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报》迎来了新的周年,今年45周岁,一个政论性刊物能够坚持45年难能可贵,是值得庆祝的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镜报》佳节第一个思念的必定是15年前永远离开我们的父亲徐四民先生,不仅是因為他是《镜报》创办人,制定了「振兴中华 诚实敢言」的办报宗旨,更因為《镜报》是在父亲用他人生最后30年的时间殫精竭虑、呕心沥血培育下茁壮成长的政论性刊物。创刊於1977年8月的《镜报》适逢其时,创刊后一年就迎来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及接下来的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等重大事件,让《镜报》能够在这个中国近代史上非常重要的歷史阶段充分发挥香港媒体的独特作用,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 徐四民在《镜报》庆祝创刊一周年宴会上致词。 《镜报》為香港回归作出贡献 1982年6月,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在北京会见包括父亲在内的12名香港知名人士,第一次透露了中国决定於1997年7月1日正式收回香港政权的消息。这个消息令父亲非常激动和振奋,回到香港后透过《镜报》巧妙地向外界暗示了这个尚未正式公布的重要消息,并在《镜报》做好部署工作,决定以《镜报》為平台,坚决支持中国作出的於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决定,并开始组织文章报道和评论即将开始的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的一系列筹备工作。中英谈判开始后不久,被称為铁娘子的戴卓尔夫人上台,担任英国首相,对香港问题採取强硬态度,中英双方在香港的「主权归属问题」上发生了争论。戴卓尔夫人1982年9月访华时,先声夺人,在谈判中提出「香港主权属於英国」。遭到邓小平拒绝后,她退一步又提出了「主权换治权」的论调,即「香港的主权可以『归还』中国,但是香港的治理权应当由英国继续」,同样遭到邓小平以「不可能」三个字回绝,中英谈判成為举世关注的话题。中英谈判和建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筹备过程中,身為全国政协常委的父亲参与了諮委会、预委会和筹委会的工作,经常对中英谈判、香港回归、基本法、「一国两制」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批评英方立场。《镜报》每一期发表的评论文章,消息灵通且具前瞻性,受到外国驻港领事馆的极大关注,外电也经常引用,成為外界了解中方立场和中英谈判进展的重要信息来源。《镜报》每月出版的那一天,印刷馆还没有把杂誌送到,外国领事馆和外电的工作人员已在《镜报》门口等待,争取最先拿到新一期《镜报》。1997年7月2日,中国收回香港政权的第二天,包括父亲在内的12名香港知名人士获特区政府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颁发特区最高荣誉奖章「大紫荆勋章」,表彰他们為香港回归祖国作出的杰出贡献。 邓小平1982年6月在北京接见包括徐四民(前排右三)在内的十二位香港知名人士。 父亲的遗愿 2007年8月,《镜报》庆祝创刊30周年,父亲因病重入院未能参加《镜报》的30周年庆典,这是30年来他第一次缺席《镜报》周年庆典。庆典过后,他的健康每况愈下,但是他最操心的不是他的健康,而是香港和《镜报》的前途。他為香港的回归和回归后的繁荣稳定奉献了25年的光阴和精力,他為《镜报》的茁壮成长殫精竭虑、呕心沥血,奉献了30年的光阴和精力。他希望香港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持续繁荣稳定、「一国两制」取得圆满成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他在临终之前一再嘱咐我们一定要把《镜报》继续办下去。我们没有辜负他的遗愿,《镜报》又走过了15个春秋,是他為《镜报》奉献30年的一半时光。随着时代的变化、科技的进步,《镜报》与时俱进,在纸媒体的基础上加进了电子媒体,继续发挥香港媒体的独特作用。 「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施 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习近平主席专程来香港出席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发表重要讲话并為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及主要官员监誓。习主席上一次蒞临香港已经过了5个春秋,这一次抵港发表了深情的讲话:「这5年我一直关注着香港、牵掛着香港,我的心和中央政府的心始终同香港同胞在一起」。习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一国两制」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他强调 :25年来,在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他称讚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壮阔洪流中,敢為天下先,敢做弄潮儿,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和窗口作用,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奇跡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大会上指出「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新华社) 香港回归25年,实行前无古人的「一国两制」伟大创举,虽然经歷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包括全球金融危机、违法「佔中」、旺角暴动,特别是2019年的社会暴乱及外部势力干预香港事务。但是在中央强有力的支持下,《香港国安法》的颁布实施,让香港「由乱到治」,完善选举制度,让香港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在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强调未来5年是香港「由治及兴」的关键时刻,特区政府会务实有為,迎难而上,「以结果為目标」,解决社会问题,為市民解困。他呼吁香港市民团结一致,传承不屈不挠的香港传奇,同為香港开新篇,建设更美好的香港,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作出贡献,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今年香港庆祝回归祖国25周年,《镜报》庆祝创刊45周年。香港前途一片光明。父亲花费30年精力培育成长的《镜报》在他离开后遵循他的遗愿、继续坚持他的办报宗旨,走过了15年光阴。父亲在天之灵有知必将感到欣慰。 (作者:镜报社长 徐世英)...
据电力部称,将在仰光-曼德勒高速公路沿线的五个地点安置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项目。 缅华网 小玉报导 据电力部称,将在仰光-曼德勒高速公路沿线的五个地点安置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项目。 预计每个电动汽车充电站可供50辆电车充电,整个项目可供250辆电动汽车充电。 五个充电站将安置于仰光-曼德勒高速公路的0英里第三大道、115英里彪关(Phyu)休息站、201/2英里里程碑內比都交叉口、284/4英里里程碑帝贡(Theekone)休息站、352/3英里里程碑实噶茵(Sakarinn)交叉口。 目前,为了充电站项目,建设20 MVA 变电站和一条新电力线,当前将能够获得动力的66/33KV变电站、电源线、发送主要变电站的名称和位置已通知了仰光电力供应公司 YESC 和曼德勒电力供应公司 MESC。 来源:缅甸平台...
介绍驻柏林的缅甸经济参赞与德国咖啡协会协商有关缅甸咖啡出口德国的问题。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9月2日出版的《缅甸之光》报发表了一篇通讯文章,介绍驻柏林的缅甸经济参赞与德国咖啡协会协商有关缅甸咖啡出口德国的问题。 应德国咖啡协会German Coffee Association的要求,驻德国的缅甸大使馆经济参赞于8月28日与该协会的负责人进行了一场视频会议zoom meeting。 经济参赞介绍了目前缅甸咖啡的生产情况。缅甸国内生产的Arabica咖啡品种及Robusta咖啡品种,年产量达到7,000余吨,每年出口国外800至1,000吨,销往亚洲国家、美国及欧盟国家。这些年对欧盟国家的出口量虽不断在增加,但对德国的出口却自2018年开始减少。欧盟国家中对比利时的出口量为最高。由于缅甸的水土气候条件良好,自2014—15年度开始就能生产出高质量的Specialty Coffee,在国内也成立了缅甸咖啡这样的协会组织,在该协会的主导下,一些缅甸咖啡公司于今年6月份参与了在意大利米兰市举办的Coffee Expo会。特级咖啡Specialty Coffee现在已销往日本、韩国、美国及欧盟国家,也了解到德国国内民众们更喜欢饮用这些特级咖啡。为这希望能给予建议如何联系有关渠道,发展这咖啡贸易业务工作。 德国咖啡协会的负责人Mr. Holger Preibisch在其发言中提到,德国咖啡市场庞大,除美国外是世界第二大咖啡进口国,在欧洲则是最大进口国,每年平均约进口1,000万吨咖啡(此数值可能有问题,在其的谈话另一个地方又提到德国人民每年的平均咖啡消费量为45万吨)。在这里缅甸咖啡所得的市场配额却十分少,2017年以后缅甸咖啡对欧盟国家出口增加,但对德国的出口反而减少,对这有必要寻找原因加以探讨研究。在亚洲地区越南是向欧盟国家出口咖啡最多的国家,但质量方面却不似缅甸那样是属于特级咖啡,这中间是有一些差距。接着该协会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了德国咖啡市场的情况。 缅甸经济参赞向Mr. Holger...
缅甸华侨中学1959年第11届毕业的优秀学生;国家杰出领导干部张元兴不幸于2022年8月31日病逝。噩耗传来,各种讣闻,唁电从四面八方如雪花般传遍微信群。部分华友以沉痛的心情写下对张元兴同学的悼念。 (1)黄兆豪(8/31/2022) 夕陽漸沉已西沉 尋星岁月逐流尽 秋月依舊供人賞 追憶往事回首中 愿張元兴学友一路走好 (2)杨玉盈(8/31/2022) 夕陽西下留餘輝 友情再濃都有終 珍惜當下請自重 惜福惜愛惜光陰 願張元興先生一路走好 (3)朱雪雪(8/31/2022) 夕阳西沉已无影 余辉激励华友心 继承学长爱国志...
