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文文苑
    黑光(蘇麗蓉)

    黑光的祖師 定源於黑洞 我用黑色的眼睛 去探尋黑洞的黑光 同樣是黑色的黑 卻在黑的世界 找不回實存的黑光。 2024年8月27日...

  • 华文文苑
    《連家生藝術館》開幕誌賀兼懷良師(高德光/文)

    . 享譽書壇不計年, 精專八法有遺篇。墨池筆塚知多少,德藝齊馨仰達賢。 . 书法 一〉茂松 二〉劉北照 三〉周永騰 四〉羅耀祖 五〉馬瑞麟 六〉李錦帆 七〉岑建平 八〉黎勝培 九〉阮偉生 十〉林德盛 十一〉龔正中 十二〉李應華...

  • 华文文苑
    中国女中校友会迎中秋庆周年(苏顺路 洛杉矶)

    中国女中校友会迎中秋花絮      2024-9-15星期日,洛杉矶中国女中校友会,迎中秋庆周年活动,假借南加州缅华会所隆重举行,邀请各缅华团体,缅裔会,缅华各校友会代表参加,共襄盛举。 左:黄月琴演唱名歌,  右:义工分配美味佳肴      自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随着移民美国洛杉矶的缅甸华侨逐渐增多,李悦添等广东台山藉缅甸华侨聚会,决定成立缅甸华侨会,並选址在中国城,开展华侨福利工作。后来大量的缅甸仰光华侨中学校友和缅甸仰光南洋中学校友移民美国洛杉矶,华中校友于1990年成立洛杉矶华中校友会,简称华友会,南中校友于1994年成立南加州南友联谊会,简称南友会。仰光华夏中学,仰光华英(以英语为主)校友会,医生会,客家会等也步人后尘,先后成立洛杉矶校友会,洛杉矶的仰光中国女中中小学校校友会则是最近几年才成立的新校友会。 左:黄娟娟会长致欢迎词,右:黄娟娟穿旗袍跳扇舞      2023年,世界范围内的新冠肺炎疫情过后,洛杉矶缅华各团体中,首先由缅华联谊会举行盛大的春节晚会,接着缅裔会举行敬老活动,再接着是中国女中校友会庆中秋聚会。均得到在洛杉矶和外地华侨和缅裔侨民的热烈支持。     洛杉矶中国女中校友会虽然成立不久,但是热情高涨,其领导干事陈永联,黄娟娟,杨灿云,黄宝珍,陈清联等均为缅华各团体,各校友会的积极分子,干劲十足。所以中国女中校友会去年和今年均举行迎中秋庆周年活动。 左:朱徐佳伍全礼夫妇对歌, 右:朱国盛高歌名曲      中国女中校友会迎中秋庆周年聚会之日上午,天空晴朗,天气凉爽,上午九点半,陈永联家族烹饪的鱼汤米线运到会所,接着订购的印度香饭也端上桌面,一个是鱼肉香食,一个是鸡肉香肴,原材料不同,其香味各异,却均为我们缅甸华侨所爱。上午十点未到,前来参加聚会的中国女中校友,各团体代表,互相打招呼,礼让坐位,许多来宾慷慨乐捐,许多来宾携带自作美食糕点。不一会功夫,大堂里坐无虚席,站满了人。 陈淼焱音响组早已组装好设备,男女歌手自带光碟,自发献唱精典歌曲。摄影组 蔡煜群,谢玉清,林鸿沛,在大堂内外穿梭走动,不停地拍照留影。场面热闹非凡。...

  • 华文文苑
    城中塗鴉(蘇麗蓉)

    牆头,牆角,橋墩 橋段,圍欄,厠所 凡爪子可觸之地 都有我的影子,浪迹天涯 我吶喊,我宣泄,我抗議 我嬉皮,我漫罵,我諷刺 自樂其中,自以為是,. 有時成了天使的化身 妖嬈,故作嬌柔,引人眼球 有時放飛思想,任意,豪邁 等待,等待讀懂我的人经過 尋求靈魂的共鳴 幽暗中互相拥抱,取暖 施捨這顆枯乾的心一点滋潤 塗鴉是藝術表達,內心世界的縮影。 2024年9月12日...

