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日志

  • 华文文苑
    八声甘州·澳头春晚咏(晨阳)

    业翔民安乙巳蛇年,侨乡澳头村。 盛举春晚闹,纷呈精彩,享视听魂。 锣鼓歌声蹈舞,赛马二胡奔。 骠国舞姿跳,轸念犹存。 鹭岛胞波参与,廿四翁青媪,逾古稀人。 矫健身躯在,灵动有精神。 忆往昔,时光倒转,岂奈何、岁月不饶人。 争朝夕、余生短暂,报效诸恩。...

  • 华文文苑
    澳头视听盛宴  欢度乙巳新春——厦门缅联会澳头侨乡春晚参演记(文)曾素琼/晨阳  (图)蒋永泰

    由厦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翔安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澳头华侨联谊会承办的“侨连五洲·2025第四届厦门澳头侨乡春晚”在乙巳蛇年正月初一晚八点开播了,它以侨乡文化为纽带,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为观众呈现一场以“侨”为特色的文艺视听盛宴。 在欢度灵蛇迎春的新年里,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文艺队,献上独具缅甸特色的歌舞,与全球侨胞及港澳台同胞欢度新年,共贺新春。当欢快的缅甸歌曲传来,缅甸象脚鼓及乐器的响声,伴随五彩缤纷闪烁的背景屏及灯光,胞波们踏着婀娜的舞步缓缓而来……银钵里的圣水泼淋着,每一个转身、每一个翻腕、每一次回眸……淋漓尽致展现了缅甸舞蹈的独特魅力。 缅联会文艺队春晚参演人员,有年长78岁的老归侨,除了归侨、侨眷,还有侨二代、侨三代,他们共同演绎别具一格的缅甸特色歌舞。老归侨们的舞姿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他们的每个动作都渗透出对缅甸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缅甸歌舞的钟情。他们的参与不仅是对年轻一代的传承与鼓励,也是对缅甸历史文化的一种坚守。让观众感受不一样缅甸文化内涵的魅力,更是一种爱国爱乡精神的传承。 此次我们参加澳头侨乡春晚表演,离不开永远会长陈汀阳和副会长杨锦强的不懈努力,胞波们都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通过演出把我们的快乐和祝福传递给全世界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参演人员来自厦门六个区共24人,其中男归侨6人,女归侨7人,侨眷、侨二代、三代9人,为历史之最。每次排练时大家都会面临工作、事务缠身,难于全员到齐。还要面临参演人员因各种原因的缺位替补练习和磨合。经过监事长陈婉映的总编导,所有参演人员全力以赴,克服困难、积极协调配合,团结合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彰显了缅联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1月11日录制节目,演员们早早到“归侨之家”进行演出前最后的排练;下午到达翔安澳头超旷美术馆小剧场参加彩排、化妆;晚上进行节目的正式录制。录制夜间温度只有6-7℃,整整一天没有一人退缩,依然保持着最佳的状态,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团队合作精神,为侨乡春晚节目的成功录制,为观众呈现最完美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网络直播中的高度评价。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厦门缅联会文艺队坚持每周四、日上午唱缅甸歌曲、排练缅甸舞蹈,为每年举办的泼水节嘉年华活动准备节目,力争把泼水节嘉年华活动办成品牌特色活动,让缅联会胞波们感受缅甸文化的魅力。这不仅仅是对老归侨长辈们的崇敬,抚慰他们对第二故乡的眷念之情,也是对中缅友好关系的接力传承。缅联会积极参加厦门市、区侨联举办的侨界文艺活动,展示原汁原味缅甸歌舞的风采,让侨界同胞目睹缅甸归侨侨眷共筑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和传承归侨爱国爱乡的精神,成为中缅文化交流的使者。 澳头侨乡春晚不仅是文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侨乡文化的魅力,见证了华侨华人的坚韧与拼搏,我们共同期待着侨乡的明天更加美好!...

  • 华文文苑
    新春大吉 诸事顺遂(明正)

    《蛇年新春有感》 除夕携孙乘巨轮,宫冲之旅海涯巡。 邮轮文化童心润,春节难传贺岁音。 歉意绵绵心底绕,唯期来日再言亲。...

