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签 "BBC News 中文"

  • 综合新闻
    新冠疫情:死亡人數突破兩百萬 跟蹤全球疫情蔓延 – BBC News 中文

    近更新: 2021年1月15日 自2020年1月在中國城市武漢爆發後,新冠疫情蔓延到190個國家。截至2021年1月15日,全球累計死亡人數超過兩百萬,確診超過9000萬。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2020年9月28日,全球新冠肺炎的死亡人數突破一百萬大關。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2020年1月在中國城市武漢爆發,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3月,世界衛生組織將「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定性為「全球大流行」。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國家記錄死亡案例的方法不同;還有一些國家當局被指統計疏漏或者故意低估。 此外,春季疫情期間的確診病例數字可能低於實際感染人數,當時許多國家還沒有推行大規模檢測。 BBC製作的圖表讓你一覽新冠疫情的蔓延情況。 BBC中文 新型冠狀病毒專題報道  各地疫情情況 放大到                  全球                 非洲                 北美                 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             ...

  • 综合新闻
    飲食與健康:我們對安慰食品依賴背後的科學道理 – BBC News 中文

    2021年1月14日 新冠封城期間許多人都表示,沒事宅在家裏總想吃東西。人與食品的關係錯綜複雜:吃是必須的,但吃多了又會後悔。 有時,我們還經常糾結,什麼該吃,什麼最好別碰。 食物不但給我們提供營養和能量,還能慰籍我們的大腦和情感。我們開心了可以大吃一頓,鬱悶憂傷了也希望能從食品中獲得一絲安慰。 飲食與健康:飲食如何影響你的精神健康 飲食與營養:有沒有對健康有利的超級加工食品? 飲食與健康:揭開食品的幾大迷思和誤區 要想擁有強大免疫力就要有健康飲食 健康飲食:不好吃但能減壓 不妨品嚐這些食品 健康生活:五大飲食習慣幫助保護你的心臟 什麼是安慰食品? 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會有comfort food這一說。ADVERTISEMENThttps://1959e779b7b76bcc7d2e5ac40e65cfc3.safeframe.googlesyndication.com/safeframe/1-0-37/html/container.html 不同文化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中文中,可以把它解釋為安慰食品、舒適食品,或者說,舒心又舒胃的食品、「療傷系」食品等。 牛劍詞典則把安慰食品定義為那些能讓你感覺更好、富含糖的甜食;那些當你憂傷擔心時想吃的食物;那些你孩提時的食物以及與家相關的食物。 對每個人來說,他們所喜歡或渴望的安慰食品因人而異。例如,有些人喜歡吃巧克力、蛋糕、冰淇淋等,對其他人來說,也可能是一碗熱湯麵、米飯或炸薯條等。 人們之所以渴望安慰食品,首先當然是因為好吃。然而,食品慰籍的不僅僅是胃,還有人的情緒和精神,這裏面有一定的科學道理。 林福德(Jenny Linford)是美食作家,她小時候曾在新加坡生活過。她的安慰食品是一碗香噴噴的海南雞飯。 這碗雞飯可以讓她想起兒時的記憶,讓她想起了有著眾多美食的家庭聚會。 糖、脂肪、碳水化合物與人類進化 雖然人們喜愛的安慰食品千差萬別,但那些能帶給人們滿足和幸福感的食物都具有一個共同特點,即高糖、高脂肪以及富含碳水化合物。 這又是為什麼呢?盧卡斯·奧登霍夫(Lukas Van Oudenhove)是比利時魯汶大學的精神病學家。他專門研究人腦與腸道之間的關係,他認為這跟人類的進化有關。 盧卡斯解釋說,過去人類食物不足,特別是那些富含脂肪和糖類的食物更是稀少。因此,在人類進化過程中特別渴望能吃到這類食品,因為它能激活人腦的獎勵機制。 此外,盧卡斯領導的研究小組還發現,脂肪能減輕人們的悲傷情緒。這可能部分解釋了人們在情緒低落時更容易吃高脂肪食品的原因。 最近的科學研究還顯示,當人感到疲倦時更可能會受到高卡路里、高糖和高脂肪食品的誘惑。 盧卡斯解釋說,他們的試驗顯示,當通過試管把脂肪輸入實驗者的胃部和小腸後,直接刺激了這些部位的細胞。 這些細胞的主要功能是產生不同的荷爾蒙激素來調節我們是否感到饑餓還是飽了,對應和負責這一區域的則是下丘腦(the hypothalamus)部分。 食物為我們提供能量和養料,正因為如此,當我們進食時大腦會分泌出一些能產生正面情緒的化學物質。 它是一種進化機制,驅使人們尋找食物和不斷進食。而人們喜愛富含碳水化合物和高糖飲食也是同樣的道理。 原始大腦在作怪? 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加布裏埃爾博士也研究了食物與情感之間的聯繫,她認為人們經常把特定食物與兒時的正面情感和體驗聯繫起來。 比如,你小時候吃這些食物時感受到的那種快樂情緒。你的大腦會把這一切都儲存起來。因此,長大後再吃這種食物時它引發的還有與此相關的一切:你如何受到照顧、寵愛。你是安全和健康的等等。 於是,當我們吃某種特定食物時大腦就會利用這些正面聯想來改善我們的情緒。 加布裏埃爾表示,人們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這之間的關聯,它經常是潛意識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原始大腦在默默地替我們這樣做。 安慰食品是否有害? ...

  • 综合新闻
    展望2021 氣候變化議題可能出現轉機的五大原因 – BBC News 中文

    2021年在全球的歡呼和期待中來臨。新的一年,或許新冠肺炎將逐漸淡出人們視線,取而代之的熱議話題變成氣候變化、地球變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告訴BBC記者羅拉特(Justin Rowlatt),他認為氣候變化持久戰勝負的轉折點就在今年。 值此新年展望之際,羅拉特把支持這個觀點的幾條主要理由梳理如下,以此說明為什麼全球抗擊氣候變化的努力,在今年會取得突破。 1. 至關重要的氣候大會 2021年,世界各國領袖們將匯集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參加第二次全球氣候峰會。2015年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是人類聯手應對氣候危機的重要里程碑。 巴黎峰會的重要意義在於它第一次將世界各國領導人聚集一堂,就各國在氣候變化持久戰大局中承擔的義務做出承諾,達成協議。 巴黎峰會上通過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之前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工業化時代前水平之上不超過2攝氏度,能壓到1.5攝氏度最好。 問題是,各國當時承諾的碳減排目標遠遠沒有達到。按照目前情況推斷,1.5攝氏度的升溫幅度最多12年就會被突破,到本世紀末溫度將升高3攝氏度。 巴黎峰會確立了每5年召開一次全球首腦會議的機制。各國領袖們可以在隨後歷次大會上商討提高各自減排目標的問題。新冠疫情爆發,原來應該2020年11月舉行的格拉斯哥氣候大會推遲到2021年。 因此,格拉斯哥峰會提供了討論增加碳減排量的平台,帶來一種希望。 2020年引人矚目的科技大事:天上、人間和虛擬空間 氣候變化:從英國面臨的挑戰和應對措施講起 G20峰會看點:特朗普是否出席、中國的機會與「本世紀最大的交易」 會飛的汽車翩然而至 世界快要變天了 2. 許多國家已經承諾加大碳減排力度和幅度 其實,這方面已經有顯著進展。 去年,一項至關重要的聲明平地而起,出乎全世界的意料。9月聯合國召開代表大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宣佈,中國計劃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carbon neutral)。 此言震驚各地環境保護活動人士。減少碳排放這件事成本高,還很繁瑣,而這個碳排放佔世界總量28%的污染大國竟然做出這樣的無條件承諾,也不管其他國家是否跟隨仿效。 這個聲明徹底扭轉了此前的談判僵局 – 誰都怕自己國家承受了碳減排帶來的經濟損失,而那些沒有任何付出的國家卻可以坐享其成。 除了中國,還有其他國家。 2019年6月,在工業發達國家中,英國率先宣佈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承諾,目標是溫室氣體淨排放為零。歐盟緊跟其後,2020年3月做出類似承諾。 隨後,日本和韓國也加入了在本世紀中期實現「零排放」的行列;聯合國估計目前這個陣營裏已經有超過110個國家。 聯合國說,這些國家的碳排放量合計超過全球總量的65%,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體量的70%以上。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已經宣佈,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將重回這個脫碳減排大合唱。 這些國家現在需要做的是拿出實現目標的具體行動計劃,而這將成為格拉斯哥峰會的重要議題。當然,他們開口承諾這個行動本身已經代表了一個重大轉變。 3. 可再生能源價格空前低廉 之所以有那麼多國家相繼設立零排放目標,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可再生能源價格降低幅度之大,徹底改寫了碳減排成本計算方式。 2020年10月,政府間組織國際能源署(IEA)得出結論,認為目前頂級太陽能發電系統堪稱「史上最便宜的供電源」。 世界大部分地區新建發電站,可再生能源發電往往比化石能源發電成本更低。 如果世界各國今後幾年都加大在風能、太陽能和電池領域的投入,可再生能源的價格將會繼續下降,一直降到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取代煤炭和天然氣發電開始具有商業價值。 規模經濟效應理論同樣適用於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價格低到一定程度,變成為吸引投資者和政府追捧的對象,從而加速全球脫碳進程和能源迭代更新。 ...

