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美景在荷塘, 蓮花綻放眾观賞。 出自淤泥而不染, 高貴氣節盡彰揚。 · · · · · · · · · · 花開花閉美至極, 蓮寶孕成不再閉。 映曰粉紅別樣美,...
纽约缅华荣担当, 紧锣密鼓筹备忙。 各地缅华赶签证, 参会热情高万丈。 ............ 缅华情续在联谊, 筹备联谊非易事。 强化中华复兴梦, 传承华夏文明史。 ............ 新冠不会倏然消, 自觉防护很必要。 携手共筑防疫墙, 盛会温馨又热闹。 ............ 共赴本届联谊会, 交流启发互利惠。...
猛虎助人叼毒走, 玉兔报春驱疫愁。 病毒远离地球村, 村民复得幸福楼。 * * * 勿忘抗疫苦不堪, 投毒乃在心不安。 勿忘警惕兴经济, 人间生活回归常。 注:新冠病毒肆虐地求村自2019年末至今2023年元月已三年多,如何走过抗疫曰子,如何恐苦不安 ,应留深刻的记忆,以作为应对各种不同病毒袭击的心理准备,人类必须越战越强。2023.01.20...
班级是一种微型的社会体系.由师生两方面为一定的教育目标而组成的,具有稳定交互关系的,进行一系列教育活动的群体.他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层组织.它的功能是: (一) 班级体系的社会化功能(包括服务和保护功能). (二) 班级的选择功能. (一)如何强化班级体系的社会化功能. 人类社会在继承和发展的过程中有两种需要:(a)维持生命,延续种族,即生理上健康发育成长的需要;(b)文化健康和发展,即心理发展的需要,目的是为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 概而括之:社会需要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适应性强的社会人.班级体系工作要实现儿童的社会化. 学生的体能和健康体魄。学生的健康身体靠体育教育课发展,组织男女篮球队参加班际比赛,参加校内运动会等等方式促进学生锻炼。 在班级教育工作中.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关心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身的发展.要经常性的注意改善教室,校园的环境,关注学生生理和心理卫生的状况和变化情况,如教室的灯光,通风,桌椅的高低,学生个子和桌椅的谐调否,周围的噪音等。一切都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本,提供体育运动设备,鼓励锻炼身体。教师应有一定的生理学知识,关心学生的生理发育.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作息制度。此外还要关心学生在班级社会里的人际关系,克服矛盾,平衡心理进行双向关爱互助的教育。适当开展文体活动,使学习紧张愉快而有序,生动又有意义。随时注意抓住,活动过程中冒出的各种具体的矛盾,进行生动,有效的品德教育。不能只为活动而活动。各种活动不但要使学生从相关活动获得应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观察儿童的思想品德表现,加以引导,让其在活动中得到进步,成长,成熟。与此同时要为其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各种保护和服务措施(应设校医护室,设保健医生,与社会公共医院建便捷联系管道,以应紧急之需),以让各种活动有安全保障。 (b)文化健康和发展,即心理发展的需要,目的是为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概而括之:社会需要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适应性强的社会人,班级体系工作要实现儿童的社会化。 學生的身心健康能為其個體社會化提供基礎。学生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人学习知识,技术和行为规范,成为符合一定规格的社会人。班级的社会化功能是在学生一定的生理心理基础上,根据社会的需要,教他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行为规范。学生个体社会化可有各种不同途径,而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步骤和最有效的社会化手段。 班级社会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实现其社会化功能:<1>教学工作;<2>教师言行的潜移默化作用;<3>利用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1>在教学方面,应注意到教学生“会学”即培养学习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因为人类的知识将无止境地增加,任何个人在校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培养学习的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传授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能力,创造力和创新开拓精神的培养,这是现化化建设和智力开发的需要,是全世界都在重视的问题。能力和创造力潜藏于每个人素质里,只要得到培养即可形成和发展,所以,应该满怀热情,充满信心地去培养。 开展活动教学是培养能力,创造力的好方法。在充分做好安全的保护条件下,为学生(中小学生和幼儿教育)多做有意义的游戏活动,如模仿开商店,做导游,制造糕饼等等各种游戏;模拟各种社会活动,教理科的可进行实地测量计算,设计制作模型,自然科学的实验活动等等,对培养学习能力与创造力很有帮助。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重视潜移默化作用 社会价值和行为规范的教育,不是只靠面对面的说教就可实现,要十分重视教师优良行为作风,对学生长年累月的熏陶作用。...
