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日志

  • 父亲留给我的遗产 (张新民)

         遗产,就是父母去世后留下给子女的财物,或者是房产,或者是金钱,或者是其他诸如书画、古董之类值钱的财物。    我父亲1978年在广州病逝,他去世后给我留下什么遗产呢?      有朋友曾问我,“你父亲是归国华侨,在缅甸是侨领之一,回国工作后是广东省侨联常委,他会给你留下不少遗产吧?”我回答说沒什么遗产,既沒有房子,也沒有存款。他觉得难以相信。      的確,当年省侨联的领导和常委,有不少在华侨新村等地购有房子,是比较有钱的,甚至有一些普通归侨,也买了侨房居住。人们总以为,归侨是比较富有的,       我父亲怎么会沒遗产呢?    事实就是事实。我父亲张培道,上世紀二十年代就在家乡广东新会、江门參加革命活动,广州起义失敗后,被迫逃到香港,再转到缅甸,从事缅华爱国民主進进步事业及抗日救亡活动。當時他很贫穷,生活很艰苦,在缅甸上无片瓦,下无寸土。1952年带我从缅甸回国时,父子倆所带的缅币,換成人民币只有13万元(旧币,等于新币13元)。沒有手表、派克笔,更沒有自行车、照相机。      他在广州參加工作后,靠每月几十元的工资收入,維持一家五口的生活。他一生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生前只租住15平方的公房,真可谓“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更沒有照相机、电视机等电器,沒有一分银行存款。他沒有一分侨汇收入,在经济困难时期,就連华侨大厦为侨联委员特供的方面包,也常常买不起。1978年是‘文革’动乱结束不久,全国还沒开始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低,在這样的境況下,父亲沒什么遗产留下,就不足为奇。      诚然,不是一点遗产都沒有。我就保存着父亲留给我的兩件‘宝贝’遗产。第一件是父亲1952年从缅甸回国时在仰光买的英国产吉列牌剃須刀,他生前一直使用,是父亲留下給我的唯一用品,质量很好,我也一直使用到今。见物如见人,每当我用它剃鬍子,就会想起父亲。我把它当作‘宝贝’,至今捨不得丟掉。它让我记住什么叫艰苦朴素,让我不要忘记父辈过去的艰苦。金钱哪怕再多也会用掉,唯有這須刨可永远保存。      父亲的第二件遗产是他退休后花几年心血写下的约20万字的兩卷回忆录原稿。第一卷详细记叙他在国內从事革命活动的经历,第二卷详细记叙他在缅甸从事缅华爱国民主进步事业的经历,是不可多得的第一手史料。近年来我整理、打印父亲的回忆录,使我更深刻了解父亲一辈子为国为侨的奋斗精神,了解父亲的为人和品质,值得我敬佩、学习和继承;通过回忆录,使我更多地了解缅华社会在抗日烽火中的历史。不少缅华老前輩,催促我尽快出版這回忆录。所以,回忆录是父亲留给我的珍贵遗产。我大哥曾风趣地对我说,“你就幸运了,有父亲留下的兩分遗产,我卻什么都沒得到。”      是啊,這兩分遗产,在別人看來是不值多少钱,我卻视为无价之宝,永远珍藏。 (作者是广东省缅甸归侨联谊会副会长、原第一军医大学英语教授)...

  • 《似蜜》随笔 一杯红茶忆故乡 (了因)

         在南加州缅华网读到这样一篇报导《什么?缅甸仰光已成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根据Mcrcer发布的的<2020年全球生活成本>之调查报告表明,仰光在2020年生活成本排名中排名笫83位。》      看了这则消息,了因深感慽慽,了因们的胞波经常掛于咀上的一句非常自傲的话:《我们的国家物产丰富,四季分明,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这是一句曾经真正的值得骄傲乐道的话。凡有了因这样年龄,土生土长,在缅甸长期生活过的,都会有享受过第二故乡那一段黄金时段——东南亚粮苍,东南亚黄金国度的丰裕生活。      沧海桑田,变换莫测,了因们笫二故乡的沦落史,还得从2次世界大战结束,东南亚各国争取独立,风起云涌,翁山将军组织自由同盟,团结缅甸各少数民族,成功举行了缅甸史上笫一次著名的,留名史冊的,各民族团结的彬弄会议,向英殖民者争取到了独立,组织了缅甸联邦,自由同盟成为了执政党。从而直到自由同盟分裂前,那就是笫二故乡经济,政治生活最安定辉煌的时期。当时政府还轰轰烈烈地提出施行《国家一定繁荣》的计划。也就是现今连载在本网的,缅甸作家汝汝意(因瓦)的《碧蓝色甘马育》翻译小说中的角色波巴阵所说的,印度乳酪一块一安钱,橙子一粒一安,炸鸡腿一只一安,蒸蛋一粒两分的时期。那时了因还是初中生,母亲每天给廿五分零用,到街头买一块发糕一安。记得十九条广东大街角的《联盛茶室》一杯红茶廿五分,一只肉包卅五分。到百尺路坐手臂牌公车上学,到巴罕十分,有时还因掛着书包而得优待免费。如果把这些讲给后生小子们听,一定会以为了因在说梦呓。      自由同盟执政不久,发生宇巴瑞的<鞏固派>与宇汝的<廉洁派>的党争,刚好那时珊邦独立期限已到,接着吉仁民族军叛乱,殖民者埋下的分而治之的地雷连环爆炸,这就是缅甸自独立就造成了的,至今的缅甸内战危机,破坏了和平安定的环境。尼温将军藉口保卫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定和平,率军夺权,建立了军政府的统治,宣布实行缅甸式的社会主义政制,施行经济国有化,开始围剿各民族武装,镇压国內学生运动,自此了因们笫二故乡,烽火不断,动乱不安,经济一落千丈,人民生活堕入水深火热之中。了因那时已高中毕业走入社会,红茶一杯已由七十五分涨到一块半,一位教师匠的收入,已没请朋友集会喝茶的能力。就是在军政府长期掌权,故乡经济每况愈下,被世界首次宣布为东南亚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2005年了因就将离乡,和一群朋友晚间在南勃陀街路边茶座告别荼敘,是时红茶一杯已一百五十块,而且杯子变小,只有吸两口的量。没有了百元以下的糕饼。笫二年回乡,老朋友告诉了因,别拿五十元钞票施捨乞丐,自讨没趣,会被抛之路旁。百尺路<腊昔茶馆>是时红茶标价两佰伍拾。了因承蒙友人招待,在上等茶館喝了参佰伍拾元的红茶。坐<的±>一上车就一千元。不过得声明,以上说的是缅币。汇率一美元对缅币公价一千左右。现下了因已阔别故乡两年多,一杯红茶该涨多少?不得而知了。      可是,现下世界冠毒肆虐,自然灾害频发,世界各国经济受到空前冲击,胞波们自是也迴避不了这天灾人禍的。      阿弥陀佛,波巴阵对他孙子们所讲的<爷爷们小时候……>的旧唱片被打碎,再也没有修复的希望了!但愿第二故乡的胞波们能团结一致,共渡时艰,战胜天灾人禍,过上好日子。      了因在外会天天焚香祈祷!...

