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了缅甸极南端的一个少数民族,被人称为是“海上吉普赛民族”Sea Gypsy的赛龙(Salone)民族的情况。赛龙族有时又被称为Moken民族,但在缅甸境内一般就称为是赛龙族了。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1月17日出版的缅文《镜报》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介绍了缅甸极南端的一个少数民族,被人称为是“海上吉普赛民族”Sea Gypsy的赛龙(Salone)民族的情况。
赛龙族有时又被称为Moken民族,但在缅甸境内一般就称为是赛龙族了。关于该民族的来源,就有7种说法,可见该民族不仅是现在,在过去其的历史渊源也带有十分神秘的色彩。这7种说法中,第一种是认为他们是印尼—马来种族中的一支,在与其他种族进行竞争斗争的战场失利后移居至缅甸南端丹老地区,而形成今天的赛龙族。
第二种说法是认为当地澳亚种族的一支在与其他种族竞争中,为避祸移至丹老群岛地区后与其他另一支的澳亚民族融合而成为今天的赛龙族。
第三种看法是认为遭到马来民族的攻击后移居而来的一个民族。赛龙语与马来语虽有相似之处,但对常用的52个词汇进行比较时发现只有10个词汇是相同的。另外又发现赛龙族的语言与缅甸境内的茵达(Inntha)族、土瓦(Dawei)族等有相似之处。
第四种看法是认为缅甸贡榜(Kongbaung)王朝创立者阿朗帕耶(Alaungpaya)时期移居缅甸极南端的孟民族与克特(Kathe-印度东北部曼尼波人)民族混合而形成这赛龙民族。
第五种看法是认为孟—高棉种族进入中南半岛地区后,由越南的红河流域,泰国的湄南河流域及缅甸锡当、丹伦江流域地区到印度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河流域这一广大区域中的各民众混合发展,到最后有一支进入缅甸极南端地区而形成这一赛龙民族。
第六种看法认为在今天缅甸孟邦毛淡棉(Mawlamyine)市的对岸比鲁(Belu)岛上的土人(Kapali)出海后而移居到丹老群岛地区形成赛龙民族。
第七种看法是根据赛龙族内长辈们的说法,认为他们就是历史上进入中南半岛地区的孟—高棉种族中的一支民族,认定赛龙族就是孟—高棉种族中的一支民族。
这7种说法,总括为一句话,就是“众说纷纭”。而缅甸官方在说缅甸境内有135个原住民民族之时,说缅族有9支,赛龙族就是这9支民族中的一支,这也是一个特点了。
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赛龙族们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全体民族都是划着大船小船在海上四处行走。在天气晴朗的夏季及寒季季节时期就在海上由一处移动到一处漂流生活。而在雨季时期则会选择在一个不受风雨干扰的岛上临时避雨生活一段时间,一年中有七八个月是在大海上生活,在海上捕鱼,寻找珍珠、燕窝等珍稀物品,一天24小时就在船上生活、做饭,起居饮食都在船上。所以一提起赛龙族,很多人都会联想到他们的小船,称他们为“船民”也不为过。
当年一些“黑心资本家”就利用赛龙族人的勤劳、诚恳朴素的天性,给予他们一些粮食补助品之后,就利用他们的劳力寻找这海上的财富。除了捕捞鱼虾之外,还让赛龙族人下海潜水为他们寻找珍珠,攀登岛上的削壁为他们采取燕窝等等。特别是还利用酒、鸦片等麻醉物品,4不少赛龙族的男子们陷入这些麻醉品的陷阱中而不能自拔。这使不少赛龙族的青壮年“英年早逝”,使该民族内的男女人口失去平衡,造成男性人口大量减少后,不少赛龙妇女不得不和来此地区生活的缅族、克伦族、若开族的男子通婚生活,这使赛龙民族被同化不少,现在纯粹的赛龙民族已十分稀少了,这是由仰光西部大学的一位学者Dr. Daw Yi Yi Khin的一篇论文中所获知的讯息。
根据1976年人口统计数据资料,当时赛龙民族人口有6000多人,到2001年的时候赛龙族人还有4000余人,2012年时则只有3438人了。现在纯正的赛龙族只有1800余人了。为避免赛龙族绝种,据闻国家方面已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处理有关这民族的业务工作。
以上是1月17日缅文《镜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所提到的赛龙民族的情况。虽然现在赛龙族大部分都已是在陆地上定居了,随船漂流生活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如何挽救这民族不使其绝种,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该民族是否会在历史长河上消失,还是能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只有等待时间来说明一切了。
转载请注明:《海上吉普赛民族——缅甸赛龙族人今天的处境》 复制链接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