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日志

  • 华文文苑
    玉樓春……西灣倒數迎新(文/德光)

    西灣湖畔人歡笑,除夕輕寒風料峭。萬人空巷欲迎新,千闋狂歌皆入妙。 舞台熠熠星光耀,倒數聲聲春意鬧。煙花幻影落濠江,花雨紛飛豐稔兆。 书法 一〉茂松二〉馮利發三〉李燕軍四〉劉北照五〉阮偉生六〉黃玉靈七〉周永騰八〉莫敬釗九〉尤肖松十〉李應華十一〉茂松 . . . . . . . . . . . . ....

  • 华文文苑
    甲辰小寒趣语(古风)文/晓炊

    莫向天地议晴阴,休与坡沟论晦明。 斑鸠登称欢四两,鸽子脱毛恨半斤。 勤襟逐梦当求稳,精准把舵要寸分。 岁杪且将思淡定,节末但把意重新。 凝寒丛峰皆秀色,年开满眼尽阳春。 研经不让华颜老,究典图索尚摄生。 河山眺缈霞烟里,盛世飊雄庆远征。 壮怀踏歌轻翘首,昂扬再步写初心。 2025.01.05. 格致走筆...

  • 华文文苑
    亲吻你, 故乡的叶—-80年后与屋前老树的邂逅(卓叶)

    我的保护神——两百多年的老树 挺立在马六甲海峡岸边的这棵大树,离我家曾租住的老屋仅仅一路之隔。原先大树的根处以外便是一望无垠的马六甲海峡,填海之后,大海退去了四公里之外。大树已经生长二百多年,曾经被雷劈断,过后仍然枝繁叶茂。我也许受到这棵逢灾化险大树的护佑,儿童时代在它身旁躲过了两次危及生命的凶险。 一次是我四岁时,家里的小店铺购进大米,我开心地藏猫猫躲在米袋下,扛大米的工人没看见,将二百斤重的一袋大米压在了我的身上,我无法喊叫,难于呼吸,紧接着一袋又一袋大米压在上面,在命悬一线之时,我妈发现刚才活蹦乱跳的孩子不见了,知道大事不妙,大声喊叫把开动了货车即将离去的工人叫回,翻开几袋大米,把脸色苍白的我拉了出来,让我躲过了一劫。 另一次更是大难临头,死神插肩而过。大树旁有一个巴士站,一天下午,读小学一年级的我放学回家,急着从巴士车头前跑步穿过马路回家,差点被一辆从大巴后急速驶过的小汽车迎头撞飞,小汽车快速刹车,左右摆动,险些翻车,在前方几十米处停了下来,吓得我浑身发抖,一身冷汗,两腿酥软回到家里,慌忙找水喝,我又一次躲过了劫难。所以,大树也许就是我的童年保护神。时过八十年,我六次从中国返回马来西亚省亲办事,每次都争取前来看望这棵老屋前屹立的大树。这一次,是马六甲雷州会馆蒋育贤主席开车把我们送到此,田柏学老师为我拍下了大树下的感言和第一次采下树叶吹响了《我和我的祖国》短视频,以此答谢我的有恩之树和有情之人,更要感谢我的第一故乡——中国,和欣欣向荣的第二故乡——马来西亚,两国一树成了我这辈子平安成长,快乐到老的庇护之神。 身后左起第一间曾经是我们家一百年前在林蒙岸租住的老屋 ,面目全非,与头发稀少的我成了对称 麻坡海岸前方就是马六甲 世界指哨冠军田柏学此次与我同行,参加了新山全国老友聚会之后来到了马六甲雷州会馆,听了我的述说,见了林蒙岸此树此路此屋,亲临此风此情此景,感同身受,侨情满怀,便神情十足地催促我写一首回忆诗,不了,他先人一着,落笔成诗。 《亲吻你,故乡的叶》 我又回到了你的怀抱, 故乡的老树, 我要亲吻你, 故乡的树叶。 怎能忘记, 在那幸福的童年, 我天天为你歌唱, 在那快乐的日子, 你日夜为我祝福。...

  • 华文文苑
    澳門慶回归感言(张平)

    . 澳門回歸二五年,一國兩制好方針。高度自治民意歡,攜手建成新澳門。  *   *   *    國旗區旗迎風揚,冬日暖照喜氣洋。煙花綻放夜璀璨,全民歡快心舒暢。   *   *   *主席期許牢記心,掌上明珠鞭策紧。⋯港澳兩珠相映輝,合力共建大灣區。 注:1999年12月20澳門回歸祖國至今2024年12月日已二十五年。香港特區是國際金融中心.被稱為東方明珠,習主席稱澳門是祖國的掌上明珠.本文將兩地簡稱為港澳兩珠。 图引自澳门日报特刊0-2024.12.21               ...

  • 风雨彩虹话特刊(苏金安)

    《百年华中情》纪念特刊不负众望,终于在母校百龄眉寿问世了!             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她是一本在非常时期出版非同一般的刊物。             “好事多磨“足于诠释她的艰辛历程。                       母校百年华诞出版一本具有纪念意义的特刊毋庸置疑,理所当然,这也意味着她将成为百年一遇的绝代版。在我们有生之年致力于这意义非凡的工作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更是荣幸。             征稿启事获得了各地师生校友的热烈响应,文稿、图片络绎不绝,体现了大家对母校的钟爱以及对特刊的热切期盼。             然而,天不作美。新冠肺炎的肆虐,接而风云的突变,屋漏偏逢连夜雨,无疑给工作雪上加霜。个个足不出户,编委小组名存却无法作为,常规的会聚如同泡沫,仅靠电话联系,文稿内容的处置,勘误校对等成了艰难的课题。有的编委年事已高,疏于电脑操作而深感力不从心,业务落在了几个编委身上,可这些编委意识到工作的意义,以不懈的努力和毅力去完成。             值得一提“杨胜富”这位年轻人,文章的审阅、编排和设计是他在运作,上网参考图样,搜索资料,这一切就绪以后,为慎重起见他还特地用电脑打印钉成书作为样本,交给编委审查才有了今天的特刊。是他奔波忙碌,尽心尽力,和电脑设计师磋商,请示主席等等。不愧是圆满这本特刊的顶梁柱,功臣。             定稿之后是刊印。从事印务的校友也乐意义务出版,然而疫情导致业务停顿,一片热心付诸东流。迷茫,失落,无奈笼罩着每个编委心中。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远在美国洛杉矶的郭忠信校友成了“云起”的“及时雨”,才解了围。他义无反顾的承接了出版及托运等相关的所有事务和费用。...