  • 中国人的蛊术和东南亚的“降头”《读“降头”有感》(草蝶)

    朱徐佳的<降头>点击率很高,也引起了我的兴趣。     小时侯,听到降头的故事很新奇、有趣、神秘、也很害怕。但越害怕,越觉得神秘,越想听。長大后,多读了几天书,隨着社会的发展変化,知道“降头”和“蛊”都是一类传说,隨着科技的发达,也不算什么新奇了。     中国的汉字“蛊”,繁体是“蠱”,三只虫放進一个器皿。在古代就有记载。器皿里装着很多虫,这些毒虫有毒的蜈蚣、蝎子、毒蛇、毒蜘蛛等等统统装入罐子里,它们互相噬咬、撕杀、搏斗,最后胜利那一个,主人就喂养起來,就叫“蛊”。因为它聚集了所有毒虫的毒于一身,主人把它晾干,磨成粉,用作武器。     春秋时代就有记载,说有毒的蛊多在中国南方各省,那些地方是蛮夷之地,放蛊的人趁人不注意时,把蛊放入食物中,被蛊的人就会染上蛊毒,染了蛊毒的人就会产生一种慢牲疾病,慢慢折磨而死。非常恐怖。隋代,宋代,清代,民国,千多年來各代有关灵異志怪一類的故事里,都有蛊的故事傳说,成为人们茶余飯後的话题。     東南亚一带传说的“降头”和中国的“蛊”是一類的,只是叫法不同。这些恐怖的故事大多來自落後的地区,交通不便的蛮荒地带。在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人说粵人会弄蛊,苗人会弄蛊,清代及民国以後,弄蛊的故事转到边疆地区的云南少數民族了。因为生产落後,科普知识不普及,人们对蛊的故事提心吊胆,自然就成了一些文人记者追求的题材,大量的文字报導,书藉出现,博取大众的好奇心。比如<鬼吹灯之云南虫谷>之颣的文章,湘西的赶屍、蛊故事進行文化渲染,傣族的琵琶鬼等都让人兴趣,探求,甚至坚信。所以,日常生活中,有“小心!有人下蛊闹你”的玩笑话。     中国的蛊,叫做巫术。降头,也是一种巫术。我认为,这是社会发展时期的一定产物。當社会发展到科学普及时代,有些东西就是自然而地消失了。中国觧放初期,边彊的蛊故事很多,现在谈论的少了,谈的也是老掉牙的事了。文革时期,大批知青上山下乡,把知识帶到穷乡僻壤,琵琶鬼,弄蛊之类的故事逐渐少了。觧放前,有的少數民族受压迫受剝削,生存权力都得不到保证,只好逃避到高寒,贫脊山区,密林地带,不与外族接触,蛊术,和弓箭之类,是他们的防身武器。新中国的民族政策,党和政府的关怀,有的少數民族从原始部落一大步進入社会主义,生活好了,居住改善了,提防戒备之心消除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大家都努力,把中国大家庭建成一个民富國強的大国。...

  • 忆江南夏夜(苏丽蓉)

    夜是多么的宁静,晴朗的天空清澈湛蓝。路上不见太多的行人逛盪。孩子们都各自归家了。江南的夏夜,天空佈满了星星,恰似镶嵌着许多闪亮的钻石。太迷人了,太美妙了。      此时,我可以什么都去想,亦可以什么都不去想。轻松得丝毫没有约束。只是脑海里反复重播着童年的故事,忆起江南的夏夜。那单纯的岁月,充满了欢乐与笑语。        每逢到了夏天的晴夜,队里的孩子们都爱搬出自家的小矮凳。围着哥哥姐姐,或是大人,父母们讲故事,忆往事,论人生。我们手握棕梠扇,点蚊香。大家都喜欢在屋前纳凉。悠然自得。结束了一天的繁忙。夜晚的休息就显得格外重要。一天的劳累与收获得到了平衡。      记得那时母亲常把床板拉出来,给我们这些小孩子们躺卧在床板上数点天上的星星。我们数啊数啊,怎么也数不完。明明这颗星刚数过,那边又冒出一颗。真想知道哪一颗才是我拥有。偶然,还可以听到山谷里传来鷓鸪的低鸣声。蟋蟀做乐,蛙鸣悠扬。远处飘来阵阵花香。为夏夜增添了不少情调。皓月当空,月光像仙女撒花,把银色的粉撒满大地,田间。树木在月光下斑驳了地面。四周显得更清悠。心情亦觉得轻松自如。      如果你愿意,可以留意身边的一些小插曲,夜间行动的小家活们开始钻出来了。各自忙于寻找食物。一山高过一山,一个比一个狡黠。它们互相克制,残杀,互为生存条件。弱肉强食,自生自长自滅。这是真理。而人类可做的只是保持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故此,每一次我都在旁边静观,不会人为地搅乱它们的世界。这是最好的选择。准许小动物们任意放肆。根本就不必为谁叹息,为谁惋惜,为谁报不平。谁是谁非并不重要,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就是自然。      夜是思想的海洋,洋溢着思绪万千。诗人的心激情澎湃。许多作家利用夜的幽静,撰写篇章。构思出奇妙的作业。夜里环境悠雅恬静。没有人妨碍你的思路,思想流畅,文路通顺。是成就文稿的好时机。人们很自然地在夜晚给一天加之句号。     就这样又过了一日。 2017年2月...

  • 馮勵冬先生與《緬華百年史話》(许均铨)

      2005年8月馮勵冬先生應邀到澳門緬華互助會,我特向他瞭解過去60多年為祖國、為緬華社會做的各項工作。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只要參加緬甸華僑社團做愛國工作的緬甸歸僑朋友,幾乎都認識馮勵冬先生。我在2002年到昆明參加第二屆世界緬華同僑聯誼大會期間,見到由香港鏡報文化企業有限公司和香港緬華互助會出版的《緬華百年史話》一書,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馮勵冬先生。執筆時他已77歲高齡,用了6年時間完成這本586頁的書,為研究緬甸華僑近代歷史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第一手資料,僅此一書已肯定他對緬華社會做出的巨大貢獻。哪年馮勵冬先生沒到昆明。2004年第三屆世界緬華同僑聯誼大會在廣州召開,我見到馮勵冬先生,他已高齡85,上台照相時贏得全場一片熱烈的掌聲。 馮勵冬先生  馮勵冬先生祖籍福建泉州,於1919年出生緬甸仰光,小學畢業就參加工作,任店員會計。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立即參加緬華抗日救國的活動中,1938至1939年參加“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接著參與共產主義組織的領導工作,認識了緬華社會著名人士李華(林紀群)、胡伯然、朱至輝、楊章熹、黃綽卿、黃秀鑾、盧志華、陳吉夫(傑夫)、鄭祥鵬、王英秀等。  1941年6月德國法西斯發動進攻蘇聯,他即率緬華六聯團(業餘社、救國團、婦協、學聯、店聯、歌聯)聯合發表聲援蘇聯的“保衛蘇聯宣言”,同年12月,日寇南侵,他又參加以仰光、曼德勒等城鎮的熱血青年組成的“緬甸華僑戰時工作隊”,有70多人。1942年新年,“緬甸華僑戰時工作隊”在曼德勒正式成立。作家張光年在《伊洛瓦底江戰歌》序言中說:“‘緬甸華僑戰時工作隊’(簡稱戰工隊),太平洋戰爭期間活躍在伊洛瓦底江畔的一支革命的華僑年青的文化工作隊,在南洋華僑抗日反法西斯的英勇鬥爭中,曾經發揮了它獨特的戰鬥作用…他們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迅速結成朝氣蓬勃的戰鬥團體,他們把黃河的歌聲、延河的歌聲和綠色伊洛瓦底江的歌聲匯集到一起…”  “戰工隊”在緬甸活動不足半年,因日本法西斯迅速佔領緬甸,戰工隊”撤退到祖國的雲南省。馮勵冬先生以華僑難民的身份在祖國各地難民所居住,馮勵冬的太太張素梅與剛出生的孩子在“湘桂大撤退”時,因病去世,日本侵略軍是罪魁禍首。   在日本侵略者投降後的1946年,馮勵冬先生回到緬甸,經過戰鬥洗禮的他很快成為緬華社會的領導之一,他參與籌備復辦“緬華店員聯合會”,先擔任秘書,之後任副會長。1947年1月參與創辦《人民旬刊》、7月創辦《人民報》。1955年馮勵冬先生曾被安排回到祖國學習長達一年,又回到緬甸仰光。他在仰光期間擔任緬華救濟委員會、緬華春節文藝廣場活動委員會、緬華公共圖書館、緬華義務診療所、緬甸南洋中學董事會等總體性組織的秘書工作,後來還受薪擔任緬甸華商商會辦公室秘書。  為紀念緬甸華僑戰工隊45週年於1987年出版的《伊洛瓦底江戰歌》一書有記載在北京的戰工隊員:王漢斌、李淩、趙渢、畢朔望、肖崗、鄭祥鵬、陳傑夫、陳雲楓、陳凱瑞、王一芒、陶朔玉、吳章彬、賴風、黃里、王楚惠、馮碧蕉、陳秋雲、李妲娜、哈爾濱的石銘、武漢的楊匡民、上海的陳宏輝、海南的伍虹、廣州的朱同、陳冬明、福州的張春材、泉州的杜堅、漳州的蔡時敏、廈門的馮勵冬、陳致遠、陳尊法、昆明的李晉說、楊維書、範正、吳章煥、陳樹華等。緬甸華僑戰工隊們在中國解放之後,參加祖國建設,從中央到各省市的崗位上為祖國做出貢獻。    馮勵冬先生的第二任妻子是葉秀春女士,他們育有五女二子,1966年緬甸政局動盪,馮勵冬先生一家回到祖國,當時正是“文化大革命”運動,他們被安置在福建雙弟華僑農場,1980年調到廈門天馬華僑農場,馮勵冬先生1992年獲批准到港定居。在港、澳各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在北京,兩個兒女在福建廈門,兩個女兒在廈門天馬華僑農場。 我與馮勵冬先生談話中得出結論:《緬華百年史話》的編著成功不是偶然的,絕對不是躲在象牙塔中東拼西湊的產物。馮勵冬先生是親身經歷並直接參與各項工作,他是緬華社會中一名佼佼者,在晚年用超乎常人的毅力寫下《緬華百年史話》,記載下緬華這個特殊的群體在居住國艱苦創業、弘揚中華文化,發揚愛國愛鄉精神、為保衛祖國勇於獻身的光榮歷史,是一幅在異國用汗水、用鮮血描繪出的圖畫,一首用戰鬥、用生命譜寫的贊歌。...

