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 以下文章来源于CC周刊 ,作者张洪涛 |
文/张宏涛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 副教授 |
核心提要
1.马来西亚医学机构研究发现,该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目前确认了4例D614G变异毒株。这一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可能比一般毒株快10倍。
2.其实这个所谓的新突变,其实早已存在了,只是比例越来越多,说明在进化上有优势。同时,《细胞》上的研究也发现,携带这种病毒的感染者,可以释放更多的病毒,这也许就是D614G越来越多的原因。
3.从6月13号开始,北京出现的与新发地相关的疫情的病毒基因测序发现,相关的病毒也是D614G,但是这波疫情很快被控制,且无一例死亡。所以,即便病毒传染力变强了,只要该检测就检测,该隔离就隔离,疫情还是能够完全控制得住。
4.如果病毒发生了D614G突变,也只是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最多会影响一个抗原,而疫苗所诱导产生的抗体,将会针对很多的抗原位点。从概率上看,改变一个这样的位点,就让疫苗失效,那有点儿危言耸听了。
5.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基因就会产生突变。从进化上来说,病毒不见得会变得越来越毒。如果毒性太强,会导致宿主的迅速死亡或者被隔离,这些都不利于病毒的传播。相反,一些低毒的突变体,会让宿主在感染后没有太明显的症状,反而更容易获得传播。
1
全球目前共有近百个
超强新冠病毒毒株突变,
传染力超10倍,
未来1个月全球会有2亿人感染吗?
8月16号,马来西亚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马来西亚卫生部总监努尔16日在其社交媒体上发文指出,马来西亚医学机构研究发现,该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中,目前确认了4例D614G变异毒株。这一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可能比一般毒株快10倍。
这个新闻出来后,有媒体随即联系到了之前印度、越南、日本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
印度:据印度报业托拉斯8月15日报道,印度当地研究人员在东部奥里萨邦发现了73个新冠病毒毒株的新型变种。
越南:7月底,越南总理阮春福已发出警告,新一波疫情与3月的疫情不同,越南每个省每个城市都有感染风险。虽然传染来源不明,但越南政府已指出本轮疫情中的病毒毒株有别于3月,传播速度更快。
日本: 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最新研究发现,6月以来在日本扩散的新冠病毒是变异后的、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研究称,今年3月起日本疫情扩大,主要是由欧洲相关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导致,但在5月下旬已暂时平息。6月中旬起,以东京为中心出现了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并向全国各地扩散。目前日本国内大量增加的确诊患者大都属于这种变异后新冠病毒的感染者。
看到这些新闻,大家可能开始恐慌了:是不是一波新的病毒感染就要到来?从去年12月到现在,疫情已经进行了9个月,全球目前新冠确诊人数为2198万,死亡77万,如果新的病毒株感染能力提高10倍,是否会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让全球2亿人感染,700万人死亡呢?
其实,没有必要恐慌。
马来西亚也不是首先发现这个突变的地方,其实在7月3日,《细胞》杂志就发表了一篇论文,该论文对全球病毒数据库进行了分析,发现在3月1号之前,D614G只占所有测序确认过的病毒总数的10%, 但是在3月1号到3月31号之间,这个比例达到了67%,而在4月1号到5月18号之间,更是增加到了78% [1]。
所以,这个所谓的新突变,其实早已存在了,只是比例越来越多,说明在进化上有优势。同时,《细胞》上的研究也发现,携带这种病毒的感染者,可以释放更多的病毒,这也许就是D614G越来越多的原因。
如此看来,马来西亚发现的这个突变,真不是什么新鲜事,就像有人说:我发现中国人是用筷子吃饭的!这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发现”,如果有人现在才发现这个事实,只能说明他的脑回路比较慢。
2
D614G是超级毒王突变吗?
北京新发地也是这种突变,
为什么北京可以防治而其他国家不能?
新冠病毒D614G突变虽然不是一个新发现,但是有的人会特别喜欢这个发现,为什么呢?因为它提供了一个甩锅的借口:现在疫情那么厉害,不是我不努力,只是因为病毒太厉害了!
真是这样吗?
往回看一下新闻,从6月13号开始,北京也出现了一波与新发地相关的疫情,对病毒的基因测序发现,相关的病毒也是D614G。但是,在两个月之后,疫情也就被按住了。8月6日,所有的335名确诊患者以及几十名无症状感染者全都出院了,而且重点是无一例死亡!
所以,即便病毒传染力变强了,只要该检测就检测,该隔离就隔离,疫情还是能够完全控制住。当然,如果一开始就没想着控制,失掉了先机,等疫情已经扩散开了,难度自然会变大。
有人可能还会把变强的病毒作为不戴口罩的理由:病毒感染力太强了,一般的口罩也挡不住,那也就不用戴了。
对此,值得提一下“北京石景山万达广场女子”。7月2日,一位黄衣女在万达广场某拉面馆用餐时,接到核酸检测阳性的通知,情绪瞬间崩溃,相关视频在网上刷屏,引起了强烈的关注。之后,该名女子被确认为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调查总共追踪到311例密切接触者。7月21日,万达女子核酸检测连续出现两次阴性结果之后,被转出了病房,而311名密切接触者也完成了隔离观察期,无一例感染。这里引用这个例子,并不是想说明病毒没有感染力,恰恰相反,即便流行的是传染力增强10倍的D614G病毒,只要戴上口罩,还是可以大大减少被传染的风险。
病毒变强了,“它强任它强,口罩照样挡”!
