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翔民安乙巳蛇年,侨乡澳头村。 盛举春晚闹,纷呈精彩,享视听魂。 锣鼓歌声蹈舞,赛马二胡奔。 骠国舞姿跳,轸念犹存。 鹭岛胞波参与,廿四翁青媪,逾古稀人。 矫健身躯在,灵动有精神。 忆往昔,时光倒转,岂奈何、岁月不饶人。 争朝夕、余生短暂,报效诸恩。...
由厦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翔安区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澳头华侨联谊会承办的“侨连五洲·2025第四届厦门澳头侨乡春晚”在乙巳蛇年正月初一晚八点开播了,它以侨乡文化为纽带,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为观众呈现一场以“侨”为特色的文艺视听盛宴。 在欢度灵蛇迎春的新年里,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文艺队,献上独具缅甸特色的歌舞,与全球侨胞及港澳台同胞欢度新年,共贺新春。当欢快的缅甸歌曲传来,缅甸象脚鼓及乐器的响声,伴随五彩缤纷闪烁的背景屏及灯光,胞波们踏着婀娜的舞步缓缓而来……银钵里的圣水泼淋着,每一个转身、每一个翻腕、每一次回眸……淋漓尽致展现了缅甸舞蹈的独特魅力。 缅联会文艺队春晚参演人员,有年长78岁的老归侨,除了归侨、侨眷,还有侨二代、侨三代,他们共同演绎别具一格的缅甸特色歌舞。老归侨们的舞姿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他们的每个动作都渗透出对缅甸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缅甸歌舞的钟情。他们的参与不仅是对年轻一代的传承与鼓励,也是对缅甸历史文化的一种坚守。让观众感受不一样缅甸文化内涵的魅力,更是一种爱国爱乡精神的传承。 此次我们参加澳头侨乡春晚表演,离不开永远会长陈汀阳和副会长杨锦强的不懈努力,胞波们都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通过演出把我们的快乐和祝福传递给全世界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参演人员来自厦门六个区共24人,其中男归侨6人,女归侨7人,侨眷、侨二代、三代9人,为历史之最。每次排练时大家都会面临工作、事务缠身,难于全员到齐。还要面临参演人员因各种原因的缺位替补练习和磨合。经过监事长陈婉映的总编导,所有参演人员全力以赴,克服困难、积极协调配合,团结合作,取得了圆满成功,彰显了缅联会“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 1月11日录制节目,演员们早早到“归侨之家”进行演出前最后的排练;下午到达翔安澳头超旷美术馆小剧场参加彩排、化妆;晚上进行节目的正式录制。录制夜间温度只有6-7℃,整整一天没有一人退缩,依然保持着最佳的状态,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团队合作精神,为侨乡春晚节目的成功录制,为观众呈现最完美的表演,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网络直播中的高度评价。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厦门缅联会文艺队坚持每周四、日上午唱缅甸歌曲、排练缅甸舞蹈,为每年举办的泼水节嘉年华活动准备节目,力争把泼水节嘉年华活动办成品牌特色活动,让缅联会胞波们感受缅甸文化的魅力。这不仅仅是对老归侨长辈们的崇敬,抚慰他们对第二故乡的眷念之情,也是对中缅友好关系的接力传承。缅联会积极参加厦门市、区侨联举办的侨界文艺活动,展示原汁原味缅甸歌舞的风采,让侨界同胞目睹缅甸归侨侨眷共筑中国梦的坚定信念和传承归侨爱国爱乡的精神,成为中缅文化交流的使者。 澳头侨乡春晚不仅是文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侨乡文化的魅力,见证了华侨华人的坚韧与拼搏,我们共同期待着侨乡的明天更加美好!...
. 年宵花市燈如晝,信步芳叢今勝舊。玉蘭搖曳水仙妍,銀柳嬌柔霜菊瘦。 迎春鴛侶雙牽手,人面桃花相競秀。伴遊繾綣有山妻,不懼風寒欺老叟。 书法 一〉劉北照二〉茂松三〉黃玉靈四〉阮偉生五〉吳錦蓮六〉尤肖松七〉岑建平 . . . . . ....
...
...
旅美缅裔族人在南加州据说有两份平面媒体,最近又听说在筹办一个网站,许董事长说了,以后我们就可和该网链接,中缅两族瑞谬胞波的情谊,在缅故乡之外开花结果,互助互持更为紧密。更可呈现一片繁华景象。...
