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日志

  • 华文文苑
    文化传承一枝花(谭炳辉)

    表演太极双飞扇 健康日和南友队友合影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武术和书法(国画)、中医、京剧、汉服、茶道、瓷器、围棋、剪纸、刺绣,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十大国粹。武术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生产中,通过观摩各类飞禽走兽,相互打斗,结合五行八卦而揣摩出来的格斗术。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出有少林、武当、峨嵋、崆峒……等武林派系。其中少林又分河南北少林和福建南少林,四川峨嵋又分峨嵋、青城。各门派除了刀、剑、棍、枪、鞭、扇……等十八般武艺外。各门派又发展出各自的独门绝技,气功有童子功、一禅指、铁布衣、金钟罩。拳术有太极拳、咏春拳、醉拳、猴拳、鹰爪功……等等。而太极拳、太极剑是由湖北武当派的开山鼻祖张三丰道长创发的,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太极拳发展到如今已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和孙式等各式太极拳。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体育运动,增強人民体质,综合各式太极拳,进行简化成二十四式太极拳法,以普罗大众及外籍朋友更加易于学习。 帶领百人太极拳表演      美国南加州南友联谊会(缅甸南洋中学校友会),自1994年创会以来,至今已有三十年,并在2010年增设了每周一次的健身班活动。初始由黃蔚民老先生教大家学习简易二十四式太极拳。而后于2012年經由陈秀梅学姐热情推荐雷倩美老师,来健身班教我们学习养生太极拳。雷老师的到来,使健身班增添不少活力。雷老师博学多才,性情温和,蔼然可亲,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我们不仅从她那儿学到了中华武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学到她的高尚人品和涵养。她不厌其烦的谆谆教导我们,并纠正了原先学的二十四式太极拳的错误打法,包括每招每式的正确口令、手势、步伐、体位方向等都一一给予正确指导。无论天寒暑热,刮风下雨,她都风雨无阻的来健身班义务传授太极拳功夫。而且无保留的传授了八式、十六式、四十八式太极拳,八法五步以及八段锦。又教会我们五十二式太极扇和四十二式莲花太极扇,教学认真,十数年如一日,和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和健身班成员合照      雷老师出生在有武术之乡美称的广东省,佛山市,在上诲市长大,自小就热爱中华武术,师从大师习得一身好武艺。雷老师不但功夫好,学业成绩也很优秀。来美留学,大学毕业后,成家立业。有着一颗纯洁善良的心,热心公益,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不遗余力,积极传扬武术、武德,让更多中外人士了解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美展开有意义,美好的新生活。      凭借其与众不同的高智商,雷老师在美国武坛上渐渐崭露头角,扬名四方。自2009年开始,在美国就参加了迪士利武术节,圣地亚哥国际武术锦标赛,2010年第十八届伯克利加大,中国武术锦标赛,2010年第二届南加州长青盃,太极拳锦标賽,进入《冠军卫冕赛》,2011年圣地亚哥国际中国武术锦标赛,2011年加州(圣何塞)国际武术锦标赛,2012年第三届南加州长青盃太极拳锦标赛,2013年拉斯维加斯国际中国武术锦标赛,2013年首届北美少林文化节(洛杉矶会展中心)。从2009年至2013年5年间,参加项目中有太极拳竞赛套路:有杨式、传统杨式、陈式一路、二路、陈式竞赛套路。所用兵器有刀、剑、扇、拂尘……等等。共获得了32枚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战功累累,是武术界的奇才,精英。 大刀神功      传承中华国粹不遗余力,雷老师于2010年协同洛杉矶的中华武术精英,创办了一年一度的”洛杉矶健康日”大型群体活动。广邀洛杉矶各门派的武术精英进行武术表演和各社团的民族舞蹈表演,促进中外人士的文化交流。自2015年开始,在雷老师的鼓励下,南加南友联谊会的健身班成员也每年都参加这项有意义的大型侑活动,同时也吸引了各商业行号摆摊参展,参访者络绎不绝。活动主轴是由雷老师亲自帶领各社团代表队,齐聚广场,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百人太极拳表演。场面壮观亮眼,赞叹声、掌声不绝于耳。 健康日和南友部分队友     ...

  • 诗词歌赋
    其實陽光從未跟我偏離(蘇麗蓉)

    日光之下 总有第三者徘徊 因為光明不怕影歪 偏離的不是陽光而是自己 甩掉軌跡,偷生今世 . 愛情本無所謂對錯 只是感觸差異 愛,似水柔腸 恨,怒火焚身 日光之下,萬物皆平 . 其實陽光从未跟我偏離。 2024年4月28日。...

  • 综合新闻
    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文/澳门高德光)(文/香港駱遠洪)

    . . . . 一道銀光耀太空, 神舟怒吼刺蒼穹。 爭鋒碧漢超群志, 問鼎瑤天絕代功。 星海揚帆雲作浪, 宇航探秘氣如虹。 他年買棹遊仙境, 築夢重霄唱大風。 . 书法 一〉劉澤蒲 二〉茂松 三〉周永騰...

  • 侨友动态
    叶乐(卓叶)

    周星辰小朋友这几天心里乐开了花,做梦也会笑醒。他的幼儿园老师同学,还有回家路上见到的叔叔阿姨带着惊奇的眼神看着他,竖起拇指夸他。因为他采了一片树叶放在嘴唇上,竟然能吹出声音,虽然没曲没调,但是,光是那一阵阵的“呼呼”声,就让许多人惊奇,这五岁大的小男孩竟然能对非遗树叶吹奏感兴趣,而且还情不自禁地为众人展示。要知道,许多成年人要学会这门发声点“看不见摸不着”的非遗技艺,没有几天的功夫是难于吹响的。了解内情的人更知道,他高兴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吹响树叶的年龄比师傅吹响时还小5岁,说明一代更比一代强。如果加以培养,他也许也能成才。 哦,想起来了,几年前发表在国内外网络上的一张图片里,他还是一个不足一岁扶墙走路的孩童,拿着一张叶片,好奇地打量着,心里似乎在嘀咕:长大了我也要吹树叶。唉,真是跟着猴子满山走,跟着师傅学吹奏。但愿中国非遗事业后继有人。                                                卓叶 写于2024-4-26...

  • 人类生活与动物世界(苏顺路 洛杉矶)

