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日志

  • 鼓励华人青年参政是件大事(作者:纽约侨领 苏焕光)

         最近,有一则纽约华人社区鼓励三位华人青年参选市议员的新闻,很值得引起我们华人社会的重视。这一新闻说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在美国闽籍移民聚居地纽约市出现了林熀、陈熠、陈海灵3位华人青年才俊,各自参与不同选区的纽约市议员竞选,并得到美国福建同乡和多个华人社团的大力支持。     这是一件好事,同时也引起我更多的思考。我们美国的华人社会应该如何正视目前华人参政出现的新问题,如何去巩固和发展过去几十年来华人参政所获得的成果?经过不断的思考,本人认为,需要我们华人去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是,提高华人的参政意识,鼓励更多华人青年参政,无疑是重中之重的大事。     应该承认,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努力,美国华人参政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美国华人融入主流社会、参政议政的意识日益增强。华裔从政人数也越来越多。前几届的美国政府,从国会议员、州议会议员到州长市长,都出现了不少华人的身影。尤其是奥巴马当选总统后,任命了数十名华裔官员。其中有内阁部长三位,赵小兰任劳工部长,骆家辉任商业部长,朱棣文任能源部长。还有赵美心、孟昭文、谭美•达克沃斯三位华裔当选国会众议员。     然而不能忽视的是,华人参政在川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以说受到挫折。随着近几年美中关系的急速降温,美国对中国全面采取制裁措施,加上一些美国政客利用新冠疫情进行操弄,导致反华情绪不断上升,民调表明美国民众三分之二对中国有负面看法。这种负面看法又导致美国民众对华裔产生歧视情绪,影响了华人参政。新当选的拜登政府,新任命的内阁部长没有一名华裔,就是一个例证。     面对目前华人参政所面临的不利现实,应该引起我们华人各界的足够重视,并釆取积极措施予以应对。当然,我们对华人参政,过度悲观或者过度乐观的态度都是不足取的。     之所以不应过度悲观,是因为过去几十年来,美国华人参政曾获得丰硕的成果,这是不容抹杀和否定的事实,华人参政的意识也会在华人社会遭遇不公后得到加强。重要的是,美国政客反华反华人社会的企图不会得逞。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美两国斗则两败俱伤,和则合作共赢。合作过程中难免有困难和波折,但两国友好合作大势所趋。因此,从总体上看,对华人参政的前景不应悲观。     之所以不应过度乐观,是提醒我们,要正视华人参政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努力加以克服。     本人在纽约华人社区服务了几十年,一直都注意团结更多的社团领袖,融入主流社会,为华人社区争取权益,同时也一直为培养华裔青年参政做力所能及的工作。我认为,鼓励华裔青年参政,关系到华人社会政治地位,关系到我们每一个华人的切身利益。如果有更多的华裔青年能够成功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做到一代胜过一代,华人的合法权益就能得到保障,我们华人的社会地位就会越来越高,美国主流社会和各族裔,也就不敢再小看我们华人。     以我个人的体会,今后要鼓励更多华人青年参政。以下几个问题尤其值得重视。     一,努力克服“一盘散沙”的陋习及地域观念,加强团结,更好地凝聚华人的力量。     长期以来,“一盘散沙”是华人参政的最大障碍。华裔中普遍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使很多华人参政意识不强,是导致华裔“一盘散沙”的原因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华人参政的意识已得到很大的加强,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事实说明,如今很多华人不愿意积极参与政治,并不是因为没有经济条件和能力,而是只关注自己的个人生活,缺乏对公众生活的兴趣,认为参政与否对自己无关紧要。对于这一点,需要在华人社区继续进行必要教育,提高认知,让华裔大众尤其是华裔年轻一代,认识到华人参政对自己不是无关紧要,而是对每一个华人的杈益都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华裔青年的参政意识。     华人社区所存在的地域观念,也是影响华人团结,造成华人“一盘散沙”的不利因素。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华人社区,往往以移民来自中国的那个地区,形成一个又一个的小圈子,你来自港澳台,我来自粤闽川,他来自京津沪,各自有各自的小圈子和小算盘,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盘散沙”,表面上看,华裔移民是增多了,但因为地域观念影响了团结,每到重要选举时,华人选票分散,形成不了力量,人数的优势往往变成劣势而败北。     多年前,纽约某选区选举一名市议员,华裔选票有八千多张,白人和其他族裔的选票只有三千多张,相比之下,华人候选人胜选有绝对优势。然而,由于华人社区不同省藉的社团,各自推出三名候选人参与选举,而白人和其他族裔只推出一名候选人,最后,由于华人选票过于分散,三名候选人全部失利,让选民人数最少的族裔候选人当选,占了大便宜。这一教训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华人社区推出新的年轻候选人,必须克服地域观念,更好凝聚华人的力量,团结一致,集中华人选票的优势,并尽量扩大其他族裔的支持,才能开创华人参政的新局面。     二,号召华人各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持华裔青年参政。     在美国,无论是那一个族裔,想要通过参政显示力量,竞选经费必不可少,有了经费,才可以动员更多的人参与投票,选票多者获胜。今后华人参政要有新的发展,必定需要更多的竞选经费的支持,尤其年轻一代一般都处在创业初期,缺乏经济基础,要想竞选成功更需要华人企业家和民众积极捐款支持。     历史上,美国华人捐款正义事业和慈善事业有着光荣传统。在中国的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的华裔积极捐钱捐物,帮助祖国,许多热血华裔青年甚至为民族解放的正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受过多次严重的自然灾害,都得到美国华裔同胞的热情捐助。然而,相比起来,美国华人各界支持华人青年参政的捐助,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此本人呼吁,华人各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经济条件的要积极捐助华人青年参政的活动。此外,要组织更多的华裔青少年参加华人参政的公益活动,担任义工,积累参政的经验。只要持之以衡,对提高华人青年参政的成效会大有益处。    ...

  • 缅北的年味(缅甸:萨江水暖)

      过年,对我这个长久飘零在外的人来说已没什么概念了,只是随着人家的口说说过年而已,人家过年,我过所谓的“过年”这天罢了。然而在缅北与汉人生活时间久了,对他们的过年习俗倒是记得很清楚,也确确实实体验着。那么缅北汉人是怎么过年的呢?下面我就与您细细说来: 华人春节,是缅北汉人的主要传统节日,习称过年。通常腊月二十四,即开始打扫寨子、房子、庭院,备好柴火,着手舂粑粑、捂白酒(酿制糯米酒)、熬麦芽糖、购买香纸、糖果、烟花爆竹、添置新衣服等准备工作。其间,男人们还要削好陀螺,安装轧花车秋千;女子则要缝绣球包等,以便过年娱乐;称为“过小年”。 除夕,也就是腊月三十晚,家庭成员通常都要回到家中团聚,晚餐菜肴少不了“蒜苗炒肉”这一碗,意在警示做人过日子,要有计划,要精打细算、勤俭持家。夜晚,要烧“千年火”,含有千年红红火火的意思。希望祖辈儿孙能有个健壮的好身体往后干(打)仗不输,家道兴隆发达。所以,三十这天,各家都会攒足了劲儿比谁家“千年火”烧的更大更亮。笑声频频,对于孩子们,一年中这最幸福的一夜将无疑会深印在他们脑海。故毫不吝啬柴火,往火堆上添柴,直将火焰逼的愈高愈好。有的人家还特意找来耐烧的大筒的树兜来烧,使火几天都烧不歇,意味着长生不熄之火,家运长旺之意。倘若这时站在高处往村子里看,那场面是绝对震震撼的:整个村子被火光染成了红色,一堆堆篝火被夜黑与晃晃屋影分割成了一团刚出煅的金子,火红包裹着金黄,耀眼,璀璨,又像一摊摊被煎熬透了的荷包蛋,被巧手排布成了星罗。再站高一点往下看,这一村的千年火本来就成了星空,稍有异的是天上群星是冰冷木然的,而脚下的这块,却是炽热的,正在用温暖将寒冬消融,为缅北送来腾腾的希望和安生呢。   还有点“万年灯”,以示红火不灭、光明不息。当然全家人还要“熬寿岁”,直至午夜亥时与子时交替,即零点报时,开始燃放烟花爆竹,以示驱邪除魔、除旧迎新。祝福天增岁月人增寿,来年风调又雨顺,阖家安康。同时,贴门神和春联是必不可少的。还要给各道门楣、仓储屯箩、犁杖家具、碓磨鞍架等,贴上钱纸门封,以示邪恶不准进家,又示财产得到封存。 大年初一是平淡的,缅北汉人有大年初一不串门的传统。这天除了按习惯只吃鸡蛋、汤圆、豆粉、粑粑等甜食,吃素、不动荤。由男人入厨房操作,让女人休息。不扫地、不吹火、不泼水。不进人家正堂屋门,忌讳进人家堂屋,怕踩坏人家门风,讨人不喜欢。但要抢头水,图的是勤奋,领先而不落人后的意思。上当地庙宇上香祈福。一般整天都是各自宅在家中自家人闲聊。    初二,杀鸡煮肉,叫打“牙祭”;开财门,即新年开门;首次献天地君亲师,并请一个童男子来家“踩门”,即开财门。末了,要送给童男一点钱,一块糖,一根陀螺线,表示感谢。若请不到适合的童男子,则要到寨外清静之处,抱一个石头回来,系上红线穿铜钱,贡献香纸火;末了,送回原地原位,称为请石佛开财门。这天,祭事繁忙,要集体献龙、献庙及出行。还有人家,兴扫坟拜墓。有些乡村献龙一项,一般由上年有男孩出生的人户牵头,贡献一头小猪为三牲;若没有小猪,以公鸡为三牲替代。出行祭祀,通常用粑粑、灌肠、脊肉、糖果等,到村外荒郊清净草地举行,要烧香纸火,放鞭炮,祈祷当年“出门大吉”、炸地烧得好,意味今年五谷丰登。同时表示,经此仪式后,可以出门出村去娱乐活动。 初三开始,村与村、寨与寨、人与人,相互拜访。开始打陀螺、荡秋千、爬油杆、丟包等娱乐活动。 打陀螺,是过年期间,村寨青少年的一项传统娱乐活动,也是一项群众性文体活动。其所用陀螺,采用当地所产木质坚韧、比重较大的紫木削制而成;绳索为当地所产麻底线。过年时,特别是大年初二,出行祭祀之后,通常会举行村与村、寨与寨相互交流的打陀螺比赛。届时,打的人意气风发,看的人兴高采烈,其场面十分热闹。结束,还要相互宴请,增进友谊。因此,打陀螺成了缅北民间,过年不可或缺的一项群众性文娱活动。获胜的参赛队有时获奖一头牛、铸犁、钢锄、斧头、砍刀、镰刀、钐刀、人民币数干上万不等。   荡秋千,每逢过年,各村寨,几乎都会制作可容4个人同时娱乐的轧花车秋。有的用大树横枝、用架皮或藤条系成的绳秋,一般每次只能一人荡;多2人合荡,习称“双合秋”。“秋千”通常大年三十晚上要做好,大年初一即可供青年男女荡秋娱乐。直到元霄节过后,拆除收藏,以备来年过年再用。 爬油杆,是一项人气较高的娱乐活动。在光溜溜的树杆上涂满油,树杆顶上插着一面小红旗,挑战者们往上爬,谁先爬到树杆顶拿到旗,谁就是挑战成功者,且有奖品。 丟包,是缅北民间过年期间,青年男女间又一种文娱交流活动。所用的包,系一个多菱形组合而成的彩色绣球,球内填充的是荞子或稻谷,球体比拳头略小。打包时,男女各站一方,间距10来米。可2人正面对打,也可4人交叉对打。你丢我接,循环往复。以接住为赢,接不住为输。通常男子只能单手接,女子则可双手接。接不住者,要认“罚”,所“罚”物件主要是手帕、手表、圈烟、火机、手镯、戒指、帽子、外衣等,以此增加娱乐的趣味色彩。末了,“赢”方会将这些东西,无尝归还“输方”,以示友情。因此,打包既是一种传统文娱活动,还是青年男女交流情感的传统聚会,其意味深长。   正月十五日元霄节,要把大年三十所贴各种门封取下烧掉,吃汤圆,来个元霄大团圆。过了元霄表示年已过完,可以启用各种工具,开展劳动生产了。过年期间,大家还要穿新衣,要和和气气,忌讳与人打架吵骂,共同营造团结和谐的节日气氛。   而今,过年又多了些新元素,随着现代文明的流入,外面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如洪水般咆哮而至,电视、收录机、VCD、电脑宽带、智能手机……种种现代娱乐设备的进入,缅北的年味似乎也开始淡了起来。若是这样下去,邻里的和睦,浓郁的亲情,醉人的欢笑……只会停留在刻意回忆时模糊地晃现在浑浊的眼眸里,只会留下依稀的痕迹。越到后来,年味也许会愈淡。即便是那最活跃的荡秋千、爬油杆、丟包等欢畅文娱活动,也将随着现代人少动的弱臂,蹒跚,消沉。年味一淡,惟留下的一点形迹,也许就是大年初二杀鸡煮肉,打“牙祭”时饭桌上交错的觥筹;是年初一在路上相逢时相互的飘渺弱弱的一声寒暄。   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是很有可能出现的,但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