陳振龍(約1543年-1619年),福建省長樂縣(今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青橋村人,被譽為“甘薯之父”。陳振龍年未二十中秀才,後鄉試不第,遂棄儒從商,到呂宋島(今菲律賓)經商,他發現當地種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便不顧西班牙政府不許朱薯出口的禁令,將薯藤絞入吸水繩中,渡海帶回福州培植。清陳世元《金薯傳習錄》中援引《採錄閩侯合志》:“按番薯種出海外呂宋。明萬曆年間閩人陳振龍貿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種之法入中國。值閩中旱飢。振龍子經綸白於巡撫金學曾令試為種時,大有收穫,可充穀食之半。自是磽確之地遍行栽播。”他上世業儒,自幼吟讀詩書,年未二十即中秀才,後厭倦科舉,棄儒經商,移家於閩縣南台達道鋪,並隨眾商人赴呂宋(今菲律賓)經商。在呂宋,振龍見當地朱薯遍野,並了解到此薯耐旱、高產、適應性強,生熟皆可食。遂學習種植法,出資購買薯種,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五月,密攜薯藤,避過出境檢查,經7晝夜航行回到福州,即在住宅附近紗帽池邊隙地試種。是年,閩中大旱,五穀少收,振龍促其子陳經綸上書福建巡撫金學曾,申報呂宋朱薯可以救荒。金允試種,俟收成後呈驗。當年,試種成功,金聞訊大喜,於次年傳令遍植,解決閩人缺糧問題。閩人感激金學曾推廣之德,將朱薯改稱金薯,因其由外國引進,又稱番薯。振龍後代又傳種到浙江、山東、台灣等地,成為中國糧食作物的一個重要品種。為紀念陳振龍引進薯種和金學曾推廣種植之功績,閩人曾在福清縣建立報功祠。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福州人何則賢亦在烏石山建“先薯祠”,後祠被廢。現存“先薯亭”建於1957年。 (完) 附加: 番薯(英語:Sweet potato)亦稱地瓜、山芋、紅薯、甘薯、甜薯、红苕、红芋、番芋等...
四十余载,几个轮回; 光阴荏苒,岁月变迁。峥嵘岁月,历历在目!人生有多少个42年?42年的集体回忆,对于你自己,这么多年来,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再回首音乐:姜育恒 – 爱浪.恋歌1 42年,意味着什么?我们错过了什么,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翻开时光记忆本,回忆这42年来的变化,一起来怀旧,一起忆当年……啊故乡音乐:钱曼华 – 世纪歌典Vol.11 1978 – 2000 (2)三月里的小雨 (纯音乐)音乐:刘文正女人花音乐:梅艳芳 – 芳踪乍现(台北演唱会实录)乡恋音乐:李谷一 – 世纪歌典13:1978-2000 Vol.4 铁血丹心音乐:甄妮;罗文 – 一份真演唱会敢问路在何方音乐:蒋大为 – 中国歌唱大师名家经典 蒋大为《冬天里的一把火》费翔: 跨越四海的歌声音乐:有生遇见 – 抖音热歌榜枉凝眉音乐:陈力 – 红楼梦 电视连续剧歌曲集原声带 九儿音乐:韩红 – 红高粱 电视剧原声带 渴望音乐:毛阿敏 – 音乐国宝(2)中国名人名歌 海阔天空音乐:BEYOND – The Story Live 2005 千万次的问音乐:刘欢 – 中国之星 格莱美之夜小芳音乐:李春波 – 百年经典甜蜜蜜音乐:邓丽君 – 甜蜜蜜我心永恒音乐:群星 – 欧美经典情歌香港,香港音乐:陈美龄 – 归来的燕子为了谁音乐:祖海 – 欢乐海军中姐妹音乐:华语群星沉默是金音乐:张国荣 – 张国荣’88演唱会 四十余载,几个轮回;光阴荏苒,岁月变迁。峥嵘岁月,历历在目!人生有多少个42年?42年的集体回忆,对于你自己,这么多年来,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022年9月1日,我在驾车,突然收到远在美国勃林格姆的两位恩师苏金安、简瑞贞夫妇发来的微信——“元兴不幸于31日下午6时14分41秒过世,享年83岁。” 惊闻噩耗,感到十分震撼和悲痛。一个礼拜前,我还听说,他中风了,但不严重,无需住加护病房,是左瘫,讲话虽不清晰,在治疗中,有所好转,手能举到胸前,还可以出来晒太阳。而今斯人已去,天命难违,我们只能搭起脑海中的点滴,深深地回忆。 记得是2008年1月,14岁的我带了将近30人的团到中国珠江三角洲游览,到了深圳,他与妻子徐友枝来我下榻的酒店,请我带回一些药品给年逾九旬的“依妈”(福州人对自己母亲的称呼),还送了我一瓶白花油。初次见面,却给我亲切感,也许是因为我俩同样是福州闽侯人吧! 当时我还小,不很了解他,只知道他是“锦绣中华“大型文化主题公园的总经理,而且也像我外祖母一样,上过缅华最高学府的缅甸华侨中学(简称“华中”)。后来才知道,他是一名杰出的爱国归侨。 我与他的接触并不多,对他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他最知心的同窗挚友,认他母亲为义母的苏金安老师口述。 金兰之契——张元兴(左)、苏金安(中)、林连发(右) 张元兴先生1939年出生于缅甸东吁。1942年初(春节刚过),日本入侵缅甸,其父张金官因辛劳过度成疾。那个年代,医药匮乏,加上医生误诊,父亲竟撒手人寰,英年早逝,一夜之间失去了全家人的主心骨。 祸不单行。日军占领仰光,很快就攻进东吁。经亲友的劝导,母亲李淑英带着六岁的哥哥元进和未满三岁的他往中国云南逃难。车子颠簸在刚修好的滇缅路上,沿途是崇山峻岭,断崖峭壁,一不小心就会坠入万丈深渊。天天有敌机疯狂轰炸扫射,尸横遍野,血迹斑斑,惨不忍睹。 肌饿、疾病、死亡随时威胁着每个人,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到来。当时,他正患麻疹,啼哭不停,这给母亲雪上加霜。逃难的人群生怕给敌军听到,要母亲务必丢下他逃命。但母亲执意生死不离不弃,毅然抱着他继续前行。就这样颠沛流离,辗转曲折回到家乡。 抗战胜利了。1947年联合国难民署派轮船到福州接送难民返回缅甸。母亲义无反顾携带他们兄弟俩重返缅甸。其时的母亲身无分文,白天到工厂打工,晚上做针线活,还供他上学,可怜的哥哥十岁就辍学,到一家同乡的茶店打工。幼子元兴被寄托在仰光一家商行继续读书,好心的同乡老板免费供他吃宿。直到母亲有了一点积蓄,他们一家又返回东吁,在市场边摆小摊,之后才有固定的店铺。母亲和哥哥起早摸黑,省吃俭用,把他栽培到高中毕业。 小学读位于仰光21条街福州三山会馆办的国民小学。而后,从1953年至1959年,于华中读初中(铁流班)、高中(钢链班),他是篮球校选、副班主席以及各班单位代表主席。毕业后到渺铭中华中小学校以及丹老华侨中学执教。 “钢链“班友于1959年4月5日合影 后排左起:许汉富、李活正、徐世英、林连全、游寿京 前排左起:林连发、杜美华、简瑞贞、曾明珠、林美钏、张元兴 1965年,违逆母亲的阻劝,下定决心回国深造。机场一别,母亲哭得死去活来。身为幼子的他,是母亲的心头肉。这是一场生离死别,从此天各一方,后会无期,怎么不悲恸欲绝呢! 到了中国,因超龄,无法参加高考,被调到云南省陆良华侨农场,不久就成了该农场的一名领导。文革结束后,1980年代才有了机会上昆明广播电视大学。 张元兴先生是云南省缅甸归侨联谊会创办人之一,曾任云南省侨办副主任、云南省中国旅行社总经理,后被调到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工作。1990年代,派他到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市始建国家支持的最大涉外文化产业——“美国锦绣中华”。多年任深圳华侨城“锦绣中华”和“中国民俗文化村”景点总经理。...
沁园春‧ 忆暑假外游探亲一路有感 舒云 炎夏邕江,宇碧云飘,故土一游。 看山峦绵叠,屏峰黛立,江河碧秀,日月奔流。 一路欢歌,心中画卷,憧憬前程言不休。 凤华茂,如朝阳昀丽,少小无忧。 青春好似翔鸥。志勇烈、无为风浪浮。 任列车飞越,心潮起伏,幼年朦影,闺女乖羞。 踏上长桥,丝绸古道,绰绰双轮無漾舟。 乡亲意,愿虔诚受教,自有金瓯。 注释 邕江:贯穿南宁市的江河,代表南宁市,作者学生时代的所在地。 长桥:指五里桥(安平桥),中国现存的古代最长石板桥,大约长2255米,约5华里。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称。这座桥,是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 也就是公元的1138年,经过了14年的时间才完成,而且后来在明清两代也是经过多次的重修。...
天道酬勤君自知, 耽迷讀帖苦臨池。 筆耕十載筆花綻, 墨寄三餘墨韻追。 鐵硯磨穿無懈意, 書壇笑傲得名師。 風雲人物吳家女, 再上層樓展鳳儀。...
