两个木框之间来回自由泳。每次王老师不紧不慢,来回三趟,花力六成便上岸,而我则快速游动来回五,六趟,不累不上岸,换得衣裳,在露天炸葫芦小摊吃早餐,心满意足地返回学校,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是多么美好呀。 左:乒乓球 右:游泳 王老师在群英教书期间,仰光曾举行各华校田径运动会,他前去参加标枪抛投比赛,並夺得该项比赛亚军,我们班友周瑞业夺冠。 我们也有意提高英语水平,就近找到缅族英语补习老师,每周两晚,前去学习一个小时英语会话。 记得有一晚,我们去参加敬爱的南中初中部舍务总监杨一川老师婚礼,地点在市中心大金塔街华商商会三楼,杨老师工作积极负责,生活极端朴素,始终身着白衣短裤,不知道的人以为他是一名学生,心想此次我们将目睹穿西装的新郎哥了。不料,当我们从升降机出来,也许是去晚了一点,有几个贵宾在招待员们簇拥下,迎面走过来,连同我们顺水推舟,送进升降机内,我们两个均性格羞怯,不好意思说明实情,手上也没有什么礼物,回到楼下,灰溜溜地返回学校,失去唯一能见到杨老师穿西装的机会。 左:葫芦果 右:油炸葫芦条 王老师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教了一学期后不告自别,到缅南丹老市教书去了,后来应聘到著名的仰光九文台华侨中学任教,可见他的文学水平,教学能力,与众不同,才华横溢,直至回国,始终没有见到他了。 1983年5月,我们举家由云南省南部迁居到云南省东北部陆良县华侨农场。厂领导把我们安排在厂部居住,工作安排在场部总校,厂部总校高初中部校长为王东白老师,我被分配担任高初中地理老师,我太太先被按排在小学部,后被调任初中数学老师。我和王东白老师整整分别二十年,在华侨农场重逢,彼此分外亲切,我们分手时是二十多岁青年,现在已是四十多岁中年了。王太太林天英老师是印尼归侨,他们育有一男一女,十五岁大的儿子王挺正读农场高中,十二岁大的女儿王晖正读初中,当时我的八岁大的儿子苏超群入读小学二年级,四岁大的儿子半年后入读幼稚园。 左:苏顺路师范毕业证书 右:黄月琴师范毕业证书 王校长一家人对我们家亲如手足,王校长一直关心我们到农场后的生活和工作,林老师一直关心我们的起居饮食,王挺哥哥很疼爱我的两个孩子,视为可爱的小弟弟,经常领他们在场部和各队玩。开学典礼上,王校长安排我代表四位新到中学任教的老师致辞。我给学生上地理课的时候,王校长特地带几位初中老师前来听课,观摩教学,得到听课老师们的好评。省教育科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求中学教师学习有关教材,定期参加资格考试。王校长安排我们夫妇到县城参加考试,使我们顺利获得中学师范教师毕业证书。校方在学校旁分两小块地给我们家,我生平第一次握锄种地,因为没有经验,我选种易长的马铃薯,玉米和七叶瓜,有了一点收成,感到十分快乐。 苏超群,苏超然在厂部门前春节畄影(1985) 有一个星期日上午,我吃过早餐,去王校长家聊天,一进就见他埋头写毛笔字,不竟想起二十多年前,我们在仰光甘马育群英小学教书时,他练习写毛笔字的情景,我还记得他的毛笔字遒劲有力,十分羡慕。他正在为学生家长写对联,我俯首一看,惊讶不已,他的草书比二十年前老练得多,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已经达到书法家的水平,太漂亮了。 每年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厂部给每位老师分发二十个月饼,有甜味,也有咸味,我家四口人,四十个月饼,可以连续吃几个星期,厂部商店里,会出售几种不同味道的月饼,每个才二角钱。王校长招集老师们到学校过节,夜晚的天气开始转凉,我们必须穿上毛线厚衣,大家一边开口吃月饼,一边抬头赏明月,叙家事,谈国情,共度安乐人生。 岳飞手书诸葛亮《出师表》 记得有一次,我和王校长在他家聊天,话题转到名著三国演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我忘了介绍诸葛亮给刘备的三国名人,王校长不加任何思索,马上告诉我是徐庶,可见他博览古书,文学底蕴深厚。 我在农厂教书两年后,广受学生们的喜爱,家长们的好评,厂部挑选各单位年度模范人物,总校中学教师当中,王校长推举我,最终我光荣地被选为模范教师,自己感到无上光荣。 1986年,王校长申请到省会昆朋工作,得到批准,离开农场,前往昆明工作,后来听说他升任昆明华侨补交付校长,成为名人,这不只是王校长的光荣,也是我们陆良华侨农场的光荣,同时也是我们缅甸华侨的光荣。 云南陆良华侨农场中学教师员工畄影(1986) ...