  • 《唁函》缅华著名侨领肖岗前辈逝世(香港缅华互助会 主席王锦彪 会长徐新英 暨全会同仁 泣函)

    唁 函敬呈:尊敬的肖岗老前辈众家属钧鉴:惊悉  肖岗老前辈溘然与世长辞,香港缅华同侨惊闻噩耗,极感悲怆。在此,我会全体同仁向你们阖家致以沉痛的哀悼!肖老前辈是缅华著名侨领,一生刚直不阿,无私为侨,在缅期间曾为《人民旬刊》、《人民报》负责人。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驻缅甸大使二等秘书,国家侨委委员、党委办公室主任,全国侨联副主席,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等公职,实乃缅侨之光。海内外缅华同侨均对肖老敬爱有加。肖老毕其一生为缅甸华侨谋福,实乃广大缅侨之良师益友、一代楷模。今雅人虽逝,风范长存。他为缅华同侨所做出的贡献,我们将永存于心,广为传颂。 正是:肖公销魂北京城,岗峰落霞依山尽。仙风道骨正气昂,游子归侨肃然敬。 敬望肖老前辈各亲属节哀顺变,祈望珍重!我会全体同仁谨向贵府亲属致以至诚的慰问!耑电奉唁,藉申哀忱。 香港缅华互助会   主席  王锦彪会长  徐新英暨全会同仁  泣函2021年2月6日 于香港...

  • 平凡的奉献 ——记述曾福才老师(晚生)

            我与曾福才老师的接触是屈指可数的。         初次,就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那年,我在勃生读初中三年级上学期。曾老师带领仰光“华侨女中学校”的毕业生旅行来到勃生,下榻于“勃生华侨中学”。少不了的欢迎茶话会和篮球友谊赛。         第二次,是我刚到仰光入“南中”读高中。时值“缅甸华侨体育总会”(简称“华体会”)假“昂山体育场”举行“缅甸华侨运动大会”。勃生也组队参加。乘搭的客船通常在天亮前抵达。我兴致勃勃起早赶到码头,正巧曾老师也来等候迎接,并把大家带到五十尺路的“南苑茶室”用早餐。         尔后,我转学“华中”,不时会见到他来学校。毕业后我留校任教,才知道他是“华中校友会”主席。那时的校友会活动很频繁,利用学校放寒暑假举行过“游江”及其他活动。         他还是“缅甸华侨体育总会”的主干。年年举行“缅属组篮球比赛”,“足球赛”,“全缅华侨运动大会”等等。         有一年,在“黑猫体育场”,我是“华中校友会篮球队”的球员和另队的他打过一场球。         “缅属组篮球比赛“,我作为“渺铭篮球队”队员,下榻“南中高中部”。赛事期间,常见到他的身影。         上述几次的相遇,相信他不可能知道我是谁。         他又是“教师联合会”(简称“教联”)的工委。后期,我们几个单身的年轻教师寄宿“教联”。算是有了较频繁的见面,彼此认识了,但不曾交谈。         “‘6.26’反华事件“爆发,我负伤被囚禁。出狱不久,他不顾安危到我寄居的家,关心我的生活,问有何需求。         正当非常时期。留在仰光的工委岂止他一人。有的为了自身安全,明哲保身,避免出来走动。         我深受感动,也替他捏一把汗。         不久,他举家回国了,分配在福建省宁化县泉上华侨农场。而后,听说已移居香港至今。         他曾回到缅甸探亲访友。“华中校友会”和“华侨女中校友会”联合在“梅花酒家”欢迎他。我还特意到“只荷坦”他下榻的住家探望他。那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         这就是我认识的曾福才老师。         故事很平淡,人物也很平凡。         曾老师是战前老校友。他的前半生投身教坛,一直是“华侨女中”校长。在一届届学生的迎来送走中年华流逝。然而,他依旧肩挽时代的犁,耕耘那三尺讲坛。         他也致力于缅华体育的发展,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勤恳恳工作。         他没有显赫的表现。话不多,事可做不少。没有听说他有过专题报告之类的事。没有华丽的语言,也没有飞扬的激情,不是追随时代潮流高呼口号摇旗呐喊的人。         从他身上我看到的是默默无闻,辛勤工作。不为私心所忧,不受名利所累,不被物欲所惑。耐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贫。         ...

  • 一道難題(伊江客)

         阿彬遇到了難題,要帶他的遠房親戚阿亮去相親。     本來去相親也沒什麼,可阿亮不務正業,遊手好閒,賭場、麻將館是他進出的主要場所。      阿彬是一個有責任感的男子漢,有思想,有幽默感。以阿彬的性格是不可能與這類人來往,物以類聚。阿彬和阿亮只是在一些親友的婚禮場合才遇到。可亮的父親是阿彬的叔輩,在電話中幾乎是哀求要阿彬幫這個忙。「他這次是動了真情,也可能一個女子的愛能使他改邪歸正。也只有你才能幫這個忙!」      可憐天下父母心!阿彬感到叔叔這樣做太自私,太危險,有沒有想到這是用一個少女的一生幸福做賭注!      阿亮來了,今天穿得特別整齊。阿彬對他的身材、面貌、人品…幾乎一切都不敢恭維。心裡私下說這是應該淘汰的次品。阿彬的妹妹開了一間公司,阿亮是看上公司的女職員阿媛,阿彬只好硬著頭皮陪他去,主要是給叔叔面子。      阿媛一見到亮,臉上就呈現不快。很快就藉故離開公司。原來阿亮已來過幾次。      「你還發獃,這正是機會,還不追出去表白。」阿彬小聲對亮說,他覺得自己盡人事,能否追到就要看阿亮的造化。阿亮見阿媛馬上走,還沒反映過來,阿彬一點,感激地看了阿彬一眼,迅速地追出去。      浪蕩子的心原來也有真情,這是阿彬以前想不到的。      「…她看不起我,她大約不知道男性在世界市場上已全面漲價…」阿亮在電話中對阿彬說的話,真是語出驚人。短暫的有如流星般的愛在阿亮的內心深處一閃而失,他回到過去的麻將館,決定暫不賤賣自己。      而阿媛的話更使阿彬吃驚:「找一個好男子和中六合財頭獎,後者容易一些!」      阿彬不贊成這種觀點,但他又無法解這道難題,只好做一次公開,讓世間的男性來解答。...

