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老友林慈训与中国老友卓叶互赠纪念品,一个是数百首马来亚和中国革命歌曲的储存卡,一个是非遗树叶~花瓣~金叶笛吹奏教程册子,此举也略显大会的主题:创新迎变局。 老友们相互祝福,面向未来,为中马在现代化道路上继续携手前行,唱响中马友好的主旋律,谱写命运与共的新篇章。祝愿中马友谊万古长青! 大会在全场大合唱声中顺利结束。 ...
2025.元旦应邀参加厦门印尼归侨联谊会成立35周年庆典,特赋诗一阙祝贺。 椰城归雁齐欢聚,卅五春秋共一堂。鹭岛有缘情再续,传承活跃谱辉煌。 写于2024年12月11日鸿山新村书宅...
西灣湖畔人歡笑,除夕輕寒風料峭。萬人空巷欲迎新,千闋狂歌皆入妙。 舞台熠熠星光耀,倒數聲聲春意鬧。煙花幻影落濠江,花雨紛飛豐稔兆。 书法 一〉茂松二〉馮利發三〉李燕軍四〉劉北照五〉阮偉生六〉黃玉靈七〉周永騰八〉莫敬釗九〉尤肖松十〉李應華十一〉茂松 . . . . . . . . . . . . ....
莫向天地议晴阴,休与坡沟论晦明。 斑鸠登称欢四两,鸽子脱毛恨半斤。 勤襟逐梦当求稳,精准把舵要寸分。 岁杪且将思淡定,节末但把意重新。 凝寒丛峰皆秀色,年开满眼尽阳春。 研经不让华颜老,究典图索尚摄生。 河山眺缈霞烟里,盛世飊雄庆远征。 壮怀踏歌轻翘首,昂扬再步写初心。 2025.01.05. 格致走筆...
百年名校澳門濠江英才學校師生以《明天會更好》這一樂曲作主旋律制作了“同聲相應,澳門必勝”MV傳之上網,為抗疫鼓呼,賦詩以紀其盛。 燭影搖紅……濠江加油(作者:德光) 冠毒披猖,天瘟突襲侵蓮島。一時排檢核酸忙,路上行人少。宅困教人懊惱,更何堪、書聲乍悄。莘莘學子,浩氣盈胸,仰天呼嘯。 風雨濠江,百年蹈厲真名校。詩情畫意作刀槍,吶喊攄襟抱。大呂黃鐘高妙,唱一曲、明天更好。清零有日,桃李依依,春風嬉鬧。 釋文:冠狀病毒來勢洶洶,突襲我蓮花寶地,一時之間驚惶恐懼之情緒漫延街坊閭里,大家忙著天天檢核酸。澳門實行相對靜止管理,街上行人稀少,久而久之宅家愁困教人煩惱不已。更何況連學校朗朗的讀書聲也突然之間停頓了。但濠江中學莘萃學子滿懷浩然之氣,為澳門抗疫大聲呼號助力。經過百年風風雨雨、篳路襤褸的艱苦歷程,濠江中學今天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名校了。面對疫情,全校師生拿起筆來作刀槍,用書法繪畫的形式創作出不少鼓舞人心的勵志作品,博發正能量,抒發抱負。他們奏響黃鐘大呂美妙的旋律,高歌一曲《明天會更好》以激勵人心。疫情逐漸減少,清零有望,曙光再現,校園又將呈現滿園桃李鬧春風的歡樂景象。...
缅华妇女协会联络组兼缅华妇协教育中心校长张玲玲(缅甸姓名:DAW TIN TIN)于2022年07月24日(星期日)下午在仰光突然逝世,享年78岁。 张玲玲校长于2009年始开始担任缅华妇协教育中心校长一职至今已长达13年之久,在职期间为华文教育事业贡献出了自己安享晚年、儿孙满堂的欢乐时光。2009年始任职期间不领一分薪资并自掏腰包捐助补给校舍需要的多媒体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物资,为学校出钱出力风雨无阻每天坚持到校工作。疫情期间学校停止办学时,张校长因担心校舍长期关闭而导致荒废,时不时到校舍观看情况,她对我校及教育事业的热情是疫情都阻挡不了的。 张校长为人憨厚、朴实、开朗、爱笑、毫无架子,与学校师生们打成一片,关爱学生,关爱教师。在其任职期间学校的工作氛围团结和谐,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疫情缓和后开学的第一时间学校的行政事务上,张校长都是亲历亲为,为申请延期学校营业执照到处奔波。因此张校长也赢得了全体协会、校委会成员与学校师生们对她的依赖与肯定。 德高望重的,受人尊重的,受人爱戴的,受师生们敬重的,张玲玲校长,与世长辞,我们心万分悲痛,十分想念。校长称得上是一名真心的文化教育家、艺术教育家、心理教育家,坚贞不渝,为缅甸华文教育事业做出了毕生的贡献。校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何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世界和平的友人。 在此,本会和本校以沉痛哀悼,张玲玲校长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林德基文友 2022年7月23日(星期六) ,大暑,我收到臺灣新北市的緬甸華僑張標材友的微信:“我們的好朋友林德基作家昨天早上與世長辭,很捨不得。” 在大暑的下午,這消息對我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 我回覆張標材僑友: “失去一位知己。” 我剪下這一則微信消息,上傳到幾個緬甸華僑文友群,向大家報告: “林德基文友於2022年7月22日上午離我們而去。” 昆明的林郁文友有以下留言: “我之前一直跟他有微信聯繫。只是近些天他沒出來,令我心不安。不想他卻仙逝了。” 廈門的陳汀陽友留言: “驚悉仰光市17條街的林德基好友仙逝于臺灣省,深表惋惜與哀悼!” 香港朱淑女友留言: “願逝者安息吧!節哀!”...