  • 华文文苑
    甲辰国庆抒怀(文/晓炊)

    七五华诞向光明,破晓将知大地春。 小球赤帜冲霄起,大船舵正逐浪深。 岁月蹉跎狼爪舞,葩花灿烂虎眼睁。 岿然挺身东风劲,岂对群魔让寸分。 百代晴辉昭丽日,千载世范问本根。 庆朗踏歌弥大勇,山河朝晖鉴初心。 雄峰倚座族旌稳,广海蹈波誓远征。 乘胜挥戈骋奋进,河山竞秀气象新。 2024.09.30. 格致随筆...

  • 华文文苑
    觀賞市政署畫廊之迎雙慶——《國慶牌樓回顧展》感懷(文/德光)

    . . 牌樓座座記猶新, 尋覓當年一代人。 家國情懷齊搭建, 街衢道路廣鋪陳。 眼觀舊照圖文茂, 口述詳言歲月珍。 欲與時空談故事, 何其鮮活未封塵。 . 书法 一〉李燕軍 二〉劉北照 三〉茂松 四〉李錦帆 五〉黃玉靈...

  • 华文文苑
    归国遥·归国六旬吟(晨阳)

    . 归国。一甲子时光即蚀。侨生求学追忆。邕城艰苦极。 动乱缀停忧惑。赴农乡勠力。踔厉奋发时刻。睹神州罕迹...

  • 华文文苑
    中缅文化源远流长(苏顺路 洛杉矶)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是中南半岛面积最大,东盟面积第二大国。缅甸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两千五百多年前,当时缅甸境内分成几个民族政权,骠,甘扬,德,文,尚未形成统一的极权国家。南部靠海地区,已有文族人海上贸易往来,据说两个文族兄弟,前往印度行商,见到了佛主释迦牟尼,得到八根头发恩赐,带回缅甸,在仰光高坡上修建佛塔供奉至今,成为世界著名的瑞德贡大金塔。 左:不到长城非好汉,右:一天一米 蒲甘不移      大约在中国汉朝时期,从中国甘肃地区南下来的移民进入缅甸,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佔居了伊洛瓦底江流域,阿诺雅他王先后打败了周围的其他民族政权,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以蒲甘为首都的王朝。     缅甸自古创造了自已的语言文字,有三十三个基本字母,拼成丰富多采的,全方位的语言。在缅甸,只要会讲缅甸话,学习几个月就能看报纸,写文章。作者在缅甸乡下,八九岁童年时代,有机会入读和尚庙,从基础课(丁崩机),到初级梵文(巴力),就能准确的讲话,流利的写文。 左:周总理九次访问缅甸,右:陈毅外长跟随周总理访问缅甸      缅文比较科学,缅甸人民热爱自己的语言文字,英国人殖民统治缅甸一百多年,无法改变缅文。同一时代,法国人改变了越南文字,英美改变了菲律宾文字。一个丢失了自己祖先创造的文字是可悲的,民族气质不全的,听说越南和蒙古国要恢复自己原有的文字。     缅甸自古有自己的曆法,缅暦和中国农曆一样,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其名,每周七天,各有其名,有润年。缅甸人民信奉佛教,佛堂戒律中规定,每年农忙季节,和尚守庙不出,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耕种。缅甸古代天文科学发达,观察到太阳系各大行星和卫星,並且命名下来。 左:中缅签订边界条约,右:缅甸33个基本字母 缅甸自古有自己的数学符号:၁ ၂ ၃ ၄ ၅...

  • 华文文苑
    小路(蘇麗蓉)

    熟悉的彎彎小路 沿著倆排大樹蜿蜒伸展 秋風起,落葉飄零蓋滿了小路 腳下响起清脆干裂聲 小童踩著滑板遊戲 几只喜鵲大方踱步,逍遙自在 似乎小路只是它們拥有 一切悠靜中接受時節交替 小路風景如畫,色彩金燦 令人陶醉,更使人舒神怡情 . 小路延伸的前方 是我人生選擇的方向 小路盡頭座落的那間小屋 就是我的教堂,神的家 在那兒神把我呼喚 為我生命預備居所,是我靈魂的歸宿...

  • 华文文苑
    七绝‧歌中华 舒云(香港)

    风云激荡红旗展, 民族昂头站起来。 赓续前行兴国路, 勤劳致富响春雷。...

  • 华文文苑
    喜团圆‧国庆感怀 舒云(香港)

    琼楼炫丽,城街绘彩,一片欢腾。 红旗漫卷歌尧舜,鸽翔唱和平。 遥想当年,狼烟肆虐,百姓哀鸣。 今时国盛,中华兴路,永记先承。 喜团圆    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两平韵,后段六句两平韵——晏几道...