    中国农曆十二生肖      人类自远古时代开始学会两只脚走路,用双手劳动,用木头和石头制造工具,进林猎兽,下水捕鱼,钻木取火,从生食鱼肉到煮熟食物,山洞群居,造屋围园。学会把扑捉到的鸡狗猪猴等小动物圈养在家里,给他们食物,驯化他们畄下来,天长日久,渐渐地鸡下蛋孵小鸡,狗看门助狩猎,母猪繁殖小猪,猴子开关鸡笼帮搬柴。 左:中国航天动物英雄, 右:導盲良犬      狗是从野生狼中被人类最早驯化收养的动物,在描绘远古人类起居生活图画中,我们看到了狗的身影。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北至冰天雪地北极圈内,南至炎热赤道周围,只要有人,必有家狗随伴。在广大的农村,农民养狗看家,在广扩的草原,牧民养狗放牧,在风雪交织的北极,人们养狗拉雪橇,热带小鱼舟上渔民养狗护孩,各国军队里驯养军犬,为军事行动服务,在警察队里警犬帮助查获毒品,最令人感动和佩服的是,经过严格驯练后狗能承担导航盲人光荣任务,这是其他动物所望尘莫及的本领。在网络上我们经常看到,狗帮主人去超市买东西,帮病人去买药,保护孩子,帮助主人脱离险境……。最有趣的是狗还会打抱不平,家里的老人在门前扫地,年轻的儿子在旁闲坐,家狗见状即逼迫年轻人扫地。在电视里,娱乐节目中,我们经常见到小哈巴狗们表演精彩的节目,给观众带来喜悦。社会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独居,孩子长大了分家另住,为了解除孤独寂寞,越来越多的人高价购买哈巴狗取乐,像孩子一样护养狗儿,平时为狗狗冲凉理发,病了要去动物诊所打针吃药。狗在中国农曆十二生肖中排名第十一。众所周知,中国第一位航天英雄是杨利伟,而杨利伟之前是小狗宝宝,他是中国的航天动物小英雄。 左:唐代畫家韓滉的作品《五牛图》, 右:农耕牛犁田      几千年前,自从人类开始学会农耕,人类驯化野牛,依靠牛力犁田种地。在中国和东南亚自古至今,农民靠黄牛和水牛,种田种地,我们生长在缅甸伊江三角洲鱼米之乡,耕种季节看着黄牛犂田,收割季节看着黄牛碾谷,农闲时候乘坐牛车穿村过乡去探亲访友,好不乐乎。人类经过几千年农耕生活,所有动物当中,牛对人类的贡献最大,所以至今有些国家农民将牛视为神仙,不食牛肉。中国人自古依靠牛耕,感恩牛只,喜欢画牛图传后世,在十二生肖里牛排第二位。牛只体大肉厚,营养价值高,是世界各国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在美国广泛分布着养牛场,圈养千千万万肉食牛和奶汁牛,不断向城乡市场供给优质产品,满足大众的牛肉与牛奶的巨大需求。美国人一天都离不开牛肉或牛奶,恐怕是吃牛肉喝牛奶最多的国家。牛只一身聚宝,牛皮是各国皮革工厂的充足而良好的原料。甚至于牛尿和牛糞也是宝,在印度,人们把牛尿当药喝,在缅甸把牛粪贴在谷仓竹编墙壁上防虫防湿。在美国,牛粪肥料是蔬果种植户的光顾对象。在亚洲广大农村常有斗牛比赛,在西班牙,人牛相斗表演刺激而危险,牛群追人活动更是独特危险,常有玩者受伤甚至死亡意外,令观者毛骨悚然。中国西藏高原上人们能够见到高原独特的牦牛,人们用来拖运货物,牦牛的肉可食奶可饮,皮毛是纺织工业的原料。 左:汉朝青铜《马踏飞燕》,右:唐皇李世民战马六骏      自古至今马对人类的贡献像牛一样巨大,特别是军事战争中和交通运输方面尤为显著,春秋战国时期帝王将相墓穴中出土的车马遗物屡见不鲜,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秦始皇多次东巡,靠的是他的马车坐驾,我们去西安旅游时,特地去参观了出土的铜车马,世界铜制文物之最,工艺精湛无比,令人赞叹不已,楚汉相争时,项羽坐骑乌騅马高大威猛,汉朝武帝驯养十万骏马,组建十万骑兵,经过多年苦战,最终彻底打败匈奴,保住了江山,扩大了疆土,打通了西域,唐灭隋功臣李世民,南征北伐,浴血奋战,靠的是六匹战马,后来成为当时举世无双的伟大唐皇,他的墓地上至今保存石雕六骏。伟大的唐朝,伟大的唐太宗李世民,出了个伟大的玄壮和尚,历经九死一生,在万难西行中,若没有识途的老马,恐怕不会到达印度,必须改写中国佛教历史。元朝成吉世汗,率领蒙古大军西征欧洲,行军作战靠的是骑兵,听说一人配四骑,马换兵不休,才会到达遥远的欧洲。近代各国战争中也组建骑兵部队参战。现在许多国家城市里有马车,农村用马犁地,山区有运输马队,边镜有边防骑兵,市区有骑警,运动会有马术比赛,香港有跑马……。十二生肖中马排第七位。 左:西游记猪八戒, 右:母猪喂小猪崽吃奶     ...

  • 《似蜜随笔》他乡遇故知(了因)

    今天了因要讲一则笑话。 眼球充血动了手术,视力自然不济,这於了因是非常痛苦的事情,看不清朋友们传的资讯,没法续写这不为人重视,胡说八道的<随笔>,手上是有一支常用的小放大镜,时移境迁它也不管用了,此时才后悔,买的时候没问清楚放大的倍数,更后悔了因没学会洋话,问题就是出在这。     不管怎样,问题要解决,鼓起勇气,拿着旧有的小放大镜,啟动<老人视字放大镜>的战役,可这次完全断羽而归。     首先到一家朝鲜族人开的百货店去,货物齐全,琳琅满目,包装亮丽,色泽夺目,了因进店就向站在櫃台那儿的小姐,出示了带來的小放大镜。她微笑举手,并伸出两根手指,示意此物展在笫二行。可是该物包庄紧密,无法验是否适用,想问是否可折包?可是给你个微笑!算了,找间同文同语同种的店去吧。     在朋友带领下,了因终于找找到一家,专门卖眼镜,內设医诊眼疾,专门配镜的最大华人眼镜店。了因到时才九时多,店里顾客已是擦肩接踵。墙櫃里尽是各色类型眼镜框架。了因看见一位櫃台小姐摆好了她的工作电脑,赶紧趋前,拿着小放大镜;「请问,贵店有卖这种老人看字的放大镜吗?」「没得卖。」她头也不抬。「在那里可以买到?」了因问。「不知道!」     这下了因可懵了。这回话似曾听过,了因墮入了漫长的时空隧道,这两句话,了因在过去经常在国营商店管理员小姐口听了卅多年,已经耳熟,所以对这位小姐反而感到亲切。在了因准备移民时,朋友们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了因可是「他乡遇故知」了。     当了因转过身时,有位热心的大婶,热情地笑着对了因说:     「在网上找,网上一排列着并注有放大的倍数。我买过,不过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     了因哈腰躹躬,口中感谢不叠。回家叫小孙上网,果然买到了了因需要的小放大镜。     阿弥陀佛,人世间并非只有「没得卖」「不知道」。小姐!...

  • 曼德勒云南会馆赞歌(曼德勒 寸守康)

    缅甸联邦 遍地宝藏 洞天福地 佛佑灵光 华侨先贤 背井离乡 千里迢迢 移民佛邦 披星戴月 或工或商 白手起家 拼博敢闯 儒家思想 和谐至上 百年沧桑 终创辉煌 融洽相处...

  • 《短篇小說》西施情結(澳門/許均銓)

    三盞燈的一間洋服店裏,年過花甲,頭髮已稀疏的榮叔正在裁剪布料。他從事西裝、洋服這一行業已數十年。此時錄影機正在播放著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國語流行歌曲,有些歌曲還是三、四十年代的歌曲。 澳門三盞燈圓形地  伊江客攝          電話響了,榮叔拿起電話:“阿榮!我係智仔!”榮叔一剎那還沒反應過來“就在仰光同你一起學縫洋服的智仔……”          榮叔很快想起是四十年前一起學師的同門兄弟智仔,他順手關了正在播放音樂的錄影機。          “……我明天攜眷到澳門旅遊,我們已有很長時間沒見面了。我還怕你搬了家,換了電話……”          智仔的一個長途電話,把榮叔拖回到上世紀六十年代的緬甸仰光市。          剛讀完高中的阿榮,英俊瀟灑,喜歡唱歌,嗓音還不錯,是一個標緻的男子。加上有青年人的活力,人緣又好,到一間洋服公司學裁縫洋服時,與同事相處和睦。          同門師兄弟中有一個叫智仔的青年,是另一間華僑學校高中畢業生,也愛唱歌,口琴還吹得不錯。在那個年代,阿榮和智仔都受過華文教育的青年。他們一起學裁縫洋服,假日組織同事、朋友一起去旅行,很快成了推心置腹的好友。 緬甸仰光市大金塔  圖片摘錄網絡...

