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签 "阿凯"

  • 侨友动态
    小娟升中的故事(阿凯)

    2022年“升中派位”兩个阶段派位(包括自行分配学位和统一派位结果)於7月26曰公布。 这一天,小娟返回就读的小学校,领取“升中派位通知书”。她见到同学们收到老师发给他们通知书后,非常雀跃,欢喜若狂,各位同学笑容滿脸,相互报喜,说出自己所选的心仪学校,对未来憧憬充盈……可是小娟却高兴不起来,她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她最好的同学小红,见状走到她身边,关心地问她:“你不也是派到自己所选的心仪学校吗?为什么还不高兴呢?”小娟没有回答,只是默默无言, 久久说不出话, 像似有很多心事——在小红的不断追迫下, 小娟才说出她的烦心事……于是,小红提出她的想法,建议小娟向班主任叶老师说出自己的困扰,请求叶老师当她的家长幫忙解决註册的问题。 原来小娟是一位跨境学生。她的父母亲都在深圳生活和工作。然而,自从疫情暴发后,这三年来,她是孤独一人寄住在奶奶家。以前,她每天上完半天课后,很快可以过境返回深圳家里,同父母亲一齐生活——如今已经快三年没回深圳了,每天只能通过手机微信或视频联络。 小娟的父亲早在十年前与朋友一道在深圳创业,开了一家“港式荼餐厅”,在那里娶了一位来他的餐厅打工的湖南年轻貌美的姑娘,不久就申请来港私家医院生下了小娟。当時只要肯花十几万元港币就可成事。香港政府的政策有规定,凡在港出生的婴儿就可取得香港身份证。就这樣,许多在深圳生活的港人在內地娶妻成家立业,为日后申请跨境上学方便,都会选择来港生小孩。 小娟的奶奶已是八十有多的老人,是一位独居老人。长期有病缠身,无法照顾自己,疫情没爆发之前,父亲每星期都回港一趟来看望老母亲。如今,兩地不能通关,小娟也回不去,香港又没有其他亲人了。父亲只好聘请了一位钟点工的阿姨来照料一老一少的日间兩餐和家务。 小娟的班主任叶老师告诉她:如果滿意这次的派位结果,学生向获派中学註册的日期为7月28及29曰,至於中一入学前香港学科测验为8月2日。班主任的话音未落,小娟听著听著,眼眶里噙着泪,这時,她突然想起她的好同学小红给她的建议——向叶老师求助。于是,小娟提起勇气向她的班主住说:“叶老师,您能不能帮帮我的忙,当作我的家长,在7月28日那天陪我一起去那间中学校註册。” 这突如其来的要求,叶老师一時答不上口,但她是了解小娟的家庭背景。她也很同情小娟現在的处境,考虑了一会儿,因责任心和同情心的驱使,她用一种很温柔的語气答应了小娟的请求。小娟高兴地把这件事告知在深圳的父母亲,她把叶老师的手机号码告诉父亲,要他赶紧打电话给叶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恩!小娟也把叶老师答应当她的家长这件事告诉了小红,感谢她的好建议。 叶老师还在班里向同学们介绍今年的升中派位结果。她说:根据教育局资料显示,2022年度共有49448名学生参加中学学位分配办法。按获自行分配学生及统一派位阶段获派首三个志愿学校的学生人数合计,整体满意度率为94%;89%的学生获派首三个志愿学校;获自行分配学位有66%的学生获派首志愿的学校。 時间过得飞快,来到7月28日。这一天,叶老师特意打扮的像似家長一樣,陪同小娟,乘坐东铁到粉领,前往小娟要註册的那间中学校报到,一切手续完成的很顺利,成全了小娟的心愿。小娟非常感激地对叶老师说,您是我的大恩人,我会永远记住您的这份恩情,感恩老师,我会努力学习,不负您的期望。 2022-10-19...

  • 侨友动态
    沧桑岁月 往事回眸《阿哲的故事》(阿凯)

         (一) 月色暗淡,夜深人靜,阿哲(化名)的心情还是不能平靜下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身世和他的姐姐同命运,也是领养的。他惊震之下,心情迷惘,忐忑不安,甚至怀疑这事情是否真是关於他的……      阿哲经常仰望浩瀚的星空, 对着闪闪的星星问: 我的出生地在哪里?我的母亲是谁?我又是谁?——老实说,连他自已也无法理清楚?他不時地问过自己: “为什么我的母亲要把我帶到这个世界来。” 事关1961年阿哲的阿嬤(闽南语即外婆)病逝后,在她私藏的盒子里发现了一张红纸,墨笔写的《卖身契》。 内容是: 离厦门新垵村不远的另一村落有一位外乡(福建兴化県,今日的蒲田,仙游)姓刘的人士同意“绝子绝孙”将自已八个月大的儿子名叫哲生,以当时的中华民国七千元卖给1942年抗曰战爭時期,一位从缅甸返回家乡新垵村的黃邱女士当做儿子。 当阿哲知道自已也是被买来的時候,心情困扰之下,他苦苦的追问姐姐: “你比我大七、八岁,应该会有些記忆,那怕只是糢糢糊糊的也可以,请告诉你所知道的点滴。”姐姐只好将她所知道的点滴告诉阿哲: 战爭年代的中国农村,就算新垵村是著名的侨乡,虽说有亲戚在海外谋生,可以寄錢回乡救济,但生活依然貧困。姐姐的父亲邱老伯,是新垵村東社的贫苦农民,年过半百,夫妇生有一对儿女,但因生活困苦,儿子养不到几岁,就被疫症夺走小小的生命。 邱老伯的亲友劝说他,現在有一位从缅甸逃难回來的黃邱氏女士,想找一位像你女儿那樣七, 八岁大,能照顾八个月大的弟弟,这是机会,可介绍给这位邱女士,让她带去缅甸过好日子吧!以后还能寄点錢來孝顺你老俩口。 邱老伯想了想,亲友的建议,说得有道理。就这樣夫妇商量后,同意将女儿卖给这位黃邱氏女士当女儿,给她取名阿珍。 听完姐姐讲完她的往事后,阿哲对她说:“实在对不起,我无心让你勾起內心深处的痛苦記忆。” 阿哲曾听过阿嬤讲她自己和母亲年轻時在家乡生活的故事: 阿嬤是新阳(即新垵村的隔壁霞阳村)人,村里的人多数是姓杨,她出身在清末民国初的年代,仍是封建時代的小脚女人,她不识字,不懂得写自己的名字,嫁给新垵村的邱延齢后,村里人就称呼她延齢嫂。   ...

  • 侨友动态
    喜讯(阿凯)

    喜讯,喜讯,极大喜讯!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庆祝国庆73周年的大会宣布了这个振奋人心的喜讯:国家首在港招航天员。他说,喜讯极具历史意义。 他还说,喜上加喜,在庆祝这个佳节的時刻,国家向香港特区送上这份礼物。 为滿足载入航天工程后续飞行任务需要,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已於近期啟动,並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对此表示欢迎和感谢,強调「这是振奋人心的喜讯,极具历史性意义」。李家超並已委派财政司副司長黃伟綸负责跨局协调及宣传教育工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長孫東教授负责具体选拔工作。 据新华社报道:本次共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7至8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共5至6名,其中,载荷专家2名左右。航天驾驶员在陸海空三军現役飞行员中选拔,航天飞行工程汗在从事航空航天工程及相关领域专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中选拔,载荷专家在从事空间科学硏究及应用相关领域的科硏人员中选拔。 此次预备航天员选拔,由中国载入航天工程办公室统一組织实施,预计1年半左右完成,並首次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 就让我当一次抄工,让更详细的中国载人航天员资料介绍如下: 話你知:载荷专家专责太空研究实验 据中国载人航天網站介绍,载荷专家大部分是非职业航天员,一般是科学家或有特殊专長的工程技术人员。 航天员分职业和非职业两大类;职业航天员是指专门从事航天飞行工作;而非职业航天员是臨時到太空工作或活动, 主要是从事某项科学研究,试验或载荷操作的科学家或工程技术人员。 目前,航天员类型大致可分为航天驾驶员(pilot)、任务专家(Mission Specialist,MS) ,航天飞行工程师(Flight Engineer) 和载荷专家(Payload Specialist)...