澳门缅华群体中有位大家熟悉的长者,人们亲切地用缅语称他为邬勒基(缅语普通话译音汉语拼音wu lei Ji英文写: U lay GYI),不胖不瘦略高的身型,头发黑灰里透些白色,平日多穿着白底二级领衬衫和西裤,服务饰整齐,神采弈弈的状态,现年已大大超过八十古来稀,所以称唤他为邬勒基,缅语为大叔之意,也表示尊重他为长者的含意,下简称铨叔。邬勒基的中文名是陈炳铨,他是位普通学徒工人出身的爱国华侨,他也有自己漫长的人生风雨路 出国谋生恰少年 铨叔祖籍是中国福建省长乐县古槐镇,井门乡。1933年9月9日出生于福州巿道山路一木匠之家,父亲是陈依贺,母亲名林依妹,上有两个姐,他是父母的幺仔。父亲在家乡是木匠,生活状况过得去。铨叔未满14岁 于1948年元月份,跟随姐夫林培基(于1942年曰本侵略缅甸时,从仰光逃难回家乡避难几年的缅甸华侨,其间与大姐喜结连理。)和身怀身怀六甲的大姐陈宝英及其长女,一行四人去缅甸。当时母亲过世才几个月,铨叔小学未毕业,父亲思想较开放(1938铨叔五岁父年轻时也曾去过新加坡闯荡过),舍得让铨叔出国谋生,二则也为沿途帮忙照顾怀六甲的大姐和外甥女。 当时他们选陆路经云南入缅北再南下到首都仰光。因事在九谷耽误了一个多月 几经周折才到缅南仰光。从此开始在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的陌生环境中求生。1948年二月铨叔已14岁足,可以找工作了。有幸由姐夫朋友介绍,进入当地华侨新开的洋服公司当学徒学缝西装。当时老板对学徒是包吃包住,每月工资三十盾。这时铨叔一直悬着的心安了下来,决心一定要学好缝西装这门手艺。其间结识了多位师兄,有位曾英学兄与铨叔最为亲近友好。三年学艺完成时,获老板留仼在该洋服公司缝西装,由学徒工转为正式计件工,每件西装工钱是22盾,一个月约可完成20件,每月收入约440盾,在当时算是很好的收入了,虽然辛苦,当时的铨叔也心满意足了。 大胆转型 学办小工厂...
缅甸仰光南洋中学创办于1948年5月20日,走过光辉灿烂的十七年后,于1965年4月1曰因缅甸政府的国有化政策而停办。十七年教育成果享誉全缅,青垂缅华历史,流芳千古,她是缅华的光荣和骄傲。 南洋中学,是以她突出的优良校风,和教育成就而饮誉缅华社会。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是二战后的缅华教育重建和步入新发展的时期。从南洋中学毕业投入缅华教育事业的为数不少,他们在缅属各城镇,为缅甸华文的基楚教育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步入工商界的南中校友,在缅甸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南中学生(绝大多数)给广大华侨留下作风正派、工作热情、极积、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能适应新环境、能创造发展、热爱祖国、热爱侨胞,维护推动中缅友好关系等良好形象。在当时南中给人们以新型学校的印象。在我就读南中时(1956-1962)延传下来的校风已成稳定的模式,但从没有听说过我们优良校风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详细拜读了南洋中学特刊(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廾五日出版)里的一组珍贵教育文献后,方知南洋中学优良校风的形成,与刚创校初期的校内新型民主教育管理模式分不开;与当时以李行建(校务主任-相当于第一任校长)、杨章熹(创校委员总干事兼文史教员-李行建回国后上任第二任校长)、黄华明(教务主任)、王伯明、吴思正(训导主任)等为主的校内行政领导分不开;校务行政领导集体的团结和真知卓见,及全体教师的真诚奉献、努力实践是分不开的。 学校在一开始就认真地抓紧、抓好建风工作,这是非常及时、难得和正确的。