  • 相聚的機會就要到來(伍全礼)

        新冠病毒出現以來,醫學專家還沒研究出好的對症治療藥物,只能建議人们不參加集會,與人保持社交距離,多洗手,人群聚集的地方少去,外出要載口罩⋯⋯等等。人們只要認真做好防禦就不会受感染,上了年紀的人免疫系統較弱要更加留意。嚴格遵守防護的規定措施,是有效控制疫情傳播的最好办法。    世界各国民情与國民素質各有不同,美國人愛講人權、講自由,有些人在疫情期间不戴口罩照样聚集狂欢,我行我素把忠告不當回事。有些首長政客為了選票和自已的利益,無視國家和人民的安危。族群与族群之间關係复雜混亂,防禦疫情措施難度大。    疫情暴發至今已有一年,入冬之後疫情更是惡化,感染病毒的情況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有失控的趋势,染疫者和死亡者快速增多。民眾期望接種疫苗但产品跟不上,各区疫苗的分配紛紛擾擾,一般民眾不知何時才能轮到接種,有些民眾對疫苗没有信心犹豫不決。注射的计划不如预期⋯⋯。    進入二 O二一年,世界各國又發現新的變異病毒,毒性更厉害傳染性也更強。因此染疫者和病歿者大增。低收入的群體求生更加困難壓力也更大,富裕階層也有他們的不便和擔憂。處在疫情与黨派鬥爭之间,雜亂的社會、族群间的歧視,使得人們無所適從,越发增加了焦慮感……,人們在亂世中面对这一切的一切,只有自求多福了。    在這疫情期間,自己为了自身的健康,也為了免去家人的擔憂,乖乖的遵守州政府的居家隔離政策,留在家那裡都不去了。刚开始宅家有如被軟禁,很不自在,但為了健康只有接受。日子久了適應些了,習慣也就成了自然。    家裏的飲食蔬果、日常用品、空氣過瀘器、脈搏血氧儀、止痛退燒藥、止咳液、消毒藥水、消毒濕紙、口罩⋯⋯等等,女兒都自做主張由䋞购寄到家,說是有备无患,以免需要时找不到。    退休多年,日常生活的開銷,和每月自動收到的退休金也算是收支平衡。疫情的日子很少機會駕車外出,汽油費省下了,也无法出外消費和用餐,日常用品都是孩子们订了送來。吃用各方面的开销都少了,銀行的存款就自然而然增長了,金錢変成無用武之地。閒在家零食吃不停腰圍超標了,悠悠的漫長日夜真是覚得又是郁悶又是愁⋯⋯。    疫苗終於盼到了,已分发到各縣市,高危人士優先接種。我是第二優先,也輪到接種了第一劑疫苗,四周后再打第二劑疫苗才算完成防疫程序。    只有大多數人都接種疫苗,有了免疫功能,那樣人們才能回復以往的生活方式,到那時親朋好友們就可以再度相聚了。    今年將進入農曆的辛丑牛年,吃草的牛性格溫馴,農耕時代和人類一起勞動,是人類的好朋友,期望牛年是和順平靜的一年。 。...

  • 美景不再情依旧(更生)

    巍巍钟楼至今依旧见证着百年历史的沧桑。 华中 —“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建立的第一所缅甸华侨中等学校的产物。 自1921年创办至1965年收归国有,历时近半个世纪。其间,因经费无着,或战事所迫,学潮之故,几度停办。我们的先贤,始终不忘初心。即便命途多舛,时运不济,本 着远在海外的华夏子孙传承中华文化,香火相继,苦心孤诣,和衷 共济,一而再再而三的共克时艰,砥砺前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母校最鼎盛辉煌的黄金时期。 校园幅员广阔,校舍富丽堂皇,课室宽敞明亮,设备俱全完 善,是缅甸华校颇具规模的最高学府。  她还为缅华的文娱,体育活动提供良好的场地。七天七夜的“春节文娱广场”,一年一度的“缅属组篮球比赛”等等,给更多 的侨胞创造理想的娱乐空间。                              (宽敞明亮的课室) 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风云骤变彻底吞噬了这一美景。呜呼!长夜漫漫何由彻!希冀母校东山再起的愿景坠落到比渺 茫还渺茫的深渊底谷。 弹指间,半个世纪过去了。 似水流年的岁月也把我们带进了岁暮年华。可对母校始终念 念不忘,总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怀念之情,思绪也在夕阳的余晖打开...

  • 腹瀉(許均銓)

    梭倫奈是一名年約三十的緬甸華族,祖上姓黃,但他沒有取華文名字,也不會說一句華語,更不會寫華文。 他在緬甸曼德勒市某小區有一單元,是憑他做玉石生意找到的錢買下來的。此時梭倫奈有氣無力地走出衛生間,他拉肚子已有五天了! 梭倫奈雖不懂中文,但他的緬文和英文都很棒,他以優異的成績從仰光大學醫學院畢業。按規定他要到農村地區工作數年,才可以回到城市開診所或到醫院任職。 梭倫奈不願去農村工作,結果他沒有取得當醫生的資格。他棄醫從商,選擇上緬甸北部的山區做玉石生意。 梭倫奈有一貴人,就是他的他姐夫司徒健富,一名成功的玉石商人。有一次姐夫與一伙朋友買到一塊玉,邀商界的朋友們入股,梭倫奈有姐姐協助,沒現金也加股了。運氣眷顧這塊玉石,賣了個到好價,梭倫奈沒有出一元現金入股,成功地賺了第一桶金。 梭倫奈從此對玉石生意信心滿滿,跟著姐夫以玉石商人的身份在山區活動。 山區缺醫少藥,遇到有朋友染病,他免費開處方,按方抓藥,常常藥到病除。因此梭倫奈在山區不單是一名玉石商,人們都知道他還是一名醫生,因這點名氣,他交了一批朋友。 這一回他把認識的止瀉藥都用上了,從感染性的止瀉藥到應急性的腹瀉藥都用上了,怎麼輪到自己都治不好腹瀉呢? 此時門鈴聲響了,梭倫奈開了門,是姐夫司徒健富和姐姐黃玉嬌,姐姐原本也沒中文名字,跟姐夫談戀愛時,姐夫給她取了這個名字。姐姐還沒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問梭倫奈的腹瀉是否停了? 梭倫奈搖頭。 姐夫取出一瓶藥,對梭倫奈說:“吃這種藥試試?” 梭倫奈以懷疑地眼光看著姐夫遞過來的藥瓶子,之後又望望姐姐。說心里話,梭倫奈很佩服姐夫看玉石的眼光,也佩服他的見識。但說到病理、藥品,自己雖然沒當上正式的醫生,卻是內行。姐夫在玉石上比自己強很多很多,說到藥品,姐夫絕對是外行。 “是不是一天吃三次?一次吃幾粒?”他半信半疑地試問妹夫。 “一天吃三次,每一次吃一瓶,你試一試。”姐夫輕鬆地說。 “瘋了。我是醫學院畢業的,從沒聽過一次吃藥吃一瓶藥。”梭倫奈以求助的眼光看著姐姐。 “你放心吃這瓶藥,你一定沒事。相信我,我可是你姐夫啊!”姐夫還是輕鬆地說。 “我要瘋了,我雖然是沒執照的醫生,我用西藥治了不少人,卻治不了自己拉肚子。現在反而要吃一個不是醫生的人開的藥,而且還是一次吃一整瓶,我要瘋了。”梭倫奈有點語無倫次。...

  • 《似蜜随笔》喝腊八粥,接牛年(了因)

         过了腊八节,喝了腊八粥,新的一年就近了。      腊月八日,十二月初八是佛教的大节日,是释迦牟尼悟道成佛的日子,所以也叫《法宝节》。腊八节与其他佛节一样,祭纪祖先,祷求安康,庆祝丰收。      鼠年让人们过得非常懊恼,都想把这只小东西赶快赶出视线,人同此心,果然这只狡黠的,善於躜洞的,就将去了!就将成为历史的渣渣。了因们缅甸人有句话,<抛弃小溪,找大江。>,找依靠找支持找希望。今年可真的是抛小的找大的了;将要来临的是辛丑牛呵!夠大的了,了因们缅甸人感恩牛是人的恩主。印度人祟牛为神。在农业社会牛是人类的伙伴,生命共同体,牛耕田,拉车,拉磨,忍劳忍怨,克苦耐劳,服务人类从无怨言,大作家鲁迅先生,对牛有一句膾炙人口的赞语;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过去人们说某人是牛,那是贬义的,说你笨没头脑,现代不同了”牛”变成褒义词。如:这个人很牛!这件事很牛!变了!时代变了,了因们当然也希望,进入新的一年,能有新的变更。希望新来的牛哥,能驱鼠灭疫,把让瘴鼠搞得乱七八糟的世界,破坏了的一切,大刀阔斧,拨乱返正,把一个清朗的世界还给人民。哧!哧!!希望在明天?!      改变是会有的,就如前两天,了因的一位朋友,给了了因一个电话,说南加缅华网近来有了新气象,多了州外各地的投稿笔友,內容更丰富,多采,这也是件好事,共同致力弘扬祖籍传统文化,宣扬爱国爱乡精神,做祖籍同侨的联系桥樑,本就是海外文化人的天责。了因闻之雀跃,写了以下感言; (读南加州缅华网有感) 过了腊八望牛年, 牛哥助力驱鼠瘴。 门前雪融梅花开, 芬芳四溢彩蝶来。      阿弥陀佛!人们对新的事物总寄讬着新的祈望!新来的也总带有对拯救众生,服务人类的诚意!...

