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绝·西风瘦牛(晨阳) 古道黄牛行, 峰驮稻草丰; 暮归伊水畔, 倦宿木棚躬。 《西风瘦牛》垂和原玉 乡间(舒云) 牛车行泞道, 载送谷登丰 。 溪水披霞丽, 蛙鸣跳草丛。...
2021.9.27晨,欣接旧金山缅甸华侨联谊会监事长林华昌微信,称9月25日,在旧金山唐人街花园举行国庆72周年庆祝活动,有感赋之。 欣悉旧金山华讯, 赤心迎国庆欢歌。 瑞狮载舞飘红帜, 岂惧新冠奈我何?...
七绝‧祝愿 舒云 中秋皓月挂青天, 金菊花开福满圆。 四海彩漪灯火旺, 千山万水共婵娟。 唱和舒云七绝·祝愿 晨阳 疫情肆虐鹭江边, 防控居家自在圆。 检测核酸阴性显, 中秋祈盼去硝烟。 2021年9月21日 于 厦门...
2021年9月11日上午,厦门泰国归侨联谊会假厦门华侨大酒店举行第七届理事会换届,笔者有幸受邀赋诗一阙代表各兄弟归侨联谊会致辞祝贺。 晨阳 归回鹭岛自暹罗, 凝聚侨心合力多。 中泰往来浓友谊, 梦圆使命再讴歌。 七绝·祝贺菲联会第五届换届 2021.9.12,厦门菲律宾归侨联谊会假厦门华侨大酒店三楼举行第五届理事会换届选举,笔者有幸赋诗一阙代表各兄弟归侨联谊会致辞祝贺。 晨阳 吕宋归侨居鹭岛, 惜缘相聚抒初心。 启程砥砺前行路, 天道筹勤报捷音。...
(第三排左一为笔者) 2017年8月2日,是笔者回国53周年纪念日,有感赋之。 归雁,豆蔻少年辞缅甸。五十三春秋间,胡须眉色变。 执着渴求真见,曲弯之路转。笑傲坎坷云散,古稀今未倦。...
丹老,缅甸最南端的海滨小城,风光秀丽,空气清新;一座二层楼的警察局里,专门办理外侨居留登记证。 1955年某日,一位30余岁在华侨中小学执教的妇女,携带着8岁的长子,因母子俩均为中国出生,故每年须到警察局办理登记、缴交外侨居留费;在路上母亲买了两块脆饼,为防儿子等候而哭闹。 母子进入警察局,一个荷枪的警察,凶煞地询问来意后,便指引华侨教师上了二楼,将小孩搁在楼下等候。 过了一个多小时,见母亲尚未下楼,儿子便吃脆饼打发时间。突然,一位持枪的警察,牵着一只高大的狼犬走了进来。狼犬见小孩嘴里吃的脆饼,垂涎三尺,挣脱牵绳,“汪、汪、汪”狂吠着朝小孩扑去,小孩见状失色,泣不成声,赶紧把脆饼扔在地上,狼犬朝脆饼享受去了……。 母亲在楼上听到儿子的哭声,赶紧下楼,方知原委。母亲责问警察,为什么不把狼犬看好?把小孩吓坏了。警察答:狗肚子俄了,也得吃东西啊。 母亲教儿子,见狗别怕,蹲下来拿石块砸它,狗就会逃之夭夭。即便如此,此后小孩见狗却步,避而远之。...
