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在澳門稱為揮春。寫春聯,貼春聯,在中國農曆年期間,是中華民族的一項重要的文化活動。
2022年1月23日和24日,緬華筆友協會組織文友在澳門三盞燈圓形地和澳門祐漢公園寫春聯,送春聯,已經連續了4年,做了一個文學社團,在新冠肺炎肆虐的這三年,也沒有停下來。
活動總監左起: 緬華筆友協會高德光常務副理事長和黃銓昌會長
高德光先生是緬甸華僑中寫詩詞的高手,他為今年寫揮春,特別撰寫了一批對聯,上傳與您分享:
壬寅四字春聯四副:
門生虎氣;戶沐春暉。
江山錦繡;事業輝煌。
龍騰九域;虎嘯千山。
鶯歌遍地;虎氣沖天。
五字春聯八副:
虎嘯風雪湧;春歸福祉臻。
新春回大地;福虎嘯中華。
天地回元氣;門庭納景祥。
虎年添虎勁,春日沐春暉。
居蓮花寶地;展盛世芳華。
媽閣祥雲繞,濠江氣象新。
春色來天地,梅花傲雪霜。
虎虎生威勢,家家納福祥。
壬寅七字春聯六副:
虎添雙翼威無敵;
歲啟三羊福有餘。
龍騰雲起鴻圖展;
虎嘯風生春意濃。
龍行天下聲威壯;
虎嘯林間膽氣豪。
牛辭醜歲餘威在;
虎躍寅春瑞氣生。
玉虎生威春旖旎;
金龍起舞歲崢嶸。
家家接福春光好;
虎虎生威氣象新。
壬寅八字春聯一副:
爆竹飄紅,蒼茫大地;
春風染綠,錦繡中華。
壬寅十一字春聯兩副:
福虎生風,齊祛癘疫迎新歲;
瑞蓮映日,兩制輝煌展壯猷。
甘為孺子牛,奉獻堪誇牛品德;
願作出山虎,複興須仗虎精神。
司儀楊瑞英和穆進春
活動在當日上午10點由司儀穆進春、楊瑞英宣佈嘉賓名單,嘉賓逐一上臺,在他們手中的金剪刀剪下彩帶之後,活動正式開始。《緬華筆友協會𡈼寅迎虎賀歲贈揮春活動》開筆儀式主禮嘉賓名單如下:
職 銜 | 姓 名 | |
1 | 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台灣事務部 | 徐 莾部長 |
2 | 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 | 黎振強先生 |
3 |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僑聯副主席、澳門歸僑總會永遠會長 | 劉藝良先生 |
4 | 全國人大代表、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 | 吳小麗會長 |
5 | 全國政協委員、澳門歸僑總會會長 | 劉雅煌先生 |
6 | 澳門立法會 | 何潤生議員 |
7 | 澳門立法會 | 梁鴻細議員 |
8 | 澳門立法會 | 顏奕恆議員 |
9 |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電視製作科經理 | 梁俊華先生 |
10 | 澳門經濟學會會長 | 劉本立博士 |
11 | 廣州市僑聯副主席、澳門歸僑總會監事長 | 王彬成先生 |
12 | 澳門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澳門僑史學者 | 項 方博士 |
13 | 澳門緬華互助會 | 洪金樂會長 |
14 | 緬甸友人 | Mr. U Thaung Oung |
15 | 二龍喉詩友會 | 任風塵會長 |
16 | 全國僑聯青委、梅州市政協常委、澳門客家歸僑聯誼會籌委會主任 | 梁 鋼先生 |
17 | 梅州市政協常委、澳門嘉應同鄉會 | 郭守源會長 |
18 | 緬華筆友協會 | 黃銓昌會長 |
19 | 緬華筆友協會 | 侯德耕常務副會長 |
開筆儀式留影
這次活動出席的緬甸歸國華僑比較多,以下是部份剪影:
緬華筆友協會左起:馮細香理事,尤肖松副會長,書法家,李美美監事長.