  • 港姐朱玲玲的台山祖居(赵文川-台山画报)

    Original   赵文川 台山画报  收录于话题:#台山旅游8    #台山建筑4      1977年,19岁的朱玲玲参加了香港最负盛名的“香港小姐选美大赛”,一举夺得了“最上镜小姐”和大赛冠军,是香港小姐史上第一个“双料冠军”。这位台山女被人称为“气质高雅的港姐”、“港姐中的港姐”。 现年已63岁,但魅力仍在提升,韵味十足。她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爱国富商霍英东的儿媳妇;中国跳水队运动员,世界冠军,奥运冠军郭晶晶的婆婆。 朱锦涧当年捐资的收据 其祖父是缅甸爱国侨领朱锦涧,朱锦涧,1880出生于台山泡步村同盛里。1910年,随着台山的移民潮,去到当时的英国殖民地缅甸,落足缅北南渡镇谋生创业。经过勤俭奋斗,在缅北创立了稍有名气的《同亨利商号》,并建立了发电厂等商务,1922年,缅甸的台山华侨朱锦翘、朱锦涧等带头发动旅缅朱氏宗亲捐资,1930年在家乡建立了南洋风格的立德小学。二战期间,又捐助祖国“购机抗日”,彰显了他的爱国情怀。 朱玲玲与父亲朱奇宗 2002年朱奇宗回访立德学校 朱玲玲父亲朱奇宗就曾在立德学校念书,并于2002年回访立德学校及祭祖活动。        2017年朱玲玲姐妹俩首次到故乡台山泡步同盛里祭拜祖先,并到母亲陈如美水南祖居探访,然后到台城桔园路爷爷的祖业前留下欢欣的倩影。...

  • 云南侨界为缅甸抗疫举行捐赠活动(中国侨联)

    本文 来源于云报客户端、云南省侨联 7月21日,云南省侨联、昆明市侨联和在昆侨界群众向缅甸抗击疫情捐赠仪式在昆明举行。 近期缅甸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对防疫物资的需求万分紧迫,云南省华商公益基金会、云南省光彩事业基金会、云南省温暖工程慈善基金会和德宏高黎贡民族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于7月20日下午,共同向社会发出了向缅甸捐赠液态氧等医疗物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倡议。仅仅1天左右的时间,就收到了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的捐款50万元,福建省侨联捐赠的制氧机120台,缅甸中华总商会永远名誉会长杨钏玉捐赠的制氧机200台等善款和物资。 云南省侨联负责人介绍,去年中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时候,很多缅甸侨胞积极行动,向中国捐赠了大量的物资和善款,全力以赴地支援中国抗击疫情。在缅甸侨胞碰到困难时,我们理应伸出援手、传递“胞波”情谊。据悉,现在缅甸抗击疫情最急需的物资是液态氧、制氧机、口罩等防疫物资,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献爱心、捐善款的活动中来,助力缅甸抗疫。 当天,云南省侨联、昆明市侨联机关全体干部以及省、市侨联直属联谊会、在昆的侨界朋友参加了捐赠活动。 编辑丨郝兆嵘 审校丨廖慧敏 编委丨林萧凡...

  • 深切悼念陈羡治老师(苏明立)- 缅华网

    缅甸仰光传来噩耗,原中国女中附小(中国小学)陈羡治老师不幸因染上新冠病毒,于2021年7月20日离世,享年92岁。境内外中国女中校友,无不感到万分悲痛。大家既痛恨新冠病毒的肆虐,也痛惜中国女中又少了一位年高望重的老教师。 2017年12月,来自各地的中国女中附小二十九届毕业班师生,时隔51年后在仰光相聚,在仰光校友为境外校友组织的接风会上,大家有幸见到陈羡治老师。她年近九十,依旧前来参加聚会。当时她精神和身体都很好,也十分健谈。 她与大家回忆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女中的辉煌岁月,也回忆了缅甸当局采取排华政策后留在缅甸的教师和学生的艰苦生活。许多校友都说,如果中国女中的纪念特刊再版,一定把她讲述的这些宝贵经历写进去。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隔断了身在各地的中国女中校友间的直接往来,使我们不得不暂时中止了许多拟定的计划和安排,包括各种聚会、交流、写作和再版的计划。更让人遗憾的是,这种暂时的中止所带来的损失是无法弥补和挽回的! 我们在中国女中读小学的时候,尽管不少人没有上过陈羡治老师的课。但是都对她很有印象,她的名字,与蔡羡石老师和王玉治老师的名字各有一个字相同,小学生用闽南话读她们的名字是很容易搞错的。越是读错字,印象反倒越是深刻。而且这三位老师都是热心人,经常参与管理学校的各种社会活动,接送学生的校车上有她们的身影,文艺演出、运动会、郊游也都有她们的身影。时隔半个世纪,我们自己也年过花甲,但是,这几位老师大声吆喝学生的嗓音,在学校为学生们忙碌奔波的面容,依旧声声在耳,历历在目!痛惜的是,如今这三位老师都已经不在了! 相传,孔子老的时候,站在河川上望着川流不息的河水,感慨地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流传了几千年,有人说,孔子是在感慨万物的消逝,就像河水一样昼夜不停。 但宋朝的朱熹对孔子的话做了更积极的解释,他说,孔子感慨的是“天地之化,往者过,来者续,无一息之停!” 很多人更喜欢朱熹的诠释。我们在悼念逝者的时候,固然不免心怀悲痛之情,感慨人生之短暂。但是,我们更应该想到的是逝者的未竟事业,而身怀“往者过,来者续”的襟怀! 往者过,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 来者续,则是大千世界赋予后来人应尽的自然职责! 岁月不饶人,中国女中的创立者和组织者们早已离我们而去,那些后来为中国女中的教学事业辛勤耕耘的老教师也开始一个一个的离我们而去! 时代变了,我们或许再无可能重建一个新的中国女中,但是,当年中国女中所代表的传扬中华文化的不倦追求,是可以在无数来者的继承中不断地延续下去的! 永葆中国心,光大中华情!这将是我们对那些已经离世的中国女中老教师们的最好纪念,也是我们对陈羡治老师的最好悼念! 愿陈羡治老师走好,请亲属节哀顺变!善哉,善哉! 缅甸仰光中国女中附小(中国小学) 第二十九届毕业班校友 苏明立...

  • 云南省缅甸归侨侨眷联谊捐款赞助缅甸抗疫(林郁文提供)

    2021年7月21日下午三时,云南省缅甸归侨侨眷联谊在省侨联小礼堂,到场的和没到场的会员捐款赞助缅甸抗疫。 据悉,此次捐款金额将用于购买氧气等紧急医疗设备驰援缅甸。希望缅甸人民和我们的侨胞能早日战胜疫情。...