新冠状病毒利用其刺突蛋白(深蓝色)渗入宿主细胞,并利用宿主细胞复制其RNA(黄色),实现突变。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发布的一副染有冠状病毒垂死细胞的彩色扫描电子显微照片,病毒颗粒为红色。《细胞》在线发布的初步报告称,突变使该病毒更容易传播。但传染病学家说,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它的传染性更强与影响疫苗。
图/D614G突变示意图
3
突变的病毒,
会让正在研发的疫苗失效吗?
张文宏认为,目前的证据还不足以证明
它有超强毒性与影响疫苗疗效
在媒体上,马来西亚卫生部总监努尔提到:此种D614G毒株可能导致目前正在研究中的疫苗无法发挥效果。
几天前俄罗斯没有经过3期临床的新冠疫苗刚刚获得批准,并且说可以让接种者保持2年的免疫力,现在就有马来西亚的卫生官员说疫苗可能对突变体无效。都是有头有脸的政府官员,按理说言论应该很靠谱,但是很显然,在疫苗这件事上出现了互相矛盾的言论,吃瓜群众已经不知道该相信谁了。
俄罗斯没有进行能证明疫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3期临床试验,就仓促批准疫苗,已经引起众多专业人士的质疑。而马来西亚的卫生部总监关于疫苗可能对新突变失效一说,也极有可能是给自己找某种借口。目前,马来西亚的新冠疫苗研究在8月初才开始动物实验,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按理说卫生官员需要担负一定的责任,但是如果疫苗反正也没啥效果,是否责任就小了呢?这里至少有一丝酸葡萄的气味。
当然,努尔也只是说了“可能无效”,措辞还算严谨,并没有直接说无效。到底这种可能性有多大呢?
先解释一下这个D614G突变。这是一个发生在新冠病毒S蛋白上的突变,第614位的氨基酸从D变成了G。需要说明一下,新冠病毒的这个蛋白,总共有1273个氨基酸。目前研究进展比较快的所有新冠疫苗,都包含有S蛋白,在灭活疫苗中,因为使用的是全病毒,包含的还不只是S蛋白,还有新冠病毒的其他蛋白。所以,如果发生了D614G突变,也只是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最多会影响一个抗原,而疫苗所诱导产生的抗体,将会针对很多的抗原位点。从概率上看,改变一个这样的位点,就让疫苗失效,那有点儿危言耸听了。
有没有什么证据来证明这是危言耸听呢?当然有!
证据一:研究发现,新冠康复者血清,既可以中和老病毒,也可以中和D614G突变体 [2]。这说明感染者在康复之后,不需要担心会被D614G新病毒感染。
证据二:在使用恒河猴进行的动物试验中,猴子先接种新冠DNA疫苗,在完成接种3个月之后,猴子的血清中能够检测到中和抗体,不管是老的病毒,还是突变的D614G病毒,抗体都有相似的中和能力 [3]。这个试验说明,一但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不管病毒是否有D614G突变,免疫力都能对其进行清除。
7月6日,张文宏医生在谈到D614G变异时曾表示,目前的证据还无法证实D614G突变病毒株的毒性更强,而且D614G突变不太可能对目前正在研制的疫苗的疗效产生重大影响。但是在疫情逐渐进入深水区之际,后续还会有较多的不确定性,还需要更多实验验证和监测变异现象。
伦敦大学医学院,正在研究不断变化的病毒。
4
病毒为什么会不停突变?
这100多个新冠突变有可能毒性越变越弱?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在病毒的复制过程中,基因就会产生突变,由于病毒缺少对基因复制的有效矫正、纠错系统,这些错误就会保留下来。
但病毒将错就错,基因突变就是病毒的进化的机制。突变让病毒获得了跨物种传染的能力,如果没有突变,冠状病毒就不会从动物中间宿主跳跃到人类。D614G突变,也让新冠病毒获得了更强的传播能力,让它成为如今主要流行的病毒基因型。
从进化上来说,病毒不见得会变得越来越毒。如果毒性太强,会导致宿主的迅速死亡,或者被隔离,不管哪种情况都不利于病毒的传播。相反,一些低毒的突变体,会让宿主在感染后没有太明显的症状,反而更容易获得传播。如今的D614G突变体就有这个趋势,因为从病死率上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当然,如果是更多的年轻人被感染,后果也相对会比较轻微,目前还不能排除是这种情况。
如果病毒继续突变,会不会出现一种只会导致无症状感染的病毒株呢?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如果真是出现了这样的病毒株,那就相当于是天然的疫苗。但是,人类不应该把期望寄托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可能性上,最可靠的办法,是尽快清除病毒。
因为只要病毒还在,它就会突变,糟糕的是我们无法知道它会往什么方向变。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