为南中的教育成功和发展,奠下了宝贵的基石,并由以后续任的校长注一及全体行政管理层和老师,继续培植和延续发展,正是开头好是成功的一半。 校风,就是指学校的风气,是一间学校的全体师生共同具有的,突出的,并且在较长的时期里起作用的思想行为作风的体现。校风有好坏之区别。南中的校风是好的,是特优的,导人为善、积极向上、学习气氛浓厚、纪律严明、团结友爱。中学生是长知识、长身体、塑造品德时期,良好的校风使学生在校园里,时时、处处受到无形的激励和监督,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一种良好的潜在的教育,在师生之间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促使形成正当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行为表现。 南中在建校初期靠师生双手的劳动建设了绿化式的校园环境,还有女生寄宿舍的设置,这两项创举,予人耳目一新,是当时仰光缅华社会的新生事物,在当时均属首创。在开学后,就马上及时地抓紧思想行为教育。学生由各不同环境带来的一些陋习、散漫无纪的作风是必须消除的。先由学校领导层草拟出校规,然后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治会,寄宿生生活委员会,开展民主讨论。学生自己参与讨论后,制订出严明的校规。这样就促使学生自觉地共同遵守。建立勇于检讨不断改进,改善学习和生活的作风,实现真正以「做中学」、「学中做」、「以指导学生学做人」的教育宗旨。强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自治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开展读书小组活动,培养强帮弱的精神;举办各项学艺比赛,促进学习兴趣和热情,形成比、学、赶、帮,生动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氛围。全是一套斩新的民主教育和民主管理方式。 南中的优良校风,除了体现当时侨校的一般学生守则的教育要求之外,更突出了:爱班(爱集体)、爱校、爱缅甸、爱祖国的四爱教育;严守纪律、友爱互助、艰苦朴实、辛勤劳动、手脑并用劳动创造的精神。所有这些优良作风,对绝大多数的南中同学都起了持久的、积极的影响以至终生受益。 南中校友已散布缅甸以及在世界各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在把南中优良校风上升为南中精神 ── 即指求学时在南中优良校风陶冶下,业已形成的各种优良行为、习贯和作风,转化为长期自动、自觉遵守和发扬的思想理念,使之继续激励自已在任何新的环境中,为继续学习、为生存、为克服困难、为事业创新发展、争取新成就、实现幸福生活,同时为所住在国的发展作贡献。 注一 南中校长 第一任:李行健 第二任:杨章熹 第三任:徐曰宗...
抗疫路上会有起伏,必须耐心坚守迎胜 病毒变异何时了, 疫染知多少? 澳门丽城遭疫冲, 繁华暂停抗疫中。 团结抗疫志犹在, 灭毒心不改。 问君还有几恐愁? 病毒败退似落花水流。 寫于2022.07.16 注:澳门疫情首现小区传播,自2022.06.18以来至今2022.07·16累积阳性个案1733,现正进行第十轮全民核酸检测。澳门新型冠犾病毒感染应变协调中心已宣布即将开展7月18日至23日将进行第11,12和13轮全民检测 ,每两曰为一轮。每轮参全民核检人数约66万人次。每轮核检阳性𠆤䅁数由大趋向小。 下图引自澳門日報 ……………………………………………………...
南下愛國精英群, 乃是愛國播種機。 引領緬華愛國行, 巧避歪理來襲擊。 * * * 伊江源北南流水, 华緬共飲誼相隨。 難忘精英向導史, 緬華愛國心永垂! 注: 杨嘵东著 徐盛兴主编《伊江歲月》2021年12月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 2022.05.03...