  • 夾心人的悲哀(丛中草)

         晨起推开窗户,坐在书桌前,迎面一股带着花草芬芳味的新鲜空气撲鼻而来,令人神清气爽。初夏的天空一片蔚蓝,阳光灿烂艳丽。如此良辰美景,对于心绪紊乱,孤寂难耐的我却无法消受,重重阴霾挥之不去。呆看书桌上的电子钟一分一秒的跳动,桌面上的枱图台历翻过了一页又一页,转眼间冷漠黯淡的2020年已过去一半,人们提着沉重的脚步踏进未知的下半年。      2020年可说是流年不利,天灾人禍接踵而来。新冠病毒来势汹汹,瞬息间蔓延全球。各国政府纷纷根据自己的国情,组织抗疫,芸芸诸国中,小草的祖籍国最为优秀。发现疫情后,党、政、军、医疗团队,在广大人民群众紧密配合下,倾全国之力,立马封城、封路(包括海、陸、空),停工、停产、停课、停止一切经济活动。发挥数千年中华医药抗击瘟疫的宝贵经验,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打一场围歼疫情的人民战争。在医护人员、人民子弟兵,不怕牺牲,日夜奋战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在短短六十多天,终于基本控制了疫情的扩散,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并逐步复工、复产、复课、恢复经济活动趋稳向好。人们的日常社交活动也开始恢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我们发挥大国风范,如口罩、医疗防护服、呼吸机等医疗器材,源源不断送达一些需要帮助的国。并派出多批次的专家医疗团队,协助这些国家抗疫。经过这次疫情,国家制度、号召组织能力、雷厉风行的速度,国家经济实力,孰优孰劣,让世界人民心中有数,获得了世卫组织的好评。      反观欧美、南美、南亚、非洲等地区,疫情就不那么乐观,由于各地民俗风情不同,政府的不作为,不重视疫情的严重性,加上民众的不合作,自由任性,把疫情政治化、污名化,而世卫组织再三呼吁病毒是全球公敌,大家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抗疫,然而他们却依然我行我素,致使新冠确诊病例居高不下,目前全球确诊病例已超过一千一百万,死亡病例为五十三万(截稿时数据),草菅人命,真是天悲人怒。自今年三月中旬,洛杉矶也和其它地区一样开始封城,停工、停课、停止一切商业活动(邮局、超市、银行、油站除外),停止社交集会活动。后来疫请有所趋向平稳,正准备逐步开放复工、复产、复课,恢复正常生活。可世事难料,一事未平一事又起,源于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警员执法不当,致使一名黑人死亡。这下事情闹大,黑色风暴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席卷全球,人群的聚集,又不戴口罩,使得疫情再度扩散,确诊病例直往上冲,还不知猴年马月疫情才会再度回落平稳,真是令人担心,令人忧。      不管你是主流或是少数族裔,人生下来上天就赋予我们有人人平等的权利。小草居美四十余年,时不时在街上行走偶遇毫无素养之人,对你喊两句“滚回中国”,“滚回你老家去”。讲这话的是没知识没文化的人,要知道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是谁?照他的逻辑他应该滚回欧洲去,滚回非洲去。少数族裔争取平权的诉求是正当的,必须是和平理性的,我支持。可事实并非如此。在美居住这么多年,阅历过无数次的所谓平权,就是打、砸、抢、烧,都是趁火打刼的暴力犯罪,而且每次都牵连到华人和亚裔的商铺。天啊!我们华人、亚裔到底招谁惹谁啦?摆明唯一一点就是眼红你们有钱,不爱惹事,可睁开眼睛看看,我们的财富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我们艰苦奋斗,一滴汗一滴血换来的。这次黑风暴许多华人开的钟表店、金首饰店、超市、餐馆,都被烧光抢光,还粗暴的把三个八、九岁稚嫩华裔小女孩暴打到脑出血需送医院急救。这还是人吗?跟丛林中的野兽有何区别?离谱的是把一个死去的吸毒、贩毒、用枪顶着孕妇肚子抢劫、使用假钞的罪犯,造化成英雄,逼着警察下`跪,要人家改国旗、改国歌,简直无耻,野蛮,颠倒黑白。接着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有黑大爷的地方都闹起来。连东方大国的黑爷们也蠢蠢欲动,要求立塑像,改路名,建广场,妙想天开,荒唐至极,再不严控恐怕今日的欧美,就是我们明天的翻版。      疫情的煎熬,黑风暴的阴云笼罩,有些华人华侨想回国避风险,回到国内海关,不服从海关人员安检,态度恶劣嚣张,惹起国内有些年轻网友在网上撻伐:祖国建设的时候你们在那里?现在祖国好了你们就想回来。我说年轻人看问题不要以偏盖全,一颗老鼠屎攪坏一锅粥。那些态度恶劣,气焰嚣张不守法的该骂,但他(她)们只是极少数,不代表广大华人华侨。翻开我国近代史看看,我们的祖辈因生活所逼,才背井离乡,漂洋过海,流落到海外。无论他们去到那里,艰苦奋斗,勤俭持家中华民族的传统本色没有变,集攒下来的钱财拿来建庙宇,建学校,延续中华文化代代相传,有些还汇钱回祖国修路、建桥、建学校,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培育人才。上世界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中,日冦的铁蹄踏碎我华夏大地半壁河山,人民陷入深重的苦难,我英勇的中华儿女愤起反抗,进行轰轰烈烈对日抗战。海外侨胞也出钱出力加入这场抗日卫国保卫战。日冦海军把太平洋封锁了,外国援助的战略物质没法从海路运达国内抗日前线,侨居在印尼、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健儿,组织《南侨机工队》沿着从缅甸到云南昆明的滇缅公路,沿途冒着日冦飞机的轰炸,牺牲不少英雄健儿,前仆后继用鲜血搭起的血路,把战略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抗日前线。六十年代中期印尼、缅甸两地发生了反华、排华浪潮,我们印尼、缅甸两地的青年师生们,用他(她)们美丽的青春和鲜血跟反动派做斗争,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荣誉。跟国内的热血青年的爱国情操,不相上下。请查阅近代史的一些历史文献。      我们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世世代代都奉公守法,平时我们常办一些聚会活动,邀请驻当地政要和官员,也邀请母国驻当地的领事官员一起聚会,友谊交流,也办一些活动回馈当地社会,搞好关系,为侨居国和母国搭建友谊桥梁。侨居国和母国关系好的时候,我们就有安宁的好日子过,一旦关系有变,生活在夾缝中的我们就成了夾心人,往往就成了代罪羔羊,灾难难免。世界各国都一样,这次黑风暴其实跟我们风马牛不及,同样是受歧视少数族裔一群,但还是被当着目标。哎!当夾心人很无奈。一纸国籍就断定为不爱国、叛国,似乎言过其实、话重了吧?我们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身上流淌的是炎黄血脉,无论走到那里都改变不了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也无怨无悔,一颗爱我中华之心永不变。长江、长城、黄河、黄山,炎、黄、堯、舜、禹、五帝永在我们心中,血缘的关系撕不裂,斩不断,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回娘家的路有那么遥远,那么难走吗?哀哉夾心人。 2020-7-5  于洛杉矶...