感恩、期盼、感激……这一天终于到来! 六月三十日,为香港庆祝回归25周年和第六届特区政府新领导成立的日子,国家领导习近平专程乘座高铁来港,奔波深港,意义特别重大。在抵达时的简短讲话中,语重心长地用「浴火重生」四字相赠,让我们不禁想起2019年的黑暴事件,彻底暴露出香港青年一代的问题,受灾受害、痛心疾首,有所感悟! 七月一日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他特别提到要关心关爱青年人,指出「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习近平主席说,「要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要帮助广大青年解决学业、就业、创业、置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为他们成才创造更多机会。」他殷切希望香港的青年人都投身到建设美好香港的行列之中,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 粤港澳大湾区(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九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下的重大发展战略,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坚持改革开放肩负重大意义。目标是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合作,充分发挥三地综合优势,促成区内的深度融合,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北上神州大地,融入大湾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编写出自己的故事,生动的事例,激励着青年人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 文汇报7月6日在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的专刊特别介绍香港的年轻人黎永良先生的故事: 黎先生现为时富金融服务集团顾问,40年前一个多月的内地游,终身受用……正因为他在1981年游法感悟到:有国才有家的道理,97后自觉是真正的中国人。从22岁大学毕业,到内地旅游一个多月的所见所闻,令他感受到没有什么事情比亲身经历更令人印象难忘,亦使他明白到「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相辅相成其利无穷」的道理。他忆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大学生,已热衷于「认中关社」—「认识中国,关心社会」。在踏入社会工作之前,与七位香港大学的舍友,昂首北上,展开个多月的认识祖国之旅,这一趟旅程使他改变了他们对祖国的认识。 黎先生回忆说,三件难忘股坛大事,难忘1987年「金融风暴」期间助打大鳄。香港金融市场最震撼人心的时刻,莫过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打大鳄」时期,协助帮忙打大鳄,国际炒家疯狂沽货,我的证券行就「一球球」地接货,经过这场「打大鳄」,令他明白到国际形势是如此险峻,香港这个小岛也不能幸免;之后的2008年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也是让他印象深刻的股坛大事,“美国大行雷曼兄弟投资失利,引发了全球金融海啸,未出事之前美股的成交很厉害,泡沫非常劲,也连带港股的成交量急增,加上内地市场逐渐成长,令到企业、投资者的资金增加,推高恒指达到最高峰时的三万多点。经此惨痛教训,黎先生认为,香港的金融制度经过不断优化,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及强化体制和监管,增加外汇储备等,今日很难再发生被大鳄狙击的事了。 第六届特区政府新领导,新作为,雷厉风行,为全面贯彻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精神,由深圳和香港共同研究编制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联合政策包》(简称联合政策包),招才引智挺科创。两地首次合推28项举措,人财物获全链条恊区同支持:支持科研项目,有两地一双重元素;支持深港双方的双重资助;联合支持人材,科创人才可以申请深港两地的资金、住房等多重支持、满足两地要求的人才享受双重人才政策、科创人才可享受两地科研仪器与科资源等;完善配套支持措施方面:建立深港医疗恊同创新体系,在深圳园区引入香港高端医服务机构,共享深港科技资源;支持两地知识产权、金融、大数据、仲裁调解、会计、律师、中试、医疗,有关机构如人员入驻合作区。支持创新要素便利流动方面:一步简化科研样本、实验试剂的出入境手续;开辟更多的渠道支持企业到香港融资,推动合作区深港数字资源合作共享。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创新若干支持措施(简称产业政策包)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支持港澳青年实习就业与创新创业资助计划,简称「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支持计划」。产业政策包面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微电子、机械人、金融科科技、医疗科技、新材料等六大领域,助科研成果转化,资助港清北上就业创业。 港青何先生「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和詹先生「一清创新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战略官」均认为该「联合政策包」贴合企业发展,发挥双边优势。引领港青开拓眼界,增强民族自豪感。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特区新一届政府教育局,新作风,成立新的高中必修科目公民与社会发展科,要求学生毕业前最少去内地考察一次。教育局向中学发通知,提供21行程让学生参加,让同学亲身体验国家历史文化和最新国情;为早日实现恢复通关踏出了第一步,积极与深圳政府讨论两地恢复常通关中途方案,两地政府相互配合「人文关怀」通关安排。用爱心帮助最需要的人。 香港与国家风雨同舟,血脉相连,当下香港的疫情蔓延不断,病毒变异层出不穷,必须严厉防范,按“动态清零”的目标,需要我们齐心恊力,共同抗疫,用爱心、信心、互助和毅力,去迎接那一天全面通关的到来!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四个必须」和「四个希望」,体现中央对香港的关怀和重视,为「一国两制」下半场指明了发展方向,引领香港开创新篇章!习主席语重心长地说:「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对香港特区新领导班子寄予期望。 让我们借用毛主席的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共同面对未来,携手共进,奋斗不懈! 2022-07-08 于香港...
廿五春秋偉業興, 明珠璀璨益晶瑩。 五星炳耀交鴻運, 两制行施茂紫荆。 。 驅黑惡, 保蒼生。 港人治港選賢能。 國安立法開新局, 融入灣區踔厲行。...
为海南省万宁市博物馆发布的“万宁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申请报告”喝彩。 报告将“周恩来总理视察过的兴隆咖啡园”——五、E2类:近现代重要遗址(一),和兴隆农场排楼大门及雕塑——五、E2类:近现代重要遗迹(九)同时列入市级文物保护申请中。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半个多世纪以来,对爱国华侨华人、难侨、归侨、侨眷、侨属的革命精神和努力实践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支持和关爱的体现,是对兴隆华侨农场的光辉历史和全体职工爱国爱乡爱场的无私无畏革命热情的关注,并将在国家史册上留下鲜明印记。它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百年来的伟大成就留下不可或缺的一笔。 习近平主席曾叮嘱:长期以来,一代又一代的广大侨胞一直是继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忘祖国,不忘祖籍,还有就是不忘我们的中华民族身上流淌的血液。热情地支持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在推动中华民族发展事业中,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在促进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友好合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万宁市政府、市博物馆、兴隆农场、以及创建历史的万宁兴隆人民唱赞歌。为保护修缮“周恩来总理视察过的咖啡园”纪念碑的“筹备组”、民主党、职工、少年儿童、周恩来家乡亲友、南下候鸟新移民、“万宁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中国特林兵博物馆”、“中国免疫工程中心”,以及全体热爱关心支持的人们表示无限的敬意。 ...