  • 两宪制治一系缘(缅甸:魏怀仁)

    掸北高原果康地, 滇南一市临沧城; 为邻为友为扛肩, 两宪制治一系缘。 。 注:果、康、临沧……是缅北和中国边界的地名。 。...

  • 第十一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公告

    公告     本擬訂2021年,在美國紐約將承辦第11屆世界緬甸同僑聯誼大會 ,可不幸的是新型冠狀病毒疾病( COVID-19 )爆發以來 ,迅速傳播,肆虐全球 ,甚至奪走了好多寶貴的生命,人人聞風喪胆,對每個人的生活及整個世界產生巨大的影響。世界各地都在盡力的做好預防措施,並特別叮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避開人潮聚集,並且限定凡從外地入境者,務必最少要隔離兩週。此外,美國政壇,動蕩不安。所以據目前的條件和種種跡象,思前想後,一切以平安健康為重,是不適合和不允許承辦。很遺憾,唯有等到情況允許時,再另行打算,請大家多加谅解。     敬祝各位平平安安,快樂每一天,保護好自己和家人,祈求疫情早日结束。 願疫情早日消除 願天下蒼生平安               ...

  • 六个武汉人,埃及游玩之旅,变成千里逃亡之路(谷雨青)

    2020年庚子年,没看黄历就出了门。 这场旅行策划了一年,查资料、查宾馆、接洽各种环节,很繁琐。朋友一家三口,女儿在英国,约好开罗碰头,早早订好了机票。 我下决心比较晚。等我去订票时,机票疯涨如房价,我当时赌气差点取消了行程。好在俺惯有小聪明,发现一个小窍门。从广州买机票直飞开罗,加上武汉至广州的火车票,我夫妻加小孩三人的往返票,比我朋友两人的票还要便宜。OK,不去都不行了。 那时候疫情已经有些零零星星的消息了,也不太放在心上。不止我一个人如此。武汉各单位年底聚餐,依然搞得热火朝天。后来,才知道已经有个别人借故没有出席。官方出来辟谣,说没有新杀死这回事,而且不会人传人。我们聚餐时还笑谈,外面搞得那么紧张,俺们武汉人歌舞平升,High着呢。 没料想,聪明反被聪明误呀,挺好的一场行程,竟然像火车脱了轨。落得个:先是,异国逃亡;接着,流落他乡;最后,困守武汉。有比我更折腾的吗?来来来,咱们结拜异姓兄弟可好? 临出发前,俺姐拿了两包口罩,非让我带上。我觉得她女流之辈喜欢小题大作,果然是上天派来救苦救难的亲姐姐啊。 庚子年,挑了个好地点、好日子出行。2020年1月19日,在疫情初发时,由疫情始发地,从武汉出发,乘火车到广州,吃了我仰慕已久的正宗肠粉后,飞往埃及开罗。计划颇好,玩13天,2月3号返武汉。 一、初识埃及 我订的航班比朋友早一天,所以我们一家三口先行到达。 我在开罗订的宾馆距离埃及国家博物馆步行可达。地点繁华,一个十字路口。 对开罗的宾馆期望值别太高,规模一般都很小,常常不到10间客房。国内如家七天这类经济型酒店,在开罗就算很高档了,大部分都像家庭旅馆。我们定的这个宾馆就是如此。看外观、地点很不错,以为是如家七天这样的,其实不是。一栋楼里开着两三家宾馆,客房不超过十间。小资本大概也只能如此。 宾馆楼下街边,傍晚会出现一群持冲锋枪的军人,围着一个改装成坦克一样的面包车,车顶架着机关枪。起初我真没注意,见有人冲我摆手,阻止我靠近。抬头一瞧, 哎呦,还有这个阵势?异国风情啊!老兴奋了。感觉周围还有便衣在。天天如此。开罗有这么恐怖吗? 宾馆所在的位置 待了几天,一点动静也没有,吵嘴打架的事儿都没发生一起,心里尚有点点儿隐隐的失望。 我们先到,提前在开罗逛了一天。 第2天,朋友夫妻两人从成都飞来开罗,其女由英国飞来。两家6口武汉人齐聚名城开罗,开始准备了一年的埃及游玩。 开罗城给我强烈的印象就是树太少。就不能多种几棵树吗?...

  • 恭賀西班牙華文作家協會公眾號創刊號成立 (诗:高德光, 书法:尤肖松)

    一杆文幟聚華洋, 俊彩星馳耀八荒。 璀璨詞曹風雅客, 創刊豫感棗梨香。 。 緬華筆友協會賀 庚子年嚴冬於澳門...

  • 以春天的喜悅欢迎各地來稿(草蝶)

         春來百花开。《南加缅华网》编辑朱徐佳喜滋滋地阅读着各地來稿,真想不到,幾乎每天一篇,给我们的网站增光添彩,鼓励着我们继续办好園地,为中、美、缅的友好,为各地胞波的团结友爱作努力。     朱徐佳的心情,像《春城羞羞答答的小雪花》一樣飄飄洒洒般喜悦。她发现了《一颗璀璨耀眼的新星》,她走入《军旅》,后來《胜利返乡》,在家乡看见《花滿乡间圖》,听见《树叶吹奏与诗经花叶汉服的艳歌》。她在《月影》下,再游《雅渤丽海滩》,《陷》入《風雨雷電》。万万想不到,《人世间》有一首《藏头诗》,猜不出谁是《第三者》?她在《暖暖》《秋阳》里走回家,《返乡话騰》……。     有一只《烏鴉》《心比天高》,嗅到《旧金山湾區空气污染的感想》,对着戴着口罩的人们刮刮地叫。     为了感谢各地热心來稿作者(打上《 》括号的都是來稿),我把來稿串成一则不会发笑的小笑话。     谢谢大家 !谢谢您们热心支持 ! …………………………………………………… 评论: 朱淑女(舒云,朱云)(1-20-2021)佩服(草蝶)作者的“串燒”之作!有意思!...

  • 缅甸华中1948年“学潮“的本質(叶国治)

    今年,是缅甸华侨中学建校百年历史年,虽然学校已不存在,但是,华中校友及其家属们抱着感恩心情,纷纷纪念母校的培养,对发扬中华文化的卓越贡献。     趁着这个机会,我再谈谈1948年那一场“学潮“。不是我啰嗦,我是觉得虽然己是70年的往事,但是很多人对这场运动的本貭不清楚產生误解,有人以为是学校有人貪污引起,有的觉得因意识形態纷争造成。我曽看过1950年华中的畢业纪念特刊,林芳彥的文章只是穩穩诲诲地谈了一下,沒有谈到本質。林芳彦当年是学生会的干事,参加过运动的。     我们從当年“学潮“结束时钟樓上塗刷的标语“打倒王辉“來看:王辉是什么人?他是中国国民党仰光支部负责人。他跟华中学潮有什么关係呢?<缅华百年史话>中讲“蒋帮在日寇败走后,抡先打进缅甸,在缅甸华侨中抡夺重要社团、学校以及建立以华侨为名义的团体“。曾经在华中教过书的徐曰琮老師回答学生邱月警的信说:这是争夺领导权。学潮的本貭就是国民党和民主進步势力争夺领导权!     为了争夺领导权,就必须把学校里的民主進步教師趕走。在华中:有李行健、杨章熹、徐曰琮、张学林、陳振华、陈白澄等。在中正中学和育德学校,有:林竹、吳章彬、黃华明、曹国傑、杨维書等。国民党逼迫各校校董会赶走各校民主進步教師,这是个大阴谋。     因比,华中学生罢课,发动护校运动。护校,就是反对那些外來的倒行逆施。其实,华中学生陈同权用笔名写文章在仰光报和国民日报打筆战也已多日。开始是国民日报社论隱射一股赤流進了华中,攻击华中。(当时东南亚各地侨校都有被此中歪论波及)到护校时好像是第5回合。学校被停止上课,提前放暑假。学生会就有人到国民日报贴标语抗议,遭到歹徒毆打。护校运动和国民党斗就是争夺领导权。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沒有成立。国民党掌控的旧中国和当地政府有外交关係。民主進步势力只好自已办学校,就是1948年建立的南洋中学,那些欲被开除的(华中、中正、育德)教師,都转到南中了。     “学潮“不是为鸡毛蒜皮“闹“。不是教聀员工之间的意识形態论争。“学潮“是功史潮流中的一朵浪花,是必然的出现。可是,有一段时期,有人谈论和平统一,避开谈论华中学潮的“斗“,就容易被误解。 。...

  • 第三者?(许均铨)

    从办公室的窗口可以望到这座海岛的东面以及平静的海面。     这是设在高级住宅区的一间特殊贸易行兼旅游公司,阿媚在这里上班己有些日子了,她的工作是听电话和处理一些简单的公文、书信,公司冠于袖珍二字是再恰当不过。只有一名老板和一名职员兼秘书的媚,和阿媚住在一起的是一名保姆,她照顾老板八岁的女儿上学、饮食。     上班一个月以来,公司没有任何实际的生意,媚有时百般无聊,将几份报纸翻阅读完。从外表上看,阿媚长得不错,学历则一般。她刚失恋,为逃避感情上的困境,她到澳门探亲,想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治疗心灵上的伤口。在打工的哥哥家白吃白住不是个办法,于是决定找工作。她认为贸易行的包吃包住是一个极好的条件,薪金低一点也无所谓,何况探亲者打工已是违法。     如果不是同保姆住在一起,她是不会住在此的。办公室在客厅,老板也来过几次,三十几岁的他,能白手起家有一间小小的公司,应算是成功的开始。使阿媚不解的是,从未见过老板娘。老板看他时的眼光有点特别,她感到不解,以为自己多心,也不进一步去解开。老板又出差去了,他真的很忙。     有人按门铃,是一位三十余岁的少妇,阿媚只开木门,想隔着铁门问一下情况,却见到有警察出现,阿媚感到不妙,只好打开铁门。探亲的证件已过期,她被警察带走。    「事头婆!」保姆对少妇称呼,阿媚终于见到老板娘。    「话搞贸易行,其实金屋藏娇系真…」    阿媚听到带有醋意的骂街,她跟着警察走出贸易行,进了电梯。媚为了逃避感情困境到澳门,却见到一个更糟的、濒临破裂的感情世界。 。...

