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缅华群体中有位大家熟悉的长者,人们亲切地用缅语称他为邬勒基(缅语普通话译音汉语拼音wu lei Ji英文写: U lay GYI),不胖不瘦略高的身型,头发黑灰里透些白色,平日多穿着白底二级领衬衫和西裤,服务饰整齐,神采弈弈的状态,现年已大大超过八十古来稀,所以称唤他为邬勒基,缅语为大叔之意,也表示尊重他为长者的含意,下简称铨叔。邬勒基的中文名是陈炳铨,他是位普通学徒工人出身的爱国华侨,他也有自己漫长的人生风雨路
出国谋生恰少年
铨叔祖籍是中国福建省长乐县古槐镇,井门乡。1933年9月9日出生于福州巿道山路一木匠之家,父亲是陈依贺,母亲名林依妹,上有两个姐,他是父母的幺仔。父亲在家乡是木匠,生活状况过得去。铨叔未满14岁 于1948年元月份,跟随姐夫林培基(于1942年曰本侵略缅甸时,从仰光逃难回家乡避难几年的缅甸华侨,其间与大姐喜结连理。)和身怀身怀六甲的大姐陈宝英及其长女,一行四人去缅甸。当时母亲过世才几个月,铨叔小学未毕业,父亲思想较开放(1938铨叔五岁父年轻时也曾去过新加坡闯荡过),舍得让铨叔出国谋生,二则也为沿途帮忙照顾怀六甲的大姐和外甥女。
当时他们选陆路经云南入缅北再南下到首都仰光。因事在九谷耽误了一个多月 几经周折才到缅南仰光。从此开始在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的陌生环境中求生。1948年二月铨叔已14岁足,可以找工作了。有幸由姐夫朋友介绍,进入当地华侨新开的洋服公司当学徒学缝西装。当时老板对学徒是包吃包住,每月工资三十盾。这时铨叔一直悬着的心安了下来,决心一定要学好缝西装这门手艺。其间结识了多位师兄,有位曾英学兄与铨叔最为亲近友好。三年学艺完成时,获老板留仼在该洋服公司缝西装,由学徒工转为正式计件工,每件西装工钱是22盾,一个月约可完成20件,每月收入约440盾,在当时算是很好的收入了,虽然辛苦,当时的铨叔也心满意足了。
大胆转型 学办小工厂
做西装计件工收入是不错,但有没有更好的前途呢?工余疲累时心里盘旋着这问题。
后来在姐夫的引导下,于1953年6月和姐夫合作创立"登工业产品公司",姐夫协助外交事(他还另有业务),铨叔统管公司内务一切事。这对他是全新行业,又是从头越.。这公司是专产男女服饰各式钮扣的小工厂, 需用德国机器,用曰本进囗的原料来制造各式钮扣。铨叔要带领工人先向香港派来技术师傅学习。既要带领工人学技术又要学生产管理,财务管理,麻雀虽小五脏具全。心想自己正年轻力壮,只要虚心学,认真学一定能成功。历经几个月的反复努力,终于可开工试产,再经多次修正改进,产品经港派来技术师傅检验认可后,先小批量生产,推销成功后,扩大产量,工人初始约20人后发展至40多人,算是一个小型工业制造厂,产品有销路,挣钱更多,和姐夫共享成果,生活也更好起来。
在大姐和姐夫关怀下1960年3月成家。是经人介绍与唐爱琼(福州人,南中初中校友)结婚,婚礼在仰光华商商会大礼堂举行,当时姐夫是华商商会理事之一。婚后两人和睦相处共同打拼面对生活。
人生风浪
1962年缅甸政界改朝换代,缅甸以尼温将军为首的军政府上台,实行国家统一管理外汇的经济制度,从此工厂经营越来越困难,1970年十月份,为购买曰本的原料进口,向政府申请英镑外汇,政府不批凖被迫工厂停止生产。停止开工期间,按当时的缅甸政府的社会主义政筙,工厂停工亦要保障工人的福利生活。因此在停工时期要给工人每日发全薪。停工延至第二年,也还要给工人发半薪/每日。停产两年后,在政府仍不批给外汇的情况下,被迫申请解散工厂。结束了十七年的工厂经营。结束经济上只出无进,血本亏空的可怕风险,与姐夫的合作经营也就到此结束。