  • 综合新闻
    BBC展望2021年科技新趨勢:無人商店和自動駕駛車 – BBC News 中文

    圖像加註文字,大型科技公司2021年面臨哪些挑戰? 全球科技界發展日新月異,新的一年裏科技業還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呢? 臉書、推特、蘋果、谷歌和亞馬遜等全球大型科技公司2021年將受到更大的管制壓力,尤其是美國和歐洲等國都已經開始質疑大型科技公司所掌握的競爭優勢。 由於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遠端工作和網絡連線的領域將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在家工作將變得更為容易和安全可靠。 科技巨頭 對臉書、推特、蘋果、谷歌和亞馬遜等科技巨頭而言,2021年將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美國聯邦監管部門和許多州政府已經在調查臉書一系列的收購案是否有違反商業競爭法。 歐盟也在不久前推出數字服務和市場法草案,相關法律法規可能攸關大型科技公司如何受到歐盟的監管。 2020年科技大事回顧 :天上、人間和虛擬空間 美國司法部對科技巨頭谷歌提出反壟斷訴訟的十大看點 臉書:社交媒體巨頭面臨的分拆命運和法律挑戰 大型科技公司目前都在看美國候任總統拜登上台後,新政府會如何處理大型科技公司的監管問題。 拜登過去對大型科技公司的態度一直是不甚滿意,尤其是臉書等社交媒體,他認為社交媒體也需要為使用者發表的違法或冒犯性內容負某種程度的責任,這與現行的法律規定不同。 一些大型科技公司也受到要求分拆的呼聲,尤其是谷歌,去年10月美國政府已經控告谷歌在網絡搜索和網絡廣告上獨佔鰲頭違反競爭法, 除了競爭法之外,美國也可能在隱私資料方面採取行動,加州已經實施隱私資料法,但有呼聲要求採取全國性的立法政策。 航天科技 對航天工業來說,去年是糟糕的一年,由於新冠疫情全球航空界受到重創,飛機訂單不是取消就是推遲。 但是全球兩大飛機製造商都利用這個機會專注研發工作,發展對環境影響較小的新飛機,空中客車公司去年9月就宣佈3款氫動力設計概念。 今年,空中客車公司還可能會和德國、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國簽約發展大型無人機,預料最早可以在2025年進行試飛。 與此同時,羅爾斯·羅伊斯也在發展電動飛機,並寄望能達到300英里的時速,打破電動飛機的速度紀錄。 零售業的革新 2020年對零售業也是災難性的一年,由於新冠疫情影響,大多數零售業被迫關門,轉到網絡商務,居家防疫的消費者除了買菜之外,也只能上網購物。 2021年零售業或許還要面臨新科技的挑戰,據報亞馬遜將擴展旗下的無收銀機商店。 消費者在無收銀機商店可以挑選商品之後就能離開,攝像頭和人工智能結合能記錄消費者選取的商品並在消費者離開時寄送賬單。 目前美國已經有20家Amazon GO商店,預計2021年將擴展到英國,但具體時間未定。 英國的零售業正在密切關注消費者如何應對亞馬遜無人商店的概念,已考慮是否也要跟進推出類似商店。 在家工作科技 目前來看,在家工作仍然將會持續一段時間,根據調查,西歐和北美有60%的的商界領袖相信,即使在疫情結束之後,仍然會有25%以上的員工至少是部分時間在家工作。 許多科技公司更主動擁抱在家工作的趨勢,推特和Dropbox已經表示,所有員工都可以在家工作,微軟和臉書也表示,很大一部分的員工能夠永久性在家工作。 伴隨著在家工作的趨勢也出現一股強大的周邊產品商機,可以預期的是將有更多的與在家工作相關的產品出現。 在家遠端工作對資料安全的要求更高,這方面會出現更多的安全性軟件和程序方案。線上團隊合作的配套軟件也將成為熱門商品。 自動駕駛車輛 在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已經有300多輛自動駕駛車輛載乘客在城市各處穿行,不需要人類司機。 這是谷歌母公司字母公司旗下的Waymo推出的自動駕駛叫車服務,Waymo是美國自動駕駛車輛的領導者,預計2021年將擴展自駕車叫車服務到其他城市。 美國通用汽車旗下的Cruise自駕車公司也在舊金山進行測試,去年10月獲准在沒有人類駕駛的情況下進行自動駕駛測試。 另一家Lyft公司也在舊金山進行測試,但據信其進度稍微落後。 Uber此前放棄發展自動駕駛領域,並將自動駕駛研發部門賣給亞馬遜支持的Aurora技術公司。...

  • 综合新闻
    圖輯:在寒流和新冠中開幕的哈爾濱國際冰雪節 – BBC News 中文

    一年一度的哈爾濱國際冰雪節在中國北方城市哈爾濱拉開帷幕。今年已經到了冰雪節的第37個年頭。它每年都會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中外遊客來這裏體驗冰雪世界的神奇。 但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國際訪客減少,遊人主要來自中國國內。 冰雪節期間,除了展出大型冰燈、冰雕和各式建築外,還會舉辦各種與冰雪有關的活動和旅遊項目。 哈爾濱冰雪節與日本札幌雪節、加拿大魁北克冬季狂歡節以及挪威奧斯陸滑雪節一道並稱為世界四大冰雪節。 盤點孕育人類文明的那些名川大河 2020年度水下攝影大獎 揭秘野生動物環境 圖輯:古巴哈瓦那風情 沉澱500年的歷史建築 圖輯:女性攝影大師鏡頭下中的日常生活 今年冰雪節有許多冰塔、宮殿與城堡等大型冰雕建築。 哈爾冰冰雪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從1963年創辦以來一直延續至今。但在中國文革期間暫停了十幾年,直到1985年才恢復。 300名左右冰雕工人默默奉獻。他們當中許多人是建築工人、農民。他們為修建冰塔揮灑汗水。 建造冰雪節所使用的成千上萬塊冰磚來自附近的松花江。 工人需要把冰塊切割成可以運輸的小塊。,然後再用卡車把它們運到冰雪節地點,開始雕刻。 王師傅告訴路透社記者,因為人造冰厚度不夠,受風能力弱,所以需要使用河裏的自然冰。 像王師傅這樣的採冰工人需要穿著橡膠靴、羽絨服、厚手套以及帽子來保護耳朵以免被凍傷。 另一名工人張偉(音譯)告訴路透社記者,在冰雪節凖備過程中他們每天清晨6點就開工。 有時還需要加班,一直忙到晚上八、九點鐘,甚至到半夜以後。 工人們在簡易餐廳吃午餐,熱湯麵、餃子或饅頭。 冰燈在夜晚發出五光十色的美景。 哈爾濱冰雪節1月5日開幕,一直到2月25日才結束。...

  • 综合新闻
    新冠疫情為何導致分手和離婚激增?- BBC News 中文

    世界各地的離婚率都不斷攀升,情感專家警告稱,疫情引發的分手曲線可能尚未見頂。 結婚7年後,29歲的索菲·特納(Sophie Turner)和她的丈夫離婚。在新冠肺炎爆發前,他們從未討論過分手的問題,但在疫病流行期間,他們的婚姻變壞了。特納是英格蘭薩福克(Suffolk)兒童社會服務中心的一名員工,她說: 「我壓力更大,事情越鬧越大,於是我們決定試著分居。」 「很快我們就意識到,分居狀態可能會更久。」 他們的經歷如今很普遍。在英國和世界各地,分居或申請離婚的人數急劇上升。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7月至10月,英國著名律師事務所司徒華慈(Stewarts)的諮詢量增長了122%。慈善團體「公民建議」(Charity Citizen’s Advice)報告說,尋求結束關係建議的網絡搜索量激增。在美國,一家大型的法律合同諮詢網站最近宣佈,其基本離婚協議的銷售額增長了34%,五個月內新婚夫婦佔客戶數量的20%。中國也有類似的情況,在疫病大流行開始時,中國的隔離制度是世界上最嚴格的國家之一。瑞典也是如此,但直到最近,該國還主要依靠自願遵守建議來嘗試減緩新冠肺炎的傳播。 新冠疫情時期的性愛七問 新冠疫情下的愛情:如何跟新歡一起度過隔離時光? 疫情封鎖下的家暴受害者:我無處可逃 疫情正在影響許多重要人際關係,這已是老生常談。但律師、心理諮詢師和學者正開始更清楚地了解導致新冠肺炎導致人際關係解體熱潮的多種因素,以及為何似乎到2021年這種熱潮愈演愈烈。https://bbc.com/ws/av-embeds/cps/zhongwen/trad/science-55526330/p092fxht/zh-hant音頻加註文字, 新冠疫情持續,一對分居廣州和香港的中荷情侶因長久的分離,經歷了一場情感危機。 司徒華慈律師事務所的合伙人卡莉·金奇(Carly Kinch)稱,這個疫情對情侶來說是「完美風暴」,封鎖和社交距離導致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增加。在很多情況下,以前短暫分開還能暫時掩蓋問題,如今不得不在一起就成了分手的催化劑。「我不認為人們離婚的原因一定改變了。你總是有潛在的情緒,我對家裏的這個或那個不滿意。但我認為,這只是讓人們對家中事務比通常情況下更加敏感。」 金奇說,在英國第一次全國隔離結束後,她的團隊對離婚申請激增並不感到驚訝,因為家庭相處時間較長,比如在學校假期或聖誕節期間,離婚申請通常會激增。她說: 「我認為隔離壓力更大。」...