  • 华文文苑
    玉樓春……除夕逛塔石球塲花市(文/德光)

    . 年宵花市燈如晝,信步芳叢今勝舊。玉蘭搖曳水仙妍,銀柳嬌柔霜菊瘦。 迎春鴛侶雙牽手,人面桃花相競秀。伴遊繾綣有山妻,不懼風寒欺老叟。 书法 一〉劉北照二〉茂松三〉黃玉靈四〉阮偉生五〉吳錦蓮六〉尤肖松七〉岑建平 . . . . . ....

  • 四十年來時路(朱徐佳)

         南加州緬華聯誼會,在磕磕絆絆中不知不覺間已走過了四十個年頭。四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剎那,但是,對於遠從緬甸移民來到美國的緬甸華族的我們來說,這並不是一條很短很容易走的路。南加州緬華聯誼會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前輩們辛苦的開拓,理幹事們的努力經營,以及廣大會友們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南加州緬華聯誼會,每兩年換一屆,至今已是第二十屆。每屆都選出新的理幹事。各組幹事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全力協助理事長,使會務運作正常。     細數四十年來時路,這一段路能使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到茁壯成長,亦能使一個組織從無到有。四十年來,在歷屆全體會員們的無盡付出與辛勤耕耘下,本會從當年創會之初的幾十人,到如今的近千人可以說是健康穩步的成長。本會為了與會友們有更多的互動與溝通,每年都会定期舉辦各種活動,盼使會員們生活更加圓滿、精緻美好。     際此四十年有成之日,道聲生日快樂,自當再創新猶,造福南加州緬華同僑。 写于2016年...

  • 來到洛杉磯——我的移民故事(六)(伍全禮) 