缅甸仰光巴罕,有一所华侨华人子弟都爱慕的学校——南洋中学。在学校附近,执教的一对伉俪三口人租住了一间房子。 1953年,正当缅甸雨季7月,华侨女教师在巴罕杜钦枝产院(缅甸国父翁山夫人创办)分娩了一个女婴。大6岁的长子见妹妹圆圆大大、黑白分明的眼睛,甚是可爱,便取乳名: “媚媚”。 有一天,暴雨倾注,当父亲的学校有课,只好由儿子一手提着邻里热心人曾太太煮好的鸡汤罐子,一手打着雨伞,淌着溢水的街道,踉跄地走进了母亲的产房。母亲见儿子全身淋透的如落汤鸡状,心疼地说:“你怎么不等雨小些再来呢?” “邻居的曾太太怕妈妈饿了叫我快送过来。”儿子答道。 一股暖流涌上母亲心头,赶紧拿毛巾给儿子擦着,叮嘱道:“回家后,要赶紧把淋湿的衣服、裤子都换掉,倒杯热水喝。”儿子频频点头。 雨仍狂泄不停,母亲怕儿子着凉,催促儿子回去。于是,沿着来路回到家中,此时父亲回来了,见儿子右腿上流淌着血,赶紧叫其脱掉裤子一看,大腿近睾丸处一条蚂蟥紧贴着正在吮吸,或许是它“酒足饭饱”了,任凭血往嘴外流淌。儿子见血状,嚎啕大哭,父亲赶紧抓了一把盐巴,往蚂蟥拍打,蚂蟥终于脱落,父亲在蚂蟥吮吸处,把脏血挤出,涂上碘酒,儿子方恢复了平静。 儿子好奇地问父亲:“蚂蟥为什么会怕盐巴?” 父亲答:“蚂蟥体内都是水,碰到盐以后,体内的水会往外渗出,干瘪而死亡。这叫一物降一物。”...
嚼槟榔的孩子满口血红 棍丫,缅甸语,是槟榔叶裹椰丝、槟榔及香料涂石灰水,的“槟榔包”。 上世纪中,仰光巴罕区视为离城市中心的郊外。哥丹梭与妻子玛温瑞,自17岁私奔结婚才6年,就阶梯式的一年生一个,已经是5个孩子的父母。 他们一家7口人蜗居在自己搭盖的“雅达厝”(椰树叶、竹子盖建的房子)里,夫妇以卖槟榔为生,槟榔有整粒的、捣碎的,既零售又卖“棍亚”。邻里都称呼其“槟榔夫妇”。 槟榔夫妇刚经营时,关顾者寥寥无几,但后来顾客越来越多,而且买的量也越来越大,何故?因他们的槟榔包里的香料特别多,咀嚼起来香气沁人心扉,不吃则已,一吃则上瘾。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入不敷出。5个小孩,有衣无裤,有裤无衣,总是衣不掩体。 有一天早晨,槟榔夫妇起床后,嘴里塞入棍丫咀嚼着即忙着打理棍丫店的生意。5个小孩一个个面黄肌瘦,肚子如一小皮球,突然肚疼的厉害,跑到厝外的旷地拉起屎来,蛔虫族涌而出,最小的拉不出来哭喊着,大哥帮忙,从肛门里抠着拉出好几条蛔虫来。哥哥姐姐们见到此景,赶紧回家报告父母。哥丹梭对玛温瑞说: “没关系,等一下你包棍丫给孩子吃,槟榔是驱蛔虫的。” “好的。”玛温瑞应道。 5包棍丫塞进孩子们的嘴里咀嚼起来,味道涩苦,孩子们都纷纷“吐血”,痕迹满地。路过的一个在南洋中学执教的华侨,见状惨不忍睹,询问槟榔夫妇。 “孩子怎么都吐血了呢?” “不是啦。他们是吃棍丫吐的汁液。” “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可以吃棍丫?” “吃棍丫给孩子打蛔虫啊。” 中药使君子 “打蛔虫要吃中药的使君子,怎么能吃棍丫呢?”...
文/胡盛廷(泰国) 新冠肺炎肆孽,年来在平面媒体和电视新闻收视,并无多大感觉。然五月份后,泰缅同遭大面积感染。大灾临前,姻亲戚友均有感染,公司员工纷纷中标,事态十分严重。若再木马新冠,潜伏入城,悄然而至,则大势危矣!刻下,人人均在人间和阴曹地府边缘推挤,更忧生死簿被修改。病无探视,死不见亲。白布裹尸,焚前排列,入炉了事。官衙和民间确诊和疾亡数字天地相差。人间炼狱,莫非天谴乎?今日居家,久不伏案搦管,下笔顿感生涩。 。 七律·新冠哀伤 文/胡盛廷(泰国) 病疫横行处处灾。 无常黑白索魂来, 亲朋染疾阎王唤, 戚友丧亡地府开。 生死人书忧篡改, 黄泉鬼路急驱催。 佛龛香烛围冠毒, 日日心惊夜夜哀。 。 二、 恭和胡老师七律·新冠哀伤 文/缅惦翁(旧金山)...