  • 华文文苑
    同心抗疫 通关有期(阿凯)

    2018年9月23日香港西九高铁历经多年风雨砥砺,冲破黑暴的重重阻挠,终于顺利通车。这是一件划时代的新里程碑,她开通了香港和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通道,造福两地同胞的方便往返和共筑经济繁荣。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世纪疫情,把兩地同胞的希望打乱了!兩年多來,疫情蔓延不断,香江和内地同时封关,西九高铁也停运了…… 岁月蹉跎, 踏入2022年香江政府以为有80多天本地疫情确诊「清零」成绩,放松了警惕,3月初第五波疫潮突然间如洪水决堤泛滥成灾,病毒的传播速度惊人,让人们无从防备。这段日子里,每天从电视机上可以看到官方的“防疫控制中心”的疫情报道中,都是上万人确诊,累计已有几百万人染疫,病亡人数不断增加…… 小岛突然变成病毒「重灾区」,累计九千人之多含冤离世,哀鸿遍野,惨不忍睹,灾情死病枕藉,疫潮愈抗愈烈,政府的措施朝令夕改,市民无所适从,疫情更向内地倒灌。通关的希望更加遥遥无期!小岛的医疗设施和能力,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危机,被病魔打垮了!香江政府终于向中央请求援助。祖国是香港有力的靠山,中央一声令下,及时派来几百位“白衣天使”抗疫精英,奔赴香江救援;又派建筑工程大队,神话般的速度,短短的十多天之内,火速建成“青衣方舱”、“元朗潭尾方舱”等6个方舱医院,为急需的病患者解决燃眉之急。创造了香江建筑史上的奇迹! 疫魔无情,人间有爱,血浓于水,同胞有情,感谢祖国一批又一批的抗疫药剂和生活急需物資及时送到香江。由特区政府分发给港九各大小社团,再由社团分发到各区各基层。社团的义工们,日夜兼程送到各老人院舍和急需的患者住屋。他们的爱心行动和大无畏的精神,感动了急需援助的患者,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3月29日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由仝小林(组长)带领7位专家直接参与救治,开創了中西医合璧、戮力同心战胜病魔的先例,我们感恩中央无微不至的关怀。经过兩地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疫情明显好转,每天确诊人数继续下降,死亡个案也控制住了,欣慰之至。疫情期间,感动的人事何其多,两地的白衣战士,不怕牺牲,守护在第一线更让我们敬佩、感恩不尽! 时光荏苒,两年多的封关、兩地高铁停运,无法与亲人相聚。我梦中一次又一次浮現2019年4月中旬,我和老伴以及女儿,第一次乘坐香港至厦门的高铁回乡探亲,寻找失散近个世纪的亲人之旅和相会的温馨情景:在故鄉鼓浪屿码头与堂兄弟世紀相会. 终于见到厦门鼓浪屿的黄氏家族的后代,虽然是第一次见面,似曾相识,一见如故;几位堂兄热情地介紹一百五十年前我们的祖辈在小島生活的足印;还带我們旧地重游昔日我母親年青時代就讀的“毓德女中”;堂弟们还回憶起他们的父母亲经常提起:上世纪四二年抗日戰爭時期,我的母亲历经千辛万苦,由缅甸逃难回家乡,经常到鼓浪屿八婶家(即他们的母亲)探望的故事;抗战结束后,缅甸华侨派来救急轮船,我們申请复员回缅甸仰光的娘家……。堂兄弟们心中一直盼望著有朝一日, 能旅游缅甸去探望黄家的亲人,如今作夢也沒想到,卻在家乡相逢! 当天晚上堂兄弟妹全家和亲人,在厦门某酒家设宴盛情招待並留影。 我们相约往后每年争取回乡相聚一次,只可惜,世事难料,因新冠疫情居高不下,病毒变异层出不穷,近月来每日約三千名确诊。我与堂兄弟妹们的约定也成了泡影! 唯有借用一首歌词表达心中的乡愁: 鼓浪屿海波在日夜歌唱, 唱不尽骨肉亲情的思念, 我渴望啊想快快见到你, 美丽迷人的家乡鼓浪屿。 香江政府新的领导班子,雷历风行,考慮推出“防疫措施方案”改革:引入健康码(红、黄、绿)管理的概念,仿效内地做法,有效管控疫症确诊者,为早日通关铺路…… 中港两地血脉相连,风雨同舟,两地政府积极讨论: 首先恢复两地 「通关中途」方案。两地相互配合「人文关怀」通关安排,用爱心帮助最需要的市民,实现恢复通关踏出了第一步。让我们齐心恊力,共同抗疫,用爱心、信心、互助和毅力,去迎接那一天全面通关的到来。 何時通关,高铁何時开通,这是两地同胞的期盼!...

  • 侨友动态
    无限风光「大湾区」(阿凯)

    感恩、期盼、感激……这一天终于到来! 六月三十日,为香港庆祝回归25周年和第六届特区政府新领导成立的日子,国家领导习近平专程乘座高铁来港,奔波深港,意义特别重大。在抵达时的简短讲话中,语重心长地用「浴火重生」四字相赠,让我们不禁想起2019年的黑暴事件,彻底暴露出香港青年一代的问题,受灾受害、痛心疾首,有所感悟! 七月一日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他特别提到要关心关爱青年人,指出「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习近平主席说,「要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要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成才创造更多机会。」他殷切希望香港的青年人都投身到建设美好香港的行列之中,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 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坚持改革开放肩负重大意义。目标是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充分发挥三地综合优势,促成区内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北上神州大地,融入大湾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编写出自己的故事,生动的事例,激励着青年人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 文汇报7月6日在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的专刊特别介绍香港的年轻人黎永良先生的故事: 黎先生现为时富金融服务集团顾问,40年前一个多月的内地游,终身受用……正因为他在1981年游法感悟到:有国才有家的道理,97后自觉是真正的中国人。从22岁大学毕业,到内地旅游一个多月的所见所闻,令他感受到没有什么事情比亲身经历更令人印象难忘,亦使他明白到「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相辅相成其利无穷」的道理。他忆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大学生,已热衷于「认中关社」—「认识中国,关心社会」。在踏入社会工作之前,与七位香港大学的舍友,昂首北上,展开个多月的认识祖国之旅,这一趟旅程使他改变了他们对祖国的认识。 黎先生回忆说,三件难忘股坛大事,难忘1987年「金融风暴」期间助打大鳄。香港金融市场最震撼人心的时刻,莫过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打大鳄」时期,协助帮忙打大鳄,国际炒家疯狂沽货,我的证券行就「一球球」地接货,经过这场「打大鳄」,令他明白到国际形势是如此险峻,香港这个小岛也不能幸免;之后的2008年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也是让他印象深刻的股坛大事,“美国大行雷曼兄弟投资失利,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未出事之前美股的成交很厉害,泡沫非常劲,也连带港股的成交量急增,加上内地市场逐渐成长,令到企业、投资者的资金增加,推高恒指达到最高峰时的三万多点。经此惨痛教训,黎先生认为,香港的金融制度经过不断优化,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及强化体制和监管,增加外汇储备等,今日很难再发生被大鳄狙击的事了。 第六届特区政府新领导,新作为,雷厉风行,为全面贯彻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精神,由深圳和香港共同研究编制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联合政策包》(简称联合政策包),招才引智挺科创。两地首次合推28项举措,人财物获全链条恊区同支持:支持科研项目,有两地一双重元素;支持深港双方的双重资助;联合支持人材,科创人才可以申请深港两地的资金、住房等多重支持、满足两地要求的人才享受双重人才政策、科创人才可享受两地科研仪器与科资源等;完善配套支持措施方面:建立深港医疗恊同创新体系,在深圳园区引入香港高端医服务机构,共享深港科技资源;支持两地知识产权、金融、大数据、仲裁调解、会计、律师、中试、医疗,有关机构如人员入驻合作区。支持创新要素便利流动方面:一步简化科研样本、实验试剂的出入境手续;开辟更多的渠道支持企业到香港融资,推动合作区深港数字资源合作共享。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创新若干支持措施(简称产业政策包)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支持港澳青年实习就业与创新创业资助计划,简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支持计划」。产业政策包面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微电子、机械人、金融科科技、医疗科技、新材料等六大领域,助科研成果转化,资助港清北上就业创业。 港青何先生「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和詹先生「一清创新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战略官」均认为该「联合政策包」贴合企业发展,发挥双边优势。引领港青开拓眼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特区新一届政府教育局,新作风,成立新的高中必修科目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要求学生毕业前最少去内地考察一次。教育局向中学发通知,提供21行程让学生参加,让同学亲身体验国家历史文化和最新国情;为早日实现恢复通关踏出了第一步,积极与深圳政府讨论两地恢复常通关中途方案,两地政府相互配合「人文关怀」通关安排。用爱心帮助最需要的人。 香港与国家风雨同舟,血脉相连,当下香港的疫情蔓延不断,病毒变异层出不穷,必须严厉防范,按“动态清零”的目标,需要我们齐心恊力,共同抗疫,用爱心、信心、互助和毅力,去迎接那一天全面通关的到来!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四个必须」和「四个希望」,体现中央对香港的关怀和重视,为「一国两制」下半场指明了发展方向,引领香港开创新篇章!习主席语重心长地说:「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对香港特区新领导班子寄予期望。 让我们借用毛主席的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共同面对未来,携手共进,奋斗不懈! 2022-07-08 于香港...

