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家燈火映明月,
萬里嬋娟夜未央。
莫教春風空寂寞,
繁花错落沁芳香。
转载请注明:《元宵•七絕(蔡義山)》 复制链接
. . 開年琴澳祝芳辰,氣象一番新。商機滾滾如潮湧,促銀髮、機遇來臻。康養趁時,桑榆非晚,多少耄齡人。 歸來歲月正青春,國藥顯其神。偕同報業齊呼鼓,展鴻圖、步踏青雲。文旅共融,築牢基地,歡樂笑黃昏。 书法 一〉周永騰 二〉劉北照 三〉茂松 四〉莫敬釗 五〉尤肖松 六〉羅耀祖 七〉吳錦蓮 八〉阮偉生 九〉林德盛 十〉莫敬釗 十一〉黄玉靈 ....
. . 拼搏雄心高萬丈,素裹銀裝,展我豪情壯。沖剌翻騰誇健將,新雛老鳳聲嘹亮。 閃閃金牌圓夢想,欲主沉浮,奪冠登金榜。腳踏冰刀翻雪浪,青春寫在冰天上。 书法 一〉馮利發二〉劉北照三〉茂松四〉周永騰五〉吳錦蓮六〉岑建平七〉尤肖松八〉黎勝培九〉莫敬釗十〉阮偉生十一〉林德盛 . . . . . . . . . ....
元宵明月圓,鄉梓燈茶香。花卉流水處,春靄如輕煙。 *燈茶-每到正月十五前後,家鄉盛行的一種富有文化底蘊特色的習俗節慶風味小吃,用多種菜蔬海鮮肉類混合搭配,加入炒米花生茶湯,香脆濃郁令人大快朵頤。...
小雨催冬去 , 知他旧岁新增。 暗香疏漏梅花影, 摇曳上元灯。 万事已随流水, 百年一梦浮生。 红尘知有谁相似, 伴我听春声。...
蛇年良夜第一霄,美酒盈樽共佳肴。十里鸣鶯歌陌上,千家簾燕贺新巢。长街灯红邀月赏,小巷春深滚花潮。天地文章倏是客,大调曲终自逍遥。2025.02.12格致走筆...
. 月满冰轮缀汉星,开元古刹毓钟灵。 骚人雅集兴挥墨,猜谜诵吟驰目听。...
. 松山招逸客,吟嘯二龍喉。格律宗唐宋,情懷繫樂憂。愛將風雅詠,豈為稻粱謀。詩學承傳統,揚帆苦作舟。 书法 一〉劉北照二〉茂松三〉尤肖松四〉黃玉靈五〉林德盛六〉阮偉生七〉岑建平八〉莫敬釗九〉黎勝培 . . . . . . . . . ....
这里说南中“特产”,不是有什么名牌产品曾销到远洋,而是感到事隔半世纪后,回味当年执教地理课的乐趣。 “回味”与“回顾”,性质也许有些不同。“回顾”是事后总结经验教训,知过失与改进,比如“滥竽充数”与“严师出高徒”的差别。“回味”是每当夕阳红,窗口远望,对过去所走过的道路用冷静理智的心态,悄然自我反刍,犹如词家陆游《诉衷情》的“此生难料,心在天山(指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泛指边境),身老沧洲!”(指晚年在绍兴镜湖边的山上居住)。辛酸苦辣甜,五味俱全,表现方式不同,只是说不出罢了。 众所周知,南中是缅华爱国进步、民主朴素的侨校,难道时过境迁有何味可回?大的事件,例如保守势力冲进学校闹事、侨校被收归国有等不说,只提我在南中过粉笔生涯(1953、1962年,各呆一学期),不像在山芭独挡一面,薪水低,还要应对红的白的、善的恶的各式人物。在南中,大家的服务态度是把书先教好。当年我是初来乍到南中的“新客”,容不得“挑食”。把许多人家不想教的课程压在我的头上,把生数最多的班级(满60人)挂我为班导师(也叫班主任)。周记、作文一大摞,亲自改卷就累得够呛。除语文这一班外,好几班(初中年级分甲乙丙班)地理课让我串教,名曰“专业”,实似“酷刑”。事后我婉转问资历较老的同事,才知道这门课较枯燥,学生不感兴趣,千篇一律的“地势、面积、气候、交通、特产、少数民族、史迹景点”。论专业,我是在伊江土生土长的侨生,怎比他们是从国内来的。比如教“八达岭长城”、“柞蚕丝”、“大陆性气候”……本身没见过,要怎样说清楚呢?无奈也好,考验也罢,逼上梁山当“地理先生”,手中没有“罗盘”(教学参考书),也得设法和动脑筋。如何摆脱上述“千篇一律”的公式化?如何引导学生对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兴趣?特别是针对土生土长的侨青,不但要让他们认识各省的特点、包括位置、别称、简况及历史上发生过的有名战争、人物等,还要能一辈子记住,从“战略”和“战术”上双管齐下,保证个个地理成绩优良,个个轻松愉快。 我之所以写这“回味”,因几年前,在厦门曾和二位南友邂逅,即缅甸华商商会财政叶孙绸(已故)、香港缅甸归侨联谊会会长洪双益。记得叶、洪二位校友先后在我面前,念出几十年前背熟了的各省简称给我听,证明他们是地道的“南友”,不是假冒的,听过我讲的缅语各省口诀。