    出國前響往美國這個自由世界,但來到美國紐約每天忙着打工,竟連像徵自由的“自由女神”都未拜訪過,就又匆匆的離開了這個繁華的大都會。 飛機离開還不熟悉的紐約,飛往也是陌生的洛杉磯。途中的几個小時心情轻松,幻想着脫離苦海了。不久機長播報,還有二十多分鈡便到洛杉磯了。想到馬上就到新的地方,不禁回想起在紐約餐廳工作的幾個月,工作雖然辛苦,但餐廳還算有制度,員工們相處得也融洽。現在來到洛杉磯再次面對新環境,擔憂新顧主對工作的要求尺度也許會有所不同,不知情況會如何,心情有些起伏。 中午抵達洛杉磯機場,餐廳老闆的大少爺來接我們直奔餐廳,吃點麵食換了廚衣立即開工。晚上十時打烊後收拾收拾,吃完晚餐坐老闆的車子回到他家已是十一点,相當疲倦。我和老闆的兩個兒子同房間,匆匆洗浴後上床睡覺。如此每日與顧主家人同進出沒有私人空間,連多個朋友說話都沒有,真是五味陳雜。 餐廳的生意還不错,所準備的食材和紐約餐廳差不多。我是抓碼雜事都做,廚房工作人員除了二厨和我,另有一位助廚,一位西裔洗碗工。老闆年纪不小動作較慢,在餐廳看看頭看看尾,餐忙時也加入炒菜。老闆娘小心眼說東說西打理雜事。大女兒是前妻所生沒上學在前檯收銀管賬。現任的妻子有二子一女,大兒子讀社區大學放學後回來餐廳做企台跑堂。二女兒上高中身體粗壯,已訓練得能炒各式樣的菜。小兒子上初中回來做完作業也幫東幫西。這樣年齡的青少年正是好玩的時期,放學回來還要幫忙工作,心有不甘經常鬧脾氣和员工不易合作。本來這樣規模的餐廳,廚房員工人數應是六人才夠應付,但老闆為了省錢少請員工,現在連洗碗才四人,只靠放學後回來的孩子助一臂之力。孩子在上學的時間,只有我們幾個人忙的團團轉,天天快馬加鞭準備無數各種各樣的食材,整天站著工作相當累人,有時睡到半夜小腿會抽筋痛醒,實在無奈。 某晚沐浴後準備就寢,聽到另一房間傳出母女吵鬧的聲音,女兒叫道:妳不是我媽不用管我!母親回駡:我就是要管你!然後傳來啪啪打擊聲⋯⋯。聽到這樣的吵閙,感到處在這樣的環境真是很烦,禁不住想要發洩內心壓力,不顧後果的走進有吵聲的房間,看到老闆娘在打大女兒。我說女兒是大人了,有事好好說,吵吵鬧鬧彼此都不好受,夜深了大家都要休息明天還要上班的,老闆娘望我一眼走了。我回到床上躺著,想到一時的多咀不知明天会有什麼後果,輾轉難眠。次日清晨見到老闆娘沒說什麼,對我還算和气。我悄悄問二廚為何事老闆娘打女兒,原來是因為老闆娘不喜歡女兒打烊後出去和小伙子約會。他告訴我昨晚我對老闆娘說的那幾句話,是老闆不敢說的,意外的替老闆解了圍,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如此忙忙碌碌在餐廳日復一日,迷茫中內人來信說她有个堂姊移民美國不久,住在洛杉磯唐人埠附近,信中並有電話、地址,叫我有機會和她聯絡一下。 唐人埠没去過,也不知坐那類公車,問店內伙計也不得要領。和一位女性鄰居同鄉閒談,請教她如何坐公車去唐人埠。她說巴士分兩種:黄色大巴士走遠程,小型的走市內短程,巿區小街道沒有巴士來往,主要街道才有。每個車站都有不同號碼的巴士讓乘客上下車,巴士上寫有不同的号碼,選自己要去的的號碼才上車,上錯車就會載你到別的區去了。回程坐同樣號碼的车在街道對面的車站下車,錯過一站可以下車走一點路回來,錯過太遠就坐反方向同號碼的車回來。她告訴我從我們這裡去唐人埠應乘坐那一號的車,向西行大約十五分鐘左右就到。大街對面的車站多是向西南方向往下城的車,上車后先把車资放入司機旁邊的玻璃錢箱再找坐位。