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溯源、貿易協議、華為、香港,當前中美較量的領域中或許還要再加上一個航空。
上周,美國政府指責中國阻撓美國航空公司恢復往來中國航班的要求。作為報復,美國政府要求幾家中國航空公司提交航班時刻表,並警告可能發現中國航班「違背適用法律或對公共利益造成負面影響。」
稍早,美國交通部短暫推遲了幾班中國包機。
中美在航班復飛問題上互相掣肘,可能令這個在疫情中損失慘重的行業雪上加霜。
「五個一」
中國疫情逐步控制後,國內航線逐步恢復,官方數據顯示五月中旬單日班次首次回升至萬次以上,恢復至疫情前的約60%。
然而,考慮到全球疫情依然嚴峻,往來中國的國際航班管制措施依然嚴格。
為了控制疫情回流,中國民航局在3月29日開始執行「五個一」政策,即一家航空公司在一個國家保留一條航線,一周一個航班。
上述政策甫一實施,往來中國的國際航線瞬間縮減90%,此舉限制人員流動的同時,也直接推高了機票價格,「天價票」頻出。
四月、五月,中國持續實施「五個一」政策。從上周各航空公司公布的計劃來看,六月也將繼續實施這一政策。
但這一政策與美國的復飛計劃可能衝突。美國政府稱,注意到達美航空和美聯航希望6月復飛往來中國的航班,而在疫情期間中國航空公司並未中斷往來美國的航班。
已經有計劃復飛中國的一些國際航空公司,已經開始銷售機票,如果復飛申請無法獲得中國民航局的複凖,可能會迎來一輪退票潮。因此,很多身在海外的留學生稱買到了「永不會起飛的航班機票」。
美國交通部在一份聲明中稱,「已經向中國有關部門就這一情況提出抗議,對中國不允許美國航空公司充分行使其權利、禁止美國航空公司在公平平等基礎上與中國航空公司競爭的做法,美國已經多次表示反對。」
作為反制措施,美國交通部要求未中國航空公司在5月27日前報備航線信息,並規定報備要提前30天,這能意味著,5月27日只能報備6月27日之後的航班,期間30天中國航司能否往來美國存在無法執飛的可能性。
雪上加霜
疫情時全球各地人員流動大幅縮減,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2月時警告全球航司今年營收將損失290億美元,僅僅一個月後,又將該數字上調到1130億美元。隨著疫情的發展,這一數字再次上調到3140億美元。
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執行長凱利(Gary Kelly)表示,旅行需求減少似乎更多是由恐懼而非經濟因素所驅動,這類似於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後的情況。
凱利表示,「對旅遊來說,『9/11』事件不是經濟驅動的問題,更多是出於恐懼,坦白說,我認為這次情況也一樣。我認為兩種因素都有,但感覺更像『9/11』時那樣。」
重資產的航空業在疫情下處境艱難,一些原本經營不善的航空公司迅速倒下。
3月,英國弗萊比航空(Flybe)宣佈破產。同時,中國的海航也陷入流動性危機,向政府尋求介入。英國航空宣佈其約3.6萬名員工停薪留職。
5月,拉美第二大航空公司哥倫比亞航空公司稱,疫情導致的停飛,使公司收入減少80%,資金流動性陷入危機,因此正式申請破產。
停飛、倒閉之後,倖存的航空公司還可能經歷艱難復蘇。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稱,2021年客運量將比疫情前下降3成到4成,完全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可能要到2023年。
中美在復飛問題上的互相掣肘,將進一步延緩航空業復蘇進程。而對於航空公司而言,僅有的一國一周一次的航班,雖然班次少,但票價高,推高了利潤,而當前這部分收入也陷入危機。
转载请注明:《中美相互限制航班復飛 航空業雪上加霜 – BBC News 中文》 复制链接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