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cbca.org/wp-content/uploads/2019/07/黃绰卿-40-1000x600.jpg)
闲來无事,翻阅黃老的诗文集,再次看到<题南中演出特刊>,往事涌上心头。回忆70年前的事,哪怕是点点滴滴,也觉得有滋有味。黃老的诗眼界开阔,站在巴罕山顶,想到万里外的祖国山河大地,把南中的教育和祖国的解放事业联系了起來,作为一个南中的子弟,确实感到自豪和骄傲。
前韻题南中演出特刊
仰光风雨滿江樓, 好句吟成老气秋。
逼上梁山算旧賬,捷传淮海解新愁。
战争端赖人民力,教育还须政治修。
请看南中園内路,師生劳动执锄头。
(注:“仰光风雨“与“逼上梁山“均为话剧名。)
我來觧释一下:南中是在民主進步侨领和广大爱国侨胞共同努力下,在反对派的恶毒攻击谩骂下,赤手空拳办起了一间進步学校,和當时的华侨中学,趋时而進,为祖国也为當地华侨社会培养人才,传承中华文化。南中很穷,全校中小学合在一起,只有200多人。桌椅板凳都是侨胞损赠的旧物。办了一年,就办了一次恳親会,把学生的成绩展覽出來,让各界人仕和家长参观评价,企求支持。南中为了筹集经费,办了一次售票演出。演出的话剧<仰光风雨>是美术老師康朗编写的,主要演员有学生叶英华、梁子荣,老師黃铁耕、陳学英等人。內容是在殖民地社会,屋主婆的贪婪和租客贫穷教師、打工仔之间的矛盾。闹得滿樓凤雨。另一活报剧<逼上梁山>是地主阶级代表旧势力,贪无止境地欺压农民,逼得广大农民走上反抗道路。演员是陈振华老師和師资班学生梁健清。
黃老有个儿子黃文文在南中读书,黃老看了演出,十分感动,写下此詩。这时,国内战争轰轰烈烈,淮海战役由1948年11月6日开始,到1949年1月10日结束,人民觧放军消灭了和改编了蒋军55万多人,是歼灭战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式樣最复杂的战役。这次战役,支前的民工有百多万,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忍着凤雨饥寒,抬担架,推小车,为夺取战役的完全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所以,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小车推出來的结果。“
所以,黃老感慨说:战争端赖人民力。看到南中師生共同劳动,把陈旧的校舍刷得亮堂堂,把操场弄得齐整整,把道路修得平坦坦,真是跟旧式学校有不一樣的风气。所以,他说:教肓还须改治修。是的,那时候南中的公民课,初中二年级黃华明老師讲觧新民主主义课,李行健老師讲人民民主專政。别的学校是没有的。
转载请注明:《黃绰卿的<题南中演出特刊>(叶国治)》 复制链接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