  • 《似蜜随笔》萊江夜歌(了因)

    夕阳播下了一层浓浓的嫣红的色幕,映得莱江两岸红彤彤萊江潺潺穿过红纱帐幕悠悠南去,海鸥畅爽地鸣唱着来回翱翔,沐浴在红颜中,白得特别诱人。      了因惯于夕阳西下,造化编织的美景中漫步于莱江岸,欣尝停靠在岸边的一排小渔船上的渔家,点着豆大的煤油灯,在微微的波动中进行晚餐。江岸边圈圈围坐,以白酒小鱼干,消除整天工作疲劳的码头工人大叔。这天走着走着了因心血来潮要上一条岸边的长板条凳上面向萊江放声:      「人生迴幻,繁什纹乱,不停不歇,各自往前,向着旅程目的,一个接一个络绛向前出发。」      了因的歌声刚落地,没想到周边围着喝酒的码头工人大叔竟和唱起来:      「贪念滋,怒气生,嗔气盛,联接着不良,无常的习俗」      工友们情感激昂,有几位借着微黴手舞足蹈起来,了因兴奋地接唱:      「欢悦快乐,哭呵笑呵,那样都不永恒,反复变換,因缘际会,相遇相别:      「想要得到的得不到,不想得到的却湧现,堕入卅一重天轮迴哀悽,轮迴返转,这就是,这就是……这就是人生迴幻。」      歌声和掌声起,漫步堤岸的人群层层围观,了因跳下条凳,工人大叔们围了上来。...

  •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次感动——记厦门第八届侨界联欢节活动《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洪志嫱)

    辛丑年十二月五日,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由厦门市侨联主办的以“庆祝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四十周年“为主题的第八届侨界联欢节暨第十一届健步行活动,在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厦门联络总部4楼举行。这次活动是在新冠病毒全球蔓延,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举办的,进入大楼需测温、亮绿码、验行程码,各联谊会会长与侨联签署健康承诺书。根据市里疫情防控精神,参加文艺演出单位按照现场座椅上标签有序就坐,保持适当距离。联欢节以内部交流为主,各单位选派的代表,包括演出或工作人员不超过6名。除演出过程外,现场参加活动的人员均佩戴好口罩。 九点整联欢节准时启动,侨联领导首先发表了简短讲话,并寄于热情祝福。接着侨友们用歌舞展现东南亚异国风情、歌颂祖国、抒发乡情。他们热情奔放,舞姿曼妙,琴声悠扬,歌曲绕梁,引来全场阵阵掌声。 首先,随着节奏轻快活泼的舞曲响起,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以缅甸歌伴舞—“腊迪”吸引眼球。十八位胞波们身着传统的缅甸服装——纱笼,踩着轻盈的步子最先出场。那色彩鲜艳的服装,也许是这熟悉的装扮让他们找到了年轻时在缅甸生活的感觉,体会到这一刻感动,跳起舞来分外动情。他们的双手左右交替摆动,手掌时而在腰间翻转,时而轻轻推向前方,队伍逐渐形成两个圆圈,向圆心靠拢,就像两队人群,围绕着一堆篝火,翩翩起舞。他们的手臂挥向空中,一上一下,一进一退,如同那火焰窜向空中,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上下窜动着。“LA  TEE“(缅语腊迪),是一首缅甸东北部掸邦的流行歌曲,描绘了在掸邦高原的一个寒冷夜晚,成双结对的掸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唱起歌来跳起舞,驱逐寒冷,温暖心房。这首歌曲曲风朴实、曲调平缓、节奏明快、舞姿简约,体现了缅甸人民淳朴简单,乐观知足的精神境界。 今年正值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四十周年,缅联会推出这首歌舞曲,表达对特区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的喜悦之情,也寄托了胞波们对第二故乡的思念。为了这次演出,演员们精心排练,先后六次周末他们从各区奔赴排练场地,不断的琢磨手势、步伐、队形、服装,力求达到最佳效果。因为服装及人数的限制,参加活动共25人,其中演出人数18人,除6人年青外,余12人均为逾花甲、古稀者。为参加侨界联欢节歌舞表演历届之最。 之后出场的是印联会的昂格隆演奏和印尼流行乐舞蹈;泰联会的泰国校园舞蹈和红色舞蹈,菲联会的中国古典舞和闽南语对唱,越柬老谊会的乐器合奏和合唱及侨友艺术团表演的女声小组唱、独唱、陶笛吹奏,节目精彩纷呈,抒发爱国爱乡之情,让我们共同赞叹生命活出的精彩,把握生命里的每一次感动! 十时十分,联欢节活动圆满结束,胞波们移步白鹭洲公园,参加“助力北京冬奥 侨与特区共前行”第十一届健步行。漫步白鹭洲,遇见美丽的白鹭女神,感动祖国的繁荣和厦门特区的昌盛,祝福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把握着这一刻的感动! …………………………………………………… 评论: 草蝶(12/8/2021)你们生命里的那一刻感动,也感动着万里外的我们。厦门昌盛我们高兴,袒国繁栄我们骄傲。祝福北京冬奥成功举办!祝福祖国抗疫胜利!...

  • 《百年华中情》进入了哈佛图书馆(朱雪雪)

    今天收到了一条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缅甸华侨中学的纪念特刊《百年华中情》已被哈佛大学的图书馆正式收为馆藏,意味着从美国其他一些州的大学也可以从哈佛借阅这本书了。 这条喜讯是华友青年社曾勤博律师(以下简称小曾)从波士顿通过微信传来的,他目前正在哈佛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为了争取哈佛图书馆的收录,小曾亲自求见图书馆主管 Nancy Hearst, 起初主管以为他要离校回国而来捐书,客气地谢绝了。小曾没放弃,用了一小时详细地介绍了《百年华中情》的重要性,说明了这本书的历史价值。经过审阅,最终决定收藏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冯汉柱图书馆。 哈佛校长Lawrence S. Bacow (右四);曾勤博 (右一)  2019年习主席在北京会见哈佛校长 感谢年轻有为的华友青年社曾勤博,在《百年华中情》第 129 页他写的“积善之家—–曾广庇” 里有关先贤曾广庇的事迹描述,是一篇详细宝贵的历史记录,增添了纪念刊的质量。如今又努力将特刊送进了著名的哈佛大学图书馆,让更多的读者有机会研究缅甸华侨中学的光辉历史。有华青接班,华中精神将继续发扬光大。 12/5/2021 ……………………………………………………...

  • 吃在印尼(晨阳)

    万岛之国——印尼,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清爽宜人,蔬菜水果全年常有。由于印尼的独特环境,构成了印尼膳食——吃方面的炸、辣及饭后一盘水果等特色。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天气炎热,为什么还喜欢吃炸的、辣的食物呢?不怕“上火”吗?这得追溯历史说起,众所周知,印尼曾被荷兰殖民统治了三百年,荷兰人在殖民统治印尼期间,极力推崇天主教、回教,信奉此二教的教徒是不吃猪肉的,故而以吃鸡、牛、羊肉及海鲜为主,他们吃的时候,又嗜好用油去炸,如炸鸡、炸鱼、炸虾、炸牛排等等。在印尼吃炸的食物,可算是一大特色,他们喜欢整只鸡、一条约五斤重的大鱼,沾裹着炸粉,下锅油炸的表面黄而不焦,口感清脆,肉嫩而不涩,可口美味极了!这是其一。 其二,印尼的气候全年只有雨、旱二季,即使是在旱季也会有雨,雨水充沛,空气甚为潮湿。因此,印尼的膳食又以爱吃辣的食物为另一特色。如加喱鸡、黑胡椒牛排,连汤里也得加放胡椒粉;吃生米椒、朝天椒等,有时吃一餐饭,汗流浃背,舌头辣的有点发麻,我曾开玩笑说:要拔牙,到印尼,不需打麻药了。也许是好吃辣的缘故,印尼人少患有“风湿”、“关节炎”病,与吃辣祛寒有关。 万岛之国又以盛产椰子、香蕉、榴槤、山竹、红毛丹、蛇皮果等,全年水果从未间断。在餐馆吃饭或在酒楼摆宴席,饭后一盘水果,令宾客有化腻助消化之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椰子”,椰子树在印尼比比皆是,椰子的树叶印尼人拿来当“瓦片”盖房子,与缅甸的“阿答叶”厝同出一辙;其花须可编织成扫帚;其树干当木料。椰子汁水清凉可口,沁人心脾;其白嫩的椰子肉,以不锈钢匙刮而食之,更是美味无穷。难怪乎在印尼买椰子,商家除提供吸管吮椰子汁外,还配供一根不锈钢匙,让你刮椰子肉品尝。 在印尼,你想吃西餐或是中国菜,如粤菜、川菜等,也能品尝到,其厨师均从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聘请或华人自己当厨师。但是,当你走出国境,步入异国他乡时,品尝异国膳食的风味,也饒有一番乐趣。...

