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华中一一缅甸华侨中学,在缅甸华侨史中占有着极其辉煌的一页。从1921年成立至1965年被政府收归国有,44年的沧桑、44年的历程,为振兴中华、为缅甸华侨社会进步、为发展华文教育、为弘扬中华文化、为促进中缅友好交流、为社会培育良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有幸于1955年进入缅甸华侨中学就读。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毕业后又继续在学校的缅甸学制上九年级、十年级。前后八年的学校生活,母校教书育人的严谨治学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多项举措,给了我、给了每个学子深深的教益,母校难忘的多彩岁月给开花散叶在世界各地的莘莘学子留下深刻印象:
一、入学
从入学开始,就显现出学校严谨的治学学风。每个欲步入校门的学生,无论他是校董名流的孩子,还是本校教师子弟,一概须参加学校招生考试。招生考试每年春、秋季各举行一次。两季入学的学生分为同一年的上、下两年级。如初(中)一年级上、初(中)一年级下、高(中)一年级上、高(中)一年级下,以此类推。录取生分正取和试读两类(正取生为招生成绩及格生,试读生为有不及格科目者。试读生入校就读后如成绩及格,正常升学,如不及格,留级再读)。名单在当地发行量较大的华文报章登出,如两类名单中都不入榜,那就无缘该校,或等待下次再考了。
学生编班后,选举班干部(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体育委员、各科代表)和若干名学生会干事。根据招生考试录取名单的排位和班主任介绍,成绩较优良的学生一般获提名当选。班干部组成后选定班名,以票数多者定名。由于每班均有班名,如革新班、海鸥班等等,毕业后,通过了解对方班名,可大致知道对方何时在校就读、比自己高班或低班。
二、师资
缅甸华侨中学师资力量雄厚。据了解,有从西南联大、上海复旦大学、仰光大学等名校出来的学生、有本校毕业的优秀学生。年长教师知识渊博、讲课生动,青年教师奋进好学、钻研业务。许多教师以他们的良好品德、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令学子们终生受用无穷。
三、教材
学校采用的是缅华教师联合会统一规定的香港商务印书局出版的爱国进步教材。教材的确立,确保了学校热爱新中国、传承华文教育、掌握基本知识、沟通中缅交流的正确方向。
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
1、学生每周上课五天半(周六半天),课程仿照中国国内设置。
初中:语文、缅文、英文、算术(初一)、卫生(初一)、代数、平面几何、历史、地理、植物(初二)、动物(初三)及每周各一节的音乐、美术、体育课。记得时任音乐老师郭光华教学热情高涨,几乎每节课教一首新歌。不少回国校友回忆,我们会唱的新中国歌曲不亚于国内同龄学生,可能还多于国内学生。
高中有:语文、缅文、英文、代数、立体几何、三角、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及每周一节的体育课。
为了让学生劳逸结合,每天放学后,全校学生按班级到学校操场做广播体操。
2、上世纪50年代末起,增加时事讲解活动。在时任教导主任萧维梅指导下,学生会主管干事抽调各班班长,将一周之内发生的主要世界大事、祖国大事、缅甸大事综合整理成稿,在每天早自习时间到各班宣讲,开拓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角度和视野。为增强学生对时事讲解的重视,在学校学期语文考题中,必有一题时事题,占百分中的十分。
3、每周一篇周记(包括缅甸学制班)交班主任,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也锻炼
学生写作能力。
4、学校每学期举行期中、期末两次考试,成绩和品行均列成绩报告表提供学生和家长。中文班百分制,以60分为及格。缅甸学制班以80分为优等、40分为及格。
五、校歌
“大金塔下伊江之滨,生活着我们快乐的一群。我们锻炼着坚强的体魄,我们学习基本的学问。缅华的进步尚待推动,祖国的再建需要新军。我们的意志如钢铁,我们要向着胜利前进!”