  • 华文文苑
    浪淘沙……毛主席逝世四十八周年重讀絕代華章《沁園春.雪》感賦(文/德光)

    . 豪壯氣如虹, 誰似毛公。 銅琶鐵板大江東。 誦讀華章聲朗朗, 文氣橫空。 . 紅日出韶峰, 命世英雄。 兵機將略建殊功。 文采斐然懷巨擘, 一代辭宗。 . 书法 一〉林德盛 二〉劉北照 三〉岑建平...

  • 华文文苑
    中秋博饼乐开怀  胞波欢聚庆团圆——记2024年缅联会情满中秋·礼赞国庆联谊活动(曾素琼)

    山河远阔,烟火人间。又一年中秋,千里共婵娟。2024年9月15日,厦门缅联会“情满中秋人团圆,礼赞国庆七十五”中秋博饼联谊活动在华侨大酒店五楼国际厅热闹开场!胞波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扶老携幼,欢聚一堂,不仅庆祝中华民族传统中秋佳节,同时共同庆祝祖国75周年华诞,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厦门缅联会是一个团结、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历经数届理事会,每年传统举办两场大型活动:一是泼水节嘉年华、二是中秋国庆联谊。活动的举办,不仅为胞波们提供欢聚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中缅文化的交流、碰撞与传承。 中秋佳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在厦门缅联会理事会的精心组织策划安排下,志愿工作者热心服务,活动现场井然有序,呈现一片欢乐的海洋,胞波们齐聚一堂,共话佳节,同叙乡情,通过这样的联络联谊,彼此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情感情谊及团队凝聚力,凝聚缅甸归侨侨眷的侨心,提升缅甸归侨侨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在厦门,中秋博饼不仅仅是一项传统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一种家的味道。胞波们欢聚在此,博手气、博好运、力争摘得状元魁!“月是中秋明,情是中秋浓”恰好地描绘了活动现场的温馨场景。92高龄的杏滨组陈宝赞胞波一家,祖孙四代10人共赴今天的聚会,他们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笑容,欢声笑语回荡在会场每个角落。今年新增的状元王中王争霸赛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经过一番激烈角逐,杨逢春胞波喜夺魁首,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胡纵衡会长代表缅联会理事会为其颁发精心准备的、别具缅甸特色的纪念挂画,全场爆发热烈的掌声! 2024年中秋博饼全体状元合影,永远会长陈汀阳携常务理事为胞波送上中秋祝福 作为缅联会常务理事会成员,我有幸参与了几场几百人规模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深刻体会到其中的艰辛与不易!每一场活动的成功举办,从活动的策划安排、经费预算、任务分工,到每项细节的推敲,再到活动现场的执行,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所有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团结协作。“众人拾柴火焰高”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充分体现。缅联会是没有任何营利收入的基层社会团体,尽管市侨联给予了一部份经费补助,但仅靠会员每人每年50元的会费,还是远远不足的,余下的经费全仰仗爱心胞波慷慨解囊。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活动才能够顺利举办,才能够充满温馨和欢乐,才能够让胞波们的心紧密团结在一起,成为归侨侨眷们的欢乐海洋。 作为一名基层的侨务工作者,我始终铭记着前辈们常说的“情怀”二字。我认为做侨务工作,要能“共情”,要有“胸怀”。所有参与到活动志愿服务的胞波,都是带着这样的“情怀”投入到服务工作中,用实际行动传递着爱与温暖。在此,所有为缅联会活动出钱出力、默默奉献的胞波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正是有了您们的付出,活动才能成功的举办,团队才能发展壮大,胞波情谊才能愈发深厚。展望未来,愿我们每一位缅联会的成员都能一直保有这份“情怀”,携手前行,同心相应,群策群力,更好得为缅甸归侨侨眷服务,共同书写厦门缅联会的新篇章。...