  • 大棠枫香林赏红葉(阿凯)

    踏入十二月,深秋初冬,处处秋色盎然。气候变化,落叶舖满大地,美景难求,深沉而壮观! 每年入冬,大榄郊野公園枫香林的树葉随寒冷天气逐漸转红,吸引大批香港市民上山前往欣赏拍照。渔護署前几日,更新的紅葉指數顯示:枫香林(元朗大棠红叶)的树叶随寒冷的天气逐渐转色,巳经達C至B级,即树叶颜色已是由黄至红,但仍未達到A级极红。树的顶端慢慢透红,即将踏入红叶季节……红叶的出现,需要天气乾燥,寒冷的气温和强光照射,令葉绿素加速分解,随着寒冷的天气逐渐转冷,树葉渐渐转红。 我不由自主地回想起2021年初,元旦假期,乘著疫情稍微緩和,政府的“限禁令”有些鬆綁,允許四人一組的集會。我們一家大小,由两位女儿帶队,上山到大棠紅香林享受郊遊的乐趣、觀赏大自然的美景,讓我們拨開疫情的云霧,呼吸新鮮空氣! 因為家住屯門,首先我們乘坐西鐵在朗屏站下車,轉乘九巴的專線巴士直到大棠總站,然後步行上山,大約要走六、七公里路程,深入林中,沿途观看景点,才能見到红叶的壮观。 真没想到,生活在香港近半世紀,而且是居住在新界屯門,却是第一次到元朗大棠楓香林欣赏红葉。若不是两位女儿帶队,真不知道香港也有这樣迷人的风景! 大女儿是在某中学任教,她告訴说:前几年夏天,她当任某一級的班主任時,曾帶学生到大棠枫香林郊遊。这里有一处烧烤㘯,可供学生们集体活动。所以她自认这一次由她帶队作响导最适合!乘着假期,抛开疫情带来的烦脑,享受大自然的美、享受天伦之乐! 漫步在大棠枫香林间,秋风送爽,阳光明媚,仰望天高云淡,深深呼吸新鲜空气,心情无比喜悦,望着红叶色彩深沉而丰盈,不尽要赞叹这个秋天带来壮观的自然界美景;看着一对对情侣手牵手迎面走来,打从心里祝福他们幸福快乐! 沿途走著,見到飄洋過海來香江打工的菲傭和印傭(印尼),三五成群,坐在草坪上,又唱又跳,又發視頻,乘著元旦假期,享受節曰的樂趣,彷彿在安慰她們家鄉的親人,分享她們的歡樂! 楓樹紅葉染遍野 大棠山上客如云 歡天喜地渡元旦 迎接來年新希望 今年即将到来的聖誕长假和2022年元旦假日,元朗大棠红葉交通的安排同往年一樣有K66S及K66A红叶巴士专缐;新界行山路線,屯門转车站上桃坑峒俯瞰千島湖,再步行到大棠赏红葉。 让我們迊接即將到来的2022年元旦! 2021.12.05 於香港...

  • 赤道翡翠—印尼游记(晨阳)

    闻名遐迩的千岛之国——印尼,一万多个大小岛屿犹如一串璀璨的翡翠,镶嵌在地球赤道,其实,印尼应该称为万岛之国。笔者曾应旅行社老板之邀,游览了“万岛之国”的首都雅加达、万隆和峇里岛,领略岛国翡翠的风姿。  “缩影公园”风情万种 离首都雅加达约1:30车程,即可抵达 “印度尼西亚缩影公园”。它荟集了印尼主要岛屿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和苏拉威西岛,以缩影的形式展示了印尼文化、建筑风格、宗教色彩、民族服装及民俗风情。来到印尼,游人只需2-3小时即可概览岛国的迷人风光。  缩影公园规模宏伟,一是其宽阔;占地面积150公顷(约150万平方米),由人工湖和人工岛等把印尼全国的岛屿山川、都市港口、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按照实际的地理位置,以缩影的形式艺术地展现在游人面前。二是其建筑;园内建有印尼27个省的传统民宅,宅内摆设均与当地民俗相同;园内建有清真寺、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印度教寺院、佛寺、印尼神秘主义者礼拜堂等宗教建筑。三是其设施;公园内建有许多游乐设施,为满足儿童和青少年的需要,园内还建有儿童乐园、儿童宫殿等。动植物爱好的游客可以在园内观赏到珍禽异鸟,在仙人掌园、兰花园、药草园、花园里观赏到千紫万红的奇花异草,富有诗情画意。四是其场所;园内还建有如:印尼历史、邮票、电讯、科技、军事、体育运动等等许多博物馆;还设有图书馆、影像资料中心,是青年学生学习知识的好场所。五是其配套服务;为方便游客,园内备有免费汽车和收费电车及高空缆车。还设有旅馆,备有餐厅等。 美丽的印尼缩影公园即是印尼的文化宝库和独特的文化纪念馆,也是印尼人民休息、娱乐、运动、增长知识的场所。 野生动物园令人难忘 从雅加达至万隆的车途中,有东南亚最大的野生动物园。据导游介绍,野生动物园的动物,原属印尼马戏团老板“退休”动物的放生地,后来聚集繁衍成如今的动物园。动物园分有野生园、非洲村与“婴婴园”(BABY ZOO)。 野生园的长颈鹿、梅花鹿、熊、虎、豹、狮等,自由自在,独来独往于石洞、树丛、公路旁,游客只许坐在车上观赏,不准下车,擅自下车若被动物伤害,园主是不负任何责任的。 非洲村主要观赏来自非洲的动物,如大象、骆驼等,游人付费后可骑在大象或骆驼背上“兜风”,还可观赏训练有素的大象表演。 “婴婴园”是小动物的聚居处,这些小动物与其长辈们的凶狠、狰狞廻异,显得天真无邪,活泼可爱,游客可放心地把小虎、小豹搂在怀里合影。偌大的一个野生动物园,设有电脑自动门控制,环境幽雅洁净,管理得井然有序。 万隆精神永放光芒 印尼第三大城市万隆,气候凉爽宜人,城内有四、五星级酒店,是一个旅游避暑胜地。城附近有一个皇后洞活火山口,飘飖着黄白色的烟雾,游人至此可闻到浓重“臭鸡蛋”气味,是难得观赏的自然景观。1955年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亚非各国首脑会议在万隆举行,周总理、陈毅元帅曾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与会。在会上,周总理提出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永载世界外交史册。万隆亚非会议会址向游人开放,游客可参观,摄影留念。万隆天然的吉阿德温泉,景色诱人,游人尽可在此游泳、浸泡身躯,获得消倦和祛病之效。 峇里岛僧可留发 游览万隆后,返回雅加达机场,乘坐内陆班机飞往负有神仙岛美誉的峇里岛。峇里岛是印尼的一个省份,位于雅加达东部,省府是登芭刹。岛上种遍了椰子树,有“椰岛”之称;岛上居民信仰印度教,每家屋前设神龛,天天祭祀,一天三次,“犹如服药”,故又称“神岛”。岛上的和尚(僧)是娶妻后出家的,故无剃发,且可留须,实为奇闻。 省府登巴刹有8间以上的五星级酒店,均座落海滨,为住店者度假,到海滩游泳、日光浴提供方便,独具特色。峇里岛4-5处海滩,以“古打”、“努沙”海滩著名,“古打”海滩长达10公里,整天均有游客无拘无束尽情地游泳、日光浴。海滩设摩托快艇,空中降落伞供游客娱乐。...

