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以前新冠病毒疾病第一個病例出現的時候,新冠病毒Sars-CoV-2讓科學家、醫生和病人束手無策。
一年多之後的現在,新冠病毒疾病已經在全球奪走了260萬人的性命,全球有1.17億人受到感染。
但是與此同時,在過去這段時間裏,醫生和科學家也收集到關於新冠病毒的大量信息,對於疾病是如何傳染的,要如何更有效治療等問題,我們現在也知道得更多。
以下就是新冠疫情流行一年後,我們學會的八件事:
1. 口罩必不可少
根據多項研究顯示,光是戴口罩並不足以預防新冠病毒的散播,但是戴口罩絶對能大幅減少新冠病毒傳播的機會。
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CDC)最近表示,正確佩戴兩層口罩(外科口罩加上布口罩)能有效降低90%以上的新冠病毒傳播。
專家也表示戴口罩至少有兩個好處: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的其他人。
從去年6月開始,世界衛生組織就已經建議所有人出門時都要戴口罩,美國的CDC更早在4月的時候就發出戴口罩的建議。
最近,一些歐洲國家更提高戴口罩的建議,要求人們使用N95或歐盟規格的PFF2口罩,這類口罩的保護層級更高。
生物醫學專家維多·莫利(Vitor Mori)對BBC表示,「一般的布口罩還是有用的,能降低從佩戴者口鼻排出來的微小粒子,對其他人有保護作用。」
2. 不是只有老年人會受影響
隨著年齡越大,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嚴重症狀的風險也就越高,從這一點看來老年人更容易受到影響。
這個原因非常簡單,而且和新冠病毒一點關係也沒有,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的免疫系統也會逐漸老化,導致我們身體的抵抗力也減弱。
但是這並不代表年輕人對新冠病毒疾病就具有免疫力,年輕人就算沒有糖尿病、高血壓或肥胖症等健康問題,仍然有感染風險。
而且和任何人一樣,年輕人感染新冠病毒後也會出現嚴重症狀,需要住院治療,甚至也會喪命。
不過因為年齡關係,50歲以下的人,尤其是那些不到30歲的人,新冠病毒致死風險要低很多。
3. 新冠病毒疾病不是「小感冒」
新冠病毒疾病的症狀和感冒非常類似:
- 發燒
- 咳嗽
- 疲倦
一些人還會感覺到肌肉疼痛,頭痛,可能還有腹瀉或嘔吐症狀。
而且和感冒一樣,新冠病毒疾病在症狀出現之前就具有傳染性,也有些人是無症狀感染者。
但是和一般的感冒不同,很多人感染新冠病毒疾病之後結果都比感冒要嚴重許多。
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和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都在感染新冠病毒疾病之後對其輕描淡寫,形容其為一場「小感冒」,但這兩國的統計數字卻和總統的說法頗有出入。
在美國,新冠病毒疾病是最近幾個月的頭號死因,美國已經有超過52.5萬人死於新冠疾病,而在巴西,新冠死亡人數也已經達到26.6萬人,超過中風、心臟病和肺炎等其他死亡原因。
4. 新冠病毒起源於動物(非實驗室製造)
前往中國武漢調查新冠病毒起源的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組表示,所有的證據顯示新冠病毒的起源來自於動物。
世衛組織專家組負責人彼得·本·安巴雷克(Peter Ben Enbarek)表示,「就我們目前所收集到的數據來看,新冠病毒的起源來自於動物。」
安巴雷克說,證據顯示新冠病毒最早在蝙蝠上發現,「但是武漢不太可能出現這類動物,現在還不清楚中間宿主動物。」
他表示,調查新冠病毒起源的工作仍然進行,但是所謂新冠病毒從實驗室洩漏的假設,其可能性「微乎其微」。
- 病毒宿主名難除 非洲科學家給蝙蝠喊冤
- 肺炎疫情:從動物被新冠病毒感染看全球防控風險
- 新冠病毒肺炎:動物傳人疾病日增的原因和解決方案
- 從野生動物身上打響病毒源頭追蹤戰
- 新冠病毒「實驗室洩露」說法有沒有科學根據
- 新冠病毒到底哪來的?科學界的幾種說法
- 關於新冠病毒起源的中美交鋒及有關陰謀論的來龍去脈