母校校歌铿锵有力。时隔数十年,每一位华中校友依然对此校歌记忆犹深,朗朗上口。记得约30年前我在驻澳大利亚悉尼总领事舘工作时,当地一位老华人听说我曾在缅甸华侨中学就读,高兴地对我说:“我也在华中读过,我辗转几个国家、读了好几家学校,缅甸华侨中学校歌给我印象最深,离开数十年,我仍然能唱”,我们俩当即高兴地哼唱起来。
六、教育管理
1、每周一的下午第二节是学校周会。学生分年级在雨盖操场就座。在全体起立高唱校歌后,由校长、教导主任评点学校上周主要大事、布置本周大事,教导主任并给同学们介绍国际、国内形势,开拓学生视野;生活指导、学生会主席着重讲对学生管理和学生活动方面的事项。在《团结就是力量》的合唱声中结束大会。
2、每学期都有毕业生毕业。在本学期最后一次周会上,毕业的学子们全体起立,高唱“毕业歌”:“这是时候了同学们,该我们热烈握手。我们没有什么挂牵,纵或有点点留恋。学问从不一求得完全,要在工作中去锻炼。祖国已经向我们招手,我们应该大步向前。我们回到可爱的祖国,怕没有什么贡献,我们的祖国需要你,一边工作工作一边学习。快跟上来吧我们手牵手,参加我们祖国建设!别了别了,同学们!我们再见在明天。别了别了,同学们!我们再见在明天!”豪迈有力、感人衿曲的歌声,唱的人热血沸腾、听的人心潮澎湃。
3、在校生分走读(本市生)和寄宿(外地生)两类。寄宿生每天课前有一节早自习、晚饭后有两节晚自习。对寄宿生,学校设男、女各一名舍监老师进行管理。寄宿生不许抽烟、喝酒,外出必须请假。每周有一次晚集合,由教导主任、生活指导、舍监老师对本周寄宿生生活卫生等方面情况进行总结、评论。
4、对一些家境略为困难的学生,学校会安排他们当派报员,利用早晚课余时间挨家挨户派送华文报纸,半工半读、补贴费用。
七、课外活动
1、每学年一次校运会,还有班际足球赛、篮球赛,各班运动健儿驰骋赛场,拉拉队加油打气,场面热烈。
2、每学期一次歌咏比赛、作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文科强项者、文艺爱好者尽显身手,同样让人倾心。
3、学校还排练公演过歌剧《红霞》等节目,很受社会各界欢迎。
4、每周六晚上,学校雨盖操场放映电影。有从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借来的故事片、国内建设纪录片,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了解。自愿观看,很受欢迎。
5、大约每学期一次,学生会及各班分别组织野外聚餐,邀请教学老师参加。首选地一般在燕子湖,选择一块空地,围坐一起,带上预订的“丹保”咖哩饭之类,有的班带去炊具和食材,就地架上树枝现场烹饪。大家同游戏、同唱歌、三五成群聊天、大快朵颐,加深了师生之间情谊、享受着轻松的课余生活。
1961年,学生会干事与校长李国华(中)、教导主任萧维梅(二排右四)及部分教师在校园广庇楼前合影。
6、每周一次教室大扫除。大家动手擦门窗玻璃、拖地板。
7、有时节假日,学生会组织在女生宿舍门前篮球场上举办集体舞晚会。在灯光灿烂的球场上、在悠扬欢快的乐曲声中,同学们或手拉手、或肩并肩,跳着从国内传来的集体舞。晚会从傍晚六、七点跳到凌晨一点左右。记得有一次是一场化妆的集体舞晚会,有穿中国少数民族服装的、有穿印度沙丽服装的,还有男生男扮女装,各展风采,引人注目。在舞池尽情地释放着青春的活力,享受着青春美好年华。
8、在教学楼楼梯口空余地方,学生会设置小卖部,由学生会有关干事采购一些课外书、日用品,利用每天中午饭后时间进行销售,方便学生们,尤其是寄宿生使用。
作为缅华最高学府,华中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缅华社会大型活动的历练。新中国党政领导人,文化、体育等各类代表团来访,以及中缅签订边界条约活动,许多华中学生参加欢迎工作,有的被抽调担任接待、翻译、安全保卫等事务。
由于学校校园开阔,礼堂、舞台较为规范,一些文化团体如云南省歌舞团等来缅访问时,演出地点就设在华中雨盖操场大礼堂;每年为时十天的春节文娱广场也年年定点华中校园;一些学校、团体开展庆祝活动,也租用华中礼堂。许多华中学生在现场担纲志愿者,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服务社会。
华中腰鼓队参加缅甸独立节游行。
在母校史册中留有浓墨重彩一笔的是,为庆祝中缅边界条约签订,缅甸政府组织缅甸文化艺术代表团访问中国。代表团抽调了22 名华中师生参加。他们荣幸地参加了到中南海给毛泽东主席、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演出的活动。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还责成有关部门量身订造一套“剑舞”服装送给文化团团员、华中学生杜美玲。
八、桃李芬芳
1、华中学生学习成绩,远近有名。据说,学校首次开办的缅甸学制七年级(1957—1958)参加缅甸统考,录取率百分之百;1963年开办的首届十年级学生参加缅甸统考,录取率也超过百分之八十,居缅甸各校榜首。令缅甸本国学校大为侧目。
2、学校不少毕业生,在缅甸考上仰光大学,在国内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美国考上斯坦福大学等名校。不少成为新中国建设事业栋梁,前任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王汉斌即为华中学生。许多成为世界各地行业精英,更多的是踏实耕耘、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学识和技能。
正像校歌所唱的:“我们锻炼着坚强的体魄、我们学习基本的学问”。是难忘的母校美好岁月,给莘莘学子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稳健的基础。为后来的继续深造或创业,开拓了较为顺畅坚实的道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尽管母校华中的历史已经划上句号,但学校几十年的坚守、辉煌,离不开新中国的发展进步、离不开缅华社会对中华文化的热爱、离不开学校董事会的鼎力支持。今校友会再续《百年华中情》,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华中先贤先师,将华中优良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2022年9月23日
转载请注明:《难忘的母校华中岁月 《高中第十六届(革新班)肖湄琬》》 复制链接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