“集美,闽南话浔美,意为大陆最尾端;集美,是集中美丽之地……。”集美不单是风光秀丽,它还哺育了“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伟人陈嘉庚。 十年动乱的1967年,我从南宁华侨补校搭乘“绿皮火车”至鹰潭再转至厦门,这是我一岁随母亲离别厦门漂洋过海到缅甸后首次返回故乡,彻夜难于入眠。当火车驶入“海堤”,美丽的集美风光映入眼帘,“南熏楼”、龙舟池及海滩上整齐矗立的“蚵堆石”,历历在目,欣喜若狂。故乡——厦门,海外赤子回来了。 由缅甸侨生携同,我首次来到集美学村华侨补校(以下简称集美侨校)。集美侨校是全国6所侨校之一,环境、设施堪称首屈一指,是侨生向往求学的学校。我从仰光回到祖国,拒绝了厦门的姨丈要我到集美侨校就读的来信。抱着到艰苦的地方磨练的意志,坚持在昆明,后转南宁侨校求学。 第一次参观“陈嘉庚故居”、“归来堂”和“鳌园”,让一个教工世家出生侨生的我首次认知陈嘉庚先生,鲁迅以“文”救国,陈嘉庚以“教”拯国,他家财万贯,生活简朴,倾资办学。在集美故里,可从幼儿园、中学一直读到大学,热忱的爱国心令人震撼和钦佩。 第二次是我在金宝酒店带香港同胞的一个旅游团参观“鳌园”,团中有一位风水师,他无获知陈嘉庚生平事迹,在墓碑前拿着看风水的八卦表东瞧瞧、西看看,然后对我娓娓说道,我是第一次知晓陈嘉庚,根据他墓地的风水察看,他的子孙都不在中国,每年清明节,子孙都没回来祭拜,但香火很旺,均是集美故里乡亲们络绎不绝的祭拜。真是一语道破天机,“鳌园”若不是集美乡亲的护卫,十年动乱“鳌园”将毁之一旦。 在从事旅游事业的岁月里,我N次出入陈嘉庚故里,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反复的介绍着陈嘉庚倾资办学的事迹。即便如此,嘉庚精神的精髓了解只限于表面,或者说非常肤浅。后来,经过陈嘉庚纪念馆的参观游览;2014年4月10日参加“嘉庚精神宣传月启动暨嘉庚精神讲坛”,荣幸作为归侨代表上台领取《伟人伟业》三本书籍,通过图文并茂的阅读,获益匪浅。 2017年8月4日晚上8:00,我应邀参加了厦门广播电视集团1000平米演播厅喜迎金砖《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论坛录制现场,聆听受采访者绘声绘色的讲述,彰显了陈嘉庚先生爱我中华一颗赤城之心,他“卖大厦养厦大”之举,令人感动不已。为此,我特赋八声甘州词一阙点赞。 八声甘州·一座城一个人 一座城屹立海之滨,誉海上花园。一个人一世,倾资兴学,恩泽空前。 集美学村厦大,数栋柱冲天。翘楚之魂魄,民族光环。 建筑中西合璧,创嘉庚风格,楼建城间。爱国丰功颂,铭记续延年。 忆伟人、精神永固,传承风、大义凛然轩。终生梦,振兴中华,再谱新篇。...
加州高等法院 《專利訴訟案是聯邦民事訴訟案,所以並非刑事案件, 一切由聯邦法官來審理》 联邦法院的专利诉讼: 诉状 对诉状的回复 授权后的专利局程序 案件管理会议 事实证据开示 专家证据开示 权利要求解释 即决判决动议 审讯准备和审前动议 庭审 上诉 和解 美國的專利: 美国专利是一份由被称为美国专利及商标局 (USPTO) 的联邦机构发出的文件。该文件授予专利 持有人一项权利,禁止他人在美国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或进口专利所涵盖之产品或方法, 并向违反该权利的人士收取损害赔偿金。不过需要留意的是,美国专利一般不影响美国境外的 活动。 虽然专利由政府机构授予,但是它们只能通过持有人自己的努力来执行。如果专利持有人(或“专 利权人”)认为其他方侵犯了其专利,持有人可在美国地区法院提起专利侵权的民事诉讼。为了胜 诉,专利持有人必须证明被告很有可能侵犯其专利。被控侵权人也可通过证明所主张的专利权利 要求无效的方式来抗辩权利要求,例如证明权利要求所涵盖之技术在专利发明之前就已存在(该 先前存在的技术被称作“先有技术”)。如果专利持有人证明侵权成立(以及被告未能证明专利权 利要求无效),则持有人可请求法院就侵权向其判授金钱损害赔偿作为补偿。在某些案件中,专利 持有人还可获得旨在防止被告继续侵权的法庭命令,被称作“禁令”。或者法庭可以命令被告就任 何未来的侵权活动向专利权人支付规定的金额。 诉状: 专利持有人(或是公司)向联邦地区法院递交一份被称作“诉状”的 文件后,专利诉讼案件程序即开始。诉状中指明了专利持有人和被控 侵权人,以及所指控被侵犯的专利。一般而言,诉状中载有对被控侵 权人的侵权活动的详尽描述 (如制造或出售某一产品). 因此,在提起诉讼前,原告律师 必须就被控产品或技术中各项权利要求之限制的所在开展侵权分析。签署诉状,即表示律师 证明已开展过该调查。...
南加州氣候高溫將從 8 月 31 日星期三下午 2:00 持續到9月5日星期一晚上 8 點。 危險的高溫為 95 到 110 度,週日和周一為 100 到 115...
(微信对话): ******************************************************************** 蔡汉在(8/13/2022)9:36 PM 每天我把有限的時間去刪除〈早安〉〈祝平安幸福快樂 〉等等的問候和祝候图后 , 就沒有時間看更重要的新聞和其他資訊了。不刪除空間又快要滿了 , 又不好意思阻止群組成員們的好意 , 唉真要命 , 我到底是退出群組好呢还是繼續和大家保留联系呢 , 其实有節日大家互相祝候是应该的 ,...
当年我们在华校上课,一周只有一堂体育课,这体育课通常都会是一天中的最后一堂课。这也容易理解,因为上这体育课时,学生们又跑又跳,满身大汗,还怎么能再上课呢? 而一周只能安排一节体育课,也好理解,也不能多加苛责。 但朋友K君却说当年他在华中上课时,天天都有一堂体育课。当然。这体育课是每天的最后一堂课。 我不由大感奇怪:又不是体育专科学校,怎么每天都会有一堂体育课呢? K君长我三岁,1965年时我小学毕业他则初中毕业。所以他比我幸运得多,有机会在著名的华中这一所名校读了整整三年书。他说这三年中,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每天最后一堂课都是体育课。 我不信,认为这不可能。就算是学校这样安排课程,但每天每班最后一堂课都是体育课,那来那么多体育老师?想一想就知道不可能。 K君笑了:“也许是我的用词不大对,说每天最后一堂课都是体育课可能不大正确。说这最后一堂课是自由课还差不多。最后一堂课时我们全都不准呆在教室里,必须到室外从事一些体育活动才行。打篮球、玩乒乓球、跳绳跑步都可以,就是不准呆在教室里。所以我就简单地说这最后一堂课是体育课了。” 我还是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一种怎样的制度呢?据K君之说,比如3:00钟下课,这3:00钟到4:00钟期间学生们还不能回家,但可在校内自由活动,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到4:00钟时才可以回家。有的同学不想参加这体育活动(特别是一些女孩子),跑到图书馆阅览室去看书(课外书)看报,被体育老师看到了,还这样训了她们一顿: “就是怕你们整天看书读书读昏了头,担心你们死读书,读死书,最后读书死,才让你们每天最后一堂课时到处跑跑跳跳,活动身体,你们却还跑来看书,难道真的是想走上读书死的道路么?” 听了K君说的这么一段话,我才有所感悟,明白了“最后一堂课是体育课”的真正含义。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们活动身体,消除疲劳。作为名校,华中对学生们的学习是抓得十分紧的,但却没有走上极端的道路,而是考虑到“劳逸结合”,要让学生们也有充分活动身体的时间,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制度。只不过不知K君所说的是否正确无误,自己又没上过这华中,只有听他“讲故事”了。 但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士都知道,学校教育,不能只是一味地教书授课,应该让学生们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全面发展。当时华校都提倡“三好学生”,就是要求学生们能做到学习好、品行好及身体好。而要做到“身体好”,就要鼓励学生们参加一定的体育活动才行。(呆在家里,不锻炼身体,只靠吃补药可以达到“身体好”的地步吗?好像在学生时代时我们曾经有举行过这样一个辩论会,讨论过这个问题。) 当然,当年华中学校是否真的有“最后一堂课是体育课”这样一个制度,本人确实完全不知道,只听友人K君这样介绍。真实情况如何,还有待各位曾在华中学校学习过的学长们、老前辈们多加指正说明了。...