五绝·缅甸人踢藤球 文/晨阳 纱笼沟道扎①, 光脚踢巾隆②; 头顶胸怀接, 腾空倒跃功。 注:①沟道扎:脚边纱笼收拢,拧成一条,自双腿中间跨至背后腰间系入,缅语称“沟道扎”。爬树时常用。 ②巾隆:缅语,藤球。 。 和晨阳藤球五绝 文/苏文银 空心藤鞠扎, 裹布腚围隆。 头背显球艺, 飞身比腿功。 。 恭和晨阳、文银两君“藤球”诗...
七绝·轸念——第六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2011年景德镇) 四海胞波聚瓷都, 同侨盛会乐欢舞; 华夏腾飞齐共享, 轸念亲友在故土。 。 五绝·祝贺仰光第七届同侨大会(2013年仰光) 游子今欢聚, 高歌海鸥曲; 伊江日夜流, 佛塔显光覆。 。 点绛唇·第八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2015年厦门) 缅华同侨,全球欢聚琴乡①驻,海丝一路,自贸区开户。 曲径通幽,海上丝绸路。共同语,意情蚕絮,奔向康庄去。 注:①琴乡:厦门市有琴岛雅称。 。...
缅华文学在21世纪曙光再现。基于复杂的历史因素,缅华归侨成为当代缅华文学的创作主体之一。随着作家个人文集的陆续出版,两个问题应运而生:归侨作家写什么?怎么写?2016年出版的《晨阳诗文集》给予我们重要的启示。 在众多的缅华归侨中,晨阳的经历是比较独特的。作者在自序中说:“类似我家父母为华文教育而走南闯北的教工在缅华屈指可数,像我这样经历的侨生为数不多。” 童年与少年时期的晨阳主要随父母在缅甸的各华校之间辗转,华校是他的主要成长空间。17岁时,在缅甸华文教育面临解体,以及深造仰光大学无望(须入缅籍)的情况下,晨阳返回了国内。这一离开就是43年,直至2007年晨阳才得以首次重返缅甸。故地重游,这次旅行打开了晨阳记忆的闸门,成为他创作的一个爆发点,“连珠炮似的散文一发不可收拾”。(《晨阳诗文集·自序》)这些饱含深情的作品广泛发表于海内外报刊上,作者从中编选出部分作品,构成了《晨阳诗文集》。在这本诗文集中,伊江与鹭岛(厦门的别称)交相辉映,历史与现实互相激荡,共同谱写了动人的乐章。 以下,就让我们走进《晨阳诗文集》的精彩世界。 一 《晨阳诗文集》是作者的厚积薄发之作,其中,缅甸书写所占的比重最大,它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其一,缅甸的成长岁月。这段岁月是晨阳回忆的不竭来源。作者自述,他出版这本诗文集“旨在追忆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的峥嵘岁月”。《晨阳诗文集》从历史的长河中还原出一段可歌可泣的缅华教育史,读者从中不仅看到了缅甸政局的风云变幻,缅华教育工作者的坚守,更看到了年轻一代侨生的成长,从某种程度上获得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问题的答案。童年时期的晨阳“在丹老生活虽清贫,幼小的心灵,终究被正义与爱国的氛围熏陶着。”(《缅甸过春节的华夏情愫》)上中学之后,“朴实、团结、爱国”的南中精神影响他至深,奠定了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晨阳在《南中校歌的启迪》中深情地写道:“南中的校歌,是一首平凡而普通的歌曲。它虽然只在伊洛瓦底江畔响彻了十七年,却哺育了缅甸华侨华人几代人热爱祖国、爱我中华、热爱第二故乡的心灵。