  • 综合新闻
    2020年科技大事回顧 :天上、人間和虛擬空間 – BBC News 中文

    0年12月30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繼續主導世界,但科技發展的腳步沒有絲毫停滯,星辰人間、虛擬空間,人類繼續科技攀登。 奔向宇宙 – 火星、月球和星際飛船 火星年,火星和地球距離最短、最適宜發射火星探測器的一個時間窗口開啟,7月,阿聯酋、中國和美國相繼發射了火星探測器,預計2021年2月抵達目的地。歐盟和俄羅斯原計劃在這個窗口期發射火星探測器,但因為各種原因錯過了時機。 火星是太陽系中與地球環境最為相似的行星,了解火星對研究地球早期歷史和生命起源有著重要價值,也對人類拓展生存空間具有重要意義。 「銀河系可能有36個外星文明」 這個數字怎麼算出來的 你從未見過的太陽表面真實面貌 2020年7月——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火箭發射到火星? 三家各有使命。ADVERTISEMENThttps://bd5a953cbb373e69bfbed0a8864e0f91.safeframe.googlesyndication.com/safeframe/1-0-37/html/container.html 中國「天問一號」主要任務是地質勘測,用雷達「透視」幾千米深的地層,採集岩石土壤等樣本,繪製火星地質結構圖,探測火星磁場,由此解開火星磁場的演變歷史; 阿聯酋「希望號」由日本火箭發射升空,主要任務是繞火星做近赤道軌道運行,對火星氣候及天氣進行探測研究; 美國「毅力號」凖備用兩年時間探測火星生命跡象,並測試火星低空飛行的條件和可能性。 阿聯酋火星探索:阿拉伯世界的第一次有何看點 火星探測「窗口期」:天問、希望和毅力的火星之旅 ...

  • 综合新闻
    後疫情時代: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如何改變了世界 – BBC News 中文

    近更新: 2021年1月1日 20世紀初,一種致命病毒席捲全球。 人們常將西班牙流感稱作「所有大流行之母」。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數據,在1918到1920年兩年間,西班牙流感造成全球4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而許多科學家與歷史學家認為,當時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約18億人)曾感染這個病毒。 疫情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而它造成的人員損失超過一戰。 新冠危機肆虐一年,疫苗的出現終於給我們重返「常態」帶來一線曙光。讓我們回望曾讓世界一度停擺的西班牙流感疫情,那場大流行帶來了哪些變革?那段歷史可否幫助我們預測新冠病毒的「後疫情時代」?, 人類應付大型流感疫症的演變 1921年,世界非常不同 1918年的醫學和科學與現在應對疾病的水平相比十分有限。 那時的醫生們知道西班牙流感背後有微生物在作祟,也了解這種疾病可以在人際傳播,但他們仍然認為,導致疾病的根源是細菌,而非病毒。 同樣有限的還有治療手段。全球首支抗生素直到1928年才被人類發現,第一支流感疫苗在20世紀40年代才被投入公共使用。 尤其重要的是,當時全民衛生保健系統尚未建立,哪怕是在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公共衛生保健仍是奢侈品。 「在工業化國家,大多數醫生要麼自己獨立門戶,要麼受慈善團體或宗教機構資金支持,而許多人完全無法接觸到醫生,」科學作家勞拉·斯賓尼(Laura Spinney)表示。她同樣也是《死亡騎士:1918年西班牙流感及其對世界的改變》一書的作者。 年輕男性和弱勢國家遭受打擊 在之前,1889至1890年期間的流感導致全球超過100萬人去世。但更加糟糕的是,西班牙流感以一種與此前流行病疫情截然不同的形式襲擊了全人類。 死亡病例的年齡大多在20至40歲之間,男性受影響尤其嚴重。許多人認為這場流行病發源於「一戰」西方戰線擁擠的軍營,伴隨軍隊在戰爭結束後回家開始蔓延,這或許也是男性與年輕人受影響嚴重的原因。...

  • 综合新闻
    英國聖誕節:BBC盤點2020年7大新潮流 – BBC News 中文

    2020年即將過去,誰也沒料到今年會發生如此嚴重的新冠疫情,今年的聖誕節也變得非常不一樣。 在英國和許多歐美國家,今年的聖誕節很多人都不能和親友見面,而且很多過節的傳統都發生了劇大的變化。 BBC廣播四台的節目帶我們來看看2020年的聖誕節有什麼新的趨勢。 網絡買菜 網絡購物在2020年出現快速成長,尤其是購買食物等生活必需品方面,英國市場研究公司Kantar表示,光是在10月,全英國就有590萬人在網絡上買菜。 由於每個人待在家裏的時間都變長了,各大超市提供的網購預定送貨時段變得非常熱門,大家都在爭搶預約,希望能順利在網上預約到送貨時段。 大量增加的網絡買菜商機也給各大超市帶來了新的挑戰,超市不得不增加送貨人手,在如何管理預定送貨時段上也費勁心思,不能一下子釋出所有預定送貨時段,而且還必須保留一些時段專門為弱勢群體服務。 新冠疫情:英格蘭解除防疫封鎖後仍會嚴控 不一樣的聖誕節 肺炎疫情:美國擱置提前為「聖誕老人」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計劃 服裝滯銷 非必需品零售業今年也受到新冠疫情的嚴重影響,防疫封鎖期間服飾店也關門了,只能靠網絡銷售,但問題是,人們在家工作不需要出門了,買衣服的人自然也減少了。 今年夏天雖然服飾店已經獲准開門營業,但銷售額仍然比2月冬天、封鎖之前的時候要減少15.9%。 有些商店街的知名品牌,例如Debenhams和Topshop母公司Arcadia集團,都出現營運困難而面臨倒閉或停業。 聖誕期間一般是英國零售業的旺季,由於一整年的銷售欠佳,今年聖誕節估計服裝零售業也會用更多的折扣促銷。 肺炎疫情 :居家防疫造就的「另類宅經濟」 英國疫情大鬆綁:酒吧餐廳重新營業 兩米距離改為一米 過節預算縮水 新冠疫情影響經濟,數十萬人因此而失業。今年聖誕節,英國失業人口比2019年底要高出許多。 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第三季(7到9月)失業率為4.8%,比第二季增加了0.7%。 失業人口達162萬人,也意味著今年聖誕和新年許多家庭將縮衣節食,過節預算將會大幅縮水。 出國度假已成過去 每年聖誕新年期間都有數百萬的英國人出國度假,但今年出國過節的人大幅減少了,能出國的地方有限,而且出國也受到許多防疫限制。 往常出國只需要凖備最基本的「護照、機票、錢」就好了,但現在面臨新冠疫情,想出國的人可能還需要接受新冠病毒檢測,抵達目的地之後和返回英國後可能還會面臨防疫隔離期。 上述防疫相關限制在不同國家有不同做法,想出國過節的人還必須先到英國外交部的網站上仔細研究一番才能搞清楚。 手作禮物 新冠疫情讓人們看緊荷包,每個人在家裏的時間也變長了,這也造就了一股手作禮物和聖誕裝飾的新潮流。 英國知名百貨公司John Lewis今年聖誕節熱銷的一款商品就是自己動手做的人工蜂巢,結合了DIY手作和環保、自然意識。 手工藝品專賣店Hobbycraft的業績也大幅成長,尤其是聖誕節相關手作藝品,例如聖誕節主題的緞帶、貼紙、印章等。網絡上也有許多教學影片,教人如何自己手作聖誕花環。 不一樣的聖誕大餐 雖然英國防疫措施在聖誕節前後幾天有所放鬆,但傳統的聖誕節家族聚會應該會比往年少,餐桌上的人少了,聖誕大餐吃起來也和往年不一樣。 對於那些生產食物的行業而言,今年也是艱困的一年,食品生產業對於防疫措施變來變去無所適從,沒辦法預估聖誕新年期間的市場需求。 這一不確定性已經造成一些食品短缺,包括火雞和特殊奶酪的供應。...

