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签 "谢振东"

  • 华文文苑
    战前战后缅甸华侨的经济状况(作者:谢振东)

    经过三次英缅战争,一八八五年英帝国佔领了缅甸,缅甸沦为殖民地。 殖民时期英国资本家垄断了缅甸经济。掠取缅甸一切自然资源。尽力抑止缅甸民族工业的萌芽和发展。造成缅甸工业落后,人民生活困苦。 西欧殖民国家殖民他国的目的是为了掠夺资源。先进的西欧经济体系,优於尚未摆脱原始状态的落后的被殖民地区的经济。他们也不会让殖民地经济有所发展。 生活在这样社会的华侨,在经济体系中成了双方经济活动的纽带,比如:华侨收购缅甸各地农民生产的殼物、木材在自己的米厂、木厂加工,卖给英国出口商人。当时有一位专代理英国在缅甸生产的石油的华裔商人——林振宗。他代理的石油推销全缅各地。若是华人中介商需要周转金,可向英国艮行贷欸,英国殖民者利用华侨和当地人民的关系,谋取厚利。在缅甸当时华人华侨成了民间货物运转的推手,活络了经济,对缅甸的经济不无贡献。 缅甸被殖民后期,被划归为印度的一个省,沦为次殖民地,经济实力雄厚的英印资本掌控了缅甸货贸,进出口,批发,零售市场。华侨华人成为英人,印人之后的笫三等族群。 印人族群资本家带着雄厚的资金,靠着英人政治傘的庇护,尽可能地捜购缅甸农民的土地,然后高价出租给当地农民,同时在农村放高利贷,盘剝农民。当农民无法付租金或赏还高利贷,就通告警察抓人坐牢,按殖民法庭审判,让自己的女儿到地主家做傭,自己沦为奴工。所以,战后在缅甸近代史课本上,记戴着关于印度“戚低”恶劣的事蹟。 早期汉族祖先移民东南亚,是因为祖国积弱落后,难于生活,飘洋过海,远离家园,寻求生存。他们不是有组织地来到东南亚,没依靠武力掠城佔地的行为。华侨华人的财富是靠克儉克勤,艰苦奋斗,储蓄得来的。他们经营的是售卖日常用品的小生意,没有依靠权执欺压盘剝当地人民。一九三六年印度地主佔有缅甸全部可耕地的38.8%。二战前夕,下缅甸主要产米区的土地,至少有75%掌握在印人地主和高利贷者的手中。二战期间,英国面临与德国对抗,無睱顾及亚洲殖民地。同时惊慌地撤出亚洲战场。这时中国远征军在孙立人的指挥下进入缅甸和日本军进行英勇战斗,在仁安羗解救了被日本包围的七千英军。当英军撤离缅甸,日军进佔缅甸时失去靠山的印度人为了生命安全,抛弃一切紧急返回印度。一九四八年缅甸独立,颁布土地国有化,印度“戚低”所佔的230多万畝土地回归国家。 印度族群撤出缅甸的一些经贸空间,比如零售商地盘及其他行业,被华侨华人逐步替代。因此,华侨华人在战后最初几年扩大了在缅的商业活动范围。50年代初期,华商在缅的国內贸易已有本国的三份之一。缅甸独立后所实行的民族主义政策是为了振兴本国经济,保护本民族利益。 战前战后华侨在缅甸以经济为主,在全缅各地的零售商铺,日以继夜,随时随地可以方便地获得所需日用品。而且还可赊账,等夏季彀物收成变卖之后,赏还欠账。这种以诚实为基础的交往,广大农村人民与华侨建立了亲宻友谊胞波情谊。 缅甸宪法笫220条明文规定,联邦公民以外,任何人禁止开发利用耕地。所以华侨从事农业的人极少,经营商业流动性比较大,所以华侨散居缅甸各地。独立后缅族人掌握了政权。自给自足封闭的自然经济,造成与世隔绝,心理,情神被囿固传统之中,自由同盟执政时期,缅甸当局实行商贸缅人优先政策,鼓励华侨投资工业。由缺少资本,没有商业经验的缅甸人去经商,表明执政者的经济政策的失误,对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缺乏战略性的认识。而缅甸商人在政府的支援下,垄断了国内进出口业。商贸利润较高,相比之下投资工业需要资本多,运转周期长,所以,缅甸商人对投资工业缺乏信心。缅甸政府和商人对工业所持的态度,恰好给华侨留下了发展工业的一片天。 印人承受了比华侨大得多的缅民族主义的压力,经济实力大幅衰落,減少了华商发展的竞争力。所以,50年代中后期成为华商由商转工的转型点。 华商在工业领域拥有发展机遇,与自由同盟政府确立的经济政策,对外侨较为宽容分不开,和他们实行资本主义,扶持私人资本,利用外资振兴工业的国策分不开。 一九四八/一九六二年,缅甸国內的经济形势为华侨投资工业创造了机会,缅甸是一个农业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非常落后,基础薄。 中国政府支持当地华侨由商转工,一九五六年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对华侨说,华侨要在缅甸长久居畄,要有长远打算,从事商业有很多不稳定和风险,投资工业前途远大,工业的利润当然来的慢一些,可是稳一些,华侨和缅甸人合作或獲得缅甸政府的批准,投资工业对自身是一个长远的打算,对缅甸国家的建设尽一份力量,周恩来总理的讲话,为缅甸华侨指引了发展的道路和希望。...

  • 华文文苑
    怀念我们敬爱的南中副校长黄重远(跃进班 谢振东)

        我时时都在怀念我们敬爱的南中副校长-黄重远老师。关于他崇高的形象点点滴滴的往事经常呈现于我脑海中,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