居民總數超過32萬人的爾灣市,亞裔比率已增至45%,市政府4日與南海岸中華文化中心合辦《爾灣華裔紀實》新書發表會,作為慶祝亞太裔傳統月的正式活動,並表彰50年來華裔對促進爾灣及周邊社區蓬勃發展的貢獻。 由南海岸中華文化中心以中、英文發行的《爾灣華裔紀實1971-2021》,紀錄大爾灣地區華人移居美國成家立業及回饋社區的事蹟,全書分六個章節,共收錄30個社團及70多位慈善家、社區領袖及藝術文化人的故事。新書發表會在市政大廳舉行,吸引了300餘位中外人士到場祝賀。 爾灣市副市長郭正明在開場致詞時指出,50年前爾灣建市時,沒有人想到亞裔居民會成為爾灣市主流,今天五名市議員中有三位是亞裔,市經理祁志豪也是華裔,學區委員會中也有一位華裔教委余凱澤,南海岸中華文化中心為慶祝建市50週年而出版《爾灣華裔紀實》一書,更彰顯出華裔移民在美國社會所留下的軌跡。 南海岸中華文化協會理事長郭俊良說,這本書只是一個開始,他邀請作者們到南海岸中華文化中心,向學生們講述更多的故事,激勵下一代發揮創意,傳承華裔在美國的紀錄。 《爾灣華裔紀實》編輯委員會共同主席方光梅表示,自從新冠疫情引發仇亞情緒以來,許多華裔心理上免不了戰戰兢兢,出門時還得擔心因亞裔身分而遭受莫名其妙攻襲。此次在爾灣市政府舉辦新書發表會,鼓勵亞裔移民為自己發聲,預期這本書的影響力將會與日俱增。 曾任教爾灣加大的John Liu博士,應邀自北加州來參加新書發表會,他表示,《爾灣華裔紀實》不僅是華人的故事,也是美國歷史的一部分。這本書裡收集了許多個人與社團的故事,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反映出整個社區多元化的樣貌。他以前在爾灣加大教授亞美研究課程時,總會讓學生訪問家中的長輩,因為華裔要從家庭開始,記錄自己的故事,否則就如同放棄了敘事主導權,讓旁人給華裔下定義。《爾灣華裔紀實》是個創舉,他希望今後有更多類似的出版品,繼續講述美國華人的故事。 爾灣加大歷史系教授陳勇也致詞說,記憶維繫著身分認同,現在美國華裔約有540萬人,他們來自不同地區及文化,生活圈也早已跨出華埠,華裔歷史紀錄不僅是為下一代維持共同的記憶,也有助於在仇亞裔風潮下,展開跨族裔合作的契機。 自緬甸移民來美50年的慈善家郭宗信表示,美國是移民組成的國家,這本書中也有許多移民的故事,講述他們在新世界中如何求生存、接納新思想、並融合不同文化的經歷。他在1980年搬到爾灣,跟著三個子女學習美國文化,不但熟記加州21座修道院的名字,還學習擔任少年足球賽裁判,參與本地公立學校的PTA。 以《落葉歸根》聞名全球的醫師作家馬嚴君玲說,由於從小在家受到繼母的歧視,她來美國留學,才體驗到何謂公平待遇,雖然她是外國人,仍然在橙縣取得醫師資格。原以為專業成就已得到父母的認可,卻在繼母的喪禮上,面對令她震憾的事實,為了走出低潮而寫出《落葉歸根》,她用這本書帶來了的意外版稅收入,成立落葉歸根基金會,並於去年捐款3000萬給爾灣加大,因為她相信回饋社區之舉「永遠不嫌晚」! 橙郡尔湾市建市50周年,一起出版了一本书 “ 尔湾华裔纪实”,里面有一章专门介绍了郭先生。上个月在尔湾市政厅举办了新书发布会,华中校友郭忠信先生应邀做了主题演讲。下面是 1. 世界日报的新闻报道: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359/6292792?from=wj_catelistnews 2. 郭先生的个人演说英文文稿 https://www.sccca.org/about-us/event-recap/ 3. 郭先生的个人演说影片连结...
左起:杜美华,卢文洲老师,莊金莲,杨桂芸 卢文洲老师在校友联欢会中发言(9-9-2013) 由于疫情爆发、局世动荡,将近两年了,我们没法和卢文洲班导师会面。他老人家已经九十三岁高龄。同学们时常怀念着这位恩重如山,和蔼可亲的老师。今天由莊金莲、杜美华与笔者買了些适宜老年人的营养礼物,代表华中高中第十一届钢链班的同学们前往拜訪我们的班主任 – 卢文洲老师。当我们见到卢老师猶如昔往;神彩奕奕、身体健壯,心中感到非常高兴与快慰!卢老师慈祥的容颜上带着温和的微笑。他老人家很关心的问起我们班海内外同学们的近况。之后娓娓而谈,讲了好多关于敝班同学们难忘的一切。同时也述叙了母校华中的光荣事迹。他老人家智力超棒!六十年代的史迹,如今还记得清清楚楚。我们靜听着卢老师慢慢的述叙,往事历历在目,仿佛是在昨天。之后,卢老师沉重的边说边问我们,关于被瘟神夺走的几位我们钢链班同学、华友及一些老师们的不幸事故。我们听得泪水盈盈,深感悲痛!沉默了片刻,卢老师说:“世事难料,今生与明天不知那个会先到。珍惜当下,你们各自保重……。 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卢老师。汽车慢慢的驶动了,我们转过头去,见到老师高而亭亭笔直的身躯仍然静静地站在大门口,真是情意浓浓,恩重如山!怎能遗忘啊! 此刻,窗外细雨绵绵 ,心中回忆连连,悠然提起笔桿 ,释放心怀: 部分钢链班同学与班导师卢文洲老师(9-9-2013) 珍惜当下 疫情风浪逐我回到伊江畔 有幸与老同学们聚集会见 不亦乐乎!...
