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灣湖畔人歡笑,除夕輕寒風料峭。萬人空巷欲迎新,千闋狂歌皆入妙。 舞台熠熠星光耀,倒數聲聲春意鬧。煙花幻影落濠江,花雨紛飛豐稔兆。 书法 一〉茂松二〉馮利發三〉李燕軍四〉劉北照五〉阮偉生六〉黃玉靈七〉周永騰八〉莫敬釗九〉尤肖松十〉李應華十一〉茂松 . . . . . . . . . . . . ....
莫向天地议晴阴,休与坡沟论晦明。 斑鸠登称欢四两,鸽子脱毛恨半斤。 勤襟逐梦当求稳,精准把舵要寸分。 岁杪且将思淡定,节末但把意重新。 凝寒丛峰皆秀色,年开满眼尽阳春。 研经不让华颜老,究典图索尚摄生。 河山眺缈霞烟里,盛世飊雄庆远征。 壮怀踏歌轻翘首,昂扬再步写初心。 2025.01.05. 格致走筆...
我的保护神——两百多年的老树 挺立在马六甲海峡岸边的这棵大树,离我家曾租住的老屋仅仅一路之隔。原先大树的根处以外便是一望无垠的马六甲海峡,填海之后,大海退去了四公里之外。大树已经生长二百多年,曾经被雷劈断,过后仍然枝繁叶茂。我也许受到这棵逢灾化险大树的护佑,儿童时代在它身旁躲过了两次危及生命的凶险。 一次是我四岁时,家里的小店铺购进大米,我开心地藏猫猫躲在米袋下,扛大米的工人没看见,将二百斤重的一袋大米压在了我的身上,我无法喊叫,难于呼吸,紧接着一袋又一袋大米压在上面,在命悬一线之时,我妈发现刚才活蹦乱跳的孩子不见了,知道大事不妙,大声喊叫把开动了货车即将离去的工人叫回,翻开几袋大米,把脸色苍白的我拉了出来,让我躲过了一劫。 另一次更是大难临头,死神插肩而过。大树旁有一个巴士站,一天下午,读小学一年级的我放学回家,急着从巴士车头前跑步穿过马路回家,差点被一辆从大巴后急速驶过的小汽车迎头撞飞,小汽车快速刹车,左右摆动,险些翻车,在前方几十米处停了下来,吓得我浑身发抖,一身冷汗,两腿酥软回到家里,慌忙找水喝,我又一次躲过了劫难。所以,大树也许就是我的童年保护神。时过八十年,我六次从中国返回马来西亚省亲办事,每次都争取前来看望这棵老屋前屹立的大树。这一次,是马六甲雷州会馆蒋育贤主席开车把我们送到此,田柏学老师为我拍下了大树下的感言和第一次采下树叶吹响了《我和我的祖国》短视频,以此答谢我的有恩之树和有情之人,更要感谢我的第一故乡——中国,和欣欣向荣的第二故乡——马来西亚,两国一树成了我这辈子平安成长,快乐到老的庇护之神。 身后左起第一间曾经是我们家一百年前在林蒙岸租住的老屋 ,面目全非,与头发稀少的我成了对称 麻坡海岸前方就是马六甲 世界指哨冠军田柏学此次与我同行,参加了新山全国老友聚会之后来到了马六甲雷州会馆,听了我的述说,见了林蒙岸此树此路此屋,亲临此风此情此景,感同身受,侨情满怀,便神情十足地催促我写一首回忆诗,不了,他先人一着,落笔成诗。 《亲吻你,故乡的叶》 我又回到了你的怀抱, 故乡的老树, 我要亲吻你, 故乡的树叶。 怎能忘记, 在那幸福的童年, 我天天为你歌唱, 在那快乐的日子, 你日夜为我祝福。...
. 澳門回歸二五年,一國兩制好方針。高度自治民意歡,攜手建成新澳門。 * * * 國旗區旗迎風揚,冬日暖照喜氣洋。煙花綻放夜璀璨,全民歡快心舒暢。 * * *主席期許牢記心,掌上明珠鞭策紧。⋯港澳兩珠相映輝,合力共建大灣區。 注:1999年12月20澳門回歸祖國至今2024年12月日已二十五年。香港特區是國際金融中心.被稱為東方明珠,習主席稱澳門是祖國的掌上明珠.本文將兩地簡稱為港澳兩珠。 图引自澳门日报特刊0-2024.12.21 ...
多年前,我试用一片鸡蛋花瓣吹奏歌曲,随着播出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北风吹》、《鸽子》、《呵,朋友》、《西班牙女郎》、《宝贝》、《喀秋莎》等歌曲的各一段伴奏曲,我连续不断地吹奏了 40分钟。因为鸡蛋花和树叶的形状、韧度等性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有的歌曲吹得较好,有的没吹得那么好,但是,花瓣吹奏基本成功,奇迹出现了。 当我再次试吹放在桌上已近20分钟的、有点微软的那片旧花瓣时,奇迹又出现了,它好象有点弹性,稍微用力拉动,发现它有些许的伸缩性,虽然难度加大了,但是照样可以吹奏歌曲,歌曲的音调音色也能吹奏得较好。当我用剪刀剪去过软的花瓣,剩下不足长x宽=3.5×1 CM,成了微型乐器时,还能吹奏,又是一个奇迹。为了记住自己发明了花瓣吹奏,和吹奏鸡蛋花时破天荒发现这三个值得纪念的奇迹,我把刚吹奏过的鸡蛋花花瓣拍照了下来。 时间是:2013.7.13. 0:46。 鸡蛋花,是我从1957年开始,到2013年56年来走遍中国许多省市地区寻找到的最佳吹奏的花朵。它的生长(热带、亚热带)地域广,花期长,韧性好,音质纯 ,美丽芬芳,形色俱佳,令人叹绝。目前,用花瓣吹奏的技能在世界上还绝无仅有,实属珍奇。 时至2022年11月10日,又过了九年,每当回想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说明:“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千秋传承是在传递中增添新的因素和成分,这其中包括发明、创新和吸收(异文化的因素),从而形成积累,推动文化的进步和发展”,心中悠然浮现出一种说不出的快乐。我似乎在无形中为人间乐器花园增添了一朵令人难以置信的乐器小花,它不仅能奏出曼妙之音,而且还美丽芬芳。 2019年10月1日,我以花瓣吹奏的《我和我的祖国》、《谁不说俺家乡好》、《鸽子》等15首中外名曲的吹奏曲视频献给祖国70周年华诞,略表心意。为了能继续推广,我在亲友和热心人的帮助下于海南、深圳等地建立了四个“卓忠明(1957年始)花瓣演奏基地”,如有机会还将努力发挥余热,扩展基地。 我想这是人生中一件令人开心,值得庆幸的人花共鸣的佳事。 2022/11/10...