望空长叹悲已久, 万里相安又一秋。 奥密克戎更凶险, 未能归缅生憂愁。 * * * 华缅亲友今可安? 游子曰夜挂心肠。 生计徒增新困难, 诚祈全民都无恙。 * * * 抗疫持续悠悠长, 科研灭毒太紧张。 delta大闹未肯休,...
M国江山入疫困, 平民何计续生存。 抗疫乏力哀遍野, 乡愁绵绵祈疫退。 * * * 一人患疫染全家, 惊恐万状寻医佳。 各国妙方传M国, 自力奋战缷疫枷。 * * * 新冠变种愈加毒, 德塔袭来又久驻。 抗击意识松不得,...
五月廿一日开始,新一波新冠疫情袭入广卅市荔湾区,此次输入型新冠病患碓诊,是印度和英国双连体的新冠病毒变异病毒株,传播和发病速度更快,且很多是无症状感染者 ,防不胜防,令粤港澳疫情防控度骤然拉紧。粤澳核酸检测原保持七天有效,调整成仅两天有效;澳门政府规定进入饮食店都要测体温,戴口罩 并需示健康码,保持距离。在这祥疫情严峻的气氛中,澳门居民严守防疫条例,迎来了端午节并展开相应的传统活动,调剂了生活,驱散了疫情笼罩下的郁闷。在严守铁律下,获得自由与快乐,并展现了中国澳门人逆境前行,乐观向上,虎虎生威永不消失的青春活力。 《过端午》 (张平) 龙舟竞赛驱疫毒 船手竞相把劲鼓 战舟如飞锣鼓响 众志成城过端午 2021-6-14 《斩毒》 (張平) 炎夏穗疫正反冲 冠疫虽凶仍从容 携手共斩新冠毒 必胜重逢乐融融!...
前言 有专家学者认为,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在缅甸华侨华人研究领域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薄弱环节。所以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在这一领域有点像荒凉的沙漠,多年来论述缅甸华侨华人历史文化的著作寥寥无几。 然而,近二十多年来,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的带动下,华侨华人的研究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全国许多省、市先后成立了华侨历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北大、厦大、暨大、华大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华侨华人研究机构。 的确,近二十几年来,在缅甸华侨华人研究领域亦似乎开始热闹起来。不仅是我们这些缅甸归侨在吶喊,学术界也有人对此感到兴趣。如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的范宏伟先生,他的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就选定"缅甸华侨华人"这一课题。 澳门缅华互助会出版的书刋 以下我们将集中介绍由林清风 张平(张惠周)主编,澳门缅华互助会出版的书籍,其中也有缅汉翻译作品等。 (一)《缅华社会研究》(第一辑) 林清风 洪新业 编 1999年12月20日出 版 (二)《缅华社会研究》(第二辑) 林清风 洪新业...
记得我在1962年3月由教聯分配到仰光福建女子師範學校就職,5月中開學。一學期(六個月)後,約在當年11月底郑葆真老師,從南中初中部被調來任教務主任(是代替了周孟珍教務主任的職位)。從此我與郑葆真老師共事直到1966年4月5日學校被收歸國有。之後在廣大家長的支持下,還和全體原有同事們共同開展華文補習班工作到1967年6月底為止。 當時福建女師的行政小組共有七位:校長是粟秀玉、教务主任是郑葆真老師、副教務主任(即训育主任)趙艷芳老師、財政是陈金珠老師、出纳是陈刊治老師、生活指导张平(代替因就学深造而于1962年3月离任生导工作的钟淑芬老师、刘云提等共七位组成行政小组。另有总务是周国德老师。 郑葆真主任到來後,我們彼此很快就熟絡了。因為當時除了教學,我們經常會在學校行政會議上碰頭,行政工作上也有交集。当时郑葆真教務主任總抓教學教育;趙艷芳副教導主任抓訓育工作,我負責生活指導(抓學生會,服務隊等),我和趙艷芳副教務主任聯繫很密切,除了教學工作之外共同抓有關學生會方面的工作。 郑葆真主任留給我的印象,是性格開朗爽直,平易近人,而且商量事可速入主題,不貪功諉過,是非清楚,立場堅定,講話婉轉,但也不和稀泥,能體諒他人的難處,能喜見他人的優勢和進步,身體健康情況較差。當時我恰青年,我敬重她是資深前輩和老師,在粟校長領導下和諧合作,互相關心和支持完成自己的任務。 郑葆真老師在緬甸從事華僑華文教育事業多年,是位有愛心有貢獻的教育工作者;在福建女師任教務主任時,也是位稱職的好領導。 她還是位能與時俱進的很開明的母親,她生前的遗嘱火化玉骨回歸大海,突顯了她開朗爽直的性格,領略萬物來自大自然回歸自然的哲理,為此與其長子晨阳曾有如下拙筆: 海葬 晨阳 家母郑葆真已离我们而去一年有余,按照她生前的遗嘱,2013年4月8日,我们兄弟姐妹等8人,参加了厦门市集体的海葬典礼。从而有感,特赋诗一首,以缅怀家母。 人生坎坷的旅途, 至此已无怨无悔;...