  • 华文文苑
    一次的教训(阿凯)

    这一天,天气炎熱,乌云笼罩,香江天文台挂岀三号风球,“暹芭” 增强为台风,准备晚些时候改挂八号风球,一场狂风暴雨即至。 李太太为了凖备这个星期日,儿女们回家吃饭,特地乘车到深水埗街市买菜,因为哪里的菜市价格较便宜。于是,就发生了以下的意外事件:    家里的电话机叮叮当当响了一阵,是李太太打回家给老伴李先生的。 “我的小钱包和八达通卡,在屯门巴士转车站給弄丢了” 李太太急急忙忙地用手机打回家给李先生,她接着说: 我在转车站下车后, 要上另一路巴士,伸手到裤袋时才发觉小钱包留在巴士的座位上我追上前去, 但见转车的乘客已经上完车, 巴士门一关,开走了…… 李先生感到很惊讶地问她, 你平常都只拿八逹通卡出来用, 小钱包是装在背包内的, 怎么今天会放在一块, 怎么办! 小钱包内装了什么东西, 李先生问太太, 她回答说,内有一张银行信用卡、 一张某超市的优惠卡 、一张老人卡、一张八逹通卡内有政府消费券还剩九百余额未用完、另外现金一百多元。等回家再详细讲,赶快帮我打电话给”巴士热缐服务中心”,她在转车站广告板上看到热缐电话是2745xxxx。 李先生不敢怠慢, 拿起家里的电话筒很快接通了”巴士热缐服务中心”.有位姓叶小姐接了电话,她很仔细地问了几个问题:“你太太是乘那路车; 坐在那个座位; 时间是什么时候; 遗失的小钱包里有哪些东西…… 李先生一时答不上来,只好请求叶小姐协助直接打他太太的手机,叶小姐也爽快地答应了。过一会儿,叶小姐打回电话说,你太太的手机是打通了,但没人接,不如告诉她直接打电话过来。 这时候李太太刚回到家里,听了李先生的报告,心情有些失落,她拿起电话筒,再次拨打给“巴士热缐服务中心”, 经过一番的了解和原委,叶小姐答应通知那路巴士总站的站长畄意,但说明只能尽力而为,不敢保证能否找回失物……她也建议李太太打给“八达通卡服务中心”寻求协助处理八达通卡遗失事项。 李太太按叶小姐的指点打给“八达通卡服务中心”,中心的服务员的回答说,若遗失的八达通卡是用来领取政府的“消费券计划”, 只能上网到“八达通网站”处理。李太太听了后,信心大挫,担心起来,心想我都快七十五了,这把年纪学什么电脑上网。 幸好,李先生早些时候,学过电脑上网的一些知识,家里有一部孩子留下的旧电脑可以上网,他每天都有上网和查电邮的习惯。这下子派上用场。于是,李先生打开电脑,上了“八达通网站”。 第一步骤: 填上身分证号码; 第二步骤: 填上政府消费券计划参考编号: 第三步骤:填上更改原因 (遗失八逹通卡): 第四步骤:填上新的八逹通卡编号 第五步骤:再次确认新的八逹通卡编号...

  • 侨友动态
    感悟–读东瑞小小说《爱在瘟疫蔓延時》(阿凯)

    盼望巳久的东瑞小小说《爱在瘟疫蔓延時》 的著作終於在今年一日二十一日出版了。我很荣幸,东湍老师特意赠送给我兩本書,另一本是長篇小说《快乐的金子》。借此表示衷心感谢! 香港的新病毒於二零二零年年初爆发,农历新年前夕开始发难,政府要求市民戴口罩、 禁足、宅家……顿时间,香江市民驚慌失措,风声鹤唳。从抢购口罩到日常生活用的厕纸荒;再到每日确诊人数的不断增加,市民们被吓坏了。 东瑞老师对他的太太瑞芬说,他想写一系列疫情小小说,反映新冠病毒疫境中香江小市民的生活状况,於是他用敏锐的眼光洞察疫情的蔓延和脈络,爭分夺秒的工作……破纪录地写下了疫情小小说系列逾五十篇,还有散文、杂文、小品、散文诗、新诗、评论、長篇等共三十余万字。因第五波疫情严峻的原故,推迟到今年一月二十一日才出版。 东瑞老师的小小说《爱在瘟疫蔓延時》 是以写实、幽默、诙谐的笔凋描绘2019至2022年新冠病毒疫境中香港小市民的生活视角与题材也輻射境外,既有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是一部笑中有淚,哭笑悲喜的街巷猎影,深情地反吷了香港低层小人物面对病毒和死亡;同時地表扬香港市民齐心协力抗疫的信心,爱心,互助和意志,人情味流溢,煙火气浓浓,整册共收集六十三篇小小说,銜接起来足以窥探整整三年瘟疫大肆虐的蔓延和脈络,创意丰盈,别具一格,值得一读,从而感悟生命的珍贵。 疫情期间感人的人事何其多:小小说《爱在瘟疫蔓延時》佳作中所描写的王家八十岁的爺爺,尽管多次婉辞儿女孙辈的好意,儿孙们还是决定为他在酒楼搞八十大寿小庆,却遇到瘟疫肆虐,原订三桌,有两桌是請朋友,最后在酒楼经理的苦苦哀求,保留自家一桌十二人,当時口罩特别紧张,只有十個,如何分配,大家爭论了一番……从故事里反映出家庭的温馨;小小说《情深何须見朝暮》故事中所介绍的一缐医護人员更令人欽佩,那对新婚的医生夫妇本來想度蜜月,因为疫情需要加班,推迟了航班,互以「情深何须見朝暮」勉慰对方;小小说《食咗飯未,纸皮婆婆》 中描述撿拾纸皮的婆婆依然自食其力,不願意领取太多的免费飯更让我们敬佩;小小说《天堂的戏院》封城令汻多母子如同隔世,新冠疫情让母亲每天都夢见排队到天堂戏院报到,焦急等她回来的老儿子与她最后再见相融,喜极而泣。 东瑞老师在他的自序中写道:近乎两年的時间内,我与我小说的人物在疫情中尝遍酸甜苦辣,共患难,同哭笑,爱将我们人类结成共同体,岁月和文字会銘記我们的共同記忆。他的文学作品、文字,深深感动渎者的心灵! 兩年多,全人类都在与疫魔抗爭,疫情清零是共同目标,我们相信会有那一天的到來,用齐心协力抗疫的爱心、信心、互助和毅力,迎接光明的明天的到来! 2022.05.28於香港...

