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签 "伍全禮"

  • 华文文苑
    缅甸藤球《欽龍》(伍全禮)

         緬甸是農耕社會,人民多信奉佛教,城鎮乡村大多數都建有和尚寺廟。      缅甸人民生活淳朴,一般鄉間的運動種類不多,除了暴力的緬甸武术拳,还有踢藤球《欽龍》⋯⋯等      《欽龍》是緬甸的特色球,是一般男人比較喜歡的一種踢球的运动,有点像中國人踢毽子。《欽龍》球有半個排球大,是用藤條外皮編織成的,空心,整個球織成有多個均匀多角形空間的藤球,不能編得太緊,編織好的球有一定的重量,踢球时會發出藤皮磨擦的聲音。踢《欽龍》經濟實惠,一個球可玩上一些時日,踢多了,球藤就會変松,彈力差就得換個新的。      緬甸天氣炎熱,一般民众多是穿凉拖鞋,室內或陰凉地不穿鞋,太陽下山後,一些少年、青年、大人們會在学校校園、寺院的榕樹下踢藤球。有些土產商行員工下班后,店前如有一小空塊地,約上四五個人圍起便可玩球。大多赤裸上身,有人穿短褲,也有人把龍吉(紗龍)的下半段收攏擰成一條跨過雙腿間系入後腰龍吉間固定的方式。      藤球是一种特殊的踢球形式,看著别人赤腳輕鬆、姿態美妙的能在腳背、脚內侧玩球,有如磁鐵般把《欽龍》在脚上玩弄長時都不落地,看似容易,自己試試才知道它的難度。     编織《欽龍》的藤條质地硬,同时有一定的重量,踢的力度夠,球才彈跳得好。新手練習很難控制藤球,三兩下就落地或給他人接走。光脚踢球踢不了幾下脚背、脚內侧容易受伤疼痛,就要休養傷好再繼續,把脚皮練厚踢球不痛才算到家。也有人穿布鞋踢球,但总让人覺得怪怪的,傳統上多是光脚踢的。想成为一名高手并不容易,要有恆心有毅力,多年努力苦練才有好的球技。      半個世紀多前緬甸第二大城曼德勒,为庆祝建市一百週年舉辦各類活動,有傳統文藝以及各種球類競賽。我隨腊戌市華人靑燕社篮球隊,到曼德勒參加百年慶篮球賽。在集會場見到《欽龍》隊比賽,真是令人大開眼界。每隊隊員都是各城鎮選出的球技高超精英,為自己地方拼搏爭名氣,盡量使出渾身解數,频频出險招,令观众看得如醉如痴、刺激过瘾。      藤球的另一种打法是像打排球一樣,中間架上一·张大约一人頭高的網,兩隊球員各站一邊只能用頭、肩膀顶,或用脚踢、钩……等动作攻擊對方,不可用手碰觸藤球,其中一邊隊員腳上能踢数次就要传送给對方。刺激的是似乎每隊都有高手,背向對方把球推高後跳起一個倒釣脚扣球,猛球使對方難防輕鬆得分,使觀看者驚喜,熱情掌聲不斷。     ...

  • 华文文苑
    百态人生 感谢有你(伍全禮)

         幾個朋友和L君夫妻在會所談天閒聊時,一個中年男子走進來給了L君一個紅包,並說生日快樂,待會和哥哥嫂嫂一起去吃個餐,便匆匆離去。      有位朋友說這人好孝敬,L太太說這人是她丈夫繼母帶來的小弟弟,所以和弟弟的歲數差距比較大。      L君年少時母親得病過世之後,父親娶了繼母並帶來了一個小弟弟。不久L君離家出來社會做事成了家,和父親來往不多,跟繼母也沒什麼話题。      緬甸排華暴動事件后,美國政府給機會有條件的人移民美國,L君申請移民得到批准,和家人一起來到了美國,在美國工作生活,安頓了下來。      忙忙碌碌日夜打拼時光飛逝,二十多年過去了,在緬甸的弟弟也成家了,年邁的父親繼母相繼去世。L君聽說弟弟生活很不如意,就時不時寄点錢回去,給弟弟經濟上一些幫助,並着手申請弟弟一家移民來美國。   親友形容L君弟弟是個不怎么上進的人,要他考慮清楚,以免弟弟到美國後會给他带來麻煩,L君說我不幫助他誰會幫助呢?因此还是決定申請弟弟移民來美國。      弟弟來到美國以後努力工作,有穩定工作和收入,經濟上和家里的大小事都沒有問題,也適應了本地環境。心里很感謝兄嫂費心費力的相助,沒有哥哥的相助是沒辦法來美國、得到如今安定的生活的。他知道一般人想移民美國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有錢人也不容易辦得到簽証。因此為表達心意,年節都會送禮盒,或兄嫂生日包個紅包祝福。L君對弟弟說只要照顧好自己家庭就好,自己什麼他都不缺,貴重東西大紅包就不必了,少許意思心領就好。      一位朋友聽了心有感觸的説,很高興L君有這樣一個眀事理知恩知報的弟弟。   ...