侯德耕先生:緬華筆友協會常務副會長,書法家.
蔡惠瓊女士 (緬華筆友協會副理理長,書法家)
黃翠娟女士(緬華筆友協會會員,書法家)
穆進春先生(緬華筆友協會副理事長,書法家.)
鍾振翔先生 (緬華筆友協會顧問,書法家)
繆澤中先生 (緬華筆友協會顧問,書法家.)
緬華筆會部份理監事與澳門的緬甸歸國華僑們.
緬華筆友協會 (左)楊瑞英副會長與(右)譚樹開副會長
澳門緬華互助會洪金樂會長(中)與穿緬裝的僑友們.
書法家蔡惠瓊女士(中)與書法愛好者們
陳煥秀女士(前)與後排左`起:朱滿雲,李烈錦,許均銓,李美美,葉小琳
緬華婦女穿上緬裝出席活動,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澳門二龍喉詩友會的部份成員
左起:鄭國銳,薛榮軒,李祥立,高德光,余偉才,許均銓,繆澤中,黃榮威,李美美.
緬華筆友協會(左起)侯德耕,高德光,黃銓昌,許均銓.
說到揮春,我會想起緬甸仰光市郊甘馬育區的唐人村,這唐人村和老朱村(朱家村)形成一個華人社區。在20世紀50年代,唐人村的居民以廣東四邑(臺山,開平,新會,恩平)人為多,也有部份客家人,福建人。
每到過春節,家家戶戶貼春聯,殺雞宰鵝,蒸年糕,蒸蘿蔔糕,拜祖宗,舞獅,放鞭炮等是必不可少,整個社區熱鬧非凡,華僑在異國保留祖籍國的風俗,有濃濃的年味。
我當時在上小學,對春聯是陌生的,春聯上的很多字不會讀。1964年底我離開仰光,定居在雲南省大理州賓川縣的賓居華僑農場。華僑農場的春節有球類友誼賽,文藝晚會或看廣場電影等,當初沒有貼春聯這一項習俗。農場的年味與緬甸仰光的年味不太相同。70年代,我到雲南省瑞麗市(當時是縣)會親,見緬甸的親人,在旅館見到從緬甸過來的華僑,閒聊中緬甸華僑某君他說:臘戌市的年味比緬甸其他城市濃,他說站在市內的小山上往下看,家家戶戶貼春聯,那年味在其他城市少見。我沒到過臘戌的那座小山,當時我不認同這觀點,我認為仰光市區的唐人街,華中春節的文藝廣場晚會更有年味。某君可能沒在仰光生活,80年代我從華僑農場移居到澳門。
離開緬甸50年後,我從澳門回到仰光市郊的唐人村時,大部份的居民已移居中國大陸各省市,澳門,香港,臺灣,也有不少人到了美國的加州,紐約等,原先的華人社區還在,居民已不是以華人為主體了,以往的年味因華人大量減少,在慢慢變淡,這裡曾有過的年味,卻深深烙在我的回憶中。
緬華筆友協會今年在澳門寫揮春,送揮春,是在奧密克戎( Omicron )的陰影壓力下,迎難而上,因為福地澳門疫情略輕,沒本土病例,該會理監事決定為和諧的小城增添多一點年味。
澳門寫揮春送市民的社團有半百之多,在澳門政府的支持下,這文化傳承的工作做的很好。
而我的身份從一個緬甸華僑,變成一個緬甸歸國華僑,又改變成一個澳門人,我的身份可以改變,改變不了的是,我對寫揮春,我對那濃濃年味的欣賞和喜愛。
感謝澳門的陳紅焱先生、譚洪光先生、李美美女士、蔡珍珠女士等緬甸歸國華僑好友提供相片,揮春讓我們齊心協力在澳門舉辦一場溫馨的贈“福”接“福”活動。
2022年1月29日於澳門
作者帶孫輩在澳門三盞燈圓形地留影
转载请注明:《寫揮春帶出的濃濃年味(澳門/許斌)》 复制链接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