  • 接龙游戏

    2020年,微信网友在居家其间,发起了以诗词接龙方式互动的游戏;各地网友们纷纷跟进,各抒己见,自由发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益智又有趣。虽然部分网友对写诗词和押韵平仄等並不是很熟悉,但“接龙游戏”主要的意义在于互动、交流、关怀,以及抒发心中的感想…… 在疫情之下,居家其间,“接龙游戏”可以说是一件有趣的网上活动,让大家动动手指、动动脑子、心情放松……同时在接龙的互动中,也认识了许多新朋友。 龙的傳人 敬启 以下是网友们所参与的《接龙游戏》,点击题目进入浏览...

  • 打牌歌(草蝶)

    你逼我打牌  想破我武功 你打出白板  我打出红中 你眼花潦乱  我如泰山重 你打出西风  我自摸东风 你陷入困境  我行动从容 你筹码不多  我备好鸡笼 你想敲竹桿  我滿貫全胡 你失道寡助  我朋友多多 你越來越乱 ...

  • “番客”探亲与“唐人”出国(晨阳)

    在闽南,华侨、归侨素来被称为“番客”;“唐人”则为海外华侨对中国公民的雅称,亦是华侨引以为傲的美称。如“唐人街”,即华侨聚居处。在过去,常听老人念道:“吕宋客,无一千也有八百”,意指吕宋(菲律宾)华侨有钱,出手大方。“番客”回国探亲,三大件,六大包,遇见亲人故友,送礼递红包,返回侨居地,所剩无几。而今,国强民富,“风水轮流转”,“唐人”出国探亲、旅游,改变了原来“番客”回故乡的尴尬。 “番客”探亲的经历 1975年,旅居新加坡的“番客”舅舅给家父母来信,决定回厦门高浦探望耄耋的外祖母。见信后,我们把高浦的古厝打扫干净,准备迎接阔别27年的舅舅回来……。舅舅是从新加坡飞至香港,短暂停留后转乘“鼓浪屿”号轮船抵厦门的。当船靠岸“和平码头”,我们一家人及亲戚共30几人,早在船来靠岸前就等候着,约三个多小时,才见舅舅拖着行李,疲惫而又兴奋地走了出来。一问舅舅为何如此慢吞吞才出来?舅舅说:船虽靠岸,但须通过边检、海关、卫生检疫,人多排队,出来就慢了。人到了高浦村,外祖母见到自己的儿子喜泪盈眶,左邻右舍闻知“番客”回来了,更是门庭若市,顿时高浦古厝如过节一样热闹非凡。舅舅此时毫无倦意,应接不暇,凡有来访者,立马从箱里取出,或是虎标万金油、白花油;或是花衣裳、布料,无论何物,均是来自新加坡,“进口”货好料,受者不拒,一会儿功夫,箱子里已一扫而空。“番客”探亲略见一斑。 首次赴新加坡探亲 1990年,舅舅从新加坡寄来了其身份证复印件,准入新加坡许可卡、往返机票及邀请我探亲来信,我凭此“三件”向厦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领表,经所在单位及主管部门审批,费时一个多月,才从厦门直飞新加坡。圆了我探亲之梦。 新加坡号称“第二中国”,华人占人口的75%,普通话、闽南语、英语均能流通。我一下飞机,便试着以三种语言与新加坡人沟通,果真如此。“唐人”到新加坡,毫无陌生之感。新加坡的“CHINA TOWN”随处可见简体汉字,“牛车水”唐人店铺栉比鳞次,交流的语言都是闽南话,亲切至极。舅舅告诉我,为了我能到新加坡探亲,仅大我一岁的表兄须向政府缴纳5000元新币的担保金,待我返回中国,查无犯法才赎回。于是,我倍加珍惜此次自1964年缅甸回国后的首次探亲。 “唐人”出国的趣闻 1991年,厦门海外旅游公司领导悉知我是侨生,了解侨情,要我出任出国旅游部经理。于是,我一干出国旅游业务16年,至2007年退休。当时,“唐人”要出国探亲,费用全靠海外亲人承担,为防止出国探亲的人滞留,各国政府规定海外亲人为探亲者缴纳担保金。如新加坡须交5000元新币,马来西亚须交1500元马币,印尼、菲律宾等国均有不同数额担保金缴纳的规定。而“唐人”出国要申办护照,须提供海外亲人来信、亲人身份证复印件,探亲目的国政府的入境准证,购妥往返机票,而后至户籍所在市级公安部门领表,有单位者须有单位及主管部门审批,农民须经村委会及派出所审批等等。识字熟道者,办一本护照也得个把月;否则,折腾一年半截也未必能如愿。针对当时情况,为方便“唐人”出国探亲,我们广泛与东南亚各国旅行社合作,并撰写《中国公民出国探亲须知》等文,使其在申办过程中少走弯路、便捷些。我们受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国旅行社委托,足迹遍及我省泉州、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安溪、永春等侨乡,挨门逐个告知申办出国探亲程序、手续。即便如此,还有不少趣闻令人啼笑皆非。 有一惠安籍的石匠赴马来西亚探亲,登上飞机后,习惯性地将两脚蹲于坐椅上,空姐见状劝其把脚放下,石匠放下一脚,另一脚仍蹲着,空姐再劝,石匠边放脚边说:“坐飞机两脚要放下不能蹲啊!真麻烦!”;又有一南安籍的农夫赴新加坡探亲,由于头遭出国,心情非常兴奋,忙于与亲友话别忘了如厕,上飞机后如坐针毡,抵新加坡后,亲人见其穿的裤子混漉漉的,问其原因,农夫说:“我实在憋不住了!”亲人说:“飞机上有厕所啊!”农夫很惊奇,说:“在飞机上拉尿,地面上的人岂不遭殃了!”令亲人们啼笑皆非。还有一安溪农夫,将大小包的行李拴在扁担上,挑着如螃蟹般行走,碰撞着旅客,形同在山上挑茶,一看便知,这是大陆来的“唐人”。  “唐人”出国旅游 1991年,厦门尚无出国旅游组团社,省会城市也仅有三家,国家和地区也只有新、马、泰及香港、澳门。证照由省公安厅审核须发一次性证件,旅游完毕须统一收集上缴。即便如此,我们仍可每月组织1-2团,出国潇洒一回。 我曾当过领队,陪同省里组织的赴泰国6日游团,人数44人,来自福州、福清、泉州、漳州和厦门。成行前,由各地组织召开出发前座谈会,介绍泰国气候、风俗及抵泰国后,由领队及导游收缴护照,统一保管等事宜。我们是在深圳集中,从罗湖口岸出关往香港,在香港一日游及住宿一晚,翌日乘加拿大航机飞抵曼谷。抵达后,懂华语的导游小姐举旗示意,整团客人即往导游走去。出关后,一点人数还差7人,于是,我赶紧追出去,朝7人大声喊道:“站住!你们的护照还有手续没办,这样子会麻烦的。”这是导游教说的,其实过关就已办妥。这7人倒也老实,乖乖地把护照交给我,我又转交给导游。 旅游大巴抵达住宿酒店后,这7人为首的对我说:“我们是福清人。你问导游,把护照还给我们,需要多少钱?”我说:“你们去问导游吧。”后来我从导游口中得知,他们是准备从泰国偷渡到第三国的。到底最终结果如何,不知所终。 一个国家的兴衰,决定了这个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试想,当人民的生活尚未解决温饱,岂能有闲置资金出去旅游,出国游更是天方夜谭了。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是的,进入21世纪,“唐人”们自费旅游,往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西欧10国等等,自1983年始至今日,已有13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团队旅游的目的地;在厦门,已有三个以上的出国旅游的旅行社。作为旅游界的一个“老兵”,为此深感欣慰和鼓舞。 昔日“唐人”出国的愚昧无知已悄然而逝,取而代之的“唐人”与全球人民交往沟通,取长补短,为建成小康而阔步向前。...