  • 《似蜜随笔》天大的似蜜好消息(了因)

         实在是件天大的似蜜的消息,南加州旅美缅华族群中有位社会贤达,联系南加州缅华联谊会高层,提出愿意出资帮助「南加州缅华网」进行<提昇>工作,这真是振奋人心的大好喜讯,了因闻之不禁雀跃奋发,了因为这位社会贤达能有关心族群,关心弘扬华文,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所感动,崇敬。然而曾经发生过的一件<鸠佔巢>的事,至今使了因心中惶惶。     <南加州缅华网>开播至今,已有五年多,确实费了不少同仁的心血,得到了广泛族群和领导的支持,得到很好的发展,在现有情况和现有团伙的共同努力下,能以暂新的姿态,面向网友,又有热心侨贤出资扶持,了因们何乐而不为。     最近阅读了几期缅甸仰光的缅华网,他们显然进行了提昇,扩大了容量,增添了栏目,现有本地新闻,综合新闻,国际述评,侨团动态,文化园地,教育旅游,寻亲觅友……几近齐全了,严然已是一张区域型的正规的网络平台。这样的<提昇>了因们恐怕望尘莫及了。     据悉,南加州缅华网高层在研讨此<提昇>建议事宜时都认为,南加州缅华网面向的是旅美缅甸华人族群,互通互助,向族群及时报导生活在笫二故乡亲人们的生活,传递祖籍建设喜讯,承继爱国爱乡,团结互助精神。以一个团体组织,资力,人才,地域条件,恐怕无条件作更高的要求,要<提昇>只有在原有的基础,扩大容量,增多栏目,完善服务需求。     了因听说高层人士在研议时,又有了一个焦虑,就是那个<断层>啦,<后继无人>啦的老问题。了因悄悄地告诉你,当你走上上缅甸,脚踏曼德勒,首先进入你眼簾的的,就是瓦城福建同乡会的孔子学堂及其附属的各种华文学习组织和职业培训,他们已有了四万位自已培养的汉语博士,各类专业人才。还有云南同乡会的东西南北孔子学校,遍布全境的果文学校,果文是果敢少数民族的合法文字是汉文。还有那瓦邦自治邦区,人们用的是汉字说的是汉语。总之,你想在哪生活做生意,一定要懂华语,否则寸步难行。回头说下缅甸三角洲。,仰光有各宗姓团体的华文补习班外丶福建同乡总会的孔子课堂汉语补班,缅华妇女协会的幼儿園到小学建制的学校。缅华各界支持的,由幼儿園,小学,初中全建制的《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由他们带动派遣老师,三角洲各地也都有了华文补班。更不用说外地前来掏金的各类华文院校。了因在想;当祖籍強大,成为世界笫一贸易大国,笫一经济体,也将带动华文成为世界通用文字,华语也将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何虑之有!?     了因们现下要想的是,如何团结好现有的,五年来不计私利,无怨无悔,全心真诚为网站撰稿工作的同仁,怎样给予他们精神上的鼓厉,肯定大家的贡献。了因之所以提议,每年出版一集《南加州缅华网诗文选集》,旨在於此,这本集子将会成为历史纪录,记下大家的奉献,向来者表明,了因们曾努力,了因们曾无私的奉献,为族群,为民族,为同侨。南加州缅华网将名留史冊,为之无私义务奉献者将名垂青史!阿弥陀佛!...

  • 缅华支援抗疫新闻二则

    (一)据悉,仰光和曼德勒云南会馆青年组,为急需氧气机的同乡向中国订购品牌制氧机,并按成本价给同乡,为缅甸的抗疫工作做出了贡献,受到社会上各方的赞扬。 (二)商会领头自费打疫苗报名已经有35万名,并向国药集团订购70万剂,7月底抵达仰光。...

  • 缅华笔会组团参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庆图片展(文/伊江客整理 摄影/谭洪光)

    7月是一个喜庆的月份,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等单位主办的“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主题图片展”,在澳门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大厅展出。澳门各界人士纷纷组团参观,见证新中国的繁荣进步! 2021年7月11日,由黄铨昌会长等组织缅华笔会理监事、会友及亲朋好友参观,全体参与者又一次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新冠肺炎肆虐全世界,澳门地区虽风险较低,市民們都保持戴口罩的好习惯. 2021年7月11日缅华笔会理监事,会员及亲朋好友在参观图片前留影                  参观之前 在中葡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综合体大展厅休息时留影         非常认真的看图片(主办单位借给每一位观众一个耳机) 左起:李美美,高德光,黄铨昌,蔡惠琼,张九龄,梁玉琼,钟振翔. 缅华笔会全体成员参观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图片展拟联 一) 喜向丹青知党史; 能从点滴见初心。 二) 溯百载风云,逐追皕梦; 亮一船灯火,辉耀千秋。 本会副理事长蔡惠琼女士在留言簿上挥毫留影 左起:许均铨、杨瑞英、穆进春。 本会常务副理事长高德光先生填的一阕词 金缕曲‧百年党建颂千秋 故国悲昏殆。看神州、乱离兵燹,百年魔怪。十月炮声传马列,唤醒精神世界。坚信仰、豪情慷慨。扼腕捶膺思革法,驾红船、击楫鱼龙骇。掦赤帜、风云会。    宏图擘划新时代。举镰锤、作中流柱,念初心在。高铁纵横连带路,航母蛟龙戏海。益彰显、中华气派。两个百年肩使命,势中兴、跨步从头迈。追梦史、丰碑载。 批注 昏殆:昏沉危殆。二)乱离:因遭战乱而流离失所。三)兵燹:因战乱而造成的焚毁。燹(音如选),指野火。四)扼腕:表示振奋、愤怒、惋惜等情绪。五)捶膺:捶胸、椎心。谓哀痛至极。膺;胸也。六)革法:谓变更法制。 释文: 旧中国因军阀连年征战,外敌入侵,战火连绵,民不聊生,正处于昏沉而十分危殆的境地,何等可悲啊!数百年来群魔乱舞,国将不国,多少仁人志士为挽救沉沦,努力不懈地寻求救国之路,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唤醒了沉睡的人们,打开了精神桎梏,找到了建国方略。革命的先锋豪情慷慨,坚定信仰,成立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他们对不合理的旧制度扼腕叹息,泣血捶膺,立誓要推翻三座大山,砸碎旧法制,挣脱旧枷锁。为实现这一目标,仁人义士聚集在南湖红船上,召开了党代表大会,制定党纲,从此带领千百万工农商士,高举镰刀斧头旗,引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今天我们已经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共产党作为中流砥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擘划了雄图大业。看,高铁驰奔,纵横在祖国的大地上,连结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上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再看看国产航母航行在滔滔的大洋上,蛟龙号深潜万米海底,开展科研和国防建设,来去自如,世人侧目。这都大大地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气派。中国国势兴隆,人们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实现两个百年的伟大目标而迈起大步从头越。这一史诗般的壮举和丰功伟绩,必定载入中华民族的辉煌史册,千秋万世为人景仰。 本会顾问 金千里先生撰写的两幅对联 恭祝中国共产党100周年华诞万古长春!            〈一〉 百载镰锤  辟壤开疆除旧秽; 千秋史册  翻天覆地建新华。        〈二〉 百载红船开富路; 千秌赤帜护神州。 ...