  • 我已满足 (苏丽蓉)

       今天下午,太阳斜斜地照着大地。懒洋洋的我独自静坐在后花园的椅子上嗮太阳。不远处传来阵阵青草花香,怡人的清气随风吹向我,添了些懒意。我眯着眼,带着一丝睡意,静静地聆听鸟语吱喳。太阳拥抱着我。多么温暖,胜过世间的一切。我深深地吸了一口上天赐下的馨香,为之陶醉。     院内艳丽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地摇动,增加不少诗情画意。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蜂蝶翩跹于花簇间,自由飞舞,尽情地享受生命的喜悦。同时給风景带来了动感。     而我却赶紧抓住此刻,集中焦点,希望时光不要流失得这样快。好让我细细地领受生命的美好与真实。(馨香雅歌)悠雅动听,圣乐轻柔充满时空。不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感受。不是每个人都是同样的心情。我已满足,灵魂找到了归宿。生命有希望,基督是我主。     主啊,我的神,祢的恩典够用一生。那么美妙,这般优雅。 2019年4月23日...

  • 杨缅昆教授与他的《花甲咏怀》 (许均铨)

      2019年春,杨羽翔文友从厦门寄《花甲咏怀》一书给我,这本书是杨缅昆教授诗词楹联集,我翻看后心情激动。那一天刚好高德光兄和缪泽中兄约我饮茶,我们一边饮茶一边谈论《花甲咏怀》,他俩一致认为:杨缅昆教授的诗词 绝对是缅华文友之中的佼佼者。 2014年10月,“缅华笔友协会”在澳门召开首届会员大会,杨缅昆教授从厦门赶到澳门,这是我第一次与杨缅昆教授见面,他给我的印象是:谦谦君子,平易近人。那一年从外地到澳门出席会议的还有厦门的陈汀阳文友、广州的张新民教授等。  这之前我在网上已认识杨缅昆教授,因为他有诗词、楹联在网上发表。 “缅华笔友协会”成立后,于2015年出版首期《缅华文学作品选》,收录了杨缅昆教授的《游白帝城追记》等10首 (阕)诗词(第140-143页);第二期《缅华文学作品选》有杨缅昆、杨缅燕兄妹的散文《母亲在缅甸华侨战工队》(第15-19页),写他们的妈妈杜坚 (原名杜雪痕)在上世纪40年代参加抗日战争,他们的妈妈是一位华僑战士。第二期还有杨缅昆教授的《满江红‧悼先父杨章熹》等6首 (阕)诗词(第144-147页),2016年第二期还有杨章熹先生(1909-1981)的诗共16首(第133-136页), 杨章熹先生是缅甸著名的侨领之一。杨缅昆教授的父母都是杰出的缅华人士。2017年第三期有杨缅昆教《访佛国缅甸》等8首 (阕)诗词(第182-185页)。 2017年秋我听到杨教授身体不好,在休养。2018年第四期的《缅华文学作品选》没有杨缅昆教授的诗词了,因为他在2018年2月与世长辞。缅华文学队伍失去一位诗词高手。 我与杨缅昆教授原本生活在两个城市,从慕名到认识,是因为我俩都是50年代出生于缅甸,文学创作是共同的爱好和话题,加上有微信,我俩常联络。 “你在编辑《缅华文学作品选》等工作,困难很多,我全力支持你。”杨缅昆教授对我说过这句话。  我很感动。  人生难得遇知己,听到杨缅昆教授去世,我心里挺难过。 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花甲咏怀》杨缅昆诗词楹联集出版了,书是杨教授的儿子杨羽翔编的。 这本书共收录杨缅昆教授的诗89首,词25阕,楹联241幅,小论文4篇及杨教授的数十张生活照。 摘录杨缅昆教授的诗: 读陶渊明三首 初识陶公年少惑,辞官何必走园田? 而今方解翁心迹,梦幻桃源人合天。 人世躁浮名作俑,蓦然醒悟向天然。 南山有意与君伴,留下桃源可种田。 我慕陶公有雄魄,勇辞官域拒红尘。 吟诗伴酒南山望,读懂人生第一人。   从序文上我看到杨教授是2012年6月插班进入厦门老年大学诗词班学习,主讲老师是余元钱先生。至2018年2月去世,不足6年的时间写出这本书,我敬佩之余又深感天妒英才。  杨教授离开我们已有一年多,我没感觉他去世,他的微信号我一直保留在手机上。  杨缅昆教授吟诗填词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019年5月24日于澳门...

  • 深陷美丽 (许云)

         凌晨三点,终于到达了下榻的酒店。 从澳门飞到海口,再由海口赶往三亚,就为了参加2015年第65届世界小姐总决赛的空前盛宴。毕竟我们是缅甸小姐Khin Yadanar Thein Myint的忠实粉丝啊!      早晨,我们有短暂的见面时间,为缅甸小姐Khin Yadanar Thein Myint送上由澳门带来的诗词对联书法,并一起拍照留念,同时为今晚的竞赛送上最真挚与最美好的祝愿! 缅甸小姐Khin Yadanar Thein Myint (左)与缅华笔会许云理事於三亚市 美丽之冠大树酒店...

  • 深圳非遗 — 树叶吹奏(作者:阿凱)

    前些日子,香港“乐叶 Musical Leaf ” 将一部由深圳市文物办市非遗保护中心、与深圳广电集团联合拍攝的纪录片 — 深圳非遗-树叶吹奏,成功传上全球首个专为树叶演奏与爱好者而设的“Youtube”叶乐频道,向全世界广为宣传。深圳电视台最近访问了非物質文化遗产树叶吹奏传人 卓忠明先生,了解了他在深圳这座现代化的城市里,是如何将这古老的艺术–树叶吹奏流传和推广的。在深圳灣红树林;在莲花山公园,你也许会見过一群爱好树叶吹奏的业余爱好者,在卓先生的领引下,呈現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奏:用树叶吹奏的音乐,乐声高亢,悠扬动听,尤其是现代有伴唱的乐器配合,用树叶吹响美妙的音乐旋律,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和耳朵。卓先生是马来西亚归侨,他从10岁起就喜欢上树叶吹奏这种古老的艺术。六十多年来坚持不懈,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他是深圳非遗树叶吹奏第三代的传承人。 树叶吹奏又称吹叶、草笛,几千年来传承不尽,民间百姓喜闻乐見,世代相传。 一片树叶传载着千年民族之魂。一首民曲描绘着历史长河之魂。《深圳非遗– 树叶吹奏》 有你有我也有他。 他借此机会, 还衷心感谢 深圳市罗湖区政府文体局非遗保护中心,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红树林公园办事处,天骄音乐艺术团,侨香村社区委员会等单位同样给予了大力旳支持。也再次衷心地感谢各有关单位,各位有志之士,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传统艺术树叶吹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爱好者,传统文化艺术家,以及热心支持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国内外宣传推广平台和良好机会所作出的不杇努力! 2020.07.01...

