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六年十二月十日,周縂理國事訪問緬甸仰光,在十二日赴上缅甸访问,到达北撣邦首府臘戍时,短暫的接見慰問了臘戍市的華僑僑領和一些學生代表。
當時由於環境復雜以及各方面的顧忌,參與者不多,座談中周縂理希望了解和关心華僑們的生活經濟狀况。
有人提到大家都是中国人,在同區求生活常見面,但各派之间相互對立的情况,常給人们带来不小的壓力,這樣的情況要如何解決?
周縂理説:建國初始國內問題千頭萬緒,百廢待興。加以在國際環境中爭取與多國邦交等等……各種问题不少。他提倡國和國之間要和平共處,並簽訂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他說僑胞们既然已定居它國,而且入藉並在當地發展事業,就應該尊守當地的法律、本土文化、宗教信仰。要入鄉隨俗,妥善處理族裔間的人際關係。
許多僑胞在喬居國落地生根已有数代之久,並不抗拒與當地人婚嫁,與當地人在語言、文化、生活習慣上早已經融入在一起,許多已沒有返回祖籍國的打算了。
我們都知道海外僑胞是愛國的,但愛國可以有各種方式,應該理性地來表達愛國熱情,沒有必要用太激烈的言語口號,以免造成更大的衝突。
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敵人。遇到與邦交國之间關係緊張時,加上政客在間中煽動的民族主義、反華情緒……,难免火上浇油。如果發起衝突,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受到生命和錢財的傷害損失,祖國再強但遠水救不了近火,對已宣誓入藉成為喬居國國民者更是愛莫能助(互不干涉內政的條文)。所以侨胞们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的以理性的方式來表达自己愛國的熱情。
距當时見到周縂理至今已過去半個多世紀,憶當年他教導喬居海外的僑胞們與居住地族群之間相處之道,语重心长,如今尚铭记在心。但一些海外華人并沒注重,多年後有些國家發生排華動亂事件,在嚴重衝擊中失去生命財產,實在是非常遺憾的事。
周恩來總理一代偉人,在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離世,無子女,終生為國,鞠躬盡瘁。遗體火化,不保留骨灰,撒到北京密雲水庫後流入東海。
转载请注明:《忆当年周總理在臘戍和僑胞們茶叙(伍全礼)》 复制链接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