這車不進入唐人埠只從邊緣經過,過了橋和郵政局就下車,走一小段路見到很多中文的招牌便是唐人埠,記住了。 今天是个好日子,姥姥五爺與堂姊通了電話要上府拜訪。上午九時在車站等待三十多分钟都不見巴士,心想是否老鄉說錯了。又等了一會遠遠見一輛巴士駛過來,五爺緊張的搖著右手提示司機停車,上車後把車資投入玻璃箱內,司機望了一眼關門開始行駛。選坐靠窗的座位,行駛十來分鐘後緊盯窗外,尋找桥的出現。不久從一幢大建築下的路段穿出左轉進入另一街道,過了一、二個站感覺有点不對。問旁座的乘客唐人埠在那兒,他説已經過了一段路,可以在前面的站下車,往回直走至見到店铺有中文招牌便是。趕緊下車手裡捏着要去的地址往回走,是長到這麼大走路最多的一天,終於找到了堂姐的家。 青年時期和內人的堂姊曾經有過照面並不認䛊,變成親戚之後這是首次見面,有些陌生話題不多。她們也是新移民,各種事情也還沒頭緒,我想知的問題講不岀所以然。她說唐人埠國泰銀行旁有個加油站,有幾個緬甸老鄉在那裡打工,她有個親戚週末也在那裡做散工,叫我有空不妨去認識認識一些新朋友,了解一下洛杉磯的情況。因此我在工休日常到油站和老鄉們聊天,也聽到早年的移民講述自己的經驗,給後來者一些提示。 熱情的H青年和我談得來,知道我𣎴喜歡餐廳廚房的工作,告訴我説市府的華埠服務中心,設有可領取最低工資補助的成人英語會話和求職指導班,以前是六個月一期,現在資金短缺改為三個月一期,每周五天每天八小時。如有興趣可去報名參加,名額有限,遲了下一班要在三個月之後了。聽了他的建議,當即到華埠服務中心,對工作人員說明來意,看了我的証件合格,說這次的開班還有幾個禮拜,現在有空位,拿出表格替我填寫,我說还有些事情要處理怕趕不上,員工説先報名然後去安排如趕不上,兩個星期前打電話來通知取消便可。 向堂姊講了報名參加培訓班的事,看看那裡能租到房間,有了落脚處就去辭餐廳的工作。她說單身容易解決不要去租了,到時可在她家暫住,晚上睡覺時在客廳中打地舖,早上睡醒收起來便是。陌生環境中有人相互照應,讓遠方的親人也少一些牽掛。 辭了餐廳的工作進培訓班开始学习,這一班有二十多個學員,每天學習時間分兩段,第一段上午八時半上課,學習閱讀會話等。第二段下午一時至三時三十分,講解工作方面的常識。除了課堂上的學習,有時也會帶學員們去實地參觀公司、廠坊等。每星期學員們都會領到一張該星期最低工資的支票,作為生活補助。 男女學员有來自東南亞港澳地區的,也有來自緬甸的。上課時只能說英語,大家的英語水平有限,講得結結巴巴,同學之間很少交談沒有進一步的交情。有些同學遲到早退來去匆匆,並沒認真學習。認識一位香港女同學,獨自在華埠附近租了一间公寓,放學後在餐廳打工,我也是餐廳工作過的人,比較有共同的話題。她對我頗友善,逢周末不上課,煑有靚湯就叫我去吃,有時一起去商店購買日用品,算是比較談得來的同學。 學習班最後幾天導師發給我們每人五美元零用錢,以及一份工作介紹所的資料及地址,叫我們看到適合的工作,就自己去查詢。坐巴士到了介紹所詢問處,得知德國制大眾福士汽車(Volkswagen簡稱VW)銷售公司的修理部門正在召聘修理技工。找到了修理廠,見到經理說明來意,面試後順利通過,正式被聘用為VW Mechanic,即日可以上班。買了一些適用的工具,就開始了修理福士汽車的工作。 有了固定的工作,就開始張羅租房子、買輛二手車代步、考駕照、到移民局申請家人來美……。做好與家人團聚,在美國生活的準備。...