  • 中缅文化交流中的空挡(丘文)

         近代缅华社会出现众多的研究,中缅胞波传统友谊、中缅人民往来,缅族民间习俗,缅甸经济,缅甸政局,缅甸政策变动和对华人、华侨生活的影响的学者、专家,唯独很少学者注意到文学作品的互相翻译介绍的著名作品,忽视了向中国人民群众推荐缅甸作家们的反映社会礼教,人民生活的工作,使中缅文化交流的这一角荒芜空白。      根据我听前辈们的口述:长此以往中译缅的作品尚有: 「红楼梦」(章节选择),「水浒传」。「孔乙己」,「阿Q正传」、「祥林嫂」,「铁道游击隊」,近有「孙子兵法」,金庸武侠小说缅译本,曾风靡一时。      至于缅译中的小说就有如凤毛麟角,据我所知,有国内翻译的抗日内容的「鄂巴」长篇小说,因为我非专业人士,手上缺少资料,遍询朋友亦无所得。      缅甸文化界中出现过很多有名的作家和广为流行的著作,缅甸文学作家以曼德勒为中心的一派,另仰光有了一个缅甸进步作家协会,培育很了多现实主义作家。反法西斯主义作家,写了很多抗日内客,反映人民生活,感叹国家灾难的作品。但是都没有被中国,华侨华人文化界所重视。周总理访问缅甸,指出缅甸华侨,华人必须落地生根,融入当地的指示,缅华四家报纸改版,这时再有缅译中的诗文小说,散见于各家报纸的副刊中,但都没付印成冊。      自有了缅甸缅华网,才又见民俗风情,景区介绍,人民生活介绍的译文专栏,仍然不见文学创作的小说,诗词缅译的被重视。      我移民美国南加州之时,适逄南加州缅华联谊会提倡鼓厉会员利用电邮互相联系,每周日在会所开指导教习会,当时领导层建议创立<南加州缅华网>,我自动义务挑起了缅甸小说这个栏目的责任,认为这正是推动燃起中缅文化交流中的缅甸小说翻译的工作。四年多努力地译了些長短篇,没想到前两个月我的眼球充血,动了两次手术,看不到小字,就此搁下了工作,南加州缅甸小说栏也就停摆了。前两个月网站曾发出惩求译稿的通告,但如石沉大海,毫无回应。这确实很是的可惜的事。      在下认为这是一项值得坚持的义务,希望和我同样有兴趣,愿意为中缅文化交流奉献的同行朋友,一齐来为中缅文化交流的大花園里,共同培植这朵鲜艳艳丽的花儿。填补这一空白荒芜的一角。 公元2021-11-27...

  • 特刊凝聚华友情 (朱雪雪)

    感谢华中校友会全体编委(雷启泉 祁炳辉 吴琴成 郭忠信 苏金安 康宁英 黄焰光 杨胜富)的辛勤努力,在病毒和烽烟弥漫的恶劣环境下战胜困难,圆满地完成了华中百年庆特刊的出版并输送到全球华友的手中。感谢郭忠信学友的慷慨赞助,回馈母校,温暖了全球华友的心灵。 特刊掀起了华中师生歌颂和怀念母校的浪潮,纷纷著文献诗抒发感情。人人都期待能读到《百年华中情》纪念刊。缅甸金鳯凰网登载更生写的“家书抵万金”文章后,有如下华友留言:笑美眉:“百年华中情”这本书哪里可买,华中是我的母校,我现在住在中国广西南宁市;王准:这本书那里可以买到,我是云南昆明的。 特刊空运到洛杉矶,当十多箱书本送到华友张少战家时,耄耋张会长顶着满头白发把重约38磅的箱子逐箱搬进屋里,只顾出力,没有怨气。部分华友干事马上以小组为单位分头派发,在疫情未消的阴影笼罩下,许多华友(黄宝珍,黄兆豪,张少应,苏顺路,陈彩意,朱雪璇,梁瑛金,叶秀华,罗彩萍等)热心做跑腿,帮忙送到各位华友手中,华友会感谢他们(特别是苏顺路和黄宝珍几位不厌其烦地跑了几趟。这期间,许多华友(如谈清萍,黄宝珍,黄月琴,梁瑛金,谢金兰,朱雪璋,朱徐佳,朱健子,吴清志,张秋玲…..等)热心地在华友微信群理提供华友名单,促使我们能尽量让更多的华友领到华中百年纪念特刊。团队精神值得发扬。 外州的华友听说特刊已运抵美国,纷纷来电询问何时可取到书本,人人都引颈期待。梁瑛金副会长全力以赴办理邮寄校刊给外州及加拿大的校友,多次往返邮局至少7-8趟。分送给本地华友的人数也是她负责的最多。她说为华友办事是应该的,精神可嘉。会长夫人谢金兰坐镇家中专门接待前来领书者并细心地登记做记录,为分发特刊劳心劳力。 洛杉矶华友微信群近来掀起了网上的诗词接龙, 前后发起了《中秋吟》《颂国庆》《百花齐放》《天马行空》等接龙游戏。外行凑热闹,志在勤动脑。最近华中百年纪念刊空运到美国,华友群组立马发起《百年华中情》的诗词联唱。居住在中国深圳的钢链班友在接龙里写道: 樁樁件件长新知 望断鸿雁盼新诗 近水楼台不得月 诸君澎湃吾冥思...