  • 侨友动态
    感悟(阿凯)

    2021年秋由许均铨先生主编的《缅华文学作品选》第七期已经出版了。 从2015年开始, 每年我有撰寫一篇拙文被选入《缅华文学作品选》。这是一群志同道合的缅华笔友,利用自己的业馀时间, 抱着赤子之心,写出自己纯朴真实, 又生动的故事。内容丰富,作品散发出中华文化和缅甸民族风情,使得除缅甸之外, 分散居住在世界各地的缅华侨友, 为振兴中华,与时俱进, 起作桥梁的作用。可喜可贺的是:我们看到这几年来,缅华文学的创作队伍不断扩大,尤其是增加了许多年轻的缅甸本土的华侨、华人的作者,这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 这本选集的第二期,有几篇回忆录,追诉抗日战争时期,缅甸华侨所遭受的苦难和抗日斗争的英勇事迹,用笔杆子描写缅甸这块土地上的感人故事、许多优美的诗篇, 感人肺腑。 从上世纪30年代起至60年代, 是缅甸华侨的辉煌时代。华侨的爱国活动, 前辈们的事迹和无私的奉献, 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她们的事迹应记在缅甸华侨的历史史册。新中国成立后,由50年代至60年代,中缅两国的各方面的来往,包括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军事交流,华侨的参与,都起了促进的作用。然而, 就在67年6.26 的一场反华事件中,所有华人的活动和文教事业都被禁止,所有缅华文教资料和报纸都被破坏或毁掉。如何追溯已失去的历史和人物, 唤醒人们记住教训, 抚平历史伤口, 珍惜当今的大好时局, 当好中缅两国"胞波”的友谊推手(缅甸语”胞波”指亲如同胞兄弟)。这是《缅华笔友会》笔友们要思考的课题。 1965年起, 缅甸政局突变, 华文学校将收归国有化。从1966年至1998年,缅甸政府奉行“缅甸式社会主义” 时期,除缅文和英文外,其他外文报刋、书籍不得出版,华文也属于外文了。这将近60年的光阴,华文报刋、书籍,文学作品只得在少数人手中传阅。这段时期的华文文学作品,只有靠大批移民到世界各地的缅华侨胞,在客地开花结果。 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缅甸华侨华人子弟, 因没有机会受到华文教育, 看不懂中文, 在家里只会讲缅语或家乡话, 对于30至60年代,缅甸华侨的爱国活动, 不了解, 这是一件可悲痛的事。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国策,中缅两国的关系也逐步改善,1980年代末,缅甸政府也放宽了限制,缅华教育的环境相对放寛了。现在缅甸各地各类华文补习,华人社团以补习班名义开办华文学校有上百学生。近年来,中缅边境贸易的发展,缅北地区对华文教育需求较为迫切,华文学校也获得地方学校政府的许可,纷纷办起来,这些学习华文的青年人,将为缅华文学创作播下火苗。 回顾历史, 将记忆写入文学记录。21世纪,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缅华文学作品也可以在网上发表。目前缅甸的华文网站也有好几家。虽然我的写作水本有限,我也鼓起勇气,收集资料,向老一辈的老师了解情况,整理,借助这些平台,将我所知道的事件, 和前辈的故事登载在缅甸华文《缅华网》、南加州缅华网,供大家分享…..从2016年3月份开始,先后撰寫了十几篇文章。 历史会永远记得, 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那段岁月里,缅甸华侨和缅甸人民的友谊,例如缅甸华侨体育总会每年举办的各類球赛,以及体育运动盛事,对緬华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我深信,还需要更多人士去收集, 挖掘,编写她的事迹, 誏这一代的年轻人得到启发。也可以引起已年老的缅甸华侨同胞们有个美好的回忆 ! 近几年来,《缅华文学作品选》的营养, 浇灌我的心田。在秘书长许均铨先生的关爱和指导下, 积极参与写作,先后刋登在〝缅华网〞,南加州缅华网, 印度尼西亚印华日报的《东盟园地》,以及缅华笔友会主編的《缅华文学作品选》,为緬华的海外游子,追回童年在緬甸成長的依稀記忆;用亲身的經历,真實的故事, 同大家分享。 光阴荏苒, 如今已迈入耄耋之年,希望在有生之年,以恬淡的文字氛围,对生活的热情,积极写作,领悟文字的精神和韵律与缅华文友们一道, 憧憬美好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人生旅途, 变幻莫测, 迎着困难而上,与时俱进, 勇敢追梦, 生活才有动力。  最後, 就让我以下面这首诗“跟著你走”与大家共勉励! 跟著你走 缅华笔友会 你凝聚海内外缅华文友志士 重燃缅华文苑的火苗...

  • 华文文苑
    疫情蔓延有尽头(阿凯)

    2022迎接虎年新春,家乡亲友发来祝愿:同心协力齐抗疫,期盼今年鹭江行。 记得第一次乘坐高铁从香港回厦门探亲,已经是三年多的事情。那是一次世纪的寻亲之旅,至今记忆犹新。 2019年4月中旬,我通过两岸三地微信群,几经波折,联络到已经失散半个世纪多的亲人,他们是厦门鼓浪屿的黄氏家族的后代,是同辈的堂兄弟妹共六人(五男一女)。 我和亭亭,趁着女儿有长假期,一行三人,乘坐香港至厦门晚间的高铁,当晚十一点左右就抵达厦门火车站,再乘坐晚间的士,安全到达亲友们为我们预定的酒店。 第二天一早,我们相约在码头售票处相会。厦门过鼓浪屿的轮渡分两种票价,一种是原来的码头,专门优惠鼓浪屿居民的;另一新码头是专为外地来厦门旅游的,票价相对较贵很多。虽然是第一见面,似曾相识,一见如故。真要归功当今的先进科技,发达的通讯,双方都通过视频互相预先打了招呼。 这次的世纪会亲, 几位堂兄弟对我说,他们的父母亲常讲起,上世纪四六年间,我的母亲由缅甸逃难回乡,抗日战争结束后,又乘坐缅甸华侨派来的救急轮船,申请复员回缅甸仰光的娘家,临上船之前,到鼓浪屿八婶家告别的故事,他们心中盼望有朝一日,能够到缅甸旅游,去探望黄家的亲人。 堂兄弟们介绍说,他们的父亲(即我的八叔)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台湾赶返回鼓浪屿成家立业的。如今父母早在十多年前相续离世。现在兄弟妹们各自成家,儿女也长大,各自迁居厦门市居住。 我们相约往后每年要争取相聚一次,保持联络。然而,人算不如天算,时光一晃,三年过去了,遇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症泛滥,又不断演变成新的病毒,疫情蔓延至今,影响两地通关往来,两地的高铁停止运作,何时才恢复通车,遥遥无期…… 左起:丁伟(三弟),阿凯,亭亭,丁亨(二弟),丁強(五弟) 当天晚上,堂兄弟妹们全家亲人,在厦门某酒家,设宴盛情招待並留影。 犹記的2020年元月份,內地突然爆发新冠肺炎病毒,正是春运时的日子里,疫情来势汹汹,迅速扩散到全国。在巨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强音号召下,以战争的姿态,抢时间,搭建方舱医院, 各省派出精英医疗队伍,奔赴重灾区,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就把疫情控制下来,恢复经济和人民正常的生活秩序。给强调自由,人权的西方世界,显示了中国制度的优越性。 疫情传播无国界,病毒不认你是西方还是东方人,不到两三个月,外来的输入疫情来势洶勇,香港也无法幸免。大批从外国返港人士带来隐形的疫毒,香港第一波疫情严峻起来,一发不可收失。香江和内地同时封关。於是乎,我们与堂兄弟妹们的约会也成了泡影! 岁月蹉跎,从新冠肺炎病毒,到德尔塔变异株再到奥米克戎病毒泛滥,全人类被疫魔已经折腾三年多,踏入2022年香江政府信誓旦旦,以为有80多天本地疫情确診「清零」成绩,可以有机会与内地通关,掉以轻心,放松了警惕,却被第五波核弹式的疫魔汹涌扑来,香江瞬间成了「重災区」。 小島的医疗设施和能力,被病魔打垮了,每天有上万人确诊,七千人之多含冤离世,哀鸿遍野,惨不忍睹,灾情死病枕藉,疫潮愈抗愈烈,政府的措施朝令夕改,市民无所适从,摧毁各行各业。疫情更向内地倒灌。有人这様感叹:这场新冠疫灾是人祸多于天灾! 特区政府终于向中央请求援助抗疫,巨人一声令下,及时派来了几百位“白衣天使”抗疫精英,赴香江救援;又派来工程大队,神话般的速度,火速建成“青衣方舱”,“元朗潭尾方艙”等6个方艙医院全交付特区,为急需的病患者解决燃眉之急。创造了香江建筑史上的奇迹;大批的抗疫药剂和生活物质,特别是中药“莲花清瘟胶囊”也分批送到香江。...

