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签 "密支那"

  • 侨友动态
    華文教育的重要性《緬北華文教育的回憶(1950-1965)》《密支那,育成中學校友提供有關資料》(朱素山/朱池山)尹安信整理。

      1964 年,育成中學,初中畢業和小學畢業同校長,全體老師合影留念      二戰後,很多老華僑和一部份中國遠征軍都集中定居在緬甸北部,克欽邦首府密支那市,大家對華文教育非常重視,所以,華文學校都是全日班的教學方式。課程主要以中文為主,全部學生都用華語交談。老師來自各省籍,(廣東,云南,山東,福建,河北等)有几位是遠征軍老兵,聽說有一位杜老師是前朝晚清時代的秀才。老師們都為了下一代子女的華文教育,供獻他們的知識。      因為是全日班,早上七時全體學生都要參加做早操。很多學生住在郊區的,淩晨五點半起床,(養成良好的早起的習慣,后來進入社會,得到上司的稱讚)吃完早餐後,揹著書包,走一公里才到學校,很多學生在半路上買很簡單的緬甸早餐(糯米飯和油煎洋蔥)吃。緬北地區的冬季比較泠,學生們都冒著寒風準時到校上課。做早操時學生們都按照班級列隊進入操場,整齊的排列好,由一位老師或者高班的學長在前面做早操示範,連同喊口號,學生們都照樣做早操,早操完後,大家列隊回到教室,八點開始上課,開始一天的學習。通常第一堂是自習課,跟著都是班導師的課程,如果當日學校公佈任何事情,都由班導師告訴大家。每堂課45分鐘,有15分鐘休息,中午休息吃午餐,又繼續上課,三點半放學回家。放學時學生排好隊,整齊的離開學校。當時因為很多緬北地區小镇的華人子弟都到密支那來學中文,所以學校就安排寄宿生,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每日提供三餐,早餐,午餐和晚餐。午餐和晚餐都有三菜一湯。早餐是稀飯和小菜。當時密支那僑領,校董和商界人士都大力支持,所以一般的學生的學費和寄宿費都比別的私立學校少。另外貧窮家庭學生可以免費就讀。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的的科目是:國語(國文),算術(數學)珠算,英文,緬文,常識,書法(練習毛筆字),美術,音樂(學唱歌)和體育(列隊和籃球訓練)等。     到五,六年級時,科目增加很多,國語(包括文言文,古代詩詞),算術,英文,緬文,尺牘,公民,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中國歷史,世界歷史,書法,自然等。     到初中時,學生開始接受物理化和高深的數學: 國文,數學(代數,幾何),英文,緬文,物理,化學,也提供緬甸歷史和地理,音樂(開始學習樂譜和樂器演奏),體育(有籃球,雙環,雙槓等)也培養出緬甸籃球國手,省級籃球隊員)為華人爭光。後來的華人學生轉學入緬政府學校,成功地在醫學,半導體,玉石,黃金,珠寶首飾,當鋪,餐飲,電子,運輸,汽車,教育,建築,裝修,旅遊等不同領域上,都發揚光大。 小學時,用來寫毛筆書法的格式     華文教育對人生的幫助和重要性。     一般學生,對國文比較注重,所以對華語的讀,寫,聽都有深厚的基礎,後來,學生到中國或是中國台灣去升學或者工作,文字和語言方面都不是問題。也趕上當地的教育水平,在國際上同別的國家華人中文水平不相上下,值得欣慰。因為學生對國文(國語)(包括,文言文,白話文,寓言,詩詞)尺牘(書信寫作和中文書寫,毛筆字練習)算術(加減乘除,珠算數學,乘法口訣,)都學到,踏入社會後,學生進入百貨商店,當鋪,制酒公司,還是自己開商店,修車廠,飲食店和修理單車,都會用算盤結賬,得到店主的加獎(那個年代,沒有電子計算機),也可以用毛筆記賬等,學而用之。對工作有幫助。如果學生畢業後,到外地謀生,也用中文書信向父母報平安,父母親都感到十分滿意, 增加親情,國文課本很多內容包括孝順父母,尊重長輩,照顧弱勢,家庭和睦,過年過節的儀式,清明掃墓記念先人等,所以華人子弟都保持著這些優良的傳統美德。有的學生毛筆書法出眾,中國新年,或是結婚喜慶,都在華人社會中幫大家寫春聯,對聯或是喜帖等。這都是念過華文學校的好處。 華文教育的科目和運用。 珠算:     目前的電腦半導體都是用逢二進一,(二進制數)binary...

  • 精彩转载
    实拍缅北重镇密支那,市中心有参天大树,别墅和低矮小…《转载自缅甸中文网》

    在缅北有一座神秘的城市, 它隐藏在层层叠叠的山林中, 并不是一个一眼就能震住你的地方, 初看上去它平淡无奇, 但它会慢慢吸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