此后 铨叔只好尝试其他行业或工种,努力再次转型谋生,一家共七口生活担子可不轻。他曾学做美味糖果、威化饼干,工艺上都成功,能产品,但失败于不会宣传推销,输给同行产品。
其间靠积蓄维生,省吃节用过日子,面对熬熬待哺的五个孩子,压力很大,内心惴惴不安。
碰得伤痕累累,走投无路,真怕坐食山崩,惆怅万分之际,想起学徒时的师兄曾英,他在两年前,出现缅甸华侨移居澳门的潮流时,去了澳门。自己和他一直有联系,何不大胆移民澳门的想法浮上心头。
于是着手联系师兄,告知自己目前困境,去澳门是否可行。曾师兄表示可行,并将热情协助。曾师兄的支持和鼓励,让铨叔顿感自己犹如在无光的夜晚摸黑夜归者,看到远处有一束光在闪烁,希望涌上心头。经夫妇商量后决定由铨叔一人先往澳门投石问路,妻唐爱琼带五个小孩回娘家暂住。自己则赶紧申请离缅入境澳门出国手续。经批准于1972年10月23日离开缅甸,只身来到葡匋牙统治的澳门。感恩曾师兄的帮助,并投宿他家。于是,又一次在人生地不熟的澳门,从头开始打工生活。这时是和曾师兄一起拿缝西装店外派件在家缝西装挣钱。
此时心想打工收入有限,家属六人都迁来怎办,再梦想办工厂是不可能的了,是否可做点小生意呢?忧愁盘旋在他脑海…….
与钮扣结下不解之缘
八个月后,铨叔对澳门有些熟悉了,可以做点服装配件的生意,因在澳门就有货源,同时也决定着手申请家属来澳门。为了一家的生存,需找有阁楼的住宅地或舗位。在曾姓师兄及其友人帮助下,租到三灯地下四号物业,阁楼上可住人,楼下是店面可做小本生意。先是租用铺位,铺租澳门币五百多每月。(八年后业主香港人因要移民不再出租,要出卖铺位,铨叔也就趁机买下)
1973年5月18日,铨叔在此创办“丽新行服装配料用品公司”开张,经营各种里布丶材料及各拉链、钮扣和针线等产品。因有了铺位,开门做生意逐渐吸引了顾客。跟着得悉香港有妻爱琼的叔公,为了寻找更多款的货源,赴港拜访在香港的叔公,希望叔公指点迷津,希望找到做服装配件配料及各式钮扣等的稳定货源,以利发展生意。在香港铨湾顺利找到顺叔公。晚辈找老前辈,又得长辈热情接待,一股暖流融入全身。铨叔叙述经历道出自己的想法后,叔公带他到香港深水埗寻找货源供应商,还真找到福州老乡开的服装配料公司。经恰谈,双方可合作。于是在两地设好银款往来可靠账号。拿了香港服装的配料的供货清单回澳。
生意额由小做起,逐渐顺起来。由于诚心又勤快服务和信用到位,货物流量逐渐增大,勤俭持商。当时是澳门毛衣厂制衣厂特别多,可说铨叔经营服装配料的业务,正迎合了,澳门制衣业与纺织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即1970至1990年)。在缅甸建厂制钮扣,到澳门后由对钮扣的思念带出创立“丽新行服装配料用品公司”出售丰富多款包钮扣和各种服装配料,与釼扣结下不解之良缘。有稳定的,丰富多款的服装配件配料,生意也越来越顺了。言谈中铨叔表示自己是靠勤劳, 勤俭,信用和师兄,叔公及朋友们等的帮助才顺起来的,永不忘感恩帮过自己的恩人。
与时具进 业务有张缩 重视子女教育
1973年8月29家属大小六人成功移民至澳门。从此两夫妇共同努力,生意兴隆,见发展形式不错,工厂方面对物料需求不断扩大,就大胆扩展业务。在1985年8月份增购隔壁B座店铺扩大门面,亦根据需求增加营业品种、加设各种手工艺品配料,以应家庭妇女,学校学生手工作业之需。