  • 华文文苑
    情满中秋人团圆礼赞国庆七十五——厦门缅联会甲辰龙年中秋活动记(洪婷)

    金秋送爽,万里山河披锦绣;桂花飘香,一轮明月寄相思。2024年9月15日农历甲辰龙年八月十三日,鹭岛胞波齐聚厦门华侨大酒店五楼国际会议中心,欢庆中秋佳节,礼赞国庆七十五周年。 九时许,工作人员已陆续到场,为活动的有序举行贡献各自微薄的力量。前期工作筹备组、签到组、会刊组、现场秩序维护组、摄影组等,大家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会场内外一片繁忙景象。 . 十时,宾客陆续到场,久违的胞波们相互问候,相互祝福,亲朋好友纷纷驻足合影留念,会场内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九月的厦门,哪里有博饼那里便是欢乐的海洋。博饼活动是中秋佳节亲友团聚必不可少的联谊活动,会场内一张张圆桌有序摆开,一份份喜庆的博饼礼卡整齐排列,胞波们十人一桌,在“开始咯~~~”的欢呼声中,胞波个个探着身,睁大眼,看着六粒骰子欢快地在碗里跳跃着。一声声“叮铃铃”清脆的骰子声如银铃般回响,一阵阵欢呼声在会场内回荡。这是胞波们自己的节日,大家纷至沓来。瞧,杏滨组的陈宝赞老先生已92岁高龄了,精神矍铄,携重孙四代十口人参加本次博饼活动。老人家还慷慨解囊,为缅联会的工作添砖加瓦。 一桌桌状元相继产生,本次联谊会的重头戏便是状元王中王争霸赛。缅联会理事会精心准备了缅甸特色的玉石挂画——鸳鸯船,作为王中王的礼品。最终胞波杨逢春摘得桂冠,赢得了这幅精美的玉石画。 此刻,老会长陈汀阳及胡纵衡会长携缅联会全体常务理事上台致词,为鹭岛胞波送上中秋祝福,台下的胞波纷纷举杯共饮,将全场的气氛推向了新的高潮。 骰子声声响,人月两团圆。一年一度的中秋联谊会为鹭岛胞波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用传统的闽南民俗活动共庆这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时刻。时光流转,中秋文化赓续绵延,鹭岛胞波薪火相传,一代代的鹭岛胞波,浓缩于其乐融融的欢聚时光中。在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让我们凝聚侨心,汇集侨力,再谱砥砺奋进的新篇章。...

  • 华文文苑
    西江月……西灣湖畔觀賞第三十二屆澳門國際煙花比賽滙演遐想(文/德光)

    . 五彩斑斕花雨, 萬人仰望星空。 良宵哪得幾回同, 電影星光閃動。. 焰火千枝彩溢, 瓊葩百姓情鍾。 取回月壤究研中。 能把煙花移種? 书法 一〉劉北照 二〉黎勝培 三〉岑建平 四〉黃偉華 五〉尤肖松 六〉李應華 七〉阮偉生...

  • 华文文苑
    勿忘九一八(文/德光)

    . 披猖日寇乍興兵, 血雨腥風北大營。 三省淪胥亡國恨, 九州響徹殺倭聲。 鐵蹄蹂躪金甌缺, 烽火燃燒怒劍鳴。 永矢弗諼知史鑒, 保疆還欲請長纓。 . 书法 一〉李燕軍 二〉馮利發 三〉劉北照 四〉莫敬釗 五〉羅耀祖 六〉黃玉靈...

  • 华文文苑
    有感【万马奔腾图】(郑童作)

    . 铁蹄声撼九州天, 云卷风扬尘蔽川。 如潮似雷震峯巅, 惊涛怒卷万山间。...

  • 华文文苑
    商品更新与人类命运(苏顺路 洛杉矶)