  • 首站落腳紐約市——我的移民故事(五)(伍全禮)

    話説四十年前离开仰光移民美国,乘飞機经香港到了紐約的飛機場,下機后跟隨人流來到移民局關口,移民官檢查了我的文件無誤把居留身份証【綠卡】和工卡交給我,說歡迎移民來美國祝我好運,並說我入境的時間好緊,再迟些就过期了。 走到行李處找到行李,經海關檢查后出關,拖著行李緊張地尋找人群中來接我的親人,很高興見到我內人的表弟表妹來接,已經深夜寒暄幾句驅車回唐人街邊緣表妹的住家,在緬甸時我是住腊戍他们住仰光,我结婚后才認識他們,所以话題並不多 。 一剎那的歡欣過后,陌生和想不到的煩憂事一件件迎面而來。表妹也是移民不久,租住在地铁軌桥下面的两层公寓,樓上是住家,楼下是表妹夫用來做修理汽车的小車間,地方小只可停修一輌房车,工作不忙並没請助手。我和表弟的床是在杂物房内,第一天晚上躺在床上快入睡时,忽听到轟隆轟隆萬馬奔騰似的大响声,我急了不知发什么事,问表弟,他説是火车从屋顶鉄軌経过的响聲,现在是深夜班次少些,還不算太吵。白天班次就密了,每隔半小时就经过一次,不过住久后就会习惯的。 早上大家赶着上班和送小孩上学,独自一人没人可交谈,想多睡一会总不时被火车经过的轟隆声弄醒。冰箱内的食物是冰冷的,微波炉不会操作,只好草草填飽肚子,然後出外走走熟悉一下附近的环境。這是旧区矮楼多,街道窄,有些髒乱,高楼大厦不多,和想像中的紐約大都市景象差很遠。大家在晚餐见面,談了些缅甸近况。 閒悶的过了幾天,急着要找工作,出外打听了解之下,发觉語言的问题、文化的差异,加上環境陌生,要想找份合意的工作不容易。 和表弟談起,他說見到附近有一間上海风味餐厅正在招聘一位杂工,这餐厅相當有規模也有知名度,如我不嫌的話可去问問。於是表弟带我去见工, 大厨来问話,首先问有沒有身份和劳工证,见到了证件后馬上说:行!工資每月現金六百,半個月發一次薪,並替我報稅。上班时间早上十时至晚间十時,週一或周二休息一天,來上班时会交代所要做的事。並問我哪一天来上班,我沒別的選擇,就説明天就來。就這樣,在我來到纽约的第五天,就開始了我在美國的打工生涯。 次日早上九点半到達餐厅,快十点時兩位面目姣好的小姐前後到達飯店開門,其他員 工也陸续到来。大廚來到后,叫另外一位打杂的员工交代我須要做的事,早上來到就先把客厅地氈用吸尘器清理乾淨(前一天晚上打烊后,企台会把椅子叠在桌子上。)客廳其他事不必做。大厨是厨房总管,所有厨房内的事都由他調配。他略約介绍了幾位廚房員工:一位是二厨專妙经典菜。另有三位炒锅,兩人是從澳門來的緬甸華人,一位负责油炸品,一位负责抓碼(所謂抓碼就是把客人點的菜單上的材料配好讓師傅炒。)還有一位早点师傅,制作豆漿油条烧餅等,星期六、日早上才來。一位緬甸華人負責洗碗 盤,太忙时我要帮他。我的工作是负责抓码台上的菜类、開鑵头类等工作。另一打杂的是炸油鍋的助手,同時负责抓碼台上的各种加工过的肉类、鱼鲜等,都是要到冷凍库拿取。正餐忙的时候抓码台上的菜类、肉類要注意加添。 大餐厅的菜式样多,無数种类材料都要準备。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员工早餐后客人少時,合力把一星期所需的各种餐中的肉、海鲜分类加工。比如周一这天幾百磅猪肉切肉絲、肉丁、肉片……。切好後由一位厨师專門负责用配料醃制裝入几大盆。醃制好的排骨和古老肉,由油炸厨师负责炸、烤,做好後裝入几個大不銹鋼四方盆,放入冷凍厙為多日所需随时取用。周二处理几百磅鸡腿去骨切丁、胸肉切片切絲,用配料醃制盛入几大盆放入冷凍庫。光鸭吹气涨皮淋上淡蜜糖水晾乾,稍烤、炸后存放冷凍库以备烤鴨和香酥鴨之用。