《百年华中情》纪念特刊甫一面世,便迎来了各地师生、读者的热烈回响,倍加追捧。之所以大家津津乐道,是特刊的内容触动了大家的心弦。远逝的岁月,大金塔下伊江之滨,校园生活带给我们美好幸福的情景历历在目,师生情谊、青葱岁月,恍如昨日。故事是那么真切,那么动人。 是以,大家纷纷著文赋诗,抒发感言,情怀。最早是美国洛杉矶校友发起,接龙游戏,倾吐对母校的深情挚爱,有喜有忧,虽天涯咫尺,时过半百,情真意切,淋漓尽致。真没想到特刊如此炙手可热 ,如此走红,一时间洛阳纸贵。 她还冲破了国界,走出异国图书馆、博物馆和报社,也不乏有评论加以赞许。《百年华中情》收获了意想不到的硕果。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还有能文善著的师长、学弟学妹的佳作未能收录在《特刊》,成了遗珠之憾。 再者,在《特刊》〈编后语〉提到“要把创建时期与战前悠悠走远的时光从新拉回眼前,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也许这句话触及到读者的心怀,华友青年社的曾勤博从哈佛大学图书馆找到《陈又新先生小传》(朱建著)的文章。陈又新先生(1913—1968)是华中建校第一届毕业生(1928年6月)。回国后成为著名的小提琴家、上海音乐学院小提琴教育奠基人。我们又收集到《复办第四届初中毕业纪念刊》、《复办高中第一届、初中第五届毕业纪念刊》的珍贵资料和照片,还有,《新中国成立前后缅甸华侨的政治立场考察》(姜帆著),这些史料凸显了缅甸华侨中学在人文教育的塑造和社会动态。 忆往事,怀远人,学风建设,校园生活等投射到特刊上,《百年华中情续编》应能再现当年风华,将是一本洋洋洒洒、林林总总的精美版特刊! 期待! 征文通知: 稿件请于2022年9月30日前电邮至 huayouyouthclub2021@gmail.com 。 联系人: 黄焰光 微信号:wykwyk07 杨胜富 微信号:anthonyhyang...
壬寅年端午节假期最后一天(6月5日),适値世界环境日,在厦门疫情防控稳定的情况下,见缝插针,厦门缅联会青少年委员会成立以来精心策划组织前往翔安自费一日游。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要求,人数控制在50人内。参加活动的年长者有83岁老者(由两位妹妹陪同)与两位小胞波及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缅甸华裔留学生。 端午节期间阴雨绵绵,或许是胞波们的热情感动了老天爷,天公作美,旭日和风。胞波们怀着感恩的心,8:30准时从厦门团结大厦开车启程。缅联会青委会杨锦强会长作为“导游”当即走马上任。一路欢歌笑语,在缅联会陈汀阳会长的带领下齐声高歌《鹭岛胞波》会歌。洪铁树胞波唱最近缅联会正在教唱的缅甸歌曲。华裔留学生马顺宇也给大家带来歌声。胞波们踊跃献唱,带来阵阵掌声、欢笑,增进浓浓的胞波情谊。 城市绿肺——下潭尾红树林公园 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是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项目,通过在下潭尾种植红树林的方式实现大型国际会议“零碳排放”,这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史上是首次,在厦门也是首次。它是向世界传递中国生态环保理念的窗口。今天的行程颇具意义,让胞波们一起来体验厦门的生态之美,让我们成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行动者。下潭尾红树林公园将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市第一个红树林主题公园、全省面积最大的人工红树林生态湿地公园。 我们到达景色宜人的“城市绿肺”时,成片的红树林一览无余。正值退潮,大家漫步在栈道上,远远可见红树林间滩塗鱼虾欢快跳跃,小螃蟹肆意爬行,白鹭在树丛游走觅食,一阵海风吹来,伴着海水的腥咸,送来夏日里的阵阵凉意,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成为厦门市民休闲渡假的好去处,倍增满满幸福感! 聆听侨史——翔安区澳头侨村 临近午时,全体团员乘车抵达翔安区澳头侨村,品尝独具闽南渔村特色的海鲜盛宴后,参观古厝民居,聆听侨史。 古厝闽侨文史馆创始人、澳头村华侨联谊会会长蒋永泰先生,用自家百年古厝自己出资修缮改建而成。闽南古厝红砖石墙,走进庭院,植物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古厝的外观及其内里的家具、摆件都极具闽南历史年代感。馆内展示着蒋会长从海内外收集整理的展品,包括侨批、器具、照片和书籍等等。 座落于古厝小院里,蒋会长为胞波们介绍澳头村的古往今来,澳头村悠久绵长的华侨历史以及新时代下的侨乡文化发展。胞波们聚精会神地聆听着澳头侨胞在异国他乡艰辛打拼的历程,感受老一辈华侨华人历经战火洗礼、悲欢离合、爱恋祖国、对祖国不遗余力地资助并代代相传的深情,由衷敬佩海外华侨华人爱国爱乡情怀。 蒋会长告诉我们,大年初一,澳头还在怀远湖畔举办云上侨乡春节联欢晚会“鳌江梦想秀”新媒体直播,通过网络平台向广大归侨侨眷、海外侨胞播出,到今年已举办五届。通过云上春晚,以视频方式,广大归侨侨眷与海外侨胞,在新春佳节互致问候、拜年祝福!