    太阳系行星运行图      古人有云,顺之者昌 逆之者亡。自古至今,歷朝歷代,往往初期兴旺,后期衰败,以至灭亡,夏商周是如此,唐宋元也一样。其实,商业上也有这种更新换代的现象。远的不知,自从我懂事能记忆以来,亲眼目睹不少商品更新换代的变化。     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在渺名县城就读初中的时候,同学们有的脚穿木屐,有的光脚上学。放假见到仰光回来的高班同学,脚穿旧轮胎制成的拖鞋,十分羡慕,心想,我们到仰光升读高中时,也一定要购买廉价的轮胎拖鞋。不想,1957年,我们去仰光入读高中时,市面上轮胎拖鞋已经下架,轻便的塑料拖鞋取而代之,红蓝绿白,大中小号码齐全,男女适用,摆在一起不易穿错,价钱也便宜,自然会淘汰掉笨重单色轮胎鞋子。 木屐和塑料拖鞋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们读小学的时候,各科作业是用铅笔写的,便宜的铅笔,铅心质量差,铅心质量好的,价钱较贵,经常要用折叠小刀片削铅笔,后来有了铅笔刨,方便许多。到了初中,就开始用钢笔写作业,记得那时缅甸可以买到英国出的"派克"牌高级钢笔,可是买不起,我们购买中国永生牌,笔内有软管,吸墨水很方便。学生用蓝墨水写字,老师用红墨水批改。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社会上出现了匈牙利人发明的圆珠笔,因笔尖头镶嵌着小金属球,写字时,浓墨水流出来,纸张上形成文字。因方便使用,圆珠笔逐渐取代了钢笔,最终钢笔被淘汰,再也见不到用钢笔写字,更见不到用毛笔书写文字了。 圆珠笔 钢笔 毛笔      2003年开始,华友朱雪雪鼓励我写大儿子参军的事和小儿子大学毕业的事,我跟随着华友朱徐佳写散文,后来有了南加州缅华网和仰光缅华网,朱徐佳帮我校对和编辑投稿两个网站。从此,我一发不可收拾,不停地写散文,内容包括歌颁祖国,第二故乡缅甸的风土人情,自己从缅甸到中国,到香港,到美国的人生经历,起初我是用圆珠笔写在纸上,先打初稿,后修补,再投稿。自从自己有了平板电脑,用备忘录写文章,后修补,再投稿,並将文章儲存起来,淘汰了纸笔。电脑打句子,它还能帮你自动修改错别字,既方便又准确。 各式有线电话      过去我们出外旅行,随身携带照相机和录影机,初期的照相机,内装黑白胶卷或彩色胶卷,后来的照相机,内有成相合子,从此,胶卷被淘汰,卖胶卷的被迫关闭了。    ...

  • 华文文苑
    良夜賞中秋(文/德光)

    . . 冰輪高掛慶中秋, 萬斛蟾輝瀉地流。 螺餅甘肥供笑語, 星燈璀璨耀神州。 舉家團聚歡聲鬧, 闔澳繁昌瑞靄浮。 最是今宵花月好, 舒顏滿滿醉金甌。 . 书法 一〉劉北照 二〉茂松 三〉黃玉靈 四〉阮偉生 五〉黃偉華...

  • 华文文苑
    痛失江清亮先生(苏金安)

         闻讯江清亮先生的噩耗,我甚感悲切,痛失斯人。      两个月前我夫妇俩趁到洛杉矶之便,前去拜访他。即便他坐着轮椅,插着氧气管,神情依旧很清醒,面容、肤色无异于平常人。虽没有过去的健谈,但也不失待客之道。      去年,我们一行六人往洛杉矶参加缅甸会的泼水节联欢,他夫妇俩和女儿还刻意在餐馆给我们接风,共进早餐,席座上,大家交谈甚欢。      他年轻时就患哮喘病,加之后来的糖尿病,肺部罹患更甚。疾患蚕食躯体,健康每况愈下,年事逐高,终究无力回天。      从岳父口中得知,他年少就与我两位内堂兄结伴背井离乡来到缅甸,过继给叔叔,从此开启了他的奋斗人生。      我们的结识是他已和卢秀莲学姐亲婚后,育有长女碧英,四男——想以“欽“为字辈,后一字取君子四德之”元、亨、利、贞“次第命名。我成了这些孩子的中文家庭教师。时隔多年,欽亨长大成家,带着他几个儿女到我家请内子简瑞贞教中文,经年累月的相处,与他们祖孙三代的关系密切无间,一直延续至今。      早些年,他们还住在旧宅,我们夫妇每到洛杉矶就下榻他家,少不了他们的接待,交往之密切可见一斑。      江先生经营糖果业,他的”三记“商标驰名全缅,他的敬业与勤奋,业务蒸蒸日上,富甲一方。他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慷慨解囊。即出钱也出力。大家公认他是务实派,赢得社会的认可,德高望重,担任了华商商会(现中华总商会)理事长,仰光华体会会长,江氏青协主席,永靖互助会主席,永定会馆副理事长等职务,成了人中翘楚。     ...

  • 华文文苑
    九一八感言(文/晓炊)

    铭记不忘九一八,倭凶疯狂毁国家。 铁蹄过处狼爪见,豺心露时虎眼斜。 河山共哀血裹泪,妇嬬同悲尔扶他。 雷霆众志鹏臂举,春风蹈舞自由花。 2024.09.18...