2022年“升中派位”兩个阶段派位(包括自行分配学位和统一派位结果)於7月26曰公布。 这一天,小娟返回就读的小学校,领取“升中派位通知书”。她见到同学们收到老师发给他们通知书后,非常雀跃,欢喜若狂,各位同学笑容滿脸,相互报喜,说出自己所选的心仪学校,对未来憧憬充盈……可是小娟却高兴不起来,她愁眉苦脸,闷闷不乐。 她最好的同学小红,见状走到她身边,关心地问她:“你不也是派到自己所选的心仪学校吗?为什么还不高兴呢?”小娟没有回答,只是默默无言, 久久说不出话, 像似有很多心事——在小红的不断追迫下, 小娟才说出她的烦心事……于是,小红提出她的想法,建议小娟向班主任叶老师说出自己的困扰,请求叶老师当她的家长幫忙解决註册的问题。 原来小娟是一位跨境学生。她的父母亲都在深圳生活和工作。然而,自从疫情暴发后,这三年来,她是孤独一人寄住在奶奶家。以前,她每天上完半天课后,很快可以过境返回深圳家里,同父母亲一齐生活——如今已经快三年没回深圳了,每天只能通过手机微信或视频联络。 小娟的父亲早在十年前与朋友一道在深圳创业,开了一家“港式荼餐厅”,在那里娶了一位来他的餐厅打工的湖南年轻貌美的姑娘,不久就申请来港私家医院生下了小娟。当時只要肯花十几万元港币就可成事。香港政府的政策有规定,凡在港出生的婴儿就可取得香港身份证。就这樣,许多在深圳生活的港人在內地娶妻成家立业,为日后申请跨境上学方便,都会选择来港生小孩。 小娟的奶奶已是八十有多的老人,是一位独居老人。长期有病缠身,无法照顾自己,疫情没爆发之前,父亲每星期都回港一趟来看望老母亲。如今,兩地不能通关,小娟也回不去,香港又没有其他亲人了。父亲只好聘请了一位钟点工的阿姨来照料一老一少的日间兩餐和家务。 小娟的班主任叶老师告诉她:如果滿意这次的派位结果,学生向获派中学註册的日期为7月28及29曰,至於中一入学前香港学科测验为8月2日。班主任的话音未落,小娟听著听著,眼眶里噙着泪,这時,她突然想起她的好同学小红给她的建议——向叶老师求助。于是,小娟提起勇气向她的班主住说:“叶老师,您能不能帮帮我的忙,当作我的家长,在7月28日那天陪我一起去那间中学校註册。” 这突如其来的要求,叶老师一時答不上口,但她是了解小娟的家庭背景。她也很同情小娟現在的处境,考虑了一会儿,因责任心和同情心的驱使,她用一种很温柔的語气答应了小娟的请求。小娟高兴地把这件事告知在深圳的父母亲,她把叶老师的手机号码告诉父亲,要他赶紧打电话给叶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恩!小娟也把叶老师答应当她的家长这件事告诉了小红,感谢她的好建议。 叶老师还在班里向同学们介绍今年的升中派位结果。她说:根据教育局资料显示,2022年度共有49448名学生参加中学学位分配办法。按获自行分配学生及统一派位阶段获派首三个志愿学校的学生人数合计,整体满意度率为94%;89%的学生获派首三个志愿学校;获自行分配学位有66%的学生获派首志愿的学校。 時间过得飞快,来到7月28日。这一天,叶老师特意打扮的像似家長一樣,陪同小娟,乘坐东铁到粉领,前往小娟要註册的那间中学校报到,一切手续完成的很顺利,成全了小娟的心愿。小娟非常感激地对叶老师说,您是我的大恩人,我会永远记住您的这份恩情,感恩老师,我会努力学习,不负您的期望。 2022-10-19...
图为:5人4器(口哨、葫芦丝、叶哨、锯琴)的合奏新组合,为广大师生们吹响了《我爱你中国》。 卓叶先生发来微信告知:非遗乐器新组合合奏视频已经传送国内外多个网群。它以感人的音律、耀眼的视频、多器的合奏、整齐的服装、高昂的气势、非遗的音乐、创新的路子引起了观众们心灵的共鸣,得到国内外多方的关注和赞誉。它也许是深圳精神在艺术领域的新亮点,更可贵的是他们的脚步继续走向前走! 我为几位艺术家对非物貭文化遗产传承的热爱和坚持精神而感动,特此点赞! 五人四器重組合, 树叶吹奏出新章。 潛心硏习不停歇, 金叶花瓣妙音扬。 。 五湖四海传文化, 经典名曲暖心房。 叶哨葫芦琴声响, 非遗传承和声昂。 。 树叶吹奏“北风吹” 点击以下面左图—–欣赏树叶吹奏曲 这是一首家喻戶晓的著名经典电影插曲“白毛女”,旋律优扬动听。...
洛杉矶公寓家居前留影 人类与动物界出生落地就要运动,否则不能生存成长。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缅甸土瓦县甘保镇任教时,有一个星期日,学生放假,校园内静悄悄,安宁宁,有一只怀孕的母牛,步入校园空地,产下牛仔,然后它转身用舌尖舔干净小牛身上的黏液,吃掉胎盘,这个时候小牛战战兢兢地站立起来,不一会牛主人赶至现场,牵走母牛,小牛也摇摇晃晃地跟随而去,我从学校二楼窗口看的一清二楚,历时约一个钟头。母象生仔之后,小象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好像还不会呼吸,母象赶紧用长鼻触碰,用前脚推移小象身躯,使小象甦醒呼吸,不一会小象挣扎着站立起来,依偎在母象身底。小牛小象等哺乳动物很幸运,生来就可以吸食到母乳。小鸡小鸭孵化落地后,不但要很快站立和走动,而且要学会啄食母亲寻给的食物。小乌龟们从沙坑里孵化出来后,必须马上爬向海洋,游进水里,自寻食物养身。有一种飞鸭,因为深怕狐狸偷吃她的蛋子,飞到悬崖峭壁的夹缝中下蛋孵化,小鸭们孵化出来之后,母鸭从地上呼唤它们,勇敢的小鸭们一只接着一只跳落下来,而且十有八九成功落地,个别小鸭身受重创,甚至当场𨄮死。熊猫,猴类和人类最幸福,婴儿出生下来,母亲会拥抱怀中,长期餵食营养丰富的乳汁。即使是这样,婴儿一生下来,除了吃奶和睡觉,始终不停地运动,学会自己三翻六坐,接着四肢爬行,双腿站立,跌跌撞撞地行走,跌倒了爬起来,反反复复,直至稳定地行走,跳跃奔跑等一系列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在不停地运动中健康成长。 左:抱球游泳, 右:儿童足球比赛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我家住在渺名县城对岸龟雷村,屋前就是水深流急的渺名江,因靠近海洋,随着涨潮与退潮,江水每天两次涨水进来,退水下去,日夜来回流动,使我误以为世界上的河流总是来回流动,川流不息。每天上午和下午,姐姐教我在江水里学游泳,不久之后,我自己学会了游泳和潜水了,从此游泳成为我一生最爱的运动。 二战期间,我跟随姐姐去上缅文小学,下课的时候,喜欢和同学们一起踢足球,在没有球门的校园里,同学们分成两队,你追我逐,攻防进退,气喘吁吁,汗流满面,不亦乐乎。 1947年,我家迁居到村北的渺名江边,房屋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里,涨潮的时候,江水淹到屋后的独木桥上,我总是脱光衣服,抱着空心铁球,(我已记不清从哪里捡到这个篮球大的彩色圆球,听说是飞机上的一个零件)纵身一跳,漂浮在江水上,尽情的游来游去,无形中锻练了我的身体,增强了免疫力。几十年以后,我曾两次旧地重游,去寻找儿时的旧居,可惜旧居早已被江水吞噬,心爱的铁球也不翼而飞了。 