2006年秋天,我參加 澳門緬華互助會 代表團到了雲南省德宏州(芒市)訪問,見到德宏州 州政府常委李向前 (景頗族)先生、德宏州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聶河雲先生,他們倆聽到我曾在大理州的賓居華僑農場生活過十幾年,就問我:“你記不記得有一位叫李華山的男人?” 我說:“記得,李華山老師,才子,是我的中學老師。” 李向前常委和聶河雲主席的臉上突然露出喜悅,先後用雲南話說了:“是你老師啊?” 因德宏州政府代表團在數月前到澳門訪問,當時由我執筆寫新聞報導,幾天後他們到澳門訪問的新聞,在澳門的報刊登報了,我又安排寄澳門日報和華僑報等樣報到德宏州政府辦公室,他們因此關注了我。 我很有禮貌地回答:“是我老師。他是一位很有才華的老師。” 原來他們三人是好朋友。此時我見到聶河雲主席在撥手機,之後說:“華山,有一個熟人跟你說兩句話。”之後就把手機交給我,原來聶主席是找到李華山老師。 我接過手機之後說:“李老師,我是許均銓,曾是您的學生,還記得我嗎?” “許均銓,大名鼎鼎,如雷灌耳。”李華山老師在電話中用雲南方言風趣的說,在我記憶中好像沒聽他說過普通話。 我們聊了幾句,當時李華山老師在西藏旅行,我就向李老師報告,我1983年春離開賓居華僑農場,定居澳門。這一次是跟一個代表團到雲南省盈江縣,澳門緬華互助會的領袖們集資20萬元,在盈江縣銅壁關鄉和平村建一所小學校等。事後我寫了《銅壁關上的澳門緬華小學》一文。 當時年過花甲的李華山老師對我這個學生說的“大名鼎鼎,如雷灌耳”之句,是開玩笑。我當時認為可圈可點,現在也這樣認為。 1966年底,我在賓居華僑農場小學畢業,原本要上中學的我,因文化大革命運動,全國的中學、大學都停課鬧革命了,我也參加了三年的文化大革命運動,也就沒有上中學。 這三年期間,我讀了一些閒書,雜七雜八的,當時是見到什麼書就讀什麼書,小說多一些,都半懂不懂。因為我寫字稍為端正,在這三年裡,我有時會到造反派的文攻部義務抄大字報,有時刻臘版,印傳單等。 1969年春,賓居華僑農場復辦初中,我這個在江湖上閒混了三年的小學畢業生,才有機會上初中。 這是賓居華僑農場有史以來的第一屆初中班,學制兩年。比我小兩屆的學弟、學妹們跟我同一級了,我當時非常難過,自己留級了。也感到自己是駱駝混入羊群中,雖然有的羊齡、羊身不比駱駝小,而駱駝之中,我也不是最老的那一隻駱駝,那是一個“駱駝和羊混合的初中班”。 李華山老師就是這個班的語文老師之一,他那時是一個二十幾歲的未婚青年教師,他比我們這一屆的駱駝大那麼六、七歲,約比其他羊大十歲左右。他原是賓川縣第一中學的高中畢業生,也因為文化革命運動,他推遲三年才高中畢業。 那個初中班因為復辦,教才不足,同桌的兩名學生共用一本課本,有語文課本的就沒數學課本,上課時主要是靠筆記。 記得有一堂語文課,李華山老師講到《秋思》,他在黑板上寫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我當時只記下兩句。 因為我突然感到“小橋流水人家”似曾相識,我的思想回到緬甸仰光市郊的唐人村,那是建在一片沼澤地上的村子,小木橋將一家家連起來,那沼澤地上種了很多空心菜…… ...