四月十五日,煜群接到缅华会长黄国胜的电话,要他明天到会所拍摄录相。我们本来以为是星期六华友欢庆缅甸新年,所以星期日大概是缅华也要欢庆缅甸新年,我们到了会所,才知道星期六华友没有举行,改在星期天。...
乡愁是一碗水,一杯酒, 一生情,一眼眶淚, 故乡的千年文化, 大金塔泼水节点灯节, 是我的 眷恋,故乡, 一生的怀念,一生情。 这是陈孙荣的精彩开场白,集演讲,朗诵,歌声于一体。原本笑声嘈杂的会场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都被他的生动的感情吸引,用心倾听,不时鼓掌。只见他手捂胸前,闭起眼神,深情地,中缅并用地,唱起了乡愁,他说:大家一起穿缅装,一起吃香喷喷的鱼汤粉,一起同乐,温馨地回忆我们的童年。我们喝缅甸的水,吃缅甸的米,吃缅甸鱼汤粉长大,我们很怀念我们的故乡,趁今天华中校友会欢庆泼水节,请大家放开胸怀,尽情和我们一起同乐。 随着缅甸的音乐声响起,四位“宇瑞優“ 苏顺路,丘国君,杨德欢和张少战欢快上场,他们戴大眼镜,帖长鬍子,拿小花伞,穿格子沙笼,虽然年纪已坐七望八,动作还甚灵活,一边跳舞,一边还要护着鬍子和沙笼以防掉下来,动作好玩搞笑,给来宾带来不少欢乐。 今日的联欢节目让来宾们随意登台,临场发挥,黄素馨独唱缅甸歌时,丘伟文,杜国章两位老前辈双双上台伴舞,虽然从未排练,跳起来动作有板有眼,中途还上演了一幕掉下沙笼的镜头,大家看得哈哈笑。 2003年,黄娟娟带领华友表演“瓦城的花朵“,时隔十多年的今天,她又带领来宾上台,各人手拿银钵,参跳者踊跃,有姐妹,有母女,还有婆孙,各位女士的缅装颜色艳丽,配上”白白,蓝蓝,红红,黄黄“的歌词,无需排练,却婀娜多姿。博得观众不少掌声。 在舞台上,一边跳舞,一边也展现了时装秀,今天大家都很美,其中雷倩美,林惠吟,谭美意,谢金兰,罗彩萍,叶秀华,林盈盈小姐及杨德欢的小孙女杨瑞钦等的缅装都很好看。 莊玉娇老师向来是联欢会的主心骨兼台柱,今天也不例外,带领全体从头到尾跳缅甸舞及排排舞,热闹的气氛引领了男女老少都投入参与。黄景象学长近年腿脚不太灵便,走路需持拐杖,今天他把拐杖扔一旁,走到队伍中跟随音乐跳得很起劲,完全不见老态。听说今天他家人本来要带他去庙里参加活动,他宁可选择来参加华友会的活动,这是乡情,同学情的使然。 爱跳舞的跳舞,喜唱歌的唱歌,歌王黄国任几乎包揽全场,联欢会未开始,他已经沉醉在自己的歌声里,敢问钦瑞为何自顾自地吃鱼汤粉,她回说,拿给他不吃,只顾唱,他的那一碗也就落入我肚里了。 ...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就在这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的春天,于四月二日(星期日),早晨八、九点钟开始,在南加州缅华联谊会会所,热闹滚滚的举办了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第一场是为缅华之光颁奖仪式,紧接着第二场就是欢送缅甸驻洛杉矶总领事吴旺觉山的盛会。 上午10:30am开始,由缅华联谊会会长黄国胜先生上台致辞,会员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美国联邦众议院议员赵美心博士,缅甸驻洛杉矶总领事吴旺觉山及缅华之光甄子晴同学与其家人。场面非常温馨而感人,其后,由国会议员赵美心博士(Judy Chu, PhD )上台致辞,并且讲述该奖状之经过,及得之不易的故事。紧接着由她亲自颁发美国国会银质奖状给本会会员甄曹丽莉女士之闺女(Daniele Gin )甄子晴同学。从各种介绍及简报中,得知甄子晴同学,就读于圣玛利诺高中,居住在大洛杉矶地区的华人都知道圣玛利诺高中及其附近的阿凯迪亚高中乃是最有名气,顶呱呱的高中学校了。甄子晴同学,学业成绩十分优异。而且,具有领导才干与奉献爱心的精神。虽然她不会说缅甸话,但是她却十分勇敢隻身前往缅甸故乡,参加义工,并捐赠电脑去帮助许多生活贫困的小学生,因此深获缅甸政府的肯定和表扬!当然,缅华会友同感荣幸。因为,她代表着我们缅甸华侨之光荣! 接下来,就是南加州缅华联谊会和南加州缅甸会联合举办的欢送缅甸驻洛杉矶总领事吴旺觉山先生、夫人的盛会。