记得,福建省为安置归国华侨,1968年建立的武夷华侨农埸共有七个生产队,即红豪点、红卫点、前卫点、东风点、立新点、卫东点、朝阳点(后来卫东点拼入朝阳点而消除);还有工交部、茶厂和小医院(有牙科、内科和妇产科)。各生产队点都有食堂,有水井,有托儿所,有小学和幼儿园;农埸六年制中学设在红豪点( 后来迁至前卫点)。 生产队主要种茶,也种水稻蔬菜和西瓜,梨果 板栗,地瓜和花生等,亦有养猪,茶厂制茶;场员住的是一排排灰色砖,瓦和木结构的平房,也有两层房(立新点),供较大家庭住;每间房屋都有大口锅灶。我们大家都逐渐适应了下来了。当时我们都没有任何再出国的念头,一心一意要学会农村生产技能和生活方式。一切从零开始,努力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用双手创造自己幸福的生活。我们当时的心态是多么单纯和可爱。 十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大家共同把农场建设得似模似样了,从生产技能到生活习惯,都已打下良好的基础和良好的适应度。文革结束(1976年)已有人获批准出国到香港或澳门。1979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更多的人依各自的原因和条件申请出国,离开了农场,主要来到当时尚未回归祖国的香港或澳门。一切的一切又再从头开始。香港和澳门回归后,我们在 “一国两制”特区安居乐业。 我们大家虽然离开了农埸,却难忘在武夷山下,努力建设农埸艰苦劳动的岁月(艰苦的生产劳动,让我们学会好多),难忘日夜相伴的郷土情愫。 如今武夷山市(当时的崇安县 市)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区,武夷华侨农埸距离武夷山市只有一小时车程,距离旅游景区只有约半小时。武夷山风景旖旎,山青水秀,茶山绿油油,茶味飘香,她是落户武夷山归国华侨(简称武夷侨友 )的又一美丽家乡。当时来自缅甸的归侨954人、来自印度尼西亚524人,还有少年数其他东南亚国的归侨……全场人口1830多人。开荒造梯田的时间约历经了三年多。 。好多武夷侨友都常会回去武夷山景区旅游,并探望农场和邻近乡村的老乡。迁居香港的武夷侨友成立有香港武夷侨友社团,每年都有联谊活动,澳门武夷侨友也参与其中。为巩固对武夷华侨农埸的记忆,抒发对那艰苦岁月缕缕乡愁,谨以下列拙诗献丑。 (非韵律七言诗) 张平 一,开荒 (约三年) 开辟荒山忆当年,...
