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侨中首届班,情浓意聚不一般。毕业纷飞五十年,班友情结坚如磐。 . 此旅快乐又轻松,徒步森林美景收。瀑布边旁集体照,旅后回味意无窮。 . 乘上竹筏乐漂游,凉风拂面爽悠悠。两岸竹林郁郁葱,远离鬧市好自由。 . 相聚诉衷別离愁,細嚼50后成败筹。相见不易別也难,旅乐回味綿無終。 注:福建省武夷山县在1968年曾建有武夷华侨农场农场设有托兒所,幼儿園、华侨小学、和华侨中学,筆者曾在该中学任教,1974年首届高中生毕业,至今,2024年整五十年。旅遊項目有中山竹溪山境溫泉、南昆山国家森林园、香溪堡竹筏游。...
赴2023年12月3日香港南中校友会成立十七周年联欢会有感:这是新冠病疫后首次联欢聚会。赴会的有澳门南中校友团、来自美国、广东省广州、惠州、及香港本地众多校友共计23围,近三百南中校友相聚欢。 。 唱起校歌情激荡, 母校身影眼前亮。 幸福的校园岁月, 复现在我们心房。 . 疫后首聚抒情怀, 同窗友情永不衰。 母校教恩辉日月, 梦里常把南中还。 . 歌舞能手台上唱, 台下共鸣心欢畅。 抓紧合照忙不停, 曼妙舞姿绕会埸。 ....
驚悉粟秀玉教授不幸於2023年10月09日在北京病逝。噩耗傳來令我们悲痛萬分! 老师为中缅教育奉献一生。为南中和福建女师两校的教育教学培养出众多缅华社会的栋梁;在耄耋之年努力推动中缅友好,还以多年节约捐资创立“粟秀玉教授基金”为缅甸开展公益慈善活动,资助缅甸教育事业,实属难能可贵;回国后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培养众多缅文精英学生,活跃在中缅外交领域,是中国学界的缅语泰斗,令人敬佩!您的音容相貌宛在,您清脆的歌声給我們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 願您一路走好!并致家屬以親切的慰問,请节哀保顺变重! 晚生 張 平 偕 澳门福建女师校友 敬輓 2023年10月10日 ...
夏季美景在荷塘, 蓮花綻放眾观賞。 出自淤泥而不染, 高貴氣節盡彰揚。 · · · · · · · · · · 花開花閉美至極, 蓮寶孕成不再閉。 映曰粉紅別樣美,...
纽约缅华荣担当, 紧锣密鼓筹备忙。 各地缅华赶签证, 参会热情高万丈。 ............ 缅华情续在联谊, 筹备联谊非易事。 强化中华复兴梦, 传承华夏文明史。 ............ 新冠不会倏然消, 自觉防护很必要。 携手共筑防疫墙, 盛会温馨又热闹。 ............ 共赴本届联谊会, 交流启发互利惠。...
猛虎助人叼毒走, 玉兔报春驱疫愁。 病毒远离地球村, 村民复得幸福楼。 * * * 勿忘抗疫苦不堪, 投毒乃在心不安。 勿忘警惕兴经济, 人间生活回归常。 注:新冠病毒肆虐地求村自2019年末至今2023年元月已三年多,如何走过抗疫曰子,如何恐苦不安 ,应留深刻的记忆,以作为应对各种不同病毒袭击的心理准备,人类必须越战越强。2023.01.20...