  • 综合新闻
    肺炎疫情:英國變種病毒引發封鎖潮,歐洲多國和香港緊急實施旅行禁令 – BBC News 中文

    最近更新: 2020年12月21日 歐洲多個國家已開始對英國實施旅行禁令,原因是英國境內出現一種更具感染性且更易失控的變種冠狀病毒。 愛爾蘭、德國、法國、意大利、荷蘭和比利時周末陸續宣佈緊急停止來往英國的航班,但各地措施不同,有的只是短期管制措施。法國也開始管制對往來英國的貨物海運。 香港政府今日(12月21日)下午公布,午夜起包括香港居民在內,所有過去14天曾逗留英國超過2小時人士禁止登機來港,直至另行通知。已由英國抵港的人士,在完成14天酒店強制檢疫隔離後,須額外強制留家7日。 今日(12月21日)早上的歐盟會議將協調相關應對措施。 新冠病毒變異:是否影響疫苗效力和其他重要問題 新冠疫情反覆 英國及歐洲各國提升聖誕節防疫措施 新的變種病毒已經在英國首都倫敦和英格蘭東南部迅速傳播。 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周六(19日)對這些地區實行了新的第四級嚴控防疫措施,取消了原定在聖誕節期間放寬限制的計劃,影響了數百萬人。 英國衛生高級官員稱,沒有證據顯示新變種病毒更具致命性,或者對疫苗的反應不同。但事實證明,此變種病毒的傳播速度快了70%。 英國衛生大臣馬特·漢考克(Matt Hancock)說,新的變種病毒菌株「已經失控,我們必須控制住局面」。 截至英國當地時間周六(12月19日),英國新冠病毒感染病例超過200萬例,新冠死亡人數已經超過6.7萬人。BBC中文了解到,許多在倫敦的海外留學生,也紛紛對於再一次的封鎖表示無奈,並批評英國政府防疫措施,對此感到失望。 歐洲國家採取行動 荷蘭表示,在周六英國宣佈變種病毒以及擴大封鎖的的幾個小時內,將禁止所有從英國出發的客機飛抵荷蘭,直到2021年1月1日。 當地周日(20日)晚些時候,荷蘭又表示,將禁止從英國抵達的渡輪乘客,貨運將繼續。 法國從當地時間周日午夜起,將與英國的所有交通管道(包括貨運卡車)暫停了48小時。 每天有成千上萬的卡車在這兩個國家之間運行。 回應法國禁令,英法海底隧道稱,從當地時間周日22:00起,暫停車輛進入福克斯通碼頭(Folkestone terminal),前往法國加來(Calais)。已經預訂周一旅行的人可以獲得退款。火車仍將從加來開往福克斯通。 由於法國的限制,位於英國多佛(Dover)前往法國的輪渡碼頭現已關閉,所有與英國出境的交通將待進一步通知。 貨運問題變得緊迫,英國首相約翰遜將在周一主持COBRA緊急應變會議。 在愛爾蘭,每年年底,來自英國的客運量很大。因應變種病毒,該國政府宣佈,從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出發的航班將至少從當地時間午夜開始禁止48小時,「為了公眾健康,人們在英國,無論國籍,均不應乘飛機或海上旅行到愛爾蘭。」聲明說。 在德國,交通運輸部的一項命令稱,周日午夜過後,英國的飛機將不允許降落,貨運是一個例外。 比利時從周日午夜起將暫停從英國出發的航班和火車抵達至少24小時。 意大利將封鎖從英國出發的所有航班,直到1月6日。該國衛生部周日稱,在意大利也發現了第一例英國變種。患者在羅馬處於隔離狀態。 奧地利將禁止從英國起飛的航班。保加利亞從午夜起暫停了往返英國的航班,但是與其他許多國家的短期措施不同,保加利亞的禁令一直持續到1月31日。 土耳其和瑞士一樣,暫時禁止從英國出發的所有航班。 保加利亞也從當地時間周日午夜起暫停了往返英國航班,但是與其他國家的短期管制不同,保加利亞的禁令將持續到1月31日。土耳其和瑞士,暫時禁止從英國出發的所有航班。 歐盟會議將於格林尼治標凖時間周一10:00舉行,以協調歐盟的行動。 分析:變種病毒有多可怕 BBC醫療和科技事務記者詹姆斯·加拉格爾(James Gallagher) 新變種病毒首次於今年9月被發現。11月份的統計顯示四分之一的倫敦確診案例來自該變種病毒。到12月中旬,這一數字已接近三分之二。 這三件事融合在一起,這引起了人們高度關注: 它正在迅速取代其他新冠病毒版本。 重要的是,它能部分影響新冠病毒突變。 ...

  • 综合新闻
    美國第二輪新冠紓困方案終於敲定 9000億美元資助個人和企業 – BBC News 中文

    午9点05分 在長達數月的爭論之後,美國國會終於就一項約9000億美元的疫情援助方案達成共識。這筆資金將用於為企業及失業項目提供款項。 這一方案將打包在一筆價值1.4萬億美元的更大支出法案之中,該支出法案將在接下來的九個月裏為各項政府計劃提供資金。 本月底,多項新冠疫情經濟紓困項目即將到期。 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經濟紓困法案的主要內容 美國兩萬億空前紓困計劃覆蓋和忽略的人群 金融危機12年後世界經濟迎來又一超級急救包 大約1200萬美國人正面臨失去失業保障的風險。 美國眾議院與參議院計劃將於周一就這項方案進行投票。如果投票通過,還將需要由總統特朗普簽字才能成為法律。 9000億美元怎麼用 這項新方案將包括向絶大多數美國人提供600美元的直接刺激款項,以及將每周失業救濟金增加300美元。同時還將把超過3000億美元資金用於援助企業、資助疫苗發放、援助學校及面臨掃地出門處境的租客。 這項協議在周日由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宣佈。「我們終於可以做出我們國家很久以來需要的報告:將會有更多幫助出現,」他說。 他稱這一方案包括了「有針對性的政策以幫助已經等待太久的正在掙扎的美國人們。」 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與參議院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稱,這一方案「在病毒加速傳播的情況下為拯救美國人民的生命和生活提供緊急所需的資金」。 對於許多民主黨人來說至關重要的對地方政府的實質性援助並不在這筆資金之內。舒默稱,這項方案可以通過為學校、病毒檢測及其他開支提供資金來間接幫助地方政府。 他表示,這項方案將「為2021年的新冠病毒紓困鋪一層地板,而不是建一個天花板」,而民主黨人將在候任總統喬·拜登1月20日就職後推動更多援助計劃出台。 美國國會原本預計在上周五前提供這項方案,但相關協商工作在周末持續進行。 由於方案遲遲未能通過,許多人擔心美國政府是否會因沒有支出法案而停擺。自10月(美國聯邦政府財年的開始)以來華盛頓一直靠臨時資金維持運作。 此前的援助方案怎麼樣了 今年3月,美國批准了超過2.4萬億美元的經濟紓困方案,其中包括1200美元的個人支票,為企業提供資金,以及將每周失業救濟金增加600美元。 這項方案被認為緩解了新冠大流行對美國經濟的衝擊。今年春天,美國有超過2000萬人失業,4月失業率一度上升至14.7%。 美國自此之後挽救了大約一半被削減的工作,但伴隨多項計劃過期、資金開始枯竭導致經濟復蘇放緩,經濟學家與企業一直推動政府批准進一步經濟紓困方案。 美國商會上周四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四分之三的小企業稱他們需要美國政府的幫助才能存活下去。 根據美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與聖母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進行的研究,過去五個月期間,美國貧困率飆升,上月達到11.7%,比6月增長了2.4個百分點。 目前美國有接近800萬的新增貧困人口。今年是自60年前開始記錄貧困數據以來數字最高的一年。 美國政府的經濟刺激支票自4月起開始發放。摩根大通研究所(JPMorgan Chase Institute)的一項報告顯示,自那之後,許多低收入美國人的銀行存款餘額持續下降。由於沒有得到進一步援助,低收入家庭的存款餘額會比高收入家庭下降更快。...