知識論的問題是教育哲學中重要問題。不同的哲學觀點產生不同的知識觀,不同的知識觀導致不同的教育觀。下面是个人對歷史上的經驗主義和當代的要素主義的知識觀及其對教育的影響方面的膚淺認識。 一 經驗主義的知識觀 經驗主教的鼻祖應上溯到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約公元前460-370)。他是原子論的創始人。他認為一切事物均由原子組成,他肯定人的感覺源於客觀世界.但經驗主義哲學成為完整的体系是從近代哲學開始。而培根是當時英國唯物主義哲學的代表人物。他在認識論方面主張唯物主義的反映論,認為真正的知識只有從客觀事物中,即從經驗中獲取。他是第一個制定了歸納法的哲學家。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他的唯物主義反映論予與高度的評價,指出「按他的學說,感覺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識的來源。」注1 培根的經驗論思想對民主主義教育家夸美紐斯(1592-1670)的教學論思想起重大影響。夸美紐斯完全接受了感覺是知識之源的思想。他認為「在感覺中沒有的東西,在理智中也不會有。」他在感覺論的基础上提出了直觀教學的原則和教育適應自然的理論。十七世紀英國唯物主義經驗論巨子,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1632-1704),在哲學上繼承培根的唯物主義經驗論。在知識和觀念的起源問題上,他反對理性主義者的「天賦觀念」。指出人之初生,心靈就如「一塊白板」,可以刻上、畫上各種各樣的東西。他認為觀念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從經驗得來。他斷定「凡是存在理性中的,都已先存於感覺中」。洛克否認理性的存在。法國唯物主義者狄德羅(1713-1784)和愛爾維修(1715-1771)等人根據洛克的感覺論,承認外部世界所引起的感覺就是認識的起點。他們認為,人好像樂器一樣,它的鍵盤就是感覺器官,當外物壓在鍵盤時,樂器就發生聲,而在人則表現為產生感覺和概念。這表明他們是認為人的認識是由被動式的感覺而形成。 依上所述,經驗主義的知識觀特點是:. (1.)感覺是人的認識之起點,「凡悟性所有者,無不從經驗而來」。 (2.)否認先驗原則(他們把先驗當作反映客觀事物的思維形式),不承認有普遍理性的原則。 (3)在認識的過程中只承認心靈的被動性,不承認主動性。 從馬列主義的觀點來看,經驗主義的缺點是片面強調感性經驗的重要性,輕視理性思維,忽視理性知識的重要性。混淆了知識的來源和知識本質問題。片面強調歸納法,忽視演繹法。其實獲取知識不能單靠感官產生的感覺,這只是認識的基础,還要靠理性思維的加工才能獲得對事物的本質的認識。 二. 經驗主義知識觀對教育的影響 因為經驗主義把知識看作是經驗的產物,所以特別重視教育的效能。洛克認為凡是人,其為善為惡,為有用或無用,皆由教育決定。教育只要給人以經驗,便無所不能。經驗主義夸大教育的作用,有的甚至成為教育萬能論者。 經驗主義否認理性,不承認有超經驗的一般原則。不崇拜權威。反映在教育上便成為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的發端。 又由於重視感覺經驗,反映在教育上是重視感官訓練,強調直觀教學,這點是有積極意義的。但由忽視學生的思維發展,使直觀教學停留在感覺的基础上,未能使之成為達到理性知識的手段。 經驗主義把認識過程看作是一種被動的感覺過程,反映在教育上便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忽視培養學的主動性。 三. 要素主義的知識觀 要素主義是當代美國影響較大的資產階級教育流派。出現於二十世紀30年代,是以巴格萊(1874-1946)為首,在反對進步主義和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過程中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蘇聯衛星上天的刺激,在美國引起極大的震動。美國國會於1958年通過了旨在加強基础科學教育,培養未來科技人材的「國防教育法」。美國各界人士紛紛怪罪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大大降低了兒童系統科學基础知識水平。因而要素主義教育思想 趁勢興盛。1960年以來,前哈佛大學校長科特成為要素主義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要素主義的哲學觀點主要是,新實在論及其他唯心主義的雜合。