- 新冠溯源:科學家石正麗「歡迎」對實驗室的訪問調查
- 新冠病毒溯源 世衛與中國聯合調查的三大結論與看點
5. 瘧疾藥物不能治療新冠疾病
在新冠疫情初期,有消息指治療瘧疾藥物氯喹(chloroquine)和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也能夠治療新冠疾病。
曾經有中國和法國的研究顯示這兩種藥物能有效治療新冠疾病,但是後來多項研究都顯示,這些藥物對新冠疾病沒有幫助,而且可能還會有反效果。
去年7月,世衛組織在發現羥氯喹無法降低新冠疾病死亡率之後停止了相關試驗,事實上,這兩種藥物對抗新冠疾病的有效性從未被證實過。
6. 從包裝上感染機會很低
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很多人在社交網絡上曬他們清潔超市食物包裝的照片。
但是世衛組織表示,「沒有從食物或食物包裝上傳染新冠病毒疾病的確認病例。」
不過世衛組織建議一系列防止交互傳染的預防措施,包括進入商店時使用消毒液清潔手部,回家後徹底洗手,處理食物包裝以後,以及吃東西之前都要徹底洗手。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支持世衛組織的建議,並表示沒有證據能證明食物或包裝可能會導致新冠病毒傳播。
此外,人們也不需要擔心訂購商品或食物送貨送餐到家,但是在家接到送貨送餐之後一定要洗手。
專家也建議不要重覆使用塑料袋。
7. 有可能二次感染
英格蘭公共衛生署(Public Health England)的研究發現,感染過新冠病毒疾病的患者中,有83%的人痊癒後至少5個月內具有免疫力。
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情況雖不常見,但並非不可能,而且好幾個國家都曾經出現類似病例,最讓醫護專家擔心的是被變異過後的新病毒重新感染。
如果有很多新冠病毒疾病痊癒者又被檢測為陽性,那麼就有可能是感染了新的變異病毒。
一般人感染後或新冠病毒疾病痊癒後會產生抗體,如果有再次檢測為陽性,那就顯示變異的病毒成功的避開了病人體內的抗體。
新冠病毒現在出現數千種變體,其中最為人擔憂的是:
- 被稱為P.1的巴西變體,至少出現在15個國家
- 被稱為B.1.1.7的英國變體,有超過50個國家出現
- 被稱為B.1.351的南非變體,至少有20個國家出現
病毒在傳染的過程中不斷複製自己,中間也會發生突變,因此病毒出現變異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大部分的病毒變異是無足輕重的,有些變異甚至不利於病毒的存活,但有些變異導致傳染性或威脅性變得更高。
上述三種新的變異都導致病毒的傳染力更強,出現更多確診病例和需要入院治療的嚴重症狀。
8. 到目前為止,疫苗對變種病毒仍然有效
目前的疫苗是針對早期的新冠病毒設計的,但是科學家相信到目前為止疫苗仍然有效。
最近的研究顯示,巴西變異病毒可能對抗體具有抵抗力,但實驗室檢驗的初期結果表明,輝瑞疫苗對巴西變異病毒仍然具保護力,但效力可能稍微低一點。
兩個較新的新冠病毒疫苗可能很快就會獲得批准,一個是諾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另一個是楊森(Janssen)疫苗,這兩個疫苗對變異病毒也有保護力。
牛津/阿斯利康(Oxford-AstraZeneca)疫苗的團隊表示,該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保護力一樣好,但是對南非變異病毒保護力稍弱,但仍然能避免接種者出現嚴重症狀。
莫德納疫苗的初期結果顯示對南非變異病毒有效,但免疫反應可能沒有那麼強或者持久。
未來還會不斷出現新的不同的變異病毒,但專家表示,就算是最糟糕的情況下,科學家也可以在數周或數個月的時間內重新設計疫苗或修改疫苗,提高疫苗提供的保護力。
也許未來我們要像對付流行性感冒一樣來對付新冠病毒疾病,每年生產新的疫苗以應付新的流感病毒。
转载请注明:《新冠疫情大流行一年:我們學會的八件事 – BBC News 中文》 复制链接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