  • 两位 慈祥可敬的校友母亲(苏顺路)

    仰光九文台华侨中学      缅甸首都仰光有两所著名的华文高中学校,一所叫华侨中学,简称华中。另一所叫南洋中学,简称南中。两所中学均曾培养出千万个热爱祖国,对祖国做出贡献,面向当地,造福缅甸的好学生。1965年,两所中学均被当时的缅甸军政府封闭至今。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缅甸的政治翻了天,经济变了样,文化教育走下坡。排外侨,压百姓。通货大膨胀,货币大贬质。国家落后,民不聊生。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先是中印等外侨,后是缅甸各族民众,想尽一切办法,离开缅甸,离乡背井,纷纷移民国外,许多缅甸华侨,有的返回祖国大陆,有的移居港澳台,有的漂洋过海,移民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其中也有数量众多的华中校友和南中校友。 仰光南洋中学高中部      移民美国的缅甸华侨,有的直接从缅甸来,有的则是间接从祖国大陆,港澳台来,也有的是先到东南亚各国,或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欧洲各国再转来。缅甸华侨在美国,多数选择东岸和西岸的大城市居住。华中校友和南中校友,则是多数居住在西海岸洛杉矶和三藩市(旧金山),也有些住在圣地牙哥,西雅图,拉斯维加斯等城市。     华中校友和南中校友非常热爱自己的母校,非常怀念在母校的学习生活。为了发扬同学之间的深厚感情,互相帮助的崇高精神,洛杉矶的华中校友们于1990年在洛杉矶成立"洛城华中校友会"。南中校友们于1994年在洛杉矶成立"南加州南友联谊会"。 黄琼凤(右二)拜访恩师李国华(正中)香港畄影 《一》慈祥可敬的朱妈妈黄琼凤(1918-8-25一2008-4-30)      先说一说洛城华友会,成立初期活动较少,规模较小,内容较简单。有假借场地搞过周年庆。2003年,会长张少战召集干事们,在华友秘书朱雪雪的母亲朱妈妈住家开会,讨论今后开展活动计划,莊玉娇女士是华中复办第一届高中毕业生丘国壤学长的太太,那天前来出席,並表示願意教授拉丁舞。此次会议,意义非凡。从此以后,华友每星期六晚集会一次,坚持十多年如一日。     先是在朱妈妈家的院子里跳舞,我们路远,提前到场,朱妈妈总是拿糖果饼干热情招待,莊老师先教一段拉丁舞,中间休息的时候,大家在朱妈妈屋里吃随身携带的食物,朱妈妈总是慈祥地看着大家高声说笑,从不阻止。由于来参加学习舞蹈的人越来越多,校友会决定把场地迁到中国城,租用一间宽敞明亮,墙上贴有大片玻璃镜的厅堂,朱妈妈总是跟着儿女来参加。 洛城华友首届化妆晚会畄影      华友秘书朱雪雪是智多星,总是设法补充活动内容。她提出有奨化妆比赛,华友晚聚第一次化妆比赛叫自由装,参加者随意化妆,多数是夫妇成双成对出场,也有单独个人表演。记得会长张少战夫妇扮演孙中山夫妇,付会长杨德欢夫妇扮演昂山素姬夫妇,朱妈妈的长子朱瑞炤扮演毛泽东,最抢眼的是朱妈妈的长女朱雪雪扮演慈嬉老佛爺,七彩满装,形象逼真,朱徐佳扮演华丽欧洲贵妇人,黄益民扮演泰国人妖。陈孙荣扮演滑稽济公,我扮演奇特阿拉伯油王。还有西藏姑娘、朝鲜姑娘,印度姑娘,傣族姑娘……。演员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与会观众,拍案叫绝。特别是朱妈妈,见到众多子女,儿媳,姪女,弟弟纷纷出场,五位得奖者中,朱妈妈家族有老佛爺,贵妇人,人妖三位中奖,收获过半,她老人家高兴得眉飞色舞,笑不拢咀。...

  • 我们家的顶樑柱 – 叶联华(叶国治)

        我们家兄妹九人,靠父親车衣做裁縫过着小康生活。    但是,二戦后,殖民地缅甸巳大大不同于战前,物资缺乏,人民的生活很拮紧。父親从早到晚拼命干活,才能勉強维持十一口人的生活。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回祖国,过了幾年,二妹也回国在天津市读书。    父親的压力仍然不轻,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一个个要上学,五、六个孩子一个月的学杂费不少呀。父親说:我的孩子,我就是讨飯也要供他们读書。他默默地干,无休止地每天十幾小时地干,積劳成疾,终于趴下了,大口吐血。急送医院,仍然掛着家庭,掛着生计。沒有多久,又急着出院。    出院沒多久,终于又大量吐血,回归无望,走了。大女儿不在家。她在山芭当教師。    家里还有7个人要吃飯,6个孩子要上学,要交学费。谁來挑这副担子?    联华!一个15岁的花季少女,一个才升入高中热愛学习的女孩。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像鉄梅一樣,坚強!当起了家中的顶樑柱。    她离开了课室,离开了校園,离开了相親相爱的同学。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父親撂下的担子,每日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感谢联华,我们家的弟妹都感谢联华。    联华一出生就受苦,就逃难。    她沒有躺过摇篮。沒有享受过嬰儿的快乐。日本狗強盜剝夺了她的享受权利,驱迫她在母親的背上漂泊,四处逃难。她才是一个三个月岁岑的Baby呵!    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太平洋战争,战火烧到缅甸,我们时常钻防空洞。不久,搬到腊戌。仰光淪陷。华侨大批往北逃,沿滇缅公路回雲南,这时云南是中国的大后方。當时,有个西南运输公司专门往中国运回战略物资。有个司机是台山人,是妈妈的潮境圩同乡,他答允载我们家回昆明。我们从腊戌经九谷芒市回到龙陵县。日本鬼也赶來了。中国.为防止日寇侵入,国军炸毁惠通桥,日本鬼过不去,逃难的华侨也过不去,滇缅路上一路都是抛錨的汽车,抛弃的战略物资,拋弃的箱笼财物……我们只好逃入山里,準备走路回国。    爸爸找到响导和马帮,帶我们爬山越岭去保山县。妈妈背着三个月大的联华,爸爸背着两岁的美华,我和英华坐在馬背上的筐箩里一左一右。马帮走得很快,妈妈总是跟不上,好在舅舅是个年青小伙,紧紧跟着响导。遇有叉路,舅舅就扯一些树枝或者青草丟在向往的路上,以免爸妈走错方向。    最可憐的是联华,整天綑在妈妈的背上顛來顛去。直到休息时才松绑,吃奶。大人整天赶路,吃不好,睡不好,三个月大的嬰儿又怎能安逸快乐呢?我们顧來的响导,我们要听他的,他要赶路,你想多休息不行。所以,妈妈解下联华,妈妈要喝水,要解手,要吃飯,又忙着餵奶,所以,嬰儿能不能吃飽,也顧不上了。行军时,太阳晒,雨水淋,有时也顾不着了。台山话:阴功呀!又有什么办活?一切的一切,都是日本鬼子造的孽。    从龙陵到保山,汽车走一天,我们走山路,花了一个月。到了保山,找到汽车,到昆明后,住進难民招待所。    联华生下來就逃难受苦,到老年时生病又遇新冠肆虐影响安生疗养受苦。联华,安息吧! …………………………………………………… 评论: 盧 和 SABRINA YAP(6-10-2021)我的三大姑奶(臺山話就是先生的姐姐)小小年紀很早就輟學分担家計,真是像大哥所寫她是家裡的頂樑柱也是家裡的開心果,她性格樂天開朗,幽默愛笑,有她在的埸所总是欢声笑語不断,對她因病仙逝,心里有太多的不舍,兄弟姐妹都會永遠怀念妳及感激妳對家所付出的貢獻。天堂里不再有病痛,愿妳去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