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继承和发扬伟大民族的精神,这是南中校歌的启迪,也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可以说,南中精神是晨阳在缅甸的最大收获,让他铭记,并永远为之骄傲。 其二,缅甸的旅游、观光。自2007年起,作者多次赴缅甸旅游,并写下了图文并茂的游记。晨阳不仅向读者勾画了缅甸迷人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祥和淳朴的民风,也展现了21世纪缅甸的新貌。晨阳的写作心态不同于普通的观光客,他的缅甸之行更多的是圆梦之旅,他的游记勾连着童年与未来,体现着缅华归侨对第二故乡矢志不渝的关怀,因而给读者的感觉格外深情、地道。比如缅甸的班卓琴,它在一般游客的眼里只是一种新奇的乐器而已,但对“我”而言则意义非凡。在《我与缅甸班卓琴的难舍情缘》中,当“我”重返缅甸,终于找到了班卓琴时,内心激动无比,文章结尾写道:“俗语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班卓琴陪伴我走过了风风雨雨的青少年、中年时代,旧的班卓琴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去了‘博物馆’,现在,我又有了新的班卓琴,它将继续伴随着我,带来快乐与健康!”这样深情的文字,没有晨阳那样生活经历的游客是写不出来的。 其三,缅甸的烹饪。这一内容虽然不属于文学创作的范围,但是却承载了作者促进中、缅文化交流的信念,也与新时代中国加强文化双向交流的宗旨相符。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传统文化一贯注重饮食。缅甸饮食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还很陌生,晨阳发挥他的缅文优势,将缅甸食谱翻译过来,这是缅华作家对中、缅民间文化交流所做的特殊贡献。 除了缅甸印象之外,中国风采构成了《晨阳诗文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体现出归侨作家的取材特点。回国之后的晨阳定居于著名的侨乡厦门。虽然回到了祖国,但晨阳一刻也没有忘记哺育他成长的第二故乡,他积极为厦门缅联会(缅甸归侨联谊会)的事业添砖加瓦。《晨阳诗文集》里的中国故事讲述了缅甸归侨幸福而忙碌的生活,聚焦于缅华事业的蒸蒸日上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突出了缅甸归侨们的无私奉献。侨联将散居世界各地的缅华同侨紧密联系在一起,《晨阳诗文集》表达了缅华同侨的共同心声:“愿祖国、祖籍国更加繁荣昌盛,愿中缅友谊万古长青!”(《海上花园共筑中国梦》)如果说缅甸岁月的主旋律是“南中精神”,那么鹭岛时光的关键词就是“中国梦”,它们的实质都是爱中国,热爱中华文化。 二 在艺术表现上,晨阳追求历史的真实性与艺术的审美性的统一,以下两个方面尤见功力: 其一,细致入微的环境描写。环境不仅是人物活动的场所,也透露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等重要信息。《晨阳诗文集》里的环境描写逼真、传神,是表现缅华教育工作者的节操、表达作者的眷念之情的重要手段。最为典型的是作者童年的回忆,1954—1958年,作者在缅甸丹老度过了4年的童年时光,半个世纪之后,当作者回忆起这段岁月时,当时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我们一家人住在学校的砖木房,砖砌的墙壁,铺木条地板,木头楼梯。