左:渺名中学百米接力赛(1956年),右:渺名中学二百米决赛(1956年)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在渺名县城中华中学读高小的时候,游泳与踢足球是主要的运动项目,当时,家里的饮用水都要购买,为了节省金钱,家人天天跑到三四百米开外的渺名江边冲凉,水涨江阔的时候,因为读小学时喜欢看缅甸电影,长大后想当武打电影明星,往往从桥上翻筋斗入水,有可能水里有硬桩,有一定的危险,所以不敢告诉母亲。 在缅甸每年雨季开展足球运动,离学校三四百米开外的地方有县级足球场,经常举行县级足球比赛。大球场旁边有孩童小足球场,同样有球门,不同的是成人足球场大而有门网,孩童的则小而没有门网。每逢星期六,中午12点一放学,我们男生就结队去踢球,孩童足球比成人排球还小一点,皮制球有内胎,每次踢前,先要打足气,然后用皮线铁针穿插封紧裂口,需要花好大的功夫。在倾盆大雨下,两队球员拼搏厮杀,滚在一起,个个成为泥人,一踢就是几个小时,约下午五点,才结束战斗,各自回家,冲凉之后,我饿得双手颤抖,晚饭狼吞虎咽,母亲在旁心疼地叫我下次早点回家。 左:足球赛飞跃顶头破门, 右:乒乓球运动 1954年,我升读初中,突然科目增多起来,算术变成几何代数,还有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等。仰光华中复办第二届高中毕业班有12人,分配到渺名的就有3个,林抱治老师,杨允忠老师,洪士连老师,分别担任我们班中一,中二,中三班班主任。他们政治思想觉悟高,教学水平一流,诲人不倦,把我们教育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
南加州缅华会员們正在练习由雷倩美老师指导的《24式简化太极拳》 少女的心,秋天的云。时晴时雨,乍冷还热,变化无常。绿草枯黄,树叶飘零,景象萧瑟。观感上告诉人们,时下业已进入深秋。然而,秋冬两季有茉莉桂花秋海棠,腊梅菊花俏水仙。点缀人们的生活,增添闲暇雅致之情,虽比不上春夏两季繁花争荣,但也毫不逊色。 左:黄菊花,右;白瓣黄心菊花 左:茉莉花,右:麒麟果花 自2019年年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为了配合当局的防疫抗疫计划,为了保护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安全,实行居家隔离,停止一切社交活动。说难听点是”变相软禁”,终日孤影自怜,对窗望月。没了親友交往,连呼吸一口新鮮空气,生怕不知不觉中染上疾病,害巳害家人害大众。这种似人非人的生活节奏,坑坑洼洼,艰难走过三年时光。如今病魔像似发酵的面团达到颠峰之后,开始慢慢回落,说人们见怪不怪,精神麻木,习以为常也好,或者说是”全民免疫”也罢,社会各部门也放松限制,人们也渐渐恢复正常的社交文体活动。 有鉴于形势的转变,美国南加州缅华联谊会,为了侨友们的身体健和各项文体活动,认清形势,与时俱进,在南加缅华联谊会董事长许秉正先生的关照下,招开董事会议,听取各董事对当前形势慎重的加以分析、看法、想法,最后拍板敲定,开放会所的各项文体活动。 2022年10月23日,星期天上午8点30分在洛杉矶蒙市嘉惠大道,南加缅华联谊会的原址拉开帷幕。意想不到,今早来了许多缅华侨友,大家如久旱逢甘霖,浴火重生。三年多的在家”禁锢”生活,再次久別重逢,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历经疫情的冷酷汰洗,有幸健康存活下来,实是不幸中之大幸。相见一刹那,大家无言相对,心中泛起一句”所幸你还健在”眼神通心灵,一股暖流贯通全身,此时无言胜有言,其感受真是难以言表。为疫情期间逝去的亲朋好友哀悼,为有幸健在的亲朋好友祈祷,祝福大家身心康乐,事事顺利。 2022年是多事之年,地震、山林野火、雨露不均,风灾、火灾,河流湖泊干涸,作物欠收,闹饥荒,狂风暴雨,洪水泛滥,冲毁人类的生命财产。社会治安不好,枪击犯罪,杀人越货,标新立异的法规,零元购。天灾人祸层出不穷。一众魑魅魍魉群魔作妖,战火四起,生灵涂炭,难民四处流窜,无家可归。经济下滑,民不聊生。哎!和平安宁,何处寻觅。 ...
大公司的餐廳一景 二十多年前,我應聘擔任中國台灣一家半導體封裝公司的總經理,公司大約有六百員工,公司分為三班制,每班8個小時,一般本地員工都會上早班。下午班和晚上班,有一部份是菲律賓到台灣來工作的勞工。公司的主要工作是半導體晶片封裝,用金線和銅花架做導體材料,再用塑膠壓模,成為半導體元件。 公司提供優惠午餐,晚餐和午夜晚餐(部份餐費由公司補助)。三班工人都在公司食堂吃一次。公司就將午餐,晚餐和半夜晚餐外包給另外一家餐廳。員工吃飯前都要刷卡,月底財務部再做計算。每個員工的餐費將在薪資內扣除。 我因為一個人在新竹縣工作,所以上班後,午餐和晚餐都在公司的食堂吃飯。因爲我是新員工,公司的餐廳卡,電腦系統還沒有建立起來,上班的第一個星期,都由秘書用她的卡幫我刷午餐和晚餐。 有一天的晚餐,秘書有事先離開,我也沒有注意晚餐需要刷卡这事。到晚上六點多,我走入公司餐廳去吃晚餐。到刷卡台,才記得我的公司卡還沒有辦好。我就對負責的一位老先生說,我的卡還沒有辦好,他看了我一眼,告訴我说,照公司的規矩來做,去找自己的上司來簽名才能吃晚餐。 雖然全餐廳內只有我一個人是穿著西裝打領帶的,他也沒有在意,繼續執行他的職務,給我一張表格,要我填寫名字,找到我的上司簽名。我楞住了,我想也是對的,但是我的上司就是董事長,他不需要在公司上班,每星期一從台北市到新竹,在公司同我們開會,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後,就回去了。當時,在餐廳內都是中班的生產線員工,我也不認識,(因為我到公司的時間比較短,認識的高級職員都是日班員工,下班回家了。)我也沒有理由解釋,因為老先生也不認識我,不可能通融的。公司付錢給餐廳是算人數,只有刷卡或是上級簽名的名單,公司才會付錢給他們的餐廳。 正在不知怎樣解釋又尷尬的時候,生產線的李經理也到餐廳來吃飯,我馬上請他過來一下,也解釋給李經理,老先生也認識李經理,因為李經理在公司工作多年了。李經理馬上跟老先生講,說我是新來的總經理,如果我簽名,任何人都可以吃飯。老先生才知道我是總經理,馬上同意我為自己簽名,不需要我的上司。我內心很感謝李經理的及時幫我解決這個問題,我也很佩服這位老先生,他的敬業和對工作的執着。 第二天公司人事部也馬上在公司的系統內辦好我的卡。解決了我的中午餐和晚餐的問題。 過了幾個月,我正在吃晚餐,老先生來找我,手裡拿了好几個人的名單。我告訴他,我已經刷過卡了,他說不是我的問題,因為有十幾個員工,忘記帶卡,他們的上司也不在餐廳裏,只有叫我幫忙,代理這些員工的上司,我也認識這些員工,所以我就簽名了。 後來這位老先生,也跟我很熟了。有時候員工抱怨菜式不合口味,人事部報告给我,我也同老先生說,員工抱怨菜式不合口味。他對工作非常尊重,馬上回去同餐廳負責人反映,後來伙食都得到改善,員工也滿意。...
人生旅途, 每個人每個阶段, 都會有各种夢想, 激勵着自己, 朝向目標不懈拼搏。 。 人生旅途, 不怕岁月催人老, 敢与時间爭奪, 坚持信念, 朝向理想不懈奋斗。 。 人生旅途, 不怕路途崎嶇坎坷, 艰难险阻, 只要意志坚强, 朝向明天努力追夢。...
