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槟榔的孩子满口血红
棍丫,缅甸语,是槟榔叶裹椰丝、槟榔及香料涂石灰水,的“槟榔包”。
上世纪中,仰光巴罕区视为离城市中心的郊外。哥丹梭与妻子玛温瑞,自17岁私奔结婚才6年,就阶梯式的一年生一个,已经是5个孩子的父母。
他们一家7口人蜗居在自己搭盖的“雅达厝”(椰树叶、竹子盖建的房子)里,夫妇以卖槟榔为生,槟榔有整粒的、捣碎的,既零售又卖“棍亚”。邻里都称呼其“槟榔夫妇”。
槟榔夫妇刚经营时,关顾者寥寥无几,但后来顾客越来越多,而且买的量也越来越大,何故?因他们的槟榔包里的香料特别多,咀嚼起来香气沁人心扉,不吃则已,一吃则上瘾。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入不敷出。5个小孩,有衣无裤,有裤无衣,总是衣不掩体。
有一天早晨,槟榔夫妇起床后,嘴里塞入棍丫咀嚼着即忙着打理棍丫店的生意。5个小孩一个个面黄肌瘦,肚子如一小皮球,突然肚疼的厉害,跑到厝外的旷地拉起屎来,蛔虫族涌而出,最小的拉不出来哭喊着,大哥帮忙,从肛门里抠着拉出好几条蛔虫来。哥哥姐姐们见到此景,赶紧回家报告父母。哥丹梭对玛温瑞说:
“没关系,等一下你包棍丫给孩子吃,槟榔是驱蛔虫的。”
“好的。”玛温瑞应道。
5包棍丫塞进孩子们的嘴里咀嚼起来,味道涩苦,孩子们都纷纷“吐血”,痕迹满地。路过的一个在南洋中学执教的华侨,见状惨不忍睹,询问槟榔夫妇。
“孩子怎么都吐血了呢?”
“不是啦。他们是吃棍丫吐的汁液。”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以吃棍丫?”
“吃棍丫给孩子打蛔虫啊。”
中药使君子
“打蛔虫要吃中药的使君子,怎么能吃棍丫呢?”
于是,这位好心的华侨教师,至中药铺买了使君子,吩咐槟榔夫妇熬成药汤让孩子服下,几剂后,孩子们打掉了蛔虫,肚子里的“小皮球”也不见了。
转载请注明:《棍丫《微型小说》(晨阳)》 复制链接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