砖木房在学校礼堂舞台的左侧,要进我们家,得爬3-4层小梯。住房约7平方米大小,还有约4平方米的‘厨房’。房厅合用,即白天作厅,晚上睡觉为房。我与二弟及二姑、缅甸女佣睡在‘楼中楼’的5平方米房间,凉爽季节尚能凑合,至炎夏酷日,须一直搧芭蕉扇才能入睡。”(《丹老的童年轨迹》)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果没有刻骨铭心的思念,也就没有如此清晰的回忆。在散文《追忆抗战老兵刘大江老师》中,当“我”向刘老师回忆了在丹老的往事时,刘老师说:“你的记忆力这么好,还记的这么多事情。” 其二,简洁、幽默的文风。《晨阳诗文集》充满了逸闻趣事,语言干脆利落。这是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它反映了作者对读者接受心理的把握。晨阳的作品大多刊登在报刊上,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读者喜欢阅读短而幽默的文章,以释放紧张生活的压力。解读作家的幽默不能只停留在“笑”的表层,而应该深入探究作家写作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进而认识幽默外表下隐藏的作家的思想文化观念。究其实,幽默是一种智慧,体现着艺术家的人格。黑格尔曾说:“在幽默里是艺术家的人格在按照自己的特殊方面乃至深刻方面来把自己表现出来,所以幽默所涉及的主要是这种人格的精神价值。”《晨阳诗文集》里的趣事很多,细分起来,包括以下几类:有表现童年的天真的,如《追忆抗战老兵刘大江老师》中,当刘老师对“我”的父母说:“五个孩子就是你最大的财富啊!”“我”听后甚感疑惑,对母亲说:“我是老大,口袋里都没有一分钱,更不用说弟妹了。刘伯怎么说我们是最大的财富呢?”这样的句子,读来令人忍俊不住。有表现生活本身的乐趣的,比如《景栋岁月的追忆》中,有一次全校师生一起去泡温泉,不仅泡得舒坦,而且还享受了别具一格的温泉煮鸡蛋。还有嘲讽侵略者的,如《缅甸檀那卡的妙用》中,日寇侵占缅甸期间,一个日本婆在烈日下行走,脸上涂得厚厚的檀那卡被汗水冲得“沟壑纵横”,后来日本婆无意中打了一个喷嚏,“裂开的‘田地’应声从脸上脱落,令人捧腹大笑。”……这些趣事不仅带给读者欢乐,也带给他们深深的思考。 回顾晨阳的写作历程,受父亲的影响,他在初中时就萌发了写作的热情,从此开始了不懈的耕耘。年过花甲退休之后,善于学习的晨阳与时俱进,学会了用电脑写作,并创建了个人的博客。此举不仅拓展了晨阳的写作空间,也扩大了缅华文学的影响力。晨阳的志愿是“为繁荣缅华文学添砖加瓦。”(《晨阳诗文集·自序》)在以晨阳等为代表的老一辈作家的带动下,相信缅华文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缅甸东北部景栋城,上世纪50年代末,有一座华侨公立学校。学校开办高中小学、幼儿园华文教育。 两层楼的砖木屋,既是教学楼,又是宿舍。执教老师分男、女宿舍蜗居于二楼,一楼以预制板隔成数间教室,前面还有一座破旧的房子教室,供幼儿园、小学年级上课。 白天上下课以敲钟为号,整齐的朗读声,优美动听的歌曲,荡漾在缅甸掸邦之地,令人倍感温馨。 夜晚,二楼亮起了需打气的洋油灯,一些社会上的家庭妇女,来参加夜校补习,内容有学书法,美术字,算盘……。至晚上9:30才万籁俱寂。 有一天晚上“放学”后,听楼下传来“呜……呜”凄惨的鬼嚎,女教师闻声却步,不敢结伴下楼,幼女失声惊哭揣进母亲怀里,年青男教师听了也毛骨悚然。 ...