缅甸首都仰光市中心 人类与动物界均有睡眠的习性,所谓日出夜伏,白天出来活动,晚上入巢休眠,个别动物习性反常,日伏夜出,如猫头鹰,蝙蝠。有的动物甚至有冬眠习性,每年寒冬腊月,它们会入穴深居,不吃不喝,处于昏睡状态,如蛇,蛙,龟,蝙蝠,刺猬。我在渺名县城读小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每天太阳西垂,晚霞染红天空,县城郊区上空,几十上百只乌鸦盘旋共鸣,场面壮观,之后,纷纷落树入眠。白天到郊外游玩,能够看到成群蝙蝠倒掛树梢,沉入休眠。 人的一生,睡眠时间佔去三分之一,睡眠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身体健康。我在一生当中,从小到大,从中年到老年,在各个不同的年龄阶段,睡眠状态一直良好,所以至今健康状况良好,五臟六腑,没有出现严重疾病。 左:渺名县城风光, 右:缅甸东南伊江三角洲 记得我五,六岁的时候,我们家居渺名县城对岸龟雷村,屋前是渺名江,屋后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缅甸属于热带地区,每年五月至十月是雨季,经常下倾盆大雨,稻田里积满了水,夜幕降临,从田野里传来哇哇哇青蛙叫声,有一种蛙虫缅甸话叫"布公英",肚皮鼓得圆圆的,夜里发出"公广公广"声响,与天上的繁星翩舞对歌,孩童时代睡眠早,我总是头落枕头,蛙鸣声中呼呼入睡,直至天亮。记得1945年初,秋高地干,姨丈和大哥在屋后挖了一个防空洞,有一次,盟军夜里来轰炸县城里的日军据点,姐姐抱着弟弟首先入洞,母亲则拖着我随后进洞,我没有甦醒过来,我的睡眠质量可见一斑。 左:缅甸仰光南中高中部, 右:仰光地理位置 1950年,我在渺名县城中华中学读小学的时侯,县城遭遇一场大火,一个下午就烧毁了半个县城,重建以后,我们在B道与十一街交义处租到新居,前面是约高一米,宽一米半,长五米的平台。后面是高一米半,宽两米,右边是长五米的高台,左边长三米落地厨房。前面紧贴着一间小茅屋,住着一对中年夫妻,厨房与茅屋隔壁上有个小通风口,两家人可通话。秋收之后,仰光和平塔高僧到渺名县城讲佛经,头一天,母亲和姐姐带着我和弟弟去听讲,高僧讲经过程中,添加生动的故事,大人小孩都喜欢听讲。第二天入夜时分,我没有跟去,在家守夜,晚九点了,家人还没回来,我在母亲和姐姐睡的床上躺下休息,一下子就呼呼大睡,待到母亲他们回来时,无论如何叫不醒我,最后找来一条长竹竿,进入邻居家,从通风口插进竹竿,戳刺我的脚掌,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我叫醒,以后家人再也不敢叫我守夜了,可见我的睡眠极佳。 左:土瓦县树林密布, 右:缅甸东南夹长地带 1956年,我读初中二年级时,我们学校举行首次校内运动会,由于心情太激动,头一天入夜后,我翻来翻去彻夜难眠,结果运动会上,下午举行的1500米赛跑中,最后50米冲刺阶段,我输给了高班李庆生同学,只得亚军,这是我生平首次失眠,极其罕见。第二年校运会1500米竞赛中,因为我睡眠充足,我远远领先对手荣夺冠军。 1957年,我赴首都仰光,到南洋中学入读高中,住校寄宿,高中部位居仰光郊区,校园周围树木环绕,少有居家,下雨的时侯,校园内草地上积滿了水,夜里蛙声"哇哇、公广"齐鸣,寄宿生们在雷电,阵雨,蛙鸣声中,个个呼呼入睡,三年的同窗生活,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失眠。 左:仰光甘马育群英小学, 右:仰光甘马育郊区风光 1960年,我高中毕业,前往土瓦甘保任教,甘保位居缅甸东南非常夹窄细长的地段,地理位置更加靠近赤道,西边濒临印度洋,东边很靠近太平洋,气候炎热,两大洋的云雨,笼罩漫长的雨季天空,连绵不断的阵雨长达半年,往往一下数星期超过一个月,清早起床,我独立走廊,眼望宽阔的草地,积水,高空横扫而降的千万条雨丝,心情舒畅,是我一生中所遇到的最长的倾盆雨季,不用说是雨夜最佳睡眠曲,经久难忘。 1962年,我回到仰光,在郊区甘马育任教,仰光濒临印度洋,雨季雨量非常充沛,虽然说是郊区,学校四周全是居屋,夜雨时分听不到蛙鸣,阵雨敲击铁皮屋顶的声响,也是一种催眠曲,令人很快沉入梦里。...
阿龙来电说要去英国定居。那天晚上我们谈了很久很久。 历史上清朝没落,民国战乱,民不聊生,纷纷背井离乡。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是当时的三大移民潮。唯有下南洋最悲壮。我们的父辈也是在那时候到了异国他乡。那是为了讨生活,谋生存。就当今世界而言,缅甸移民、阿富汗移民、乌克兰移民……,情有可原。香港人过着美好生活,为什么要移民?移民为那桩? ...
我的老家是在南方一个比较偏僻的小县城里。可能是从小受到的教育比较传统缘故吧,在我的青年时代,只要听到有人说钱、钞票、发财一类的字眼就觉得有些别扭。特别是当某人嘴巴里左一个钞票右一个发财时,我就会认为这个人很庸俗——怎么成天就是钱、钞票、发财呢?!要知道,社会崇拜的可是“纯粹的”、“用特殊材料铸成的”、“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等高尚的人呀! 也许是冥冥中“哪壶不开提哪壶”。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是个具有保密属性的“三线厂”。它地处群山之中,交通和生活都很不方便。好在因工作关系,我结识了一对本地的农民夫妇。他俩不仅会帮助我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小难题,还会送点他们自家产的农副产品给我改善伙食。有时碰到他们家用红薯、芋头、玉米等杂粮当晚餐时,干脆就叫我到他家去与他们一起吃。当然,我也不时会送点脆饼、麦乳精、香皂等“高档”商品给他们作为回礼。 到他们家去吃杂粮晚餐是那个时期最开心的事情了。黢黑的厨房中央有一个由几块山石堆砌成的简易炉灶,上面放一口鼎锅,锅里放着红薯、玉米、芋头、土豆、南瓜一类的杂粮,锅下烧着木柴或芭茅。炉灶旁边则搁了一张小方桌,而小菜通常以自制的剁辣椒、咸菜罗卜干为主。等到锅里的水焖干了,杂粮就飘出阵阵甜香气味来。俄顷,大家就围着小方桌一边吃一边聊天,那味道和氛围应该是说多好就有多好。然而,这种幸福的时光和温馨的气氛却往往被女主人说的话给打了折扣。 女主人姓冯,热情善谈,嗓门清脆。不论何时何地,大凡只要她一开口,就很有可能将话题收纳到“钞票”的范围里。比如喇叭里播报了某生产队的某男起早贪黑作贡献,她就说什么呀,他起早贪黑并不是为了作贡献,而是为了多挣工分多得钞票。又比如报纸上登了某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废寝忘食钻研科学,她就说什么呀,他钻研的目的还不是为了出名获利。有一回我们单位的一个中层干部被评为省级特殊材料铸成的先进分子的光荣称号,厂部对此非常重视,动用了包括广播、横幅、标语、简报、专栏、表彰会等一切手段进行广泛宣传。可这个女主人却在私下里说什么特殊不特殊呀?还不是一样贪财,好几回偷厂里的铁拿到我表舅开的废品收购店里去卖呢…… 总之,因为所有的好人好事和常人常事到了她的嘴巴里都变成了“什么呀……还不是……”。所以尽管她一家人都是我的好朋友,但在我的意识深处还是觉得她是一个与纯粹、高尚、文明背道而驰的庸俗之人;她的嗓音虽然清脆,却在清脆中折射着尖锐、刻薄。 冯对我的影响不仅生效于我与他们一家人相处的那段时间,就是当我调到一个二线城市的新的单位工作之后,只要听到与利益有关的人和事,耳朵里仍然会回响起她那腔清脆而又尖刻的嗓音。 时光荏苒、日出日落。按理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涉事的增多,我对冯的印象应该是越来越淡了。可奇怪的是,当我后来成家立业了,步入中年以致迈入老年了,冯的声音还是会不时地在耳朵里响起并且慢慢地变得越来越中肯、越来越亲切、越来越有魅力了。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想来想去,只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身心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与金钱、钞票、名声、利益相关联的社会关系之中,包括做梦的时候。换句话说,我们机体的组织器官和生理功能以及我们生活的社稷都是由庸俗构成而不是由高尚构成的。之所以舆论场上会不厌其烦地提倡文明、高尚、纯洁,那是因为世上根本就没有那样的“纯人”才作出那样的祈盼;我们生活的环境恰恰缺少那些东西才需要去追加和弥补。 具体来说,我的世界观之所以会变得与冯的观念相一致,是因为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碰到过数不清的人和事——道貌岸然与引车卖浆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者,腰缠万贯做慈善的与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先进楷模与小偷囚犯以及国际国内大事、家庭琐事、公事、私事、生活上的事、工作上的事、学习上的事、精神方面的事、物质方面的事。而这些人和事不论多么简单或复杂,多么堂皇或市侩,其归根结底的走向都是呈物质决定精神、逐利先于奉献的。