看遍所有的网络新闻,等待所有群讯,希望能有《似蜜》的,温馨的,暖心的喜讯能分享给了因的亲爱的读者,可惜一无所得,随着初春寒意,一切都冷冷清清。寻寻觅觅得知的是,第二故乡局变一个多月,没有向好,反而越陷越深,苗火在有心人的操控下,大有烧向祖籍的势头,卅多家中资和华资工厂在动乱中已付之一炬。可惜!多少人的饭碗被打破了,多少家又将饥寒交迫。 这个十分恶劣的抢劫烧杀事件发生后,了因们祖籍驻缅大使陈海发出通告,谆谆指出,『中缅友好政策面向全体缅甸人民,中缅经贸合作始终基于互利共嬴原则,尤其注重惠及缅当地民众。此次受害绝大多数企业来自纺织制衣行业,中方企业在这个领域的投资为缅甸创近40万个就业机会。不法份子的行为,同样损害缅甸民众的利益。』 『我们呼吁缅甸民众合法表达诉求,不被煽动和利用破坏中缅友好合作。』 一个被无理烧杀抢劫的国家,一个世界第二强国,发出的是苦口婆心的劝说,没有谴责,没有胁迫,这种两个民族之间的深厚情感,真情实意,世上难有第二矣。 了因们生活在东南亚这个不很发达的国家,亲身经历过多次局变,不管是天灾人祸,兵荒马乱,国內矛盾,在他们无法摆平这些矛盾时,那些不良政客和外来势力就会把矛盾引向华人,华侨的身上,这次何尝不是这种瞄头。所有外界有人揪心居住在缅甸的华人性命财产的安全,了因们更是担心亲人又会遇上这无妄之灾。 说起无妄之灾,前两周在网上看到,了因们住的地方又括了一阵《掴亚裔脸挑战》的邪风,针对向是亚离老人和妇幼。生活在民主,人权社会,受着世界<最佳>教育的人们,竞会有这样不人权,不人道的作为,让人欷吁不已。了因以为接种肺炎疾苗,就可以出门行走,过上正常生活,现在又不行了,怕老脸被人掴了。 阿弥陀佛!亚裔何辜?老人何辜?妇幼何辜?! 3-28-2021 洛城...
早就知道曼德勒有座情人橋,但一直沒有機會去目睹它的容顏,領略它的風采。今年潑水節期間,陪臺灣來的主內肢體參觀曼德勒的名勝古跡,讓我有幸遊覽了這座世界上最長的、柚木建造的,在世界享譽盛名的——烏本橋;當地人引以自豪的“情人橋”。 該橋由2666根柚木搭成,長達1200多米。高五米,寬二米,每距一米五,立一根木樁。木樁有電飯煲的粗大。單邊一千三百三十三根,因它是排列成對的,雙邊共有二千六百六十六根,每對木樁上用一根兩米長的橫木作橫樑,共有橫樑木1333根。橫樑上豎著釘了五行橋筋。橋筋是用大小相同的木墩來完成。如果把五根作橋樑的木墩連接起來,有一萬多米長。五根木墩的橋筋上,橫鋪了木板,讓橋上行人如履平地。走木橋一趟,快時至少也要花半小時。這座木橋,幾乎要用去百萬立方米優質的硬木材。當今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即使是現在的緬甸亦不會去砍伐一座森林,來修建這麼一座彎曲而漫長的木橋。 這座柚木橋是怎樣建成的呢? 傳說一百六十多年前,雍笈牙王朝的敏東國王,瞭解到此地(吳板)原來是一片低窪之地。旱季極低處積水成湖,可以乘船;雨季湖水上漲,湖濱成為澤國。到了今天同樣如此,大大影響了當地人民的生活。為了解決交通上帶來的困難,敏東國王體察民情,關心百姓生活,修建了這座柚木橋。 當你走過整座橋時,在橋頭橋尾都會發現建有一座方亭,橋中還有四座,這是供來往行人躲避太陽和突發大雨時歇息的。佛國的緬甸,處處都體現佛教的教義。