  • 侨友动态
    感恩(阿凯)

    从新冠肺炎病毒到德尔塔变异株再到奥米克戎,全人类被疫魔肆虐,蹂躏已经有两年多了,踏入2022虎年香港的抗疫,原以为本地疫情确诊基本清零,只有外来输入较为担心。元月初,政府还满有自信地宣布不会收紧社交距离的措施,市民们也满怀喜悦的心情,淮备过一个有团园饭的农历新年。 然而,世事难料,新变种奥米克戎病毒来势凶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香江。由「望月搂茶聚」再到「某盛宴群组」的震撼,不明源头的个案持续增加,令追踪疫情更加困难。 香江自2月份开始,疫情突然间像洪水决堤泛滥成灾,病毒的传播蔓延速度惊人,空气中肉眼无法看到的细菌,让人们无从防备。这段日子里,每天从电视机上可以看到官方的防疫控制中心的新闻扱道中,都是上万人确诊,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小岛突然变成病毒重灾区。 不幸中之有幸,香江背靠祖国,特区政府终于向中央请求援助抗疫,在中央政府的一声令下,内地及时派来了抗疫救援大队,浩浩荡荡几百人的白衣天使发出了豪壮的声音:「我们是来支援抗疫的。」这是血脓于水,亲人的声音,多么暖人心扉!这是对那些抗拒支援的,心魔不良的人,震地有声的回应。 我们要点赞特赞,中央派来的工程大队在十天之内就火速建成“青衣方舱医院” 三千九个床位,为急需的病患者解决燃眉之急。创造了香江建筑史上的奇迹。3月25日中央援建的首批6方艙全交付了,预计将为香港提供超过两万個隔离床位。大批的抗疫药剂和物资,特别是中药“莲花清瘟胶囊”也分批送到香江。 援港的的内地医疗队约400名医护人员,早前分批抵港,已投入了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的服务,他们的工作包括巡房,进行病历记录,处方药物以及负责病人日常护理工作。据香港医管局计划这一两周内,将收治长者病人数目倍升至450人左右。中央也接受特区政府的请求,同意派出六百三十名的照顾员来港协助老人院舍人员短缺之需。 「他们抵港前已熟读指南,救人心切感动了港医」这是香港医管区总行政经理(综合临床服务)说给记者们听的。他还说:有个情况好感动,他们(指内地医疗队)不止一次同我讲,他们好心急,好心急想快的帮我们,因为见到好多病人需要医治。两地医护是一条心,两地医护并无分别,「只要对病人好,关顾病人,都是好医生及好护士」他补充说。 抗疫不光是要医病,也要医心,有坚强的心灵,才有力量战胜病魔。虽然宅在家里,但我们精神要有所寄讬,如发掘自已的嗜好,唱歌听音乐, 也可透过书写重新整埋思路,坚信:香江春暖花开争艳丽,狮子山顶彩虹挂天边,你我同心协力齐抗疫,坚守忍耐明天会更好! 2022.03.26于香港...

  • 华文文苑
    走进《南丰作坊》(阿凯)

    2022壬寅虎年的春节,过的很特别。香江这几天的天气,大雾弥漫,寒凤细雨,再加上变种新冠疫情阴霾笼罩,亲友们都取消传统习俗的拜年习惯,改用网络的新科技Zoom、Teams视频给大家拜年,自寻其乐,高高兴兴地来过年。 大年初二,虽然天气还是阴沉沉,没有下雨,同往年一樣,女儿利用春节的長假期,偷得人生休闲日,带我们去荃湾参观“南纱作坊”,这是南丰纱厂的活化工程,让昔日南丰纱厂的四、五、六厂改建为文创基地The Mills,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南丰作坊(Fabrica)、南丰店堂(Shopfloor)及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CHAT)。 南丰作坊主力培育techstyle初创企业;南丰店堂主要租予有特色和香港故事的品牌开办实体店;而六厂纺织文化艺术馆则设有展览厅和共学空间,展出纺织艺术、昔日纱厂机器及用具等藏品。 走进“南丰作坊”底层的大堂,让我们惊讶地看到一双双一对对的夫妻或情侣牵着他们宠爱的狗狗,在佈置着两头南狮的新春大堂前照相,也有许多情侣坐在咖啡作坊里品赏午餐,而他们的狗狗乖乖地蹲在身旁,也在享受着主人喂给的食物,这是我第一看到的人和动物可以在公共场所一齐用餐的平台,真是别具一格! 漫步走上第二层,看见许多创业者的作坊和艺术作坊。我们走进一个作坊,一位年轻的店主热情地向我们介绍她的精品,吸引我们的注意;也看到几家作坊专门销售狗粮和狗狗的食品。再随着扶手电梯上第三层,看到“Playground”的招牌,它是专为狗狗玩耍而设计的平台,也只有“南丰作坊”在这拥挤的都市里提供给主人和自己喜爱的宠物狗狗互动的这个特别的场所;再继续往前走出大厦的天台,看到一个个泥土方块种植着蔬菜和瓜果,这也是“南丰作坊”创造性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让生長在都市的市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的平台。 我们本想借这个机会参观“南丰纺纱厂”的展览馆,欣赏昔日纱厂机器及用具等藏品。可惜保安管理员告诉我们,疫情非常時期不对外开放。当我们顺着扶手电梯走到楼下,大堂门口看到二位外籍人员站在一辆彐糕车旁,像似在售卖彐糕,当我们欲走近一问時,他们笑着用英语反问:你们是要买彐糕给狗狗吃的吗? 顿时让我们笑不出口! 指览板上介绍:南丰纱厂有限公司于1954年成立。当时香港纺织业兴盛,南丰纱厂的业务发展迅速壯大,在刚成立的短短6年間,南丰纱厂的规模扩大10倍,於六、七十年代營运高峰期间,纱厂更僱用超过3000人,每年生产量多达3250万磅纱线,一度成为香港生产量最高的纺情纺织业的地位作出了重大贡献。 现时,纺织业务每年营业额达一亿港元。90年代,生产工序转移到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国家等地区。 从南丰集团的网站介绍:创办人陈廷骅,祖籍浙江宁波,1923年出生于一布商家庭。1950年陈廷骅移民香港,初期从事棉纱、布疋等贸易生意,1954年创办南丰纺炽有限公司,在新界荃湾设有占地面积广阔的南丰纺纱厂。1969年陈廷骅将南丰纺纱改组,于1970年4月在香港上市。当时,南丰纺织法定股本4,500万港元,已发展成一纵合式企业集团。南丰纺织上市后,业务发展很快,到1979年已拥有环锭和空纺纱锭10.4万枚,月产棉纱640万磅,稳执香港纺织业牛耳。陈廷骅亦因而被誉为香港的「棉纱大王」。 1969年成立南丰纺织联合公司,翌年上市集资2,800万港元。70年代中期以后,陈廷驿鉴于纺职业已渐走下波,而地产业发展前景看好,开始将投资重点转移到地产业和证券市场。其实,早在1967年地产低潮时,陈廷骅已大量购入厂房地皮和乙种公函换地凭证,为集团日后的地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970年南丰上市时,已拥有工业及住宅楼宇41.3万方呎,乙种公函换地凭证32万方呎、农地12.8万方呎,是制造业中的地产大集团。 从前相对封闭的厂房空间,如何再次融入小区成为设计上的考验。部分旧六厂结构被拆卸,以行人内街接通青山公路及白田坝街,为原本工业区打开通往荃湾小区的大门,亦为南丰纱厂迎接訪客做好準備。 南丰作坊会于每个星期六下午举办不同的文化活动,当中有分享会、放映会、读书会和皮影戏。期望建立一个分享平台让参观者能于南丰纱厂透过不同的形式接触到各类关于工厂、纺织、工厂劳工、环保、历史传承、永续发展等的文化信息。让新、老一代的香港市民了解昔日香港纺织工业的辉煌一页。 2022.02.02於香港...