陈尊法 家父陈尊法,原名陈春法,曾名陈存华,笔名:沙云、陈樽,厦门禾山坑园村人,1922年4月28日出生于缅甸勃生直甲镇;1941年加入中共侨党。18岁始,从事缅华华文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爱国爱乡,不图名利地位,不计较报酬,矢志不渝坚持爱国主义教育。1962年,在缅甸仰光《人民报》《中华商报》任记者、编辑,舞文弄墨宣传新中国及中缅胞波友谊。1971年回国,安排在厦门合成氨厂任办公室主任;1979年5月《厦门日报》复刊,调任记者、编辑至1988年11月离休。 参加缅华战工队 投身抗日救国 1937年卢沟桥事变,祖国的抗日烽火燃烧到缅华社会。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家父怀着青年人应该站在真理一边去反抗日寇及蒋家王朝的思想认识,去追求进步和找正确的组织。 家父在直甲镇新民小学毕业,至勃生华侨中学读初中。组织“读书会”,阅读许多新书、杂志,加入进步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在学校,与同学们组织“学联”,开展为祖国抗日募捐活动,如上街卖花筹款等等。校长敌视学生搞抗日救亡活动,学生们公开四处张贴标语,对抗校长。学期末,家父第一个被开除,由祖父陈志道领回家。由于祖父在直甲镇的新民小学任校长,1940年,家父代课执教。1941年,因逼婚,只身到仰光只荷坦街92号仰华公学任教。在仰华,家父教中年级国语、音乐(全校);义务教励志社附设的工人夜校。仰华公学是中共侨党地下活动据点,当时主要是组织工人提高政治、文化知识,谋取正当权益和福利,指导罢工,与资本家讨价还价,为工人争取更多的利益。 缅甸勃生华侨中学 后排左二为陈尊法 在仰光,家父空闲时间勤奋自学,至南勃陀街“公立书报社”借阅书本,义务在图书馆代管理员黄君珊出借书工作;与张春材、李其昌等在仰光32条街租用三层楼一间套房为美术画室,每周日整天学画,邀请张子明为义务指导老师,讲解绘画基本常识。 1941年12月8日,日寇南侵。仰华公学派张子明、家父为代表出席了在南勃陀街的公立书报社召开的“缅华战时服务团”筹备会。会后由画家张子明画大幅彩色漫画同家父到广东大街与只荷坦交角的墙上张贴。12月23日午间,日机空袭,仰光一片狼藉,揭开了战争血幕。 1942年1月,“缅华战时服务团”从仰光撤退到曼德勒,与当地的华侨抗日组织“战时服务团”合并,总称“缅甸华侨战工队”。战工队是“太平洋战争期间活跃在伊洛瓦底江畔的一支革命的华侨青年的文化工作队伍,在南洋华侨抗日反法西斯的英勇斗争中,曾经发挥了它独特的战斗作用,……”(张光年:《伊洛瓦底战歌》序言)。战工队巡回公演《黄河大合唱》和其它抗日歌曲时,原词作者光未然(张光年)朗诵,家父与吴学诚、蔡时敏、张春材负责布景后台灯光、以跳闪的灯光,演出时音响效果(三合板茶箱拉长线作大提琴发嘣声)甚佳。家父还经常参加:贴街头标语、出版壁报等。《黄河大合唱》的歌声在伊洛瓦底江畔激发了华侨抗日救国的热情。 1942年4月3日,日机狂轰滥炸曼德勒云南会馆,三名队友当场牺牲。因此,组织上决定撤离北上,战工队四个年龄比较小的蔡时敏、王一芒、王汉斌与家父,由吴学诚带队撤往国内,准备到延安学习。于是,家父与战友沿滇缅公路走到昆明。 回闽执教完婚 复原重返缅甸 至昆明,家父住在昆明圆通巷,等待安排去延安。一天,家父和蔡时敏上街,在路边吃了一碗酒糟,翌日,发高烧,迷迷糊糊,吴学诚叫辆黄包车送到昆华医院,诊断患恶性虐疾,在医院整整治疗了一个月。病愈后,同伴均离开昆明,家父除身上穿着的衣服外,一无所有。 家父拖着疲乏的双腿,趔趄到医院门口,蹲着观望来往人群中是否有相识者。恰逢家父小学的李沧浪老师路过询问,家父说明病初愈无去处境况。他是福建安溪人,正好要押着十几部载有轮胎等战时物资的车回福建,于是家父随李老师回到安溪蓬莱乡魁美竹脚村。 经李老师介绍,家父去安溪的东溪小学任教。教的是低年级班的唱游课。“唱游”课是边教唱歌边游戏,即幼儿教师。不久,高年级班的体育和数学缺老师,家父去执教。当时老师的待遇低,每月90斤糙米,外加生活补助费。他们只给90斤糙米,生活补助费被原任老师截留,家父不计较的原因,一是临时的生计,另一方面,担心他们会发觉家父在缅甸参加过组织。在安溪,家父流动执教过金谷的东溪中心小学、乌涂、龙地中心小学。...