牛肉切片、絲、丁用料醃好裝盆放入冷房。蝦去殼腸用料醃制。魚清理去內臟醃制做燻魚,泡海參洗淨……。全裝盆入冷凍庫備用。餐厅食客常会暴满,這些準備工作如不預先做好,到時是忙不過來的。厨房内的繁琐事很多,人人忙不完似的。早上十点開工午餐休息半小時至晚上十点,間中上洗手間趁機休息一下,十點 吃完晚餐後回家,上下班都是走路大約走三十分鐘左右,暫時也不考慮擔心治安的問題了。 那年頭餐廳用的吸尘器是幾十磅重的大機器,前厅到後廳有五梯級,抬着吸塵器上下對我來說是很吃力的,用過幾次後已能控制。幾星期後的某天,清理完前廳抬著吸塵器到後厅下台级時,脚踩不正滑倒脚踝受傷,中午开始腫起有點難行。老鄉見到以緬甸語對我說,幾條街外有一間診所,是緬甸来的胡醫師,可以去他的診所看,賬單拿回來向大厨報銷,他會把錢還給你。我去到診所見到胡醫生,原來是相識的,胡醫生是我哥哥在皎脈時的同班同學。和老鄉多年不見格外親熱,聊了一些熟人的近況。他問我来紐約多久了,有什麼事故。我把发生的情況講出來,他檢查後說不嚴重扭傷腳踝,在受傷處打了一針消炎止痛,另外給了幾天的藥量,收費八十美元。寫了張發票叫我向顧主收取,收到錢後不用交給他,给我喝茶。並寫了病假的字條,叫我休息幾天不用去上班。但我沒有用怕丢了工作。胡醫生說有問題隨時找他,第二天沒太痛就回去上班,幾天後疼痛消除。 在休息中,大廚對我說前廳那兩位小姐如果喜歡的話,有空可以约去看場電影交個朋友也不錯。我俏俏向老乡以緬語打听,兩位小姐是不是很開放?你有約出去過嗎?老鄉否定說,小心她兩和大厨是大老板的什麼親戚朋友,由上海叫來照顧餐廳的。我奇怪大厨為何對我說這話,老乡笑說你有模有樣,又是合法移民,挑花运來了。他們怎知道我遠方的家人正在期待着我呢,這艷富能碰嗎?我説你的條件也不錯呀,為何你不去約她們?他郁悶的告訴我他們幾人是怎麼樣來美國的。原來多年前在澳門時,他工作餐廳的老闆,在加拿大多倫多市舉辦世運會時,標到世運村中的上海菜中餐經營執照,需要一些廚師,几位澳門緬甸華人就應招跟他到世運村工作。因老闆在美國有很多事業,世運落幕後不回澳門,就跟著老闆,轉來紐約老闆的餐廳打黑工,希望有朝一日能申請到綠卡身分證。 秋末冬初氣溫轉冷,入冬後風雨雪跟著起飛,習慣炎熱天氣的我,對冰雪的氣溫一時無法適應。初見白雪軽飄新鮮好奇,等遇到大風雪又下雨才知道厲害。下厚雪後再下陣雨,變為雪泥不小心踏入雪泥中,冰冷如刀割。大風吹上一天半日,遍地雪泥結成堅硬的冰丘陵,走動困難經常有人滑倒受傷。刮起大風時要手扶牆壁或柱子才好走。晚上獨自回住處,加上治安的擔憂心思漸亂,這樣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嗎?在緬甸時雖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但生活上還是好過的。寫信給远方的家人,說我不適合在這裡生活想要回緬甸,另一半急寄來十二金牌令箭,多番解釋安慰,説等她來到一起同甘共苦情况是會好的。 二廚和我还算談得來,他說他是上海人,在香港做過幾年廚師,粵語、廚藝都好。新婚後來紐約餐廳打工,有個大兒子剛滿兩歲,二兒子跟著报到。居住在舊小的公寓,每天忙碌的上班工作,妻子整天在家照顧兩個小孩忙翻天,没機會出外活動怨聲怨氣,令他很內疚。他聽說南加州氣候和亞洲很相似,對亞洲人來說很適合。洛杉磯有間親人开的上海風味餐廳,想請他去幫忙,如搬到洛杉磯,可暫住老闆家。他建議叫我不如和他一起去洛杉磯,到上海風味餐廳當他的助手,願意的話他就和老闆商量。我馬上答應説很好!就在初春某日,告別紐約前往我在美國的第二站:南加州大都會洛杉磯……。      ...