一个人的魅力,不取决于其面貌外表,而在于心灵;一间学校的魅力,不取决于其规模、建筑,而在于其校风。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缅甸仰光南中,虽地处仰光市郊的巴罕山岗,办学只17年。如今,距其创办时间也已逾花甲,但其园丁、学子共同创造“南中精神”的魅力,却传颂在缅华的口碑之中…… 作为一名南中的学子,几年来我一直在思索:母校的魅力何在?感到母校之所以让其园丁、学子们爱戴、传颂,是与母校园丁们辛勤的执教、学子们“朴实、团结、爱国”的校风分不开的。 1962年我在南中初中毕业,转读外文班至回国。在母校的课堂里,老师们倡导启发式教学,反对“填鸭式”硬灌。老师之间还互相听课讲评。教过我语文课的老师:黄重远、王毅诚、曹国杰。他们既是学校领导又兼课,可谓身先士卒。尤其是黄重远副校长,穿着补丁的裤子上课,生活简朴,教学严谨,要求严格,批改作业认真仔细,令学子们叹服。教过我代数的老师:朱铁峰,他讲课不用看书或教案,解一元二次方程式或二元二次方程式,他都能把方程式的运算娴熟地在黑板上写出来,教学技巧炉火纯青,至今仍记忆犹新。还有音乐老师:杨双溪;化学老师:粟福祥;缅文老师:陈细成、吴钦貌基、粟秀玉等等。他(她)们都为南中学子们在德、智、体育的全面发展,辛勤地耕耘再耕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南中良好的校风并非一时形成的。入南中的学生有三种:寄宿生、走读生、半工半读生。无论是哪一种学生,在学校一律平等。学校实行经济困难者“免费生”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照顾了许多贫穷华侨子女也能到南中读书,这一举措得到全缅华社会的普遍认同与赞誉。家父执教南中时,曾因反对取消“免费生”制度而与校长叫板,历史证明,父亲坚持的原则是对的。南中对寄宿生的学习生活管理是严格的,有统一的作息时间,安排早、晚自习,有老师辅导。走读生有校车接送,半工半读生“劳有所得”。学校倡导学生争当“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三好生。举办校运会、篮球、乒乓球等体育项目的比赛,乒乓球校队还有人入选缅甸国家队的。篮球“南中红”、“南中篮”男女队在缅华社会赫赫有名。南中高中毕业的学子,任教于缅甸各地华侨学校比比皆是。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劳动,或大扫除,或拿锄头铲草等等。“劳动创造世界”,有了劳动,使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少爷小姐得以脱胎换骨,从而形成爱劳动、朴素、团结的群体。值得一提的是,杨一川老师就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组织者、管理者。 人从娘胎哇哇落地,父母即取名,名字或为长辈对子女的期望;或为对某事件的纪念等等。南中学子从初一入学组成班级起,都命有一“班名”。南中的班名,都与祖国的建设脉搏息息相关,如:洪流、跃进、火箭……等等。我读外文班时,取“红岩”班名,恰有《红岩》小说,我利用暑假,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小说,小说中的主人翁江姐、华子良等英雄事迹深深启发着我,使我有了人生真谛的明确追求。“班名”凝聚了班级同学的团结,也表达了班级同学追求进步的决心。每班还制作了一面以“班名”的旗,每当举行学校运动会时,各班举着班旗,按高低班排序,穿着统一的运动服,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比埃格劳”运动场,非凡的气派还真与“奥林比克”媲美。南中的团结,由此可见。 南中园丁们的辛勤耕耘,学子们的孜孜不倦追求,17年构成了南中“朴实、团结、爱国”的情操,或说是“南中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宣扬和纪念。...
8月23日,联合国缅甸问题特别代表诺林赫扎女士及四名成员一起访问了孟加拉国的罗兴亚难民营。 缅华网 小玉报导 8月23日,联合国缅甸问题特别代表诺林赫扎女士及四名成员一起访问了孟加拉国的罗兴亚难民营。 缅甸问题代表及团队正在孟加拉国进行为期 4 天的访问,参观了罗兴亚难民居住的考克斯巴扎难民营。8月24日,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UNHCR)表示,为难民援助和遣返问题,将与高级官员举行会议。 访问期间,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UNHCR)、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署(WFP)、国际移民组织(IOM)询问了当前的工作条件。 前几天,联合国缅甸问题特使诺琳·赫扎女士与军事委员会主席在内比都举行的会晤中,军事委员会表示,缅甸方面不接受罗兴亚人这个名字,在遣返难民方面,孟加拉国没有提供两国商定的难民名单。 据孟加拉国日报报道,联合国缅甸问题特别代表诺琳·赫扎女士将在访问孟加拉国期间会见孟加拉国总理、外交部长和外交大臣。 来源:缅甸平台...
在未来5年内,缅甸将扩大咖啡面积,使全国的咖啡种植面积达到30万英亩,这是由农牧水利部门处获知的讯息。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8月24日出版的《苗瓦底》日报英文邦报导,在未来5年内,缅甸将扩大咖啡面积,使全国的咖啡种植面积达到30万英亩,这是由农牧水利部门处获知的讯息。 缅甸目前咖啡种植面积为49,951英亩,这当中Arabica咖啡品种种植在高地区域,而Robusta咖啡品种种植在平原或低地区域内。 在未来扩大种植咖啡时,Arabica咖啡品种将分为4个区域进行种植。 第一区域包括彬乌伦(Pyin-Oo-Lwin)、瑙秋(Naungcho)及摩谷(Mogok)等县区。该区域将在5年内扩大种植75,000英亩咖啡,以每年15,000英亩的速率连续扩大种植5年。 伊瓦岸(Ywangan)县区与彬德雅(Pindaya)县区被划定为扩大种植的第二区域,该区域在5年内将扩大种植37,500英亩的咖啡。和榜(Hopong)县区、宾朗(Pinlaung)县区、瑙德雅(Naungtayar)分县区、黑荷(Heho)分县区等地区被划定为第三区域,这区域将在5年内扩大种植5万英亩咖啡。而景栋(Kengtung)县区及大其力(Tachilek)县区被划定为第四区域,该区域将在5年内扩大种植37,500英亩咖啡。 四个区域按规划,5年内扩大种植的咖啡面积将达到25万英亩,其中以第一区域扩大种植的面积为最多,达到75,000英亩。彬乌伦地区本来就是咖啡的主要种植地区之一,所以在此区域内,瑙秋县区及摩谷县区将是主要扩大种植的地区了。第二区域的两个县区属掸南德努(Danu)民族自治区,其中伊瓦岸县区已被人誉为“咖啡之乡”;现在彬德雅县区也在此扩大种植的区域内,这将为德努民族自治区带来更美好的发展前景。第三区域同样位于掸南地区,其中和榜、宾朗及瑙德雅位于勃奥(Pa-O)民族自治区内,这些地区扩大种植咖啡,也将给这民族自治区带来光辉的前景。而第四区域属掸邦东部地区,这地区位于边境地区,咖啡种植成功,由边贸出口国外也方面,对当地经济发展也会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为满足国内食用油的需求量 ,遵照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各省邦地区都在规划扩大种植油料作物。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 8月26日出版的缅文《镜报》报导,为满足国内食用油的需求量 ,遵照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各省邦地区都在规划扩大种植油料作物。这当中仰光省方面为了满足本地区对食用油的需求,也将规划种植8,400多英亩的向日葵油料作物,省内因而将产生出一大片的金黄色农田了。 在15个县镇区内的297座村庄,2,686名农夫将在雨季稻收割后的10月份最后一周及11月份的第一周内,乘着农田还保留有一定的潮湿度之时,将在种植油料作物花生、芝麻的同时,种植冬向日葵作物。2021年时仰光省内只种植139英亩的向日葵,现在2022年冬季时将规划种植8,465英亩的向日葵了。 “全国各地都在扩大种植向日葵,仰光省方面,也在省政府的指导下,将规划种植8,465英亩的冬向日葵。以前种植花生、芝麻的村庄将继续种植这些油料作物,今年开始种植向日葵的村庄,有的已在规划将在收割好雨季稻后的10月份最后一周开始种植这向日葵了。有的是作为间种作物,有的是作为复种作物种植这向日葵的。今年仰光省内将出现一大片被金黄色的向日葵庄稼所遮盖的农田了。”仰光省农业局副局长Daw Hla Kyi这么说道。 仰光省在2021年种植了花生3,763英亩,芝麻5,061英亩,今年将与去年一样正常种植这花生与芝麻。专门种植向日葵的县区与种植花生、芝麻及将向日葵当作间种作物种植的县区将合理安排分配有关农田种植比例,向日葵在种植85天后就可以开始采收了。 2021年时仰光省种植139英亩向日葵,其中岱枝(Taikkyi)县区种植69英亩成为省内种植向日葵最多的县区。今年岱枝县同样将是省内种植向日葵最多的省区。今年冬季仰光省内将出现一大片金黄色的农田了—8,465英亩向日葵农田将为满足民众们对食用油的需求量而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了。 ...