  • 综合新闻
    新冠疫苗開打 你應當知道的幾大問題 – BBC News 中文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已經接近一年,近日英國、美國等地陸續批准了應對新冠病毒的疫苗,為民眾恢復正常生活帶來了些許曙光。 各個國家和地區將採購哪些疫苗?它們有什麼區別?注射疫苗應當注意哪些不良反應?在疫苗的獲取方面,貧富懸殊會造成哪些影響? BBC中文梳理了以下幾大熱門問題。 各地區將採用哪些疫苗?有何區別? 12月初,英國成為全球第一個批准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大規模使用的國家。英國監管機構MHRA(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表示,該疫苗可提供高達95%的保護率,可安全上市。  12月11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授權輝瑞公司和BioNTech的新冠疫苗在美國緊急使用。 輝瑞疫苗屬於核糖核酸疫苗,是一種全新的疫苗,此前從未在人類身上注射過。該疫苗必須儲存在零下70℃左右的環境中。疫苗一經送達,可在冰櫃保存5天。 本月,阿聯酋和巴林也先後批准了中國國藥集團的新冠滅活疫苗。兩國政府都表示,疫苗有效性達86%。 香港政府也表示,政府已與兩間疫苗製造商達成預先採購協議,其中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將供應750萬劑新冠滅活疫苗;復星醫藥、德國BioNTech和美國輝瑞藥廠(Pfizer)也會提供750萬劑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 中國科興生物研發的克爾來福疫苗是一種滅活疫苗,由已殺滅的病原體製成,主要通過其中的抗原誘導細胞免疫的產生。科興稱,該公司生產的冠狀病毒疫苗在印尼進行最後階段試驗中,97%疫苗接種者中產生了抗體,但其有效性尚未確定。 此外,香港政府還表示,快將與英國阿斯利康藥廠(AstraZeneca)達成協議,採購 750萬劑該藥廠與英國牛津大學共同研發的不可複製性病毒載體疫苗,最快明年下半年供港。 英國牛津大學研發的新冠病毒疾病疫苗保護率達70%。但研究人員表示,如果更改疫苗劑量的話保護力可以提高到90%。 香港政府專家顧問許樹昌表示,香港購買的三種疫苗哪種效果較好,還需要等研發機構披露第三期測試數據才能評估。 許樹昌稱,科興製造的屬於滅活疫苗,該技術應用於季節性流感疫苗多年,第三期測試保護率目前未知;而德國BioNTech以核酸製造疫苗是全新方法。 比起輝瑞疫苗要儲存在零下70度的環境中,牛津研發的疫苗造價更為便宜,儲存更方便,普通的冰箱就能儲存,更容易運送到世界各個角落。 另外,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周二(12月15日)表示,美國生產的莫德納疫苗(Moderna)安全,有效率達到94%。這為該疫苗得到美國當局緊急授權掃清了障礙。莫德納疫苗需要在零下20度的環境中運輸。 如果本周該疫苗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專家團隊和疫苗負責人的批准,24小時內疫苗就可以開始分發。 莫德納公司總部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該公司稱,如果疫苗獲批,大部分疫苗將在那裏生產。 誰優先接種?如何接種? 在英國,專家制定了一份臨時優先接種名單,目標是保護高風險人群。他們是住在老人院的老人和相關護理人員,其次是80歲以上的老人和其他衛生和社會護理工作者。每人需要接種兩針,兩針間隔21天,第二劑是加強劑。 同樣,美國衛生部門預計將優先為醫療工作者和養老院居民提供首批疫苗。 香港政府也是按照優先群組次序進行大規模疫苗接種,首先安排醫護人員、長者、長期病患者、安老或殘疾院舍員工等約300萬人接種疫苗。 香港政府稱,目標在明年內為大部分巿民免費注射疫苗。 牛津疫苗同樣需要注射兩次,兩次注射間隔一個月。中國科興疫苗則是間隔14天注射兩劑疫苗。莫德納疫苗也需要注射兩劑,相隔時間為28天。 有何不良反應? 路透社上周(12月9日)報道,英國醫療衛生監管局(MHRA)表示,自從開始輝瑞疫苗注射後,已經有兩起過敏反應報告,以及一起可能過敏反應報告。 英國醫療衛生監管局負責人賴恩(June Raine)在一份聲明中稱,任何有疫苗、藥品或食物過敏史的人都不應該接種輝瑞疫苗。 「大多數人不會出現過敏反應,保護人們免受新冠病毒感染的益處大於風險……你們完全可以相信,這種疫苗符合英國醫療衛生監管局有關安全、質量和有效性的嚴格標凖。」聲明稱。 兩名出現過敏反應的接種者是英國國民保健署的員工,兩人都有嚴重過敏史,在接種後出現過敏反應,但目前狀態良好。 富裕國家購買了大部分疫苗? 由國際特赦組織、樂施會等機構組成的「人民疫苗聯盟」團體稱,富裕國家正在囤積大量新冠病毒疫苗,而生活在貧窮國家的人們會錯過這些疫苗。 該組織稱,近70個低收入國家只能為十分之一的人口接種疫苗。 為實現全球民眾公平接種新冠疫苗,全球疫苗免疫聯盟、流行病預防創新聯盟及世界衛生組織牽頭成立新冠疫苗保障機制(Covax)。該機制設法獲得了7億劑疫苗,將在已簽署協議的92個國家分發疫苗。 ...

  • 综合新闻
    中國嫦娥五號「攬月歸來」 BBC盤點全球其餘六大探月計劃 – BBC News 中文

    中國嫦娥五號「攬月歸來」 BBC盤點全球其餘六大探月計劃 5 小时前 中國媒體報道,「嫦娥五號」飛船攜帶月球表面土石樣本返回地球。 據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報道,「嫦娥五號」返回器於當地時間星期四12月17日凌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上一次人類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還是40多年前的美國和蘇聯探月計劃。 「嫦娥五號」帶回的新樣本預計可以給科學家提供理解月球地質、早期歷史的信息。ADVERTISEMENThttps://e23e44a5219d1b9ac3015d51bebcbe6d.safeframe.googlesyndication.com/safeframe/1-0-37/html/container.html 「嫦娥五號」探月計劃的時間線和BBC中文的跟蹤報道: 11月24日,中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此次發射任務是嘗試將月球岩石樣品帶回地球。 12月1日,”嫦娥五號”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 12月2日,「嫦娥五號」著陸器與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月球鑽取採樣及封裝工作,按計劃進行表取採樣。 12月3日,「嫦娥五號」的上升器點燃引擎,帶著寶貴的樣品衝向月球軌道。 中國嫦娥五號離開月球表面 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月球 中國嫦娥登月 人類探月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中國登月計劃背後太空雄心與大國競爭 國際間的探月項目 中國探月計劃引來全球關注,人們在再度聚焦中國宇航發展的同時,也聯想到全球多國當下紛紛展開的一攬子探月項目。 在上世紀冷戰高峰時期,世界的目光曾一度聚焦在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的太空競賽上。那段歷史甚至被好萊塢多次搬上銀幕,成為一個時代的共同記憶。 隨著蘇聯解體,美國全球戰略調整等諸多原因,美俄在冷戰結束後相對長的一段時間裏對耗資巨大的宇航項目投入均大不如前。美國甚至很長一段時間依靠俄羅斯火箭送宇航員前往空間站。 然而,有能力的世界各國對探月和宇航發展的興趣沒有止步。21世紀的今天,隨著多極化世界的逐步形成,昔日兩強爭霸太空的局面,開始被美國、中國、俄國、歐洲、日本、印度和以色列等多方競爭與協作的趨勢取代。 在中國嫦娥系列飛船探月不斷取得進展的同時,美、歐、俄、日、印、以等月球計劃也在以各自不同的步伐展開。 BBC中文編輯匯集各方資訊,藉此機會簡要介紹一下除中國「嫦娥」系列計劃之外的國際間六大探月項目的進展情況。 美國的「阿耳忒彌斯」計劃 阿耳忒彌斯(Artemis)又譯阿提米斯,是古希臘神話中掌管狩獵和生育的月亮女神的名字,因此美國登月計劃至少命名方面與中國的「嫦娥」有些許不謀而合。 美國上一次大規模登月計劃是上世紀60-70年進行的,以古希臘光明神(羅馬太陽神)阿波羅命名。在古希臘神話中,阿耳忒彌斯和阿波羅是孿生姊弟。 作為「弟弟」的阿波羅計劃1969年率先載人登月距今已過50年。美國總統特朗普(川普)2017年12月正式授權開啟「阿耳忒彌斯」計劃。如今,美國航天局的「姐姐」計劃緊鑼密鼓,從研製新一代運載火箭和飛船,到最終計劃在2024年左右再度送宇航員登月。 據美國航天局(NASA)介紹,與當年「阿波羅11號」降落在月球正面的靜海南部,而「阿耳忒彌斯」計劃落點位於月球南極。主要原因是,月球兩極可能存儲約4.5億噸的冰,如果當真,建立月球基地之後的飲水和能源問題就可能較易解決。 如上所述,除再度送宇航員登月外,美國計劃建立月球基地,並以月球為跳板為最終載人登上火星創造條件。 資深宇航員炮轟NASA:載人登陸火星「愚蠢」 火星上發現「液態湖」對人類的可能影響 俄羅斯的「月球」系列計劃 俄羅斯探月努力自蘇聯解體後有過相當一段時間的停滯。蘇聯1976年發射了最後一台月球登陸器「月球24」號。 隨著世界主要國家探月腳步加快,俄羅斯也再度開始推進自身的探月事業。 據介紹,俄羅斯雖然沒有載人登月計劃,但是至少凖備在2025年之前將三款新式探測器送上月球。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表示,新航天器分別名為「月球25、26、27」。俄方還表示希望能在2021年發射「月球25」。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稱,「月球25」探測器應該可以在2021年3月完成,並計劃在同年10月1日左右發射。 與美國計劃相似,俄羅斯媒體介紹稱,「月球25」也將在月球南極地區「找水」,並測試軟著陸等技術。 ...