  • 七上八下移民記——我的移民故事(二)(伍全禮) 

    經過了漫長的等待和繁瑣的手續,這重要的一刻終於到來,移民去美國!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啊,終於輪到我了。由於我的入境簽證快要到期,而岳父又正在病重,就決定我一個人先走,等我安頓好,再接妻女。 移民去超級大國,穿著可不能馬虎,表弟特地從加拿大寄來了衣料,請裁縫縫製了一套當時最流行的西裝用來乘飛機時穿。一切都準備好了。 至於要帶多少錢,這可由不得我,當時緬甸由軍政權統治已有十余年,官員腐敗,經濟衰退,缺少外匯。批給我的外幣是一張 50 英鎊的支票,和 $7美元現金,以及1/2 Oz 的金飾一件。聽人家說,出關時翻箱搜身,查得很嚴,因此除了允許的物品之外,一美元也不敢多帶。 1976 年 10 月 26 日早晨 9 時,乘坐飛機離開仰光飛往第一站曼谷。飛行了不久,空姐送來早餐,正在享用間,忽然聽到後排有人用英語說不吃,只要一杯紅酒。好奇的往後面一看,那不是批準我來美國的領事嗎?怎麼出國坐飛機只穿著短褲和運動衫。看看自己,我算老幾,連英語也講不準,卻西裝筆挺,還打上領帶。頓時混身不自在,當下不動聲色,偷偷的把領帶除下,再也不敢多看領事一眼。 不久,就到了曼谷機場,要等兩個小時後再轉星加坡航機去香港。快到上機時先到洗手間,用完了洗手間,見有一個工作人員遞過來一條帶有香味的濕毛巾,我就順手接過擦擦手遞回去。但他仍站在我面前不走,並伸手向我要小費。我身上只有 $7美元,只好抽出一張給了他。看他的表情,還以為我是哪裏來的闊少?他怎麼知道我身上只剩下 $6美元了呢? 到了香港機場,取了行李,並通過了海關、移民局。剛出了關,就有一個人跑過來接過了我的行李,我趕緊跟著他。只幾步路,就走到了外面的大廳,只見他把行李往地上一放,就伸手向我要小費,沒辦法,我只好又抽出 $1美元打發了他。 在接機大廳等來等去,只見有幾班飛機的旅客已陸陸續續出去了,就是沒見到來接我的親人。沒辦法,只好提著行李走出去,招了一輛的士,告訴他要去的地址。坐在的士上,心裏直發毛,人生地不熟,身上又沒錢,不知要把我載到那裏去。手裏捏著那張 $5元美鈔,心裏念著上帝佛祖,只盼快快找到親人。正著急,只聽到司機說到了,下了車,我問他多少錢?他說隨便,我說沒港幣,只有美金,他說可以,我就把唯一的那張 $5元美鈔給了他,他接過謝謝一聲就走了。唉!我又做了一次闊少,僅有的 $7美元現金用光了,我這闊少如再找不到親人,就只有流落街頭了。 提著行李,對照著地址,看到前面的是一座幾十層的大廈,心裏直嘀咕,在緬甸時可沒見過這麼高的大廈。走到大廈前門見到一個包頭的印度人,用廣東話問我找誰?我說七樓某某。他帶我到電梯前,把我和行禮送進電梯,按了七號就出去了。我到了七樓,走出了電梯一看,心裏不禁暗暗叫苦,只見一條長長的走廊,間間房門緊閉,也沒人行走。在出國前打電話問親人的地址時只告訴我七樓,並沒有講明門牌號碼,說反正到時會來接,不用擔心。這時我站在電梯門口卻擔心得要命,也不知道親人是不是真的住在這裏。不久,見有一間房門開了,走出一個女孩,蠻像妻堂妹的樣子(只在照片中見過),也不管了,大聲叫她的小名,她聽到名子字望了過來。阿彌陀佛,找到親人了。問為什麼不來接機,他們說問了航空公司,說是飛機會遲到,準備遲些才去接。 在香港逗留了三天,取到了預先匯來的款項。在10 月 29 日,也就是美國入境簽證的最後一天,乘泛美航空波音747(PAM AM)航機飛往紐約。在買機票的時候,就千囑咐萬囑咐那位代辦手續的經紀人,從香港飛紐約的班機一定要直航不轉機,他滿口答應說一定,所以也沒細看機票。等飛機到了東京,機上的乘客爭先恐後的下了飛機,本少爺卻坐在原位不動。看到機上的乘客已經走光了,空姐也開始收拾東西,這時才意識到有點不對。趕緊拿出機票,告訴空姐說我是去紐約的,她看後叫我快下機坐巴士到另一架大飛機才是飛紐約的。趕快小跑到巴士前,門已開始關了,驚險的又過了一關。 在機上吃吃喝喝睡睡,大約在下午7點左右,聽到機長報告說,還有十多分鐘就到紐約了。這時我的心就好像十五個吊桶,七上八下,不知親人有沒有來接機。下機後提著行李隨著排隊的人龍,到了移民局關口,移民官看了我的資料,名字無錯,就把綠卡及勞工卡給了我,並告訴我如果我今天午夜前還沒到來,我的入境簽證就過期了。走出接機室,看到來接機的親人,心裏的吊桶,才放了下來。 這天正是1976 年 10 月 29 日傍晚 9 時,在距離美國入境簽證截止時刻的三個小時之前,我終於在最後關頭移民到了美國。 ...