六座亭子體現佛教的“六和精神”:即身和同居、口和同語、心和同志、德和同守、見解和共同進步、利益和共同享有。這是緬甸各族青年嚮往家庭美滿幸福的六和精神。那些相互熱戀的男女,慕名天遠地遠趕來登此橋,既享受大自然美麗風光,更重要的是要借情人橋的“六和”精神,希望給自己的婚姻帶來美好的祝福,立誓永保這六種和睦互敬的精神伴隨自己一生。這已成為緬甸青年傳統的新時尚。 初夏的曼德勒,已很炎熱了,草色青綠,花榮依然。在這遠離鬧市喧囂的地方,在這湖濱之地。靜觀細賞這座長長的柚木大橋,它以“之”字形跨越陶塔曼湖寬廣的湖面上。橋上行人如織,擁擠不堪,橋下小船悠悠。這時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位當年離開故鄉——中國大理,經長途跋涉來到緬甸京城曼德勒的翡翠娘娘。緬甸王子在橋頭翹首以待他的心上人翡翠仙女的到來,兩個相愛的情人手牽著手,在金色的夕陽映照下,相互依偎著走過木橋來到皇宮寶殿。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個古老、真摯、美麗、感人的愛情故事,當地人便又把此橋稱作“情人橋”。據說在橋上一起走過的情人就永遠不會再分開。至今曼德勒青年定情時,都有手挽著手,來情人橋上走一走,以祈求愛情美滿幸福。 因此,人們紛紛來這裡漫步。這裡遠僻市區,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更是青年男女們鍾愛的好地方。只要你來到情人橋。都會看見成雙成對的情侶,或卿卿我我,或纏纏綿綿,或呢喃低語。他(她)們在這裡談情說愛,在這裡謀劃著人生美好的未來。 如果你不小心穿上了高跟鞋走情人橋,你也許只能提著鞋子走了。因為木板與木板之間佈滿了縫隙。這樣你也許又會無意中獲得了僧侶們贊許的目光,因為在緬甸和尚面前不穿鞋則表示對他們的尊重。 湖水清澈的時日,走在情人橋上,還能看到許多黑色的小魚在水中嬉遊;伴著湖光水色,觀賞湖面上嬉戲的鴛鴦,別有一番浪漫情趣。泛舟湖上,靜靜地欣賞著橋面上匆匆走過的紅衣“喇嘛”、談情說愛的情人、穿著“籠基”學生、臉上塗滿黃粉的漂亮姑娘,更是一種愜意的享受。 我漫步情人橋上,邊走、邊看、邊拍照。這時,我忽然發覺現實中的情人橋,不僅僅是供愛情,行走見證的地方,更重要的作用還在於它是當地居民和僧侶往來于河流兩岸生活的便民橋。 情人橋已成了曼德勒一道亮麗的遊覽風景線。雖然它經歷了大自然風風雨雨的洗禮,人世滄桑的變幻。歲月也給橋體留下了深深的痕跡:有的木樁已有一些侵蝕,但卻仍然堅固結實。就像情人們堅定、永恆、執著的愛情一樣牢不可破。這也是情人們喜歡到情人橋上漫步,把這裡當成約定終身地方的原因。 隨著緬甸改革開放的向前邁進,緬甸旅遊事業的不斷發展。曼德勒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已被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地區。情人橋也將隨之聲名鵲起,前來參觀遊覽的緬外遊客定會越來越多;情人橋必將成為曼德勒旅遊的品牌景點;情人橋的故事將會影響當今人們的愛情觀;情人橋將見證緬甸人民的熱情、友善和真誠。...