蒋会长作为澳头春晚节目组总策划、总导演,热情地邀请我们缅联会明年能给澳头的春晚带来节目。 我们走出闽侨文史馆,穿过怀远湖上的双清桥,来到厦门北欧当代艺术中心。接着来到澳头村海边的超旷艺术馆,它取自澳头清代名臣苏廷玉于1843年所提“超旷”二字,寓意如大海般包罗万象,高远旷达。快乐的时光总是飞快,漫步在这个渔港小村,古厝、老树、村舍、青烟、小桥、碧波……相映成趣,给人温暖祥和的氛围。流连于古老闽南建筑、艺术火花碰撞、山海秀美画卷中,令人不舍离开。感受新时代的侨乡建设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满满的幸福感,相信我们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祖国会越来越强大。我们侨青人要倾听侨声音,讲好侨故事,传播侨文化,让情联四海、共筑家园的侨界力量薪火相传。 各位胞波归来后,分享出游照片的同时,纷纷抒发感想: 郭丽惠胞波表示:在厦门疫情稳定的情况下,这次参加缅联会青委会的活动,深深体会陈会长的热心、用心和细心,精心策划老少同乐一日游,自始至终,一个行程紧跟一个行程一项都没落下,开开心心旅游,平平安安归来。其次,感谢青委会的会长和骨干们,陈会长哨子一吹,各就各位,协调一致,是一个有战斗力的青年团队。在世界环境日组织胞波参观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澳头侨乡等活动,亲眼目睹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观侨乡,忆前辈,继承嘉庚精神代代相传! 洪明志胞波是本次行程中最年长者,表示:年纪大了,顾忌到健康怕劳累,很少出游,这次参加一日游,新农村太美,胞波们个个满面春风笑开颜,她心里很是高兴,也感觉自己年轻了。 许志玲胞波表示:有爱侨、奉献服务侨工作的人,我们的侨务工作就会越来越好。我们归侨侨眷就有一个值得依赖的娘家。 王锦秀胞波表示:第一次参加胞波户外活动,发现这是一支卧虎藏龙的团体,个个能唱会跳的团体,点赞!...
尘世间,有日出日落,月有阴晴圆缺,有高山大海,有春夏秋冬,有寒暑温凉,花开花落,相辅相成,互为矛盾。 人际间,有亲情、友情、爱情,人情,人情冷暖,迎来(新生命的诞生),送往(与往生者的告别),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七情六欲,有好坏善恶,有虚假真诚,有留芳百世(为国为民,如民族英雄:岳飞、文天祥、林則徐、戚继光、郑成功……等)。有遗臭万年(卖国求荣,被钉在历史耻辱架上的民族罪人如:秦桧、吴三桂、汪精卫等),此乃人性百态。 弹指间,自世纪大疫(新冠病毒)爆发以来,到如今已三年有余,因疫情而导致全球將近六百万的鲜活生命,随着缕缕青烟而灰飞烟灭。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种源自非洲的猴痘病毒接踵而来。继续肆虐人类。战火烽烟四起,生灵涂炭,难民流离失所。人们尝尽了生离死别,哀伤悲痛、烦躁不安,此乃人生最大之怵惕径历。 天晴气爽的五月天,正是春夏两季交接时,乍暖还凉,繁花盛开,百花丛中,唯独康乃馨艳压群芳,最为娇媚。母亲节的到来,人们纷纷感恩追思,母亲恩情的偉大。五月二十九日以谢玉清、谢志超同学等谢府的孝子贤孙,在阿苏莎的报恩寺,举行一场为远赴西方极乐一周年的慈母,谢陈德华太夫人的颂径、祈祷法会。广邀居住在洛杉矶,原缅甸仰光南洋中学校友及家属和兄弟的华友会朋友前来参加法会。 谢陈德华老人,是我校资深老师谢奕輝老师的如夫人,杏坛执教数十戴,桃李满天下。也是一位贤妻良母,她培育的子女,个个都出人头地,学术有成,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大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心有莲花,慈悲为怀。多行善事,必有后福。积善厚德,福泽子孙。老人家性情温和,活泼开朗。对待后辈学子和蔼可亲,每逢节庆,校友聚会,必有她老人家的身影,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人缘非常和善,各校友都亲昵称老人家为谢妈妈。有人溺己溺的精神。每逢天灾,老人家必定会伸出援助之手,积极参与赈灾救灾的活动。老人家的和善身影,一颦一笑,我们后辈学子,確实难忘。 座落在阿苏莎山脚下的报恩寺,規模恢弘壯观。环境幽雅恬静,花草繁茂,微风徐徐,鸟语花香,好一处佛门清静之地。佔地广阔,所供奉佛像,特从缅甸拜请而来。整座庙宇建筑耗资巨大,由洛杉矶缅甸华侨、华人和缅甸胞波以及各慈善机构、虔诚的佛教信众,共襄盛举集资建成,以供信众禅修、洗滌心灵的聖地。 五月二十九日,天气晴朗,微风徐徐。由于是星期日早晨,道路通畅无阻,我们怀着敬重之心应邀赴会。虽然当下,一疫(新冠)未平,一疫(猴痘)又起,寺庙内的停車位和路边停车位都已爆满,一位难求,可見校友们对谢奕辉老师和谢陈德华老师,两位老师的敬重和爱戴。 上午十时良辰吉时已到,宾客们井然有序,魚贯而入。来自千佛之国的大多数人都信奉(佛教小乘教),进得大堂,大堂之大,可容纳一百多号人众,基本已坐满。大家双手虔诚合什,双腿盘膝,席地而坐。恭请大法師上座颂经祈祷,瞬间大堂鸦雀无声。大家时而恭听大師颂经说法,时而跟着大师喃喃颂经祈祷。一时梵音绕樑,祥和之音宁神安心,滌瑕蕩垢,去除杂念,洁洁心灵。 ...