  • 华文文苑
    铭记历史,勿忘九一八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自此,中华民族开启了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大半个中国被践踏,3500多万同胞伤亡。硝烟散去,警钟长鸣。悼念同胞、缅怀先烈,牢记九一八,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九一八!九一八! 这是多少中国人心中的痛! 这是多少中国人心中的伤! 侵占中国的东北(即东北三省),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阴谋。 无论是他们提出的“满蒙生命线”还是召开的“东方会议”,都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东三省垂涎已久的野心。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 在这场会议上,日本高层确定了侵吞中国东三省的侵略方针:将东三省从中国分裂出来,置于日本控制下。 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人的日子眼瞅着一天天糟糕了起来。 到了1931年,日本已是极端困难的光景。 日本政府迫切需要发动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用以转移国民视线,缓和国内矛盾。 当日本帝国主义的狼子野心日益膨胀之时,中国,却处于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下。 当时,国民党军队正在竭力“围剿”红军。国民党政府的行为给了日本可乘之机。 就这样,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坏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诬称中国军队破坏,随即炮轰东北军驻地,接着侵占沈阳城,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根据蒋介石的“密令”下达了“不抵抗”命令,就这样,20万东北军不战自退。不到半年,东三省全部沦陷于日寇之手。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紧逼,国民党政府没有号召人民积极抵抗,反而把希望寄托到了国联身上。 国联表面公正而实际偏袒日本,并没有作出公正的裁决。...

  • 华文文苑
    中秋感怀(杨常青)

    皓月悬空明九州, 赤心见底舞天虬, 苍穹无尽飞云去, 烟雨多时落尘幽。 龙年八月十五吉日...

  • 华文文苑
    【甲辰仲秋】得三(文/晓炊)

    穗垂秋成看金瓯,田家椒红缀满楼。肥猪厩内欢打滚,玉米墒襟喜丰收。葵朵盈枝开脸笑,花生落地不露头。汗水歌秋颂今岁,盛世明月吉祥浮。 人岁仲秋思绪萦,常想曾经万里春。客碌道上尘滚滚,花开路旁灿盈盈。晨露掀襟悠悠挪,晚霜披怀慢慢行。恁地篇章翻一瞬,晃倏又见月儿明。 放歩人生看苦辛,古稀岁月热汗涔。张臂踏歌抒啸傲,落足健杵驭浮云。春夏秋冬欣自度,晴阴雨雪乐良辰。朋辈今朝欢大有,月上高楼共友情。   2024.09.17. 格致随筆...

  • 华文文苑
    荷凋無魂(蘇麗蓉)

    長瀛已去素商正在淺塘水窮荷凋無魂 冰心玉照千里嬋娟蜻蜓情深癡念枝頭 2024年9月15日...

  • 华文文苑
    中秋之夜懷遠(文/德光)

    . . 逝者如斯去, 光陰不可留。 金風匆送夏, 白露又迎秋。 戶外娟娟月, 心中澹澹愁。 天涯兄弟在, 共與樂時休。 书法 一〉茂松 二〉劉澤蒲 三〉劉北照 四〉李錦帆 五〉黎勝培 六〉黃偉華...

  • 华文文苑
    常务顾问邱国壤(苏顺路 洛杉矶)