  • 手持各種證件移民美國——我的移民故事(一)(伍全禮)

    六十年代初,緬甸軍政府排外族裔事件,居住仰光的華裔受到的衝擊最嚴重,有條件或國外有親友的人紛紛外移他國。美國大使館也發放申請移民美國的表格 ,一時間傳開,領表人無數,能否通過以后再說。 適逢我的另一半到仰光參加親人的婚禮,帶回了申請移民美國的表格,她說把個人的資料準備好,找個英文好的人把表格填上,托熟人去仰光時帶給親人幫忙呈交美國領事館。 但我擔憂因自己上過左派學校,在校也算是個活躍的學生,可能沒法通過拉不下臉來。而且覺得在緬甸過的好好的,不想去人生地不熟的美國。但她自己找人把表格填好叫我簽名,說先把表格呈上,如申請通過了,到時去不去無所謂,我也只由得她把表格呈上去申請了。 過了不久美領館來信通知我去面試,由領事接見面談。領事見我表格寫的是修理汽車技工,他一邊看著手中的汽車原理書籍,一邊經翻譯叫我畫出一個分電器。我簡單粗略的畫了一個四缸分電器,領事看了問我這東西有何作用,我回答說:是電動馬達起轉,帶動汽缸上下抽動吸入燃油、壓縮,分電器輸入電流點火爆炸,引發轉動軸運轉。領事見我答對如流,馬上說好,通過了。叫我先辦妥護照,然後找一位在美國的擔保人,再來簽證便可赴美國。 哈!想不到這麼容易就批準下來。但問題來了,在美國找不到擔保人,無法辦簽證,去不了了。反正心裡也並不是特別想去,所以也沒感到什麼失望失落。照樣過自己的日子,不再把去美國的事放在心上。 停止辦理移民的事七年后,忽然又接到美領館的來信,說我的申請移民仍然有效,但這次錯過了機會不再。這時我們在美國已有擔保人,於是就決定繼續辦理。 沒辦過出國的手續,不知護照如何申請。聽人說有代辦移民這種行業,友人提議最好請B君幫辦,他路子熟,於是就請他代辦。 我雖是在緬甸出生,但不能得到緬籍,身份是外僑,沒法申請緬甸護照。當年台灣与美國是邦交國,持台灣護照者美使館可以辦移民簽證,緬甸政府才允許离境。但緬甸與台灣並無邦交,在緬甸無台灣使館辦不了台灣護照,所以必須把個人資料和費用寄到台灣請朋友幫忙辦理。 那時緬甸到美國的飛機並無直飛的航班,需要在香港轉換班機至日本東京,再轉長程飛機飛往美國。當時香港還是英國的殖民地,當年英國、中國有邦交,過境入香港需中國護照,所以必須辦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又因自己所持不是緬甸護照,离境后就沒有回頭路,如有任何突發情況不能進入美國,到時就回不了緬甸。按我的情況B君建議我辦一紙無國藉証以防万一,於是就決定以這一方案開始辦理。 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及無國藉證辦好了,就開始著手辦理台灣護照。求得腊戍右派堂口兩位大老簽名的介紹信,本人像片個人資料及費用等,托台灣的朋友代辦中華民國護照,接下來只等批準的好消息。 幾週後,幫忙的朋友來信告知,台灣護照辦事處說我是左派親共份子,兩位大老的簽名信起不了作用,不接受申請。一切白忙無法繼續辦理下去了,移民美國又成了泡影。 既然手續辦不下去,去美國已無望,只好回臘戌去做點小生意。經過瓦城購物時,遇見我另一半的遠房堂兄,他聽說我將要移民美國,問辦的怎麼樣哪日啟程?我告訴他,因台灣方面說我是左派不接受申請護照,沒法辦護照去不成了。他一聽,就說什么左派不左派,他來幫忙我。叫我把姓名籍貫、出生地、生日等資料交給他,他親自帶去和堂口的另一大老兩人為我同寫一封保證書交給我。雖然得到他好意幫忙,但我心想希望不大,抱著姑且一試的心,又一次把資料寄去給台灣的朋友,呈交到護照辦事處。 想不到過了不久,就接到台灣朋友的來信,說台灣護照連同一個出境證巳辦好寄出了。這才知道瓦城的大老真行,有他出馬果然搞定,真是有眼不識泰山。於是我手中就有了四個不同的護照和證件。 雖然各樣手續相繼辦妥,隨時可以離境。但當時因岳父病重,我只有獨自一人先行。懷著忐忑複雜心情,拖到最後不得不走時才离開緬甸。經香港停留一日一夜,於美國時間晚上九點在紐約機場入境。 移民官把綠卡、勞工卡交給我,同時說我運氣好,到得及時。因為我的入境簽證過了午夜十二時就過期了,那時麻煩就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