  • 《返乡话腾》散记 (寸守康)

    二0一三年四月,泼水节期间,我有幸参加了由腾沖县政府主办的”返乡话腾”活动,曼徳勒各界云南籍代表一行十二人踏上旅程。 举办方无微不致的精心照料,紧凑有序的行程安排,高规格的接待,使我们海外赤子深深的体会到血浓于水的乡情、亲情。我们被安排下榻于《恒益御景温泉度假酒店》酒店座落在毓秀东山半山上,别墅式的三层建筑,有欧美式的,有法国风情的,品味各异,共有二十九栋每栋都有花园游泳池,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理想的旅游度假胜地,由半山上远瞰腾冲城,美景尽收眼底。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南边睡,山川秀美,人文荟萃,素以“文献名邦,礼仪之乡”著称。千百年来,腾冲人民世代繁衍生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建设家园,发展经济,培育英才,并创造了积淀深厚,特色浓郁的腾越文化,腾越文化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导地位以南诏文化、东南亚文化,边疆少数民族文化和抗战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以和谐,和顺为核心内涵,以开放型和包容型为基本特征的地域文化。这体现在方言,饮食,民俗,建筑等各个方面。其丰富的内涵和夺目的光彩,使腾冲赢得了“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并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明朝著名的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称腾冲为“极边第一城”。 腾冲也是西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经腾冲进入缅甸抵达印度、阿富汗等南亚国家。依托这条古道往来使腾冲成为中国和英国人直接交往的前沿(二战前腾冲曾驻有英国领事馆),成为近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一度商贾云聚,贸易兴盛。边陲古道的马铃声记录着中、缅、印的商贸历史。而经济的繁荣,使民间兴文办学之风日盛,一时人才辈出,涌现了云南辛亥革命领袖张文光、民国元老李根源、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益群中学校长寸树声等一批著名人士。“万年火山热海、千年古道边关、百年翡翠商城、今日锦绣腾冲”这是从人文、地理、历史、现状对腾冲的综合描述。 美丽的腾冲,终年气候温和、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景色秀丽,城市的规划建设符合绿色城市的标准,能源充足,水电等硬件设施完备,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独特的九十九座火山雄崎苍穹,八十八处热海温泉喷珠溅玉,有六百多年历史的翡翠文化,翡翠雕刻,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玉石雕刻精品,令人心旷神怡,爱不释手。 四月十六早上九点,在县领导的安排下,第一站是参观高黎贡国际旅游度假城,第二站是参观占地十一万平方米的市政水景公园,欢乐湖和文治广场。腾冲文治广场位于腾冲城北,建成于2012年,内有万仞宫、滕蚊坊、起凤坊、历史名人墙、青云桥,“及时雨”雕塑等。在广场东侧的名人石墙上,雕刻着腾冲三十多位历代名人的石雕相,栩栩如生。墙上也有曼德勒云南会馆战前第一任会长和顺人尹蓉老先生雕相。万仞宫大门门联“文治光昌古道名城风雅颂 物华荟萃奇山異水夏春秋”为刘正龙撰,刘硕勋书。 午餐后参观的是界头镇的现代农业;界头镇地处腾冲县的东北部,沿高黎贡山西麓走向,是高黎贡山环抱下美丽的“花园盆地”,地域广阔,土壤肥沃。,水源充沛,适应多种农作物生长,是腾冲最大的农业发展基地。被誉为“腾冲母亲山”的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中的一颗明珠,山势南北走向,北高南低,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和独特的自然植被垂直分布奇观,有二千多种珍稀植物和珍稀动物,被誉为“物种基因库”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圈”也曾被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A级动植物保护区。 由界头回来,在“侨乡斋”用晚餐,让我们品学到了道地的腾冲家乡菜,有火腿炒大救驾、烧腊沾粑粑、有菜辣子炒棕包、大薄片、有洋藜炖鸡、油浸鸡棕、梅花猪脚……使我们大饱口福。晚餐后,县领导安排我们去腾冲大剧院观看了史诗歌午剧“梦幻腾冲”的演出。“梦幻腾冲”是一台以现代艺术手法,来展现“极边第一城”腾冲的自然、人文、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大型舞台剧精品,展示了腾冲火山的激情、热海的温暖、马帮的传奇、赌石的疯狂、抗日的血战,民俗的画卷等发展历史和现实内容。 四月十七日,参观的第一站是“腾冲第一中学”腾冲市第一中学由民国元老李根源和県知事徐家钰倡建于1915年。是一所有着优良办学传统的完全中学,教学质量名列全国前茅。学校重视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校园内建有历代书法诗词石刻长廊和数十处匾联。当我们到达时,校领导和老师们已列队在校门口欢迎我们一进校门,就看见校园草坪中有一块三米多高的大石头,上面刻有楷书“求真”二字,展示了腾一中的严谨求实的精神。一栋栋四层楼的漂亮校舍,朗朗的读书声,从各个教室里飘出来,校园的花圃内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足球场,还有一栋新盖的体育馆在明亮的阳光照耀下,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图景。据我认识的腾冲第一中学的一位老师说,腾一中是当地学子入学的首选,只要能考上腾一中也可以说是跨入了中国名牌大学大门的第一步。 参观了腾一中后,又进入国殇墓园参观。国殇墓园大门上“国殇墓园”门额为民国元老李根源提书。腾冲国殇墓园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二战中抗日阵亡将士陵园,一九九五年由中宣部批准为“滇西抗战纪念馆”,一九九六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九四二年五月,日军进入缅甸,切断滇缅公路,占领了怒江以西包括腾冲和龙陵在内的大片国土,腾冲、龙陵成为滇西抗战的主战场,中国远征军谱写3可歌可泣的悲壮历史。一九四四年九月十四日,中国远征军经过了一百二十七天的浴血奋战,收复腾冲,全歼日军,腾冲成为全国沦陷区第一个光复的县城,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经历五百多年风雨的腾冲石头城全部被毁。腾冲城刚一克复,城内满目疮痍,中国远征军五千多士兵尸横遍野,烈士遗体被集中于叠水河小团坡左侧火化,为了缅怀英烈,腾冲人民在来风山下叠水河畔建造了“国殇墓园”工程始于一九四四年冬,落成于一九四五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八周年纪念日。墓园以小团坡顶为主轴,建有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一座,刻有阵亡将士名字和军衔的石碑依官阶放射性的由坡顶顺序排列下来,坡底建有忠烈祠,忠烈祠的回廊上,立有一石碑,刻着抗日县长张问德写的《答田岛书》,这是一篇铁骨铮铮的抗日檄文,以浩然正气,揭露敌人诱降奸计,痛责敌人罪行,义正词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展现了老县长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高尚气节,显示了他百折不饶的坚强斗志。由于傲慢狂妄,气焰嚣张的日本驻腾行政长官田岛在信的落款写着大日本帝国张县长也在《答田岛书》的落款处写上大中华民国。由于张县长的英勇表现,被当时的军事委员会授予“全国沦陷区五百县县长之人杰楷模”称号。 在数千块排列整齐的墓碑前,立有一座独一无二的将军墓,犹如仍在指挥着千军万马与敌厮杀——这就是伟大爱国将领寸性奇将军墓,碑上蓝字楷书写着“抗日烈士陆军中将寸性奇将军墓”。寸性奇中将为腾冲城关人,一九四一年五月,时任国民政府陆军第三军军长,率部驻守山西中条山,因陷敌重围,弹尽援绝,在中条山樊家沟山巅壮烈殉国,寸性奇将军的灵魂流浪在遥远的北方,一九八九年六月,在腾冲人民的强烈要求下,烈士骨灰从山西运回故里,归葬于国殇墓园,同年10月30日,腾冲县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在墓园内为其举行浓重的葬礼,将军魂归故里,与同样为了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而献身于腾冲大地的中国远征军将士们长眠在一起。曼德勒和密支那代表中,有六位是寸氏守字和待字辈族裔,大家热泪盈眶,排成一行,在为保家卫国而壮烈牺牲的高祖寸性奇将军陵墓前行三鞠躬礼致敬。国殇墓园内有蒋介石的题词“碧血千秋”,有于右任、李根源的题词,有何应钦、卫立煌、霍揆章、周福臣、阙汉骞、顾葆裕等将领的挽联。  “气壮山河成仁取义,光昭日月生荣死哀”。为何应钦所题,何应钦,贵州兴义人,陆军一级上将,国民政府军政部长。抗战时期任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海陆空三军总司令。  卫立煌所题联为:“绝域远征歼狂寇克坚城是薄伐首功攘夷绩,丰碑屹立妥英灵藏碧血留千秋忠义百祀馨香”。卫立煌,安徽省肥东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时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  霍揆彰的提联是:“歼掳下名城重振国卫惊世界,闻鼙思袍泽频挥热泪掉英灵”。霍揆彰,湖南炎陵县人,国民政府陆军中将,滇西抗战时期,任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指挥部设在和顺图书馆内。 顾葆裕的提联是:为民族争生存,战死沙场,君无遗恨;痛国家犹多难,追思袍泽,我有余哀。顾葆裕,江苏松江人,国民政府陆军中将,滇西抗战期间,任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第五十四军预备第二师师长,反攻腾冲时,其师指挥部设在和顺乡寸必美大院内。 挽联、挽诗、悼词和众多的碑刻,楹联,都是为抗日民族英雄而撰写的,慷慨激昂,悲壮苍凉,情真意切,文采斐然,为墓园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震撼着每一位游客的心灵。国殇墓园内除忠烈祠和陵园外,尚建有纪念馆,纪念碑;雕塑群、英烈名录濇、浮雕濇,碑园等众多景观。 近年来,历任日本首相频频参拜至今仍供奉着二战中对中国和亚洲受害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14名甲级战犯的牌位,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和象征的“靖国神社”,这严重伤害了中国和韩国在内的二战时期被日本侵略、奴役和残杀过的众多亚洲国家人民的感情。 近来,以首相安倍晋三为首的日本右翼势力正在抬头,为了配合美国重返亚太的政策,妄图修改宪法,扩充军备,篡改历史,否认二战时期日本侵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不思反省,企图复活日本军国主义阴魂,这对亚洲和整个世界的和平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我们只有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在增强综合国力的同时,要加快国防科技现代化的步伐。努力建设现代化的先进国防体系和机制,才能迎来和保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观了国殇墓园,心灵十分激动和震撼,抗战英烈们经历了生与死的磨炼,感受了血与涙的洗礼,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80多年前卢沟桥的枪声,唤醒了被封建旧礼教长期束缚的亿万人民,国家危难之时,人民嫣然觉醒,无数中华儿女义无反顾地冲向反抗日本侵略的最前线,舍身救国,救亡图存,14年的残酷硝烟,8年的全面抗战,中国以伤亡3500余万人(其中3000万为平民)的代价,取得了抗战的胜利。