  • 降頭 (朱徐佳)

    在中緬邊界的薩爾溫江流域一帶的密林裡,住著一個神秘的族裔,女人們用黑布包頭,身穿藍布衣黑沙龍。男人們身上、手臂上佈滿刺青,據說刺青越多就代表身份與常人越不同。身著土色粗布衣褲,用草繩繫在腰間,腰邊帶一把長刀,以便在林子裡砍柴打獵時所用。         相傳這一族人有一種神秘的能力“降頭術”或“蛊術”,用來對付仇家,使仇家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不等程度的傷害。據說他們的祖先雖然有這種能力,但並不是用來害人的,那時因為生存環境惡劣,他們為了自保,把這種神秘的“巫術”代代相傳。但族中也不是人人都懂這種“巫術”,只有少數一些人會。而且有這種能力的人,從不在外人面前顯露出來,即使是親戚、朋友或鄰居之間都不會知道有誰懂得使用“巫術”。族中有一個規定,不能濫用這種能力,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只有在受到侵犯時才會施展。但也有一小部分懂此術的人為了想表現自己有這個能力,並不守族中規矩,隨便對看不順眼的人施術,令人防不勝防。         我們住在缅北掸邦,靠近中缅邊界。小時候也常聽大人們講一些有關这方面的故事,總是绘声绘影的,有些事件的人物和地點甚至耳熟能詳呼之欲出。小孩們则聽得津津有味,其中有一件放“蛊”的事至今還記得,但双方的姓名已没印象,只能以别名代替。         故事從一個小村開始,這村裡人口不多,只有百來戶人家,居民多以砍柴打獵為生,自家種點蔬果,養幾隻雞、豬,自給自足。居住此地的居民有擺夷族、傣族、以及一些其他少數族裔,民風淳樸,各家各戶之間也常有往來。         話說村裡有一戶人家,男人叫阿土和老婆及兩個孩子。阿土隔壁住著老艾一家,有一個剛出生的小娃兒。兩家之間用竹籬笆隔著,一直以來相安無事。有一天阿土撿到一條黃狗拴在家裡,從此麻煩就開始了。         這條狗每天晚上吠個不停,老艾家那個刚出生不久的小娃兒剛睡下就被狗吠聲驚醒,整晚鬧個不休。老艾和阿土理論了幾次,但阿土都沒在意,搞到老艾和老婆,每晚被狗的吠聲和娃娃的哭鬧弄得睡不好,白天沒精神工作,不禁心煩氣躁。    這晚阿土帶了老婆及孩子到另一村子的親戚家做客,很晚才回來,因為走了很遠的路都累了,所以到家後馬上就睡了。第二天阿土一早起來,感覺到四周靜靜的有點奇怪,到屋外一看,發現他那条黃狗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已被毒死。他直覺感到是老艾幹的,就去問老艾,但老艾卻矢口否認。    阿土見自己的狗無端端被毒死,心有不甘,他知是老艾所為,心裡就起了報复的念頭。    幾日後的一個早晨,老艾起床後發现雞籠裡的幾只肥雞,全都垂頭喪氣,不吃也不喝。到了下午,所有的雞全都嗚呼哀哉死翹翹了。心想這可糟了,辛辛苦苦的養了幾個月的雞,打算留下一隻下蛋給坐月子的老婆補身,其餘的拿到街市上賣個好價錢。現在可好了,雞全死了,賣雞的計劃泡了湯。     他下意識的猜到是阿土在報复,於是不甘示弱,找了個機會在阿土家養的一只豬身上做了手腳,使得那只豬發瘋發狂,奔入密林不知所踪……。    如此這般,阿土和老艾你一來我一往,各自使出不同的手段,盡自己所能去給對方制造一些麻煩;不是某日阿土臉上忽然長了個大包,就是老艾肚子疼拉個不停,或是阿土晚上忽然全身發紅發癢,老艾頭髮一把一把的掉個不停……。     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鬧了幾個月,兩家功力不相上下,誰也佔不了便宜。於是就個別在暗中去請同行中道行較高的施術者前來幫忙,互相做出更利害的攻擊。事情因而越鬧越大,甚至影響到左鄰右舍的生活,這時連村裡的族人都感到有點不對了。     事情傳到族長耳中,感到如果事情再發展下去,就會失去控制,最後說不定會搞出人命。當即做了一個決定,召集了村長以及村中長輩,會同兩家當事人,一起坐下來商量解決辦法。由族長出面調停,勸兩家鄰裡間應以和為貴,不應因小事彼此傷害。希望兩家從現在起,停止互鬥。     阿土和老艾這些日子鬥來鬥去,搞得雞死狗亡,生活都打亂了,到頭來兩家都佔不到半點便宜,身心皆疲,不知接下來要如何收拾。二人都有了停手的念頭,只是礙於拉不下這個臉,不肯先認輸罷了。     於是,兩家就聽從族長的勸告,當著族長、村長及村中長輩的面,互相敬茶表示不再計較前嫌,和好如初。族長並發話,囑各人遇事要平心靜氣商量解決辦法,或請族中有智慧的長輩幫忙解決。不可動辄施術,害人害己。    自此,村中各家鄰裡間相處融和,不再傳出“降頭”或“放蛊”之類施術之事了。 降头术的概念      “降头术”又叫“蛊術”。是一種操縱毒蟲,用以懲罰違規的人,或咒詛害人,盛行於部落型態的傳統社會之中。   施用 “蛊術”又叫下蛊、放蛊……。施术者为了某種特定的目的,利用受术者的生辰八字或是毛发指甲衣物等,运用特制的蛊虫做引子,使受术者无意间服下,对身体产生特殊药性或毒性,从而达到伤害或控制对方的目的。...

  • 红色七月我贊您 (草蝶)

    九十九年为人民无私奉献九十九年为民族浴血奋战九十九年为主义坚守信念九十九年血火中千錘百炼我把九十九朵玖瑰献给您我举起金色的酒杯祝贺您 有了您,中国人民腰杆直有了您,中国天空更广阔有了您,生活日子更红火有了您,中国命運自已握 三千万海外赤子掏心唱 红色的七月我们祝福您...

  • “中国号“巨轮不迷航 (纪念七.一) (叶国治)

                       一历史波涛总是一浪推一浪地前進。南湖,一首小小红船,载不下整个民族的重量。十三个稚嫩青年,也担不起四亿人民的深重苦难。在白色恐怖下,在激流冲激下,有人动摇,有人彷徨,有人退缩,有人當了汉奸,有人出卖了党。他,他们,挺直腰杆,坚持信念。他扣响了南昌起义的槍声;他举起了秋收起义的火把。敌军圍困万千重,我自巍然不动。为了挽救民族的危难,他们突破圍剿,忍着飢寒,万里长征,北上抗日。十四年的青纱帐游击,赶走了凶狠的法西斯日本強盗。北京在东方朝霞里升起了五星红旗。五千年文明的社会出现了第一个人民共和国。                        二 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人民政权,农村進行了土改,城市穩定了物价,发展了生产。结束了近代飽受屈辱的历史,结束了长年战乱的局面,中国人民能够自已掌握自已的命運,從心眼里发出“感谢共产党“的知心话。他们是从群众中來,到群众中去的一群盜火者,像普罗米修士般的英雄。他们扛着“人民至上“的口号,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嬴得人民的爱戴。但是,在乱云飞渡的岁月里,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中,他们也经受过不少的失误,遭受过不少挫折,他们依靠着自己的力量,纠正了这些失误。继续前進。他们在实践中锻练成长。他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关心人民疾苦。在外界干扰下不隨波逐流。他们为国为民奉献的志向坚定不移。他们旗帜鮮明,态度坚决,立场坚定。他们为民族复兴拼搏奋斗的赤子之心永遠鮮红。共和国的旗帜是无数先烈的鮮血染红的。共和国大厦的基础是无数先烈的身躯托起的。                     三 在改革开放的事业中,他们是排头兵。在洪涝灾害面前,在地震灾害面前,他们冲在第一线。在非典泛濫,在新冠蔓延,在危急关头,他们是逆行者。他,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九十九岁的他,历久弥新。北斗指引不迷航。“中国号“巨轮行穩致遠。...