    南加州缅华会代表团小组唱 2024年8月27日,南加州缅华会常务顾问邱国壤先生,因病逝世,享年九十二岁,是至今少数能够活到九十多岁的缅华寿星。邱先生是缅甸仰光华中复办第一届高中毕业生。惊闻邱先生逝世噩耗,洛杉矶华中校友们纷纷致哀,几个华友和南加州缅华网特地书文纪念德高望重的邱国壤先生,可见邱先生在大家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邱国壤 (左一)七十多岁团友们张家界九寨沟旅游留影(2004)      记得2003年,洛杉矶华友干事在华友母亲朱妈妈家开会,主要讨论开展周末活动一事,邱国壤学长带着太太庄玉娇出席。华中媳妇庄玉娇主动提出为周末活动教授排排舞,使每周周末活动有了个固定的中心节目,从此,得了一个响亮的"设亚玛"(女老师)称号至今。     不久後华友租用中国城一个厅堂做为周末聚会场所,庄玉娇老师的排排舞排列第一,起初只有女校友们学舞,自从邱国壤学长带头参舞,拉动男校友们也参加进来,成为所有与会校友们的爱好,从一套到几套,从简单到复杂,最后一听到歌声,大家即熟练地翩翩起舞,其乐融融。 山东 东北三省高规格多景点旅游留影(2007)      华友秘书朱雪雪是智多星,她创出自由服装比赛,达到比预期更高的效果,於是古装比赛,缅装比赛,唐装比赛,女生旗袍秀等接踵而至。文娱组长朱徐佳创作的墨西哥长裙舞,俏夕阳舞,印第安族舞,阿细跳月舞等脍炙人口,邱国壤庄玉娇夫妇带头参与。     流落海外的缅甸华侨,都有优良的传统美德,热爱自己的祖藉国,热爱第二故乡缅甸,热爱海外华侨组织,群众团体,当祖藉国,第二故乡,面临天灾时,都能捐款救助,我们经常看到邱学长和庄老师总是带头慷慨解囊,缅华会,华友会举行庆祝活动时,也总是热情捐款,毫不吝嗇。 山东崂山游 前排左一邱国壤 左五庄玉娇      从1999年澳门第一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开始,大约每两年举办一次同侨大会,邱学长和庄老师夫妇多次代表洛杉矶华友会前往参加同侨大会,多次在大会上上台表演。我们有幸多次和邱庄夫妇出国同行,一同参加大会活动。    ...

  • 华文文苑
    歲月溫度(蘇麗蓉)

    . 秋風細雨兩相隨 凄涼秋景雁南飛 清溪澗水環谷走 歲月溫度逼人愁 梧桐秋雨海棠紅 芙蕖憔悴荷塘窮 月光斜影生霜露 敗叶枯枝遮巷路 . 2024年9月12日...

  • 华文文苑
    喜迎國慶七十五週年感賦(文/德光)

    . . 春潮滾滾巨龍騰, 閃亮寰區舉世驚。 七十五崢嶸歲月, 百千萬壯麗工程。 高揚新質高篇著, 大展鴻猷大道行。 擊壤而歌堯舜日, 泱泱華夏頌河清。 . 書法 一〉劉北照 二〉茂松 三〉周永騰 四〉岑建平 五〉黃偉華...

  • 华文文苑
    無題

    霸王壯兮江東嗟, 大風起兮漢王歌。 時運命兮不相與, 力拔山兮又奈何! ....

  • 华文文苑
    念家鄉(光明)

    月夜倚寒窗 似故影上光 舉杯月細話 低首念家鄉...

  • 华文文苑
    七绝:弦(海哲)

    ...

  • 华文文苑
    小鳥的啓示—–阿呆懮慮(蘇麗蓉)

    加北的冬季,氣溫常常是-35°C —-  -45°C。正因為這麼冷,阿呆的善心萌发了。到了冬天阿呆每天早上起床都要拿一些鳥糧去喂養户外的飛鳥。然後站在屋內窗邊靜靜地看着小鳥們吃食。阿呆感到欣慰高興。日子一久,小鳥們與阿呆有了默契,每次天剛亮,小鳥們就早早地飛來歌唱,叫醒阿呆。阿呆成了它們的朋友。    阿呆看着小鳥們心裡想起了許多問題。他想拿倆斤重的肉塊放入冰箱里凍它两,三個小時,肉就立馬結成硬梆梆的凍肉。但是,小鳥體量也不過四,五倆重,為什麼它們在雪地里却不結成冰塊呢?    阿呆又想人們身穿厚厚的棉襖,或取用其他動物的皮革毛髮來添加在自身上御寒。我們的衣服厚度和御寒效果肯定暖過小鳥身上的羽毛。它們不戴帽,不穿襪,為什麼就不凍死呢?一个人在-35°C —- -45°C穿著比鳥羽毛更厚的衣服站立四,五个小時的話會被凍壞。小鳥的超抗寒熱能怎麼產生的,阿呆不解。     小鳥的食量也只不過几十粒谷黍,這些谷黍轉化成的熱能怎麼那麼強呢?我們人類每餐食量遠遠超過小鳥的食量。按照道理應該能產生更多熱量才是。為什麼人會凍僵呢?    阿呆想:人類自稱是文明的高級動物。天天搞科研,越搞越糟。為了取暖,光照,人們大量地砍伐樹木,挖掘礦產,開山鑿洞,過度燃燒石油,天然氣等等,千方百計無底線地破壞自然環境,犧牲無辜的多樣物種來滿足私欲。即然,人自稱文明高等,為什麼至今科學家不去研究象小鳥一样利用微少食物(燃料)來發出極大的熱能抗寒呢?似乎大家都忘了這點。人類的自大和盲目地開採資源最終帶給人不可弥補的錯誤。     阿呆懷疑,到底人類變得聰明了呢?還是變得愚蠢了?照如此下去,地球上的能源遲早會被用盡,人類存在的期限將會大大縮短。     ...

