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沉痛的日子——8月5日(周四)晚九时半左右,(缅甸时间8月6日(周五)早上八时许),身在美国盐湖城的大儿媳妇(年轻的遗孀)声泪俱下的告知她家公(苏才华老师)感染新冠肺炎离世的消息。
晴天起霹雳,悲风传噩耗。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太突然,忒震撼,揪心不已。顿时心里翻涌起一波波浪潮,内心有说不出的沉痛。
泪洒在纸上,我要忍痛写下对苏老师的悼念。
眼前飞扬着苏老师鲜活的面容。一幕幕往日的情景拉开了我的眼帘。
1957年我以插班生到华中读高中二上,苏老师是舍务老师,成了我们这群离家住校的学子生活起居的监督和关心的守护者。他严谨却不失关怀。培养我们作息有规律。倘有学生病痛未能以备用的药物治愈,他就带到附近“怀都(Wiketaw)”的“模范(Sanpya)医院”诊治。至今还荡漾着他语重心长的教诲。
图为早期华中教师足球队,前排左四为苏才华老师。
而后,他为了自家的前途发展,兄弟仨往中国上海的印刷厂当学徒。学成后在仰光的“基里路(Keighly Street)”开设“模范(Sanpya)印刷厂”。凭着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把印刷厂办的风生水起,成了行业的翘楚。然而好景不长,工商业收归国有的厄运摧毁了他们辛苦的经营。但他们没有倒下,经过一番的努力和拼搏,东山再起,在亚弄(Ahlone)区以“Nyunt”的字号启用胶版(Offset)印刷问鼎印刷界,还自制胶版塑料胶带印刷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工作如日中天,蒸蒸日上,至今兴盛不衰。
事业有成的他也不忘造福社群。儿女长大后,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具备的才智学识,身心投注到社会的福祉。
最具典型的例子是:大约2007、8年左右,他心怀壮志,真心诚意的把自己新建的整座七层楼房(仅留下一间自用)捐献出来办华文学校。他的义举获得大家的拥护,一石激起千层浪,得到校友 、社会人士的响应,纷纷慷慨解囊。眼看着愿景在望,无奈因某种缘由只好打退堂鼓。
其时,正值筹划华中九十周年纪念特刊。苏老师成了主心骨,他不辞劳苦,契而不舍的收集资料,那些几乎被时代淹没,淘汰,多少年代被深埋尘封,不为人知,无人问津,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重见天日。多少个晨昏相继,多少个废寝忘食,付出了辛劳和汗水。这是心血凝聚的结晶。苏老师首居其功。
此次筹划《百年华中情》特刊,苏老师已感心力不济(因了失去心爱的长子未能从阴云中走出来)婉言辞谢担任主编职务,却把他所有的资料都交付给编委,也算尽了心意。
“华友青年社”的成立有他的鼎力支持,传承“华中精神”,薪火相传是他的夙愿。
九十年代初,我作为电脑打字员在他厂任职,唯有我这个职员能和他及家人共进餐。
即便离职了,只要我急需用车子,他和家人会派司机接送。过年了,他们总要送“岱枝柚”和甜糕来,視我如家人。
他是晨运气功队的领头人,深得大家的称许好评。
远在中国的挚友的母亲,也是我的义母,八十几岁了,因腰椎病卧床不起,是他请来名医才治愈。这以后,只要身体一有不适,他总会带她寻医问诊。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直至活到106岁。
他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兄弟们的主心骨,是儿孙们的依靠,是朋友们的良师益友。
今天,在我身上散发的理智、理念,依然闪烁着苏老师当年点燃的光芒!
苏老师,您的离世留给我们深深的惋惜,无尽的思念和永远的回忆!虽然您离开了我们,但您的精神和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天涯海角有尽处,唯有师恩无穷期!
感谢您,苏老师,一路走好!
于美国北加州
转载请注明:《不废江河万古流——悼念苏才华老师(更生)》 复制链接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