  • 賀新郎……北斗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喜賦 || 北斗收官衛星成功發射獻歌九零後 (高德光)

    賀新郎……北斗三號收官之星發射成功喜賦 直上重霄九。 挾風雷、一聲炸響, 聽雄獅吼。 烈焰熊熊呼嘯過, 怒指茫茫宇宙。 張雙臂、雄姿赳赳。 背負青蒼 看大地, 我神州、萬里山河秀。 羅碧漢、添星宿。 太空征戰精神抖。 要衝開、層層封鎖, 不甘人後。 陸海空天齊組網, 指點迷津匡謬。 誇絕代、煌煌北斗。 獨領風騷豪氣壯, 跨星球、絲路新鋪就。 圓國夢、皇天佑。 北斗收官衛星成功發射獻歌九零後 大國多工匠, 興邦挺脊梁。 騰凌懸北斗, 崛起在東方。 騏驥九零後, 鯤鵬千仞翔。 登高小天下, 少壯勇擔當。...

  • 《似蜜》随笔 天大的喜讯 (了因)

         夏至了,庚子春,整春被禁足在家,那春的明媚,春的妖娆,已失之交臂,没有欣尝的机会。每天只闻确诊人数多少,上帝召了多少信徒回天堂,后来又有《黑人的命也是命》的运动而至于成了爆乱,打砸抢。可怜!可悲!今年的春,是天灾人祸的春。人类造了什么孽?!      了因在南加州缅华网上看到一篇转载自星島日报~美国新闻,题为《疫苗最块年底面世,保险公司料费用全包》的报导,内容如下: < 白宮官員透露,新冠疫苗一旦面世後,預料注射費用將由保險公司全額承擔,投保人無需為此承擔自付費用。 美聯社引述高官報道,政府已與保險業界商討,民眾注射疫苗的成本事宜,考慮到保險業界較早前已經同意,為投保客戶的新冠病毒檢測費用包底,因此相信疫苗研發成功時,業界也將維持同樣原則,否則投保人一旦患病,保險公司可能需要支付巨額醫療開支,可說得不償失。 為了預先籌備相關步驟,聯邦已經緊鑼密鼓,一旦疫苗獲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許可,便能盡快生產數以百萬劑的疫苗。外界樂觀估算,部分疫苗正踏入初步測試階段,有望在明年年初推出3億劑疫苗。總統特朗普更希望,今年年底便有疫苗進入市場,國家過敏及傳染病研究所 (NIAID)所長福西(Anthony Fauci)亦表示,如果疫苗在最後階段測試順利的話,今年年底的目標並非不可能。> 这虽然是一篇充满<可能><有望><如果><便能>的透露的新闻,读了亦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有一丝之光,总比一片昏黑好,有一线希望,总比完全失望好,总归会让人们看到那根救命的稻草。缅甸成语有一句《听听而已》,了因们华人说《姑妄听之》。了因也来<鹦鹉学舌>,这也可能不是《空穴来风》。      了因於<人民日报海外网看到这样一段有关祖籍国应急生产新冠疫苗的消息,消息称<新冠疫苗生产的应急标准出台,与此同时,五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疫苗中有三个完成二期临床试验。如果出现特别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启动疫苗的紧急使用。>,这则消息非”官员透露的传闻,肯定”如果出现特别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启动疫苗的紧急使用”,这消息就贵在<可以>两字。另一海外网消息,祖籍生产的疫苗,七月底就可应市,六月廾三日亦有一种疫苗出炉进入了人体临床试验的消息。那真是世人的福了!天大的喜讯!      阿弥陀佛!吾佛慈悲,让疫苗早日通过三期测试,让人类早日脱离苦海!...

  • 认识缅甸的民族:从佤邦和佤族说起 – 缅华网

    6月5日,讲解员为观众介绍中缅边民联欢大会盛况。中缅边民联欢大会纪念馆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在6月8日中缅建交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众多民众到此参观。该纪念馆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1956年举行中缅两国边民联欢大会时,这里是联欢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今年是中缅建交70周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如何确保中缅两国永远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胞波”?吴金光和熊顺清两位学者,通过对缅甸民族的认识,梳理出了中缅国界两侧人民在历史、文化、经济、宗教等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据此提出应从跨境民族间的文化交往交流入手,增进彼此间的文化亲近感和认同感,促进民心相通,从而使中缅关系不断升华。缅甸是我国西南方向的重要邻国,其东北部与我国云南和西藏自治区接壤,边境线长2185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1/10。缅甸是个多民族国家,有缅族、掸族、克钦族、若开族、克伦族、克耶族、钦族、孟族等八大民族,其下又细分为135个族群。缅族是主体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3。缅甸行政区划分为“七省七邦”,缅族占多数的省级行政区称为省,少数民族聚居的省级行政区称为邦。从缅甸行政区划可以看出缅甸的民族分布格局,缅族住在中央大平原,少数民族分布在东、西、北面山区。少数民族人口少,约全国总人口的1/3,但是占领的国土面积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2。缅甸的民族人口比例和民族分布格局决定了缅甸的民族问题异常复杂。与我国接壤的掸邦和克钦邦是缅甸国土面积最大的两个邦,又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民族成分复杂,分布着多个民族地方武装组织,处于“民地武”割据状态,缅北那些拥有武装力量的民族基本上都是中缅跨境民族。其中佤族由于拥有缅甸军事力量最强的民族地方武装——佤联军(UWSA)而备受外界关注。该民族与我国滇西边境的佤族同根同源,历史上密不可分。佤族在缅甸掸邦东北部享有高度自治权,缅甸官方将佤族自治区称为“掸邦第二特区”,但佤族将其自治区称为“佤邦”,并一直向中央政府申请将其升级为与掸邦同级别的省邦级行政区。该特区分为“北佤”和“南佤”两部分。北部辖区位于中缅边境,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的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的澜沧县、西盟县和孟连县,西双版纳州的勐海县接壤,国境线长502公里,在中缅边境145至210 界桩之间;西北与果敢同盟军控制区相邻,东南是勐拉军控制区,西面至萨尔温江,南面是缅政府控制区。北部辖区包括邦康、龙潭、南登3个特区和勐冒、景南、勐博和温高4个县,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0余万。南部辖区(即南部171军区)位于缅泰、缅老边境,南面与泰国清莱府接壤,东部与老挝波乔省隔河相望,以湄公河为界河。东北是勐拉军和缅政府控制区,西北是拉祜族民族武装控制区和缅政府控制区,面积约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6万。“佤邦”是个多民族地区,分布着佤族、拉祜族、掸族、果敢族、景颇族、爱伲族、傈僳族、苗族、布朗族、本族、崩龙族、阿克族、缅族、回族、棉族、项景族、燕族等17个民族。佤族是该地区的主体民族,约占全特区总人口的70%。他们自称“阿佤”,是周秦时期“百濮”的一支,清代有“嘎刺”、“哈瓦”、“卡佤”等不同之称。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语支。过去佤族没有文字,长期用木刻和实物记事。20世纪30年代创造了佤族文字。20世纪90年代,“佤邦”对佤文进行改进,改进后文字与中国佤族的文字趋同。“中国佤文”和“佤邦佤文”的统一是两地佤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新佤文已在“佤邦”机关、学校、部队普及和使用,所有学校都开设佤文课,机关人员的会议记录、民间书信交际和党政军电报通讯行文都有使用。佤族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赛玛礼教,也有少量信仰佛教和基督教。缅甸佤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新米节”,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一、初二两日庆祝,主要仪式有祭谷魂、尝新粮、歌舞表演等,该节日是佤族全民性的活动,无论信仰哪种宗教都参与该节日,每年在其辖区的不同县区轮流举办。此外,不同宗教信仰的佤族还庆祝与其宗教信仰相关的节日,例如,信仰大乘佛教和赛玛礼教者要庆祝春节,其活动形式与中国春节大同小异。信仰基督教者要庆祝圣诞节,信奉上座部佛教者要庆祝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木鼓是佤族的古老乐器,被视为“通天”神器,重大的祭祀、农耕、军事等活动都离不开木鼓,“拉木鼓”是佤族部落重大的祭祀活动。中缅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跨境民族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共同的历史源流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把分布在国界线两侧的民族成员联系在一起,他们在经济文化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通婚、边民互市、宗教互动、走亲访友等现象非常普遍。我国“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睦邻、富邻、安邻”的外交政策的实施,应从跨境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交流入手,支持鼓励跨境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密切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文化亲近感和认同感,促进民心相通,使中缅关系不断升华,永远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胞波”。(吴金光,现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熊顺清,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缅甸研究所)来源: 中国新闻报  吴金光、熊顺清 / 文(刘冉阳)  本文网址:http://www.mhwmm.com/Ch/NewsView.asp?ID=46285...