就像冯当初说的那样“什么呀……还不是……”。 冒昧再举几个例子来佐证吧。 我后来所在的工作单位上有个材料仓库的支部书记是个工农干部。他穿着朴实,为人温婉,工作上以身作则,生活上勤俭节约。每逢开会发言,三句话不离大公无私克己奉公什么的。可后来有一天他突然被公安局铐走了,原因竟是他长期暗中勾结厂外盗贼偷走不少钢材。天呀,这不跟当年那个被评为省级特殊材料铸成的先进分子一模一样吗? 又比如,评职称应该是一件很严格的事情吧。学历啦、工作年限啦、论文啦等等等等。但也留了一条缝隙即“破格”,因此就“破”出一些情节来了。与我同一科室的老吕其它条件都马虎能凑合,但他天生不善于写论文,于是在评职称之前的半年多里天天提前到岗帮领导和同事打扫各自办公室的卫生。碰到“五一”、“十一”之类的卫生大检查,更是撸起袖子掏阴沟、洗厕所累得满头大汗……如此一来,到了评职称的时候就如愿以偿地“破格”了。不过,等到新的工资拿到手,他就闪到了腰,从此再也不提前到岗了。 还有,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历来善于走官道。应该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吧,最后官至正厅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省的广播、报纸、电视上不时会出现他的声音或身影。只见他总是穿一件风纪扣扣得规规矩矩的中山装,举止得当,言行儒雅,开口闭口都是“最高指示”般的“正能量”。以致我们家乡的地方志和官方网页都把他列在现当代名人的置顶位置上。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让全县父老乡亲都为之骄傲的名人,却在离休一年后因贪污受贿被判刑20年。其贪污金额接近一个亿。 最近的例子就是志愿者啦。因为新冠疫情,返聘我的单位的所在区域突然成了高中风险地区。我和几位同事被猝不及防地封控在公寓里整整两个月。不仅不能离开公寓,开始的时候甚至不能出房门,连一日三餐都难以保证。那段时间我们唯一的求援方式就是通过手机向单位上的相关领导反映情况,倒也获得了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不过在联系他们的过程中我们明显地感觉到他们非常繁忙,有时一大早从微信里给他们留了言,要到傍晚才能得到答复。原来,他们都做志愿者去了。在人们的逻辑思维中,志愿者应该是不计报酬的高尚之人。但后来我们越来越觉得奇怪,不仅我们单位上的相关领导,就是公寓物业公司里的保洁员、保安以及伙房的勤杂人员也都纷纷成了志愿者了。他们都不是医务人员,却在一夜之间经过考核而穿上了防护服,做起了核算采集或秩序维护工作。更奇怪的是,自从成了志愿者,他们整天乐呵呵的满面红光、吆三喝四。其嗓门比当年的冯还要清脆嘹亮,丝毫没有防疫抗疫的严肃表情。直到有一天,有个想做志愿者而没有如愿的保洁员和一个已经当上了志愿者的女保安打架打得头破血流并来了110特警处置之后,我们才知道志愿者不但有报酬,而且可以拿到难以想象的高薪,所以大家都千方百计找熟人拉关系去跻身其间了。 以上说的都是别人的例子,下面就说说我自己吧。 青年时我觉得冯是一个与纯粹、高尚、文明背道而驰的庸俗之人,是出自内心的觉悟。而今,我觉得冯当初的言论越来越亲切、越来越有魅力也是出自内心的觉悟。...
缅甸仰光南洋中学创办于1948年5月20日,走过光辉灿烂的十七年后,于1965年4月1曰因缅甸政府的国有化政策而停办。十七年教育成果享誉全缅,青垂缅华历史,流芳千古,她是缅华的光荣和骄傲。 南洋中学,是以她突出的优良校风,和教育成就而饮誉缅华社会。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是二战后的缅华教育重建和步入新发展的时期。从南洋中学毕业投入缅华教育事业的为数不少,他们在缅属各城镇,为缅甸华文的基楚教育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步入工商界的南中校友,在缅甸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南中学生(绝大多数)给广大华侨留下作风正派、工作热情、极积、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能适应新环境、能创造发展、热爱祖国、热爱侨胞,维护推动中缅友好关系等良好形象。在当时南中给人们以新型学校的印象。在我就读南中时(1956-1962)延传下来的校风已成稳定的模式,但从没有听说过我们优良校风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详细拜读了南洋中学特刊(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廾五日出版)里的一组珍贵教育文献后,方知南洋中学优良校风的形成,与刚创校初期的校内新型民主教育管理模式分不开;与当时以李行建(校务主任-相当于第一任校长)、杨章熹(创校委员总干事兼文史教员-李行建回国后上任第二任校长)、黄华明(教务主任)、王伯明、吴思正(训导主任)等为主的校内行政领导分不开;校务行政领导集体的团结和真知卓见,及全体教师的真诚奉献、努力实践是分不开的。 学校在一开始就认真地抓紧、抓好建风工作,这是非常及时、难得和正确的。为南中的教育成功和发展,奠下了宝贵的基石,并由以后续任的校长注一及全体行政管理层和老师,继续培植和延续发展,正是开头好是成功的一半。 校风,就是指学校的风气,是一间学校的全体师生共同具有的,突出的,并且在较长的时期里起作用的思想行为作风的体现。校风有好坏之区别。南中的校风是好的,是特优的,导人为善、积极向上、学习气氛浓厚、纪律严明、团结友爱。中学生是长知识、长身体、塑造品德时期,良好的校风使学生在校园里,时时、处处受到无形的激励和监督,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是一种良好的潜在的教育,在师生之间互相影响、取长补短,促使形成正当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行为表现。 南中在建校初期靠师生双手的劳动建设了绿化式的校园环境,还有女生寄宿舍的设置,这两项创举,予人耳目一新,是当时仰光缅华社会的新生事物,在当时均属首创。在开学后,就马上及时地抓紧思想行为教育。学生由各不同环境带来的一些陋习、散漫无纪的作风是必须消除的。先由学校领导层草拟出校规,然后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治会,寄宿生生活委员会,开展民主讨论。学生自己参与讨论后,制订出严明的校规。这样就促使学生自觉地共同遵守。建立勇于检讨不断改进,改善学习和生活的作风,实现真正以「做中学」、「学中做」、「以指导学生学做人」的教育宗旨。强调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自治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开展读书小组活动,培养强帮弱的精神;举办各项学艺比赛,促进学习兴趣和热情,形成比、学、赶、帮,生动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氛围。全是一套斩新的民主教育和民主管理方式。 南中的优良校风,除了体现当时侨校的一般学生守则的教育要求之外,更突出了:爱班(爱集体)、爱校、爱缅甸、爱祖国的四爱教育;严守纪律、友爱互助、艰苦朴实、辛勤劳动、手脑并用劳动创造的精神。所有这些优良作风,对绝大多数的南中同学都起了持久的、积极的影响以至终生受益。 南中校友已散布缅甸以及在世界各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在把南中优良校风上升为南中精神 ── 即指求学时在南中优良校风陶冶下,业已形成的各种优良行为、习贯和作风,转化为长期自动、自觉遵守和发扬的思想理念,使之继续激励自已在任何新的环境中,为继续学习、为生存、为克服困难、为事业创新发展、争取新成就、实现幸福生活,同时为所住在国的发展作贡献。 注一 南中校长 第一任:李行健 第二任:杨章熹 第三任:徐曰宗...
亞洲藝粹會詩書頌國慶 展示澳門同胞藝術水平 【本報消息】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七十三周年,澳門著名詩翁高德光,以專業、深情、敬仰的態度撰寫“七十三周年國慶禮讚”詩,經亞洲藝粹會(澳門)會長梁少美組織會內理監事及會員,以多彩技法、激盪和崇拜的心情書寫該詩,結合詩歌及書法兩大藝術歌頌祖國的盛事,展示澳門同胞的藝術水平,向大眾傳達澳門藝術界敬愛祖國的心情。 七十三周年國慶禮讚詩: 國之大慶幾經秋,七十三年風雨稠。 歲月崢嶸開駿業,河山帶礪固金甌。 春天故事同歌嘯,禹甸新篇眾策謀。 屹立東方雄氣派,岳宗泰岱仰神州。 參展者包括:梁少美、歐志祺、楊焯光、何來成、陳永輝、吳建威、江佩儀、邵錫忠、鄭金鏢、楊潼熙及黃奕銘。...
《慶祝國慶73周年暨澳門回歸祖國23周年明明文化藝術交流協會會員書畫作品展》展出成功之賀 中秋國慶又回歸,喜事重重遍八圻。錦繡山河揚虎氣,崢嶸歲月顯龍威。泱泱禹甸風雷激,熠熠文光翰墨揮。情滿濠江吟嘯處,神州今日正騰飛。...
