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签 "滾雅"

  • 华文文苑
    《似蜜随笔》「滾雅」「棍丫」或槟榔包(了因)

    日昨点阅南加州缅华网,拜读了网友作家晨阳先生的一篇《微型小说》「棍丫」,引起了了因对一位已故文友的思念,想起与他相处的一段趣事,一段与槟榔店有关,而非与槟榔包有关的往事,是否居《微型小说》,了因可不知道了。了因又记起了与槟榔包有关的流传在租辈之间的传说:闽南人离乡外出谋生。说辛勤劳动的生活第一年躺着被人拖,第二年有了一点储蓄出门不再躺着被人拖,而是坐人力车让人拖着走。第三年鲜血滿口,有钱了学当地人嚼槟榔包滿口红色槟榔汁。传说是有点嘲讽的意味! 好,现在回说了因那位已故文友的事吧。话说嚼槟榔习惯源自印度,缅甸成印度殖民地时,城市大街小巷角都有小小的摈榔店,多为印人经營。了因的这位朋友不吃槟榔包,他与槟榔沒有关系,他抽烟从不带火柴,习惯向槟榔店借火。仰光的槟榔店备有一条棕榈绳整天点着火。了因的这位朋友是云南人,来自瓦城在仰光任教于X中学,能诗善文,笔不离手,烟不离口,趣语连连,完全是位文痴,可就是不通缅语,后来被X报礼聘为付刊编辑助理,搬入报壮宿舍。和了因就是在该报编辑部认识成知交,后来大概是思乡吧,又回瓦城去。 一个暑假了因上瓦城,投宿在瓦城华侨中学当教师的同班同学宿舍,了因们又相遇了。 了因与驻瓦城教师同学,每天午饭后喜欢纠众集群到附近茶店聊天。出了学校走不多远的十字路口转角,就有一家小小的槟榔应店,主人是位中年印妇。老友早已是她借火点烟的老顾客。这天下午了因们照样纠众外出,出了宿舍门,走到半路,老友急步走问槟榔小店,了因们认为老师烟瘾上了难忍,那店主印妇看着他急急而来,大概也有同感,准备逗这位老主顾。 了因们远远地听到老友对印妇用蹩脚的缅语说: 「阿玛支,米戚妹。」(大姐,擦根火柴。) 店主笑着回:「妹悉布!」(没有!) 「吧雷?妹悉布?卡岱悉得。」(什么?没有?平时都有的。) 「妹悉布!表比比。」(没有,说过了。) 「达梭,表!得卡戚伯劳列?」(那么,说!擦一次要多少钱?) 老友急了开始放大嗓声。店主印妇也骂开了,但她脸上並无怒色。当时打火机还不流行,大家都用火柴;一个小盒子里边有小木条一头有引火的硫磺,在小盒左右边一擦就引出火苗,这擦缅语叫“戚”,可是“戚“在缅语另有“亲”和“爱”的意思。老友闯禍了…… 我们赶紧走上前了因用缅语对店主说:「玛支,盛末梭呢,都表达米戚的戚吧,北赖吧!」(大姐,别生气,他说的是擦火柴的擦,给他吧!) 旁边的人都大声地笑了,店主印妇也笑:拿出一小盒火柴遞给老友骂道: 「地亏高!」(这死狗!) 老友接过火柴在昏黑中点了烟,还了火柴并说: 「戚比比,多妹!」(亲过了,走了!) 店主印妇举手掌大声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