緬甸仰光世界和平塔举行佛会地点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在缅甸伊洛瓦底专区渺名县城读小学的时候,不要说是能夠生活在首都仰光,就是想去仰光旅游也是一种奢望。直至1956年,我读初中二年级时,吳努政府在仰光举行空前盛大的世界佛会,全缅各地的佛教信徒纷纷赶赴仰光,一睹佛会盛况。二哥苏顺源,带着三哥苏顺鸿和我,乘坐廉价的铁皮货船,前往仰光参加佛会,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我们在繁华无比的首都仰光逗畄一个星期,一连三天参加和平塔石窟洞举行的盛大佛会,拜听各国高僧颁佛念经,观看中国,印度,日本,泰国等各国高僧团敲锣打鼓,列队入场仪式,瞻仰中国佛教代表团展出的佛牙舍利。游览了大金塔,走街逛市,目睹了明亮的仰光夜景,五颜六色,闪烁走动的霓虹灯光,心中畄下永世难忘的记忆,依依不舍地返回渺名。 贡该郊区缅甸仰光南洋中学高中部 1957年3月,我初中毕业,当时我二哥在客船上开餐店,客船跑仰光与宗漂市之间,我得到二哥支助,同年5月入读南中高中,第二年得到校方照顾,参加寄宿生伙食团工作,做一名工读生,直至1960年3月高中毕业。 我在仰光南中读高中三年,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一方面学校纪律严明,不准学生随意外出,另一方面,自己家境贫寒,没有钱出外花费。对于仰光社会状况,了解甚少。印象当中只知道1958年缅甸政壇发生动荡,吳努政府高官内部分裂,各少数民族要求修宪独立,同年10月,奈温军人首次看管行政。1959年3月底,利用暑假,和其他4个同学到曼德勒,腊戍南度等地长途旅游。1960年5月,我离开仰光到土瓦县甘保镇任教,结束了我在仰光的第一阶段生活。 (左 )吳努总理 (右)奈温将军 1962年3月2日,缅甸发生军人政变,民选政府吳努下台,军人政府奈温上台。4月我辞退工作回到仰光,在甘马育群英小学找到新的工作。此时,缅甸政壇已经变了天。学校距著名的仰光大学很近,我亲眼目睹军队攻击仰大学生的坦克车队,亲耳听到凌晨仰大图书馆被炸的巨响。 群英小学耸立在永盛大道附近杜卡街边平民区内,尤如鹤立鸡群,属砖砌三层楼,前面突出,一层楼设幼稚园与一年级,后有小厨房冲凉房与卫生间。二楼突出部分是教师办公室,正房设小学二,三,四年级,后面有住校老师卧室。三楼是五,六年级。该楼为吳努时期地方文官私有,群英小学校董会租用。永盛大道边有华公小学,两校均为左派学校,附近也有小规模右派小学。 著名的仰光大学标志性建筑...
在我国掸邦自治邦东部,位于掸邦山脉之中,金三角的中心地带。有一个面积约3平方公里,人口约16万。以掸族为主多民族共居,也是掸邦最边远的美丽山城——景栋。 景栋一度曾是掸邦的首府(地理位置:File:Haw long.jpg。外文名称:Kengtung 。掸语:景栋;缅甸语:浆栋;转写:kyuing: tum mrui.;泰语:เชียงตุง)。它是中国、老挝、缅甸及泰国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及商业城市。有公路通往掸邦首府东枝,往北通中国西双版纳的打洛,往南通泰国的美塞。由于其地理位置重要,一直是缅甸北部的军事重镇。 景栋城周围居住着二十多个不同的部族。山上和广大的山谷里零星点缀着一些小村庄,居住着10多个不同的部落。在小小的村落里十多个民族几乎比邻而居,Ang, Lahu, Ahka, Akhu, Padaung, Kala, Shan,Chin, Lishu, Pao及猎头族Wa, Khun和Laui。他们都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的仍遵循着非常传统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景栋以秀美的景色和淳朴的部落生活而闻名,这里有静静的湖泊,潺潺流淌的溪流;这里群山环抱,山中树木茂密,野花盛开,气候凉爽,有天然氧吧之称,是休闲度假的理想佳境。 景栋是掸族的地方,掸族的传统宗教是佛教。所以景栋城内佛寺颇多,到处可见光芒耀眼的佛塔及庄严的佛寺,仅景栋城里就有100多座佛塔及佛寺,几乎家家供奉佛像。一幢幢干栏式高脚房及塔亭楼榭,掩映在椰树、竹丛中,它们大多黄墙红瓦。许多房屋、亭榭之屋檐、窗户、门面上,都雕刻及镶嵌著精致之图案装饰。哈尼族、拉祜族多信奉基督教,还有一些信基督教的傣族、佤族及华人,故也有基督教堂和天主教堂。 景栋城的中心佛寺:占地面积颇大,其壮观的建筑宏伟而精致。是当地的人们拜祭和精神寄托的神圣领地。 景栋中心佛寺照 景栋城的“拐杖山”上,有一棵被景栋人奉为神树的白桐油树高耸眼前,该树龄有260年之久。枝繁叶茂,树茎直径达12·2多米,树底直径达13米多,树高达72·7米。在“拐杖山”之顶部四周,有战壕及几门黑色的山炮,这是20世纪初期抗击英国侵略的遗迹。 景栋“拐仗山”上的百年神树 抗英遗迹——战壕 景栋“拐仗山”上的神树介绍牌(英、缅两种文字)...