  • 华文文苑
    走在人生路上(阿凯)

    不久之前,我在美國南加州「緬华网」上,拜读了朱徐佳校友的一首诗篇“漫漫人生路,走好每一步”,诗篇的尾段如下: 路不好走 漫長的路 孤独的路 艰难的路 不能回头的路 每个人 最终都得靠自己 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谢玉清文友也回应到:「时间记录着你的脚步,业绩肯定了你的努力。」 我也有同样的感悟:「是的,漫长的人生路途,变幻莫测,全是变数,时而崎岖、时而平坦,每个人都要面对挑战!一步一脚印,踏踏实实,才能走出自己人生的明天。」      我不由自己地回忆起自己走过的人生路,和遇上许多帮助我的贵人,饮水思源,感恩不尽! 在缅甸生活的日子 大金塔下,伊江之滨,金光灿灿,佛光普照的缅甸仰光是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在那里生活了18年。时间不算长,但我在那里读书上学、饮着伊江的水、吃着缅甸的大米饭成长、有着童年美好的回忆…… 孩子们曾经问过我在缅甸生活的那段经历,他们问我一个有趣的问题:你到底是缅甸人,还是中国人? 你的根在哪里……也许因我的皮肤比较黝黑,他们才会好奇地这样问。我笑着回答:我当然是百分百的中国人,并会不由自己地、滔滔不绝地述说起我的生世:...

  • 华文文苑
    谁辜負了「春天的约会」(阿凯)

    踏入2022,新年伊始, 香港抗疫逾两年有多,本地疫情确诊基本清零,只有外來输入較為担心。元月五日特首宣布不会收紧社交距離的措施。香港市民们满怀喜悅的心情,准备过一个壬寅虎年的新春,盼望已久的岁晚团年饭。许多家庭大半个月已向酒楼預订,有的家庭一早就把订金交了,怕一席难求。食肆酒楼老闆们也滿怀信心,准备一切,为虎年开年红,追回两年逝去的岁月。      然而,世事难料,新的Omicron病毒来势兇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捲香江。某报社的正论指出: 不明源头的个案持續增加,部分群组更驚现三代、四代传播,但都不及一些大摆「庆祝宴会」的人来得震撼。受牽連的宾客人数众多,特别是以自助餐和流水席的形式设宴,宾客没有固定座位,令追蹤疫情更加困难。      市民普遍认为,香港疫情平靜了,大半年本地零确诊,有望与內地通关。如今却因个别人士的无知、任性、自私、放肆,自己染了病毒却到处走,传播到社区,不但连累了自己的家人,也妨礙了政府与社会的防疫工作。君不见有多个「群组」受感染后,将病毒「放射式」传播,使众多无辜的市民受牵连而染病和隔離;也使香港与內地的通关无了期,影响家庭的团聚和学生过关来上課!      特区政府宣布:由周五(元月七日) 起食肆晚市禁堂食,为期14日。香港抗疫逾两年后,又打回原点,市民想过一个安乐的新春已成泡影。某报社的评论员指出:因为社区感染开始,打击了岁晚饮宴的信心和乐趣。为了避免疫情散播,饮食业遭受到的打击更是以亿元计。加上通关不成,整个社会经济的信心下跌,香港整体的损失巨大。      疫病是天災人禍,防卫不力会触发全社会的災难。为了面对Omicron病毒的第五波威脅对一、两个人的所謂自由、人权,却带给众多市民社会的巨大损失是真的自由、人权,抑或是对其他人和社会的蓄意伤害、揽炒?      以下就借用朋友们对答的一组诗词,让大家感受他们的心声: 李後主曰: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你做主答:    ...

  • 华文文苑
    大棠枫香林赏红葉(阿凯)

    踏入十二月,深秋初冬,处处秋色盎然。气候变化,落叶舖满大地,美景难求,深沉而壮观! 每年入冬,大榄郊野公園枫香林的树葉随寒冷天气逐漸转红,吸引大批香港市民上山前往欣赏拍照。渔護署前几日,更新的紅葉指數顯示:枫香林(元朗大棠红叶)的树叶随寒冷的天气逐渐转色,巳经達C至B级,即树叶颜色已是由黄至红,但仍未達到A级极红。树的顶端慢慢透红,即将踏入红叶季节……红叶的出现,需要天气乾燥,寒冷的气温和强光照射,令葉绿素加速分解,随着寒冷的天气逐渐转冷,树葉渐渐转红。 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2021年初,元旦假期,乘著疫情稍微緩和,政府的“限禁令”有些鬆綁,允許四人一組的集會。我們一家大小,由两位女儿帶队,上山到大棠紅香林享受郊遊的乐趣、觀赏大自然的美景,讓我們拨開疫情的云霧,呼吸新鮮空氣! 因為家住屯門,首先我們乘坐西鐵在朗屏站下車,轉乘九巴的專線巴士直到大棠總站,然後步行上山,大約要走六、七公里路程,深入林中,沿途观看景点,才能見到红叶的壮观。 真没想到,生活在香港近半世紀,而且是居住在新界屯門,却是第一次到元朗大棠楓香林欣赏红葉。若不是两位女儿帶队,真不知道香港也有这樣迷人的风景! 大女儿是在某中学任教,她告訴说:前几年夏天,她当任某一級的班主任時,曾帶学生到大棠枫香林郊遊。这里有一处烧烤㘯,可供学生们集体活动。所以她自认这一次由她帶队作响导最适合!乘着假期,抛开疫情带来的烦脑,享受大自然的美、享受天伦之乐! 漫步在大棠枫香林间,秋风送爽,阳光明媚,仰望天高云淡,深深呼吸新鲜空气,心情无比喜悦,望着红叶色彩深沉而丰盈,不尽要赞叹这个秋天带来壮观的自然界美景;看着一对对情侣手牵手迎面走来,打从心里祝福他们幸福快乐! 沿途走著,見到飄洋過海來香江打工的菲傭和印傭(印尼),三五成群,坐在草坪上,又唱又跳,又發視頻,乘著元旦假期,享受節曰的樂趣,彷彿在安慰她們家鄉的親人,分享她們的歡樂! 楓樹紅葉染遍野 大棠山上客如云 歡天喜地渡元旦 迎接來年新希望 今年即将到来的聖誕长假和2022年元旦假日,元朗大棠红葉交通的安排同往年一樣有K66S及K66A红叶巴士专缐;新界行山路線,屯門转车站上桃坑峒俯瞰千島湖,再步行到大棠赏红葉。 让我們迊接即將到来的2022年元旦! 2021.12.05 於香港...