  • 综合新闻
    貝多芬:雙耳失聰 他如何譜寫不朽傑作? – BBC News 中文

    1824年5月7日,維也納皇室貴族及文化精英聚集在維也納肯恩頓門大劇院,觀賞由維也納皇家宮廷歌劇院管弦樂團首演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人們對這部交響曲的期待非常高,因為貝多芬已經很久沒有創作交響曲了,不僅如此,他也已經有12年沒在舞台露面了。 貝多芬終於出現了。而且,這也是第一次在演奏交響曲的過程中加入歌手演唱的新模式。 貝多芬背對著觀眾,伴隨著音樂用全身肢體語言激昂洋溢地指揮著。 他如此投入,以至於到音樂結束時他依然沒有停下來。直到一名獨奏手走近他,讓他轉過身面對觀眾爆發出的雷鳴般的掌聲。 貝多芬此刻已經耳聾,聽不見任何聲音。 聽古典音樂能改善你的生活嗎? BBC逍遙音樂會 英國愛國歌曲引發殖民歷史辯論 華裔音樂神童李映衡 小提琴天才的明星之路 人類是怎樣用藝術品描繪性與愛的 難忘的首演之夜 那貝多芬是如何在台上指揮的呢?對此有不同的說法。 牛津大學音樂教授滕布里奇對BBC解釋說,一種說法是,雖然貝多芬站在指揮台上指揮,但實際上還有另外一位音樂指揮協助他。 滕布里奇說,那時人們已經知道貝多芬的聽力狀況,因此,不敢指望他指揮了。 《第九交響曲》很長很複雜,貝多芬又聽不見,可想而知很可能會出現一片混亂。 還有,當時樂團並沒有多少時間對新曲子進行排練,但這在當時很典型。 滕布里奇表示,綜合以上這一切,演出能如此成功已經非常不錯了。 音樂是藝術 這一刻既代表了貝多芬一生的榮譽,同時也象徵著他的悲劇。 貝多芬250年前出生於德國的波恩。但他出生的凖確日期似乎不太確定,有人認為是1770年12月16日,但據記錄記載他是在12月17日受洗的。 貝多芬是一位極具想象力,充滿激情和力量的作曲家。他的性格複雜並自相矛盾。 他成長於歐洲政治動蕩時期,其中包括拿破侖戰爭。 儘管出生於德國,但他被公認為是維也納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能與同時代的莫扎特、海頓、舒伯特和維瓦爾第齊名非常不簡單。 騰布里奇說,貝多芬相信音樂絶不僅是一種娛樂形式,它的意義要比那深遠得多。貝多芬認為音樂可以表達思想與情感。 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滕布里奇認為貝多芬在把音樂升華為藝術形式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貝多芬給人的印象是暴躁易怒、自私、自戀、吝嗇、不善交際、不修邊幅、愛情不得意、悶悶不樂、酗酒和有疑病性神經症(hypochondriasis,總懷疑自己有病)。 滕布里奇解釋說,這也是貝多芬浪漫之謎的一部分。因為人們更願意相信貝多芬是一位飽受情感煎熬以及病痛折磨的藝術大師。 人們把他描繪成視藝術高於一切的音樂大師,有著超出凡人想象力的創作能力,一位天外奇才。 疾病折磨 雖然貝多芬性格比較難相處,但實際上也很讓人同情,因為貝多芬一生飽受各種疾病折磨,包括不得不忍受一些極其可怕、甚至適得其反的醫學治療。 許多專家後來進行了大量的法醫調查,試圖確定他到底都有哪些病,這些病是否與他的耳聾有關係,以及如何影響他的性格和音樂創造力。 在BBC國際台製作的一部《解剖貝多芬》的紀錄片中,英國神經外科醫生馬什列舉了一份貝多芬疾病的詳細清單。 根據這份清單,貝多芬患有腸炎、大腸激躁症、劇烈腹瀉、惠氏病(又稱惠普爾病,Whipple’s disease)、慢性抑鬱症、汞中毒以及疑病性神經症。 1827年3月27日,也就是貝多芬去世後的第二天,當時的名醫瓦格納對貝多芬屍體進行解剖發現,他的腹部腫脹,肝臟嚴重受損,已經萎縮到正常肝臟體積的四分之一,這是由酗酒引起的典型肝硬化。 貝多芬家人有酗酒家族史,他祖母和父親都曾酗酒。 但滕布里奇教授解釋說,貝多芬經常在社交場合喝葡萄酒,但這在當時很正常,因為飲用水不衛生。 美國加州另一位研究人員梅瑞迪斯在分析了貝多芬的頭髮標本後還發現,貝多芬還有可能有鉛中毒,而它與飲酒有關。 ...

  • 综合新闻
    唐人街內部:在好萊塢,華裔不應只是龍套角色和功夫高手 – BBC News 中文

    威利斯·吳(Willis Wu)並不是一名功夫高手。 但讓這位美國亞裔演員感到非常沮喪的是,無論他如何努力,卻始終只能出演「普通亞裔一號」或「背景中的東方男人」等龍套角色。 不過,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諷刺小說《唐人街內部》(Interior Chinatown)的主人公。該書上月獲得了美國最負盛名的文學獎之一——美國國家圖書獎小說獎(National Book Award for fiction)。 該書的作者是遊朝凱(Charles Yu)。他說,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創造一個空間,讓背景人物也能有故事」。 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這本小說能給正在進行的有關表現形式和美國亞裔的刻板印象的辯論提供更多啟示,並鼓勵人們展開拒絶強制性角色的討論。 用小說中威利斯·吳的話來說便是:「美國的黃種人只是一個特別的客串人物,永遠是客人。」 並非只有黑白 遊朝凱曾是一名律師,他在2010年憑借小說《科幻宇宙生存指南》(How to Live...

  • 综合新闻
    新冠疫苗:美國周一開始首輪接種,醫療工作者和養老院居民為優先群體 – BBC News 中文

    美國官員透露,因為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得到緊急授權,美國公眾將從周一開始接種該疫苗。 負責監管分發工作的佩納將軍(Gustave Perna)表示,首批300萬劑疫苗將於本周末運送到各個州。 該疫苗針對新冠病毒有效率高達95%,而且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認為該疫苗是安全的。 在美國,與新冠病毒相關的死亡案例周六(12月12日)單日達到3309個。 數據來源於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網站,是全世界任何地方錄得的單日最高死亡數字。 自11月以來,美國的新冠病毒死亡人數一直在急劇上升。 新冠疫苗上市後的擔憂:富裕國家真的在囤貨嗎? 新冠疫苗問世後病毒溯源依然緊迫,但政治化和科學挑戰並存 新冠疫苗:英國正式開啟疫苗接種 「值得紀念但挑戰巨大」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曾受到特朗普政府的巨大壓力。在周五授權緊急使用輝瑞/BioNTech疫苗後,該機構表示此舉是全球疫情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英國已經開始使用同款疫苗進行大規模接種。 在周六的新聞發佈會上,佩納將軍表示,「在未來24小時內」疫苗將被裝入運輸集裝箱,開始分發各地。 他表示,「預計周一各州145個接種點將收到疫苗,周二還有425個,周三是最後的66個。」他補充,下周將完成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的初步交付,覆蓋約300萬人。 佩納告訴記者,他「100%有信心」,將打敗新冠病毒這個敵人所需的疫苗安全送達。 不過,他也表示,雖然過去一周取得不少進展,但「在每個美國人都能獲得疫苗之前,我們還沒有完成任務」。 輝瑞公司的疫苗已經在英國、加拿大、巴林和沙特阿拉伯獲得了監管部門的批准。與這些國家一樣,美國衛生部門預計將優先為醫療工作者和養老院居民提供首批疫苗。 在優先接種的群體外,其他美國人可能將在明年1月開始接種疫苗,預計4月份將普遍接種。 FDA對該疫苗有何評價? 「FDA授權緊急使用的第一種新冠疫苗,對於這場影響美國和世界各地眾多家庭的毀滅性流行病而言,是一個重要里程碑,」該機構負責人史蒂芬·哈恩(Stephen Hahn)表示。 他聲稱,在「公開和透明的審查過程」之後,才授權緊急使用,可以確保疫苗符合「FDA在安全性、有效性和製造質量方面的嚴格、科學的標凖」。 本周四,一個由23人組成的醫學專家小組認為,疫苗的好處大於其風險,因此向FDA建議授權緊急使用。 FDA表示,緊急使用與全面批准不一樣,後者需要輝瑞另行提交申請才能獲得。 美國媒體報道稱,哈恩之前被告知,要在周五前批准疫苗的緊急使用,否則將被解僱。 不過,哈恩表示,這些報道「不屬實」,並強調該機構在測試中沒有犧牲安全性。https://bbc.com/ws/av-embeds/cps/zhongwen/trad/world-55292823/p08qtqqb/zh-hant音頻加註文字, 新冠肺炎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 疫苗如何起作用? 輝瑞/BioNTech疫苗是第一個在其測試過程的後期階段顯示出有效結果的新冠疫苗。 它是一種新型疫苗,被稱為mRNA疫苗。這種新疫苗使用來自新冠病毒的一小段遺傳密碼來引導身體對抗該病毒,並建立免疫力。 「疫苗中含有一小段新冠病毒的mRNA,它會指導人體內細胞製造病毒獨有的『尖狀』蛋白,」FDA表示。 「當一個人接受這種疫苗時,他們的體內會生產尖狀蛋白的副本,這不會導致患病,但會引發免疫系統做出防禦性反應,產生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反應。」 該疫苗分兩次注射,間隔21天,第二劑為加強劑。在注射第一劑後免疫力開始生效,在注射第二劑後七天達到全部效果。 但該款疫苗必須在超低溫下儲存,這就給物流帶來了困難。輝瑞公司表示,將使用乾冰製造的特殊運輸容器,將冷凍疫苗直接運送到接種點。 這家製藥公司已同意在3月前向美國供應1億劑疫苗。 Moderna和美國國家衛生院也在共同研發第二種疫苗, 他們將在6月前提供2億劑。不過這種疫苗仍在尋求美國監管部門批准。...