中华名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用血肉之躯築起新的万里长城,历史如此刻骨铭心,就是要告诉我们,是这场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将中国各名族各阶层的人士推向了共荣辱共命运的危难之境,大家自发团结起来,自觉的将个人和群体利益,服从于反日本法西斯侵略这一个最高的民族利益,成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有了抗战的胜利。铭记这段历史,不是为了增加仇恨,而是为了勿忘历史,深刻铭记这一场改变中华民族思维的全民战争。以及在正义与邪恶的殊死较量中空前凝聚起来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从国殇墓园出来,我们又乘车抵达侨乡和顺,和顺乡古名阳温墩,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顺”,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和顺乡是著名的侨乡,走进和顺,一座座古朴典雅的祠堂、古刹、月台、亭阁和明清古建筑,记载了繁盛一时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走进和顺,两道彩虹似的石供桥横跨河上,即双虹桥,百年柳树,半卧河中,跨过双虹桥,一座居高临下,气宇轩昂的中式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和顺图书馆,蓝底白字的“和顺图书馆”大匾,高县于大门上方,这是和顺历史上最后一位举人张励的手笔(曼德勒云南会馆大门上的对联:“循故址易新形净洗劫灰光往绪  集众思会群力永留胜蹟话乡情”也是张励老先生的手笔)进到二门,县于馆内二门门楣上的“和顺图书馆”匾额是由中国近代国学大师,新文化运动领袖,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先生题写。在胡适先生提匾之上,蓝底白字的“文化之津”,是故宫博物院第二任管委会主任,中法大学校长李煜瀛先生题写,一进图书馆大门迎面石栏上的“民智泉源”是著名数学家,曾任云南大学校长的熊庆来先生所提,阅览大楼的“和顺图书馆”匾是廖承志副委员长书写的(廖承志,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务院侨办主任)二门背后“图书之府”为我国著名学者,中国文学研究会创始人,上海复且大学教授郭绍虞所提,在阅览室正面板壁上有一幅对联“书自云边通契阔,报来海外启群黎”由云南书法家杨策贤题写。 边陲小镇图书馆能得到中央政要,学界泰斗,四位大学校长和教授的题字,说明当年和顺人还是广有人缘的。 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於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现有藏书七万多册,其中古籍、珍本一万多册。客观地说无论是馆的规模和藏书量,和顺图书馆算不了什么,这个经历了八十多年风雨苍桑的图书馆,它的诞生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西南边陲穷乡僻壤的和顺乡,真不愧是“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图书馆。 腾冲和顺人一贯的作风是热心华文教育事业,上世纪四十年代家乡和顺曾创办了著名的“益群中学”,而在我们居住国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曾经创办过以和顺人尹兆国先生任第一届校长的“华侨中小学校”,曾培育了大批爱国、爱乡、爱缅的、不忘本、不忘根的孜孜学子、俊彦英才,它给华人学子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才富,还带来进步思维,革新意识和进取精神。亦儒亦商亦侨,是腾冲和顺人的特点。和顺籍华人华侨文化素质较高,能诗能文者大有其人,其中有不少人还出过诗文专集。和顺华人华侨和归国侨眷,怀有深厚的爱国爱乡感情,始终把自己的命运与祖籍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居住国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善于传播新思维、新文化、新科技,为居住国的经济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在图书馆外,腾冲电视台的记者采访了我,问我作为一个和顺人,回到家乡有何感想?面对摄像机镜头,我深有感触地说“我身为和顺人,从小生长在第二故乡———缅甸,这是我首次回到家乡,由于父母亲的熏陶,自己从小就向往“云南冠冕故名乡”和顺的青山绿水,敦厚民风,悠久历史,馨香文化……作为根在和顺,身处异国他乡一缅甸的我,看到家乡的快速发展,感到由衷的高兴,海外赤子,情系桑梓,时刻关心祖籍国和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家乡和顺,在柏联公司的“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十六字方针的指引和精心打造之下,以文化为灵魂。以生态和顺、文化和顺为特色,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将和顺建设成6000居民和谐发展,共同富裕的古镇景区,让它成为“中国腾冲、世界和顺”。并於2005年荣膺“中国魅力名镇第一名”,成为全国古镇中耀眼的一颗明星。和顺的魅力在于它的文化,在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这里留下了深厚而悠久的文化遗产。和顺的田园风光让人们陶醉,和顺文化更让人仰慕,非常感谢腾冲电视台的记者给以我表达内心感受的机会。 在柏联集团总经理李建华表弟的陪同之下,代表团一行参观了和顺小巷,和顺小巷是为展示腾越文化与和顺文化而新建的一处旅游配套景区。它起于和顺图书馆前的双虹桥,止于水碓龙潭畔,全长约一公里,和顺小巷中建有马帮馆、滇商馆、夷方馆、古董收藏馆、茶馆、土鍋酒馆、扯絲糖馆、铁匠铺、总兵府、土法造纸馆、皮影戏馆、翡翠馆、木雕馆、织布馆,戏台等。特色文化展示窗口,所有建筑体上均制作有精美的匾联作品。其中最能表达和顺乡风的是马有樊先生撰与的和顺乡风联:“和顺绵世泽半耕半读半贾 南服寄游踪亦儒亦商亦侨”。(马有樊为腾冲当代书法家) 在参观和顺景点时,我向李总建议,柏联集团对和顺的开发,本着尊重历史,尊重原有风貌,尊重事实,尊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把文化保护和景点建设结合起来,把美化景区与凸显文化结合起来,一方面丰富和顺旅游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使和顺文化借助旅游“活”了起来,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使和顺古镇的文化价值得以呈现,为人所知,得到传播。没有文化底蕴的旅游是苍白无力的,文化赋予了旅游生命力和价值,是旅游的灵魂。文化与旅游的结合能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最佳的途径和方向,我衷心希望柏联集团在开发和顺的同时,要严格遵循十六字方针,“保护风貌、和谐发展”以和顺文化魅力和抗战历史为内涵,努力打造旅游品牌,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之於和顺,用之 於和顺,对和顺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多投入些资金以达到和谐发展的效应。 游历了和顺小巷,又到艾思奇纪念馆参观,“艾思奇纪念馆”匾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提书。中西合壁的房屋,建筑风格独具,点綴西式阳台,环境清幽典雅。艾思奇,原名李生萱(1910-1966)是我国著名哲学家,毛泽东主席的哲学顾问,他青年时代所写的《大众哲学》和《哲学与生活》两部著作,深入浅出,让哲学从神秘的殿堂走出来,成为广大民众的思想武器,引导无数青年走向革命的道路。在“艾思奇纪念馆”墙上还展示了毛主席为艾思奇题的词:“学者、战士、真诚的人,毛泽东”。我们在艾思奇故居瞻仰了一代哲人的思想光辉。 由艾思奇故居走下来,到了水碓龙潭,潭宽数十亩,碧波荡漾,潭水清澈,潭四周以精美的大理石围栏装饰着,潭畔古木参天,一架巨大的木制水车设於龙潭对面的溪流里,被溪水带动,发出吱吱的响声。元龙阁临潭而建,阁身倒映潭中,如诗如画。在潭边宽大的月台上由二十多人组成的女子洞经队正在弹奏洞经,穿着鲜艳的传统服饰,较之男子演奏,女子洞经更具独特韵味。洞经,即大洞真经,除其深奥神秘的经文外、丝弦、管弦、吹奏、弹拨、打击等中国乐器伴奏,曲牌均为古老的宫廷音乐及道教音乐相混合,唱奏结合,并赋予一定的宗教仪式,文雅古朴,庄重肃穆。 史载洞经是明代正统年间传入腾冲,历史上腾冲洞经极为普及,几乎所有乡村都曾有洞经组织活动。早在乾隆年间,和顺就有洞经的组织“桂香会”,相传曼德勒云南同乡会的洞经组织“桂香会”也是从腾冲传过来的。 在月台一侧,和顺乡领导还特别为我们准备了手椿餌块粑粑,热乎乎的现椿出来的餌块粑粑,蘸上酱油和香料,味美可口。从龙潭回来,我们还专程去参观了寸氏宗祠。和顺镇共有八大姓氏祠堂,宗祠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内涵,既是和顺人文景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又是育人成才,协调人际关系,使大家和谐相处的场所。寸氏宗祠大门,造形中西合璧,三道罗马式圆拱门,每道门上有一个三角形,十分有创意,大门外有两层石月台,月台均修有石栏,临门石月台高出街道十多尺,由大路上拾级而上,至临门月台,从月台再拾级而上进入祠堂,层层向上,更显得宗祠的古朴典雅,庄严肃穆。临门月台上左右两边各竖一石标杆,每颗杆上有两个石斗,一个斗表示族人中了举人,两个斗是中了进士。在祠堂前石阶两侧,立着两座汉白玉雕刻的石狮,神态形象中缅合璧,有中华石雕狮的威猛大气,也有缅甸石狮的温柔含蓄,是瓦城寸氏家族捐资雕刻运去的。 记得二0一二年我到北京在首都国际机场的大厅里看到了“中国腾冲,天下和顺”的巨副广告,画面中有和顺寸氏宗祠大门的图片,让我感到震撼。目前,这别具韵味的寸氏宗祠大门已成为和顺魅力名镇最富特色的建筑名片之一,它每天都在向过往游客展示着自己的无穷魅力,无声地诉说着家族的发展史及和顺的和谐包容和大度。 和顺寸氏宗祠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即开办“和顺女子两等小学堂”、“和顺中心小学”一直延续到2000年2月新建的和顺中心小学校舍正式启用,七十多年来,曾为和顺镇的启蒙教育工作作出过卓越贡献。从寸氏宗祠大门的建筑风格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中西并蓄、内外兼容、自信和谐、共同发展这一儒家伟大思想光辉的内涵。和顺古镇,各具特色的旅游景观,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诗的神韵。在我的脑海中,飘过了我记不清在哪里听到过的一段话语:六百年的和顺古镇,小桥流水、黛瓦粉墙,俗美风淳、文韵悠长。这是观代人梦中家园,一个能够让你寻得乡愁,记住乡愁的村庄。 由于时间有限,我们只参观和游历了上述几个景点,就匆匆乘车回到我们下榻的度假村用午餐,准备参加下午的座谈会。 午休后,全体嘉宾在恒益高尔夫休闲会所主会议室召开“乡情恳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腾冲县委书记 、县长及各级县领导及各地嘉宾,会议由寸炜副县长主持,县委何书记首先致欢迎词,接着由杨正晓县长介绍腾冲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杨县长说热诚欢迎缅甸同胞前来投资,腾冲县招商领域涉及农牧产业,生物资源开发、矿产、旅游文化产业开发、外贸、基础设施等行业领域,选择这些项目投资,将会获得较大的回报。腾冲不仅风光迷人,投资环境更加迷人;腾冲县政府郑重承诺,凡是到腾冲投资的企业,都会不折不扣地兑现一切优惠政策,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及优质服务。近年来腾冲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所有腾冲籍在外人士长期以来对家乡的鼎力支持。为了家乡的繁荣,为了腾冲人民的富足,希望大家携手团结奋进,共创腾冲美好的明天。 接着是瑞丽市振兴实业有限公司在腾冲设红木家具生产基地项目的介绍,以及腾冲制药厂副总经理李莜玲女士对腾药的介绍。再接下来是腾冲和顺乡腾虹油业有限公司李绍华总经理介绍的茶油腾虹红花茶油采用传统制作工艺,选用腾冲纯天然红花油茶果精制而成,色清味香,营养丰富是理想的纯天然绿色健康食用油。“返乡话腾”座谈会在多位企业家的热情发言结束后圆满落下帷幕。 2013年6月12日  完稿于曼德勒 。...