  • 诗词歌赋
    和朱徐佳《人间有情》(阿凯)

    世间情爱万古長 天长地久不孤单 笑对风雨度春秋 岁月相守永相伴...

  • 侨友动态
    酒楼内发生的一桩事(阿凯)

    人的生命其实是很脆弱的,生死有时就在十多秒之间发生。一位机智的中年男子,伸出仗义之手,让一位老人从生死攸关,逃过一劫,安然无恙。 这是一件发生在前年2月份某日中午,香港九龙旺角某一个大型商场内,一家酒楼里发生的真人真事。 香港居民,每逢星期六、日或假日都习惯同家人、或亲朋戚友上酒楼饮茶聚会。我和家人也喜欢到九龙旺角这家酒楼饮茶,它的大堂宽敞光亮,座位多;不过茶客盛旺,有时候,要轮候1-2小时才有座台。 这天是星期六中午,酒楼大堂里,离我们座台不远,突然有人大声叫喊起来,只见一位年约60岁左右的老年人,在座位上像癫痫症似地颤抖着,咬紧着牙根,不醒人事,他的老伴赶忙走到身旁,揑开他的咀吧,插入她手指到老人的咀里,防止他咬舌。这一情景吓坏了旁边的茶客,不知所措。他的老伴向站在近旁的侍应大声呼喊:請赶紧打“999”报警,要求派救护车来……。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隔位座台的一位中年男子,不慌不忙地走到那位发病的老人身旁,观察了一下,接着大声叫在旁的茶客帮忙拉开老人的座椅,好让这位老人就地躺下来。接着,这位中年人又大声叫着:哪位身上有带糖果,赶快拿过来。果然,有位年轻女子快步走到跟前,拿出一粒糖给了中年人,他立刻塞进那发病的老人咀里,接着,这位先生拉开老人的手臂伸直,用他的手掌心,拍打老人的手臂弯里,左右边各十多下……就这几十多秒钟的功夫,那位老人苏醒过来了,并且还能自己站起来,坐回座椅,像似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过,很镇定地向大家说:对不起,我没事了,谢谢大家!接着,照样喝一口刚点来的一碗红豆沙糖水。她的老伴忙向在旁的茶客解释:他老头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因缺糖,突然发作,以前也发生过。 这时候,商场大厦的救护人员也赶过来,了解情况后,劝说这位发病的老人坐上轮椅,等待救护车,但老人不肯,说是自己知自己事。接着,警察和救护人员也赶来了。立刻为老人量血压,和在手指上插针抽血,检验糖指数,这时候,救护担架也推了进了……在众多人员的劝说之下,这位老人只好坐上担架离开,送到附近医院进一步检查。 那位中年男子还对老人解释:定时定量进食是要避免过饥或过饱,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若在一餐中进食大量的食物,会导致血糖大幅上升,而进食太少则会令血糖过低,影响健康。 酒楼的大堂平静下来了,茶客继续喝茶敍旧,当时在场的部分茶客也离场了,只剩下前一批的茶客在议论着,大家都在猜想那位出手相救的中年男子,是否是休假的医务人员或者是学过救护知识的人士,他的果断判断,即时救醒了那位老人,逃过生命的危险。 众茶客同时也在称赞香港的警务人员、救护队伍的工作效率和他们对香港市民的服务素质,值的我们敬佩和尊重。 以上的见闻,虽然是一桩小事,却让我们领悟到,大家能多学点简单的救护常识,装备自己,不但可以保护自己,必要时,还可救人一命,尤其年轻人更能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潜能。老年人更要爱护自己,注意身体健康,放开胸怀、养性怡情、心情舒畅,轻轻松松地过好每一天,生活充滿阳光,就会快乐多一些、也给爱你的家人轻松一些。 2021-11-15于香港 …………………………………………………… 评论 香港著名作家東瑞(3/9/2022)大作拜讀,救人一命,勝過造七級浮屠!壞的批評好的應該表杨。學一點醫學常識更是重要。一件普通的事情,引發多層次思考。讚!...

  • 华文文苑
    《小小说》难忘的回忆(作者/阿凯)

        WhatsApp 群里我发布了一篇文章,分享我们所经历的婚礼和婚宴过程:「疫」境中的婚礼,终身难忘的回忆!     我,李小浩两年前在香港某区医院任跟班药剂师時,冥冥之中与陈小芳相遇,一见钟情,当时她任跟班护士。我们是校友,同一所大学毕业,虽然不同屆,但有着很多共同的话题,两人情投意合,很快我们就走到談婚论嫁的阶段。当时我年近30岁,陈小芳比我小3岁。     2020年初,经双方家長的同意,我们选好了吉日,过了大礼,选定合适的酒店办婚宴、聯絡婚礼的教堂、发请帖告知亲朋戚友,筹备婚礼和婚宴的安排……   自2020初全人类遭遇新冠肺炎疫症肆虐,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影响许许多多的新人的婚礼安排,无可奈何!   2020年4月底,我们担忧的事,终于发生了,香港的第一波疫情严峻起来……   特区政府突然宣布“限聚令”的措施:即日起禁止一切公众集会、婚礼婚宴、堂食、“卡拉OK”,健身中心、美容中心、舞厅……停止活动,时间暂定到5月底。 教育局也同时宣布所有大、中、小学校停止上学上课,包括幼稚园。    「我们辛辛苦苦筹备的婚礼泡湯了!我们已经付了酒店按金,婚宴的请柬也印了,怎么办?」小芳说出她的焦虑。      我们的婚礼婚宴是5月28日,还有时间去处理,我告诉小芳不必急,事在人为。虽然咀上这样安慰小芳,但我也急躁起来。     ...

  • 侨友动态
    遺愛人间 – 緬怀四姑婆邱淑治(作者 : 阿凯)

    秋高气爽, 菊黄花香, 重阳登高的季节,福建厦门海沧区 新垵村 的亲朋戚友,侄孙輩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這位 高尚医德, 乐善助人的世紀老人,村民们称呼她“四姑”。虽然她已离开了我们有20年,但家鄉的老百姓依然怀念着她…。相信, 四姑婆在天堂也会为他们祈祷, 祝福大家 身心康健、 生活幸福。 上世紀30年代起, 这位德高望重,受人尊敬的妇产科女医生, 她和她的金兰姐妹 梁靜修姑在新垵村行医50年如一日,一生亲自接生了上千户的婴儿。這個村里, 上了50岁至70岁的村民百分之90以上都是她亲手接生的,遠至海滄区、厦門市都跑來請她接生.。她和梁靜修姑 都是虔誠的基督徒,沒有结婚,...