  • 缅中农业科学家合作对多年生稻谷作物进行研究工作–缅华网

    编辑:缅华网 文章类型:缅甸新闻 发布于2021-11-22 15:31:22共232人阅读文章导读曼德勒大学与中国云南大学合作进行跨国际的科研工作,对四种多年生的稻谷品种(Perennial Rice-PR),PR-23,PR-25,PR-101及PR-107在农田中进行种植研究工作。 缅华网 伊江树报导 据11月21日出版的缅文《镜报》报导,曼德勒大学与中国云南大学合作进行跨国际的科研工作,对四种多年生的稻谷品种(Perennial Rice-PR),PR-23,PR-25,PR-101及PR-107在农田中进行种植研究工作,这是由曼德勒大学植物系与微生物学系处获知的讯息。 “云南大学种植试验成功的多年生稻谷究竟是否适宜缅甸国家的水土及气候条件,是否能在这里种植成长,现在是为了解这一切而进行的研究工作。目前发现的是,这些谷种在任何地区、任何土质中都能茁壮成长。在曼德勒省巴定基(Patheingyi)县区Latthit村、内比都扎慕底律(Zamuthiri)县区Seinsapin村进行种植的这多年生稻谷,已完成了第一季度的收割工作,1英亩产量达到100多缅箩。种植这稻谷时,稻田只需要进行一次深耕细作的犁地工作,就至少可连续收割5个季节。”植物系暨微生物学系的系主任教授Dr. Nu Nu Ye这样介绍道。 曼德勒大学的科研中心(University Research Centre)的温室房棚Green House,曼德勒省巴定基县区的Latthit村,彬乌伦(Pyin-Oo-Lwin)县区MYainggyi村,内比都扎慕底律县区的Seinsapin村,在2019年就开始试验种植这多年生稻谷品种,在2020年度就收获了第一季度的...

  • 唱支山歌给党听——纪念建党100周年(晨阳)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从上世纪60年代初唱遍全国至今,已整整近半个世纪。可它那优美的旋律与雷锋同志感人的诗词,却永远那么动听、那么激励着我们跟着共产党,阔步走向新时代。 首次聆听的激动 1964年8月2日,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日子,因缅甸政府排华不许持外侨证的青年上其开办的“仰光大学”,我告别了第二故乡与父母,从仰光直飞云南昆明;在昆明“护国旅社”经过体检后,来到了昆明华侨补校(以下简称侨校)。在昆明侨校,每当我们在食堂集体吃饭之时,广播喇叭就传来了这首美妙动听的歌曲,我停止了吃饭的咀嚼聆听着,当唱到“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涟涟……”时,我热泪盈眶,从那时起,我到处寻找着这首歌曲,学唱着这首歌曲,终于会唱了,高兴致极。 我们这些回国读书的归侨,被称为“侨生”,年龄都在15-20岁左右。他(她)们远离了温暖的家及父母的呵护,天气转冷了,侨校党支部免费发给我们棉被、卫生衣、裤;当我们思念远在第二故乡的双亲时,是侨校党支部派人与我们谈心;当我们口袋里带回来的外汇“弹尽粮绝”时,是侨校党支部发给我们助学金。生活、思想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海外赤子”而言,犹如一股春风,暖和着每一个“侨生”的心。 当时,全国有昆明、北京、厦门、广州、武汉、南宁6所侨校,国家还设有许多工厂、华侨农场,来应对东南亚一股反华排华的逆流所造成的华侨归国后,有家可归、有书可读,使海外孤儿有了“亲娘”。随着昆明侨校“侨生”的日益增多,6个月后,服从党的安排,1965年2月,我来到了广西南宁侨校。 动乱弹奏的慰藉 1966-1976年,我经历了史无前例的10年动乱年代。真理和正义似乎一夜间不翼而飞,“老三届”的同窗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毛主席的一声号令,一个不留的走出校门,到“广阔的天地”“修地球”改造世界观。“侨生”按周总理的本意,为了照顾其特殊的海外关系及影响,是不用随此潮流而动的。无奈,最高指示,一句顶一万句,谁敢违反,谁将永世不得翻身。我因母亲从缅甸带病携年幼弟妹回国,得于政府部门允准,回到了“半山半海”的家乡厦门杏林高浦村插队落户。而在广西农村插队的“侨生”们后来因有海外关系,纷纷申请往港澳定居或自谋生路。 厦门杏林高浦村,依山傍海,闽南话说:“半山半海,拖得闪屎”。农民不但得上山下田播种,还得下海“撬蚵”、洗“海瓜子”、捕鱼捉蟹。早上下海被海蛎壳割得脚伤痕累累,下午又得下田插秧,农田的污水渗进脚的伤痕,伤痛的滋味可谓是 “五味俱全”唷。我问过农民老师(因受再教育,故称老师),您们怎么能忍受这种痛苦?答曰:“为了生活,习惯就好。”于是,我忍住了脚伤痕化脓的疼痛,仍然坚持“上山下海”。每至夜晚,我拿起缅甸带回来的“班卓琴”,弹奏起这首歌曲,“党的光辉照我心……”,心里得到了莫大的慰藉和快乐。 继往开来的奋进 1983-1987年,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园了我回国深造的美梦,我在厦门工人业余大学中文系毕业了。40岁取得大专文凭,可谓是“秋士”,然而,它不是我的摆示,也不是我求职升官的资本。4年来业余工作后的勤恳耕耘,让脑海里的知识库更加充实,这才是文凭的实际意义。 而今,我已是过古稀之辈,空闲之时,每每想起往事,感叹不已。今年是我党建党100周年,一个人已至古稀,万事休矣;而中国共产党,从10年动乱的噩梦中初醒,100年的历程虽然曲折,但她终究代表劳苦大众的希望和主心骨,有一首歌唱的好:“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让我们在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指引下,奋勇前进!...

  • 缅华侨教事业的丰碑《热烈祝贺华中建校百年特刋问世》(苏顺路)

    缅甸仰光华侨中学      2021年10月,万众期待的华中建校百年特刊终于问世。回眸2019年,仰光华中校友会传来喜讯,2021年仰光将热烈庆祝华中百年华诞。内容包括出版华中百年华诞特刋,举行庆祝典礼,文娱晚宴等,更新鲜的是将组织旅游团到伊江三角洲著名的"伟岛"海滩游玩。洛杉矶华中校友们闻讯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到时赴会。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2020年初,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起初我们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此疫可能不至于影响2021年的百年校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迅速漫延世界各地,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幸免。彻底打消了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美国的感染疫情有少到多,每天成千到上万,后来八九万,犹如夏天的野火燎原,冬天的风雪漫延,一发不可收拾,现在累计确诊四千多万,死亡七十五万,排名世界第一。各国航空往来处于停滞状态。我们纷纷去打疫苗,长期闭门不出。有的校友得此病,甚至个别校友离世,终日不得安宁。 前排: 吳传中 魏木土老师 林荣富 苏顺路, 后排: 周淑屏 周淑霞 黄月琴      幸运的是2020年,缅甸的疫情一直寥寥无几,此时此刻,世界各地华中校友百年特刊投稿工作顺利结束,华中特刊编辑出版工作如期办理,我们把希望寄托到饱览特刊上,掘指而数,就在此节骨眼而,紧要关头,缅甸疫情突然恶化,2021年6月到8月,当日确诊过万,当日死亡过千,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鸡飞狗跳,人人惶惶不可终日。我们真担心出版工作搁浅不动。可敬的是特刊编委,坚持工作,日以继夜,终于传来特刊即将印发的喜讯。     在洛杉矶华友富商郭忠信先生的大力支助下,2021年10月中旬,洛杉矶华友会收到了大量精美的"百年华中情"巨刋,並且迅速分发给每位华中校友,大家如获珠宝,手捧特刋贪婪而阅。 吳传中...

