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宗令 2024-10-24 02:00
今天,汽車作為運輸和代步工具,與人類的關係幾乎可以用須臾莫離來形容了。據相關資料統計,至二○二三年底,每一百人中,美國八十七人有車,澳洲七十七人有車,波蘭六十九人有車,中國二十四人有車……可見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汽車在人們生活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甚至,還有一些地方把豪車看作是個人身分、地位和財富的象徵。
眾所周知,隨著環保理念的逐步深入,現在公路上的汽車,有不少是以電池或燃料電池作動力的。這種汽車的能源來源十分清潔,沒有尾氣排放和油耗之憂,車輛本身較輕巧,性能也好,深受用戶歡迎。
然而,就汽車動力燃料的發展史來說,現代人可能不會想到,曾幾何時,汽車還曾以燒柴作為動力呢!
在上世紀五○年代,我在老家江西省南豐縣汽車站,親眼看到過一次用燒木柴的辦法來驅動汽車。
大概是一九五九年前後吧,有一次我到家住汽車站旁的一個同學家去玩,到了車站前面的馬路上,正好有一輛大貨車在我的前方慢慢地停了下來。那時汽車算得上是稀有物,小夥伴們只要看到汽車就會好奇,乃至將其作為與同伴「顯擺」的談資。那輛貨車掛的車牌號前兩位數是十三,一看就曉得是福建省的,因為之前我問過這位同學的爸爸,知道江西省是十二,福建是十三,因為福建就在我們縣城隔壁。
那輛車的車身有棚,也就形成了車廂,而其材質是用竹條和竹葉編製而成的,其格式和材質與竹製斗笠如出一轍。
車停下後不久,我看到一個瘦瘦的男司機從駕駛室走出來,先到車廂裡拿了一些黑黢黢的整段的木柴,裝在一個竹簍裡,再走到豎立在駕駛室旁邊的一個鍋爐前,將一些木柴放到鍋爐下方的爐灶口裡面。木柴放好了後,他又從駕駛室座位底下抽出一根鐵勾,捅了捅爐灶裡的炭火末子,爐膛裡就騰起一些明火來。
至於這輛大貨車後來是怎麼重新啟動、去了哪個方向、我怎麼向小夥伴們「顯擺」,都記不住了,但用木柴燃燒作動力,以及車廂是用竹條和竹葉編製的,則記得十分清楚。而且,從那以後,我再也沒看過那種汽車了。
時光如水,歲月如梭。說來也巧,我目前供職的單位就在上海特斯拉總廠旁邊,每天映入眼簾的各色汽車都顏值上佳,性能良好。受「此情此景」影響,偶爾間,我也會不自覺地將半個多世紀前的那輛燒柴車,與眼前的現代車相比較,總覺得這種具有鮮明對照意義的本質,不僅僅局限於某種物質的外在形態,或某種現象的外在表徵,而是更為廣泛的文明進程和社會屬性。
转载请注明:《燒柴的汽車 -(上下古今/世界新闻网)》 复制链接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