1998年我應聘到中國台灣一家半導體後段封裝公司擔任總經理,公司主要產品是將晶圓廠生產的晶片加工成為半導體元件。這家公司大約有六百員工,本地工人有四百多人,外國勞工大約有一百多人。一般電子和半導體公司都會請菲律賓外勞,在別的行業,就請泰國勞工或是印尼勞工。因為同一家公司,只聘用一個國家的工人,比較容易管理,不會產生不同文化的差異,而產生磨擦。 我上班沒有多久,就發現中班(下午三點半到半夜十二時)和夜班(半夜十二時到早上七點)工人嚴重不足,因為本地人並不喜歡做中班或是夜班,因為大家都希望有正常的作息時間。 經過各部門單位討論後,公司向勞委會申請去聘請菲律賓外勞到中國台灣來工作。一般勞工可以到台灣來工作二年。很幸運,不久勞委會批准二百五十人的名額。通過中介公司的安排,我同我的几位下屬就到菲律賓馬尼拉市去做勞工面試,決定聘請七十位到新竹縣來工作。 菲律賓人民的生活和文化 菲律賓是一個英語系國家,一般來說雇主可以用英語直接和菲律賓籍員工溝通。菲律賓民眾的天性是快樂、無憂無慮、樂觀,而且對於人和人之間的友誼帶著感激之心,尤其是如果雇傭之間有著良好的互動,菲律賓勞工不僅工作努力、有效率、配合彈性、學習力強,更是有極高的忠誠度。 菲律賓是一個由小島組成的國家,全國均位於熱帶地區。官方語言是菲律賓語和英語,所以大部分的菲律賓工人都能夠說英文,為世界上第3 大英語系國家。超過80% 的菲律賓人信仰天主教,種族眾多,文化多元。待人親切和藹、反應快、學習能力強,對於互動良好的雇主有高度忠誠性。 超過80% 的菲律賓人信仰天主教,其他居民則信奉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或者其他宗教。對於天主教徒來說,每個禮拜到教堂祈禱,表達對上帝的崇敬是很重要的。所以每週一天的休假日對菲律賓移工來說相當重要,因為每個禮拜天,教堂都會舉行望彌撒,在這一天,會到教堂聆聽神父讀經、宣揚教義還有講道。 菲律賓和臺灣相同,米飯是他們用餐的主食,而且菲律賓的習慣是,在兩餐之間還會吃一些點心。另外,他們不愛吃生薑,也不喜歡吃獸類內臟和腥味重的東西。 1. 彌撒是天主教徒很重要的宗教活動,象徵與天主的聯繫,每個禮拜的彌撒是很神聖的。 2. 如果您的菲律賓移工和您說:「老闆,我要去拜拜。」,這代表了他們要去參加每個星期日天主教的望彌撒。 3. 菲律賓員工很細心、很敏感,在溝通的時候,切忌使用侮辱性的字眼、大聲叱喝與身體碰觸。 4. 菲律賓人民很尊重年長者,會用叔叔或阿姨稱呼長輩或雇主。 5. 家庭的聲譽對於菲律賓人來說很重要,千萬不要對於他們的家庭成員有侮辱或侵犯。 他們到外國工作,都會買一些禮物或是日用品,衣服等寄回去。他們都會精挑細算,那一家商店的東西,又便宜又好,他們都知道。佩服。 我深刻的認識到菲律賓人民的文化後,在公司的生產線上定制了很多的規矩,作業手冊都有中英文對照,西方客戶到工廠來參觀,品質考驗都很方便。客戶看到所有文件(中英文)都會一目瞭然。增加客戶對公司的信心。公司要求大家一起工作互相幫對方,所以本地工人和外國工人相處非常融洽,在我任期內,從來沒有發生任何衝突,真的感到十分興慰。 我們公司星期日都可以休息,外勞或是本地員工都不用上班,多數外勞都會去天主教堂參加每個星期日天主教的望彌撒。有時候因為公司定單多,星期日需要加班,員工自己選擇,不勉強。也有很多外勞希望能多赚一些錢,回家去蓋新房,所以他們自願來加班。星期日的薪資也比平日高。我因為單身一人在中國台灣工作,每日的午餐和晚餐都同員工一起在公司內的餐廳一起吃。有時候星期日也在公司工作同加班的同仁一起用餐,所以認識很多不同部門的員工,大家都會問候,親切互動的談話。 馬尼拉市面試的經歷...
(一) 月色暗淡,夜深人靜,阿哲(化名)的心情还是不能平靜下來,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身世和他的姐姐同命运,也是领养的。他惊震之下,心情迷惘,忐忑不安,甚至怀疑这事情是否真是关於他的…… 阿哲经常仰望浩瀚的星空, 对着闪闪的星星问: 我的出生地在哪里?我的母亲是谁?我又是谁?——老实说,连他自已也无法理清楚?他不時地问过自己: “为什么我的母亲要把我帶到这个世界来。” 事关1961年阿哲的阿嬤(闽南语即外婆)病逝后,在她私藏的盒子里发现了一张红纸,墨笔写的《卖身契》。 内容是: 离厦门新垵村不远的另一村落有一位外乡(福建兴化県,今日的蒲田,仙游)姓刘的人士同意“绝子绝孙”将自已八个月大的儿子名叫哲生,以当时的中华民国七千元卖给1942年抗曰战爭時期,一位从缅甸返回家乡新垵村的黃邱女士当做儿子。 当阿哲知道自已也是被买来的時候,心情困扰之下,他苦苦的追问姐姐: “你比我大七、八岁,应该会有些記忆,那怕只是糢糢糊糊的也可以,请告诉你所知道的点滴。”姐姐只好将她所知道的点滴告诉阿哲: 战爭年代的中国农村,就算新垵村是著名的侨乡,虽说有亲戚在海外谋生,可以寄錢回乡救济,但生活依然貧困。姐姐的父亲邱老伯,是新垵村東社的贫苦农民,年过半百,夫妇生有一对儿女,但因生活困苦,儿子养不到几岁,就被疫症夺走小小的生命。 邱老伯的亲友劝说他,現在有一位从缅甸逃难回來的黃邱氏女士,想找一位像你女儿那樣七, 八岁大,能照顾八个月大的弟弟,这是机会,可介绍给这位邱女士,让她带去缅甸过好日子吧!以后还能寄点錢來孝顺你老俩口。 邱老伯想了想,亲友的建议,说得有道理。就这樣夫妇商量后,同意将女儿卖给这位黃邱氏女士当女儿,给她取名阿珍。 听完姐姐讲完她的往事后,阿哲对她说:“实在对不起,我无心让你勾起內心深处的痛苦記忆。” 阿哲曾听过阿嬤讲她自己和母亲年轻時在家乡生活的故事: 阿嬤是新阳(即新垵村的隔壁霞阳村)人,村里的人多数是姓杨,她出身在清末民国初的年代,仍是封建時代的小脚女人,她不识字,不懂得写自己的名字,嫁给新垵村的邱延齢后,村里人就称呼她延齢嫂。 ...
華夏迎佳節, 盧園菊影浮。 丹青染松石, 書畫各春秋。 意韻毫端瀉, 煙雲眼底收。 寫生多樂趣, 翰墨也風流。...