  • 老外卖掉公司,4次申请中国绿卡只为留在中国,背后故事太感人了! – 缅华网

    编辑:北美留学生日报文章类型:生活发布于2021-05-28 13:05:52共62人阅读文章导读2021年,厦门大学迎来了建校100周年纪念日,与此同时,一个美国人获得了“厦门大学南强杰出贡献奖章”,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来源:北美留学生日报 文 | Iris 2021年,厦门大学迎来了建校100周年纪念日, 与此同时,一个美国人获得了“厦门大学南强杰出贡献奖章”,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如果你打开一些自媒体平台,也能很快找到他,因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网红”; 留着两抹俏皮的八字胡须,白发苍苍,笑容可掬,讲话慢条斯理,娓娓道来,是他的标志。 他时而针砭时弊,评说时事;时而分享和家人的温馨生活,时而出现在国家级的领奖台上,习大大都回过他的信—— 他是谁?从哪里来的?做什么的? 他叫潘维廉(William Brown),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潘”; 现年65岁高龄的他,已经在中国生活了33年, 不仅会说流利的普通话,还会偶尔冒出几句闽南话来开玩笑。 “我不是老外,是老内,” 他幽默地说。 他是福建第一个拿绿卡的外国人,也是厦门第一位外籍永久居民。 “土生土长”的老潘,其实是一个美国人; 他和中国的缘分,要从厦门谈起。 1967-1978年,老潘还是20多岁的“小潘”,在美国空军服役,被派驻到中国台湾。 很快,他对台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人非常好; 当时,经常有一些气球飞过来撒传单,像下雪一样。 他捡起了一张大陆宣传单(至今保存),激发了到海峡对岸的大陆去看一看的好奇心。 “以前我都没有想过,海峡对岸是什么样的人,现在我很想看一看中国的其他地方。” 那时候,西方的媒体已经开始洗脑宣传,对中国的抨击和偏见占领了高地; 但是,那张从天而降的宣传单以及维廉的个人所见,让他第一次学会了独立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对中国怀有敌意?” 为了给心中的问号找到答案,他自己私下学了很多亚洲历史,发现了西方列强在中国胡作非为的记录,大吃一惊。 “不是因为他们懒、笨或穷……是西方人的入侵打乱了这一切。” 潘维廉在中国台湾 后来,维廉又到东南亚其他国家驻扎,但一直没忘了中国,希望有机会好好学习汉语。 1980年他退伍后,开始计划“中国行”,到中国去,一探究竟。 维廉的家人朋友是拒绝的,放着好日子不过,非要到一个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做什么? 更何况维廉从小就向往成为企业家,现在担任一家美国证券公司的总裁, 年薪70多万美金,说放弃就放弃,听起来很荒唐幼稚。 但维廉的冒险精神在牵引着他前行;八岁时,他就向澳大利亚使馆表示,想去澳大利亚看看,使馆回复他,“欢迎欢迎!” 这一次,他也没有放弃。 1988年,32岁的他卖掉了公司,带着妻子苏珊和两个还在嘬手的儿子来到了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厦门。 1988年,潘维廉一家在厦门港 ...

  • 鑽石芒(許均銓)

    緬甸有諺語:“果中之最芒、葉中之最茶、肉中之最豬。” “緬甸芒果現在有了新品種,緬文:စိန်တစ်လုံး(sein ta lone) 。在瑞麗市,商人音譯為:聖德龍。”2011年夏,從仰光市到瑞麗市的二弟對我說。  “聖德龍”三個字,是緬甸芒果的新品種。(下圖) 緬甸許世賢提供圖片 我從澳門回到久別的雲南省瑞麗市,想吃မချစ်စု(ma chit su)緬甸的芒果瑪期素,(下圖) 得到這樣的答覆。 緬甸許世賢提供圖片 緬甸許世賢提供圖片 我們兄妹六人都出生於緬甸,從懂事開始就吃芒果。緬甸芒果的種類很多,有的芒果吃了喉嚨發癢,有的肉質粗且帶有不少絲筋,絲筋常常會塞入牙縫,有的芒果酸到牙齒受不了。好吃的芒果種類也很多,我最喜歡的就是瑪期素芒果,從半生熟到熟透的整過成熟期,這芒果都可口好吃。 20世紀80年代,我定居到澳門,市面上不乏芒果,產地是菲律賓為多。後來有中國產的多種芒果到了澳門,還有台灣產的大芒果,我都品嚐過,各有特色,我感覺比不上緬甸的瑪期素芒果。 20年前有僑友說廣東省台山市的海宴華僑農場產種植的芒果之中,有一種像緬甸的瑪期素芒果,我們特別組團去了一次海宴華僑農場,因為芒果還沒成熟,我只能在海宴華僑農場的芒果樹下照相留影。 鑽石芒 (聖德龍) စိန်တစ်လုံး (sein ta lone) 緬甸許世賢提供圖片 這一次我侄子世賢 和一位姓林的親戚特別從緬甸木姐市買了兩大籃聖德龍芒果給我解饞,我第一次見到芒中的新秀:聖德龍。(也有的譯:勝得龍、盛德龍等) 未開籃之前我已聞到沁入心脾的芒果清香,讓我心暢神怡。不久,妹妹已端上金黃色的聖德龍芒,我迫不及待塞一塊入口,肉質細緻且不帶任何絲筋,入嘴時甘甜如蜜,有芒的甜美味加帶微微的芒酸味,口感非常好,我愛上聖德龍芒果。 在瑞麗市的日子,一日三餐,餐餐芒,天天芒,可以說無芒果不成餐。那一年我沒吃到瑪期素芒果,雖遺憾至今,卻吃到了聖德龍芒。 認識聖德龍芒之後的十年,在澳門的我偶有吃到此芒,有的是朋友送的,有的是在瑞麗生活的弟妹寄來的,為我解饞。我把芒果核種到住宅區的花壇上,緬甸的名芒在澳門發芽了,我常常澆灌,有20公分高了,2017年的天鴿台風橫掃澳門,樹木受傷過半,我種的名芒吹斷成兩節。之後我吃了聖德龍芒,再次到花壇上種植,又發芽了。長到20公分高,2018年山竹台風又來了,緬甸名芒又被台風吹斷,我欲哭無淚。 我不期待緬甸名芒能在澳門開花結果,卻希望芒果樹有機會長大。 人在世路上奮鬥,成人不易,成才更難。樹木成材也同樣艱難啊! 緬甸諺語的第一句:果中之最芒。我愛芒,我吃芒,我也寫芒。因為芒是果中之最。 第二句:葉中之最茶。喝茶是世界性的,全世界有成千上萬個牌子的茶業,喝茶的方式都以泡茶喝為多,有的加上奶,加上糖,也都在泡的範圍。 茶葉在緬甸有一種特別的吃法,將茶葉醃製發酵,製成鹹茶,之後再加上辣椒等攪碎,加上檸檬,再用油浸泡。食用時取出少量,加上用油炸香的豆類,芝麻、花生,還可加上蝦米,番茄,香菜等,是緬甸最普遍也是最可口的涼拌菜。這是“葉中之最茶”的一種詮釋。 這“涼拌茶葉”我吃了一甲子,至今喜愛不減。 第三句“肉中之最豬”,對我這個華僑來說,豬肉並不是“最”。 在緬甸有一位緬甸商人Q君曾告訴我一件有關豬肉的軼事,讓我記憶深刻。 Q君說:“多年前我和友人M君從仰光上曼德勒市,M君第一次到曼德勒,他想吃沒吃過的菜餚。我安排給他吃一次最上等的咖哩肉,我買了精細的瘦豬肉,沒有一點肥肉,煮成緬甸咖哩肉。我對M君說,這是曼德勒最出名的羊肉咖哩,那一餐飯M君非常滿意,並說一生中沒吃過這麼好吃的羊肉咖哩。” 我也認識M君,一個印緬混血兒,聽緬甸商人Q君說故事時,我心感恐懼,越聽越害怕,因我知道M君不是佛教徒,他信仰的宗教好像是不吃豬肉的。 我問Q君,你開這玩笑是不是太過份?M君事後知道嗎? Q君說M君不知道,前不久M君還對我說,還想去曼德勒吃咖哩羊肉。Q君說後還哈哈大笑。並說“肉中之最豬”是非常正確的名言。 以上是一個華僑、一個緬甸商人和一個印緬混血兒經紀人關於“肉中之最豬”的故事。 果中之最芒,在我離開緬甸幾十年,因常吃芒果,常常講到這一句諺語。2021年5月,澳門的僑友銓昌兄從雲南瑞麗市速運50個聖德龍芒果到珠海市,他們伉儷再驅車上珠海,之後把芒果運回澳門,送給我5個聖(緬語:鑽石)德龍 (緬語:一粒)。真可謂為:千里送鑽石,禮重情更重。 僑友德光兄為此芒寫了一首七絕,僑友洪光兄也建議我寫一首詩,我說用幾句詩,我寫不完與此芒的故事,我要寫一篇文章。 我拍了芒果的相片,上到微信群,並為聖德龍芒取了一個新名字:鑽石芒。 銓昌兄贈送的鑽石芒 緬甸名芒စိန်တစ်လုံး (sein ta ...