不管是顺景还是逆景,铨叔和爱琼夫妇从不忘抓紧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他们有四儿一女,四个儿子都就读泉州福建华侨大学毕业。长儿文中及次儿文华大学毕业后还送去葡萄牙读两年葡文;三儿天民续在澳门公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于1997年毕业;四儿文升也在1995年于福建华侨大学建筑系毕业;五女文念在澳门理工学院毕业,之后又再完成商业英语学士学位课程。铨叔夫妇栽培五个子女个个都大学学毕业或以上,让他们为个人的生存与发展掌握必要的坚实的专业知识。
澳门社会的发展与祖国经济发展系密相联。1990年后,澳门密集型的制衣厂、纺织厂、玩具厂等逐渐北移到内地,到劳力工资的和厂房租金等较便宜的广东省发展,这当然使到服装配料行业叔大受影响,但仍可继续经营。跟随发展形式多变的情况下,为求自己业务利润最大化,铨叔果断结束1985年扩展的B座业务,将铺位出租他人营业。自己在长期的勤俭守业过程中,一直保持节衣缩食,边集蓄边关注房产物业行情,趁早在物业房价未高涨时,为保值购置多间物业,为多个子女日后安家备好基础,以让自己行至老年亦可安心。
铨叔自己计算,从十四岁开始做学徒直到2013年共拼搏了六十五年方退休,把生意移交长儿主管经营,其他子女都有他们各自喜爱的职业。从此可以只需做好自己个人健康管理,关注国内外新闻、澳门社会发展;积极参社团活动,每星期留有与子孙见面团聚的时空,查看自己建立的相片收藏厨柜,含盖七十多年来的个人和家庭所有活动照片(还注明年月),这是他独特兴趣和一辈子的细心经营,以照片记录家史的独特方式;坚持走路锻炼,两夫妇过携手走进夕阳红岁月已有十年。
爱国爱澳 创建同乡会 积极参与爱国社团活动
铨叔在1 973年9月与 曾英和林朝栋两位同乡协商,带头创办澳门福州三山同乡会,并担任理事长二十年。凝聚同乡爱国爱澳,支持家乡建设为澳门发展贡献力量,可见铨叔在爱国爱澳爱家乡方面表现出高度的热忱。
创办澳门福州三山同乡会25周年庆祝图像:
当时获习近平贺牌匾图像: 下图为 陈炳铨先生图像
每届都有聘请书,最早期的字迹模糊没能拍照 故下为部分聘请书图相
铨叔在1980年任福建省福州市侨联侨委、接着下一届是任福建省侨联侨委;1993年任福州市政协委员、连任两届;1997任福建省侨联顾问,连任两届;支持家乡祖屋拆后重建巨款投资。1995年铨叔参加澳门缅华互助会,历任副会长直到今,此间历次大活动及两次购置会所,或在出会刊书籍时,他都慷慨解囊捐款。他还热情参加澳门归侨总会,任过监事长,现任荣誉会长;参加澳门和统会,现任副监事长;澳门福建总商会副会长;澳门福建同乡会副会长,等多个爱国社团。
铨叔是学徒工人出身,读书不多,能独立经营商务管理。年轻时身手灵敏,学新业务快易上手并成功,他励志上进,平易近人,为人正直慈祥,是位朴实的爱国华侨,是位人生的赢家。直今已年近九十,精神矍铄,保持天天保持走路锻炼 ,是位可亲可敬的老前辈,所以晚辈缅华朋友人们亲切地唤他“邬勒基”。
写于 澳门2022.11.5
转载请注明:《邬勒基的故事—— 一位朴实的爱国华侨陈炳铨先生(撰文 张平)》 复制链接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