初识丘偉文,知道他是文人,会写文章,但对他的了解並不多。 2014年 “南加州缅华网”成立了,随即组织了一个编辑小组,由王旭山把电脑的部份设置好,我担任总编辑,丘偉文負責提供各地新闻,以及稿件的審查。 美国南加州缅华网 在一起工作了一段时间,慢慢的了解到,丘偉文对世界局势的看法眼光独到而且敏锐,在缅甸新闻方面也常常抓到重点……特别是他秉承了他父亲,缅华文化界杰出人士巴宁先生 (1903~1951)的好文才,写得一手好文章…… 丘偉文(1936~2022)原籍海澄县新垵乡(今属廈門市),是缅甸知名華文作家,和他的父親巴宁前輩一樣,終其一生对缅华社会的文化有着重大的貢獻。 巴宁先生和丘伟文夫妇 “南加州缅华网” 成立后,作为编輯成员的他開始源源不断的供稿,他的缅甸小说译文一本又一本,一集又一集:《德斑貌瓦小说散文新集》,《卿卿啊我曾等待》《碧蓝色甘馬育》《瑪瑪支大姐》《夢册里的只言片语》《翁山將軍》……等等,不胜枚举。 丘伟文部分翻译和著作 他写的系列散文:《似蜜随笔》《回乡日记》《小小说》《生活随笔》《莱江夜歌》《缅华各团体活动記实》《笔友文章读后感》《诗词歌赋》……等等,林林总总多不胜数。 丘伟文的部分翻译和著作...
宁化泉上华侨农场第七生产队(布尾)农业工人住宅 阔别近五十载的那个春节,我和几位港澳定居的胞波相约回宁化泉上华侨农场省亲,租了一辆车从第一生产队、第二、第三、第五生产队一路走来,看到农场的变化非常惊喜,昔日尘土飞扬的马路变成了混凝土马路;一座座崭新的三层楼别墅代替了土瓦平房,房内有沙发、冰箱、洗衣机、电视、电饭煲等现代家电,家俱不比城里人差;电杆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电线,这些变化令我们一行人赞叹不止,令我们羡慕不己!据说三层楼的洋房只需三十万元,在城里特别是在港澳买不到如此质好价廉的别墅。大城市的别墅价格比这里相差上百倍呀! 可是,当车驶进第七生产队布尾,看着冷冷清清的场面,之前一路欢歌笑语不知飞到哪里了,笼罩在我们心头的阴影重重。难道我们这一代人挥舞银锄开劈的农场果园就成了历史?昔日的繁华的景象如梦幻一般,烟消云散。想找人问问,街上无行人。站在空空荡荡街上,思绪万千,往事历历在目: 1968年冬天,宁化华侨农场第七生产队布尾迎来了一批缅甸归侨。远离泉上农场总部的第七生产队布尾座落在群山怀抱的泉上镇豪亨村布尾。在我的记忆里,那时候曾经是人口繁盛,百业兴旺,老幼皆乐。虽然物质生活还是很艰苦,但因刚刚组建,宣传得当,人们都满怀希望,展望未来。人是活在希望中,希望使人精神焕发,干起活来,劲头十足,挥舞银锄修大地,战天斗地换乾坤。很快山上种上了果树,有梨树、柑橘树。归属生产建设兵团七连后,种上了玉米,当丰收的时候仓库都装不了。真是喜看玉米金灿灿,遍地侨农下夕烟,归侨职工乐开花。 因为心中充满希望,也能激发出人的主观能动性。归侨嘛总惦记着第二故乡的椰奶面,没有椰子也能创造出新花样,将炼乳代替椰汁,张冠李戴,反正都是“奶”,做起另一番风味特色的“缅甸椰奶面”,味道如何只有那些当年的快乐单身汉才知道。…… ...
盼望巳久的东瑞小小说《爱在瘟疫蔓延時》 的著作終於在今年一日二十一日出版了。我很荣幸,东湍老师特意赠送给我兩本書,另一本是長篇小说《快乐的金子》。借此表示衷心感谢! 香港的新病毒於二零二零年年初爆发,农历新年前夕开始发难,政府要求市民戴口罩、 禁足、宅家……顿时间,香江市民驚慌失措,风声鹤唳。从抢购口罩到日常生活用的厕纸荒;再到每日确诊人数的不断增加,市民们被吓坏了。 东瑞老师对他的太太瑞芬说,他想写一系列疫情小小说,反映新冠病毒疫境中香江小市民的生活状况,於是他用敏锐的眼光洞察疫情的蔓延和脈络,爭分夺秒的工作……破纪录地写下了疫情小小说系列逾五十篇,还有散文、杂文、小品、散文诗、新诗、评论、長篇等共三十余万字。因第五波疫情严峻的原故,推迟到今年一月二十一日才出版。 东瑞老师的小小说《爱在瘟疫蔓延時》 是以写实、幽默、诙谐的笔凋描绘2019至2022年新冠病毒疫境中香港小市民的生活视角与题材也輻射境外,既有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是一部笑中有淚,哭笑悲喜的街巷猎影,深情地反吷了香港低层小人物面对病毒和死亡;同時地表扬香港市民齐心协力抗疫的信心,爱心,互助和意志,人情味流溢,煙火气浓浓,整册共收集六十三篇小小说,銜接起来足以窥探整整三年瘟疫大肆虐的蔓延和脈络,创意丰盈,别具一格,值得一读,从而感悟生命的珍贵。 疫情期间感人的人事何其多:小小说《爱在瘟疫蔓延時》佳作中所描写的王家八十岁的爺爺,尽管多次婉辞儿女孙辈的好意,儿孙们还是决定为他在酒楼搞八十大寿小庆,却遇到瘟疫肆虐,原订三桌,有两桌是請朋友,最后在酒楼经理的苦苦哀求,保留自家一桌十二人,当時口罩特别紧张,只有十個,如何分配,大家爭论了一番……从故事里反映出家庭的温馨;小小说《情深何须見朝暮》故事中所介绍的一缐医護人员更令人欽佩,那对新婚的医生夫妇本來想度蜜月,因为疫情需要加班,推迟了航班,互以「情深何须見朝暮」勉慰对方;小小说《食咗飯未,纸皮婆婆》 中描述撿拾纸皮的婆婆依然自食其力,不願意领取太多的免费飯更让我们敬佩;小小说《天堂的戏院》封城令汻多母子如同隔世,新冠疫情让母亲每天都夢见排队到天堂戏院报到,焦急等她回来的老儿子与她最后再见相融,喜极而泣。 东瑞老师在他的自序中写道:近乎两年的時间内,我与我小说的人物在疫情中尝遍酸甜苦辣,共患难,同哭笑,爱将我们人类结成共同体,岁月和文字会銘記我们的共同記忆。他的文学作品、文字,深深感动渎者的心灵! 兩年多,全人类都在与疫魔抗爭,疫情清零是共同目标,我们相信会有那一天的到來,用齐心协力抗疫的爱心、信心、互助和毅力,迎接光明的明天的到来! 2022.05.28於香港...