班级是一种微型的社会体系.由师生两方面为一定的教育目标而组成的,具有稳定交互关系的,进行一系列教育活动的群体.他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层组织.它的功能是: (一) 班级体系的社会化功能(包括服务和保护功能). (二) 班级的选择功能. (一)如何强化班级体系的社会化功能. 人类社会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有两种需要:(a)维持生命,延续种族,即生理上健康发育成长的需要;(b)文化健康和发展,即心理发展的需要,目的是为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 概而括之:社会需要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适应性强的社会人.班级体系工作要实现儿童的社会化. 学生的体能和健康体魄。学生的健康身体靠体育教育课发展,组织男女篮球队参加班际比赛,参加校内运动会等等方式促进学生锻炼。 在班级教育工作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关心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身的发展.要经常性的注意改善教室,校园的环境,关注学生生理和心理卫生的状况和变化情况,如教室的灯光,通风,桌椅的高低,学生个子和桌椅的谐调否,周围的噪音等。一切都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提供体育运动设备,鼓励锻炼身体。教师应有一定的生理学知识,关心学生的生理发育.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作息制度。此外还要关心学生在班级社会里的人际关系,克服矛盾,平衡心理进行双向关爱互助的教育。适当开展文体活动,使学习紧张愉快而有序,生动又有意义。随时注意抓住,活动过程中冒出的各种具体的矛盾,进行生动,有效的品德教育。不能只为活动而活动。各种活动不但要使学生从相关活动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观察儿童的思想品德表现,加以引导,让其在活动中得到进步,成长,成熟。与此同时要为其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各种保护和服务措施(应设校医护室,设保健医生,与社会公共医院建便捷联系管道,以应紧急之需),以让各种活动有安全保障。 (b)文化健康和发展,即心理发展的需要,目的是为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概而括之:社会需要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适应性强的社会人,班级体系工作要实现儿童的社会化。 學生的身心健康能為其個體社會化提供基礎。学生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知识,技术和行为规范,成为符合一定规格的社会人。班级的社会化功能是在学生一定的生理心理基础上,根据社会的需要,教他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行为规范。学生个体社会化可有各种不同途径,而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步骤和最有效的社会化手段。 班级社会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其社会化功能:<1>教学工作;<2>教师言行的潜移默化作用;<3>利用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1>在教学方面,应注意到教学生“会学”即培养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因为人类的知识将无止境地增加,任何个人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培养学习的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传授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能力,创造力和创新开拓精神的培养,这是现化化建设和智力开发的需要,是全世界都在重视的问题。能力和创造力潜藏于每个人素质里,只要得到培养即可形成和发展,所以,应该满怀热情,充满信心地去培养。 开展活动教学是培养能力,创造力的好方法。在充分做好安全的保护条件下,为学生(中小学生和幼儿教育)多做有意义的游戏活动,如模仿开商店,做导游,制造糕饼等等各种游戏;模拟各种社会活动,教理科的可进行实地测量计算,设计制作模型,自然科学的实验活动等等,对培养学习能力与创造力很有帮助。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潜移默化作用 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不是只靠面对面的说教就可实现,要十分重视教师优良行为作风,对学生长年累月的熏陶作用。...
澳门缅华群体中有位大家熟悉的长者,人们亲切地用缅语称他为邬勒基(缅语普通话译音汉语拼音wu lei Ji英文写: U lay GYI),不胖不瘦略高的身型,头发黑灰里透些白色,平日多穿着白底二级领衬衫和西裤,服务饰整齐,神采弈弈的状态,现年已大大超过八十古来稀,所以称唤他为邬勒基,缅语为大叔之意,也表示尊重他为长者的含意,下简称铨叔。邬勒基的中文名是陈炳铨,他是位普通学徒工人出身的爱国华侨,他也有自己漫长的人生风雨路 出国谋生恰少年 铨叔祖籍是中国福建省长乐县古槐镇,井门乡。1933年9月9日出生于福州巿道山路一木匠之家,父亲是陈依贺,母亲名林依妹,上有两个姐,他是父母的幺仔。父亲在家乡是木匠,生活状况过得去。铨叔未满14岁 于1948年元月份,跟随姐夫林培基(于1942年曰本侵略缅甸时,从仰光逃难回家乡避难几年的缅甸华侨,其间与大姐喜结连理。)和身怀身怀六甲的大姐陈宝英及其长女,一行四人去缅甸。当时母亲过世才几个月,铨叔小学未毕业,父亲思想较开放(1938铨叔五岁父年轻时也曾去过新加坡闯荡过),舍得让铨叔出国谋生,二则也为沿途帮忙照顾怀六甲的大姐和外甥女。 当时他们选陆路经云南入缅北再南下到首都仰光。因事在九谷耽误了一个多月 几经周折才到缅南仰光。从此开始在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的陌生环境中求生。1948年二月铨叔已14岁足,可以找工作了。有幸由姐夫朋友介绍,进入当地华侨新开的洋服公司当学徒学缝西装。当时老板对学徒是包吃包住,每月工资三十盾。这时铨叔一直悬着的心安了下来,决心一定要学好缝西装这门手艺。其间结识了多位师兄,有位曾英学兄与铨叔最为亲近友好。三年学艺完成时,获老板留仼在该洋服公司缝西装,由学徒工转为正式计件工,每件西装工钱是22盾,一个月约可完成20件,每月收入约440盾,在当时算是很好的收入了,虽然辛苦,当时的铨叔也心满意足了。 大胆转型 学办小工厂...