  • 走访陈子成先生的家属(记者:温莱邬 译者:闰月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从小就生活在仰光的陈子成先生(Tan Kyu Sein)曾经帮助过两位年轻人,他们想办法从英国统治下的缅甸偷走出国,这两位年轻人就是德肯昂山(Thakhin Aung San)和德肯拉棉(Thakhin Hla Myaing)。 ‌    我们新闻社已知陈子成先生不在人世了,但他的家属还健在,就住在仰光丁干遵镇区、基不娃耶社区(Kyei Pua Yay Ward)的一个公寓里。 ‌    于是,我们就照上述地址走访了陈先生的一家人,他们的家就像仰光的其他住房一样並不宽阔。我们在那儿见到陈子成先生的独生女儿杜米亚芝(Daw Mya Kyi),她与她的女儿和孙女们安宁地生活在一起,Daw Mya Kyi 如今已有93岁高龄了。 ‌    在访问中谈到她父亲曾帮忙昂山将军和同伴偷出国时,Daw Mya Kyi 说:在当年,陈子成先生与太太Daw Khin Mi Mi和独生女儿Mya Kyi生活在一起。德肯昂山和德肯拉棉两人努力偷走出国时,陈先生的女儿Mya Kyi还是学童的年龄,陈子成先生是1968年才离要人世的。 ‌    Daw Mya Kyi还对我们介绍说,他父亲陈子成(Tan Kyu Sein)是在中国厦门出生,在13、14岁的年龄就来到了仰光,成年后与Daw Khin Mi Mi在仰光成家,后来就生下了她。 ‌    ...

  • 父親的愛情故事(許均銓)