  • 华文文苑
    銘记在心《難忘德裔经理的提携》(伍全礼)

         移民美國居住洛杉磯後,孩子们在學校上課的同時,也學到本國社會的年度盛事。每年十一月底的感恩節是美國人的傳統节日,居住外地工作的親人學子,如條件允許,大多数都會预先安排,回去和父母家人親朋好友團聚在一起,以火雞大餐慶祝懷念这一个传统节日。感恩節也提醒人们,不要忘記自己曾经得到他人的善助心懷感激、感恩、感謝……。適時伸出援手善意助人是一項美德,樂于助人不是为了要回報,受助之人要銘記在心,不要以为得到别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      回想四十多年前移民美国纽约,單枪匹馬人生地不熟,初到陌生地朋友没有几个,首先是要找一份工作。      先在紐約東區華人餐館打工,过了四個月,因對氣候不适应就轉來洛杉磯。同樣的工作,一星期六天上午十時至下午十時。坐車來回共十四個鐘頭很累人。因此想找一份本行修理汽車的工作。      在華埠服務中心,报名學習了三個月的基本英語會話和生活常識。结业后,在职業介紹所寻找,看看有否适合自己的工作。见到一则市中心意大利汽車菲亚特(FIAT)銷售代理商招募一名维修汽车技工的广告,就决定去试试。 德国汽车VW公司的进口新车销售部      到了该新車行,向前台表示我是來應徵维修汽车技工的,接待人員向後边一指说,那間廠房才是修车部门。于是走到厂房見到德裔經理說明來意,他和氣的对我解释说,修理意大利汽車的技工位置已满,但需要一名修理德國福斯汽車(VW)的技工,如果我愿意便可來上班。      我其實在緬甸修理的汽車都是美國老式車,意大利菲亚特和德國福斯這兩種車都沒修理過。心想汽车大概都是大同小异,应该不會有什么問題,便說可以。      經理說工作時間早上八時至下午五时,一週五天加週六半天,週日休息。如果接受就盡快來上班。我回答一星期後我來,經理說好。并交代上班那天把證件帶來填表,也把工具一起帶來。这就是说已经接受我为该公司员工了。      一星期后开始上班,心想在緬甸修理汽车多是用工廠的工具,自已不用理会。不过经理吩咐带工具去上班,所以就去工具店買了個手提小鐵箱和幾樣基本工具,開始上班了。      一早提着小小的工具鐵箱走進經理室,廠房的多名員工都用異樣眼光看着我,不知我提的小鐵箱是做什麼用的。我向厂房内一望,看到别人的工具箱有如一个个大衣柜般层层分明工具齐全,比起来我这小铁箱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經理叫工頭幫我填寫表格,給了我一张小卡片,上面寫有我工作自用號碼,帶我去更衣室。每位工友都有自己的柜子,备有已经洗干净的6天工作服,浅蓝色工作服上绣有公司的标志(VW),还有我的姓名及工作自用號碼。所有工友必须每天更換干净的工作服。 宽敞的修车间千斤顶      再到寬闊的工作室,內有二十來座千斤頂,能把整輛車昇起的升降台,可以站着修車检查車底内的情况,不像在缅甸修车是要仰躺在車底下。当下分配给我一座千斤頂作为我的修車间,然后再帶我去接待修車客人室內,把有自己號碼的小卡片依順序排掛在牆板上。      順序號輪到我时,负责人给了我車鑰匙和所修汽车號碼,一份寫有車主所要檢查事項的單子。我接了单子和鑰匙,也不知下一步要做什么,站在旁邊工作人員告诉我,需要修的車都停在那邊的停車場,車頂上的號码及鑰匙和你手上的号码相同就開到你的修車间开始工作。 走到有幾十輌车的停車場,花了一些時間才找到我要修的那辆车开到我的修車间,一切都陌生英文又不大好,站在修車间不知所措,其它工友各忙各的没人理我。     修車间邻位是個不會說中文的泰國華人姓馬,見我神情有異,向我手上的單子看一看説,需要检查的问题是:車子在路上行驶时喇叭有時自動響起,叫我駕車試試。我就在不熟悉的路段上小心翼翼的轉了一圈,喇叭并沒響過,回到修理台把車昇高查看各線路都正常。馬兄説檢查過喇叭沒問題就把車停回車場,鑰匙交給登記寫單子的員工,他會通知車主來取車,并告訴他们喇叭沒事那就成了。战战兢兢的总算完成了第一件工作了。      再次給我修的是輛小型轎車,回到修車间看著單子不知如何下手。馬兄走來看了單子說汽油錶不正常,他指示我可能是油箱內浮標敏感度不好,油箱的位置在後座,移開後座便看到油箱敏感器的電路缐。先不動它,到賣零件部査看有沒有現貨和價格,如有先借用一下。借得零件按照馬兄的指示果然是敏感器失効,我把單子交回寫單的員工,也把所需零件的價錢告訴他,让他先連絡車主答應买才能換上新的。馬兄并介紹一位從香港來的華人老余,說你俩可用中文溝通,有問題可問他。 正在更换新的汽车点火器      正在等候回話时聽到擴播叫我去經理室,说我刚刚修的車主正在發怒。經理不高興的指責我说是怎麼修的?怎么毛病還是一樣?我尷尬無助,工頭過來叫我再把車開回修理台帮我査看。他手指著車前底部,方向盤有一電線插頭露出,車轉彎遇到地不平时,車子顛起就碰到電缐,喇叭就會響。只需把突出的插頭壓回原位就沒問題了。我照他的指示做好了。      修第一輛車就状况百出,真不知怎样支持下去。看到工友们每人的大工具箱高大層數多,氣動電動各類的工具齊備,价钱可想是非常昂贵的。心里盘算了一下,假如花钱买了这样高价的工具箱而工作并不长久,豈不是白花钱?      第二輌要修的車主回話批準後換上新零件,油錶正常運作了,把車停好,第二件工作也算完成了。      手忙脚乱的修了两辆车并不得心应手,思想开始鬥爭,看样子這份工作可能沒法做下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