一首歌曲,有的会令人萎靡不振;有的会唤起人们的激情,热血澎湃,振奋不已。仰光南洋中小学的校歌,是一首凝聚“海外赤子”爱国之心,激励学子们积极向上的歌曲,至今依然回荡在南中每个学友的心中。 “黄河浪,红星光,震撼南洋,照耀伊江……”校歌首句以祖国母亲河黄河浪与象征进步的红星光为引子,道出了南中办学的“爱祖国、爱我中华,追求进步”的宗旨。综观17年的南中校史,哪一页不都闪耀着这一宗旨的光芒?师生遍布五洲四海,哪一个不都染受着这永恒的光辉? 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侨居海外的赤子都深深懂的,当祖国贫穷落后、处处挨打之时,华侨被“老外”称为“东亚病夫”、“软脚蟹”。上世纪50年代,在缅甸丹老时,儿童时代的我与缅甸儿童玩“果利”(玻璃球),他们输了不服,就骂 “奎的唷”,抡拳揍我。祖国不强,华侨受欺,这是历史不争的事实。当祖国遇到3年自然灾害时,我记得父母亲给在厦门的亲戚寄去油、米及钱。打从那时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开始懂得:只有祖国强大,我们才有靠山啊。 “有劳动的精神,有创造的力量……”,校歌倡导的是“劳动创造世界”的艰苦创业精神。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缅甸华侨华人素来传承发扬,南中的师生尤为突出。“劳动”在南中是一种风尚,师生自己动手铲平土坡辟为操场;教室虽然简陋,同学们经常洗扫,窗明几净,甚为整洁。“朴素”在南中是一种美德,男生不许留长发和梳“阿飞”头,女生不许烫头发,倡导自然美。统一的白色上衣,咖啡色的裤、裙,令人感到朴素大方。由于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在南中得以传承,才受到了海外赤子的永久拥戴和怀念。 南中校歌的旋律,以2拍4稍快的进行曲节奏,颇有凝聚南中学子们“赤子”之心,奋勇向上之意。曲末与歌词“啊!黄河浪,红星光,照耀伊江……”吻合,女声以高昂悠扬的旋律,男声则以浑厚雄壮的谐音,最终“南中,向太阳”二重唱收尾,使整首歌曲达到巧夺天工之妙。 南中的校歌,是一首平凡而普通的歌曲,它虽然只在伊洛瓦底江畔响彻了十七年,却哺育了缅甸华侨华人几代人热爱祖国、爱我中华、热爱第二故乡的心灵。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继承和发扬伟大民族的精神,这是南中校歌的启迪,也是我们的精神支柱。...
掸邦北部瑙秋(Nawnghkio)县区瑙秋基(Nawnghkio-gyi)村,现在已完成了90%的全部工作,在新的旅游季节到来之时,就可为 旅客们提供最好的服务工作了。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 8月23日出版的缅文《镜报》报导,掸邦北部瑙秋(Nawnghkio)县区瑙秋基(Nawnghkio-gyi)村,山顶云海的美景与山脚多塔瓦底(Dotehtawaddy)河旁的风景集中之处,在天气晴朗的季节即将来临之际,为了让国内国外的旅客们能来欣赏这难道的美景风光,能够在此地区放松心情休息观赏大自然的气象万千的景色,休闲营地内的旅舍旅馆等正在进行有关准备工作,现在已完成了90%的全部工作,在新的旅游季节到来之时,就可为 旅客们提供最好的服务工作了。 2019年时以10座休闲营地开始开放营业的“云海休闲基地”,曾有2万多名旅客前来游览及观赏休憩,在缅甸及东盟旅游界中获得了“第二格劳Kalaw城”的美称。这使当地的民众们获得了新的就业工作机会,也为当地的经贸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曙光。2020年时碰到新冠疫情事件,只有2,000余名游客进入,2021年时也只有1,000余名游客进入。今年2022年天气晴朗的季节时,国内国外游客可能蜂拥而至,国家方面也已规划要发展旅游工作,为让游客们能安心地在此基地内休憩观赏自然风景,现在休闲营地正在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今年天气晴朗季节时,可能会有更多的国内游客进入了,同时也盼望国外游客会跟着到来。这3年内除了来自国内的外国使领馆人员等客人外,几乎没有任何外国游客的进入。饮食方面,当地民众们的炸鸡及掸族人民的传统小食品都甚为旅客们所喜爱。而每天上午的云海美景及下午的多塔瓦底河畔的风景,也将永远铭记在来自大城市旅客们的心中。由于估计今年旅客人数会增多,有新建的旅馆,也有对前所建的旅舍进行大幅度维修,各项工程已完成90%,在11月份时就可以开放接受客人们入住了。”瑙秋基村云海别墅Cloudy Villa的主人Daw Yu Nandar Mine 这样介绍道。 位于瑙秋县城南面,45分钟的行程就可到达的“云海休闲基地”,就这样做好一切工作,准备迎接在新的旅游季节期间进入的国内外嘉宾客人——...
彩鳳翺翔十四年, 韶音遠播上空天。 經商巨子登刊面, 問政精英載史篇。 君擅文章才濟世, 胸羅錦繡筆如椽。 只今帶路春潮湧, 逐夢灣區著祖鞕。 …………………………………………………… 评论 匿名(8/28/2022)诗好字美...
岁月流失,我们渐渐变老,老同学能再見一次面,就是多一次难得的机会,也是上天赐给的福气! 2019年10月23日,手机里收到阿霞校友发来的微信告知,后天在荃湾茶聚,邀请我参加,招待我们的“昆明理农二班”阿莲校友,她从泰国经澳门来港探亲,也想借此机会和在港的校友見面。 接着,我又接到阿珠校友打来的电话:「后天有一位老同学阿莲想和在港的老同学见面」,「大约有十多位老同学可以参加,考虑到主人翁是住在青衣亲戚家,地点就定在荃湾某酒楼,交通会较方便」她告訴我。 接到这兩位校友的电話后,我顿時感到心里暖暖的,格外兴奋,心想:这么多年了,有人还記得起我,心情真是无比的激动!移居香港后的几十年间,大家为着生活,各自奔波劳碌,很少主动去联络老同学,更不知道有多少校友居住在香港,也没有她們的联络电话。 岁月蹉跎,時光飞逝,五十多年一转眼走过来,留下难辨的颜容笑貌。大家都已是耆耋的年纪,銀髮蒼蒼,有時候看看泛黄的照片,心中自然而然勾起一串串在昆明华侨补校学习和生活的难忘的记忆…… 昆明补校“理农二班” 全班同学纪念照 上世纪六十年代,缅甸政府实行排华政策,所有私人学校收归国有,禁止华文学校办学。大批的华侨子弟,为了继续读中文,告別了父母和亲人,从缅甸各地,心驰神往奔赴祖国。一大批的学生被安排到昆明华侨补校继续上学……我在缅甸時虽曾当过教师,但还年轻,才十九岁,我幸运地被安排在理农二班学习,重返校园的生活。雖说只是一年的同窗生活,同学们共同下乡勞動,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一起学习,一起努力;昆明西山龙门有我們的足跡、滇池畔的大观楼前有我們的留影、翠湖里有我們的欢笑聲迴盪……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学校組织同学下乡劳动,体验农民的生活 我们这批同学,幸运地参加了1965年的高考,这是最後一屆旧的高考制度的应屆学生。很庆幸,有的考上昆明医学院、昆明工学院、云南大学,昆明农学院, 泉州华侨大学、广州暨南大學、北京外国语专业学院(简称北外专)等……我也顺利考上昆明工学院的採选系选矿专业。 世事难料,一场运动,我們浪费了五年宝贵的時光……至1970年我们服从国家毕业分配,各位同学奔赴祖国各地,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献上青春的岁月。 ...
仰光,是缅甸第一大都市,昔为缅甸首都。它是我踏入与离开缅甸的首站末站。仰光巴罕,离仰光市中心华人区约20分钟车程,缅甸华文教育的最高学府南洋中学(以下简称南中)就坐落在巴罕雅塔基佛塔路73号。家父母执教南中,为往返学校路程近,全家曾在巴罕三处租房子居住。 首次,家父母因工作调动,1953年4月从渺眳调回南中执教,在离学校不远的巴罕路50号租房子住,与曾冠英老师一家人为邻,曾老师有一女二男,其太太为人热情,乐于助人,同年7月29日,大妹分娩于巴罕杜庆芝产院(即缅甸国父翁山夫人创办),是曾太太熬鸡汤让我送去医院给母亲,至今难于忘怀;其女儿如大姐般,其小儿子乳名“安狗”,年龄较小于我,与我经常玩耍“果利”,输了会哭鼻子,其姐出来对我说,你是要承让弟弟呀。我输了,“安狗”破涕为笑。 不久,祖父母携带二、三叔(福成、福寿),大、二姑(春桂、春明)及二弟(里邦)共7人从勃生到仰光,一家10口,家父母只好在原住处对面45号租了有小院子的两层楼房子,第二次凑合着住。小我两岁的二弟,好动调皮,看着沉睡在摇篮的大妹,一会儿去摸摸脸,一会儿去拉拉手,总想去吵醒她,妈妈叫我盯紧他,我形影不离地跟着二弟一层二层往来上蹿下跳,累极了。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们兄弟每人一把“手指”饼,二弟三下五除二吃光,便来抢我的,我不给,就拿铅笔刺我的眼睛,直流鲜血,幸好没有致瞎。二弟被父亲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两层楼的小院子,房主种有香蕉、椰子、莲雾、菠萝、西迪(葡萄粒大小,褐色,酸甜),一旦有收成,总会送些给我们品尝。遇到暴雨后,莲雾、西迪掉落满院子,我和二弟欣喜若狂,检了冲洗干净美食一番,至今记忆犹新。 随家父1953年10月调往缅甸丹老华侨中小学任校长,我们全家住在学校内至1958年4月返回仰光,父母亲仍执教于南中,我也考入南中初一班(跃进班)就读。于是,第三次在巴罕初中部校门口往杜钦芝医院方向约100米,卖红茶店后面租一间房子居住。这是一间以竹片围墙、木板为床,椰树叶简陋搭盖的“雅答厝”房子,无卫生间洗浴,如厕至公厕,水桶盛水洗漱,冲凉洗澡只好到南中初中部校内;无厨房,拿着“豇”(jiang,饭菜篮子)到南中食堂打饭菜。读南中初一,我每晚到学校“晚自习”完成复习及作业;回到家里,卖红茶的老板门庭若市,弹着缅甸乐器,唱着缅甸歌曲,至深夜才收官。晚上睡觉,虽然点着蚊香,“飞机”仍在耳边嗡嗡叫,得整夜手持芭蕉扇搧个不停,即便如此,天亮醒来,手脚脸上都长着包包,痛痒无比,涂上虎标万金油方得缓解。 1958年10月随家父出任缅甸掸邦地区景栋华侨公立学校校长,结束了仰光巴罕这段难忘的岁月。仰光巴罕的岁月因艰苦而难忘,或许是艰苦岁月的磨练,造就了我“生活朴素”赤城的爱国心。...