首先,吴旺觉山上台致辞,感谢缅族乡亲父老,及缅华会友们,多年来给予他的肯定和支持,让他和同事之间,对工作上受益良多,更是能够排除许多困难。在国际外交事务上,达成圆满的任务。趁此机会同时宣布,他已得到缅甸外交部发来的升迁任命,过了缅历新年(泼水节),就要返回缅甸外交部述职了。记得2015年春宴晚会上,总领事吴旺觉山上台致辞,向华人朋友拜年,当时他曾说过,他本人有四分之一的华人血统,并且在晚会上,以邓丽君的名曲《甜蜜蜜》高歌一曲,献唱给大家,获得全场会友们热烈的掌声。今天,他同样用 ‘以歌会友’的方式,以温柔,轻松的缅甸歌曲,与缅族朋友一起载歌载舞,表现出他独特的风采,最后,依依不捨向会友们道别,说珍重。 言归正传,此时此刻,已是午饭时光,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举凡聚会,总是需要美食佳肴登场,才显得热闹!我们都知道,每次聚会,本会前辈的大哥哥、大姐姐,都会端上他们的拿手好菜及小吃,让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手艺,真是辛苦各位前辈了。今天的桌上,除了美食外,还有茶点,及幸福蛋糕,确实让会友们十分开心,尽情享受,欢乐地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2017年4月8日 洛杉矶 ...
(本网消息)百花盛开,春暖气爽,晴空朗朗的四月,《南加州缅华网》迎来了创网三周年,并于上午十一时在本会董事长诊所客厅,举行了编辑,投稿人,会长及顾问,关心人士的座谈会。座谈会发言踴跃,气氛热烈。许董事长秉正先生,黃国盛会长,从头至尾参加了会议,聆听众议,提供指导,关怀备至。 座谈会开始,由网站付主任朱徐佳女士宣示了议程,续由网站主任王旭山先生介绍三年來本网网面设计并争取大家的改进意见。王主任首先肯定了《南加缅华网》三年來的成就,一个族群博客能坚持三年而且按时更新,已是难能可贵。三年來出现了多位颇受欢迎,才华四溢,文釆风流的作者,充实了本网的写作班子。《南加州缅华网》现下已为多处的博友肯定,并经常互相联系,互通信息,它已是我们缅华联谊会,南加州旅美缅华族群外联的平台。 缅华联谊会名誉会长,《南加缅华网》付主任,责任编辑:朱徐佳女士在座谈会上重申了《南加州缅华网》的创网宗旨,<我们希望憑借著这个平台,联系本囯及散居世界各地的缅甸旅外华人华侨。互相交流,互通信息,关心缅甸和祖籍国的改革,及时报导本会和本州缅华同侨团体活动讯息。弘扬中华文化,民族优良传统。>她指出现在《南加州缅华网》除了本州和外州如纽约,北加州,还有香港,澳门,大陸,笫二故乡……缅甸的投稿人,我们非常感谢他们的支持。凡是來稿只要附合本网宗旨,不涉及政治,宗教的敏感问题,不做个人攻击,我们会本着海纳百川的原则,照登不误。她介绍本网现设有的网页有,【所有日志】【English】【视频专栏】【缅甸要闻】【华文文苑】【置顶布告】【知识园地】【五花八门】【美食健康】【音画欣赏】【默认分类】【综合新闻】。其中最受阅者欢迎的是;林鸿沛先生,蔡煜群先生,高泰山先生的视频相片。她提出;如何寻求更多的朋友來投稿?如何发展网站的阅众?可见她的求贤若渴,办好网站的执着。 与会贤达均认为;在这样薄弱的华语环境下,《南加州缅华网》能坚持下來,而且不断发展,实在不易。这要归功於所有热情参与工作的同仁。而且有人提议,《南加州缅华网》应该提格成真正的网站,能更广地为旅美缅华同侨的互联互通服务。成为我们旅美缅华同侨的眼睛和耳朵。这个倡议得到全体与会人士的一致赞同。更有与会人士嘉獎,他们发现海外几处华人文化团体都委托《南加州缅华网》代他们的刊物徴稿,我们荣幸地得到海外同行的认同,欣喜地发觉我们的网和南加州尚有一定的华文底蕴,能为弘扬华文有所贡献。 座谈会於下午一时结束。总结了三年的经验,举起轻松欢快的脚步,充滿信心地踏入新的征途。矫柔旖旎的春陪着我们,无限风光等着我们。三年的幼苗将在海外华文大花园里茁壮成长为参天乔木。在海外弘扬华攵,团结同侨,爱国爱乡的历史中佔有一席之地。 出席座谈会的人士计有(恕不称呼);许秉正,黃国胜,粟福祥,王旭山,朱徐佳,苏顺路,丘国政,蔡煜群,谢玉清,谭炳辉,卢家昌,林鸿沛,伍全礼,丘伟文。 ...