  • 侨友动态
    特林兵传奇(作者:卓叶 整理:阿凯)

    1949年中共毛泽东主席与苏共斯大林总书记谋划发展战略物资橡胶大业 9.18警报声又响了。 我心想如果发生了战争,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又采取战争绞杀和战略物资的封锁,中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如何应对?此时,耳边响起了原苏联抗战歌曲“喀秋莎”: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 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歌声把我带进了神秘部队——特林兵的博物馆。它详实地记载着1950年代,国际反华势力企图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扼杀于摇篮之中。为了冲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的战略物资——橡胶的封锁,中国政府与原苏联政府紧密联手,在我国广东(海南、湛江)、广西、云南秘密开展800万亩的橡胶垦殖和加工工程。为保密起见,称为XX特殊林业工程,从二、三、四野战军抽调两个师,加上广西一个独立团,湖南志愿民工团、华侨农场等单位组成的垦殖大军,称为特林兵。 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正确领导下,在苏联国际友人帮助,国内外爱国华侨的大力支持参与下,特林兵克服了物质匮乏,荒野猛兽,土匪骚扰,寒潮飓风,瘴疠恶疾等艰难困苦,成功垦殖了400万亩优质橡胶树,出产了数以万吨的橡胶制品,并把国际公认的巴西三叶橡胶种植纬度17度,向北推进到24度,荣获“国家科学发明一等奖”。 叶剑英等中央领导亲临橡胶恳植基地指挥生产 受毛主席委派,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徐向前元帅于1973年2月陪同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参观海南垦殖区南林农场和兴隆华侨农场 1978年,习仲勋与叶剑英视察海南,解决“场社问题”,为橡胶基地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国-马来西亚经济峰会上指明要加强橡胶的种植和加工 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部队特林兵被尘封了68年的历史,特林兵博物馆总顾问叶向真(叶剑英女儿)写道:”这是一段中国战略物资基地建设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经济复兴的重大历史事件,承载着老一辈革命家和万千建设大军的感情与梦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民族复兴大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这段中国故事,在中华大地广为传扬!” 2021.10.1 ……………………………………………………………………………… 作者个...

  • 华文文苑
    凄凉的林老头(阿凯)

    林先生是印尼归国华侨,年近八十,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与众多的归国华侨一样一家三口(夫妻俩和儿子)移居香港。他们吃苦耐劳,经过多年的打拼,有了一些储蓄。八十年代,香港政府鼓励够条件的家庭可以申请到新界新市镇“居屋”(香港房协资助的居者有其屋) 居住。他们买到二房一厅,有了自己的家。 九十年代初,儿子已到了适婚年龄,就向两位老人提出:将现在居住的“居屋”转卖,可筹得百万元用于交首期,购买附近的私家楼(三房一厅),两位老人還同意给儿子40万当供楼之用。 ******************** 自从儿子取了媳妇之后,家庭就发生了变化。俗话说:相见易,相处难,有了媳妇,不要爹娘。婆媳关系、爷媳关系,因日子久了,为了一些生活琐事,常闹矛盾! 2010年初,林老太太不幸因高血压病,中风后遗症左腿行动不便,要坐轮椅上街买菜,日常生活起居都要林老头照顾,加上林老头也退休了,家庭的经济来源要靠两位年轻人负担。这就开始埋下了不少经济问题…… 人生境遇,坎坷不顺。前几年林老太太患上了肝癌晚期,医生告诉家人:她的日子不多了!要有心理准备。病人得知后对林老头提出要求:「把我们银行的存摺里属于我的25万元港币转给儿子的户口。」因为林老太太溺爱儿子,担心林老头与儿媳的关系都不太好,会有问题。这突如其来的要求,林老头一开始是不同意的,因为他要留给自己养老之用。接着林老太更强词夺理地说:「你的钱也是我的钱。」为了安慰临终的妻子,他只有无奈地照办了,林老头这样向街坊含怨诉苦地说了出来。 ******************** 林老太走之后,因金钱问题,林老头与儿子的关系就越来越差了。同在一个屋檐下,相对𨚫无言,他常常向街坊诉苦:「儿子对我如对敌人,从不打招呼,从来不会叫我一起吃晚饭。」每天自己吃晚饭后,他只好关到自己的房间里,看电视或读报纸,像似坐牢似的…… 最近儿子更公开对他提出要求:「把你的银行存摺簿加上我的名字,这样做是你年终的时候不必再花一笔律师费。」林老头当然知道这是他媳妇的坏主意!万不能接受自己的养老金给儿子控制。儿子老怒之下更威胁他:「我将当初你們給的40万还給你,你就搬出去外面租楼住,若不同意的话,我就送你去老人院住。」 苦雨凄风,孤单困苦,向谁来诉苦!林老头只有对天长叹:「我本以为养儿育女,为的是耄耋之年有所依,奈何儿子不孝啊!」 2021.09.30 晚于香港...

  • 华文文苑
    小宝宝上学了(阿凯)

    2020年9月份,香江仍在新冠病毒的阴霾笼罩下学生返回学校上课遥遥无期! 幸好,今年九月份特区政府决定所有大、中、小学校正式开学,包括幼稚园。 颇有一番新气象,不必再实施如去年那样在家上网上课的方式,让我們悬着的心总算落下了! 今年九月份,我的小孙儿颢颢,已经2周岁3个月多,有几间幼稚园都有录取,最后爸爸妈妈替他选择了九龙黄埔区的国际幼稚园,因为离住家比较近。这所学校是实行英语和普通话教学的。 以下,就让我和大家分享小颢颢这三天的上、下学有趣的点滴: 九月一日的第一天,小颢颢的爸爸妈妈一起乘坐地铁来到黄埔站,抱着他走一段小路就到校门前,妈妈拿出手机照了一张相,颢颢很高兴。之后,妈妈抱着他进入校内,到了课室前,妈妈欲将他放下交给老师,他开始紧张起来,用双腿㚒在妈妈的身上,不肯放手站立。 这时,没等他反应过来,老师已经把他抱进课室了,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大人都不得而知…… 老师走出课室对着所有家长说:「你们要忍下心来,不要回头,一个小时后才来接孩子。」 第一天上课的时间是,上午10:00-11:00。时间很快过去了,各位家长已经在校门口排队等候。11:00准时开门,二位老师出来收(学生卡),右边是负责收高班的、左边是负责收幼儿班的。 钟响了,校门开了,老师按卡上的名字,允许家长进入课室认领自己的宝贝。 颢颢是第二位叫他的名字,走出课堂时,他的神情看似哭过的样子。妈妈问老师:「小颢颢还能适应吗?」老师笑着回答说:「大半堂课都在哭,刚刚才静下来。」老师接着补充说:全班十几位同学成了哭声大合唱。 第二天早上,小颢颢来到学校门口时,好像意识到自己又要被抱进课室,开始大声哭起来,不过,他没反抗,乖乖地让老师抱进课室。 他突然间又冲出课室,他没有见到妈妈,只好随着老师走进课室。 一小时后,放学了,这次是妈妈带着菲佣姐姐来接颢颢。当老师牵着他的手走出课室,一见到姐姐就扑上去要她抱起来。妈妈又问老师:「今天他的表现怎样?」老师笑着回答说:「好多了,哭了一阵子就停下来,有进步!」妈妈听老师这么一说也就安心多了。 第三天,9月3号,妈妈带他来上学。到了校门口,小颢颢再没有反抗,乖乖地随着老师步入课室。一小时后,铃声响了,放学了!今天是轮到爸爸、爷爷、奶奶一起去领他放学,他随老师走出课室时,以为是妈妈来领他,立即喊出:「妈妈」不过,当他见到爷爷奶奶时,就立即扑到爷爷身上,撒娇地要爷爷抱起他回家。老师告诉我们:「小颢颢今天没有哭,很听老师的话。」 下星期,学校的上课时间的安排是,上午10:00-12:00共二小时。 小颢颢能否适应,将等待他去面对!这是每位幼儿自出世至今因甚少离开爸爸妈妈的怀抱,去面对与其它陌生人长时间相处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