  • 回顾缅甸独立后的国家体育运动 苏顺路(洛杉矶 6-6-2020)

    缅甸27届东南亚运动会开幕式      1944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盟军反攻日军之际,我家居住伊江三角洲渺名县城对岸龟雷村。根据英军龟雷村地面电台情报,常有盟军战机低空飞至龟雷村上空,向县城码头日军据点机枪扫射,炸弹轰炸。村民们一听到飞机轰鸣,慌忙躲进防空洞里避难。      村里有一间政府小学,校舍建在和尚庙大院里。木制单间高脚房,顶盖铁皮,背靠宽阔无际的稻田,风景十分优美,空气十分新鲜。学校只有一位中年男老师,因为二战战火连绵,学校上上停停,很不正常。十二岁大的姐姐带着六岁大的我去上学,姐姐读小学最高班,我读最低班,学生只有二十几个,我们最低班只有老师的小儿子和我两个。我们坐在最前面,上课时老师拿我们的石板,在上面写一个缅文字母,我们用石笔写满就算完成作业。下课鐘声一响,我们争先恐后跑到广场上,全校男生分成两队,守门员拆两根树枝,放在左右两边,算是球门,生橡胶皮小球滚来滚去,我们跑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不知怎么,我开始踢球时与众不同,一是我用左脚踢球,二是我用脚掌背击球。这是我一生开始参加的集体体育活动,终生不忘。 缅甸乡村儿童喜爱足球运动      1948年缅甸独立,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迅速兴旺,全国体育运动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1950年我家已迁居渺名县城南区,宇巴雀横街与11街交汇处,往东是渺名江,往西约两百米,是我们中华中学,再往西约两百米是渺名县城体育运动场,包括草地足球场和楕圆形跑道。      从1950年我读初小到1957年初中毕业,多次参观县城运动大会,每次运动大会均包括现代各项田径竞赛,如短跑长跑,跨栏,接力,跳高跳远,撑杆跳高,标枪,铁饼,铅球等。並有缅甸特色各项传统运动比赛。个人和集体爬竹杆(顶端装有猪油,打着小孔,滑油不停地往下流)。运动员不花九牛二虎之力不能轻易折得顶端的礼金。两人对坐横木用枕头互击,需要力气,也需要技巧,击落对方为胜。立在麻袋里竞走,也可跳躍前进。两人左右脚绑住成一对,六对一组竞跑等,以上均为男运动员参赛。咀含汤匙,上置鸡蛋赛跑。六粒马铃薯排行,参赛者一趟又一趟跑去揀,谁先揀完谁获胜。拉绳掛饼干,参赛者双手背绑,跑去吃完饼干回来,谁先回来谁得胜。五十米跳绳赛跑等,以上均为女运动员参赛。跑赢了得奨,跑输了也可以拿到鸡蛋汤匙马铃薯,吃到饼干,十分有趣。 首都仰光昂山国家体育运动场      缅甸独立以后,政府鼓励国民体育运动,各地城镇普遍定期举办运动会,各地学生人数较多的初高中学校,包括华侨学校,也定期举行。我在渺名读初中时参加过两届校内运动会。在南中读高中时参加过一次校内运动会。1960年,我在土瓦县甘保镇教书时,率领学生参加过市镇运动会。1966年在边界重镇棒赛教书时也参加过政府中学运动会。      正如在中国广大群众热爱篮球运动,无论在城镇乡村,或是边缘地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都能见到篮球场,看到有人打篮球。在缅甸广大群众热爱足球,无论在城镇乡村,或是边界地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都能见到足球场,看到人们在踢球。 (左)缅甸国家足球队 (右)缅甸国家女足      在缅甸足球运动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踢足球,在南方尤其是雨季更喜欢踢足球。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们读小学时,每到星期六中午12点放学后,我们班男生会跑到县城体育场儿童足球场踢球,经常是在大雨中泥水里打滚,一直玩到下午6点。回家冲凉后肚子饿得周身发抖。狼吞虎咽饱食晚饭后,就去睡大觉。      在缅甸足球可谓国球,独立以后,政府特别注重足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每年都有县级,专区邦区级及国家级足球联赛。特别是一年一度的国家级联赛,各专区和邦区选派代表队到首都仰光昂山万人运动场参赛,规模越来越大,到了五十年代中期,随着收音机越来越多地走进千家万户,全国听收音机听比赛的球迷不计其数,到了决赛的时候,当地茶馆最热闹,听众早已围拢到收音机旁洗耳倾听,不停地欢呼,似乎自己在现场。两个进入决赛的代表队所属地区的听众可是拼着气全神贯注,从头到尾紧张万分,当听到自己专区的代表队夺冠,全专区首府都沸腾起来,热烈迎接足球英雄们凯旋归来。(当时还未有女足) 中国国家足球队访问缅甸      缅甸独立不几年,东南亚地区足球锦标赛在各国首都定期轮流举行,当时缅甸足球运动水平在东南亚数一数二,每次都派国家队出征,总是捧着冠军杯胜利归来,为国家争光彩。      除了足球运动,排球,篮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各类现代体育运动缅甸应有尽有。可普及程度远远不如足球,水平也不高。很少听到国内举办单项比赛。更不用说出国参赛了。      缅甸传统民间体育运动中还有一项世界独一无二的藤球运动。正如中国人喜欢踢毽子,到处能见到有人踢毽子,古代汉朝即有此项运动,锻炼筋骨,促进身体健康。缅甸的藤球运动同样历史久远,十分普及,保养筋骨,促进健康之功效。脚掌击球叫"咳",脚尖点球叫"豆"。平时没有单独玩,六人一组"咳""豆",中年男子居多,有许多规定动作,定期分组比赛。经验丰富,球技高超的选手参赛,藤球经久不落地,花样变换精彩,非常好看。(当时还未有女子藤球)(左)缅甸藤球队精彩表演 (右)缅甸女藤球花样表演 (左)缅甸藤球队精彩表演 (右)缅甸女藤球花样表演      水上运动方面,最普遍的是游泳运动,特别是在缅甸南方,大小江河纵横交错,深浅湖泊星罗棋布,还有无数水上人家,孩子从小就要学会游泳,大人才放心。我从小生活在渺名江边,五六岁就学会游泳,八九岁就能熟练潜水,仰游,游水成为自己一生爱好。可惜家境贫寒,家里没有独立泳池。周围到处设有公众泳池,有的老人免费,只因年迈,人多复杂,身体抵抗力不如年轻人,考虑到公众卫生,也就不常去游。五十年代,无论在中国或是在缅甸,室内各项游泳跳水比赛几乎为零,我在缅甸从来没有见过游泳跳水比赛。      缅甸南方,和尚庙里常备有独木舟,缅甸话叫"涝礼",用来和尚出行念佛经,参加佛会。民间少有划舟竞赛,更没有现代这种各项赛船运动。只有在南掸邦茵莱湖,众多居民湖上修盖高脚屋,以舟代步来往,有定期水上交易市场(街市),四方小舟起聚做买卖。有许多身长头尖的独木舟用来湖上佛节游行,湖中赛船,划手们一直排开站立,用脚划船,世上独一无二,非常奇特。水面赛场上,参赛各队鸣枪起桨,击鼓敲锣,齐声呐喊,勇猛奔前,场面热烈壮观。 缅甸掸邦茵莱湖居民足划独木长舟      1948年缅甸独立以后少见体操运动,但是青壮年中健美运动和拳击运动盛行,报纸上常见到男女健美比赛图片和拳击比赛消息。      缅甸还有一个群众性的拔河比赛,缅甸地理位置极佳,东部和东南部靠近太平洋,南部和西部濒临印度洋,雨量充沛,几乎没有旱灾,偶尔雨季的雨水来迟一点,农民们心急如焚,就会仰天求雨,大约在1947年,我亲眼目睹农民在田间集会,仰天祭神求雨的场面,这位雨神叫"莫考胶刷"。在求神过程中,要举行拔河比赛,隆重热烈。 ...