  • “三八”妇女节的追忆(晨阳)

    “冰河在春天里解冻,万物在春天里复生。全世界被压迫的妇女,在三八,喊出了自由的吼声,从此,我们一起打破毁人的牢笼。苦难,使我们变得更坚强,旧日的闺秀,变成新时代的英雄,我们像火把,像炸药,像天空的太阳,一样的光明,武装起头脑,武装起身体,勇敢地把自己投入民族解放的斗争里,全世界被压迫的妇女,在三八……。” 一年一度的国际三八妇女节,每当这个节日的到来,我就想起了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作曲的这首脍炙人口歌曲,唱起这首歌,又勾起了我对往事的追忆……。 上世纪50年代初,在缅甸的首都仰光,那时我才4-5岁,还没上学,我自然成了母亲的一条“小尾巴”,不管母亲走到那里,我都形影不离的跟着。母亲除了白天任教外,还得晚上去教老奶奶、阿姨识字,我这个“小尾巴”还算乖,从不干扰母亲的教学,困了,我自己扒在课桌上睡至母亲下课。记得 “三八”节临近,母亲教“识字班”的老奶奶、阿姨唱这首歌曲,优美动听的旋律触动了我那幼小的心灵,我也跟着哼起来了,“睡虫”也自然被赶跑了。“三八”妇女节那天,母亲指挥着这群“识字班”的姐妹们在台上唱着这首歌曲,我在台下也跟着一字不漏的唱了起来,一股兴奋激动的心情,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歌是会唱了,可歌词是何意?一贯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我,见母亲有空闲就问,从母亲浅白的解释中,我似乎朦朦胧胧地意识到了些什么……。 后来,我渐渐长大了,每年的三八节,母亲就哼这首歌,我也从幼小朦胧意识中渐渐清晰了许多。在缅甸,我永远是父母亲的“小尾巴”,跟随着到过勃生、渺眳、丹老、景栋,记得在景栋华侨公立学校读书时,曾有一位被后母虐待的女生,到学校投宿,见到其遍体鳞伤,触动了伤感的我,流泪了。我在深思着,为什么世界上还有如此残忍的妇女呢?! 如今已是21世纪,发达国家的妇女不单是解放了,而且是“开放”了,红灯区、妓女满天飞,随之而来的病毒、艾滋病等残杀着人们;而不发达国家的妇女仍然处于被压迫、还未冲出牢笼呢,在“三八”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再唱冼星海的这首歌,献给那些苦难的妇女同胞,才是对“三八”节最好的庆祝与纪念。...

  • 酒楼内发生的一桩事(阿凯)

    人的生命其实是很脆弱的,生死有时就在十多秒之间发生。一位机智的中年男子,伸出仗义之手,让一位老人从生死攸关,逃过一劫,安然无恙。 这是一件发生在前年2月份某日中午,香港九龙旺角某一个大型商场内,一家酒楼里发生的真人真事。 香港居民,每逢星期六、日或假日都习惯同家人、或亲朋戚友上酒楼饮茶聚会。我和家人也喜欢到九龙旺角这家酒楼饮茶,它的大堂宽敞光亮,座位多;不过茶客盛旺,有时候,要轮候1-2小时才有座台。 这天是星期六中午,酒楼大堂里,离我们座台不远,突然有人大声叫喊起来,只见一位年约60岁左右的老年人,在座位上像癫痫症似地颤抖着,咬紧着牙根,不醒人事,他的老伴赶忙走到身旁,揑开他的咀吧,插入她手指到老人的咀里,防止他咬舌。这一情景吓坏了旁边的茶客,不知所措。他的老伴向站在近旁的侍应大声呼喊:請赶紧打“999”报警,要求派救护车来……。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隔位座台的一位中年男子,不慌不忙地走到那位发病的老人身旁,观察了一下,接着大声叫在旁的茶客帮忙拉开老人的座椅,好让这位老人就地躺下来。接着,这位中年人又大声叫着:哪位身上有带糖果,赶快拿过来。果然,有位年轻女子快步走到跟前,拿出一粒糖给了中年人,他立刻塞进那发病的老人咀里,接着,这位先生拉开老人的手臂伸直,用他的手掌心,拍打老人的手臂弯里,左右边各十多下……就这几十多秒钟的功夫,那位老人苏醒过来了,并且还能自己站起来,坐回座椅,像似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过,很镇定地向大家说:对不起,我没事了,谢谢大家!接着,照样喝一口刚点来的一碗红豆沙糖水。她的老伴忙向在旁的茶客解释:他老头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因缺糖,突然发作,以前也发生过。 这时候,商场大厦的救护人员也赶过来,了解情况后,劝说这位发病的老人坐上轮椅,等待救护车,但老人不肯,说是自己知自己事。接着,警察和救护人员也赶来了。立刻为老人量血压,和在手指上插针抽血,检验糖指数,这时候,救护担架也推了进了……在众多人员的劝说之下,这位老人只好坐上担架离开,送到附近医院进一步检查。 那位中年男子还对老人解释:定时定量进食是要避免过饥或过饱,以维持血糖的稳定。若在一餐中进食大量的食物,会导致血糖大幅上升,而进食太少则会令血糖过低,影响健康。 酒楼的大堂平静下来了,茶客继续喝茶敍旧,当时在场的部分茶客也离场了,只剩下前一批的茶客在议论着,大家都在猜想那位出手相救的中年男子,是否是休假的医务人员或者是学过救护知识的人士,他的果断判断,即时救醒了那位老人,逃过生命的危险。 众茶客同时也在称赞香港的警务人员、救护队伍的工作效率和他们对香港市民的服务素质,值的我们敬佩和尊重。 以上的见闻,虽然是一桩小事,却让我们领悟到,大家能多学点简单的救护常识,装备自己,不但可以保护自己,必要时,还可救人一命,尤其年轻人更能发挥他们的优势和潜能。老年人更要爱护自己,注意身体健康,放开胸怀、养性怡情、心情舒畅,轻轻松松地过好每一天,生活充滿阳光,就会快乐多一些、也给爱你的家人轻松一些。 2021-11-15于香港 …………………………………………………… 评论 香港著名作家東瑞(3/9/2022)大作拜讀,救人一命,勝過造七級浮屠!壞的批評好的應該表杨。學一點醫學常識更是重要。一件普通的事情,引發多層次思考。讚!...