缅甸仰光南洋中学创办于1948年5月20日,走过光辉灿烂的十七年后,于1965年4月1曰因缅甸政府的国有化政策而停办。十七年教育成果享誉全缅,青垂缅华历史,流芳千古,她是缅华的光荣和骄傲。 南洋中学,是以她突出的优良校风,和教育成就而饮誉缅华社会。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是二战后的缅华教育重建和步入新发展的时期。从南洋中学毕业投入缅华教育事业的为数不少,他们在缅属各城镇,为缅甸华文的基楚教育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步入工商界的南中校友,在缅甸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南中学生(绝大多数)给广大华侨留下作风正派、工作热情、极积、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能适应新环境、能创造发展、热爱祖国、热爱侨胞,维护推动中缅友好关系等良好形象。在当时南中给人们以新型学校的印象。在我就读南中时(1956-1962)延传下来的校风已成稳定的模式,但从没有听说过我们优良校风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详细拜读了南洋中学特刊(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廾五日出版)里的一组珍贵教育文献后,方知南洋中学优良校风的形成,与刚创校初期的校内新型民主教育管理模式分不开;与当时以李行建(校务主任-相当于第一任校长)、杨章熹(创校委员总干事兼文史教员-李行建回国后上任第二任校长)、黄华明(教务主任)、王伯明、吴思正(训导主任)等为主的校内行政领导分不开;校务行政领导集体的团结和真知卓见,及全体教师的真诚奉献、努力实践是分不开的。 学校在一开始就认真地抓紧、抓好建风工作,这是非常及时、难得和正确的。为南中的教育成功和发展,奠下了宝贵的基石,并由以后续任的校长注一及全体行政管理层和老师,继续培植和延续发展,正是开头好是成功的一半。 校风,就是指学校的风气,是一间学校的全体师生共同具有的,突出的,并且在较长的时期里起作用的思想行为作风的体现。校风有好坏之区别。南中的校风是好的,是特优的,导人为善、积极向上、学习气氛浓厚、纪律严明、团结友爱。中学生是长知识、长身体、塑造品德时期,良好的校风使学生在校园里,时时、处处受到无形的激励和监督,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一种良好的潜在的教育,在师生之间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促使形成正当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行为表现。 南中在建校初期靠师生双手的劳动建设了绿化式的校园环境,还有女生寄宿舍的设置,这两项创举,予人耳目一新,是当时仰光缅华社会的新生事物,在当时均属首创。在开学后,就马上及时地抓紧思想行为教育。学生由各不同环境带来的一些陋习、散漫无纪的作风是必须消除的。先由学校领导层草拟出校规,然后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治会,寄宿生生活委员会,开展民主讨论。学生自己参与讨论后,制订出严明的校规。这样就促使学生自觉地共同遵守。建立勇于检讨不断改进,改善学习和生活的作风,实现真正以「做中学」、「学中做」、「以指导学生学做人」的教育宗旨。强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自治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开展读书小组活动,培养强帮弱的精神;举办各项学艺比赛,促进学习兴趣和热情,形成比、学、赶、帮,生动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氛围。全是一套斩新的民主教育和民主管理方式。 南中的优良校风,除了体现当时侨校的一般学生守则的教育要求之外,更突出了:爱班(爱集体)、爱校、爱缅甸、爱祖国的四爱教育;严守纪律、友爱互助、艰苦朴实、辛勤劳动、手脑并用劳动创造的精神。所有这些优良作风,对绝大多数的南中同学都起了持久的、积极的影响以至终生受益。 南中校友已散布缅甸以及在世界各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在把南中优良校风上升为南中精神 ── 即指求学时在南中优良校风陶冶下,业已形成的各种优良行为、习贯和作风,转化为长期自动、自觉遵守和发扬的思想理念,使之继续激励自已在任何新的环境中,为继续学习、为生存、为克服困难、为事业创新发展、争取新成就、实现幸福生活,同时为所住在国的发展作贡献。 注一 南中校长 第一任:李行健 第二任:杨章熹 第三任:徐曰宗...
抗疫路上会有起伏,必须耐心坚守迎胜 病毒变异何时了, 疫染知多少? 澳门丽城遭疫冲, 繁华暂停抗疫中。 团结抗疫志犹在, 灭毒心不改。 问君还有几恐愁? 病毒败退似落花水流。 寫于2022.07.16 注:澳门疫情首现小区传播,自2022.06.18以来至今2022.07·16累积阳性个案1733,现正进行第十轮全民核酸检测。澳门新型冠犾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已宣布即将开展7月18日至23日将进行第11,12和13轮全民检测 ,每两曰为一轮。每轮参全民核检人数约66万人次。每轮核检阳性𠆤䅁数由大趋向小。 下图引自澳門日報 ……………………………………………………...
南下愛國精英群, 乃是愛國播種機。 引領緬華愛國行, 巧避歪理來襲擊。 * * * 伊江源北南流水, 华緬共飲誼相隨。 難忘精英向導史, 緬華愛國心永垂! 注: 杨嘵东著 徐盛兴主编《伊江歲月》2021年12月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 2022.05.03...
望空长叹悲已久, 万里相安又一秋。 奥密克戎更凶险, 未能归缅生憂愁。 * * * 华缅亲友今可安? 游子曰夜挂心肠。 生计徒增新困难, 诚祈全民都无恙。 * * * 抗疫持续悠悠长, 科研灭毒太紧张。 delta大闹未肯休,...