他們在知識論方面認為,在人類的文化遺產裏有所謂的「永恒不變」的「共同要素」,這些「共同要素」應當成為課程的主要內容,學校的任務是把這些知識系統地傳授給學生。強調智力訓練,用各種確定和穩定的傳統知識來教育學生;強調經過歷史考驗的種族經驗,即文化遺產,比個人知識和兒童任何未經考驗的經驗更有意義;強調學校是傳遞文化的機構。其重點是關心甚麼知識最有價值和如何有效地掌握知識問題。 四.要素主義知識觀對教育的影響 要素主義的知識觀對教育的影響表現在下列幾方面: (1)反對杜威實用主義的「從做中學」,「活動課程」和「設計教學法」等。強調分科教學,恢復學科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張嚴格按照邏輯系統編寫教材。他們認為要嚴格要求的科目,如拉丁語,代數和幾何等對心靈訓練有特殊價值的科目,在課程應佔重要地位,作為中等學校的必修科。課程內容要求反映近代科技成果和藝術創造的成就。 (2)從先驗論觀點出發,要素主義非常重視「天才教育」。科特 根據自己調查結果,認為中學生中具有「學術天才」的佔有 15%-20%。主張「提高智力標準」,強調一切教育目標都應是發展人的「智慧力量」。重視通過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當時美國有些地方從小學就開始按能力分組選拔天才學生,開設高級課程。這和要素主義的「天才教育」思想有關。 (3)要素主義者把教師當着教學的中心人物。教師是各門學科「邏輯的組織人,而且了解教育發展的過程」。所以強調教師的權威作用。對學生強調嚴格訓練,紀律和努力。雖然他們原則上同意教學要根據學習者的能力,興趣和目的,否則不會成功。但反對實用主義那種遷就「兒童自由」,「兒童的目前興趣」以「兒童為中心」的做法。認為兒童的興趣和目的應是由教師培養出來的。 要素主義在教育上的主張特點。其特點是強調傳授「系統的基础知識;加強智力訓練和提高智力標準」,實行「天才教育」,樹立教師權威,實際上是反映了赫爾巴特的傳統教育思想。當時在促進提高美國的教育水平方面起了積極作用。 但由於要素主義者片面強調,普通教育在整個教育中的地位,過分強調系統知識而又忽視了職業教育的意義;又由片面強調拉高「智力標準」也忽視了兒童的心理特點。這在整個教育發展里程上又是一種倒退。所以也受到其他教育流派的批評。 五 經驗主義和要素主義知識觀對教育的普遍影響。 各地教育也深受經驗主義知識觀的影響。反映在:以澳門(二十世紀末)為例,很多學校都比較重視直觀教學,有其積極的作用。但教學上總得來看是以灌輸式佔主導地位、在啟發、誘導,特別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方面是差勁的。學生從小到大主要培養了死背書的能力。思維能力則微乎其微。直觀教學只停在感性教學上,沒有完成通過直觀手段去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想像力和思維的能力。 而要素主義知識觀在澳門教育的反映呈現在:「以教師為中心」,重視以穩定的學科在教育中的地位,由於過分注意學科作用,追求升學率,以樹立和宣揚校譽。課程設置繁多。例如澳门某校初中一年級有16個學科、初中二年級有16個學科、初中三年級有14個學科、高中一年級有13個學科、高中二年級也有13個學科。科目多、作業多、測試多。不少學生「開夜車」應付測驗,測試過程還往往出現「聯盟作弊」的現象。平日作業,好多是「靠抄版本。」;或以小組討論作業,其中只一至二人替全組完成。造成如此欠缺獨立思考的學風,如何能出高質量的人材(高分未必高質量),也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
首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 时间:2000年元月20日至22日 地点:中国澳门 主办单位:澳门缅华互助会 参加人数:大会有来自缅甸、美国、新西兰、泰国等国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中国大陆各省、市代表约二佰六十余位嘉宾莅临大会。 宗旨:热爱侨居地、爱国、爱侨、弘扬中华文化,秉承优良传统,团结互助友爱,维护正当权益,共谋发展福址。 活动内容: 一 世界缅华同侨举行澳门回归祖国庆祝大会。 二 首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会成立大会; 三 邀请专家介绍澳门基本法; 四 邀请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有关专家介绍澳门经济发展愿景。 五 邀请缅甸驻香港总领事介绍缅甸经济近况和投资环境;...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