小时候在缅甸掸邦,中国农历新年有件令人高兴的事,就是年初一这天,家长允许子女把红包钱的一部分,拿出来用来玩牌赌博,因此从小就略懂赌博。不少人在往后的人生旅途中赌博上了瘾迷赌成长,为此搞到家财散尽,妻离子散的人也时有所见。 缅甸早年是由英国殖民者统治的,掸邦各县市是由各地土司治理。当时的牛、羊、猪肉铺、鸦片馆、酿酒业、当铺、赌博场……等等,都是由商人在各自地区市府投标,出高价者获得执照经营的。期限为一年期,满期后再从新投标。 以开赌场来说,年底秋收后入冬干季时期,是许多地区竞标开赌场的季节。这时农民有闲有钱,都会来玩几手,赌场的生意就有了。批准开赌场的天数由七天至十天不等。通常在同一地区一年只在开赌场的季节批准一次,并没有整年的执照和固定的地址,也不是多个地点同时开赌场。地点只许设在郊外,不得设在市内。得标者在市郊选择适合的地方,然后向地主租用,在开赌多日前请入把主要的大赌房、各类中小赌房、大戏戏台(缅语“阿迎”)等用茅草、竹子、竹片撘建起来,旷地上搭起了一座新的小村,赌场活动结束后拆除。 主大赌房前中央有一根四、五十尺高的柱子,顶端挂了个小盒子,盒内密装着猜赌的一个字,这玩意叫“字花”共三十六个字,缅语叫“东色操光”。棚内有牌九、番摊、四面小陀螺(缅语叫利冈净,四方型高一寸、宽半寸能转的小陀螺,每面刻有黑红两组不同图案,黑的是猪图背面是青蛙图,红的是公鸡图背面是鳝鱼图。)还有纸牌及各种各样的赌博……。 缅甸人民多信奉佛教,红白喜事都请和尚念经祈福。赌场也不例外,赌场开张这天上午,老板员工和市府官员们在赌场的开幕仪式中,由和尚祈福正式开赌(和尚难为了,不知为那一方祝福)。 主轴字花“东色操光”是三十六个生肖,中午晚间各开一次,每次一字,买一赔二十八。每日上午九点钟,主赌房前锣声大响,老板手拿内有猜字卡片用红布包着的盒子,由高柱的绳索拉至顶端固定栓牢,赌客便可到柜台对自己认为会开出的生肖字下赌,叫做买“字花”。下注由五十分至一千元不等,交钱后拿回发票,在上面写上投注的日子、生肖名、价位、日场或夜场等。 中午一点正主赌房锣声再响起,老板员工和赌客们来到高柱子下,员工将栓在柱子上的绳结解开后,把柱顶上的红布盒子放下,老板亲自打开盒子拿出卡片大声念出卡片上的字音,让围观人群认看这次开出的生肖图与字,猜中者就可领到钱。片刻后锣声又响起,同时把下场午夜十二点钟要开的红布字花盒子拉上挂好,也开始出售午夜场的票。有的人猜中了,把中来的钱全部再压买下一场另一字,连环中的话就发小财了(1赔28x28=784)。赌“字花”很迷人,外埠的人也发热赶来下注。赌者人人自信有把握,但十赌九输。赢的人想赢更多不肯收手,再赌最后也是输,好不容易存下的钱没了。 赌博游乐区,与其他各种各样的集会、佛法会等,缅语都称为“摆”(读音Boy,以下同)。那时电灯并不普遍,只能向专业的煤气灯公司租用煤油气灯照明,每日有专人点亮送到,打佯再收回。请戏班缅语叫“阿迎”为主的戏班演出。在场地大人旺的地方,另外加“掸语”戏台。戏台下没座位,观看演出只有自带席子占位铺地而坐,先到先得位。赌场方面怕赌客被演戏引去忘了赌博,开戏时间设在午夜演出至零晨。入冬气温很底,被子厚衣需备齐,在露天的舞台前,个个裹着被子厚衣挤坐在席子上望着舞台,那样的场景真不知如何形容。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