M国江山入疫困, 平民何计续生存。 抗疫乏力哀遍野, 乡愁绵绵祈疫退。 * * * 一人患疫染全家, 惊恐万状寻医佳。 各国妙方传M国, 自力奋战缷疫枷。 * * * 新冠变种愈加毒, 德塔袭来又久驻。 抗击意识松不得,...
五月廿一日开始,新一波新冠疫情袭入广卅市荔湾区,此次输入型新冠病患碓诊,是印度和英国双连体的新冠病毒变异病毒株,传播和发病速度更快,且很多是无症状感染者 ,防不胜防,令粤港澳疫情防控度骤然拉紧。粤澳核酸检测原保持七天有效,调整成仅两天有效;澳门政府规定进入饮食店都要测体温,戴口罩 并需示健康码,保持距离。在这祥疫情严峻的气氛中,澳门居民严守防疫条例,迎来了端午节并展开相应的传统活动,调剂了生活,驱散了疫情笼罩下的郁闷。在严守铁律下,获得自由与快乐,并展现了中国澳门人逆境前行,乐观向上,虎虎生威永不消失的青春活力。 《过端午》 (张平) 龙舟竞赛驱疫毒 船手竞相把劲鼓 战舟如飞锣鼓响 众志成城过端午 2021-6-14 《斩毒》 (張平) 炎夏穗疫正反冲 冠疫虽凶仍从容 携手共斩新冠毒 必胜重逢乐融融!...
前言 有专家学者认为,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在缅甸华侨华人研究领域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薄弱环节。所以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在这一领域有点像荒凉的沙漠,多年来论述缅甸华侨华人历史文化的著作寥寥无几。 然而,近二十多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带动下,华侨华人的研究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全国许多省、市先后成立了华侨历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北大、厦大、暨大、华大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华侨华人研究机构。 的确,近二十几年来,在缅甸华侨华人研究领域亦似乎开始热闹起来。不仅是我们这些缅甸归侨在吶喊,学术界也有人对此感到兴趣。如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的范宏伟先生,他的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就选定"缅甸华侨华人"这一课题。 澳门缅华互助会出版的书刋 以下我们将集中介绍由林清风 张平(张惠周)主编,澳门缅华互助会出版的书籍,其中也有缅汉翻译作品等。 (一)《缅华社会研究》(第一辑) 林清风 洪新业 编 1999年12月20日出 版 (二)《缅华社会研究》(第二辑) 林清风 洪新业...
记得我在1962年3月由教聯分配到仰光福建女子師範學校就職,5月中開學。一學期(六個月)後,約在當年11月底郑葆真老師,從南中初中部被調來任教務主任(是代替了周孟珍教務主任的職位)。從此我與郑葆真老師共事直到1966年4月5日學校被收歸國有。之後在廣大家長的支持下,還和全體原有同事們共同開展華文補習班工作到1967年6月底為止。 當時福建女師的行政小組共有七位:校長是粟秀玉、教务主任是郑葆真老師、副教務主任(即训育主任)趙艷芳老師、財政是陈金珠老師、出纳是陈刊治老師、生活指导张平(代替因就学深造而于1962年3月离任生导工作的钟淑芬老师、刘云提等共七位组成行政小组。另有总务是周国德老师。 郑葆真主任到來後,我們彼此很快就熟絡了。因為當時除了教學,我們經常會在學校行政會議上碰頭,行政工作上也有交集。当时郑葆真教務主任總抓教學教育;趙艷芳副教導主任抓訓育工作,我負責生活指導(抓學生會,服務隊等),我和趙艷芳副教務主任聯繫很密切,除了教學工作之外共同抓有關學生會方面的工作。 郑葆真主任留給我的印象,是性格開朗爽直,平易近人,而且商量事可速入主題,不貪功諉過,是非清楚,立場堅定,講話婉轉,但也不和稀泥,能體諒他人的難處,能喜見他人的優勢和進步,身體健康情況較差。當時我恰青年,我敬重她是資深前輩和老師,在粟校長領導下和諧合作,互相關心和支持完成自己的任務。 郑葆真老師在緬甸從事華僑華文教育事業多年,是位有愛心有貢獻的教育工作者;在福建女師任教務主任時,也是位稱職的好領導。 她還是位能與時俱進的很開明的母親,她生前的遗嘱火化玉骨回歸大海,突顯了她開朗爽直的性格,領略萬物來自大自然回歸自然的哲理,為此與其長子晨阳曾有如下拙筆: 海葬 晨阳 家母郑葆真已离我们而去一年有余,按照她生前的遗嘱,2013年4月8日,我们兄弟姐妹等8人,参加了厦门市集体的海葬典礼。从而有感,特赋诗一首,以缅怀家母。 人生坎坷的旅途, 至此已无怨无悔;...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