秋风轻轻拂拭 凉凉的,干爽的感觉 一片叶子悠然而落 无声地宣告秋已经来临 炎夏收敛起跋扈骄横 一切变得缓慢按秩序 天际长空湛蓝清澈 不挂一丝白云 山边的太阳拉长着影子 偷偷改变林海的容颜。 . 秋风含着诗情画意 抚弄麦浪万千,金灿耀眼 牧场上成熟的牧草等待收割 秋——是诗的意境,歌的故乡 ——-是快乐与忧愁的交响曲 快乐,丰收的快乐,属勤劳者...
本文作者的母亲——郑葆真老师(前右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悠悠往事忆绵绵。 戊子年清明空余之际,我在整理书桌之时,偶然翻见保存多年的缅甸南洋中学颁发予我的初中毕业证书。当时我15周岁,时光如矢,近半个世纪已过,在第二故乡——缅甸时的童年及青少年时光,有多少美好又深刻的记忆,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南中初中毕业证书的重见,更勾起我在南中岁月的追忆……。 一、童年时光南中的追忆 缅甸仰光市巴罕区雅达基佛塔路73号,是南洋中小学的校址。南中创办呱呱坠地,我适满周岁,随母亲从厦门乘船漂洋过海来到了缅甸当时的首都仰光市。 记得我6岁时,家母在南中任教,我常随母亲出入南中校门。当年的十月一日,南中在露天篮球场举行庆祝国庆四周年联欢宴会。黄昏时分,母亲穿着整洁的服装,携带穿上过年新装的我,来到南中。母亲与老师及师哥师姐们搬桌椅、摆鲜花、拉红布条,好一派热闹的场面。宴会在徐曰琮校长慷慨激昂的致辞后开始,有欢笑、也有歌唱、更有歌舞表演,全校师生沉浸在欢乐之中。家母这天特别高兴,举着酒杯挽着我的小手,挨桌去碰杯敬酒,酣畅之中,突然山上的和尚(后查知)以弹弓飞来丸子,击中了母亲右额头,顿时鲜血直流,吓得我嚎啕大哭,母亲捂着头对我说:“别哭!那是坏人打的”。说时迟那时快,几个师哥已跑上山去逮肇事者,由于我们在明处坏人在暗处,无奈何。从那时起,母亲不幸流血之幕及“南中”,已深深地记在我幼小的心灵。 二、青少年时光南中的追忆 1959年11月,在缅甸丹老埠小学毕业的我,随父母任教工作的调迁,回到缅甸仰光,经过短期的复习,我参加了南中的入学考试,当录取名单在仰光《人民报》登载,见有我的名字时,高兴极了!我终于要到一所校风朴素,在缅甸负有盛名的中学上学了。 在南中初中一(中26班。跃进班)学习,令我最难忘的是音乐课,任课老师杨双溪除以钢琴边弹边教唱《马赛曲》等中外名歌外,南中的校歌,首先是每一个学生必学必会的。或许是自幼时的一点音乐天赋,还是校歌的魅力,杨老师在考唱时,我得了满分5分,还获得其“节奏准、音色正”的好评。 “黄河浪,红星光,震撼南洋,照耀伊江”。南中校歌首句以祖国母亲河浪与象征进步的红星光为引子,道出了南中办学的爱祖国、爱我中华,追求进步的宗旨。南中17年的校史,哪一页不闪耀着这一宗旨;南中的师生遍布全球,哪一个不焕发着这一宗旨的光辉。 三、二进南中的追忆 随着父母调迁到景栋的任教,我只读了一个学期的南中就离开了。到景栋后,由于学校没开办初中二年级,只好重读初中一年级,两年后回到仰光市,第二次进南中初中毕业班(火箭班)插班,于1962年4月初中毕业。而后,为响应周总理“面向当地,心向祖国”的号召,转读南中外文班(红岩班)七、八、九年级,至1964年8月回国。 记得在南中初中毕业班就读,庆祝国庆节时,学校必举行联欢会,无论是在校的寄宿生或走读生,一律身着统一的白衬衫黄咔叽裤校服,在球场上,奏国歌升五星红旗,激发着全校师生的爱国情愫;跳集体舞通宵达旦,按耐不住海外赤子热诚之心。南中的外文班,全部课程按缅甸当地学校标准,聘请缅甸教师授课,只保留中文语文一科,南中副校长黄重远老师,是我上外文八年级时的语文老师。 我最难忘怀的是,黄重远老师给我们上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他详细介绍了作品的历史背景,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主题思想;以富有逻辑性而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挫分明的声调,使课文里的主人翁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操,令在座的同学们折服。读过南中的学生都记得,学生每周须交一篇周记。《最后一课》学完后,出于自身的感受,我便以此为题写了一篇读后感,交给了黄重远老师,过了几天,他找我去个别谈话,说:“你的这篇周记写得不错,思想性强,文句通顺,中心内容突出;但要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和错别字,不然会使人啼笑皆非。文章的段落、层次的安排也要注意,我都改好了,拿回去好好看看”。他那平易近人而又温和的态度,令我感动不已。 后来我领到了回国的护照,又到母校南中辞别同窗学友及老师。南中的同学间要离别时,都有互赠相片并于相片后留言,请老师题字留言的风气,我纷纷与同学互赠相片后,径直向黄重远老师道别。当他得知我即将回国,兴奋不已,说:“你回国后,常来信介绍祖国的情况。我希望你争取加入共青团”。我好奇地问道:“什么是共青团”?“你回国后就会明白的”。“嗯”!我点头应允了尊师的叮嘱。而后,黄重远老师以他流畅的行书体,在我记事本上写下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离别赠言,并告戒我:无论富贵、贫穷、威武,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这三句的真谛,至今仍是我的人生座右铭。 我受教于南中虽然只有断续的三年,在母校的岁月里,“在战斗中成长,在思想上武装,在新时代的烘炉中,锻炼得更坚强……”。这是校歌歌词对南中校友的真实写照,它凝聚了海外赤子纯朴与真诚的爱国之心,也是南中创办60周年的献礼,让它的学子们及世世代代得以永久的追忆。...