我离开南中那么久了,娃娃都长大了,确实对他俩认不出,记不得了。因此,这口诀成为“特产”。或许他们大伙儿在我背后叨念这位“黔秦豫蜀”(缅语“寒则冲凉”)的“地理先生”呢?而且他们记的比我清楚。尤其是洪双益会长说,当年他每次考卷都得到陈老师批105%超满分,原因是字写得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保持干净,就多得5分啦,直到现在,印象很深。我说当时“通货膨胀”了吧! 2004年9月15日,南友范鸿盛(范海)从泰国赶来广州参加全球缅华同侨联谊盛会,然后到厦门找我,再到泉州找吴庆星校友。他也提起这“特产”,是从别的校友那边传给他的,他当面要我连缅文抄送给他。这更使我这“地理先生”又激动了,但不敢沾沾自喜来炫耀。只是觉得过去在南中教书,有为学生设想怎么记住,当然出自南中的“产品”,立即写出来送他。现再把各省简称当作南中“特产”开列如下,让南友回味——温故知新: ①黔晋豫蜀(贵州、山西、河南、四川)。缅语口诀:寒则冲凉。 ②粤秦闽陇(广东、陕西、福建、甘肃)。缅语口诀:热则烤火。 ③鄂皖赣冀(湖北、安徽、江西、河北)。缅语口诀:A—ONE大湖。 ④鲁桂滇湘(山东、广西、云南、湖南)。缅语口诀:人犬爆满。 假如南友把这些缅语口诀永远记住,带着他远走高飞到天涯海角,算无偿地代销“特产”,而且自我回味一番,不需要我这地理先生再来打分,自己评105%满分传给子孙,不致推销亏本吧?何况大家都记住“根”在中国。 《附录》周恩来总理编的各省市自治区七言诗: 两湖两广两河山,(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 五江云贵福吉安,(浙江、江苏、江西、黑龙江、新疆(谐音)、云南、贵州、福建、吉林、安徽 两宁四西青甘陕,(宁夏、辽宁、四川、西藏、青海、甘肃、陕西) 还有内台北上天。(内蒙古、台湾、北京、上海、天津) ...
清晨醒来,推开窗户,阳光洒满半个房间,温暖而明亮。台历上标注着2月5日,立春刚过,万物复苏,春意渐浓。 打开手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赖德辉先生于凌晨1:58从英国传来的消息。他在“Musical Leaf Channel(叶乐)”上发布的一张视频截图,那是我日前在微信上分享的信息,内容是我与深圳信息学院——全国高校非遗传承示范单位一个合作演绎的《树叶吹奏.小河淌水》。赖先生将其转载至海外平台,并在字幕后添加了几个醒目的字——迎新春,颂华章。 赖先生三年前移居英国。他在香港期间积极组织叶友在各类场合交流学习,包括政府及民间机构、大中小学校、园林、以及港澳台、亚洲的国家。他还与不同国家的树叶吹奏爱好者共同发起国际线上的交流活动,并建立亚太树叶吹奏欣赏网络,希望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项技艺。如今,身处异国他乡的他,依然默默耕耘,坚持与民众分享树叶吹奏的美妙韵律。 再翻看手机看到另一张图片——米兰华埠2025年~喜迎新春.舞龙舞狮.大联欢。画面中,华侨华人载歌载舞,共庆佳节,热闹非凡。 一个是欢腾的地面盛会,一个是悠扬的空中旋律,遥相呼应,仿佛是全球华侨华人庆贺春节,弘扬中华文化的一道独特又靓丽的风景线。赖先生所提的“迎新春,颂华章”,不仅寄托了对新年的祝福,而且为节日增添了一抹文化韵味。 ...
久远的刻符孕育了神龟背上的图案 三百年的昏睡耽误了蒸汽轮上的大餐 长夜里的血泪终于擦亮了东方蛰龙的双眼 大梦醒来掸掉膝盖上的尘土延着沧浪的指引奋勇登攀 原来方块字喂出来的孩子比二十六个字母的堆砌更好看 原来泼天的珍宝就埋在自己家里挖参何必去南山 原来地球是圆的原来大道至简 2-8-2025...
。 。 烟雨雾蒙蒙,芳草碧连天,甚似江南好风光,乐在美景中。 庭前山茶树,花开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唯独香依旧。 2025-2-7于洛杉矶...
惊悉陈民泉学长2025年1月26日仙逝,甚感悲伤,特赋一阙七律哀悼。 . 噩讯悼民泉作古, 晴天霹雳感哀伤。 一生平易近人德, 为业悬壶济世堂。 公益助穷心坦荡, 解囊慷慨系经常。 而今驾鹤西归去, 亮节高风铭记章。 写于2025年2月7日厦门鸿山新村书苑...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