  • 综合新闻
    戴琪:拜登提名任貿易代表的「中國通」華裔律師是誰? – BBC News 中文

    美國候任總統拜登(Joe Biden)周四(12月10日)提名戴琪(Katherine Tai)為美國貿易代表。目前在國會眾議院任職的她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貿易律師,精通中國問題。 今年45歲的戴琪是華裔美國人,父母為台灣移民。台灣媒體稱其為「台二代」。她是目前拜登內閣人選中的首位華裔人士。如果任命最終獲得通過,可以說流利普通話的她將接替現任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成為拜登政府的「貿易沙皇」。 媒體分析稱,拜登對她的青睞似乎表明,美國下一任政府打算在與盟友密切合作的同時,迅速著手解決與中國懸而未決的貿易糾紛,但仍可能延續較強硬的立場。 她是誰?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已提名眾議院籌款委員會的首席貿易律師戴琪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美國媒體報道稱,戴琪在最近幾周贏得了國會民主黨人、勞工和商業界的支持。ADVERTISEMENThttps://c1e56375b0246f270fb591509c8356e4.safeframe.googlesyndication.com/safeframe/1-0-37/html/container.html 拜登過渡團隊在聲明中寫到,戴琪是一位「敬業並受尊敬的公務員和資深國際貿易專家」,並表示會借由她的經驗「幫助美國走出由新冠肺炎引發的經濟危機,實現候任總統支持美國工人貿易戰略的願景」。 如果獲參議院的批准,戴琪將擔任這個至關重要的內閣級別職位,她的主要任務是執行美國的進口規則,並協調與中國和其他國家的貿易條款。 現年45歲的戴琪大部分職業生涯在美國政府機關度過。她因代表民主黨人在與特朗普政府協商今年生效的《美國-墨西哥-加拿大協定》(USMCA)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受到肯定。 儘管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和特朗普在很多問題上水火不容,但在戴琪等人的努力下,最終還是實現了特朗普政府重寫《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的願望,並滿足了民主黨的要求,包括擁有更強有力的保護勞工和環境條款。 2014年以前,戴琪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擔任負責中國事務的貿易執法首席顧問。期間,奧巴馬政府在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對中國的貿易爭端訴訟便由她一手經辦。 一個著名的例子是2012年,美國就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問題向世貿組織提起訴訟。中國的稀土出產量佔據世界的90%,美國指中國的出口限制違背了世貿規則和中國加入WTO時的承諾。2014年,世貿組織認定中國違規。 在眾議院任職期間,她還推動民主黨對《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Uyghur Forced Labor Prevention Act)的支持,該法案禁止進口由中國維吾爾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強迫勞力生產的產品。 中美貿易戰:拜登的新戰役和新武器 劉鶴身邊的「鴿」與「鷹」:誰主導了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協議 中美貿易戰:會談與否模棱兩可 大選越近變數越大 圖說中美貿易戰:貿易投資量跌,脫鉤跡象增 華人女性 戴琪出生在康涅狄格州的一個華人家庭,她的父母來自台灣。戴琪是家族中第一個在美國出生的公民。她在華盛頓特區長大。 她畢業於耶魯大學和哈佛法學院,入讀大學之前,她就讀於華盛頓的私立學校塞維爾友誼學校(Sidwell Friends School)。這個著名學校培育了很多華盛頓著名政治人物的子女,包括奧巴馬的兩個女兒和拜登的孫輩。 她還曾在1996年至1998年來到中國廣州生活和工作。當時她是耶魯大學中國學者,並在中山大學教授英語。 如果任命獲得通過,她將是第一位擔任美國貿易代表的亞裔美國人和有色人種女性。 儘管有華裔背景,但戴琪此前對中國的強硬背景使她的任命並未讓中國的智囊們松了口氣。 據《南華早報》報道,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把戴琪的提名看做美中關係的「負面信號」,原因是她有處理與中國的貿易爭端的經驗,可能代表華盛頓會延續對中國的強硬立場。 「這對中國來說可能不是好消息,」時殷弘說。「這與她的中文水平或種族無關。我們還需要觀察她是否對拜登有真正的政治影響力。」 ...

  • 综合新闻
    美國加州「甜甜圈王」:從柬埔寨難民到富豪 幾度浮沉的傳奇人生 – BBC News 中文

    020年12月6日 如果你走進美國加利福尼亞任何一家甜甜圈店(doughnut shop),十有八九店主可能是柬埔寨人。這都要歸功於一名白手起家的柬埔寨難民所打造的甜甜圈帝國。他就是被人稱為「甜甜圈王」的倪文德(Ted Ngoy)。 倪文德的一生,從身無分文的難民到腰纏萬貫的美國甜甜圈王,再淪落到無家可歸、遭同鄉和親人離棄,幾度沉浮,充滿起伏跌宕。 本文講述的就是這位柬埔寨華裔的傳奇故事。 從留學生到CEO:她從伊朗移民加拿大創業成功的秘密 圖輯:中餐館裏的「美國夢」 破碎的美國夢:「我這樣逃離了美國冒牌大學」 特朗普叫停「綠卡樂透」 華人「美國夢」或破碎 膽大包天 倪文德在柬埔寨首都金邊上高中時看上了一位政府高官的女兒蘇甘蒂妮 (Suganthini Khoeun)。當時,在倪文德眼中,她簡直美若天仙,無以倫比。 不僅是倪文德,當時同一高中的所有男生都愛上了這名女同學。而對倪文德,這位來自柬埔寨和泰國邊境小村子的一個有著一半華人血統的窮孩子來說,簡直是癡人說夢。 倪文德記得蘇甘蒂妮就像一個皇室公主那樣有權有勢,每天有保鏢嚴密保護。 但倪文德當時租賃的小屋在四樓,正好可以俯瞰蘇甘蒂妮的別墅。他認為這是自己的一個天賜良機。 每天晚上他都會打開窗戶吹笛子,蘇甘蒂妮的媽媽聽到了倪文德的笛聲,感嘆吹笛子的人一定是墜入愛河了。 一天晚上,他看到蘇甘蒂妮來到陽台上。倪文德覺得機不可失。他快速寫好一個紙條,告訴蘇甘蒂妮他就住在對面的建築裏。他在紙條上說自己就是那個每天吹笛子的人。他把紙條綁在一塊石頭上,扔到蘇甘蒂妮的別墅裏。 好多天過去了,毫無音信。但突然有一天,蘇甘蒂妮的僕人出現在倪文德的面前,給他帶來了他心上人的回復。 回復上寫著:「我喜歡你的笛聲,它幽怨感人。」 隨後,倆人開始用紙條交流來往。 一天,倪文德大膽地在紙條上寫道,如果我想突然跳到你的房間裏會怎樣?對此,蘇甘蒂妮回答說,那你要小心了,如果你跳不到我的房間,你就會跳到我媽的房間。 蘇甘蒂妮以為倪文德不過是開玩笑而已。蘇甘蒂妮所住的別墅戒備森嚴,警犬、保鏢一應俱全。 一天黑夜,外面下著雨。倪文德爬上別墅邊上的一顆椰子樹,然後跳過鐵絲網,通過浴室一扇開著的窗戶溜進了房間。 他試著推開一間臥室的房門,裏面熟睡的正是自己的心上人蘇甘蒂妮。 他推醒了蘇甘蒂妮,蘇甘蒂妮驚慌中剛要大喊救命但隨即意識到是自己的同學倪文德。倪文德告訴蘇甘蒂妮自己已經愛上了她。 他還說,不用擔心。自己可以躲到蘇甘蒂妮的牀下。兩個人就這樣秘密交往了一個多月。 晚上,蘇甘蒂妮還為倪文德偷來食物。漸漸地,蘇甘蒂妮告訴倪文德她也愛他。 海誓山盟 他們倆人還海誓山盟,承諾永遠忠誠於對方。就這樣,倪文德在蘇甘蒂妮的房間裏藏了45天後倆人的戀情終於被發現。 蘇甘蒂妮家人堅持讓倪文德跟自己女兒分手,讓他告訴蘇甘蒂妮他並不愛她。 倪文德照做了,他告訴蘇甘蒂妮他不愛她,但說完這句話,倪文德立即拔出一把刀捅向自己,並表示沒有蘇甘蒂妮自己寧願去死。 他被送往醫院治療。在倪文德養傷期間,蘇甘蒂妮也企圖自殺。面對兩個決絶的年輕人,蘇甘蒂妮家人不得不妥協,允許他們相愛。 現年78歲的倪文德在談到這段經歷時表示,這聽上去很瘋狂,但卻是真的。他說自己真的很愛她。 但他也承認,征服了蘇甘蒂妮的心也等於能有一個更美好生活的未來。 他們結了婚,還有了孩子,過著幸福的生活,直到1970年柬埔寨爆發內戰。內戰在政府與由波爾布特領導的紅色高棉之間展開。 金邊淪陷 倪文德能講四種語言,當時被蘇甘蒂妮姐夫任命為駐泰國的聯絡官。他們舉家搬到曼谷。倪文德也立即獲得了少校軍銜。 ...