摘於蘇秀霞的微信相片 2022年8月13日1時左右,緬華筆友協會財務長蘇秀霞女士與世長辭了,緬華筆友協會失去一位好財務長,我們大家也失去一位好朋友。 2014年8月,緬華筆友協會在籌組之中,我馬上找到蘇秀霞,希望她出任這個社團的財務長,我聲明這工作是義務的,她馬上答應出任,我好感動。 從2014年秋至2022年秋,緬華筆友協會這八年的各種活動,蘇秀霞財務長都積極參加。她人緣好,加上能歌善舞,每一次活動她都是組織者之一,並把活動辦的有聲有色。 2017年緬華筆友協會在澳門好世界酒樓召開會員大會及聯歡宴會,當穿著緬甸服飾的文友上台歌舞表演時,從中山市到澳門出席聯誼會的文友問我:“你們是不是請了外國的歌舞團來慶祝表演?”我笑著回答:“是本會的文友表演,她們都是澳門人。因我們都是出生於緬甸,所以穿緬甸服飾,會唱緬甸歌,也會跳緬甸舞。”這表演者之中,有蘇秀霞財務長。 我認識蘇秀霞文友是上世紀末,我在緬華僑友的介紹下,參加了澳門緬華互助會,並在該社團出任辦公室秘書,因此我認識了上百位緬甸歸國華僑,也認識了這社團的四大美女,其中有一位美女就是蘇秀霞。 這麼多年,我沒見蘇秀霞跟朋友爭執,吵鬧,她能跟朋友溫和相處。 她把自己的一個故事告訴我,我改編成一篇微型小說《秘密》,在2005年3月31日澳門日報小小說版發表,後來又收集到我的個人小說集之中。 蘇秀霞也收藏了這份報紙,她是我的小說世界中的一個人物。 蘇秀霞加入緬華筆友協會後,開始寫作,她寫了一篇遊記《郵輪上快樂的一天》,我安排投到廣西的《紅豆》,這篇文章在2016.05期總334期發表,刊在第75-78頁,她獲得到200元稿費。 兩年前蘇秀霞對我說:“我得了重病,這病很凶險,要住院。你不要對外說。”我答應了。她把緬華筆友協會的支票本、銀行戶口本、印章等暫交給我保管(我是該協會的理事長)。 “你吉人天相,會跨過這道坎。要開心面對一切,你會戰勝病魔。”我安慰她。 做手術後,她出院了,過了大半年,她回到緬華筆友協會參加活動。她又穿起緬甸服飾出席聯歡會,唱歌跳舞,我也把華筆友協會的支票本、銀行戶口本、印章等交還給她。 我祝福她康復。 2022年初當她再一次把緬華筆友協會的支票本、銀行戶口本、印章等交給我時,她告訴我,病擴散到胃等,每天吃飯都困難,只能吃一點稀飯。 她又要住院,我又安慰她,要勇敢面對病魔,要開心生活。 這一次她沒戰勝病魔,她終於走了。...
缅甸铁路局表示,仰光-蒲甘(61)号上行列车/(62)下行特快列车已恢复运营至卑谬火车站。 缅华网 星辰报导 缅甸铁路局表示,仰光-蒲甘(61)号上行列车/(62)下行特快列车已恢复运营至卑谬火车站。 据悉,在新冠疫情期间停止运营的仰光-蒲甘列车目前正重新恢复运营至卑谬火车站。 据了解,仰光-蒲甘列车将每天晚上9:00时从仰光站出发,上午7:30时从卑谬站发车。 目前仰光-卑谬路段共有6列上行/下行列车运行,头等舱票价为6450缅币,标准普通舱票价为3250缅币。 缅甸铁路局发布声明称,由于仰光-蒲甘列车将运行至卑谬站,因此之前从仰光运行至卑谬站的63号上行邮车自8月20日起将从卑谬仅更改运行至仰光九文台站。 来源:缅甸平台...
缅甸向国外出口的水产品主要有十余种,在现在的2022—23新财政年度的头四个月内,已出口这些水产品十多万吨,创汇2亿多美元。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8月17日出版的《苗瓦底》日报报导,缅甸向国外出口的水产品主要有十余种,在现在的2022—23新财政年度的头四个月内,已出口这些水产品十多万吨,创汇2亿多美元,这是由渔业工作局方面获知的讯息。 这期间向国外出口鱼类80,334.423吨,创汇9,158.4万美元;出口虾类4,886.652吨,创汇1,811.1万美元;出口其他水产品33,063.608吨,创汇9,137.9万美元。故共处出口水产品118,284.683吨,创汇2亿0107.4万美元。 2022—23财政年度头四个月缅甸水产品出口情况: “出口的鱼类及水产品包括带鱼、Nga-myit-chin鲤科鱼、活螃蟹、活鳝鱼、鲥鱼、软壳螃蟹以及由各种鱼类制成的、作为动物饲料用的鱼粉末等。”渔业工作局的一位负责人如是说道。 在上一个财政年度同期内,水产品出口创汇为2亿0027.6万美元,所以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创汇多79.8万美元了。 缅甸水产品大量出口到以下国家:泰国、中国、沙特阿拉伯、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美国、孟加拉国及阿联酋(UAE)等国家。除了由航空及海运出口外,也通过陆地边境贸易由高栋(Kawthaung)、丹老(Myeik)、木姐(Muse)、妙瓦底(Myawady)、实兑(Sittwe)、茂都(Maungdaw)及莫山(Mawtaung)等口岸出口到邻国地区去。 另据8月16日出版的《苗瓦底》日报英文版报导,新财政年度4月1日至7月22日期间,缅甸通过缅泰边贸的3个口岸基地,向泰国出口水产品5,304万美元。...
仰光猪市场上,养猪场内的生猪(活猪)抓猪价上涨了,所以养猪者(猪农)们的收益良好了,这是从养猪人员处那儿获知的讯息。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 8月16日出版的《苗瓦底》日报报导,仰光猪市场上,养猪场内的生猪(活猪)抓猪价上涨了,所以养猪者(猪农)们的收益良好了,这是从养猪人员处那儿获知的讯息。 “在养猪场内生猪的抓猪价是从7月间开始上涨的,根据猪的大小,最高的抓猪价为1缅斤9,000缅元。根据目前的猪价大公司们是大赚看,而单家独户伺养者也有了一定的收益。”在仰光省茂比(Hmawbi)县区从事养猪业的一位人士这样说道。 在当地市场上,根据仰光大都市行政繁荣委员会(YCDC)的许可生产的猪肉,大宗价1缅斤在10,500缅元以上,零售价则至少也在13,000缅元左右。 养猪行业中需要的猪饲料、药物及其他费用都上涨了,但现在猪肉价上涨,这上涨后的价钱对经济化饲养的大公司 来说是大赚了,对单家独户的伺养者来说也是能接受的适宜的价钱。 缅甸国内从事养猪行业者主要就是仰光省、伊洛瓦底省及勃固省内的民众了。过去大都是单家独户饲养得多,现在已出现了大规模经济化饲养的公司了。 按:大都市的民众们的“菜篮子”问题也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人们不仅是要求“吃得饱”,还要求“吃得好”,大都市内,除了蔬菜之外,肉类及蛋产品等也是民众们每天都需要的食品。现在养鸡场遍布各地,民众们对鸡蛋、鸡肉产品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对大型家畜的饲养却还没有多大的发展,养猪场还不多见,肉牛、奶牛等的饲养业也还没有大规模地发展起来,这方面的发展可能还要等待一个时期呢。...
为了与军事委员会举行第二次和平会谈,三个民族武装团体已抵达內比都。 缅华网 小玉报导 为了与军事委员会举行第二次和平会谈,三个民族武装团体已抵达內比都。 为第二伦和平会谈抵达内比都讨论和平的有勃欧民族解放军(PNLO)主席昆杜任及代表团;拉祜民族联盟(LDU)主席加梭拉蒙及代表团;若开解放军(ALP)副主席梭妙亚萨林及代表团。 今年5月至8月期间,军事委员会与民族武装团体和平代表团举行了第一次会谈,现在是第二次举行会谈。 据军事委员会的消息,此次举行的第二伦会谈中将公开讨论民族武装组织的政治意愿和未来进程。并邀请了尚未参与会谈的泰伦武装组织可以在没有任何限制的前提下前来参与会谈。 来源:缅甸平台...
一自橋聯珠港澳,中樞擘劃宏圖。橫空出世大灣區,抱團謀發展,南國錦程鋪。 九市二區齊踔厲,縱橫八達通衢。商潮奔湧勢摧枯。長風帆正舉,築夢啟新途。...