  • 陷(许均铨)

    阿蓮臉上呈現出的喜悅是從內心發出的,此時,她正在一間西餐廳的桌子上,先用右手鋸牛扒,然後用叉插入牛肉,慢慢往嘴裡送,並望著桌子對面的丈夫阿誠微笑。 阿誠報以一笑,心裡開始發涼。從太太的笑容,他預感到可怕的後果。他不敢想下去,只是默默地吃他的義大利粉。 「我終於明白,你為何不願做工,要到賭場搏殺。如手氣順,一天可以找到一個月以上的薪水。」太太的話,阿誠似乎漫不經心地聽著。 「說實在的」阿蓮繼續說:「當初你欠下賭債,我大吵大鬧,離家出走,甚至要離婚,都不能逼你離開賭場。兩個星期前的一個晚上,我終於想通了。」阿蓮將一塊牛扒往嘴裡送。 「你想通什麼?」阿誠一頭霧水。 「你在一年之內,輸掉家裡的大部份存款,你遲早會把整個家輸掉,當時我想過跳海死掉算了。」太太的話使阿誠目瞪口呆,他沒有想到自己沈迷賭博,有這麼嚴重的事差一點發生在身旁。左右手的匙叉停在半空中。 「你不用驚慌,我沒有死。我不甘心,我決定到賭場看看,是什麼力量牽制著你,現在終於明白。」阿蓮得意地說,又去鋸牛扒。 阿誠沒出聲,他現在才知道兩星期前,妻子正準備跳海。他的心感到冰冷。而妻子贏了錢的表情,正像自己當初的心情,這是陷入泥坑的開始。他想,當初自己是想贏回輸掉的本錢就收手,可後來不能自拔,他知道自己在一步步下陷。現在太太也開始下陷…他在一剎那間做出一個決定。他感到一陣輕鬆,於是又繼續吃他的義大利粉。 「阿蓮!明天我去上班,戒賭!你也回工廠車衣,我倆永遠不再進賭場。」阿誠的話一出口,這一次輪到阿蓮目瞪口呆,左右手的匙叉停在半空中。 「為什麼?我剛剛贏回一筆。我要贏回你輸掉的錢!」阿蓮沒有笑容。 「我當初也贏過錢,我明白你現在的心情,是不是很興奮?有沒有一點感到自己是幸運兒,不可一世?以為自己想什麼就得什麼,這是陷的開始,你會陷的不能自拔。趁現在我和你還沒陷到脖子前,收手!回家吧!我們兩個孩子今天中午吃什麼?……」 。...

  • 勝利返鄉 北韓過客(葛光豫)

