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的主席台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各位文友:
大家好!
首先感谢 中国小说学会、广东惠城区委区政府、广东省小小说学会、惠州市东江书院等主办单位及惠城区委宣传部等8个协办单位联合举首届“东江书院杯”小小说征文大赛,因为这个大赛,让我们在大湾区的小小说作者们欢聚一堂,我们的友谊从美丽的惠州开始,之后会在大湾区开花,结果。
我感到非常荣幸,能站在这讲台上,代表这一次获奖的所有文友们在这里向主办单位致敬!借此表示衷心感谢!
我是澳门的一名文学爱好者,也是一名归国华侨。
我出生于缅甸仰光市,是在缅甸出生的第三代华侨(妈妈和外婆都是在缅甸仰光出生。我爸爸出生于墨西哥,之后到了缅甸。)童年的我是在仰光市郊的“群英华侨小学”读书。上世纪60年代中期,缅甸社会动荡,长辈们说让我回祖国读中学,我到了云南省的一个华侨农场定居,小学刚毕业,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原本要上中学的我,没上学,因全国的学校停课闹革命,长达三年之久。三年后我在复办的中学读了两年,毕业后我成为农场的一名农业工人。数年后我申请到了澳门定居。
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尝遍了,我大约在二十岁左右就有写作的计划,也开始投稿,屡投屡退,而我没有灰心,屡退屡投。一个人只要坚持做一件事,多少会有一点回报。一晃几十年,我投稿从没间断。
我出版了4本小说集,另外还编著、主编、参加编辑13本文学作品集,微不足道,却是我数十年写作取得的成绩。
我的每一篇小说都有生活的原形,非凭空编出的故事,故我的小说让读者觉得有真实感。
这一篇获奖作品《丹丹温》,写的是我去年见到的一位长者,她的年龄比我妈妈还大,她的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缅甸人,她的经历,她的故事,我几乎原封不动地搬入到小说中。
我用一篇小说描述了抗日战争的可怕,描写出一个有恐惧战争后遗症的老人,宁可呆在她避难的乡下一甲子以上,也不回她妈妈的祖国 (缅甸)看看。
在澳门有亲友说我:“以你的聪明,做什么小生意都比你写作的稿费多。”
我说:“写作是我的兴趣,我的爱好。靠稿费生活的是大作家,而只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写作,陶冶情操,足够。”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优秀奖
优秀奖
我大半生的工作,都跟写作没有直接的关系,却有间接的关系,因为工作中的人和事,是我写小说的最好素材。
写小说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正因为是享受,我乐此不疲。一个人能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幸运者,相信在座的文友们有同感。
再次感谢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的精心安排,我也期待再次到美丽的惠州。
谢谢大家!
* * * * * * * * * * * * *
附获奖名单 (以主办单位公布的为准)
一等奖(2名)
王溱:《鸡公》 西米:《默片》
二等奖(6名)
大海:《征地》许媛:《舞醉》海华:《野菠萝》
林永炼:《过香港》贺妙忠:《猫狗琐事》陈树龙:《威风》
三等奖(12名)
夏阳:《炫耀》东瑞:《血还未冷》胡玲:《秘方》
刘长虹:《跳楼表演》肖建国:《1974年的黄头绳》
樊鱼儿:《第20个易拉罐》许均铨:《丹丹温》
欧阳永清:《女搬运》彭家慧:《阿信》
赖海石:《我男人要来》廖洪玉:《民工老郭》
林秋萍:《美丽的谎言》
优秀奖(30名)
朱文彬:《伶仃洋上的婚礼》吴伟兰:《专用电话》
田际洲:《深海之吻》白雪:《爱管闲事的婆婆》
锁夜:《叫声爷爷好不好》唐丽萍:《飘逸的长发》
林惠聪:《救赎》贺影:《《我们只是坐着不说话》
张利香:《开灯还是进城堡》李艳:《老猫的归宿》
文晓辉:《一份签名文件》刘帆:《有凤来仪》
黄晓峰:《爱的秘密》谢松良:《樊家面馆》
曾巨桃:《一把水泥刀》朱方方:《王小虎的生日》
莫树材:《会长》黄伟涛:《木棉花开》文丽俊:《见证》
赵淑伟:《一只高跟鞋》陈振昌:《牛一扶贫》
秦兴江:《青青芥菜香》邹贤中:《元爷之死》
华南雨:《蓝蓝的天 蓝蓝的海》方业其:《在香港的乡下人》
刘荣:《夫妻房》琳琳:《坏一下》陌上花:《林大湾》
毛小玟:《快手》燕茈:《老秤一斤十六两》
2019年4月29日于澳门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