  • 华文文苑
    歡迎河北省僑聯代表團宴上喜遇杭州亞運長拳金牌得主李禕女史擬句奉呈(文/德光)

    . . 文秀含英女亦奇, 長拳揮處展風姿。 古來燕趙多雄士, 今日掄元讚李禕。 书法 一〉茂松二〉馮利發三〉劉北照四〉阮偉生五〉黃偉華六〉尤肖松七〉黃玉靈八〉阮偉生九〉茂松 . . . . . . . . ....

  • 华文文苑
    天凉好个秋(晓炊)

    難道天凉好个秋,燥气腾升苦搔头。长街窄巷人潮涌,路隘车密信自由。侧身肩前悠悠过,仰面身后慢慢走。甜酸苦辣今尝否,掩耳吞声竞上游。格致叟随笔2024.09.06...

  • 华文文苑
    白露想看松(晓炊)

    白露开来死草霜,青松继往任昂扬。三坡四凹碧犹滴,七沟八梁挺更刚。抱本春熙凭借力,守道清怀不落荒。措节盘根添新靱,翘首朝阳向远方。甲辰白露述怀2024.09.07...

  • 华文文苑
    悼念郭忠信学友(苏金安)

    郭忠信学友走了!我陷于不尽的悲恸之中。 郭学友与我虽为同窗,却未曾照面,更不用说交谈。 然而,他的英名早已刻印在我的脑海:早年的勤勉好学,推助他步入功成名就的殿堂。可富裕的他,始终不忘回馈社会,他的作为和义举赢得了他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荣誉和称号,不愧是闻名遐迩的大家。 我曾多年参与仰光校友会工作,定居美国后,仍与校友会保持不断的联系。《百年华中情》特刊前前后后的编撰工作,与杨胜富一道躬身力行。是以,他对我略有所闻,且对《特刊》尤为关注。《特刊》的筹划工作就少不了要和他的秘书赵清华先生频繁接触沟通。 一天,正当我在一位同学家做客,赵秘书打来电话,说郭先生想和我通话。这突如其来的”隔空邂逅“,我唯有小心翼翼的聆听。然而,他的语气洋溢着恳切和诚挚,对我客气有加,消除了我的忐忑心情,非常愉快。他侃侃而谈,足足有一个多小时。 谈话内容至今记忆犹新: (一)举凡国外的华人后代,当称之”华裔“。 (二)他乐意为缅甸的华裔青年提供今后谋生的平台:即与华中校友会合作,培养年轻人,使年轻人可以在缅甸就地受训就业。承接从欧美各国发源的经贸就业机会。总之,缅甸年轻人的就业生路网络化,国际化。 (三)特别提及二战前的两位校长:(1)管震民,(2)吴健民(不敢肯定)。 他念念不忘后生的成长和前途,愿意引导他们走上一条与时俱进的康庄大道。 我感佩他的博览群书。二战前华中的史籍鲜有记载,他却读到了。其言外之意是希望我能搜索这两位校长的史料,并在续编的《百年华中情》登载。 管震民校长的史料经已搜集到了,至于另一位校长我自愧无从查阅,还希望读者朋友费心搜索提供,不胜感激,以了却郭学友的遗愿。 回想与郭学友平生唯一一次的谈话,至今语音缭绕耳际,回味感深,也深感痛惜错失缘悭一面之憾。 尔今,他的灵魂回到天上,安息在主的怀抱里。 他英明的举措和感人的事迹永传不朽。         高风亮节万古存...

  • 华文文苑
    甲辰白露吟(文/晓炊)

    白霜开来死草霜,青松继往任昂扬。 三坡四凹碧如滴,七沟八梁挺犹刚。 抱本和熙凭借力,守道清怀不落荒。 措节盘根添劲靱,眺首朝阳向远方。 2024.09.07 格致叟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