    中國對日抗戰八年,終在民國三十四(1945)年八月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結束。 那年我家在重慶,在學田灣附近的紅球壩的一座小山上,可俯看山城。家後面豎有一大旗竿,遇有日機轟炸警報,旗竿升掛紅球,紅球約和圓桌子般大,遠處人可以看得到。地方保長拿著大鑼敲打,催促大家進入防空洞躲避。 那時候無防空雷達,依靠四周百哩外山頂上的觀望站,使用有線電話逐站傳遞,報告敵機飛行飛來方向。方法十分原始,但網狀傳遞的方式仍然比敵機速度為快,有充裕時間進入山下的防空洞。 重慶天氣霧多,如遇當日天空晴朗,日機必來轟炸,我母親就會不讓我們去學校,準備攜帶細軟逃躲警報。 重慶是個山城,鑿山為洞,挖建防空洞極多。洞內長度深邃,寬度如火車車厢,兩排有石椅,小孩子自帶小板凳坐在中道上。民眾進入洞內緊張憂慮,安靜無聲。   1941年六月五日,日機連續轟炸三小時,洞內通風不良,造成2500人窒息死亡。    來警報時,保長站立洞口,守聽防空電話。報告敵機到達時間,來襲架數等,聽後大聲覆訟,讓大家知道。 抗戰勝利,歡欣鼓舞,國民政府首都遷回南京。那時父親服務的航空委員會也急於遷往,當時許多外鄉人逃難在外多年,也急迫返鄉。那時我就讀巴蜀小學二年級,年十歲。 勝利後的次年一月,空軍租用九條大型木船,運送部分官兵和眷屬順長江東去南京。每船約可載百餘人。與我們同船有空軍軍樂隊官兵,他們在船前甲板上打地鋪,眷屬安置在有頂棚的後艙,共有十餘戶人家。 船上大鍋僅提供米飯,每日清晨開船,傍晚靠岸,大家下船向江邊攤購買食物,遇到大站會停留一日,紛紛到旅館洗衣,洗澡。 木船無動力,雖有布帆,冬季東行是逆風,全靠人力搖櫓,速度緩慢。自重慶順長江下行,經過長江三峽,宜昌,安慶等地,我們在船上過的舊曆年,航行約一個多月始到達南京。 記得一日抵安徽省的安慶靠岸,見一些待命遣送回國的日本兵。有一名閒散日本兵拿著一箱文房四寶,箱內有精緻的筆硯文物前來兜售,我們船上一位軍官問這他是不是中國人的東西,日本兵答「哈,哈﹝是,是﹞」那軍官飛起一腳踢去,那日本兵落荒而逃。 到達南京後等待自越南回來的父親,他是日本投佭時奉命前往越南河內辦理接收。我門兄弟都出生在南方,當時我兩個哥哥已去了成都灌縣的空軍幼年學校。 計畫全家回東北遼寧老家。 那是嚴冬的冰雪天,我們搭空軍C-46運輸機由南京飛到北平住下,第二日下午繼續飛往瀋陽,機上共有三十餘人都是空軍人員帶著眷屬。 午後自北平起飛,預計傍晚前可以到達。北方天氣寒冷,機上並無暖氣,機上每個窗子都有與外界的氣孔,冷凍得難以忍受。已經飛行了多時,始未見降落。天已黑暗,窗外月光下祇見群山峻嶺,白雪茫茫。 由北平飛瀋陽原僅需約三個小時,當時已飛了許多時間。據父親後來說,他走進駕駛艙去了解情況,飛行員說飛迷航了,已不知當時我們飛機身在何處。 父親和兩位年青飛行員研究地圖(正駕駛姓魏)計算飛機剩餘油量。父親建議改向東飛,尋找平坦海邊迫降。父親是東北航校出身,對東北地帶了解。 飛機漸漸下降,見地面有零星燈光,最後黑暗中降落在一條跑道上,不知是什麼地方。     停機開門見有兩輛卡車駛近,上面載有外國武裝士兵。 見幾位俄國軍人上機來,一人向我們說話,但沒人聽懂。僵持一陣後,等來了一個瘦高年輕軍人。他用中國話說:「你們來做什麼的?」 父親說我們是中國空軍,機上是回鄉的軍人和家眷,由北平起飛去遼寧省瀋陽,中途遇到迷航。   這時候大家方知道我們降落在北韓新義州附近的一個蘇聯軍用機場。 蘇方先將我們送往一處軍營的大廚房取暖,然後送到一棟像似禮堂的寬大房子,室內有地板,暖氣,燈光明亮。 我們非常訝異,見地上已鋪放妥被褥,被墊,枕頭,大人孩子每人一個床位。中間隔開, 婦孺孩童一方,其餘人另一方。不一會送來幾個大鐵桶裝著的熱食菜飯,碗筷不缺。每一個小孩分给兩個蘋果,一罐煉乳。 第二天早上,那位年輕的軍人來,要父親和機上兩位飛行員隨他出去。不久回來後說蘇方已和中國方面聯繫上。 那年輕人說一口流利的中國北方話,態度很文雅禮貌,他說他是在中國黑龍江長大。我因為十分好奇,沒有見過外國人說中國話,一直隨著他們走動。 蘇方未限制我們步出門外。外界景物很新奇。軍人穿著冬季深灰綠大衣,戴長臂手套,右手留有食指,我想那是用來開槍用的。 外面四周高山環繞,冰天雪地。遠處是飛機跑道,見有飛機向地面開鎗打靶,聲音很大。見到一些蘇聯小孩背書包從雪地走過,寒冷天他們僅穿著短袖毛衣,短褲,女孩子穿著短裙,我們覺得很特別。四周未見到一個東方面孔的韓國人。 近午時間,蘇方已為我們飛機加滿油,兩位年輕的飛行員拿著提供的地圖,我們向他們感謝告別,蘇聯軍人向我們軍官敬禮。 當時我國和蘇聯簽訂有『中蘇友好條約』是友好國家。 降落瀋陽機場後,當時空軍駐訪的中隊長臧錫蘭在機場請我們吃飯,當時他說對我們說:「昨天我們估計你們已經撞山了」。他是父親在昆明官校的飛行學生,也是抗日名將:曾经擊落日機八架半,半架是當時和另位一位美軍飛虎隊飛行員合作的。後來美國飛虎隊每舉行大會都邀請他去參加。 那次返鄉終於回到海城縣耿莊老家的鄉下,但不及兩年,長春,瀋陽局勢吃緊,我家又輾轉去南京,最後到了台灣。 多年後我考進空軍官校,從初級,中級飛行到高級組,高級組主長是臧錫蘭,他那時候官階是上校。 他看著名單叫到我的名字; 「你認得我嗎?」 ...

  • 树叶吹奏与诗经花叶汉服的艳歌(作者:卓叶 节目策划:毛玲 韩婧 陈小妹)

    图为 节目一景 “树叶吹奏诗经花艺汉服走秀”节目中的老师和同学们 2020年12月29日晚,含有传统文化创意的“树叶吹奏诗经花艺汉服走秀”节目在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迎新舞台上展现,引起师生们和各界人士的兴趣和关注。      树叶吹奏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时代,祖先们用其模仿动物的鸣叫声狩猎。唐朝皇室      宫廷乐队正式采用“叶二歌二”。诗人白居易写道: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剥条盘作银环状,卷叶吹为玉笛声。    树叶吹奏声音嘹亮,音域宽广,独具风格,深受国内外民众喜爱,广为流传,已被列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卓忠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树叶吹奏的代表性传承人。除了积 极挖掘传承发展这门传统技艺外,如何按照习近平主席指导“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 绿色、开发、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 心比天高(王子瑜)

    小飞不仅天资聪慧,而且自幼就表现出胸有大志,无论是熟识他的邻里长辈还是那些曾教过他的小学老师,全都一致认为:“孺子可教,将来必非池中之物,定能有一番大作为。”因为小飞的志向高大得连师长们都自形惭愧,所以大家都或多或少对他有点暗自钦佩。 小飞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要么就不做,一做就要做到世界级的顶尖水平。”他的豪言壮语,常令听者由衷折服,并自愧不如。 虽然出生在农村,但读过书的小飞拥有很敏锐的现代化意识,他常向村里人说教:“务农和从事体力劳动,绝难成为大器,也永远不会有什么光明前途。在他认为,种田干农活这种事只不过是那些走投无路又没有脑子的人干的活路。” 十五岁初中没毕业,小飞就主动退了学,他的理由是:“读太多的书等于浪费时间;多读书、那只是对某些没有主见、脑袋瓜不够灵活的人需要干的事,自己头脑灵活,又有雄心壮志,要趁年轻快点去将理想付诸实现,不能在学校浪费时间。”所以小飞初中三年没读完就只身离开家乡闯天下去了。 十年仿佛弹指一挥间一晃就过去了,话说,小飞离家已经十多个寒暑,这期间家里毫无他的音讯,小飞简直就像从人间蒸发了似的,没有人遇见过他,听到过关于他的消息。直到有一天,小飞和老同学阿华在城里偶然相遇。他乡遇故交,当然要聊聊彼此这些年来的境遇。阿华看得出此时的小飞从外表看起来,显然并不得志。然而,交谈中,阿华听小飞神吹海聊,就像小麻雀看大鹏飞舞于九天之上,煞是潇洒、甚是壮观!从谈话中可听得出小飞的壮志依然不减当年,而且讲出来的理想比当年更雄伟,大有君临天下之气概。一般工作在他眼里,都是小菜一碟,不值得耗精费神去做。可是只有初中文化的小飞,许多大企业是不会轻易破格录用的。虽然白手起家的传奇故事在报上屡见不鲜,可是对于眼睛里从不关注小事的“飞哥”来说,一步一步从小做起是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因为他始终秉承“要么不做,一做就要做大;要么不飞,一飞就要冲天”的精神。 阿华心想:“这一生下来就有智慧的,五千多年来就只听说过老子一人,而这一出世就能跑会飞的,也仅仅听说哪吒三太子一人而已。况且那都是些神话传说,八九成不可信。小飞的志气高,固然难得,但这似乎有点脱离实际”。阿华因为只是路经该地,第二天就离开了。阿华将在某地遇见小飞的消息捎回家乡,小飞的家人开始托人寻找小飞。 光阴似箭,一转眼三年很快又过去了,高中毕业的侄子仇大富奉爷爷之命前来寻访这位二十多年不曾归家的二叔。大富几经周折,终于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飞叔叔。此时年近而立之年的小飞仍旧只身一人,尚未成家也未立业。言谈之中,小飞仍不时以姜太公、齐白石、林肯等大器晚成的先贤自比。初次见面仇大富就对这位胸怀大志,志向不凡,语出惊人的飞叔非常敬佩,他也很赞同飞叔“宁为鸡口不为牛后”的论调。 在一次闲聊中,小飞问侄子有什么理想,大富仰首望着天花板充满向往地说:“等工作几年存了点钱之后,我打算回到家乡开个大超市。” “老家市场太小了,要开就在城里开,城里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进货也方便,资金运转快……”小飞分析得头头是道,向侄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大富听完也频频点头觉得飞叔说得极为有理。 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仇大富发现这位飞叔叔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用来寻找机会,并不曾见他在做任何积极的准备。 一天,仇大富忍不住好奇地问:“二叔,我这几天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如果天不下雨,就算我们的谷种再好,耕地再肥沃,那也是没辙的。就像你,这么聪明、这么有志气,却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虽然我不知道在其他领域想要获得成功需要什么条件,但我认为就算是最好的田地,也需要有人去耕耘和播种才会长出庄稼的吧?二叔你虽然天资高,志气大,但是你好像什么也不没有在做准备呀?假如真的机会来了的话,光凭天赋而无任何技术积累和知识储备,能取得成功吗?”小飞听完侄子的话一时哑口无言,陷入了沉思之中,呆呆地仿佛刚从梦中被人唤醒。 志大于才的小飞就像一个去领取救济食品的穷孩子,以为只要手中拿着的碗越大,领到的食物就会越多。他似乎不清楚,这分配食物的人乃是按合理的份额来进行分配的。虽然“心有多大,天就有多高”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也很有诗意。但是,所有在空中翱翔的鸟儿,都是从地面起飞的。正如所有鲜美的果实,都是从肮脏的黑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然而,志向远大的小飞却一直不屑于在起飞之前,把双脚踏踏实实地站在现实主义的大地之上,他整颗心全都飘浮在理想主义的云端里。小飞就像一只厌恶黑土地的大鸟,为了不让双脚沾染黑土而废弃双足不用。他以为有了天空就可以不要土地,有了翅膀就可以不要双腿,这个拒绝脚踏大地的小飞,注定永远无法腾空起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