梁广荣老师,祖籍中国广东台山,1933年出生于缅甸北掸邦南渡市,家中排行最小。根据现居洛杉矶的叶英华学姐回忆,1945年二战结束后,1946年,缅甸仰光华侨,从破墟断堰中将华侨中学开始复办起来,叶国治,叶英华兄妹,梁广荣等早期同学入读初中。叶国治和梁广荣同龄同校同班,互敬互爱,亲如兄弟,可好景不长,1948年,叶梁两位同学初中二年级时,校董中左派与右派发生激烈斗权,迫使学校停办,进步老师带领部分学生到巴汉地区创办南洋中学,叶国治与叶英华兄妹转到南洋中学续读初中,梁广荣则转到华夏中学续读。 叶英华姐还记得梁广荣从缅北掸邦地区来,会讲台山话与缅语,因为其母是㑀族,所以会讲㑀语,他平时在校很活跃,当时低班有个校花,也是㑀族混血女,貌美如仙,梁广荣暗中深恋她。叶英华也认识他的三个姐姐,当时她们在仰光市区中心开店做生意。 洛杉矶华夏校友黄凤喜是早期华夏中学学生,根据她的回忆,1948年梁广荣到华夏中学入读中三时,黄凤喜念中一,印象中梁广荣身体健壮,爱好运动,与同学相处亲密,总见他脸掛笑容,态度温和,初中毕业后留校担任体育老师。华夏中学位居市区,空地不大,平时在有限的条件下,梁老师努力给学生上体育课,每逢仰光市区华校学生运动会,梁老师带领学生踊跃参赛,尽心尽力。 1953年梁老师毅然回国,被安排到唐山,並且有机会入读高中,毕业后入读北京农业机械学院,毕业后回到唐山,成为农机厂工程师。后来与缅甸归侨林美青喜结良缘,先后育有一对儿女,生活过得美美满满。 1976-7-28日,唐山发生震惊中外的特大地震,震级7.8,死亡24万多人,梁老师的贤妻和爱儿在这次天灾中遇难,只有他和女儿脱险。突如起来的灾难至使梁老师陷入悲痛的境地。幸亏他遇到了心地善良的缅甸归侨叶和英,1977年,他们喜结良缘,並且有了一个儿子。 70年代后期,国内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允许国外有亲戚的公民出国定居。跟据梁师母的回忆,梁老师于1980年,得到国家批准,携女移居香港。1981年,梁师母也得到批准,携儿到港,一家人团聚。 当时香港的工业突飞猛进地发展,与韩国,台湾,新加坡号称经济发展四小龙,各工厂员工紧缺,非常容易找工作。梁老师很快在一家机械工厂设计部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他是台山人,很快学会讲香港话,适应在香港的生活。梁师母也在一家印刷厂复印机单位任职指导员工作。她是福建人,原先不会讲香港话,可是她学习语言能力强,不久也会听讲香港话了,孩子进了香港学校,学到中文和英文,一家人在生活节奏快,工资收入高,无比繁华的大都会立下脚根,过上好日子。 . 1990年,经在美国的姐姐帮助申请,漫长等待,梁老师合家离开香港,顺利移民美国,定居洛杉矶。那个时候在美国洛杉矶,房价比现在低廉许多,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鱼肉蔬果比现在便宜很多。工作也相对好找,只要你肯劳动,不挑剔,总能找到工作做。移民成员中有老年人,可以申请各种老人福利,免费医疗。梁老师有机械专科知识,在机床厂找到工作。梁师母在老人中心护理单位担任护士助理。孩子得到助学金,免费读大学。不几年功夫,在华人区购置了独立屋,可谓安居乐业。 在洛杉矶,有许多缅华团体组织,大的有南加州缅华联谊会,南加州南中校友会,洛杉矶华中校友会。小的有洛杉矶华夏校友会,客家会,华英校友会,中国女中校友会等。华夏校友会麻雀虽小,五臟齐全,校友们一致推举德高望重的梁广荣老师担任主席,推举敬爱的曹甦凤老师为秘书,下设财物委员等。难能可贵的是华夏校友会,在梁主席的出色领导下,经常聚会,大多数在梁主席家,梁老师和梁师母满腔热情,美味佳肴,热情招待,还釆摘院子里的水果,分包送给与会校友。 有一次,华夏校友在梁主席家聚餐,曹老师眼见梁叶夫妇热情备至,触景生情 ,即兴赋颂一首打油诗: 广开言路喜交遊, 荣辱与共心悠悠; 和气亲切待宾客, 英姿飒爽仪态优!以表达对梁广荣,叶和英夫妇的敬意。 华夏校友们也几次在谭月英学姐家聚会,她们夫妇热情接待,还安排抽幸运奬活动,场面热热闹闹。后期更多的是梁主席带领我们华夏校友到"吉嵘","上流"等餐馆用餐。有一次吳炳強学长从缅北来洛杉矶探亲,梁主席特地招呼校友们到"上流"餐馆聚会欢迎,吳学长深受感动。按照惯例,餐后校友们分担费用,吳学长父女当场阻止,由他们付钱请客,並捐款给校友会,令人感动。...
厦门辖属六个区,均有缅甸归侨、侨眷,据不完全统计,厦门缅甸归侨约有一千余人。由于分布广、路途远、老归侨年龄大行动不便,现登记入会归侨256人中,解放前回国者80人;解放后至1989年回国者176人,加上侨眷共计560余人会员。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以下简称厦门缅联会)至2020年已四十华诞。回眸四十春秋,风雨同舟,我们可谓到了“不惑之年”。 缅怀先辈爱国初心 厦门是一个人杰地灵的侨乡,抗日战争时期,厦门籍热爱祖国,参加缅华战工队的有11人:郑祥鹏、陈致远、杜坚、陈杰夫、林鸿珠、王一芒、杨匡民、吴章彬(前8人已故)、陈秋云、萧岗、陈尊法等。他们以《黄河大合唱》的歌声震撼伊洛瓦底江畔,激发了缅甸华侨华人爱国、与祖国人民共同浴血抗战的热情,给我们留存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仰光的“华中”、“南中”,是缅甸两所华文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高学府,“华中”校长李国华是霞阳人杨家媳妇;“南中”第二任校长是霞阳人杨章熹;第三任校长徐曰琮是后溪洐山人的女婿;“南中”第五任校长陈福顺是集美人;仰光福建女师校长粟秀玉是高浦人;鼓浪屿人王毅诚是仰光福建女师校长;仰光“中国女中”校长周颖如是海沧人;仰光“中国女中”校长周雅宝是高浦人媳妇;缅甸礼居中华学校校长王仁章是高浦人;仰光中华中小学校长张基良是禾山人;缅甸丹老、景栋华文学校校长陈尊法是禾山人。共有11个校长,是厦门人或是厦门人的媳妇、女婿。缅甸华文学校担任教务主任或老师在厦门的归侨还有:曾文勉、郑葆真、阮丹萍、施淑贤、李紹宗;厦门籍爱国老侨领陈伯甫、徐四民等等。他们为缅华华文教育呕心沥血,培养了许多宣传爱国爱乡的教师、学生。 2019年祖国70华诞,厦门籍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有:粟秀玉(北京)、萧永吉、陈尊法。 这些史实,足见缅甸华侨华人的先辈们爱国爱乡的初心。这颗初心,是厦门缅联会值得永远坚守之魂。缅甸归侨、侨眷第二、三代如何坚守?如何薪火传承? 团结互助 与时俱进 孟子云:“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厦门缅联会隶属厦门市侨联最早的合法团体会员,制定了首部章程;2010年,为了凝聚侨心,集思广益编撰《鹭岛胞波》会歌、会徽;2012年,与时俱进,实行会员制;2014年,经修改原章程并理事大会通过,制定第三部章程。新章程宗旨是:广泛联系缅甸归侨、侨眷、华侨、华人及海内外缅华团体,团结互助,增进友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为创建和谐社会,祖国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开展缅联会会务工作,需要热心奉献者,理事是义务不计较报酬的,需要务实又敢于担当、乐于付出者;2014年换届,根据市侨联的要求,理事会成员缩减一半,成立常务理事会作为理事会决议的执行机构,精简机构,分工合作,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活跃局面。为薪火相传,2015年常务理事会提出“一手抓老的,老有所乐;一手抓小的,薪火相传”的倡议,2018年换届,又增添了年青人任常务理事,使缅联会的会务彰显蒸蒸日上的新局面。 践行宗旨 开展会务 在市、各区侨联、市外侨办历届领导的指导和关心下,缅联会作为侨联为侨服务工作的延续和补充,务实践行新章程宗旨。40年来,开展了对内接联各区侨联缅甸归侨、侨眷及缅甸华裔留学生;对外联络缅甸华侨华人、缅华社团工作。 一、对内接联开展工作方面: 设立以厦门6个行政区为单位的12个联络组,由理事分别担任各联络组组长、副组长,广泛联系缅甸归侨、侨眷会员。 每年举办四月中旬与缅甸泼水节新年同时的“泼水节年会”、“中秋节博饼”两次大聚会,气氛融洽,凝聚侨心侨力;以原汁原味缅甸歌舞参与市侨联举办的一至七届“侨界联欢节”;参与六区侨界健步行活动、羽毛球友谊赛及思明区侨联举办的趣味运动会、游泳比赛等;2014年3月29日,缅联会文艺队15人,参加了厦门外办举办的“第四届南洋美食文化节”活动,连续4天午、晚餐8场在厦门华侨大酒店为贵宾助兴表演缅甸舞蹈、歌唱缅甸歌曲,获得海内外嘉宾及缅甸驻华大使馆官员的好评。 每周四、日上午,两次分别于思明区侨联“老侨之家”、中山路“归侨之家”,无论严寒酷暑,风雨无阻地坚持组织以唱缅甸歌曲、跳缅甸舞蹈活动,为本会每年举办的泼水节年会、侨界联欢节及世界缅华同侨联谊大会积极准备奉献原汁原味缅甸风情的歌舞节目。...