  • 为儿撑伞的父亲

    作为父亲,我可以为你遮风挡雨,但路还得你自己走。 送给成长中的儿女:爸爸左手提的是事业,右手撑起的是希望,背上扛的是风雨。 父亲节快乐! As a father, I can shield you from the wind and rain, but you...

  • 《历史回眸》记缅甸华侨妇女抗战二三事(作者:阿凯)

    37年抗战前,二姑黄恬如任教仰光华侨女子中学(后排左6) 师生合影留念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表兄吴智从美国由微信里发来几组照片。这些照片是有关他的双亲(我的二姑黄恬如和姑丈)上世纪30年代在缅甸参加抗日救亡的事迹和三姑(胡一川的妻子黄君珊)参加战工队活动的照片…… 左:三姑黄君珊,右:二姑黄恬如(姐姐) 当年的青春容貌。 虽然照片泛黄了,但还看得清楚。 看着这些有历史价值的照片,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那个战争年代,缅甸华侨的爱国活动……尤其是37年至45年间抗日战争时期,华侨所遭受的苦难和抗日救亡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我曾阅读过冯励冬先生所着作的《缅华百年史册》有关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刻,缅甸华侨各界和团体组织了「抗日救国」大联合活动:「六联团」的组织。 其中有以下一段描述 :缅华救亡宣传工作团的活动核心和骨干不少是以厦门到来的革命知识份子。 「六联团」是缅华救亡宣传工作团、华侨业余社、缅华妇女协会、缅甸店员救亡联合会、缅华学生救亡联合会和缅华歌咏工作者救亡联合会六个群众性团体的大联合。 这其中成立最早的是缅华妇恊,抗日战争前夕在华侨女校当教师后在永定家乡被蒋介石杀害的陈月容女士,就是当时的发起人之一。黄恬如和黄君珊(同胞姐妹), 黄秀銮、陈月珍、庄慧娥、陈炎红、 甄修明、王英秀,蔡淑莲等都是缅华妇协的骨干分子;黄绰卿,杨章熹(泉州华侨大学校长)两位也都是缅华妇协创办和活动的赞助人。(注: 本节择取自” 《缅华百年史册》) 第二个车窗边上是黄君珊...

  • 我的一封感谢信 (作者:卓忠明 整理:阿凯 )

         深圳市文物办、市非遗保护中心,深圳广电集团:       领导好!导演们好!摄制组各位好! 《深圳非遗之树叶吹奏》纪录片,在市文物办、非遗保护中心精心安排下,深圳广电集团融媒体中心深圳非遗栏目组许雨燕、舒畅、陈羽夏导演和拍摄组等的努力编辑拍摄下,画面秀丽,音乐动听,内涵深远,意义非凡,真是一部优秀之作。为深圳,乃至东南亚和世界范围内的非遗树叶吹奏史写下一首赞美诗,一段不可多得的史记。并且,与国内同行们一起承前启后,拓展了中国树叶吹奏数千年的传承,一千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3日晚”深圳非遗之树叶吹奏”经深圳电视台”深圳都市频道”播出后,受到国内如海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重庆、湖南、湖北、福建、山东、河南、河北、北京、青岛、澳门、香港、台湾等地;国外,如马来西亚、泰国、印尼、柬埔寨、缅甸、越南、韩国、日本、加拿大、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美国、新西兰等国的广大非遗团体,传承人,专家,爱好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心者,以及华侨华人广泛的赞誉和支持,广收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了其认知度和社会价值,并进一步推动非遗树叶吹奏的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促进世界各国非遗树叶吹奏艺术的更广泛交流,延续丰富了一带一路的内容,确实是功在当今,利在千秋!      深圳市罗湖区政府文体局非遗保护中心,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红树林公园办事处,天骄音乐艺术团,侨香村社区委员会等单位同样给予了大力旳支持。再次衷心地感谢各有关单位,各位有志之士,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一一传统艺术树叶吹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爱好者,传统文化艺术家,以及热心支持非遗项目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国内外宣传推广平台和良好机会所作出的不杇努力!      我们将在习近平主席关于”把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的嘱托,进一步做好在国内外的交流传承创新和发展工作。 向各位致礼! 深圳市罗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卓忠明  2020.6.14...

  • 一点史海趣话有关缅华(叶国治)

    在全球新冠肺炎蔓延、人们谈疫色变的严峻时刻,我来谈点有关缅华的趣事,让大家开开心。近日,鳳凰台播放电视影片《沙海老兵》,我看得兴趣盎然,其中有个情节,是有关缅华马寒冰的。知道他的人一定喜欢听,不知道他的后生人听了,也会欣喜而感到自豪的。电视剧情节:驻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个英雄团,來了一批女兵,有个小女兵很会唱民歌,唱很多好听的歌,兵团的宣传部副部长闻知后,就親自下团采访和采风。他从烏魯木齐趕车到和田,英雄团长派小女兵當导遊,他们又唱又笑,激怒了一个大头兵,他妒而生忌憨粗粗地对着马部长大骂,说他调戏妇女,马部长也生气起來,要向团里告他。这个大头兵也是个英雄炊事班长,姓郭,大伙叫他鍋班长……电视里的马部长原型就是馬寒冰。我曾写过文章介绍过他,缅华原文化界的曽冠英也有文章介绍过他。他原名马国良,福建人。在缅甸勃生埠出生。12岁回国念書。高校畢业回缅。抗日时期,民族危亡之际,他毅然回国,投筆从戎。1938年入陝北公学,后参加八路军文艺工作队,后调军委卫生部,陪同印度援华医疗队到太行、晋魯豫、冀中、晋察冀、晋西北等地工作。抗战胜利后,到三五九旅任王震旅长的秘书。新中国成立,隨军入新疆。他是《新疆好》《我骑着马儿过草原》的歌词作者。他1957年逝世。谈趣事,开开心。看电影,怡心事。读历史,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