  • 《小小说》难忘的回忆(作者/阿凯)

        WhatsApp 群里我发布了一篇文章,分享我们所经历的婚礼和婚宴过程:「疫」境中的婚礼,终身难忘的回忆!     我,李小浩两年前在香港某区医院任跟班药剂师時,冥冥之中与陈小芳相遇,一见钟情,当时她任跟班护士。我们是校友,同一所大学毕业,虽然不同屆,但有着很多共同的话题,两人情投意合,很快我们就走到談婚论嫁的阶段。当时我年近30岁,陈小芳比我小3岁。     2020年初,经双方家長的同意,我们选好了吉日,过了大礼,选定合适的酒店办婚宴、聯絡婚礼的教堂、发请帖告知亲朋戚友,筹备婚礼和婚宴的安排……   自2020初全人类遭遇新冠肺炎疫症肆虐,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尤其是影响许许多多的新人的婚礼安排,无可奈何!   2020年4月底,我们担忧的事,终于发生了,香港的第一波疫情严峻起来……   特区政府突然宣布“限聚令”的措施:即日起禁止一切公众集会、婚礼婚宴、堂食、“卡拉OK”,健身中心、美容中心、舞厅……停止活动,时间暂定到5月底。 教育局也同时宣布所有大、中、小学校停止上学上课,包括幼稚园。    「我们辛辛苦苦筹备的婚礼泡湯了!我们已经付了酒店按金,婚宴的请柬也印了,怎么办?」小芳说出她的焦虑。      我们的婚礼婚宴是5月28日,还有时间去处理,我告诉小芳不必急,事在人为。虽然咀上这样安慰小芳,但我也急躁起来。     ...

  • 英雄之魂(卓叶)

    魂即精神。英雄的精神,既是英雄之魂。 中国人民有民族之魂,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军魂。 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国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英雄,要心怀崇敬,浓墨重彩记录英雄、塑造英雄,让英雄在文艺作品中得到传扬,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绝不做亵渎祖先、亵渎经典、亵渎英雄的事情。” 中国解放初期,具有雄才大略、高瞻远瞩的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领导人毛泽东,与原苏联领导斯大林便谋略在我国南方建立坚实的橡胶基地,冲破帝国阵营的战略封锁,因此,便有了政府、军人、华侨、华人、民众、大学生、中苏专家等组成的千军万马的秘密垦殖大军——特林兵,掀起了开天辟地种植数百万亩橡胶的人类历史宏伟一页! 毛泽东与斯大林签订发展橡胶的伟大战略 中国天然橡胶基地的建设,由老一代革命家领衔,叶剑英、陈云、王震、习仲勋、何康、王昌虎、陈文高、江洪洲……一个个响亮的名字,构筑了中华民族百年橡胶梦的坚强基石,培育起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垦殖创新橡胶之魂! 临危受命的叶剑英为中国橡胶基地建设禅精竭虑、谋篇布局 历经几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我国不仅解决了橡胶问题,而且,还创造了把橡胶种植从纬度17度,向北推进到24度的伟大创举! 靠的是什么?英雄之魂! 我们要永远环念战役中的勇士们,传承先人的伟大事业;歌颂领袖和英雄的人民,发扬宏大革命事业之英魂。 耸立在海南保亭县金江农场数十米高由王震题词的纪念碑令人肃然起敬 屹立在胶林中的王震橡胶试验田纪念碑彰显英雄本色  把骨灰埋在胶林里的王昌虎墓地 在新的百年征战中,我们仍然要坚守和发扬的是——英雄之魂。      ...

  • 侨生的钳工生活(晨阳)

    上世纪70年代,姑娘找对象,解放军可是香饽饽,闽南话传说,嫁给解放军,有得吃又有剩。进国营工厂当工人,有固定收入端铁饭碗,也是青年男女所梦寐以求的工作。1975年,年近而立的我,从“半个兵”的建设兵团“土楼”医院调回厦门,进入厦门郊区唯一的国营企业——厦门郊区农械厂,“抹黑手”当工人。 厦门郊区农械厂,位于厦门市灌口镇李林村牛坞。从杏林曾营工人宿舍9号楼二楼面积仅有20余平米的家中,我骑单车需约30分钟去报到,厂部劳工分配我到“电机车间”工作,并安排我在3人一间的集体宿舍下榻。 “电机车间”生产和维修电机,沈主任是一位从海军退伍的印尼万隆归国的侨生,也是我的师傅。或许是“侨”的缘分,我们一见如故,他安排给我一个工具橱,带我到工具仓库领取铁锯子、榔头、螺丝刀……等。 师傅告诉我钳工的基本功:榔头要砸的准;螺丝既要拧紧,又不能把螺丝拧断;铁锯要把铁条锯断又快等等。动口容易动手难,师傅从废弃物里拿了根铁条,在老虎钳上夹紧,三下五除二就锯断了。我跃跃欲试,拿着铁锯,往老虎钳上夹着的铁条使劲,锯片断了,师傅说,锯时来回摆动要直,东歪西拐,锯片就易断,而且握铁锯及站的姿势要正确,眼看手到须配合好,这样才不会锯歪,产生废品。根据师傅所说的要领,我学会使用铁锯了。 车间生产三相电机,从镀锌片的切割到电子芯片的成型冲压,不定时晚上加班将铝锭开高火炉融化,浇注电机转子,绕匝漆包线及嵌入,均由我们齐心协力去完成,我什么活都边学边干。记的每当开完高火炉后,满身大汗,厂浴室没有热水供应,我们以生铁放至炉中烧红,拿回宿舍放至有水的桶里“嗤”一声加热后洗澡。虽然我们都付出了辛勤劳动的汗水,当一台台电机诞生走出车间,我们每个工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颇有成就感。  由于我在岗位上认真、细心地边学边干,表现良好,1977年2月,被厂里评为积极分子出席厦门市郊区工业、财贸学大庆会议。经厂里同意,我们一行4人,还到南平、福州等兄弟工厂去参观学习。 后来,厂里为农业机械化生产形状如船的拖拉机,称“机耕船”, “水”陆两用,农忙时下地耕田,农闲时在马路上行驶载货,深受农民兄弟的喜爱。因人手缺乏,我被调到“机修车间”,重新当学徒,学习修理机耕船、拖拉机、柴油机等等。这个车间,除了手抹黑,干完一天的活,工作服都沾满油污。在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下,我也学会了一般的修复处理,有一次竟然还开着修理好的机耕船奔驰在马路上。 工厂周日休息,周一复工。1977年前,我与父母亲同住在杏林曾营工人宿舍,一房一厅蜗居7口人,浴室、厕所是共用的,周六下午回到家,我只好到附近的纺织厂、二化纤厂或电厂去痛痛快快地洗热水澡;晚上睡觉水泄不通,我铺钢丝床睡在过道。若外婆从高浦来过夜,更是拥挤不堪;1977年后,家母厂里又分配了离家不远4楼的一房一厅,成了我们的洞房,居住条件也有所改善。 1979年搬家至厦门岛内,住进夫人工作的大同中学(当时是厦门四中)宿舍里。当时,农械厂周末休息及周一复工有“解放牌”厂车接送,于是,我也跟着厂里的汽车往返。直到1980年,调到厦门汽车修配厂工作,才终结颠沛流离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