母亲十六岁来到缅甸,她从不提及自己的身世。 是我稍懂事的时候 ,才知道因前夫过早去世,嫁与父亲。之前已有二男孩,由她家翁抚养,这是大户人家。与我们是邻近村。 那个年代,年轻守寡,意味着失去了生活支柱。这是在无法仰给的处境下的无奈之举。 和父亲,生了四男一女(我下面的男孩不幸夭折)。 我异父的两个哥哥,一直到我们搬来勃生,过了好长的日子才认识,曾与我们同住。大的还读了夜校,稍懂中文,操一口流利的闽南话,很疼我。在我印象中,没几年就出外谋生。小的生性蛮悍,时常滋事生非,母亲无法留住他。后来当了兵,也就远离了我们。 我们在勃生开了一个小布店,因了父亲缅语讲不好,难于沟通,便由母亲接手经营。记得当时还安了一台缝纫机,凡买成的纱籠面料等,客户需要缝制,即可赚取工钱,也兼卖一些自制的衣物等什么的。 后来,父亲带着哥哥又回到我们原乡开杂货店去了。 这一来,母亲天不亮就得给我们先做好饭菜,才去开店。收市回来又要着手家务。起早摸黑,整天的操劳忙碌自不在话下。当时,母亲身边有我,妹妹和弟弟。母亲目不识丁,买卖补货全凭记在脑子里。挂万漏一的事在所难免。辛辛苦苦的打拼,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事时而有之。故此,她亟盼我们能读好书,哪怕再苦再难也全不在乎。 母亲的境遇,使我想起《祝福》里的“祥林嫂”。在她的思想意识里,是前世的造孽来承受今生的苦难。于是,她更虔诚佛教。天天吃素,长年累月,从不间断。 许是一个机遇,抑是一种缘分,外地的师父要在勃生设佛堂。她喜出望外,益加热衷于佛堂工作,积极参与所有的佛事。大家看她那么热心,勤奋,就把大大小小的事务交付于她。在她的运作下,佛堂更有生气了,香火更旺了。她的表现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胜任。她喜在脸上,甜在心里。 母亲之所以有这份心思和魄力,勤勤恳恳地致力于佛堂工作,是因为哥哥在家乡的生意很顺意,我和妹妹在外有一份教书的工作。她可以卸下操劳背累的担子。 她大半生艰辛劳苦的一页总算翻过 去了。 母亲全神贯注于佛事。佛堂还派她到仰光参加培训。一个大字不认的妇道人家,佛经竟倒背如流。每每主持佛事,念念有词,一字不差。 母亲的 后半生,完完全全沉浸在拜佛念经的日子里。生命有了寄托,不知不觉,日子也就一页一页的过去了。 父亲过世许多年后,哥哥只身到掸邦首府——东枝经营土产。不几年,母亲也随哥哥一家迁居东枝。她已是八十几的老妪了。身子骨已大不如往昔。幸亏哥哥结识了地方上的官员医生等,加上妹妹一家早已落户东枝,也时常去探望她。几度住院,得到极好的医疗和精心照顾,均能 转危为安。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落叶归根的乡土观念,深深埋植 在母亲心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她,无时无刻挂念着生活了大半生的所在地。对亲力亲为的佛堂始终耿耿于怀,对共事的姐妹教友惦念有加。她执意要回勃生,哥哥很无奈,经医生的复查,认为三两年内无大碍。于是,她又回到了日夜思念的故土。 无奈,天不假年。她觉得自己已落叶归根,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地,了却了自己的夙愿,再也没有任何的牵挂,就平心静气,安详地走了。享年八十有九,正要为她祝九十大寿的时候! 她告别了尘寰,往另一个世界而生了。 我未能在她临终前守护,服侍,一如父亲去世,我不在身旁,使我抱恨终天。 2011年8月 ...