风云多幻。遮月星辰暗。 碧海风高涛击岸。唯见渔舟归晚。 幸喜晨晓曦新。观游峰岭氤氲。 巧遇群童野课 ,满山如雀喧纷。 。 清平乐 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李白 2022年9月16日星期五于香港 ...
记得在我小时候,妈妈告诉我鼓浪屿的祖母给乡亲们治眼疾的一段故事……。相传祖母年轻时,有一天右眼感到有点刺痛,好像进了沙子一样不舒服。她照镜子一看,发现白眼球接近黑眼珠的下方,有一颗小米粒大的水泡,这下慌了神,生怕眼睛瞎了。 碰巧邻里来了一位高人,说可以治好这个病,而且很简单。只见这位老者从厨房里拿了一小撮盐巴,在祖母的左耳背上用盐巴揉了一阵子,然后将一根穿了黑线的缝衣针,往耳背皮肤上穿了过去,打了一个结,并吩咐祖母洗澡时耳背穿针处不能弄湿,过几天黑线自行脱落,眼病自然就好了。 过了几天,黑线何时脱落都不知,但眼睛已经不难受了!照了照镜子,奇怪!白眼球里的小水泡不见了,真是神了!祖母急忙赶到高人歇脚处,向他道谢,并拜其为师。高人道,学会治疗眼疾并不难,但必须对天发誓,“治病救人,不收钱财”。祖母立即跪拜为师,并对天发誓。从此,祖母在鼓浪屿帮乡亲们看眼病,从来不收钱不收礼。 听妈妈说,她常常在祖母身边帮忙,病人多时,妈妈也可以独立操作了!后来祖母年纪大了,要妈妈正式拜她为师,并对天发誓:“治病救人,不收钱财”,从此妈妈得了祖母的真传。 抗日战争爆发,厦门沦陷,爸爸因躲壮丁到缅甸仰光谋生,直到1947年,妈妈带着两个女儿到缅甸仰光与爸爸团聚。 据妈说她在仰光也治了几十个病人。她依然坚持拒绝收钱收礼,因此,有几个病人为了答谢而认我妈为干娘。 到了70年代,祖国盛行赤脚医生,在缅甸的爱国华侨中,很多年轻人都热衷学针灸,为当地侨胞们服务。他们常常到我家来探讨交流经验。有一次,一位好友的眼睛生了一颗米粒大的水泡,感到像进了沙子一样刺痛难耐。按照西医的建议需要手术治疗,可是妈妈得知后自告奋勇说,这个“目生珠”眼病(现代医学称结膜淋巴结囊肿)我可以治!在大伙还在将信将疑之际,只见妈妈用一把细盐放在碟子里,又拿一根穿了黑细线的缝衣针,将其用酒精消毒之后,再用细盐在好友耳尖背后搓揉了起来。不一会儿,只见经过细盐搓揉过的部位,浮出几条交错的红色微血管,妈妈将带线的缝衣针灵巧地穿过该微血管下面(我感觉是在真皮之下,耳软骨之上),穿刺处只渗出一点血,妈妈将黑细线打了一个结,以防脱落,然后用酒精棉球消毒,嘱咐不能碰水,过几天自然脱落眼疾就会痊愈。 结膜淋巴结囊肿 几个学针灸的伙伴叽叽喳喳,问我妈要扎右耳或左耳。妈妈说记得在家乡时是用交叉法,即治左眼在右耳埋线;治右眼在左耳埋线。但后来到仰光很久没有操作,有点记不清楚,双保险才不会耽误病人,所以干脆两耳都埋线。 过几天后,好友说耳背上的线在不知不觉中脱落,白眼珠里的水泡已完全消失,眼睛舒服多了!朋友们开玩笑说,杨妈妈不收钱,你还不快快跪下拜见干娘。妈妈见状急忙说,“使不得使不得”!惹得大伙儿开怀大笑,场面既开心又温馨。...
老朋友相見歡 上星期,我們接到了中國女中校友會會長陳永聯先生的電話,再過兩天,又接到了副會長黃娟娟女士的電話。他們是邀請我們一起參加中國女中校友會於九月十一日在南加緬華會所舉行歡慶中秋佳節暨成立五週年校友聯歡會。聽到這個消息,心裏真高興。今年的中秋節是疫情兩年多以來首次的聚會。讓許多親朋好友們於今天又能團聚的一次聚會。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激動的事情。中秋佳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中秋佳節是快樂的,是團圓的象徵,所以中秋佳節也叫團圓節,是充滿喜悅的象徵。在這一天,人們吃團圓飯、吃月餅還有賞月。來表示和和美美、團團圓圓的寓意。全家人團聚在一起,感覺非常溫馨。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逄佳節倍思親。) 左:漂亮的五仁月餅,右:廣式蓮蓉蛋黃月餅 師生歡聚在一起 黃娟娟和余雪珠曹雪淸 大家濟濟一堂開懷暢談 九月十一日那天,天氣晴朗,阳光明媚。我們沐浴着春風,迎來了和煦的陽光。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了會所。親眼目睹陳永聯先生三代同堂特別忙碌。他們把桌椅端正擺放,桌面鋪上台布,他們工作進度都部署具體,把會場佈置得干淨、整潔、醒目、井井有條。他們的無私奉獻都彌足珍貴。今天,大家興致勃勃的來到會所參加中國女中校友會在南加緬華會所舉行中秋節暨成立五周年聯歡會,親朋好友們相聚,神釆奕奕,開開心心,談笑風生,熱鬧非凡,其樂融融,令人陶醉。大家一起共度這美好的時刻,是一副多么完美的畫面。每個人都沉浸在無比的幸福中,彷彿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 青春的歲月總是匆匆流逝 合影留念又是一次的相聚 五十多年前參加伊江合唱團的團員們 融洽的聚會留下了一個深刻的回憶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中秋佳節是歡慶丰收的節曰,也是合家團聚歡樂的日子。人們常說(月到中秋分外明)。中午十一時,大會主持人楊燦云醫師(中國女中校友會顧問)懷着激動的心情宣布中秋佳節聯歡會開始了,緊接著,陳永聯會長发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詞,陳永聯會長向各界佳賓及客屬會代表、南加緬華聯誼會代表、洛城華中校友會代表和南加校友代表,洛城華夏校友會代表等表示熱烈歡迎和親切的問候。之後,三位正副會長陳永聯先生、黃娟娟女士、陳淸聯先生和顧問楊燦雲醫師代表中國女中校友會分發給黃英福老師敬師紅包以及中秋禮品。此外,白宗熒醫師也作了財務報告。今天還有中國女中校友會顧問王錦倫先生和王珍珍女士以及祕書處的黃寶珍女士也前來參加。 大會主持人楊燦雲醫師 陳永聯會長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詞 中國女中校友會分發給黃英福老師敬師紅包及中秋禮品 白宗熒醫师作了財務報告 之後,大家邊談邊品嚐著美味佳餚,今天的主食是可口的印度咖哩飯,是陳永聯先生賢伉儷合家自制的印度咖哩飯,濃郁的咖哩味道完美的融合在食材中,色香味俱全。他們全家人無私的奉獻,令人欽佩。還有松香酥軟的蛋黃月餅散發出來誘人的香氣,吃在嘴裏,甜滋滋的。有些好友也帶來了丰盛的甜點和誘人的美食供大家品嚐。大家邊談邊品嚐著美味佳餚,一邊開懷暢談前塵往事,隔離了兩年多首次見面,激動的心難以言表,大家以歡樂的歌聲度過了今年的中秋佳節。...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