  • 综合新闻
    中國嫦娥五號離開月球表面 – BBC News 中文

    2020年12月4日 中國嫦娥五號月球任務又完成了新一階段工作,帶著從月球表面收集的樣品點火衝入軌道。 北京時間12月3日23點10分(格林尼治標凖時間15點10分),為與將月球岩石和塵土帶回地球的軌道返回組合體進行對接,嫦娥五號的上升器按照計劃凖時點燃了引擎。 上一次月球樣品被帶回地球已經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要想取得任務成功,嫦娥五號仍有幾個關鍵步驟需要完成。 上升器必須要與軌道器匯合,還要把樣品轉移交接過去。 這些樣品將被保管在返回器中,計劃在內蒙古降落。而為返回地面,返回器還必須要經歷穿越地球大氣層時的激烈而高速的下降過程。 北京時間12月1日晚間11時許,嫦娥五號在月球著陸,隨後便立即開始對附近的月壤進行表取採樣及鑽取採樣。 月球著陸的硬件配備有一套動力下降系統,當嫦娥五號離開月球表面時,這個系統將被留在月球。 中國電視頻道播放了嫦娥五號離開月球表面一刻的視頻。 一台攝像機以仰視角度被安裝在了降落系統的表面,這台相機記錄下了上升器火箭發動機點火並迅速飛離的過程。 如果中國的控制員們按照公開的原定時間表推進接下來的步驟,上升器與軌返組合體的對接將會在格林尼治標凖時間周六發生。 如果這個過程沒有任何意外發生,月球樣品應該會在本月中旬被帶回到地球。 人類上一次執行帶回月球樣品的任務是在1976年。 在過去,美國阿波羅號宇航員們與蘇聯的無人月球項目帶回地球的月球岩石及月壤樣品重量共計不到400公斤。 但這些樣品非常古老,歷史超過30億年。而嫦娥五號帶回的物質將十分不同。 中國這次任務的目標在一座名叫呂姆克山(Mons Rümker)的高火山。它位於月球正面的西北方。 這裏樣品的歷史應該不會超過12億或13億年。而這將會為我們了解月球的地質歷史提供更多信息。 這些樣品還將幫助科學家們更加精確地校凖他們用來測定太陽系事件發生時間的「天文鐘」。 「天文鐘」通過研究人員對隕石坑的計數實現:隕石坑越多,表面越老。但這取決於對一系列地點進行確定性的年代測定,阿波羅號和蘇聯項目帶回的樣品在過去對此起到了關鍵作用。嫦娥五號可以提供更多數據點。...

  • 综合新闻
    SpaceX:商業機構首次載人航天任務的10大關注點 – BBC News 中文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的公司SpaceX即將發射它的太空船載人龍(Crew Dragon),並首次載人上天。在這裏,我們解答關於此次任務被普遍提出的一些問題。 為什麼由私人企業來將NASA的太空人送上天? 21世紀初以來,美國太空總署(NASA)就一直有計劃找其他機構接手將太空人員運往國際空間站(ISS)的任務。在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於2003年返回地球期間發生爆炸之後,太空總署就著重研發能夠抵達月球的替代飛船。 要有足夠費用承擔這個項目,必要的一步就是在運送人員和設備前往國際空間站的任務上與私人企業合作。2014年,作為創業家的伊隆·馬斯克擁有的公司SpaceX和航天巨頭波音(Boeing)宣告成為贏家,與NASA立下載人航天合約。SpaceX首先發射它的航天飛機。載人龍飛船將於周三(5月27日)由搭載獵鷹9號火箭(Falcon 9)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 SpaceX是什麼公司? SpaceX是一個美國公司,用獵鷹9號(Falcon 9)和重型獵鷹(Falcon Heavy)火箭提供商業和政府官方的航天發射服務。伊隆·馬斯克於2002年創立了該公司,目標是降低太空運輸的成本,令人類到火星居住成為可能。 SpaceX是第一家將推進器火箭帶返地球變成常規操作的私人企業,這樣他們就可以將火箭進行再利用而不是直接拋棄。該公司已經在定期運送貨物至國際空間站,現在計劃開始運送宇航員。馬斯克的公司還在研發建造更大的載人「星際飛船(Starship)」——這可能將開啟火星定居的第一步。 伊隆·馬斯克是誰? 出生於南非的伊隆·馬斯克將線上支付服務PayPal出售給eBay,賺得超過1.6億美元。他渴望看到人類成為真正的太空穿梭文明,這成為他創辦SpaceX背後的動力。他也參與創辦了其他一系列公司,比如電動汽車生產企業特斯拉(Tesla)。 他還構想一個叫超級高鐵(Hyperloop)的項目,這是一個讓自動分離艙在一系列管道中運行的高速運輸系統。他充滿色彩的個性和生活方式還啟發了演員小羅伯特·唐尼(Robert Downey Jr)對漫威角色托尼·斯塔克(Tony...

  • 综合新闻
    美國歷任前總統的「後白宮歲月」可以安排些什麼活動 – BBC News 中文

    每過四年或八年,美國就有一位新總統進駐白宮,老總統卸任當回普通百姓。嚴格說來,前總統跟一般平頭百姓還是有點區別的,至少積累的政治資本常人難以企及。那麼,美國歷史上那些前總統們離開白宮後,給自己安排過哪些活動讓自己怡然自得,讓後人津津樂道? 寫回憶錄、發表講話,很常見;嘗試虛構文學創作,也不止一人。BBC中文曾梳理髮現二本小說出自美國前總統之手:吉米·卡特的歷史題材小說《馬蜂窩》(The Honet’s Nest, 2003),比爾·克林頓的《總統失蹤》(The President is Missing, 2018);亞伯拉罕·林肯年輕時曾寫過詩,巴拉克·奧巴馬當選總統前出過兒童繪本。 特朗普2016年當選總統之前,還是商人和電視真人秀主持人的時候,曾經與人合寫過一本小說《川普大廈》(Trump Tower,2011),還改編成電視劇,自己在劇中客串以自己為原型的角色。不過小說第二版時他的名字已經從作者欄消失了。 那都是往事。正值許多人為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總統卸任後可以做些什麼事來打發時間,BBC歷史雜誌主編羅伯·阿塔爾(Rob Attar)翻開歷史,揀出幾樣前人嘗試過的「後白宮歲月」可以做的事,輕重大小不論,從梅開二度再次墜入愛河,到創建大學,範圍極廣,或可提供一些啟發。 美國大選:特朗普離開白宮後可能選擇的4條「退路」 美國前總統寫小說:歷史、驚悚和情色 盡顯時代特色:歷屆美國總統去向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