一到阳历四月,缅甸整个国家就忙翻了,人们耳际似乎不停地迥响着《夷达泼!夷达泼!》的声音。用华语译之是《可笑呀!可笑!》。年青人开始操劳筹钱,计划组织花车,排练舞蹈,编写快板,划定路线,准备参加各路泼水彩棚的比赛。街头巷尾出现大大小小临时募捐棚,一早播放的梵音禅语,净化了晨曦,净化了心灵,这些劝募小棚,都是街道小区的组织,习惯在过年正日,聚众到寺庙或就在本区斋僧布施。说到一般年迈高龄,耄耋之年者,都准备好棕色祥服,选定寺庙佛塔,躲避喧嚷,持戒修性。至於商家巨贾却绞尽脑汁,招兵买马,申请聚焦地点,搭建华丽彩棚,乘此狂欢年节,大收商业宣传之利。缅甸民族是乐天民族,就是没有隔宿之粮,也要看整晚的戏,甭说在这狂欢的传统节日,君不闻<玉螺一吹椎髻耸,铜锣一击文身动。>么! 今年华人过春节新年,得到现政府的重视鼓励,<纳达>华人区一片新气像,洋洋喜气,欢腾热烈。缅甸<瑞谬>今年的泼水节也应是别开生面,盛况可期。 回想五,六十年前中缅友好极盛时期,缅甸泼水节华人也是狂欢的一族,情感的溶入有如一家人,共欢同乐延续千年友谊。记得五十年前泼水节,华侨各团体组合由当时的<店员联合会>领衔出过花车,了因向仰光缅华网杨民泉先生求证得知;当年花车有两辆,一辆是孔雀造型,一辆弯琴,由缅华店员联合会(店联),南详中学(南中),华侨中学(华中)三单位联会举办了两年,花车造型形象新颖,含意深遂,华丽夺目,文韵浓冽,曾风靡全市,晚间尾随观众有如过江之鲫。表演的舞蹈:<采茶舞><荷花舞><花灯舞>,另有一首「洛大貌」的花车主题群口词,风靡一时,极受赞赏,得奖丰盛,现在「缅华互助会」尚保有许多奖杯奖状。当年华资林氏香烟厂在广东大街的彩楼大而壮观,灯光辉煌,场面宏伟,聚众最多,本位节目丰富。皆往矣,往事只能回忆,看今年如何发展!? 缅甸泼水节的由来有很多文献可考,都说源自印度,和印度神<达迦敏>有关,了因翻阅旧书,觉得缅华五十年代资深新闻工作者,作家、黄绰乡前辈以阿黄笔名,在<新仰光报>发表的<缅甸小研究>中的《帝释》一文最是简单明了,现引述原文於下; 《帝释》: 『今年泼水节第一天下午四时许,为「达迦敏」下降的时间,轮船,工厂鸣放汽笛迎接,缅人家家戶戶把门前供俸的土甕倾水祷祝:「滌清罪恶,有地为证,皆大欢喜!」 「达迦敏」,又名”英达第瓦”即印度的「因陀罗」lndra,中国佛典作“释迦桓因陀罗”,简作“释提桓因”,又译为「能天主」「能天帝」,即佛经所说忸利天的首长,即「忸利天主」。略称「释帝」及「帝释」。又名「执金刚杆者」Vijra Dhara。 忸利天,即佛经所说「欲界六天」(缅语称为「六重天」)的第二天,意义是「三十三天」,须弥山顶(敏摩东)当中有一天城,为帝释所居。 关於泼水节的起源,缅人有一个源自印度教神话的传说,即帝释和梵天王以头颅相睹的故事。 缅人传说,泼水节期间,帝释下降審察人间善恶,每年的坐骑和手执武器不同。今年帝释是乘坐天竺良驹,手捧水甕下降。 在缅王阿那律陀时代,曾将供奉三十六尊神的神殿里增添以帝释为首成为三十七尊神,是渊源自印度神殿中的主神因陀罗,即保护世界的神。 当人类能夠上太空的现在,劳动的人们才是真正的「神」,保护世界的神。』 阿黄前辈这篇什文写於五十年前,给了因们留下了可贵的文献。今年「达迦敏」何时下凡,何时是缅历新年降临之时,因为手上没有资料可考,尚不知情。缅甸有关泼水节的日期要看年节前由卜学人士卜卦议定的新年咨文《德建沙》才会知道。 《德建》泼水节就将降临,“北斗”花又见金碧辉煌,在这狂欢浪漫的佳节,了因仅以此短文,合什向旅外,旅美缅族”端谬”华人“胞波”恭祝年禧!像水一样清冽,像花一样芬芳!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
