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顯示,人類在地球上的活動嚴重影響動物的生存環境,造成數以百計的野生動物瀕臨滅絶。
500種哺乳動物、鳥類、雙棲動物、爬蟲類動物命懸一線,危在旦夕。
科學家們認為,這些都是無可否認的證據,證明地球正在面臨第六次物種大滅絶。
他們說,物種的消失速度比自然狀態下的消亡速度高出100倍。
如果說以前的物種大滅絶的原因是火山爆發、小行星撞擊地球等天災,那麼現在的物種滅絶則是人禍:人類是造成這些動物滅絶的罪魁禍首。
墨西哥國立大學的傑拉多·希巴洛斯教授(Gerardo Ceballos)說,地區性的生態系統正面臨崩潰的危險。
他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的採訪時表示:「我們已經進入了第六次大滅絶。根據我們的研究和我們親眼所見,滅絶危機非常嚴重,我們所有人在未來10年到50年的行為將決定人類的未來。」
希巴洛斯教授與另外兩位世界著名的環境保護科學家一起展開了這項研究。他們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保羅·厄立其教授(Paul Erhlich)和美國聖路易斯密蘇里植物園的彼得·雷文博士(Peter Raven)。
他們研究了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受威脅物種和鳥類紅色名單中的資料,確認了至少515個物種瀕臨滅絶,每個物種的總數低於1000個。
瀕危動物
這些動物生活在南極洲以外的六大洲,棲息地受到人類活動的高度影響,而且集中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它們包括金絲麵狨、埃塞俄比亞狼、爪哇犀牛、西班牙帝雕、黃耳長尾鸚鵡、恆河鱷、中美洲綠黑斑毒蛙等。
科學家們認為,目前的物種滅絶危機與污染密不可分,兩者之上再有氣候變化,共同對人類文明構成生存威脅。
他們表示,他們有道義上的責任,當務之急是要提醒人們注意生物多樣性的不復存在,而絶大多數人對這樣一種危機仍然忽視不見。
這一研究結果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澳大利亞昆斯蘭大學的戴安娜·費什爾教授(Diana Fisher)評論這一研究結果時說,這樣的研究值得人們的關注,因為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地球上的野生動物到底在多大程度上面臨無可挽回的滅絶趨勢。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大學的克里斯·約翰遜教授(Chris Johnson)說,自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和其他很多物種滅絶以來,現在的物種滅絶速度是最高的。
他說,這515種總數不到1000的動物很有可能不久就會徹底滅絶。
五次物種大滅絶
在地球近5.5億年的存在過程中,已經歷過5次物種大滅絶。
所謂大滅絶或生物集群滅絶指的是在相對短暫的地質時段中,在一個以上並且較大的地理區域內,生物數量和種類急劇下降的事件。 據科學家推測,自地球誕生以來,曾經出現過的生物98%均已滅絶。
專家們警告,隨著人類活動導致生物生存環境遭破壞、自然資源過度開發、污染和氣候變暖,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絶。
距今最近的一次大滅絶發生在約6600萬年前,當時統治地球表面2億多年的恐龍和其他大量動植物可能因一次隕星撞擊地球事件而滅絶。
科學家推測在太古宙與元古宙應也有過大滅絶事件,但那時以菌藻為主,缺乏化石記錄。
在顯生宙,根據化石記錄,地球上曾發生過至少20次明顯的生物滅絶事件,其中有5次大的集群滅絶事件,即奧陶紀末期(4.5-4.4億年前)、泥盆紀末期(3.75-3.6億年前)、二疊紀末期(2.51億年前)、三疊紀末期(2億年前)和白堊紀末期(6600萬年前)的生物大絶滅。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