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签 "文集"

  • 侨友动态
    《緬甸華僑華人研究文集》讀後感(蔡志龍)

    時序更替,華張日月,在迎來嶄新一年之際,收到一份驚喜的大禮物,就是一本由林清風及張平老師主編的《緬甸華僑華人研究文集》[下簡稱《文集》]。此書由多位專家學者所著,其研究內容所涉及的領域廣,涵蓋範圍包括:緬甸華僑華人的經濟、社團文化、教育、新聞藝術,緬甸華僑華人議政機會與政治地位,緬甸華僑華人在抗日戰爭時期參與抗戰和逃難史等等,其中所敘述的內容可算是穿越了一個多世紀。本人曾經是緬甸政府“國有化”之後,失去華文教育而申請回國的一代青少年之一,[於1966年4月回國]。數十年來,基於曾有緬甸生活體驗,對中緬兩國關係及中緬兩國人民自古以來,在經濟、文化和人文方面的交往而產生的《瑞苗》、《胞波》之深厚情誼,特感興趣與關注,對兩國人民〝共飲一江水〞之地緣友誼,念念不忘。 在拜讀《文集》之後,深感在世界各地的緬甸華僑華人研究學者,長期以來默默耕耘的研究成果正逐漸浮現,而《文集》的出版就是最明顯的一例。《文集》為我們提供了彌足珍貴的史料,這除了是向世人和學術界展示《文集》這個論題的學術研究不再是荒涼的沙漠,更不是如外界所指的學術著作寥寥無幾,甚至是被框定為僅僅是一些零星資料的引述。實際上,該領域的研究正在從零星的碎片研究向系統化及專業化飛躍,更可喜的是,《文集》的文獻編排既使用了分門別類法,又照顧以編年史方法排序,此舉有利於閱讀及研究,尤其是可以讓緬甸華僑華人的新生代方便學習及參與研 究,如將各自的家族祖父輩赴緬奮鬥史[或口述史]以及相關領域文獻史料作互補,使得研究內容更生動及易於整理,亦不失其科學性。所以說,此《文集》的面世為持續性探索、研究及挖掘相關文獻及訊息,系統性研究緬甸華僑華人社會,提供史料且奠定了基礎。緬甸華僑人數,由少至多,遷徙到緬甸生活已有千多年,尤其是進入近代史後,形成了緬甸華僑社會進而演變為緬甸華僑華人社會,統稱緬華社會。緬甸華僑華人的前輩先賢們,在緬甸與當地人民友好共同存的奮鬥史,涉及的多個領域,尚可進行廣泛及深入的研究。本人相信,隨著《文集》的面世,緬甸華僑華人研究的工作,更將引起國內外華僑華人研究者的重視。如能在此基礎上再接再厲,以科學求實的態度,對緬甸華僑華人的歷史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進 行持續深入研究,則可以歷史為鑑,進一步探索緬甸華僑華人在緬甸所獲得的生存之道。 寫於澳門2019-12-3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   《緬甸華僑華人研究文集》已寄存於仰光唐人街華僑圖書館...

  • 侨友动态
    緬華會介紹緬華研究文集(澳門緬華互助會)

    出席《緬甸華僑華人研究文集》新書介紹記者會人士合照 緬華會介紹緬華研究文集(2020-01-07) 【本報消息】緬華互助會日前舉行《緬甸華僑華人研究文集》新書介紹記者會。 緬華會會長葉孝光,理事長楊榮光,副會長陳炳銓、林清風、康寧英、李如秀、張惠周,歷史學會理事長陳樹榮,中西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副理事長郭濟修,澳門科技大學講師項方,緬華會永遠榮譽會長黃銓昌,唐廷樞研究中心研究員何寧宇,圖書館暨資訊管理協會會員大會主席蔡志龍等嘉賓,以及該會理監事等出席。 葉孝光介紹新書《緬甸華僑華人研究文集》由林清風及張平主編、賈俊英副主編,海內外專家學者參與撰寫,由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資助,日前在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是中國華僑歷史學會文庫之三十八。這是緬甸華僑華人研究領域一件大喜事,值得額手稱慶,並接受主編贈送該書版數十本。 張平介紹“文集”論述了中緬交往起始於漢代,論述華僑華人社會的發展變遷,包含對華僑華人在緬甸創辦的文化教育、新聞藝術事業、促進中緬文化交流與承傳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等方面的努力;還有對緬甸華僑華人的公民資格、政治經濟地位的論述。此外,對緬甸華僑華人未來前景等多方面都作了較為廣泛深入的探討研究,是一本具學術性、資料性的文集。現正值緬甸改革開放初期,歡迎包括港澳及世界各地人士前往投資。 “文集”對有興趣認識緬甸經濟建設環境,以及其現代工商業發展概況的投資者,有意認識並研究緬甸華僑華人社會的專家、學者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蔡志龍作讀後感發言,引起在座與會者共鳴。最後楊榮光向在場的二位主編、嘉賓等出席人士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