1962年,座落在仰光巴罕区的缅甸南洋中学,往“杜钦技医院” (翁山将军夫人)的路口,有一红茶馆。 红茶馆是“雅答厝”,老板“哥梭温”,缅甸中年男子,身高约1米65,穿着短衬衫,系一条笼基,他能弹缅甸六弦琴,起初,红茶馆门可罗雀,他拿着六弦琴,自弹自唱起缅甸流行歌曲。娴熟的琴技及缅甸音律,吸引左邻右舍及路人,他们也分别拿来乐器,沉浸在弦乐队的合奏声中……。生意渐渐红火起来。 “哥梭温”的女儿“玛钦努”年方15,漂亮的脸蛋始终飘溢着“檀那卡”的微香,粉红色“的确良”衬衫,将其双峰淋漓剔透地展现众人眼前。“特敏”(缅甸妇女穿的筒裙)丰满臀部的来回摇晃忙活着……。 红茶馆每天有一小伙子必来“上班”,1米70身高,初来时,只敢偷看,或暗送秋波予她。久之,即大方地搭起手来。他始终形影不离相随出外采购,有一次,竟然一个多钟头未归,老板“解雇”了他。 “玛钦努……。”一天清晨,父亲叫女儿起床,无应答,会不会是熟睡,“哥梭温”进房间一看,床空,见字条上写着:“亲爱的父亲:我与他真心相爱走了,祝福吧。女儿”;父亲气愤地说:“竟敢私奔,回来一定打断腿。” 一月余,“玛钦努”与他笑眯眯回来了,父亲既气又无奈,心想,女大不中留,别家的女孩也如此,而且比偷汉子强。说:“我以为你们私奔,再不认爹了。” “你不是要打断他们的腿吗?”茶客问道。答:“她妈妈当年也是与我私奔的。”笑然。...
嘉兴红船,树镰斧旗,至今百年。 忆中华大地,浮沉谁主,润之①思想,统帅奔前。 倭寇侵淫,江山破碎,抗战时长撼世间。 瞬间罢,解放三年战,站立担肩。 一穷二白山川。抗美战,援朝骇浪涟。 改革开放际,希贤②设计,沧桑巨变,民富贫迁。 继往开来,捉贪惩恶,大快人心脱困全。 庆华诞,强起来中国,逐梦圆圆。 注:①润之:毛主席字润之。 ②希贤:邓小平学名。...
七绝.跳高 文/晨阳 骠国木雕真活显, 殊荣一等实名归。 少童游戏人奔跃, 耍玩身心更勇威。 唱和七绝•跳高 文/朱云 坐地擺姿兒玩藝, 學童喜戲不知歸。 無窮樂趣吾年少, 哪曉天高各自威。 恭和晨阳七绝·跳高 文/苏文银 栩栩如生童趣显, 班门缅裔摘金归。 何当杰作环球展,...
七绝·祝贺全红婵 文/苏文银 贫家小女半空飘, 体转身翻入水姚。 七载春秋疲不辍, 金牌在手笑颜娇。 2021年8月8日 于旧金山 唱和苏文银七绝·祝賀全紅嬋 文/朱云 戲泳妞兒展翅飘, 雲台跳水體輕姚。 旋騰翻跃池漪美, 奧運金牌有小嬌。 2021.8.10于香港 恭和苏文银七绝·祝贺全红婵 文/晨阳...
奉和苏文银、晨阳、舒云“凉州词”诗林郁文(昆明) 千年烽火染重山, 万里征尘有几还? 一曲凉州头已白, 而今奋进越阳关。 2021-6-16于昆明文瑞书斋 附:苏文银、晨阳、舒云原玉七绝·凉州词苏文银(旧金山) 长城尽处念青山, 千古沙场醉不还。 羌笛琵琶歌舞夜, 春风直度玉门关。 2021年6月10日 七绝·和苏文银凉州词晨阳(厦门) 边墙御敌值金山, 华夏安宁寇折还。 羌族乐声人起舞, 雁飞林麓过三关。...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