    澳門蓮峰古廟  許斌攝  ​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沒有母親,而我的父親也比同班同學的爸爸老一些。父親很努力工作,同時又兼任母親的一切家務,我與父親相依為命。我常常幻想母親的樣子,也多次問過父親,他說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過世了。父親不想多講母親的事,家裡沒有母親的任何相片,父親自己也不喜歡照相,有一次我對父親說:“母親生前如果留下一張相片也好,讓我看看自己的媽媽像什麼樣子。”父親輕描淡寫地說:“原來有幾張,為了不要在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陰影,全燒掉了。” ​    “阿芳!我這一輩子有你這麼一個孝順的女兒已心滿意足。” 父親常說這麼一句話,尤其是當我有較好的表現:幫助做家務;寒假暑假找一份臨時工;或在學校考一個較好的成績的時候。 ​    我在小城出生、長大。我雖然常感到沒有母親是一大憾事,可父親是一個標準的好父親,相貌不差,菸酒不沾,為人正派,從不向人伸手借錢,父親常說:“我只是一個打工仔,不能寅吃卯糧。你還小,我們在小城沒有親戚,一切生活開支能省則省,你要努力讀書,連你上大學的學費我都存下來了,父親老了就靠你來照顧。” ​    為了父親,我從小就省吃儉用,從不做父親不開心的事。除對父親孝順之外,還有一點是同情。父親沒有太多的嗜好,工作之外就是下中國象棋,原先是在蓮峰廟的廣場下,後來到孫中山市政(又稱鴨涌河)公園,也常在三角花園出現,我摸透了父親會在什麼地方下棋,放學後如有事找父親,一般都不會找錯。父親每次見到我時,會盡快結束棋局,陪我回家,他下棋只是消遣,不太注意輸贏。 孫中山市政公園  許斌攝 ​    我大學畢業後回到小城,在一次清理家裡的舊物,見到一個塵封的盒子,裡面有幾張女性的相片並穿著不同的民族服飾,也不是同一個人。有黑白相,也有彩色相,不同年代,其中幾張是與父親合照的。父親年青時可真是一表人才。我還是第一次見到父親與女性合影,是親戚?還是朋友?哪一位是我媽咪?我為自己發現一個大秘密而雀躍,這是不是“一個男人與幾個女人的故事”?還是父親的戀愛史?這塵封的盒子裡面一定有父親一段塵封的羅曼史。 孫中山市政公園 (又稱 鴨涌河公園景)  許斌攝 我曾猜想過父親一定有不想人知的秘密,是一段浪漫的戀愛史?還是一段回味無窮的往事?我想這個謎底今晚可以揭曉,心奮異常。我在家裡煮了幾樣父親喜歡的菜餚,然後撥打父親的手機,他在孫中山市政公園下棋,我要父親回家吃飯,我太想知道今天的發現,如果其中一位女性是媽媽,我可以用掃描製作幾張母親的遺照。 ​    “爸爸!我是不是長大了?”晚餐後我從臥室出來,雙手在背後,手上拿著今天發現的幾張女性照片。 ​    “今天怎樣了,神神秘秘的,是不是要帶男朋友回家讓我看看。”父親說話時眼睛沒離開電視螢光幕。 ​我在父親的眼前晃了晃一張女子的黑白相,父親臉色一下子變得非常意外,雙目看了我幾秒鐘。用遙控器把電視機關了,然後悠悠地說:“在哪裡翻出這些老古董。” ​一張近半個世紀的黑白相片,一個楚楚動人的美人,穿著是東南亞妝扮,而相片底部有中文:『留真』相館及看不懂的外國字,父親告訴我是緬甸文字。 ​     這是父親的第一個女朋友,叫周冰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在緬甸仰光市照的,我早知道父親是華僑,年青時曾經營過小飲食店,對父親在緬甸的生活就不太知道。 ​     父親出生在仰光市(原譯Rangoon,現譯Yangon),參加當地的青年社團活動,認識了周冰冰。在父親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到仰光市著名的瑞德貢大金塔等佛教名勝膜拜、到市郊的茵雅湖(華僑稱燕子湖) 等旅遊是必不可少的,與周冰冰到過緬甸勃固市(Bago),該市有世界上最大的瑞達良大睡佛等、到過緬甸南部的毛淡棉市(Moulmein),那裡有一座著名的海心塔,女性不准進入、還到過佛教名山寨梯優(Kyaiktiyo),是山頂的一塊貼滿金箔的大巨石,石上建有寶塔,塔內珍藏數根佛髮等等。從父親講述中可以看出是父親生活中最愉快的日子。 ​     當時仰光常常發生可怕的霍亂病,尤其是在芒果盛產的季節,是霍亂病傳染的高峰期。為防止傳染病漫延,當局設立臨時防預點:在仰光街頭由一名警察和一名護士為單位,查過路人,沒注射過的路人馬上打預防針,開一張注射過的注射過霍亂預防証明。如果拿不出注射過霍亂預防的証明,就強行給你再注射。這種注射防預針有數百個點。當時緬甸仰光市的所有電影院在播放電影前的宣傳片是:用幻燈片放出一隻巨大的蒼蠅,要大家注意霍亂病。由於衛生知識與醫療條件沒現在普及、完善,周冰冰不幸染上霍亂病,也因治療無效而去世,父親傷心了好幾年。之後緬甸社會動盪,華僑紛紛離開居住國到其他國家、地區謀生,父親移民到小城,父親在異國的初戀被霍亂病菌吞噬。 ​     父親照當地政府規定,離境時只充許帶十美元、一只小金介子及一些日用品,父親就是這樣到小城定居。當時小城的就業低,父親到小城的第二天就上班,在一間望遠鏡工廠工作,每日七元,一做就是十多年。當父親三十八歲,內地改革開放,在朋友的介紹下,父親到廣州相親,是一個家在廣州下鄉到英德茶場的女知識青年,她叫岑曉嵐。岑曉嵐的父母希望女兒嫁到小城,因茶場的工作條件及收入都不理想,回廣州到工廠工作更是遙遙無期,而到港澳是一個改變一生的捷徑。這次相親,父親在廣州的時間不長,只有兩天,吃了幾餐飯之外,與岑曉嵐一家到過越秀公園、流花公園、烈士陵園、海珠廣場等公園、景點遊覽,相片就是在海珠廣場以廣州賓館為背景前照的,當時是廣州最高的建築物。 ​     從相片上看岑曉嵐沒有周冰冰動人,父親說當時在緬甸的黑白相是到相館照的,相底有修相這麼一道工序,相片看起來是美觀一些。父親也說周冰冰是比岑曉嵐美一些,當時的父親也年輕,而與岑曉嵐見面時己近不惑之年。父親與岑曉嵐沒有結果,因為岑曉嵐在茶場已有男友,是同班同學。岑曉嵐說:“也不知道父親有沒有老婆,孩子,如果這麼大年齡還沒結婚,一定沒有本事,所以才到內地找老婆。”這是介紹人後來告訴父親的,父親將這話毫無保留地說出來。父親說到這裡時非常瀟洒,對岑曉嵐的話一笑置之。 ​     接下來父親與介紹人到了一個華僑農場,此農場原來有上千緬甸歸僑,也開始陸陸續續申請到港澳定居,父親到了農場之後,連看了幾位緬甸歸僑女子都沒結果,父親在農場的第三天跟一位越南難僑女子倪玉秀訂婚了,並為倪玉秀戴上訂婚金戒。這是父親在小城就準備的。父親在訂婚的儀式上請女方的親戚朋友喝酒吃飯。父親與倪玉秀可以說:同是天涯淪落人,一個要找配偶,一個想離開艱苦的農場,從兩個東南半島國家回到祖居國的華僑,就這樣談妥了婚姻大事。父親與倪玉秀照了幾張相,其中一張在香蕉樹下照的彩色相,看得出倪玉秀臉上的甜美笑容。從相貌上看,倪玉秀比岑曉嵐強,父親對我的看法點頭認同。 ​     一個月後在父親準備到農場看望未婚妻倪玉秀時,介紹人從農場回來說:聽說倪玉秀與一伙越南難僑跑到廣西北海去了。北海是當時從越南逃出來的難民船靠岸購買食物、淡水等補給品的地點之一,倪玉秀等人花錢買通了靠岸購買食物的船主,之後混上難民船,跟著投奔怒海的難民船去了香港,這是介紹人聽來的消息。當時電話極少,只能通信。戴著與父親訂婚戒子的倪玉秀如黃鶴般一去不復返。 ​     ...

  • 參觀《全民國家安全展覽》留題 唱和專輯

    緬華筆會 列強環伺欲鏖兵,壁上龍泉不住鳴。 八國聯軍休妄想,神州十億請長纓。 . (澳門)高德光 聽取磨刀霍霍聲,東洋南海躍鯊鯨。 枕戈秣馬休松懈,保我金甌享太平。 . (缅甸)涵生 弱肉強餐嘖嘖聲,山中虎豹海中鲸, 金鈎硬弩長隨手,誓斬凶頑保太平, . 繆澤中 (一) 百年變局捲西東,先輩艱辛敬意崇 砥礪圖強希望處,中華圓夢勢何雄。 (二)...

  • 緬華筆友協會遊九澳,探秘九澳村古建築群

    【澳门日報消息】     九澳村是澳門客家原住民村落之一,幾百年前客家先民先後從嘉應州長樂縣、興寧縣(今梅州市五華縣和興寧巿)經龍川、惠州、中山,歷經幾代人再跨海而來在路環島九澳村漁耕定居,在這裡感受村落風光。緬甸華僑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有數以萬計人移民澳門,這個族群在半個多世紀創業過程中,亦參加城市建設,比如當初建澳氹大橋、黑沙水庫大壩、九澳水庫大壩的木工鐵工泥水匠等,都有為數眾多緬甸歸國歸僑;在其他行業也有不少緬甸歸國華僑投入工作。    緬華筆友協會日前由會長黃銓昌、理事長許均銓及監事長李美美等率領一行廿多人組團探秘九澳村古建築群,先後到路環漁韻、聖方濟各教堂、三聖宮等。行程中拜訪九澳村民互助會,受到會長張國財、理事長何容輝和副理事長張世開等一眾村民熱情接待,奉上即場烹製地道客家茶果品嘗,兩會加強交流聯誼。緬華筆友協會贈詩詞書法予張國財:果是扶鳩矍鑠翁,杖朝仁壽意雍容。詩書作伴君常健,九澳山巔不老村。    筆會成員穿着別具特色緬甸服裝,在九澳村作造型拍照,吸引十多位沙龍影友聞風而至,影下不少佳作,皆大歡喜。緬華筆友協會顧問張九齡、繆澤中,副理事長高德光、財務長蘇秀霞等參與活動。 緬華筆會參加《澳人食住遊》,著紗籠盛裝遊九澳村,載歌載舞拍照聯歡。(德光) 惠風和暢柳初柔, 山徑逶迤九澳遊。 七彩紗籠翻戲蝶, 半閑老叟欲盟鷗。 扶持就業烝民樂, 提振營商善策謀。 消費有卡欣在手, 購銷兩旺解千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