春暖花开,阳光灿烂的3月19日(星期天),香港緬甸华侨校友联合会假於九龙長沙湾某酒樓的宴会厅,共設30席,举行2017年度的新春团拜及敬老联誼会。出席晚会的有來自香港各侨界社团,侨友,校友以及內地诸界嘉宾,共聚一堂,高朋滿座。会上, “香港侨愛基金会”为香港的归侨侨眷, 78歲以上的侨友,派发一份爱心紅包。 我刚从云貴高原怀揣〝2017年国务院侨办所属院校香港校友研习班毕业証书〞乘着新時代高速列车D2813,桥桥洞洞,洞洞桥桥下山來,应譚天德会長之盛邀,滿怀喜说地赴港参加大会。一进会厅大门,满滿的僑情、热情、友情洋溢心扉。我心中不由自主地卽興喃喃詩語 《辞別–相伴》 辞別黔山 又見明珠 握別山朋 相伴缅友 庆典晚会司仪之一的黄先生,滿脸春风地把我帶到譚天德会長面前,我倆紧握双手。我為他们的热情和親切而感动! 大会的气氛活跃,次序井然。臨時报名者接踵而至,丰富多彩的節目,让嘉宾们目不暇接。我是第一次参加緬甸侨友的联誼会,被他们的真诚、热情、友愛、互助精神深深感动! 緬甸--久负盛名的万塔之城,造型各异,千姿百态,巍然屹立,令世人惊叹。在仰光,曼德勒,茵萊湖,卡劳……迷人的地方,你可在漫天繁星的草丛中,云雾飘柔的山峦里,万 千耀眼的佛塔间,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缕阳光,一滴雨露。 一百多万华人華侨与緬甸人民友好交往二千余年。怒江,伊拉瓦底冮闪烁着絲绸--玉石的光輝。白居易诗意:珠缕炫转星宿搖,花斗数龙蛇动。著名的“万金油大王”胡文虎,“永安堂”也曾名噪一時。 周总理九次访缅,让盛大節日--泼水節,展現了“天高任鳥飞,海阔凭魚跃”的良好国际环境。 陈毅诗意: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飲一江水。充分表达了中缅兩国人民的“瑞苗胞波”一家親的友誼情怀。...
南加州緬華聯誼會,在磕磕絆絆中不知不覺間已走過了四十個年頭。四十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剎那,但是,對於遠從緬甸移民來到美國的緬甸華族的我們來說,這並不是一條很短很容易走的路。南加州緬華聯誼會能走到今天,靠的是前輩們辛苦的開拓,理幹事們的努力經營,以及廣大會友們的支持,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南加州緬華聯誼會,每兩年換一屆,至今已是第二十屆。每屆都選出新的理幹事。各組幹事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全力協助理事長,使會務運作正常。 細數四十年來時路,這一段路能使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到茁壯成長,亦能使一個組織從無到有。四十年來,在歷屆全體會員們的無盡付出與辛勤耕耘下,本會從當年創會之初的幾十人,到如今的近千人可以說是健康穩步的成長。本會為了與會友們有更多的互動與溝通,每年都会定期舉辦各種活動,盼使會員們生活更加圓滿、精緻美好。 際此四十年有成之日,道聲生日快樂,自當再創新猶,造福南加州緬華同僑。 写于2016年...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