广东省侨界作家联合会会刊《侨星》的执行总编今年3月采访了我,把我当作封面人物在第二期介绍了我和我父辈的革命家史。现转发分享。...
壬寅年适値五四青年节及中国共青团成立一百年华诞之际,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青少年委员会(以下简称青委会)正式成立了。 青委会成立大会假厦门华侨大酒店举行。根据卫健委疫情防控要求人数控制在50人内,厦门市侨联林中英副主席、基层工作部二级调研员朱长虎;各区侨联主席(除因身体欠安外)陈群英(集美区)、林一亭(同安区)、黄秋霞(海沧区)、朱延望(翔安区)、魏剑(思明区侨联青委会会长)、缅联会部分常务理事及青少年委员会会员共40人与会会前合影留念。 大会在肃立齐唱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声中开幕。首先由青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伯延宣读《青委会章程》并提交大会与会人员审议、表决通过;由缅联会副会长陈婉映宣布青委会常委会9人候选人名单介绍,经事前线上投票及大会审议通过,选举杨锦强任青委会会长;胡纵横任副会长;陈伯延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周华杰任副秘书长;郑伟鹏任文体部长、杜翠丽任文体部副部长;曾素琼任联络部长;黄蔚任财务部长;李立云任网络部长。 接着由市侨联林中英副主席与缅联会陈汀阳会长授《胞波薪火》会旗并与常委会成员合影;新当选的青委会会长杨锦强及副会长胡纵横分别致辞表示,青委会将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助推高质量发展超越,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贡献微薄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要把青委会建设成为学习型的队伍,把厦门缅联会青少年委员会办成厦门缅甸归侨侨眷、侨属之“家”,同时要发扬缅甸华侨华人、归侨老一辈爱国爱乡、无私奉献的传统,发挥缅联会青委会的人才与智力优势,代代薪火相传下去。 缅联会会长陈汀阳致辞说,作为缅甸归侨侨眷、侨属的年青一代,传承、薪火相传纯洁的胞波情,广泛联络缅甸华侨华人及社团,激发爱国爱乡的热忱,促进和发展中缅人民友谊,责无旁贷。年青的胞波们要积极行动起来,组织起来,活跃起来,凝聚侨心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而后,思明区侨联青委会会长魏剑与侨青、书法作者吴毅飞向缅联会青委会赠送了《薪火相传 接续奋进》的祝贺书法作品。 市侨联林中英副主席讲话,对新当选的各位成员表示祝贺,对缅联会理事会在青委会成立中给予关心和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青委会站在新起点上,面对当前新侨情、新形势。一方面要更多地团结和联系好广大侨友,另一方面要继续搭建好缅华同侨友谊桥梁,加强与海内外缅甸“胞波”交流联络互动和在厦缅甸留学生的联系。更要发挥好成员相对年轻的优势,继续做好发展吸纳年轻会员的工作。 大会在男声小组唱《爱拼才会赢》、《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中圆满落幕。...
氤氲初夏, 2022年4月28日上午,福建省侨联“侨家乐·福建省华侨美食风情文化节”启动暨厦门市第九届侨界联欢节活动在同安竹坝南洋风情小镇举行。 此次活动除了联欢节文艺表演,现场还展示“闽韵侨味”南洋特色和闽台特色美食民俗文化、举办“系侨情·聚侨心”为主题的暖心公益活动、书法笔会、义诊、法律咨询等等。通过活动凝聚侨心侨力,在全社会营造爱侨护侨氛围,不断提升乡村振兴建设水平。 联欢会的舞台,厦门各归侨联谊会和基层侨联纷纷献上精心编排准备的富有南洋风情的歌舞,抒发自己的爱国爱乡之情。咱们缅甸归侨联谊会胞波的缅甸歌舞《泼水节来到》,当悠扬欢快的旋律响起,身着缅甸节日盛装头戴紫檀花的胞波们手捧银钵,踏着歌声翩翩起舞,紫檀花香仿佛在空中弥散,在缅甸辞旧迎新的四月,众民聚集,迎接泼水节来到! 大家相互泼水嬉戏,伴着热烈的鼓点尽情歌舞,金水涤荡过去一年的污秽,祈愿新的一年吉祥顺遂! 缅联会大家庭是缅甸归侨侨眷们的心安之所。文艺队自组建起,就聚集了广大热心的胞波们,每周末在归侨之家一起唱歌、跳舞、排练,一起话家常倾听缅甸乡音,气氛活络热烈又温馨。二十几年前,我还是二十出头云英待嫁的姑娘,有幸参与缅甸舞蹈的演出排练活动,和几个年纪相仿的胞波们一起学跳缅甸舞蹈,参加侨界活动的演出。后来由于工作生活忙碌,鲜少得空参加活动。二十几载转瞬即逝,如今,女儿上了大学,我又得空闲回归胞波之家,和胞波们一起欢歌笑语,舞动美好生活。然而新冠疫情此起彼伏,疫情期间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不得不中断排练。胞波们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经台前幕后领队、编导、音乐、摄影、服装、演员,大家齐心协力,今天将这曲缅甸歌舞《泼水节来到》展示于厦门侨界,成功完成今日的演出。疫情未了,每一次的有情相聚皆颇为珍贵!...