一张中缅文初中毕业证书,我一直保留了一甲子。适逢今年是我初中毕业60周年,上世纪60年代初在缅甸的往事,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随家父母执教的调动,1961年9月,我们全家从缅甸东北边陲之城景栋迁徙仰光。当时缅华社会,正当华文教育鼎盛时期,仰光的南中、华中虽然只办到高中,却是全缅甸华侨华人公认的华文教育最高学府,要入这两所学校就读,均需参加严格的招生考试,录取名单在仰光《人民报》公布,方能入学;1959年,我就读南中时是跃进班,到景栋华公,因无初一下,只好重读。我因是教工子女,父母亲工作调动,免于入学考试,特别照顾插班至南洋中学初中毕业班(火箭班)就读。这是我唯一的客观“留级”。 由于缅甸当时首都仰光的华文教育,尤其是缅文,高于“山芭”,存有悬殊。我读南中初中毕业班,缅文赶不上,半期考试“2分”不及格,经父母、老师的鼓励和帮助,我勤奋学习,期末考试终于全科及格,取得初中毕业文凭。 为响应周总理“面向当地,心向祖国”的号召,南中、华中纷纷按缅甸学校的模式开办外文班,聘请缅甸老师执教,只留一门中文“语文”课。我初中毕业后,父母亲说,欲在缅甸生存,一定要学好缅文,于是,我报读外文班七年级。读七年级,班主任是曹国杰老师,教语文先是王毅诚老师,后是黄重远副校长。读八年级时,教缅文的是缅甸老师吴钦貌基。 吴钦貌基老师,虔诚的一个佛教徒,上课无论天气酷热与否,总穿着缅甸正统笼基、袋甭(外套),十字拖,一入课室,学生们起立,双手合十,一声“巴瓦都的玛敏格拉”(一生吉祥)!同学们齐声回念。我们读的是缅甸学校七年级的课本。他用缅语讲解,起初,我似懂非懂,半期考,我考不及格“2分”。吴钦貌基老师知道后,对我说:“阿耶没基巴步,究沙吧,昂乃巴的”(没关系的,努力吧,会及格的)。勤奋不负有心人,年终考试我及格了升读九年级。 1963年初的一天晚上,我前往“柔里虎”观看中国沈阳芭蕾舞团“天鹅湖”的表演,演出谢幕,时任缅甸国防部部长的奈温上台给芭蕾舞团敬献花蓝,深夜,军事政变,奈温夺取了政权。翌日,吴钦貌基老师上课,一反常态,娓娓道来凌晨政变的轶事。他说,奈温军队去逮捕前缅甸总理吴努家时,吴努向“不速之客”要求待他行佛祖跪拜念经、洗浴净身后随行,缅甸行佛教礼数是至高无上的,获准后行佛教礼数一小时余才锒铛入狱。同学们津津有味听着的同时,也倍感震惊。老师预言,你们要有思想准备,军政府上台后,没有入缅籍的“德佑”(中国人),是上不了”仰光大学“的。果真,过了半年许,仰光华侨华人经营的商铺被收归缅甸政府国有;大额钞票兑换小额钞票,我记得在银行门前从晚上起舖着一张草席排队睡到天亮,待轮到我们兑换钞票时,银行工作人员却说,钱换完了,明天再来,垂头丧气,真是折煞百姓。老师的预言也成为现实。 我曾在仰光巴罕初中部、高解高中部就读南中,虽然教室简陋,条件艰苦,园丁们呕心沥血的教学,同窗师兄弟姐妹们孜孜不倦的求学、艰苦朴素的作风,始终孕育着我成长。 由于我出生在厦门,不准加入缅籍,故欲上“仰光大学”求学成为泡影。家父母决定,送我和二弟回祖国求学,1964年8月2日,我在南中外文九年级上了一星期课后,从仰光飞抵昆明,我就读昆明华侨补习学校,跋涉人生旅途新征程。 写于2022.8.21厦门鸿山书苑 …………………………………………………… 评论 谢玉请(8/22/2022)拜读了晨阳学兄的文章,深深受感动。唤起我们青春岁月无限的回忆。恩重如山的岁月,母校人才济济,桃李满天下,母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給予了我们展翅翱翔的勇气。初中毕业证书,陪伴着我们度过人生,越过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崇山峻岭,走向光明。灿烂的年华,无情的流失。欣喜网络时代,我们还能夠与时俱进,保持着这纯真的友谊,度过末来的人生!...
8月15日至19日,华友青年社参加由中国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中国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联合主办的“追梦中华福建行”2022年华侨(裔)子弟寻根之旅(线上)夏令营。 5天的活动期间,具有一定中文基础的13到18岁海外华侨华裔青少年克服时差,学习南少林武术、书法艺术、油纸伞、软木画、捶草印花等课程,并通过视频等形式了解福建人文、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华服鉴赏,以及香港回归25周年庆典等,进一步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对祖(籍)国发展的了解。 华友青年社主席杨胜富表示,“2020年,缅甸华侨中学校友会为当地的年轻华裔成立华友青年社,宗旨是为了世世代代传承中华文化,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华裔参加这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来自勃固省沙耶瓦底(Tharyarwaddy)县的营员许秀颍表示,“所有课程都有趣,上完后,我得到了很多知识。特别喜欢福州软木画和泉州少林寺武学。”同样,仰光的陈玟静营员表示,“上完第四课“海峡两岸青年华服节”,我感受到中国的文化与服饰的确非常丰富,博大精深,很了不起。” 据了解,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冯志农为活动授旗,致公党福建省委会主委、福建省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罗恩平出席开营仪式并致辞。 在闭营式上,营员们纷纷晒出各自的作业集锦,通过云端视频展现才艺、真情演讲、分享作品,并期待疫情过后,能回到祖籍国,畅游大美河山,感悟精彩的特色传统文化。 此次线上夏令营共吸引了德国、缅甸、泰国、日本、俄罗斯、菲律宾、乌克兰、西班牙、巴西等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华侨(裔)子弟及港澳台地区的近120位青少年和省政协机关青年干部、致公党省委会联络处干部等共同参加。...
中秋月儿圆又圆 思念故乡追忆长 沙滩之上造房園 皓月朗朗捉迷藏 小舟汤漾于荷塘 荷花串串掛胸前 金山银山稻米香 锣鼓鞭炮响扬天 家家户户团团圆 月饼圆圆香又甜 喜悦欢乐悠悠然 难忘故乡的童年...
緬甸、泰国、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以及中國雲南傣族的潑水節,最引人入勝,萬眾矚目。緬甸潑水節是每年公历四月十三日至十六日,連續几天,人們停止工作、放下一切事務,聚會過節。用純淨的清水,互相泼洒,祈求洗去往年的霉运,去除污穢、趕走一切的不顺,抛开一切烦忧、盡情狂欢,完全沉浸在放飛自我、輕鬆自在的節日氛圍中。泼水活動过后,最後一天迊接緬甸新年,人們身着盛裝到寺庙,誠心礼拜、浴佛、獻花、點燈、虔诚祷告佛祖庇𧙗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消災納福,幸福連年⋯⋯ 蘇煥光主席(右一)和伍鍚富會長(左一)和嘉賓合影 悠久的文化習俗,也熏陶着世代居住在緬甸的華人,入鄉隨俗,無論走到世界那個角落,都難於忘懷蕉風椰雨第二故鄉的傳統节日,世界不同地方的一些僑團也有舉辦着大、小型的泼水节活动,傳承着這項傳統文化、一直延續連綿。 主席和會長帶領大家開心潑水 情同此理,纽约缅甸华侨联谊会举办泼水节活动也己近廿个年头,除了疫情三年停辦以外,今年,在苏煥光主席意志坚定、果斷決策的带领下,伍錫富會長和會員们,極极隨之呼應、各盡所能、各行各業同胞們也熱心赞助,在這疫情未了、經濟衰退、治安混亂的階段中,排出重重困难,同心合力成功的把泼水节活动辦得有声有色,令鄉親和同胞們走出疫情困擾的陰霾,排出長期困守愁城的壓郁,走出家門、聚集一堂、歡聲笑語敍鄉情。 开心泼水嘻戏 紐約四月份冬末還比較寒冷,因此每年都定在夏季七月份舉辦潑水節。今年七月十七日(星期日)的早晨,浮云敝日、陰晴不定,天色似乎有点暗淡,但絲絲細雨反而解除連日來炎热难熬的高温天氣,稍微感觉神清气爽、開心顺利迊接美好的一天。...
电力部长吴道汗(U Thaung Han)表示,为了满足电力需求,除了水电项目和太阳能发电厂外,将通过跨境电力线正在实施购买电力事宜。 缅华网 小玉报导 电力部长吴道汗(U Thaung Han)表示,为了满足电力需求,除了水电项目和太阳能发电厂外,将通过跨境电力线正在实施购买电力事宜。 8月13日,电力部联邦部长吴道汗在仰光省工业区配电会议上发表了上述规划。 此外,还制定了计划使用包括风能在内的各种资源生产电力的同时, 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并能够将更多的电力输送到满负荷的电力线路,500 kV电力线路和变电站项目也在进行中。 据悉,正在制定计划以满足仰光省工业区的能源需求。 该部长还表示,为了向民众以及工业区提供稳定的电力, 正在建设发电厂,电力线和变电站。 来源:缅甸平台...
本财政年度由2022年4月1日至7月31日这四个月期间,缅甸已向国外出口各种鱼类8万多吨,创汇9100多万美元,这是从渔业工作局处获知的讯息。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8月8日出版的《苗瓦底》日报报导,本财政年度由2022年4月1日至7月31日这四个月期间,缅甸已向国外出口各种鱼类8万多吨,创汇9100多万美元,这是从渔业工作局处获知的讯息。 这四个月期间,由正常海路贸易渠道出口鱼类33,288.818吨,创汇4808.9万美元。由陆地边境贸易渠道出口鱼类47,045.605吨,创汇4349.5万美元。所以这期间内缅甸共向国外出口鱼类89,334.423吨,创汇9158.4万美元。 “向国外出口鱼类时,最多的鱼种就是带鱼、Ngamyitchin鲤科鱼、鳝鱼等。出口国家为泰国、中国、沙特阿拉伯、日本、新加坡、阿联酋(UAE)、孟加拉国及英国等国家。出口时有从海路出口,也有从边境贸易出口。”渔业工作局的一位负责人如是介绍道。 2021—22财政年度过渡期6个月内向国外出口鱼类方面,由正常海路贸易渠道出口79,828.498吨,创汇1亿1615.9万美元;由陆地边境贸易渠道出口163,701.158吨,创汇1亿4224.4万美元。故这财政过渡期间鱼类共出口243,529.656吨,创汇共为2亿5840.3万美元。 以下是最近一年(10个月)鱼类出口情况: 按:看以上表格,可发现由陆地边境贸易渠道出口的鱼类比正常贸易渠道出口的还多,可见边贸的重要性。创汇方面,却是正常贸易渠道获得较多。...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