編委: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山区扶贫的新闻,但是 缅华同侨,鲜有亲身目睹者,特别是西北地区,更为罕见。从此篇深入山区的调研报告,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脱贫致富并非吹牛,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 牙合村秀才坪的 蜕变 青海民和县秀才坪牙合村土地贫瘠、地方荒凉、耕地分散、交通不便,山大沟深,居住着40多户160多人(1976年20户136人),过着二牛抬杠、柴火做饭、煤油灯照明的十分艰苦的生活。到乡政府17公里,前辈们出行靠步行,学生们上学很不方便,生活艰辛,有些家庭解决不了温饱问题,学生上学交不上学费。 我的学生时代正处在打倒四人帮,人民喜庆农村变革的年代。1977年西宁盐湖研究所马越民随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进驻到我们秀才坪社,我的六叔是生产队队长。马越民住在我七叔家。当时我们队有两匹马,4~5匹骡子,8~6头驴,松土的耙子是木头的,也不是家家有。刚买一辆手扶拖拉机,社里的人不会修,寒天地冻时,马越民在杜永珠爷爷的大门前教青年人如何修手扶拖拉机。 他是相当朴素的人,冬天不穿袜子,光着脚,穿着破鞋子,也不穿棉衣。经常叫我和杜兰秀到他跟前认字,谁学得好,奖励一本小书,他奖励的书到现在我还保留着,我有时还翻着看。他奖我的第一本书是毛主席语录,第二本是学习毛主席著作辅导读物。他有时隔三差五到我家吃饭,也就锅盔就茯茶或者洋芋。那时吃饭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他每月休息的时间去西宁,回来时给我们带学习报刊、青盐(村民缺盐)、农用耙子。农用耙子是他亲手做的,每户给了一个,实物我还保存做纪念。这个时期,正是华国锋主席“抓纲治国”的“左”倾倾向时期,缺粮户还有20%。到了1982年,集体土地承包到户个人种田,慢慢地温饱问题解决了。 1983年我当了社长。每天忙着叫社里男青年到处修路,到了六月份,我当了村主任更忙了。到了秋季,修梯田,收两税,搞计划生育。1990年拉通了电,1991年拉通松树峡门灌水工程,自来水拉到社,拉到了户。1996年修建了牙合小学,有了新学校,我们教育就上去了。到目前为止我们乡本科、大专以上的有20多人。1995年我担任牙合村支部书记。2010年7月份,青海省委书记赵乐际到松树乡百姓村活动室调研时召开座谈会。我提出了牙合村困难的基本情况,还提出了异地搬迁想法,赵乐际书记当时说,我听了“牙合”这两个字,就不是个好地方。2012年年初,青海省省长罗会宁到松树乡调研,陪同的有县委书记赵雄、县长沙德林,我和崔湾村主任马成俊接待罗省长。罗省长问我们有啥困难时,我当时说,我们到牙合的公路有困难,罗省长当时和县委书记、县长商量把路修通。到2013年年底,崔湾到新民雪村 的公路全部硬化,宽3米的路修好通车。2015年在松树乡党委书记张松萍、乡长辛爱恩的倡导下,有一部分群众纷纷到川水地区插花式搬迁,都得到了危房改造补助。2016年5月,在乡党委书记张松萍、乡长辛爱恩同志的领导下,跑项目,跑资金,该项目于2016年5月开工建设,占地42.9亩。牙合新村异地搬迁农户60户215人,并同步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2017年10月国庆节农户开始搬迁入住。国家投资80万元,建筑面积37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中心,完成村道边沟1500米,修建村道花园4600平方,农户围墙改造1800米, 实施了墙面粉刷工程,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种植景观树木和桃树3000余株;投资160万元修建健身广场和小公园,治理拦洪坝470米,以 “仁、义、孝、礼、义、信”为主题制作文化长廊600平方米,同时,将住户按八横巷分为创业巷、明德巷、感恩巷、诚信巷、崇善巷、励志巷、明礼巷、怡人巷,切实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 牙合村秀才坪公社 支部书记杜文珍口述 青海民和县松树乡政府李秘书录 2019年7月 ...
周恩来总理是一位伟大的人物,得到世界人民的敬仰和爱戴,联合国曾为他的逝世下半旗。 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同志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 周恩来总理家乡的亲人周建林听闻罗时宪先生介绍了海南省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各级政府和人民保护修缮周恩来总理曾经视察过的咖啡园纪念碑,万分感激,千里迢迢从深圳驱车前来于4月25日拜祭和观摩。 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的亲人周建林等老少三人前来拜祭先人 周建林老少三人在“莲姐山庄”细心听取兴隆华侨农场侨办负责人黄日平先生(中)的介绍 来车停留在纪念碑旁的油棕园里 ...
体验课学员们收到的通知书 一批家长领着孩子,带着口罩,兴致勃勃地参加自然研学第25-26期“自然之声”体验活动,一起认真听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树叶吹奏代表性传承人卓忠明老师关于“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遗保护16字方针,以及“有关非遗”、“非遗之路”、“社会效应”、“非遗创新”等问题的讲述,欣赏了从未听过的用树叶-花瓣-金叶笛–迷你笛吹奏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我们的田野》、《康定情歌》、《深深的海洋》、《我和我的祖国》等名曲的展示,对老师的吹奏技艺报以阵阵掌声和开心的笑声。 老师用树叶-花瓣-金叶笛-迷你笛展示大自然的魅力 因为树叶吹奏的发声是依靠单簧片气鸣原理,不同于笛子和钢琴等乐器,没点没音没调,全靠嘴皮子和意念掌控。而且,发声点在看不见模不着的嘴唇“盲区”,1-4毫米的小范围内不同的运气法见功夫,因此,学起来有较大的困难。但是,学员们表现了很高的兴趣和热情。 ...
R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